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130化脓性汗腺炎-中医辨证治疗

2017-11-11 3页 doc 13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4050

暂无简介

举报
130化脓性汗腺炎-中医辨证治疗130化脓性汗腺炎-中医辨证治疗 化脓性汗腺炎 【疾病科属】 皮肤科 【辨证论治】 化脓性汗腺炎是发生于大汗腺的化脓性皮肤病。本病古医籍称之腋痈、米疽,西医称为化脓性汗腺炎。 1、多见于青、中年女性。 2、皮疹主要发生于腋窝,也可发生于外阴、腹股沟、肛门周围和乳晕等部位。 3、皮疹初起为一个或数个硬性皮下小结节,以后逐渐增多扩大,高出皮肤表面,红肿灼热疼痛,形成脓肿。以后穿破排脓,可形成瘘道、溃疡和肥厚性瘢痕。 4、附近淋巴结常肿大,也可化脓。 5、病程缓慢,时好时发。 6、急性发作时,可伴有发热、疲乏不...
130化脓性汗腺炎-中医辨证治疗
130化脓性汗腺炎-中医辨证治疗 化脓性汗腺炎 【疾病科属】 皮肤科 【辨证论治】 化脓性汗腺炎是发生于大汗腺的化脓性皮肤病。本病古医籍称之腋痈、米疽,西医称为化脓性汗腺炎。 1、多见于青、中年女性。 2、皮疹主要发生于腋窝,也可发生于外阴、腹股沟、肛门周围和乳晕等部位。 3、皮疹初起为一个或数个硬性皮下小结节,以后逐渐增多扩大,高出皮肤面,红肿灼热疼痛,形成脓肿。以后穿破排脓,可形成瘘道、溃疡和肥厚性瘢痕。 4、附近淋巴结常肿大,也可化脓。 5、病程缓慢,时好时发。 6、急性发作时,可伴有发热、疲乏不适等全身症状。 化脓性汗腺炎多因风热之邪外袭,兼之内有湿热,以致气机不畅,湿热邪毒蕴结于腋窝部而发。本病的辨证,每与患病之新久有关。早期多属湿热蕴结,日久则气血耗伤,而多属于正虚邪恋。本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清热解毒散结,日久则宜补益血、托毒消肿,并宜结合采用外治法。 湿热蕴结型 【证见】一般见于本病之早期。局部红肿灼热疼痛,常伴有恶习寒发热,疲倦不适,口干渴,纳呆,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去湿,解毒散结。 【方药】 1、主方:黄连解毒汤(王焘《外台秘要》)合五味消毒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黄芩、柴胡各12克,金银花、野菊花、夏枯草、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山栀子、黄连各9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穿心莲片,口服,每次4 ,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牛黄解毒片,口服,每次4,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鱼腥草注射液,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 ?双黄连注射液,每次3.0,3.6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正虚邪恋型 【证见】患病日久,时好好发,缠绵难愈;发作时局部仍可见红肿灼热疼痛。可伴有面色I白,神疲,倦怠乏力,气短,纳呆。舌质淡,少苔,脉细或细弱(急性发作时可见脉弦滑)。 【治法】补益气血,托毒消肿。 【方药】 主方:托里消毒散(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 处方:生黄芪、党参各20克,30克,当归、金银花、连翘、赤芍各15克,白术12克,炒穿山甲12克(先煎),皂角刺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1、初起用双柏散或金黄散水蜜调热散。 2、脓成后宜切开排脓。 3、溃后有脓者,可用八二丹药线引流;脓尽则外敷生肌膏。
/
本文档为【130化脓性汗腺炎-中医辨证治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