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老子(道德经)简体-古白话文对照

2017-10-13 32页 doc 74KB 58阅读

用户头像

is_792768

暂无简介

举报
老子(道德经)简体-古白话文对照老子(道德经)简体-古白话文对照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第一章 道可以被言说,但这不是常道;名可以被定名,但这不是常名。无, 用来表征天地的初始,有,用来表征生成万物的本体。所以对于常无,要 观察它变化的妙要;对于常有,要观察他的结构。这两个东西是源于同一 事物而名称不同罢了,把它们都叫做玄幻,玄幻相交迭,就是大千世界产 生的原因。 第二章 天下都以为美就是美,这就不好了;都以为善就是善,这就不善了。 有无仅仅是表征生的,难易仅仅是表征成的,长短仅仅是表征形的,高下 仅仅是表征倾的,音声仅仅是表征和的,前后仅...
老子(道德经)简体-古白话文对照
老子(道德经)简体-古白话文对照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第一章 道可以被言说,但这不是常道;名可以被定名,但这不是常名。无, 用来征天地的初始,有,用来表征生成万物的本体。所以对于常无,要 观察它变化的妙要;对于常有,要观察他的结构。这两个东西是源于同一 事物而名称不同罢了,把它们都叫做玄幻,玄幻相交迭,就是大千世界产 生的原因。 第二章 天下都以为美就是美,这就不好了;都以为善就是善,这就不善了。 有无仅仅是表征生的,难易仅仅是表征成的,长短仅仅是表征形的,高下 仅仅是表征倾的,音声仅仅是表征和的,前后仅仅是表征随的。一切都是 恒常的阿,所以圣人无为,不言,万物都是作而没有初始,生发而不占有, 为而不仰仗,成功了而不自居,也是因为不自居所以不会有失去。 第三章 不崇尚所谓贤能,让人民无可争;不以难得的物品为贵,让人民不为 1 / 38 1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偷盗之事;不突现可以挑动欲求的东西,让民心不混乱。所以圣人的治理, 使人民心中空虚无所想,得到保暖,削弱它的志欲,强健他的筋骨。是他 们恒常保有无知无欲的状态。让那些智者不敢动作。这样行无为就没有什 么不可以得到治理的。 第四章 道虚不可见却不可竭尽,深远阿好似万物的宗祖。消挫万物的锋芒, 消解万物的纷扰,和万物的光芒相追随,和万物的尘埃相融合,就那么恍 惚而明显的存在着 ,我无法知道他是如何生成的,应该是在帝之前。 第五章 天地是没有仁义的,只是把万物当作刍狗;圣人也是没有仁义的,只 是把百姓当作刍狗。天地之间就好象一个大的风箱,空虚它气也不会穷尽, 拉动它就有更多的气产生出来。 多说天数总会穷尽,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中之神是不会死的,叫做玄牝,玄牝的开合之处就是天地的根源。 它绵延存在,其用永不止息。 第七章 天地恒长久远,天地之所以能恒长久远,凭借它不自我生发,所以能 2 / 38 2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长久存在。所以圣人欲其身先就要置身于人后,要保存其身就要置身事外。 不是因为它没有私心,只是这样能成就它的私心。 第八章 上善和水有很多相近之处。水善于驭使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总是处 在大家不喜欢居处的地方,这和道很相似。善于选择居处的地方,善于保 有深远沉静的心态,善于用仁义的方式给予,善于使言辞有信用,善于选 择治理之法,善于选用能人行事,善于选择时机行动,只有这样不与万物 相争,才能没有忧患。 第九章 保持而穷尽不如让它消亡,时时打磨也不能长久保有锐利。资财丰厚 难以守护,富贵而骄逸就会给自己造成祸患。成就而退身事外,这就是天 道。 第十章 能魂魄与形体合一永远不分离么?能收敛气息趋近柔和和婴儿一样 么?能除去芜杂深察幽晦没有遗漏么?能爱惜百姓治理国家行无为之道 么?能象天门一样开合像母亲一样么?能通彻明白万物之理而不用思辨 么?生它,养它,生发但不拥有,行为但不倚仗,使之生长而不宰割,这 就是深幽的德行啊。 3 / 38 3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第十一章 三十六根幅条共同撑起一个架子,妥当处置空虚,就有了车子的用处; 团和粘土做成器皿,妥当处置空虚,就有了器皿的用处;开凿门窗形成居 室,妥当处置空虚,有了居室的用处。所以说实物是被利用的,虚空才是 被使用的。 第十二章 五色让人视觉被蒙蔽,五音让人听觉被蒙蔽,五味让人味觉被蒙蔽, 驰骋田猎让人心智迷乱,难得的财物让人行为受到妨害。所以圣人求温饱 而不求赏心悦目,放弃那些得到这个。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什么是宠辱若惊呢?以为下为尊,得之失之 达到惊惧的程度,这就叫做宠辱若惊。什么叫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大 的忧患,是因为我有身,如果我没有这个身,我还有什么忧患?所以以合 自我与天下者为贵,这样的才可以将自己寄托于天下;把合自身于天下作 为一生的追求的才可以托付天下给它。 第十四章 4 / 38 4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看它却看不见叫做夷,听它却听不到叫做希,捉它却捉不到叫做微。 这三种都是无法穷究的,所以把它们混同在一起。它突现也不明亮,隐匿 也不幽晦。绵绵不断不可名状,与无相勾连。这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 没有事物的象。这就叫做恍惚。相向而行看不到它的前部,跟在它后面看 不到它的后部。秉承远古的道来统御现有,能知道的远古的初始,这就是 道的轨迹。 第十五章 古时候掌握天道的人,微妙玄邃无不通识,深晦而让别人无以辨识。 因为大家不可辨识所以勉强描述一下它们的样子。人们以为它谨慎小心仿 佛在冬天穿越冰河,以为它犹豫彷徨好像惧怕所有的邻人,以为它庄重严 肃好像在做客,以为它散漫无形好像融化的冰。以为它敦厚纯朴的象石头, 以为它心胸豁达的象山谷,看来难以辨识仿佛一条混浊的河流,恬淡广阔 象大海,幻化流动好像永无止息。谁能使混浊在静置下逐渐清静?谁能使 安稳在拨动下逐渐化生?秉承这天道者不会让它满溢,只有这样才能隐秘 的造就新的事物。 第十六章 5 / 38 5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进入虚无达到极至,恪守纯静达到深层。 万物都在运作,我观察它们的本原。事物虽然众多,都要归附它们的本原。这种归附就叫做静,静 也叫做复归它们的命。复命是恒常不变的,知道这个才可以叫做明。不知 道这个,肆意妄为就会凶。知道恒常就要包容万物,有这样的心才能更客 观的看待事物,也就成为事物的领首,这是顺乎天命的,顺乎大道的,这 样才能长久,身躯消亡了也不会死去。 第十七章 最高明的方法让人们不察觉,其次让人们亲近赞美,再次让们畏惧, 再次人们就会指责了,信任不足了也就有不信任了。看起来遥远又少拨动, 事业成就了,人们都以为自然如此。 第十八章 大道被废弃才有仁义产生,有智慧的人出现了才有了大的欺诈,六亲 不和睦孝慈才被推崇,国家昏乱了才有所谓的忠臣产生。 第十九章 放弃对圣人的推崇对智慧的宣扬,人民得利百倍;放弃对仁义的推崇 和宣扬,人民也就重新达到孝慈了;放弃对巧妙利益的宣扬,也就没有盗 贼了。这三点用来形成文字还不够,所以要给他们一个规范,这就是显现 素有抱持纯朴,少去妄想克制执着。 6 / 38 6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第二十章 去掉象的学习也就没有了忧虑。顺从和背逆,美好和丑恶有什么区别 呢?别人畏惧你就要畏惧,这样永远也没有尽头啊。大家都愉悦的好像要 分享祭品,得到什么情景了一样。只有我看到了那些大家察觉不到的东西, 就好像婴儿还没有降生的景象。总是这样啊无所归附。众人都觉得得到了 什么,只有我能感到在失去着,我是傻瓜么?人们都明了只有我胡涂,人 们都感知大道到了只有我不言不语。大道啊象大海一样,无有止息,大家 都所预谋,只有我顽固不化,和大家不同,而只是保养着那本原。 第二十一章 大德的内涵从于道而已。道这东西恍恍惚惚。恍惚啊却总是有现象, 恍惚啊,却总是有事物,寂寥啊却总是有精髓在其中,这精髓是很真实的。 其中蕴含着信息。从古到今从未销隐而关照万物。我怎么知道万物如何达 到今天的样子呢?就是凭借这个。 第二十二章 7 / 38 7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弯曲才能成为圆,违背原有才能直顺。有坑才能被充满,旧的才能更 新。少才能够积累,多了也就会疑惑。所以圣人只抱持大道作为天下的楷 模。不抱持个人见解所以能明,不自以为是所以得到人们尊重,不自我炫 耀所以成就功绩,不封闭自身所以能够长进。正因为不与天下争,所以天 下没有人能和它争。古人说曲则全难道是空话么?不是都被验证了么,这 是自然的真理啊。 第二十三章 风雨都不会整天的肆虐。谁让她这样的?天地啊。天地都不能长久何 况于人?所以修道之人有道的性质,修德之人有德的性质,贪恋得失变化 的人也就有得失的性质。同于道者容易得道,同于德者容易从德,同于失 者容易有失。对它的追求不足啊它就不给予你。 第二十四章 翘脚站不住,跨着的走不了路,只有个人见解的不能明察,自以为是 的不能得到认同,自我夸耀的人不以为有功,自我封闭的不能长进。对于 道来说这就是被多余的东西所拖累啊。事物会伤害它,所以有道的人不这 样做。 第二十五章 8 / 38 8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有一种东西浑然一体而成,在天地之先就生成了。傲然独立而不改变, 循环往复而不止息。是天地生息的本原。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勉强把它命 名为道,说它很大。大就是一直消逝而去,这种消逝就会很遥远,遥远到 在我们身边却观察不到的地方。所以道大,天大,地大,社会亦大。世界 上有四大而社会是其中之一。社会取法于地,大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 道取法于自然。 第二十六章 厚重是轻灵的根基,清静是浮躁的统领。所以圣人终日出行不离辎重, 虽然被人崇敬,却能坦然对待,超然物外。何况万乘之主,怎么能因为自 身而轻慢天下。轻慢就失去了基础,浮躁就失去了统领。 第二十七章 善于运作不会留下轨迹,善于言辞不会留下把柄,善于谋划不需要筹 策,善于封闭没有锁闭却打不开,善于捆缚不需要绳索却无法解开。因此 说圣人总是善于救助他人,所以没有人被遗弃,总是善于救助外物,所以 没有物被遗弃。这就叫做恒常之明。所以说与人为善者是不与人为善者的 老师,不与人为善者是与人为善者的资本。不尊重老师,不爱惜资本,这 样的人虽然有一定智慧却有大的迷惑,这就是奥妙所在。 9 / 38 9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第二十八章 明知自身雄强,却甘守雌弱,作天下的溪海,作天下的溪海,恒常保 有正德而不离弃,重新回复到婴儿的状态。明知自身清白,甘受屈辱,作 为天下的谷地,作为天下的谷地,恒常保有正德才充盈,重新回归到浑朴 得状态。浑朴分散就成为可以被驭使的器,圣人用它作为官长,所以说高 明的治理者不去割舍。 第二十九章 想要夺取天下而有所作为,我看他是不得已的。天下这样大的器物是 不可能占有和用来作为的。作为就要使它衰败,去占有就会失去。所以圣 人不作为,所以不会使它衰败,不持有,所以不失去。万物啊,有的动作 有的跟随,有的吸纳有的喷吐,有的强盛有的衰弱,有的升腾有的降落。 所以圣人摒弃过分,摒弃奢华,摒弃安适。 第三十章 凭借天道辅佐王者的人不会凭借军力称雄于天下。他所作的都是具有 长远眼光的事情。军队所到的地方就会荆棘遍地,大的战争之后就会有大 10 / 38 10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的灾害。恰到好处是达到了目的就可以了,而不是逞强好胜。达到目的不 要沾沾自喜,不要炫耀,不要骄傲,达到目的也是不得已这么做。达到目 的而不要再趋于强大。事物强大了就会衰败,这叫做于天道相违背,这就 会过早灭亡。 第三十一章 战争相关的东西都是不祥的事物,万物都恶弃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 用。君子安居以柔弱为贵,用兵则以坚强为贵。战争是不祥的,不是与君 子所当持有的,不得已的时候才使用它,恬淡才是君子之行。胜利没有什 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 得志。吉祥的事情以左为尊,凶险的事情以右为尊。所以偏将军居左,上 将军居右,是说以丧礼的形式对待战争。杀害了别人要悲伤哀泣,所以战 争了也要以丧礼的形式对待。 第三十二章 道恒常无名,浑朴微细,天下却没有什么能够征服它。王侯能够秉承 一切事物将自然跟从。天地顺合而降甘露,人民不用疏导而自然协调。初 始制定名称,名称也就因此获得,但也应该知道它的指向,知道指向才能 够不错乱。就好像在天下的道就好似川谷汇流于江海一样。 11 / 38 11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第三十三章 能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自知的人才能称得上明达。能够超过 别人的可以说是有力的,能够超越自己的才是强者,知道满足的才是富有 的。一往无前得去做的人是有志的,不离所处位置的才可以叫做久,死去 而不消亡才叫做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无所不在,它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万物凭借它生长却不以言辞标 炳,成就功业而不持有。养育万物而不自称主宰,这可以称作小了;万物 归附而不自称主宰,这可以说是大了。因为它从不自为大,所以成就大的 功业。 第三十五章 秉承大象,天下归附。归附却不会相害,这就是安舒、平顺、泰然。 音乐和食物可以让过可留连,而道从口而出却淡漠无味,看也看不到,听 也听不到,用却用不尽。 第三十六章 12 / 38 12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要封闭它,就让它扩张;要削弱它,就让它逞强;要废止它,就先让 它兴盛;要夺取它,就先赠与它。这都叫做小的明达。柔弱是胜过刚强的。 鱼不能离开水,国家的最有效的工具是不能够让人察觉的。 第三十七章 大道从来不做什么却什么都做了。王侯能够秉承它万物就会自然化 育。化育而要有所作为,我就会用无名的浑朴控制它。无名的浑朴啊,那 就会没有欲求,没有欲求就会天下沉静,这样天下自然安定。 第三十八章 统治者行德而不存在德的概念,所以能有德的实质;统治者行德总是 不想脱离德的范畴,所以常常实质上没有德行。统治者行德什么也不做是 没什么可做的;下面的人去做是因为认为有要做的;统治者行仁去做却没 有什么可做的,统治者行义去做是有要做的,统治者行礼去做为就没有人 响应,只好把礼也丢掉。所以说丧失了大道才讲德行,丧失了德行才讲仁, 丧失了仁才讲义,丧失了义才讲礼。礼只是忠信的一个表皮,却是混乱的 开端。前识只不过是道的浅层却是愚蠢的开端。 第三十九章 13 / 38 13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以往能够了解万物恒一的,天了解它才澄清,地了解它才安宁,神了 解它才灵验,谷地了解它才充盈,万物了解它才化生,王侯了解它才能使 天下大治,这些都是因为他们达到了一的境界。天不清就可能裂开,地不 宁就可能爆发,神不灵就会休止,谷不盈就会枯竭,万物不化生就会灭亡, 王侯没有治理就可能混乱。所以尊贵要以低贱为根本,居高者要以低下者 为基石。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这不是以低贱为根本么?不是么?所以 说最高的赞誉是没有赞誉,不需要明洁如玉,但愿朴实如石。 第四十章 归复是道的运作形式,柔弱是道所运用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是生 于无的。 第四十一章 资质高的人听到传道就会身体力行;资质中等的人听到传道,有的能 明白有的不能明白;资质不好的人听到传道就会嘲笑它。它不嘲笑这也就 算不上道了。因此设立言辞于此:道的明达好像昏暗,道的进取好像退却, 道的不同好像相似,大的德行好像深谷难测,大的清白好像被侮辱,德行 的广大好像有所不足,德行的刚直好像有所隐匿,质量纯真好像被污染了; 大的方形没有角落,大的器皿很难成就,大的声音听不到,大的形象看不 见。道无名好像被隐藏起来,只有道,善于开始也善于成就。 14 / 38 14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第四十二章 大道生化太一,太一生阴阳,阴阳生和,和出万物。万物都是阴阳的 结合,阴在其背,阳在其怀,虚空之气相调和。人们所厌恶的不过就是孤 寡和不足,而王公把这些用来自称。所以说事物有的被损害而得益,有的 被利益而损害。人们需要传授,我也这样传授罢了。强横的人不得好死, 我把这作为教导的前提。 第四十三章 世界上最柔弱的可以出入于世界上最刚强的事物之中。虚空无有能够 深入致密没有间隙的事物,我因此知道无为的好处。不用言辞的教化,不 用行为的好处,世界上很少有人触及这些。 第四十四章 名和身哪个更重要?身和财货哪个更重要?得与失哪个是不好的? 贪恋太过就会有大的荒废,过多积蓄就会有大的损失。所以说知足就不会 有辱,知道节制就不会衰败,这才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 15 / 38 15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大的成就好像有缺憾,但是它的效用没有弊端;大的充盈看起来好像 空虚,但是它的效用不会穷尽。大的顺直好像弯曲,大的巧妙似乎笨拙, 大的辩驳好像拙于言辞。安静比浮躁好,寒冷比燥热好,清静是天下的正 气。 第四十六章 天下太平,战马的粪便用来肥田。天下混乱,母马产子于战场。祸患 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过错没有比希望得到更大的了。所以说知足的满 足才是恒常的满足。 第四十七章 不出屋子就可以了解天下;不用看过窗户都可以了解天道。出去的越 远,智慧越少。所以圣人不用去做就可以了解,不用看见就能够明了,不 用作为就可以成就。 第四十八章 做学问是固化的东西越来越多,修道是固化的东西越来越少。一少再 少,以达到清静无为。无为从而无不为。治理天下以恒常无事,等到有事, 便不足以治理天下了。 第四十九章 16 / 38 16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圣人没有固化的心,只是以百姓的心为心。好的,我善待它;不好的, 我也善待它,我的德行就是这样的善。有信用的我信任它;没有信用的我 也信任它,我的德行就是信的。圣人让天下浑朴,为了天下浑朴自心。百 姓都注视它的言行,圣人把他们都当作孩子。 第五十章 出离生命步入死亡。生相关的只不过十中有三,与死相关的只不过十 中有三;人们从生趋死的也是十中有三。为什么呢?因为它养生太过了。 曾经听说善于养生的,在路上走不会遇到犀牛老虎,进入战场不需要穿戴 盔甲和兵器。犀牛没有地方施展它的角,老虎没有地方施加它的爪,兵器 没有地方施加它的刃。为什么这样?因为它没有死地。 第五十一章 道生化了它,德养育了它,外物使它有了形态,万物的运作成就了它 的全部。因此一切事物没有不尊道贵德的。道德的尊贵不是谁让他这样的 而仅仅是自然而已。所以“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 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样的过程就叫玄德。 第五十二章 17 / 38 17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世界是有初始的,以此为世界的起源。了解了这个母亲就可以凭借它 了解它的儿子,复守这母亲就算身体消灭也不会死亡。堵塞这通道永远也 不要出来,打开这通道而行事就不可救药了。能够察觉细小叫做明,能够 恪守雌柔叫做强。借助光亮,达到明,让身不遭殃,这就是恒常。 第五十三章 这些使我坚定智慧,在大道中行走畏惧在小路上走。大道这么平坦, 可是人们却喜欢小路。庙堂肮脏,田地荒芜,仓库空虚;穿着华美的服饰, 带着锋利的宝剑,厌恶饮食,财货用不完;这些是盗贼的行为,不是知道 的人啊。 第五十四章 善于建立的不能被人拔取,善于抱持的不会脱落,子孙永不断绝。身 体力行德才纯真;在家中实行德才有余;在乡里实行德才长久;在国内实 行德才丰盈;在天下实行德才普及。所以从身上的德看身,从家中的德看 家庭„„。我怎么知道天下的情况呢?就是凭借这些。 第五十五章 18 / 38 18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蕴含德行之多就好像小孩子。毒虫、猛兽都不戕害。骨弱筋柔却能抱 持得很牢固。不了解男女之事却能勃起,这是精气达到了及至。终日啼哭 却不累,这是和到了及至。了解和叫做常,了解常叫做明。能够有益于生 叫做祥。心能够驱使气了就叫做强。事物强壮就会衰老,这就是不了解道, 不了解道就会过早的衰亡。 第五十六章 知道的觉得没什么可说的,说个不停的都不是知道的。顿挫锋利,排 解纷扰,与其光影相随,与其尘埃一体,这就是玄同。因此不能亲近,不 能疏远,不能利益它,也不能戕害它,不能以之为贵,也不能以之为贱。 所以为天下所宝贵。 第五十七章 凭借正来治理国家,凭借奇来用兵,凭借无事来夺取天下。我怎么知 道是这样呢?就凭借这个。天下禁忌多人民就越穷;人民武器多国家就越 混乱;人民越多技巧奇怪的事物就越多;法令越严格盗贼就越多。所以圣 人说:我清静无为,人民就会自我生化;我喜欢清静人民的行为就自然端 19 / 38 19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正;我不挑起事端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没有欲求人民就自然朴素。 第五十八章 政令宽厚,人民就纯朴;政令苛刻,人民就狡猾。福祸相伴随。谁知 道它的终点?没有什么是正,正也可以是奇,善也可以是妖。人民的迷惑 啊由来已久。所以圣人方正却不伤人,锐利而不刺人,直率却不肆意,光 洁而不炫耀。 第五十九章 治理国家、敬事上苍没有比吝啬更好的了。以吝啬作为,这叫做尽早 适应;尽早适应也就积累了厚重的德行,这样就没有什么是不能处置的, 没有什么不能处置就让人无法了解它的极点,人不能知才可以治理国家, 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法宝,国家才能长久。这就是根深蒂固的生生不息的眼 光高远的规律。 第六十章 治理大国和烹小鱼一样。用道治理天下,它之中隐蔽的东西不会发挥 不可思议的效力,并不是它不发挥这样的效力,而是它的效力不会损伤人; 也不是他的效力不伤人,是圣人都不伤人。这样两方面都不相互妨害,所 以他们的德行相合归同于天德。 20 / 38 20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第六十一章 大的国家要处于江河的下游,那是受到天下河流的润泽,是天下河流 所汇集的地方。雌柔常常凭借安静胜过强壮,凭借安静处在下方。所以大 国甘居于小国之下就能够从小国有所取得,小国甘居大国之下就能够从大 国有所取得。或者是凭借在其下而取得,或者是运用再其下以取得。大国 不过是想兼并别人,小国不过是想归附于人。使双方的要求都得到满足, 大国最好甘于谦下。 第六十二章 大道是万物的妙之所在。是善人的宝物,也是不善人所凭借的。美好 的言词可以换来尊敬,美好的行为可以施加给别人。人的不善有什么可舍 弃的呢?所以设置天子,三公,虽然用驷马承载巨大的玉璧以进贡还不如 徜徉在大道之中。古时候为什么以大道为贵呢?不是说有求可以得到,有 罪可以免除么?所以被天下人看重。 第六十三章 21 / 38 21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行为脱离于为,从事脱离于事,品味脱离于味。以小为大以少为多, 以德报怨。作难的事情从简单的开始,做大的事情从细小开始,天下艰难 的事情都是从简单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做起,因此圣人从来不做 大,所以能够成就大事。轻易许诺必然相信的人少,很多简单的事情也必 然有很多艰难。所以圣人总是以艰难对待事物,所以到最后没什么能难倒 它了。 第六十四章 安静容易持有,没有发生容易谋划。脆弱容易化解,微细容易消散。 在没有的时候做,在不乱的时候治理。需要合抱的树木是从萌芽生发的; 九层高台是从第一捧土累积的;千里的行程是从第一步开始的。大众做事 总是快要成功却失败了。自始至终都谨小慎微就没有什么事会失败。所以 圣人以人所不欲为欲求,不以难得为贵,以人之不学为学,审视众人的过 失。用这些来辅助万物顺应自然,而不去主观的做为。 第六十五章 古时候善于为道的人,不会去让人民明了,而是要让他们愚钝。人民 难以治理就因为他们所谓的智慧多。所以说用智慧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祸 患,不用智慧治理国家使国家的福德。知道这两个也都是某一时段的形式, 能够恒常了解形式,这才是深邃的德行。这玄德深邃悠远,是与物性相反 的。知道这些才能于自然相和谐。 22 / 38 22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川归流之地是因为它善于处在百川地势之下, 所以百川归往。所以想要在民之上,一定要在言辞上为其下;要想做人民 的表率,一定要将自身利益放在大家之后。所以圣人虽然处在人民之上, 人民却不觉得重压,作为人民的表率而人民不会感到有妨碍。这样天下的 人都喜欢推举而不厌弃它。凭借它的不与民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与它争 夺。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的人都说我的道博大,好像不切实际。也只有大才让人有不切实 际的感觉。若谁都能看到切合实际,它也就是细小的了。我有三样宝贝, 总是秉承保有着。一是慈柔,二是俭朴,三是不讲自己的位置放在天下人 之前。慈柔才能有勇力,俭朴才能广行,不置身天下之先才能操控天下。 如今舍弃慈柔还要有勇力,舍弃俭朴还要广施,舍弃后于天下而与天下争 先,绝境啊。慈柔用来作战就会胜利,用来坚守就会稳固。天要救它就会 用慈柔来保卫它。 第六十八章 23 / 38 23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懂得为士的人不凭借武力,懂得打仗的人不会恼怒,懂得如何取胜的 人不与人争,懂得用人的人甘居人下。这就是不争之德,这就是用人得力, 这就是与天古之极相和谐。 第六十九章 带兵打仗的人曾说,我们不敢自认为是主人而自认为是客属,不敢轻 易前进一点而先做出更大的退让。这就是以无行为行,不显示通常的痕迹, 所以才能无敌。祸患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优势。 所以交战谨慎小心的一方胜利。 第七十章 我说的很容易了解,很容易实行,但是天下人不能了解, 不能实行。言论是有根据的,行事是有秉承的。只有无知的人不了解我罢了。了解我 道理的人少,那么我是珍贵的。所以圣人内涵丰富而外在鄙陋。 第七十一章 智而不自以为智这是很好的,不智还自以为智这就糟了。只有以这样 的问题为病时刻防范才能不陷入问题中,圣人即如此。 第七十二章 24 / 38 24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人民不畏惧威慑了,那么大的威慑也就要来了。不以自身所处的环境 为狭小,不厌倦自己现在的生活。只有具有这种不厌的品格才不被上天厌 弃。所以圣人自我知道而不显露,自我保养而不表现尊贵。故意的舍弃那 些采用这些罢了。 第七十三章 敢于为者很快消亡, 敢于不为者恒长久远。这两者哪个有利哪个有 害呢?天所憎恶的谁知道它的原因?所以圣人的保存更艰难。天道阿,不 与万物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和,不用招揽就在身边,不思考而 善于谋划。象一张无边广阔的网,看来有漏洞却从不偏失。 第七十四章 人民不怕死,为什么还要用死来威胁他们呢 ?如果他们怕死,就把突出的杀掉,谁还敢作?这世界一直有执掌杀戮的来实行杀戮,代替它来 杀戮是代替大的匠人行事罢了,这样的人很少有不延及自身的。 第七十五章 人民饥饿,是因为上面食税太多,所以饥饿;人民难以治理,是因为 25 / 38 25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上面总要有所作为,所以难以治理;人民不怕死,是因为上面生活太安适 了,所以不怕死也要做。生而无所为要比以生为贵好得多阿。 第七十六章 人生来是柔弱的,死后是僵硬的。草木也是一样。所以坚强之类是死 亡的征兆,柔弱之类是生息的征兆。所以说兵强就要被毁灭,木强就被折 断。强大在柔弱之下。 第七十七章 天道阿,不就象张弓射箭么?个子高的要放低一些,个子矮的要举高 一点,力量大的要稍微舒缓一点,力量小的就要有所凭借。天道阿,损有 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谁能够自以为有余而把多 余奉献给天下呢?只有知道的人阿。所以圣人作了但不依仗,造就了而不 居持。它不愿意显示贤明罢了。 第七十八章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是用来战胜强硬没有比它更好的。因为 强硬无法改变他。弱胜强,柔胜刚,天下都知道,没有人能实行。所以圣 人说,能够为国承担祸患的才是社稷的主宰啊。正确的言辞象反话一样。 26 / 38 26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第七十九章 均和大怨,必然有余怨不能销解。这怎么算是善呢?所以圣人持有把 柄而不向人发难,有德的人才能掌管这种借据啊,无德的人总是拿著称盘 斤斤计较。天道没有什么亲疏,只是看上去更偏爱善于利用的人罢了。 第八十章 使国小,使民少,达到有各种工具而不使用的程度,使人民达到畏惧 死亡而不向远方迁移的程度,虽然有舟车,没有人要去乘坐,有兵器盔甲, 没有可使用的机会。甚至回复到节绳记事的程度。以所食为美味,以所穿 着为美丽,以所居住的为安适,以自己的风俗为乐。与邻国相望,鸡犬相 闻,却到老死也不往来。 第八十一章 恒长久远的言辞并不华美,华美的并不能恒长久远。善于行事的不需 要辩论,整日辩论的不善于行事。智者不需要依靠博闻,需要依靠博闻的 不算智者。圣人不积习,越是为了别人,自己越能保有,越是给别人,自 己越多。天道啊,施利于众生而没有要戕害谁,圣人的原则啊,做了却不 与众人争利。 《老子》与人体科学 27 / 38 27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霍斐然 序 我国古老的人体科学经典著作《老子》,又叫做《道德经》。是从高层次 的形神统一整体观立论的。揭示了生命奥秘,创建了养生理论。不但读之 朗朗上口,被誉为哲学长诗,及其体验养生功法,而又精妙入微,昔人称 为哲学著作,而今又奉为气功经典,古今注释不下数百家,无不穷毕生之 精力,亦未能尽其底蕴。 老子其人虽无可考,《老子》其书幸今犹存!叹史官之失职,劳后世之遐 想。有仙经之神话,武丁九年而降生。司马迁可谓博识,尤不知其所终。 复以百六十或二百余岁,以玄其养生长寿之谜。《老子》所谓:“善行无 辙迹”之句,其言行何其如一,真似“外星人”也,能无神秘之感乎! 《老子》所论形神统一的高层次养生法,仅用五千余言而树造了一座人体 奥秘宝库,有层次,有条理,有系统地展示在古今中外的读者面前,尽管 有目共睹,却又不是尽人皆知,真似《老子》预计之言曰:“吾言甚易知, 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抱朴子?释滞》有曰:“五千文虽出老 子,然皆泛论较略耳, 其中了不肯首尾全举其事”。然《老子》其书虽 未故为乱辞,读之必也有其难度,有劳历代注家训诂考释,穷搜博采,仍 然精义难得,知行不易,唯多善以空洞妙理,掩盖了实事内容。欲知其“言 有宗,事有君”的实事系统性,层次条理性,苦不可得,读之数十年而今 稍有所悟,逐一写出,用以就教于高明。 第一章 玄关 “道”是全书的主题,也是第一章的核心。所谓“道可道,非常道”者, 即所道之道非一般之道,以示区别于诸子百家之所谓“道”,是“玄之又 玄”的内容,而不是以讨论治国安邦为主题。文中所有政治术语,多借作 28 / 38 28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功理譬喻,以资明理而已。此道家传统手法,诸如《周易参同契》、《悟 真篇》等等皆是如此。 开章明义,首先提出“道”字之后,紧接着就提出一个“名”字。“名可 名,非常名”者,即指“道”之命名非一般之名,以示区别于普通之命名。 “名”者,乃语言、文字,是“信息”交流之载体。实为精神之产物,意 念的产品,赖以思维和反映思维。 “天地之始”即始于“混元一气”,实指无影无形先于意识客观存在之物 质,所谓“先天地生”之一“气”。因无影无形而不可名,故曰“无名”。 “万物之母”即土生万物也。“土”在人属脾,脾藏意。“名”从意念出, 命其名,则语言文字所从出,而能叙述万物、反映万物,故为万物母。是 叙述万物,反映万物,而非生长万物,实“精神”与“意念”也。 故字是承前文而展述。“欲”,意念也。“名”者表之于外,“欲”者动 之于内,皆自我精神之类也。“无欲”指“气”,而在吸中。“妙”者, 阴极阳生,而有蕴氤之气也。 “有欲”指“意念”也,而在呼中。“窍”者,神气相交而成。所谓“无 边际,无内外,不在身中,不在身外”之秘说也。刘悟元曰:“一呼则窍 门开,一吸则窍门闭”是也。 29 / 38 29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此两者,指“妙”与“窍”也。同出于一息之间而有两名。《周易参同契》 曰:“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两孔穴法, 精气亦相须。”即用神息相依求证“玄关”一窍,以入“众妙之门”者是 也。 张紫阳《金丹四百字》曰:“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 有坎离精。”又曰:“能知此一窍,则冬至在此矣,药物在此矣,火候在 此矣,沐浴在此矣,结胎在此矣,脱体亦在此矣”。其实即是《老子》首 章的内容。 第二章 炼己 此言美即是善,善即是不善者。在于“天下皆知”之美与善,是“善欲人 见,不是真善”也。炼己在于净化心灵,常行“阴功,不落形迹。常存善 念,以臻至善,”庶几心安理得而魂安梦稳。乃至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为 得也,此炼心之事为炼己。 “故”字为承前句而申述。“有无相生”者,指“无中之有”气也。在卦 为离中虚。坎为肾,离为心,坎纳戊,离纳己,炼己即是炼心。筑基即是 炼肾。心在上,肾在下。“高以下为基”,二而一,一而二。炼己与筑基 原不可割裂,所以其二者之难易相成,炼己不纯则筑基难固,筑基成必炼 己纯,故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也。 30 / 38 30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此进一步指出,炼己筑基,前行短后行长。任督周天之事,当从高下相倾, 水火相交行事也。 此炼己筑基中,腹中有风雷声,脑后有鸷鸣之响,虎吟龙啸,鸣鹤子和等 音声反映,神息相随,意到气到,前后相随,而有宾主之别,此筑基炼己 有作之声。 “是以”二字乃承前文而发,“圣人”即《黄帝阴符经》所谓:“知之修 炼,谓之圣人”中的修炼者。“处无为之事”即是炼己之事,当炼心至内 想不出,外想不入等不动心的无为状态。重在身体力行,不恃空谈心性, 谓之“行不言之教”。 在练功过程中,不论内景或外境,都会有千奇百怪出现的可能,这就需要 有内炼己和外炼己的统一,既不惊奇,也不追求,既不谢绝,也不助长, 任其自然生灭。各种景象的产生,概不认为是己所有,不然则易沾沾自喜, 将会助纣为虐,走火入魔。更不要刻意追求某种景象的产生,或某种特异 功能的出现。往往是有心栽花花不放,无意种柳柳成荫。以致无效而丧失 信心。 这是说功夫即使炼成功了,也不要认为已经成功。不然喜形于色,矜能玄 奇,将会产生其难以预料的副作用。前贤有“想而不用”的教导,不可轻 易消耗功能。只有不断前进,继续不停地修炼,才能长期巩固,不然将有 消失功态的可能。 31 / 38 31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炼己是此章论述的重点,但又是贯穿着养生功法的全过程。 第三章 筑基 是指不争名誉也。 是说不取无义之财,不图利也。 此是总论心动原因,在于外诱之故。老子明确地是以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 观点,故筑基必先炼己,即当改造主观意识。 “是以”二字是申述前文而发,治者,治身也,治身不离治心也。是指炼 己筑基之事。 虚其心者,指内外炼己,心无所著则住也。实其腹者,小筑基也,补其漏 而固其精之事也。 弱其志,是内炼己。强其骨是大筑基。“心之所之曰志”,“专意不移曰 志”,“弱其志”是指功法中的用意要素,即勿忘勿助,不可太强之意。 这样可达“强其骨”之效应。肾主骨,神气足则精生髓,髓足而骨自强, 补漏筑基之功成也。 32 / 38 32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此两句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即不妄动欲念驱 使肾精外泄,积久则“精满不思淫而欲念自无也”。注者多用“愚民政策” 评解之,误也。纵行“愚民政策”,何关人民之智与欲望?智与欲乃人之 本能,若说众愚而独智,智者则必大有可为,焉有不敢为之理。因知此乃 功法譬喻,是炼己筑基已成之语。“民”非民,乃喻人身“精气”。张紫 阳《悟真篇》曰:“先且观天明五贼,次须察地以安民,民安国富当求战, 战罢方能见圣人”。薛道光注曰:“民安国富者,一身之谓也。身中精气 神,人民也„„”上阳子注曰:“修行之人,以身为国,以精气为民,精 不动摇,谓之民安, 神气充裕谓之国富„„”等等,皆是以“人民”为 “精气”之喻。“智者”喻情欲妄念。《内经》曰:“肾者作强之官,技 巧出焉”。此“技巧”处于“智”而尿于肾亦明矣。肾精尿水,情欲妄念 属火,水旺能制火,故曰:“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此相火也,非君火也。 无为者,功注也,炼己功纯之候。治者,有为筑基之功效也。谓炼己功纯, 则筑基无有不成的。这是总结全章并用“为无为”的道妙,是筑基成功的 保证。 第四章 得药 河上公章句曰:“冲,中也。道匿名藏誉其用在中”,此“冲”字写阴阳 交媾之象如绘。“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此。“盈”即阴阳 相交所产生的药物。或称“气”(无火)。或叫“能量流”。“或不盈”, 指能量流的量度,即不可太老。所谓“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邱长春《小周天火候秘诀》曰:“微阳初升兮,嫩而勿采,药物坚实兮! 十五盈光,时当急采兮!莫叫错过,久而望远兮!采之无成”。 其中“盈 光”即此“盈”字内容。 33 / 38 33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是赞美阴阳相交所产生“先天一气”的微妙状态:渊奥啊!万物都是从这 里产生,自然是万物的祖宗。 自“挫其锐”起,至“同其尘”止,是倒插笔。注家多疑是错简,非也。 “挫其锐”者,锐指锐气,即入室下功,平心静气。将粗锐之气调成深长 细静等“调息”之事。“解其纷”者,指“调心”之事,摒弃游思杂念, 入于静定无为之境。 “和其光”者,是调息调心的同时,用两目交光,反观内照黄庭。“用其 光,复归其明”也。“同其尘”者,尘,细微之土,外之为大地,内之为 黄庭。人一身四大之中,喻形神气光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所谓“有物混 成”是也。 此赞美形神气光混为一体,打成一片,实有若无,充实而有光辉的不可究 结之境界,妙在用双重不定之词来形容其微妙的境界。 这是赞美大道玄奥,莫测始初之词。“象帝”与“上帝”之名与义皆不相 同,“象”即“四象”,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等为 “四象”。而“帝”有“五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 黑帝,中央黄帝,名曰“五方五帝”。二者相合,名曰“象帝”,功法中 的基本理论,有“四象五行归中土”与“五气朝元”之说。《灵宝毕法》 朝元炼气第八引《金锆》曰:“一气初判,大道有形而列两仪。两仪定位, 大道有名而分五帝。五帝异地,各守一方。五方异气,各守一子。青帝之 34 / 38 34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子,甲乙受之,天真木德之九气。赤帝之子,丙丁受之,天真火德之三气。 白帝之子,庚辛受之,天真金德之七气。黑帝之子,壬癸受之,天真水德 之五气。黄帝之子,戊己受之,天真土德之一气。自一气生真一,真一因 土出,故万物生成在土,五行生成在一,真元之道,皆一气而生也。” 三 赤 南 丙丁 九 青 东 甲乙 黄中 庚辛 西 白 七 壬癸 北 黑 五 至于一三五七九各数位列的系统原理,在灵宝派静明二帝君《三天秘法》 掌诀中,有“五子归庚掌法”。五子者,即甲子、丙子、庚子、壬子是也。 从地支掌上起五子,逢庚即止,则各得其数而归其位。例如甲子纳音海中 金,从甲至庚,即从子至午,其数七,故西方金数七。丙子纳音涧下水, 从丙至辰,其数五,故北方水数五。戊子纳音霹雳火,从戊至庚,即从子 至寅,其数三,故南方火数三。庚子纳音壁上土,从庚至庚,原庚不动, 即从子至子,原子未离,其数一,故中央戊己土数一。壬子纳音桑柘木, 从壬至庚,即从子至申,其数九。故东方木数九。此为取炁谴将之说。当 知谁之子方为何之帝?以调何之兵将以镇之。全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之一“炁”之用耳!颇有具体内容,并非抽象意义。 第五章 练形 35 / 38 35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天地”,指物理世界,喻形体问题。“仁”属精神世界,指生命问题。 黄元吉曰“理气合一曰仁”。“生生之谓仁”。“仁者如木果之有仁,其 间生理生气无不完具”。即喻“核心”为形中之“神”。“刍狗”,是古 时用草扎成狗形,用来祭神的。是指徒有其形体,而无生命的死物。“圣 人”,即《黄帝阴符经》所谓”知之修炼谓之圣人“的修炼者。“百姓” 非真指百姓,喻人身中之精气。上阳子《悟真篇》诀曰:“修行之人以身 为国,以精气为民”,民即是百姓是也。此章承前四章“得药”而来。此 章阐述练形之旨,在于“形神合一”。如天地不给以致善之仁(神)与万 物,万物就象刍狗一样,徒有形体而无生命力。同理,修炼者不以神驭气、 神形合一,孤修一物,是不能“神形俱妙”而证“长生久视”的。 “天地”,喻人身乾首坤腹之小天地。“橐龠”,即风箱,喻人之呼吸气。 《金仙证论》曰:“分明呼吸了却仙”,可知呼吸在练功中的重要性。 这是说,呼吸象风箱一样,有进有退,有动有静,有急有缓,有调息、闭 息、吐纳等等,难以枚举的气功方法。 多言数穷,是承上句“动而愈出”而来,意谓孤修炼气,终无结果。正如 张紫阳在《悟真篇》中所说:“玄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饶君 吐纳经千载,争得金乌搦兔儿”。就差在孤修有为,神形割裂,阴阳不交, 即《周易参同契》所谓牝鸡自卵,其雏不全。没有生命力,象刍狗一样。 老子用精辟的语言。“不如守中”一句,纠正了偏颇的错误,指出了正确 的方法。但这个“守中”二字,又是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了。 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中”字的问题。是从神气中建立,是活 泼泼的事物,而不是死死板板的部位。这个“中”字,既是天地之中,又 36 / 38 36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是神气之中,更是形神之中,是练形的核心问题,又是一个至简至易的方 法问题。 第六章 体真 此承前章“守中”而来,层层逼近,脉络昭然。各家丹经无不引用此文。 此章论述点出了个“神”字,鲜明地是针对前章中“刍狗”死物而言。然 “谷神”二字,颇宜反复推敲,全章不过阐述谷神之内容,谷犹坎也,神 犹离也。实为神气融为一体。《胎息经》曰:“若欲不死,神气相注”即 是“谷神不死”的注脚。黄元吉先生“乐育堂语录《说得极为明白,是以 解此。”他说:“玄牝之门,其实玄即离门,牝即是坎户,惟将离中真阴 下降,坎宫真阳上升,两两相会于中黄正位,久久凝成一气,则离之中自 喷玉蕊,坎之中自吐金英。玉蕊金英,亦非实有其物,不过言坎离交媾, 身心两泰,眼中有智珠之光,心内有无穷之趣,如金玉之清润缜密,无可 测其隙漏者,然非以外之呼吸时时调停,周编温养,则内之神气难以交合”。 这是对此章最好的解说。 《老子》八十一章,今试解六章,尚有七十五章,待今后逐步完成。 1995年元月1日于 重庆巴县长生镇天文乡 通天宝座 十二地支属性 十二地支分别是:子、丑、寅(yin,音银)、卯(mao,音儿铆)、辰、 巳(si,音四,注意与己分开)、午、未(是未来的“未”,而非末)、申、 酉(you,音有),戌(xu,音需)、亥(hai,音害)。 对应的十二生肖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 37 / 38 37 老子(道德经)-古白话文对照 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是。 对应十二个月(农历)是:一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 巳、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七月为申、八月为酉、九月为戌、十月为亥、 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 一、二、三月为春,春天树木开始发芽,所以属木。寅卯也由此属木。 四、五、六月为夏,夏天天气炎热,所以属火。巳午所以属火。 七、八、九月为秋,秋天肃杀,草木凋零,所以属金。申酉也由此属 金。 十、十一、十二月为冬,冬天寒冷,所以属水。亥、子所以属水。 辰、戌、丑、未都在四季的第三个月份(又被称为“四季”),号称杂 气,都属土。 38 / 38 38
/
本文档为【老子(道德经)简体-古白话文对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