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2017-09-26 33页 doc 108KB 7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教案文本 一、学校心理危机的含义及结构 (一)学校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本质上是伴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学校心理危机则是 在学校校园生活范围内,由于各种突发的、重大的危机事件所引起的心理失衡状态。 被称为“现代危机之父”的Caplan认为,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而他先前处理危机的方式、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这个人就会出现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二)心理危机实质上包括三个基本部分(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Cris...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文本 一、学校心理危机的含义及结构 (一)学校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本质上是伴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学校心理危机则是 在学校校园生活范围内,由于各种突发的、重大的危机事件所引起的心理失衡状态。 被称为“现代危机之父”的Caplan认为,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而他先前处理危机的方式、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这个人就会出现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二)心理危机实质上包括三个基本部分(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Cristi Kanel教授),即 1、危机事件的发生; 2、对危机事件的感知导致当事人的主观痛苦; 3、惯常的应对方式失败,导致当事人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水平较突发事件发生前降低。从这样的定义角度可以看到,当事人的痛苦是一种内心的主观感受。经历同样的危机事件,不同人的心理感受可能很不相同。 (三)心理危机的四个阶段 q. 第一阶段,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突然发生变换或即将出现变化时, 其内心的基本平衡被打破了,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开始体验到紧张。为了 重新获得平衡,个体试图用其惯例的策略作出反应。这一阶段的个体一般 不会向他人求助。 第二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个体发现惯常的策略未能解决问题,于q. 是焦虑程度开始上升,个体开始尝试采取各种办法解决问题。 q. 第三阶段,如果经过尝试各种方法未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当事人内心的紧 张程度持续增加,并想方设法地寻求和尝试新的解决办法。这一阶段中, 当事人求助的动机最强,常常不顾一切地发出求助信号。 q. 第四阶段,如果当事人经过前三个阶段仍未能有效解决问题,就很容易产 生习惯性无助。 四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系统,缺一不可。 (四)心理危机的四种结局 1、当事人不仅顺利度过危机,而且从危机发展过程中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新方法,整个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2、危机虽已度过,但当事人却在心理上留下一块“瘫痕”,形成偏见,留下痛点,但下次遇到同样的危机事件时,可能出现新的不适应情况。 3自杀。当事人经不住强大的心理压力,对未来失望,于是企图以结束生命来解脱。 4、为能度过危机,陷于神经症或精神病。从此,当事人任何生活变化都可能诱发心理危机。 一般说来,在学校领域,由于学校生活的集群性和群体构成的同质性,发生心危机更具有传染性,处理不好,容易带来整个校园的混乱。 (五)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分类 1、与学校成员相关的自然灾害性事件 (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台风、森林草原火灾等) 2、与学校成员相关的社会恶性犯罪事件(校园内的爆炸、绑架、挟持、恐怖袭击等) 3、与学校成员相关的社会重大灾难事件 (交通事故、食品中毒、火灾、建筑物倒塌、重大环境污染、大型集会管理事故等) 4、校园内发生的暴力、冲突、伤害事件(全国范围29个省市1170名儿童调查“你认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 5、校园内发生的自杀、自虐、自残事件 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一)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 (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建立在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基础上的心理危机干 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范围通常是在校园内发生的重大恶性事件。学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以 及与他们相关的亲属或亲属人群。 , 参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成员主要是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教师、与学校教育相关的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以及高级心理咨询师、 医务人员、 社会安全保障人员(公安、法律、火警等)和社区工作者等。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u. 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 u. 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 的自我,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u. 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 (四)创伤治愈的 1、可以控制身体反应; 2、感觉到该事件是可以忍受的; 3、可以控制自己的头脑; 4、能够完整地叙述整个过程,并伴随适当的情感; 5、自尊的恢复; 6、人际关系的恢复; 7、发现了该事件对生命的意义。 (五)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对象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 2、学习压力特别大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第一次出现不及格科目的优秀生、需要重修多门功课的学生、将试读的学生、将被退学的学生; 3、性格内向、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且交不起学费的学生、需要经常向亲友借贷且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学生等。 4、有严重心理疾病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等疾病的学生; 5、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新生; 6、遭遇突然打击和受到意外刺激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1)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伤亡;父母的离异或分居;父母失业;家庭暴力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2)身体发现严重疾病(传染性的疾病,如:肝炎、肺结核等;费用很高又难以治愈的疾病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4)感情受挫(失恋;单相思情绪失控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5)受辱、受惊吓(当众受到羞辱;受到严重惊吓,如看恐怖片情绪失控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6)与他人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被多人排斥;受到歧视、误解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六)预防为主,干预为辅,良好的预测策略,主要有四方面: 1、三分钟面谈。从6个月内的生活事件入手,了解学生重大的挫折、人际矛盾、最担忧和最想知道的事,它能使我们发现问题的端倪; 2、 建立健全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网络,充分利用学生心理社团中伙伴辅导与班主任工作汇报; 3、心理健康调查,如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MMPI心理测验、问题行为早期发现等,它能帮助我们深化认识; 完善学生心理档案系统,监控现实状况与个人成长,它使我们最终确定高危4、 学生及其潜在危机。 (七)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及第一时间要注意的事项 1、危机应对流程(个体危机) 2、危机应对流程(群体危机)(以灾难危机为例) 3、校园危机事件发生—— 第一时间里的应对措施 第一、建立校园危机事件应急管理队伍 危机事件处理协调员:指挥、管理 医疗救护联络员:急救、记录受伤情况、联系医院 安全保卫联络员:保护现场、阻止媒体 媒体协调联络员:指定的对外发言人 家庭联络员:接待家长、给家长报告消息 心理干预联络员:使镇定、心理干预 校园内部联络员:传达、接待、协调 4、校园危机事件发生—— 第一时间必须处理的六项事情 , 通知学生和教师注意安全,提供必要的医疗援助; , 召集有关方面提供救援和帮助; , 保护现场,等待有关方面的处理; , 运送伤员,确认死亡情况; , 正视现实,准备危机事件事实报告表; , 同家长或家庭成员进行联系; 第二、与医疗救护、公安、火警、交警的协调 拨打紧急救援电话时必须汇报清楚的情况: , 学校(或者,事发现场)的完整名称; , 突发事件的性质 , 现场进入的准确位置 , 受伤的人数和受伤的情况 第三、保护各种事发现场的基本措施 第四、危机事件信息的搜集、整理与上报 第五、通告伤员和死亡人员的基本方法 第六、与学生父母和家庭人员的联系与沟通,确保危机事件陈述的正确性 (八)心理危机干预的六个步骤 1、确定问题: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倾听) 2、保证求助者安全:保证求助者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险性降低到最小可能性,是危机干预过程的首要目标。 3、提供支持:强调与求助者沟通与交流,使用求助者相信工作人员是能够给予关心和帮助的人。(接纳) 4、提出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工作者要帮助求助者认识到,有许多可供变通的应 )环境支持,有哪些人现在或过去对方式可供选择。思考变通方式的途径:(1 能关心求助者,(2)应付机制,求助者有哪些行动、行为或环境资源可以帮助自己战胜危机,(3)积极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可以用来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减轻应激与焦虑水平。 5、制订计划:将变通的应对方式以可行性的时间表和行动步骤的形式列出来。必须确保计划制订过程中求助者的参与和自主性。 6、得到承诺:帮助求助者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求助者自己的,从现实的角度是可以完成的或可以接受的。 (九)危机干预时应该注意 u. 不要去设想幸存者曾经或正在经历的一切 u. 不要假设每个经历灾难的人都会受到精神创伤 u. 不要使用疾病诊断。因为经历那样严重的事件后,任何看起来异常的行为 都是可以理解的 u. 不要用救世主的态度跟来访者交谈,或专注于他们的无助、虚弱、过失甚 至残疾。尽量专注于在灾难中或灾后他们帮助别人的举动 u. 不要假设每一个幸存者都愿意甚至需要与你交谈,通常以安静辅助的态度 陪伴在幸存者周围就能给他们安全感,帮助他们应对 u. 不要询问灾难过程的细节 u. 不要猜测甚至提供不准确的信息,如果你无法回答幸存者的问题,至少应 尽量了解幸存者的实际情况 可以做和不可以做 应该做的 u. 保护和提供安全场所 u. 给予认同 u. 激活支持系统(调动所有支持系统) u. 有关创伤的心理教育(知则不惑) u. 给予持续的关注 不要做 u. 试图打破心灵创伤者的内疚感(如果当时„ „就不会发生„ „ )内疚 感是为了建立安全感。 大事化小 u. u. 埋怨受害者 愚蠢的玩笑 u. u. 寻求刺激者(快说说,当时是什么情况,) u. 不公正的猜疑(我觉得她就是) u. 忘记,不再关注 (十)可向身陷心理危机者建议的基本应对方法 , 与他人谈论以获得心理上的支持。 , 恢复日常的起居、饮食和锻炼习惯。 , 从事那些能够主动分散注意力的活动(体育锻炼、各种爱好、阅读书籍)。 , 最大可能地保持正常的、有规律的生活节奏。 , 安排一些令人愉快的活动。 , 吃有益于健康的食品。 , 注意休息。 , 经常花一些时间和他人在一起。 , 参加具有支持性的组织。 , 使用一些能够使自己放松的方法。 , 使用能够使自己冷静下来的自我对话。 , 适当地做一些心理放松操。 , 寻求心理咨询。 , 坚持记日记。 消极的应对方法: 通常趋向于对问题纠缠不休、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 依靠酒精或毒品来使自己消沉。 , 脱离各种活动。 , 脱离家人或朋友。 , 加班加点地工作。 , 对他人发怒或使用暴力。 , 羞辱他人。 , 过量饮食。 , 过度地观看电视节目或无休止地玩电子游戏。 , 做冒险的事情或者从事危险性很高的活动。 , 不关心和照料自己(在睡眠、饮食、锻炼等方面)。 (十一)危机干预者的角色 根据创伤发生后的时间,危机干预者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 在创伤刚刚发生后: 细心的父母 , 在创伤发生1—2天后: 耐心的教师 , 在创伤发生1—2周后: 心理治疗师 , 在创伤发生1—2月后: 心理治疗师 第一阶段—细心的父母 应该做的事情:提供简单而贴心的照顾 , 将当事人带出混乱状态,进入有规律的稳定状态; , 营造温暖、安全的氛围,如“我在这里,我可以帮助你”; , 交谈的语言要简单、清晰、温和的目光接触、; , 提供实际的帮助,如食物、住房、保暖、给亲友打电话、护送当事人回家、 整理散失的财物。 第一阶段—细心的父母 最不该做的事情: , 将事件大事化小; , 责备当事人; , 开愚蠢的玩笑; , 打探内幕/内情; , 不恰当的猜测; , 遗忘或不重视此事 第二阶段—耐心的教师 前期准备条件: , 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 , 充足的食物、饮水; , 安全的住所 , 创伤复原水平相似的当事人 第二阶段—耐心的教师 集体心理教育:创伤复原 , 安静、没有打扰的环境里,有足够的时间,当事人参加; , 组成互相支持、有凝聚力的团体,分享创伤中的体验; , 团体成员共同完成整个创伤性故事,以达到互相帮助; , 利用团体故事进行心理教育; , 准备应付来自家人、朋友、陌生人的反应:责备当事人、 开愚蠢的玩笑、 打探内幕、回避当事人等等。 第三阶段—心理治疗师 , 详细回顾整个创伤性事件的全过程; , 检查创伤症状; , 发现“特殊的痛点” , 帮助回到正常的生活; , 应对环境的反应; , 强化团队的凝聚力; , 保持原有的职业; , 早期发现、预防PTSD。 第四阶段—心理治疗师 , 继续完整创伤性故事,但更小细节,更简洁; , 检查创伤性症状; , 发现个体的特殊“痛点”; , 帮助恢复正常生活、应对外界的反应; , 寻找事件的积极意义; , 评估创伤的康复情况; , 准备应对“周年祭日”反应。 (十二)有成就的危机干预工作者的特征 1、生活经验 : 积极VS消极 2、专业技巧: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能力 3、镇静 :危机事件的突发性 :学习与练习 4、创造性与灵活性 5、精力 :咨询是个体力活, 6、快速的心理反应:脑筯急转弯, 7、其他特征:坚韧、知足、勇气、乐观、现实、客观、冷静、自信和对人类战胜危机的信心(我的补充:对人生意义的领悟和洞察、对人性的信任、善良、爱每一个人、热情、开放)。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 案例一: (一)问题的发生 W,男,高三刚毕业学生。 这是一个很文静,很有礼貌,也曾经是很有理想很有抱负的男孩子。在初中时成绩非常出色,是父母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学心中的榜样。刚进高中时进行了摸底考试,结果成绩离理想的相去甚远,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不由失落感倍增。特别是初中的同学C,现在的同桌成绩远远超过了他,这无疑使他更受打击。可他强烈地想把成绩搞上去,总怕自己上课漏听什么,结果,他一听到上课铃声心就会猛烈跳动,整个上课过程就象得了严重的心脏病似的,很难受,可一下课就一切正常了。每次考试他都想着要翻本,可事实是一次比一次差,甚至拿到试卷就会发抖,脑中一片空白。从此他一度萎靡,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连头也不敢抬,总感觉老师和同学都在笑话他,都在歧视他。就在这时他和C在宿舍因一点小事发生了冲突,经过我的教育和开导,事情很容易就解决了。C也没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W却认为这是C对他轻视践踏的突出表现,又联想到从开学到现在很多次他自认为C侮辱他的事情,断定自己有今天全是C这个小人背后搞的鬼,他越想越气,决心要报复,但又没胆量,总这样憋着,渐渐地感觉胸闷,心慌,头痛和厌食。最后,他终于无法控制自己,向C发出了挑战书,邀C晚上到厕所决斗。幸亏我及时得到消息予以阻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问题的分析 1.开始于考试焦虑 我们从W第一次摸底考试失败后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可以推断,他一开始是处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状态,他的自负和脆弱让他无法接受自己不如人的事实,矛盾使得他心力交瘁。考试焦虑是后天习得的心理障碍,它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数是因为家长、老师或自己对学习提出过高要求,超越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并形成了过度的心理压力。一般来说考试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1)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2)考试焦虑与抱负水平呈正相关、即要求自己成绩过高者容易发生;(3)考试焦虑与竞争水平呈正相关,即考试意义越大越易产生;(4)考试焦虑 与考试失败经历呈正相关,即经历过重大考试失败者容易发生;(5)考试焦虑与心理生理状态呈负相关,,且与生理状态也有关系。 2.经历了抑郁 W在多次自我挣扎而不能扬眉吐气后陷入了深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容易发生深的不安和忧虑中,随着时间的推移,W患上了比较严重的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核心表现的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内心愁苦,缺乏愉悦感,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常感到不顺心,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缺乏信心,有时还伴有失眠或昏睡、体重下降、心慌等生理变化。它是心灵的杀手,近年来,中学生抑郁症患者呈迅速上升、日渐严重的趋势,甚至于有的学生走上绝食、自杀的极端道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实,抑郁也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生活中,人人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不如意,遭遇形形色色的挫折,但绝大多数人都能化解不快,忘却烦恼,只有小部分人不由自主地沉湎其中,难以自拔,日积月累,沮丧悲观。而W的心理素质较差,对于一时的失败不能正确认识,一直耿耿于怀无法释然导致了最终抑郁症的产生。 3.发展成暴力倾向 W一直很痛苦,也想早日解脱心灵的羁绊,但他选择的却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其实他本来是一个文静胆小的男孩子,自己也知道有心理问题,他需要寻找突破口,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归因”,但他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和不如意都归到了别人身上,认为是C把他害成这样的,把一腔怒气全部倾注在C头上,以至于要找C决斗。他的这种暴力倾向比较特殊,并不是因为受到某些暴力因素的影响,而是一种郁积力量的突然爆发。这种突然的情绪爆发危害性是很大的,往往会给双方带来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三)心理干预过程、策略及效果 1(认真倾听,鼓励当事人的感情宣泄。 一开始他还不太愿意说,我主动表示了同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使W相信自己找到了能理解他痛苦的人,他其实也渴望倾诉,在断断续续的讲诉过程中,他神情激动、痛苦和焦虑。我鼓励他把内心的痛苦宣泄出来,释放积聚在内心的不良情绪。这次谈话后,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被动倾诉开始转向主动找我聊天,有时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这是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次谈话,他的情绪基本稳定下来,上课有时还能抬起头来听了。 2(启发引导,调节不良认知 通过谈话,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了解了他的学习、生活、交友、家庭等情况,从这些信息可以分析出他存在着不正确的观念,因此,首先要矫正他的一些不良认知。认知的改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2)分析考试的作用,介绍考试的策略。(3)一起分析从忧虑到恐惧考试的盲目性。(4)一起分析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归咎于他人的不合理性。通过多次引导,最后我在时机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安排了W 和C的见面,我鼓励双方当着老师的面把对对方的看法说出来,结果说来说去大家发现竟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注意到W用力甩了下头,然后伸出手对C说:“对不起~”我感觉这三个字真的可以用掷地有声来形容,当时我们师生三人都很激动,也许这就是他怨气的释放和释然吧。 3(缓解考试压力,正确自我定位,重塑自信 其实,W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和学习压力有关,他不能正确面对各种学习压力特别是竞争压力,对自己的要求又过于高,这样就导致了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针对这种情况,接下来的心理辅导重点就放在了建立正确的压力观了。我主要帮助他认识如下问题: (1)得失心不要太重。得失心太重往往会使自己患得患失,更增加心中的压力和紧张。人一生中最大的光荣,不在于从不失败,而在于每次跌倒后,都能勇敢地爬起来。如果能从考试失败中站起来,才是真正勇者的表现。 (2)正视考试的价值。不要怕考试,把考试当作自己努力成效的工具。考试不但能指出你该努力的方向,也能警告你是否该努力了,这样的“益友”到哪里找呢,人一生中最丢脸的事,莫过于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我们要吸取考试经验,才能使今日的失败成为明日的胜利。 (3)充实实力最重要。如果每天都在想“考不好,怎么办,”只会造成无谓的烦恼,占用你宝贵的时间,对自己丝毫没有帮助,倒不如把心思和时间花在读书上,有了实力,还怕考不好吗,学习永远不嫌迟,只要努力再努力,成功必然属于你。 在谈话阶段,我发现W的变化是让人欣喜的,他重新拿起了他厌恶的课本和练习卷,甚至还会找同学问问题,看来他已经准备认真投入学习了。 (四)反思 目前即使是发达城市,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也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现在学校对心理干预关注得还不是很多,而且现在的危机干预机制多数还是停留在补救阶段,预防性的危机干预机制还不普遍。就连日常的心理教育也面临很多困难。很多学校还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专业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加强,业务水平需要尽力提高。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的研究工作基本上还是模仿、借鉴他人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更需要进一步融合 案例二: (一)事件: 因SARS疫情严重,2003 年 4月 24 日“北京市中小学全面停课,但有些学校仍然要求教师每日到校,在此期间,北京某中学初二年级 14班班主任吴老师不幸感染SARS,于 5月15日去世。 (二)事件冲击 吴老师的去世,给她的同事和学生们带来很大冲击,师生们陆续出现很多情绪和行为反应:情绪上--震惊,悲伤,生气,愤怒,愧疚’,自责,焦虑’,恐慌,无助,孤独,麻木等认知上---不相信,困惑,沉迷于对逝者的思念,感到逝者仍然存在等行为上---四处打听查实真相,伤心哭泣,不知所措,心不在焉,坐立不安,梦魇及其他睡眠问题等, 师生中普遍表现出强烈的震惊和愤怒情绪很多人认为吴老师的去世学校当局应负很大的责任: 有些老师认为,吴老师感染后,领导要求年级组老师自己在家隔离的安排也是不当的,给老师和家人带来很大压力,师生与学校领导间关系一度变得有些紧张,有些学生试图通过电话,网络发泄这种愤怒的情绪但被家长阻止了。 (三)事件分析:正常的悲伤过程被阻抑 因为 疫情仍很严峻很难有面对面的交流,也不可能进行正常的哀悼工作,另外,也因为事件本身的敏感性,很多家长都没有甚至回避与孩子谈论这个事件,不主张甚至阻止孩子与别人谈论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加之学校也缺乏对危机进行心理 干预的经验,因此师生中出现的这些情绪和行为反应没能得到及时处理,正常的悲伤过程被阻抑了。使得他们不能顺利完成哀悼任务而可能造成进一步的情绪和行为困扰 (四)悲伤辅导的目标 Worden认为悲伤辅导的终极目标是协助生者完成与死者间未竟之事并向死者告别。哀 悼任务相应的特定目标就是: 增加丧失的现实感 协助当事人处理已表达的或潜在的情感 协助当事人克服丧失后再适应过程中的障碍 鼓励当事人向逝者告别,以健康的方式重新将情感投诸新的关系里,继续有效地生活" 我们将辅导目标定位为受到这个事件冲击的师生提供社会支持,协助当事人探索和处理因吴老师的去世而引发的各种情绪困扰和未竟事宜,鼓励当事人向逝者告别,学习适宜的应对方式,以重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 (五) 悲伤辅导及其实施 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师团体辅导 教师团体辅导于 ( 月 16 日上午实施,时间大约三小时,参加对象为初二年级 14 人(包括该校心理老师)。 这些老师和吴老师平时接触组的班主任老师,共 多,吴老师感染后他们面临巨大的压力,吴老师的去世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教师团体辅导包括建立关系,整理感受,小组分享和告别四个阶段。教师团体辅导不仅有效地帮助老师们处理这个事件所造成的情绪和行为困扰,缓解了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紧张气氛,而且也为后来学生辅导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告知信与班会 由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以校长的名义分别起草了致同学和家长的两封信,在 6月 30 日学生复课的第一天发给学生并将家长信带回家。 初二年级各班当天举行相关内容的班会,信和班会的内容包括: 1。正式告知吴老师去世的消息,并表达哀悼的心情。其目的是澄清事实,增加丧失的现实感,并为当事人提供情感和社会支持 2。提供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绪及行为反应以及如何去面对这些情绪和行为反应的信息。目的在于提供悲伤的心理教育,阐明悲伤反应的正常性,协助当事人采取适当的方式应对 3。提供学校及相关机构的辅导信息,强化为当事人提供的情感和社会支持,增加当事人的应对资源 第三部分:学生团体辅导 在 6 月30日上午为 14 班的同学举行了一个名为“告别” 的特别班会,以协助学生在一个支持性的团体中顺利进行哀悼工作。 第四部分: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 包括在校园网上发表师生撰写的悼念文章,为吴老师的家人制作纪念品,慰问吴老师 的家属等。以协助师生公开而健康地进行哀悼工作,顺利完成哀悼任务。 第五部分:后续的辅导服务 有需要的师生,家长都可以通过面询、通信、电邮的方式得到学校心理咨询室提供的后续辅导服务,学校心理咨询室还预备组织心理小组为一些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进一步的处理悲伤的团体辅导。 (六)学生团体辅导部分 43 人(男生22 人,女生 20人)参加了学生团体辅导!辅导安14班全体学生共 排在一间安静、宽敞的大教室, 辅导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导入阶段 辅导任务和目标: 1。介绍这次悲伤辅导的目的,使当事人认识到哀悼工作的正常化 2。建立团体规则,使团体成员感到这是一个可以探索和处理丧失之后的痛苦反应的安全场所,促进团体的形成 3。介绍辅导员,建立起辅导员与当事人之间初步的信任关系 首先,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向大家介绍这个特别班会的原因、目的,介绍参与此次辅导活动的青春热线小组成员,并阐述团体要求:尊重、真诚、分享、信任和保密。针对学生们的疑惑,辅导员进一步解释这个活动的意义,,因为在 SARS 危机中,大家都需要相互支持。特别是直接受到威胁的人,或者受到死亡冲击的人,会有更多的情绪需要处理。使同学们对活动目的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也建立起初步的信任感。 第二阶段:整理感受 辅导任务和目标: 1。通过情境回忆!引发当事人的悲伤反应,协助当事人整理事件发生之后的感受 2。协助当事人将与逝者的关系由以前直接的交往关系转化为记忆的一部分 3。协助当事人学习忍受与失落有关的信息和场合 考虑到中国人不太习惯谈内心感受, 我们首先让同学们在一张事先打印好的纸条上填空: 你在-----------(时间)通过--------(途径)得知吴老师去世的事- 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情绪方面 情绪方面:男女生都共同表现出强烈的悲哀、震惊、惋惜、焦虑、恐慌、愧疚、自责、苦苦思念等情绪。男生比女生更多地描述当时感觉为,麻木、一片空白。女生则描述了抑郁、无助的情绪。只有一个男生表达了对当局和校方的愤怒。 从后来的小组分享中,我们发现:本阶段学生的情绪实际上还没有被完全清楚地界定和厘清,尤其愤怒情绪,基本上仍处于被阻抑的状态,如果不经过辅导,很难透过正常的渠道进行宣泄和处理。 第三阶段:心理教育阶段 辅导任务和目标: 1。使团体成员了解悲伤反应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表现, 2。使当事人将其情绪和行为反应正常化,并能够坦然接纳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尤其是愤怒、麻木感、轻松解脱感等不易为社会所接受的情绪 3。 促进团体成员接纳团体内其他成员不同于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为团体的安全性、支持性和凝聚力的进一步增强打下基础 辅导员向大家讲述了丧失亲友之后的悲伤反应,包括丧失后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表现。还特别指出丧失后出现愤怒、麻木感、轻松、解脱感等情绪的正常性。她说这些反应在一段时间内出现都是正常的。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强度过高,就有可能变成病态的悲伤反应,可能会引发心理危机。 从当时对学生的观察及后来的小组分享我们发现,同学们在接受了心理教育之后普遍表现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释然。并在小组分享中更为坦然地表达和分享他们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这表明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第四阶段:小组分享阶段 辅导任务和目标: 1。促进小组成员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2。通过小组内的分享,使小组成员进一步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正常化 3。促进小组成员表达和宣泄情绪 4。引导小组成员通过同感和接纳,理解和帮助其他成员表达和宣泄情绪,以共同分担压力,并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 5。进一步增强小组成员对与悲伤有关的材料、情境的耐受性。 学生被分为六组进行小组分享:尽管已有心理教育作铺垫,但不是每个小组一开 始就能顺畅地表达感受,对于难以开口的小组,我们通常以这样的问题开始谈论:在咱们小组里是谁第一个知道吴老师去世的消息的,将问题具体化“客观化以后,就能减轻在小组内发言的压力感,顺利引导小组成员开始分享。 利用同感和接纳,催化小组成员的正常情绪表达。在小组分享中,当小组成员发现面对丧失,每个人都有复杂的感受和情绪时,就开始能够去探索,接纳,表达和宣泄压抑已久的情绪,也开始学习理解和接纳别人的感受,学习彼此分担压力,彼此给予支持。孩子们在小组内,很容易分享悲伤“哀悼”怀念。 第五阶段:追忆与归整阶段 辅导任务和目标: 1。通过追忆,协助当事人将与逝者的关系重新进行定位,进一步协助其将从前直接的交往关系转化为记忆的一部分 2。通过追忆,进一步促进当事人的情感宣泄 3。促进当事人了解并开始学习处理其未竟事宜 4。进一步增强当事人对与悲伤有关的材料情境的耐受性 几天前,师生们将吴老师生前的照片,资料做成了幻灯片,此时此刻,全班同学一起追忆与吴老师共度的日子,随着屏幕上出现的一张张记载着过去美好回忆的照片,吴老师绘制的家访图,吴老师给同学准备的精美的贺卡。还有那些记录同学进步的笔记本,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泣不成声,就连那些在小组分享中表现得十分理智和坚强的男孩子们也在流泪,很多孩子站起来表达他们对吴老师的思念。 吴老师,我想念你,吴老师!回来吧,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希望, 吴老师,我给您添了许多麻烦,请原谅我的不懂事吧 孩子们这样来重新定位他们与吴老师的关系,人们都把老师比作蒲公英:等我们一个个成熟了,飞走了,蒲公英就悄悄地枯萎了“可如今我们的羽翼尚未丰满,您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之后,每个孩子得到一张彩纸,将自己想要对吴老师说的话写在上面,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表达思念或别的情感,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梳理自己与吴老师之间未竟的事宜,与小组分享相比,这种方式更为隐秘、自由、不具威胁性。事后,孩子们将这些纸条放进他们为吴老师的家人制作的纪念册中,作为送给吴老师的一份特别的礼物 第六阶段:告别阶段 辅导任务和目标: 1。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告别仪式,协助当事人顺利完成与逝者心理层面的分离 2。进一步协助当事人重新定位与逝者的关系,使其能够将情绪的活力重新投诸其他关系上 3。促进当事人学习积极的应对方式 4。鼓励当事人应用有效的社会资源,开始新的生活" 告别活动一开始由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带领,首先请大家站在吴老师的遗像面前,认真地看着她,把她的形象记在心里,然后闭上眼睛,跟随老师的指导语,进行想象: 想象你来到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原! 远远地看到一群人, 走近了, 你看出是吴老师和所有在SARS中牺牲的人,吴老师依然是那么慈祥,在对你微笑,她的眼神仿佛在对你说着什么,你是不是也有些话想对她说,我们要转身离开了,眼前出现一条平坦的大道,太阳升起来了,你感到很温暖,渐渐地,你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走在了你的身边,他们是你的亲人,你的朋友,还有你的新老师" 想象结束后,所有人向吴老师的遗像三鞠躬“之后,新班主任含泪发表了她的就职演说,虽然很短,但孩子们能够听出新老师的感动和共鸣,这不仅拉近了他们与新老师的距离,更增加了他们适应新生活的机会。 第七阶段:总结分享阶段 辅导任务和目标: 1。分享活动感受,结束团体哀悼活动 2。学习从丧失中寻找有益的经验 3。透过积极情感的表达,增进当事人的应对能力, 4。学习彼此给予社会支持 整个团体辅导是在织网游戏中结束的。 在第一轮织网时,孩子们彼此分享他们对本次活动的感受,第二轮时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当密实的网织成之后,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躺在网上享受别人的支持。最后,孩子们坐下来分享从这个游戏中得到的启发和收获。 (七)反思: 关于悲伤辅导的缺失 建立健全的危机干预机制 危机干预网络 人才储备 探索有效的悲伤辅导模式 及时告知信息 评估辅导效果 设计的弹性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思考题 (附:参考答案) 1、什么是心理危机, crisis)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一般而言,危机( 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危机意味着平衡稳定的破坏,引起混乱、不安。危机出现是因为个体意识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而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 2、心理危机有哪些反应, 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一般危机反应会维持 6—8周。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紧张等。情绪方面: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担心家人健康,害怕染病,害怕死去等。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行为方面:呈现反复洗手、反复消毒、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不敢出门、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3、心理危机经历怎样的发展过程,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首先是冲击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如突然听到北京爆发非典,亲人得了 “非典”,医护人员感染“非典”,非典患者骤增等消息后,大多数人会表现出恐惧和焦虑。其次是防御期,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但不知如何做,会出现否认、合理化等。再次是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最后是成长期,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 4、哪些因素影响个体对危机的心理反应, 个体危机反应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事件的强度成正比,也就是说个体对危机的反应有很大差异,即相同的刺激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比如对待 SARS,有的人平 静坦然,镇定自若,善于应付;有的人无所适从,惶惶不可终日。危机反应程度到底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个体的个性特点、对事件的认知和解释有关、社会支持状况、以前的危机经历、个人的健康状况、干预危机的信息获得渠道和可信程度、危机的可预期性和可控制性、个人适应能力、所处环境等都会影响危机反应。 5、心理危机将引发什么后果, 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危机。由于处理危机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一般有四种结局: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对于大部份的人来说,危机反应无论在程度上或者是时间方面,都不会带来生活上永久或者是极端的影响。他们需要的只是有时间去恢复对现状和生活的信心,加上亲友间的体谅和支持,能逐步恢复。但是,如果心理危机过强,持续时间过长,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出现非常时期的非理性行为。对个人而言,轻则危害个人健康,增加患病的可能,重则出现攻击性和精神损害;对社会而言,会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秩序混乱,冲击和妨碍正常的社会生活。如听信传言,出现超市抢购,哄抬物价,犯罪增加等。其结果不仅增加了有效防御和控制灾害的困难,还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和别人制造新的恐慌源。 6、什么是危机心理干预, 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在 SARS流行期间,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机有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心理健康。为了进行有效的危机心理干预,必须了解人们在危机状态下有哪些心理需要。在SARS流行时期,人们会更关心个人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会担心自己及所关心的人(如父母、亲戚、子女、朋友、老师)会感染SARS;会表现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等行为;想吐露自己对SARS突发事件的内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定,恢复到正常状态;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与支持等。这些心理需要为危机心理干预提供了依据。 7、怎样进行心理危机心理干预, 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是数星期。危机干预工作者一般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 SARS期间,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范围很广泛,既包括发病者、疑似者,也包括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家属、被隔离者、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另外,不愿公开就医的人和对“非典”有担心恐惧的普通大众也需要心理上的援助。危机干预的方法有多种形式。目前对于SARS疫情,心理专家能够提供的心理干预方式包括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方面。危机 心理咨询与传统心理咨询不同,危机心理发展有特殊的规律,需要使用立即性、灵活性、方便性、短期性的咨询策略来协助人们适应与度过危机,尽快恢复正常功能。心理支持性团体在危机干预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SARS流行期间为避免交叉感染,需要尽量减少人际互动,所以电话咨询、媒体问答和网络咨询就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不过,在SARS危机后期干预工作中仍然可以使用、也应该使用探讨辅导策略,运用群体动力,协助人们正确总结和处理SARS危机留下的心理问题。 8、联系实际谈谈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如何分类 1.与学校成员相关的自然灾害性事件 1.(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台风、森林草原火灾等) 1.与学校成员相关的社会恶性犯罪事件(校园内的爆炸、绑架、挟持、恐怖袭击等) 1.与学校成员相关的社会重大灾难事件 1.(交通事故、食品中毒、火灾、建筑物倒塌、重大环境污染、大型集会管理事故等) 1.校园内发生的暴力、冲突、伤害事件(全国范围29个省市1170名儿童调查“你认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 1.校园内发生的自杀、自虐、自残事件 9、你认为心理创伤治愈的标准 1.可以控制身体反应; 1.感觉到该事件是可以忍受的; 1.可以控制自己的头脑; 1.能够完整地叙述整个过程,并伴随适当的情感; 1.自尊的恢复; 1.人际关系的恢复; 1.发现了该事件对生命的意义。 10、你认为什么样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 1.学习压力特别大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第一次出现不及格科目的优秀生、需要重修多门功课的学生、将试读的学生、将被退学的学生; 1.性格内向、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且交不起学费的学生、需要经常向亲友借贷且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学生等。 1.有严重心理疾病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等疾病的学生; 1.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新生; 1.遭遇突然打击和受到意外刺激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1.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伤亡;父母的离异或分居;父母失业;家庭暴力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2.身体发现严重疾病(传染性的疾病,如:肝炎、肺结核等;费用很高又难以治愈的疾病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4.感情受挫(失恋;单相思情绪失控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5.受辱、受惊吓(当众受到羞辱;受到严重惊吓,如看恐怖片情绪失控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6.与他人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被多人排斥;受到歧视、误解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11、请你设计你所在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注明要注意的事项) 12、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该干什么, 第一、建立校园危机事件应急管理队伍 危机事件处理协调员:指挥、管理 医疗救护联络员:急救、记录受伤情况、联系医院 安全保卫联络员:保护现场、阻止媒体 媒体协调联络员:指定的对外发言人 家庭联络员:接待家长、给家长报告消息 心理干预联络员:使镇定、心理干预 校园内部联络员:传达、接待、协调 •通知学生和教师注意安全,提供必要的医疗援助; •召集有关方面提供救援和帮助; •保护现场,等待有关方面的处理; •运送伤员,确认死亡情况; •正视现实,准备危机事件事实报告表; •同家长或家庭成员进行联系; 第二、与医疗救护、公安、火警、交警的协调 拨打紧急救援电话时必须汇报清楚的情况: •学校(或者,事发现场)的完整名称; •突发事件的性质 •现场进入的准确位置 •受伤的人数和受伤的情况 第三、保护各种事发现场的基本措施 第四、危机事件信息的搜集、整理与上报 第五、通告伤员和死亡人员的基本方法 第六、与学生父母和家庭人员的联系与沟通,确保危机事件陈述的正确性 13、危机干预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u.不要去设想幸存者曾经或正在经历的一切 u.不要假设每个经历灾难的人都会受到精神创伤 u.不要使用疾病诊断。因为经历那样严重的事件后,任何看起来异常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 u.不要用救世主的态度跟来访者交谈,或专注于他们的无助、虚弱、过失甚至残疾。尽量专注于在灾难中或灾后他们帮助别人的举动 u.不要假设每一个幸存者都愿意甚至需要与你交谈,通常以安静辅助的态度陪伴在幸存者周围就能给他们安全感,帮助他们应对 u.不要询问灾难过程的细节 u.不要猜测甚至提供不准确的信息,如果你无法回答幸存者的问题,至少应尽量了解幸存者的实际情况 可以做和不可以做 应该做的 u.保护和提供安全场所 u.给予认同 u.激活支持系统(调动所有支持系统) u.有关创伤的心理教育(知则不惑) u.给予持续的关注 不要做 u.试图打破心灵创伤者的内疚感(如果当时„ „就不会发生„ „ )内疚感是为了建立安全感。 u.大事化小 u.埋怨受害者 u.愚蠢的玩笑 u.寻求刺激者(快说说,当时是什么情况,) u.不公正的猜疑(我觉得她就是) u.忘记,不再关注 14、可向身陷心理危机者建议哪些基本应对方法, •与他人谈论以获得心理上的支持。 •恢复日常的起居、饮食和锻炼习惯。 •从事那些能够主动分散注意力的活动(体育锻炼、各种爱好、阅读书籍)。 •最大可能地保持正常的、有规律的生活节奏。 •安排一些令人愉快的活动。 •吃有益于健康的食品。 •注意休息。 •经常花一些时间和他人在一起。 •参加具有支持性的组织。 •使用一些能够使自己放松的方法。 •使用能够使自己冷静下来的自我对话。 •适当地做一些心理放松操。 •寻求心理咨询。 •坚持记日记。 消极的应对方法: 通常趋向于对问题纠缠不休、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依靠酒精或毒品来使自己消沉。 •脱离各种活动。 •脱离家人或朋友。 •加班加点地工作。 •对他人发怒或使用暴力。 •羞辱他人。 •过量饮食。 •过度地观看电视节目或无休止地玩电子游戏。 •做冒险的事情或者从事危险性很高的活动。 •不关心和照料自己(在睡眠、饮食、锻炼等方面)。 15、怎样努力成为一名有成就的危机干预工作者, 1.生活经验 : 积极VS消极 1.专业技巧: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能力 1.镇静 :危机事件的突发性 1.创造性与灵活性 :学习与练习 1.精力 :咨询是个体力活, 1.快速的心理反应:脑筯急转弯, 1.其他特征:坚韧、知足、勇气、乐观、现实、客观、冷静、自信和对人类战胜 危机的信心(我的补充:对人生意义的领悟和洞察、对人性的信任、善良、爱每 一个人、热情、开放)。
/
本文档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