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联律通则导读》(连载二)

2017-11-22 15页 doc 33KB 7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doc】《联律通则导读》(连载二)【doc】《联律通则导读》(连载二) 《联律通则导读》(连载二) ((联律通则导读)) ?.._..__....._-........_.J..-_....__lI.J..-__;._: 第=号.基本规则 ?中国楹联学会 导言 本章明确了楹联格律的六条一基本规 则,,即有利于初学者理解的最初级,最简 化的楹联格律表述形式. 楹联格律应该是建筑在前人楹联创作 实践基础之上的一套成系统的,活的规则 体系,而古人所遵循的规则理念与当代语 法学理论描述之间又存在着许多微妙的脱 节,所以在中国楹联学学科建立并成熟之 前,...
【doc】《联律通则导读》(连载二)
【doc】《联律通则导读》(连载二) 《联律通则导读》(连载二) ((联律通则导读)) ?.._..__....._-........_.J..-_....__lI.J..-__;._: 第=号.基本 ?中国楹联学会 导言 本章明确了楹联格律的六条一基本规 则,,即有利于初学者理解的最初级,最简 化的楹联格律表述形式. 楹联格律应该是建筑在前人楹联创作 实践基础之上的一套成系统的,活的规则 体系,而古人所遵循的规则理念与当代语 法学理论描述之间又存在着许多微妙的脱 节,所以在中国楹联学学科建立并成熟之 前,从研究和探索的角度对楹联格律所进 行的描述,肯定会造成大多数读者认识和 接受上的困难,所以,在当代社会文化和教 育的背景之下,用大多数人易于接受的角 度和描述方式对楹联格律进行简明的归纳 总结,便成为一种现实的需要. 因为对联给人的最表层的印象,是一 对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所以从上世纪七 十年代末以来,许多楹联研究者便不约而 同且相互影响地从对偶句,的定义出发, 对楹联文体的特点和格律要求进行归纳和 总结,渐渐形成了这样的对联概念:对联 是由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 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的对仗组成的对 偶句.c0简称为楹联格律的=八相,或八 要素c0.这种表述方式虽然是站在对偶句 的层面而非楹联文体的层面上所进行的简 单化总结,但近三十年以来已经被广泛传 播并深入人心,所以《=联律通则))以充实完 善后的这六项原则,作为第三早的一基本 规则. 基本规则,虽然只是初级和简化的 楹联格律表述形式,但有易学易记的特点, 初学楹联创作者只要遵循这六条规则,就 可以创作出中规中矩的楹联作口明来.在特 定条件下,未能符合基本规则的楹联,未必 就是出格的作口暑.茬所有情况下,只要遵守 了六条规则的楹联同定会是合格的作口 基本规则詈兀整地描述了对联文体 各方面的形式要求,这些描述以语法学的 角度为主,同时也兼顾了修辞学一即传统对 偶理论一的角度,这些规则为初学者学习对 联创作指明了一条明确而直观的门径.其 中字句对等c8和一形对意联属于不言自 明的要求^『结构对应一只限于复合词和短 语的结构,只按语法学的归类运用即可,以 上三个要求较容易理解.词性对品的要 求因古人字类对偶与今人词性对偶之间的 差异,较不易掌握,只能循序渐进,逐步增 加感性和理性认识.一节奏对拍的要求中 存在着声律.节奏与语意节奏之分,这可以 随着阅读与创作的增加而逐步加深体悟. 平仄对立的要求分为句中平仄安排和 句脚平仄安排,因无定式可循,变化极为丰 富,只能在创作和学习中慢慢达到熟练应 用. 第一条: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 ,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 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解析 楹联要做到上下联之间的字句对等. 一字句对等饱含了字数和句数两个层面的 意义.从整体上来说,一副楹联的字数要相 等.在多分句的情况下,上联和下联各自包 含的分句数要相等,上下联每个相对应分 句的字数也要相等. 上下联字数相等的确是简单到无须论 证的最直观的楹联特点,将这一点列为对 联格律的第一条兀全是受一对偶句.1定义 的影响,因为几乎所有的对偶句定义中, 一字数相等总是列为第一要义. 除一两则谐趣性的对联故事之外,传 世对联中还找不出字数不等,分句数不等 以及相应分句字数不等的例子,所以,对楹 联完全陌生的人,可籍此对楹联的特点有 个初步认识. 概念释义 上联 指对联的前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 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 书的部分为上联.上联一般以仄声字结尾 赤有极少用平声字者一.其张贴,悬挂,镌刻 的位置,应在读者面对方向的右侧.上联又 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 下联 指对联的后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 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 书的部分为下联.下联一般以平声字结尾 赤有极少有仄声字者一,其张贴,悬挂,镌刻 的位置,应在读者面对方向的左侧.下联又 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 句数 指上联或下联所包含分句的数量,楹 联出现早期一般多为五,七言单分句的短 联,长者不过两三个分句.明末至入清后, 楹联长度逐渐增加,楹联所包含的分句数 也相应增加,每边三五个分句的楹联已经 比较常见,号称古今第一长联的钟耘舫 《=拟江津临江城楼联=》更是长至每边一 百三十五个分句. 字数 指上联或下联以及每一个分句所包含 的文字数量.中短联中每边包含的字数称 为?』,如五字句称为五言联,七字句称 为七言联.超过一定字数的长联,习惯按上 下联的总字数合计,如孙髯翁为昆明大观 楼所题长联,达一百八十个字,除以二便为 上下联每边的字数.分句包含的字数也按 1?计,一般以四言句,五言句,六 言句和七言句居多,古文句式偶有长至八, 九言甚至十言以上的情况. 联语示例 古人巧对 墨;,泉. 古人巧对 色难; 蓉易. 陈寅恪出巧对 孙行者; 祖冲之. 郑板桥题扬州勺园 移花得蝶; 买石饶云. 孟昶题春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傅山题云陶洞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孙星衍自题 莫放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故人来. 何溱集禊帖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曾国藩白题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张百熙题京师大学堂 学者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 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 一以上一分句联,由1{ll?巧对至 十;日联. 讽刺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 三分句联,含;日分句,三一1?分 句,1.三日分句. 杨鹤题杭州于谦祠 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 怒卷千堆雪浪; 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 心伤两地风波. 四分句联,含四言分句,五言分 句,l日分句. 李篁仙题长沙屈贾二公祠 当年有痛哭流涕文章,问西京对策孰 优,惟董江都后来居上; 今日是长治久安天下,喜南楚故庐无 恙,与屈大夫终古相依. ?? 三分句联,含七言分句,八言分 句,九言分句. 丘逢甲题台南延平郡王祠 由秀才封王,,王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 读书人顿生颜色; 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事业,愿国中 有志者再鼓雄风. ?? 三分句联,含十言分句. 李渔题庐山简寂观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奇峰栖 吾道友; 世间好语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 我先师. ?? 二分句联,含十;日分句. 延伸阅读 对一对联特点的认识一白化文((学习 写对联)) 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口成 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至于各联本身的 字数则没有一定之规,从一个汉字到几百 个汉字都可以.这就是说,上下联至少得各 有一个汉字,多了呢毫无限制.当然,常用 的对联,上下联一般各在四个汉字到二十 几个汉字左右.这是因为,上下联字数太 少,就很不容易表达出完整的意思来.多了 呢能有那么多的话吗对联对字数固然 不限制,可是,笔者至今还没有见过上下联 各两三千字的对联呢.这是从上下两联对 文字的要求字数无限制但上下联字数 必须相等来看. 字数相等一常江((对联知识手册)) 一副对联,字数不限,短可仅三二字, 长可至百千字,但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也许因为简单到不须 论证,才容易被人忽视.几年前,某省报所 载的春联中,竞有这样的长短句:七 大使人民站起来,十二大使人民富起来. 当然,这是极偶然的事. 还有一种极个别的例外情况,就是有 意追求一字数不等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如 民国时期展世凯死后,四川某人作的挽 联一: 中国人民万岁; 袁世凯千古. 上联六字,下联五字.由于把一千古, 和一万岁,看作是对仗,便有了袁世凯对 不起中国人民的弦外之音.这种讽刺效 果,依然是建立在字数相等原则上,否 则么会一对不起,呢? 第二条.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 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 传统的对仗种类. 内容解析 楹联要做到词性相对.这里包含两个 层面的意思:一是从现代汉语语法学角度 来讲,上下联对应位置的词和词组,其词性 要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 词对形容词等.二是上下联对应的字词,要 符合传统的字类虚实相对或者是传统的对 偶辞格.两层意思满足其中任何一种均可 成对. 现代汉语语法学意义上的对仗,以及 传统的字类虚实相对及传统对偶辞格,是 分属两套理论体系,它们之间大部分相合, 但并不是完全兼容.主要区别在于传统字 类虚实对仗注重修辞效果,以字为核心,偏 重于实字一名词一内部的小类划分,突出颜 色,方位,数量等标识性对偶,以彰显对仗 的精工.现代汉语语法学角度的对仗,则注 重词的语法功能,以词为核心,把传统上 q实字以外的全部虚字,又细分成动 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以彰显对 仗的严谨. 为了使古今两套体系在一定意义上得 到统一,当代语法学大师王力先生通过对 古典诗歌的研究,认为古人一般把词分为 名词,形容词,数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 副词,虚词和代词九类,其中名词又可以细 分为以下的一些小类:天文,时令, 地理,?宫室,服饰,器用,植物,? 动物,人伦,人事,形体.他在((诗词 格律十讲=》中说:一对仗要求词性相对,名 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 副词对副词;.白化文先生在((学习写 对联))一书中对王力先生的这种分法进行 了分析:应该说明,王先生所分的九类, 是参酌古今定出的,专为对仗应用而设的, 从当代的语法学角度看,起码从逻辑上分 类是不严格的.但是,从实用的对仗运用 看,非常有用.在这里提一句,以免有的人 误认为老先生犯逻辑上的错误也.c9 在当代语文教学背景下的初学者,可 从语法学角度的对仗人手,按照所学的现 代汉语知识来进行对仗练习,很易于把握 和提高.完全按语法学对仗理论进行创作 ,肯定可以写出合格乃至优秀的作品,但不 要机械地用这套理论去检验他人特别是古 人的作品,如部分形容词与动词的相对,在 古人看来同为虚字可以相对,但若刻板地 用语法学对仗理论来看再定会得到一不 对仗,的结论.初学者籍语法学对仗理论 入门后,可通过多读古人诗作和联作的方 法进一步提高古典文学素养,学习和体悟 传统字类虚实对仗的,最终达到灵活 运用,融会古今. 对偶是对联文体最本质的要求,一词 性对品则是构成对偶的充分且必要的条 件,所以对联文体必须做到相对应词语的 一词性对品,,这应该是对联文体最基本, 最核心的形式要求.用通俗的话来说,对联 内部相对应位置的字词句,必须要做到 对得起c6^『对得上.完全对不上的 作品根本称不上是对联. 在大多数的对偶实践中,从语法学与 从修辞学对于对偶的描述,其结果基本上 是重合的,但在一部分对偶中,两种方法之 间则出现了矛盾.从总体上说,古人对偶理 论把实字分成很细的小类,以显示对偶的 精工,但却只是根据感性而进行的简单分 类,个别实词在今人看来并不归属于名词. 如三,笑古人同属实字的41人事 门,但今人却为了出门一笑对下笔 千言而生出名词对动词的争论.另一方 面,古人对于虚字的相对却又很宽松,原则 上所有虚字都可以相对,最多要求到一虚 对虚,半虚对半虚,但今人却从中细分出 动词,形容词乃至副介连助等,这就造成了 这样一种现象:古人经常用来相对的两个 虚字^<7人却分别划入不同词性,只得用词 性的活用,兼类E0等来解释,甚至不得 不放弃词性一致的要求而允许词性的 异类相对,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形容词 与动词的相对. 学习对联写作者各人知识结构不尽相 同,从爱好古典诗词人手者,对于对偶会多 一些感性的把握,而在语法学知识较为扎 实者,对于对偶会多一些理性的把握,大家 可以发挥各自的长处,以便尽快熟练掌握 词性对品这一基本要求.不论从语法学 还是从修辞学角度学习对偶,都是为了提 高创作水平,在真正做到两种方法的融会 贯通之前,最好不要站在修辞学角度指责 语法学的理论束缚了对偶,也不要站在语 法学角度判定虚实相对的对联因词性不一 致便一不合格,. 就像前面所说,在古人的对偶实践中, 从极工到很宽的例子都是大量存在的,只 要能够总体上做到基本的相对,形式上的 工对与宽对应该是等价的.总的原则是.对 偶的工宽最好与使用场合及语言风格的庄 严或活泼相匹配,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前 提下,让对联的局部尽可能趋于工整,这样 会大大提高联语的整体形式美感:但只要 出于表达的需要,对偶也不妨做到很宽泛. 王力先生说:一在一个对联中,只要多数字 对得工整,就是工对.;超过了这个限 度,那不是工整,而是纤巧.一般地说,宋诗 的对仗比唐诗纤巧.但是,宋诗的艺术水平 反而比较低.所以对偶也非越工越好.前 人把工对中的工对称为工绝,其次有 一工对c9,然后又有邻对,再往宽处有 宽对,在宽对与根本不对之间,还有一 种似对非对,.在一对,与一不对k之间,其 实并没有截然的分界,每个作者都要在自 己心目中划出这条分界来,只要超过了这 条成对一的及格线,在极工和很宽之 问,作者有着广阔的发挥余地.工宽参差, 整散结合,运用之妙,收放自如,最终使主 题的表达臻于淋漓尽致,这可以说达到了 对联创作的化境. 概念释义 词性,词类属性 用来划分词类根据的词的特点,称为 词性.关于词性与词类的关系,吕叔湘,朱 德熙《=语法修辞讲话指出就许多词来 说,哪些词属于哪一类,这是词类;就一个 词来说,它属于哪一类,这是这个词的词 性.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现代汉语的 词可以分为十二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 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 声词,叹词.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和代词属于实词;副词,介词,连词, 助词,拟声词和叹词属于虚词.这里的虚 词,实词概念,与古人,字类相对理论中 的虚字,实字并不等同. 对品 指词的品类相对.对指相对品 指事物的种类,这里进一步指词的品类.词 品是与词类相近的概念,王力在((中国现 代语法=》中认为:咱们必须彻底了解词类 和词品的分别.词类是每一个词独立的时 候所应属的种类;词品是词和词发生关系 的时候所应属的品级.咱们研究语法的时 候,词品比词类更重要,因为在语言里,词 是不能独立的,是必须互相发生关系的』o 前人常以『?指词语的品类,如转口, 依句辨品等. 此处因为涉及到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之 下的词性一致和古代对偶理论体系之下的 虚实相对这两套理论并不完全重合的问 题,同时还存在着从语法学角度阐释对仗 与从修辞学角度阐释对仗,这两种视角之 间的差异问题,在词性』.词已经属于语 法学概念的情况下,为避免对读者产生只 针对现代语法学角度的误解,故没有采用 联界习惯的词性一致或一词性相同的 表述方式,而是采用了一词性对品的说 法. 句法结构 指句法单位与句法单位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基本的句法结构类型 有以下五种:一,主谓结构.它有主语和谓 语两个结构成分,结构成分之间有话题与 陈述的关系,所以又叫陈述结构.如:他睡 了.二,述宾结构.它有述语和宾语两个结 构成分.结构成分之间有支配和被支配的 关系,所以又称支配结构.如:修理汽车. 三,偏正结构.它有偏与正两个结构成分. 正的部分叫中心语,当中心语由名词充当 时,偏的部分叫定语.如.淡雅的水仙花.当 中心语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时,正的部分叫 中心语,偏的部分叫状语.如:很愉快.四, 述补结构.它有述语,补语两个结构成分. 成分之间有补充说明和被补充说明的关 系,补语出现在述语的后边,带有补充修饰 的意味.如:高兴得跳起来.五,联合结构, 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成分,成分之 问有并列在一起的关系,所以又叫并列结 构.如:老师和学生. 传统对仗种类 古人对偶理论基本上是把所有汉字分 成虚实两大类,有实实在在形体的为实,其 余为虚,以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便可以 构成对偶.因为汉字实际的复杂性,单纯用 虚实无法截然分开所有汉字,于是又增加 了一半实与半虚,等过渡概念.为了使对 偶更加工整,实字又被分成了数十种极其 细致的小类或称门,虚字又区分为 死和活两种.用现代汉语的概念粗略 地翻译一下,实字相当于一名词,,虚字便是 名词之外的所有字.死字相当于形容词』. 活字相当于动词』(一说为动词,形容词归 为活字,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归为 死字一.除上面所说的一小类,中的字相对才 算工对外,古人还设了具有标识性意义的 几类字,要求严格相对,这便是数字对数字, 颜色对颜色,方位对方位. 明代无名氏在《=对类=》中说:习对发 蒙格式:平字用仄字对,仄字用平字对,平 仄不失.又以虚实死活字教之釜皿字之有形 体者为实,字之无形体者为虚.似有而无者 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买,实者皆是死 字,惟虚字则有死有活.死谓其自然而然 者,如高下洪纤之类是也.活谓其使然而然 者,如飞潜变化之类是也.虚字对虚,实字 对实,半虚半实者亦然,最是死字不可对以 活字,活字不可对以死字,此而不审,则文 理谬矣. 传统字类对仗的类别划分,因时代和 作者的不同,稍有细节上的不一致,总体上 则比较稳定. 联语示例 1,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在汉语中数量最多.名词又分为专有名词, 即人名,地名和书籍名称等;具体名词,即 山,水,松,柏等.抽象名词,即性,情,忠,义 等.这三种名词要尽量做到各自相对,以显 出对仗的工整.如劝学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一书山一对一学海,,一径对一舟,都 是名词相对. 二,动词:是表示变化或动作的词,即 走,跑,做,作,说,吃,看,闻,视,听,浮,沉, 争,打,呼,问等.如南昌滕王阁联: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想见对送来是连动词相对上刚 者作状语. 三,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和变化 的词,即好,坏,软,硬,难,易,凉,热,大, 小,长,短等.如汉阳鹦鹉洲联: 芳草萋萋,孤冢西望已陈迹; 洪涛滚滚,大江东去有新声. 萋萋对《.滚滚一是叠字形容词, 陈一对新是形容词^j刚是表示形状,后 是表示性质. 四,代词:用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 词,数词里词或改组句子的词,即吾,我, 你,他,彼,此,汝,其,伊,侬,我辈,你们,他 们等,还有谁,何,孰等疑问代词.如左宗棠 题酒泉联: 中圣人之清,有如此水; 取醉翁之意,以名吾亭. 此,指酒泉,对以?』,是代词相 对. 五,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即一,二,11一, 四,五八,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 等.如扬州濯清堂联: 十分春水双檐影; 百花莲叶七里香. 一百,,对一十一^『七一对一双都是数 字相对.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暗含了数目的 字,如一孤,一半,并,,满等也可以 算数词,杜甫甚至曾以寻常对七十, 因为古代以八尺为一一寻,,二寻为一 常,. 六,量词:毒}?计算单位的词,一般放 在数词后,即升,斗,尺,丈,里,斤,吨,件 等.如兰州神河庙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 又上黄河一道桥. 一道一对f,层是量词. 七,副词:一般放在动词,形容词前表 示范围,程度,时间同定,否定,反问,祈 使,礼貌等,即相,很,甚,即,必,未,岂,请 等.如函谷关犹龙阁联: 未许口J又轻策马; 愿逢老子再骑牛. 一未,,轻'I,愿,i,再,都是动词 前的副词-『未cl表示否定^『轻cI表示程 度^『愿,塞不祈使再奏不范围. 八,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词组前组 成介词结构,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原因, 状态,目的的词,即在,于,乎,因,由,以, 向,与,对,和,同等.如古联: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一原'l和f,本l『因和一为都是介 词^j刖者表示状态,后者表示原因. 九,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分句,以表 示它们之间关系的词,即及,或,并,和,跟, 而等.如滕王阁联: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弧鹜齐飞. 共一和与是连词,都是表示连接 前后名词的. 十,助词:附着在词,词组或句子上 面,表示某种语法的词,即焉,矣,耳,也, 乎,哉,者,呢,吗,嘛等.如关帝庙联: 拜斯人便思学斯人,莫混帐磕了头去; 入此庙须要出此庙,当仔细扪着心来. 着一对一了k是时态助词相对. 十一,叹词,对事物有慨叹时用,独立 于句之外.即噫,吁,嗟;唉,呜呼等.如西 湖岳王坟前秦桧夫妇跪泣像联: 唉仆本无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唉,和啐,就是独立句外的叹词相 对. 延伸阅读 对仗一王力《:诗词格律))一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 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 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 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 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 都用得着它.例如((易经=》说:f|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易.干文言=》一《=诗经))说: i_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j(《=小雅.采薇=》一这些对仗都是适应修 辞的需要的.但是,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 的规则,而不是像《=诗经))那样随便的.这 个规则是: 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因此,像上面所举((易经=》和《=诗 经=》是例子还不合于律诗对仗的. 上面所举毛主席《=长征=》诗中的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 才是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的. 对联一对子一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 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毛主 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举的一副 对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 问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一出句一的字和下联一对句一的 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 的:仄仄乎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就修辞方面说,这副 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9是名词 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 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 腹中_I也是名词带方位词.f,头对 嘴,l-『脚cI对f-皮,都是名词对名词. iI重,对f.尖.I,轻对厚.1,都是形容 词对形容词.一头重对一脚轻嘴 尖_l对1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 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
本文档为【【doc】《联律通则导读》(连载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