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常熟外国语学校

2017-09-02 31页 doc 393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常熟外国语学校常熟外国语学校 纸上谈兵----“地理探究式学习”的命题分析 常熟外国语学校 马丙南 “探究式学习”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倡导提出的。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课题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生可以像“小科学家”的方式一样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按照新课程的理念与新课标的要求,探究式学习已经引入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
常熟外国语学校
常熟外国语学校 纸上谈兵----“地理探究式学习”的命分析 常熟外国语学校 马丙南 “探究式学习”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倡导提出的。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课题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生可以像“小科学家”的方式一样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按照新课程的理念与新课标的要求,探究式学习已经引入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与能力培养的途径已经为广大师生所掌握并日渐熟练。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开放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可自主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提高。有的学校还抽出专门的时间对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进行学前辅导与探究成果的交流与展示,探究式学习一度在我省各校开展地红红火火,然而火热了不久后的今天,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有点后继乏力,原因何在,我以为最主要是因为它在各级统考与高考试卷中出现的频率太低所致,是考试的指挥棒在起作用。在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中,一门学科的主干、主要的技能与能力、学习的方式与手段,频繁在统考中现身的,则号召力强,师生们对之趋之若骛;不常在统考试卷中出现的,则无论其多么时髦与先进,师生们也会敬而远之,甚而视之如弊。一种先进的理念如何才能深入人心,一种有效的方法如何才能让每一届的学生都好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可能不止一条,其中之一就是在考卷上频繁出现探究式学习的相关题目,从而引领着师生们在新课教学甚至高三复习时进行充分的探究式学习实践,将探究式学习持续地、深入地开展下去。本文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各级统考试卷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图探究针对“探究式学习”的题目设计的可行性与方法,以及相关题目的分类,希望能为试题设计者提供一点参考。 一、探究性试题设计的可行性。张亚南教授关于开放性试题问题曾作如下讲话: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高考中应该体现。由此可见,探究式学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新课程的新理念,是新时代学生能力提高的新途径,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新亮点。所以作为体现以上要求的高考及各级统考试卷中,必须对此有充分的重视,在试卷中应专门设计一些探究性学习相关的新题、典型题,以助力探究式学习的普及,促进探究式学习的深入开展,这就使设计探究式学习的试题成为必然。但是,探究式学习有其特有的开放性、相对教材内容的外延性,给试题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标准化考试盛行的今天,在人们恨不得全部使用电脑阅卷的高考试卷上,探究式试题如何跻身其中呢~ 考试院的专家们曾多次表示,在高考试卷上,半开放性试题(即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有可能出现,完全开放的试题(即没有任何参考答案,学生可任意发挥),在高考中是无效题,不会出现。既然现有的约束无法打破,高考试卷还不可能像国际地理奥赛试卷一样灵 1 活多变,那么探究式学习能否加入到半开放性试题甚至封闭性试题之中,在现有的圈内做文章,努力构思,精心设计,取得试题的规范性与探究性的双赢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多方尝试,一定会为探究式试题找到一条成功之路,并且,已经有统考试卷在这方面进行过的初步的试验。如2005年广东高考地理试卷第35题: “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共8分)” 该小题作为卷末压轴题,是一道典型的探究式、开放式能力考查题。题目设计简洁精炼,十分容易理解,要求也十分明明确,所考查的知识点也为学生所非常熟悉。但同时也具有探究式考题的典型特点:学生会在看到题后感觉到一时难以下笔组织答案;学生们的答案五花八门,表述角度与表述方法会出现很大差别;出卷者提供的答案仅供参考,学生的表述与标准答案有较大差别时只要言之有理并与试题要求相符就可能得分;学生们的得分会出现较大差异,试题的区分度良好。此题在当年高考之后曾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在此我不想表明自己的立场,但该题出现在高考试卷上,开了探究式试题的先河,体现的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地位,是探究式学习的可考性的一个明证,所以探究式学习也可以参与到统考及高考试卷中来。 二、探究式学习试题设计的方法与原则。既然探究式学习的相关试题具有其特有的、突出的价值,而事实证明了这样的试题是能设计出来,考查效果也是良好的,那么就让我们来多设计些探究式学习的试题吧。在试题设计中我们一般遵守的原则同样适用于这里,如:试题是教材主要知识点的体现,试题要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符,试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试题应能反映时代信息等等。并且,探究式学习的试题要特别强调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因为探究式学习的实践中,学生可能会按自己的爱好和生活,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甚至可能跳出教师给定的范围自己命题,这样虽然同样能够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增加经验之目的。但作为一道面向全体学生的试题,它必需是全体学生都具有的学习经历与生活经验,一个很好的探究课题不一定适合设计为考题,一个很时尚的探究知识点不一定是学生们都具备的知识基础。如以“常熟市区主要超级市场服务范围及商业布局的研究”这一课题来设计试题,对乡区的学生而言感性认识不足,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公,不利于考试的公平性,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当然,全体学生都有感性认识的、都可以操作的探究课题不会太多,如果选择的课题有点偏颇时,题目者可以对问题精选并加工处理,让所问的每个小问题是学生经过对教材知识的融汇贯通和推理分析之后能够解决的,这样同样能达到考查的目标。下面通过一道 例题来看看某探究式试题是如何化解这一难题的。 例题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地对海洋气流的影响~不仅造成山坡两侧的天气差异~而且对山坡两侧的 2 气候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研究小组从M地出发~如图甲所示。 材料二 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下降0(8?。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下降0.5?。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升高l?。 材料三 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问题,1,计算同一海拔高度A、B两地的气温。 ,2,在爬山过程中~在哪一高度附近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描 述此高度附近的天气差异。 ,3,描述在考察过程中~山坡两侧天气的明显差异。 ,4,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为什么他们越往高处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5,山地阻挡了海洋气流的深入~山地常成为气候类型的分界线。试各举中国 和世界的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本题所选课题----山地气温及天气变化并不属于全体学生都具有实践经验的大众化课题,特别是对于城市学生与平原地区学生来说更是没有直接体验与感性认识。但这是一道很好的自然地理探究式考题,试题设计者一方面给了学生丰富的材料与图像,另一方面又把问题分解成五道小问题,从各个具体角度设问,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考查了气温的垂直变化影响天气这一自然地理原理的同时,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解决地理问题、探究自然奥秘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活动一般由几大部分组成:探究课题的选定,探究方法与步骤的制定,探究的操作与执行,探究材料的整理分析,探究成果的呈现与展示。以上五个组成部分都可以设计成考试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所提供的几个课题中选择某个课题并回答出该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可以给出某年探究课题让学生回答探究方法、编写探究步骤与计划,可以编制某个课题的探究计划后让学生回答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提供某课题探究收集的材料让学生回答分析整理中的个别问题,更可以在试题中将某个课题的最后一步----探究成果设问,让学生回答其揭示的规律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处处都是设问点,随时都可出题目。其实探究课题只是试题设计的问题情境,是一道试题的大门而已,一旦入了情境、进了大门,可以前后联系,所设问题就看设计者的意愿了。但典型性的探究式问题仍要有其鲜明 3 的探究性,适当的开放性,以体现本类试题的特色与价值。如下例题中,第(1)小题可根据教材知识说明固体废弃物的影响,第(2)小题对某居民小区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并发现问题,第(3)小题要求选择课题,编制探究内容,选用探究方法等等,则是探究式问题的基本设问,体现出了探究式试题的特色的要求。 [例题2]当都市里的你陶醉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时~一支“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危害我们的健康——生活垃圾。阅读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危害 人体呼吸,皮肤接触 大 气 人体 饮 用 固体废弃物 A C 健康 生物富集 B 种 植 水泥建材 1,读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示意图~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含义。,3分,, A ? ;B ? ;C ? 。 ,2,垃圾收集点在选址上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 , ? , ? 。 图中垃圾收集点在布局上存在的问题是 ? 、 ? 。,5分, 露天 ,3,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固体废弃物研究”的探究活动~请在下列两个课题:?“家庭固体废弃物的研究”,?“固体废弃物与人体健康”中选做一个~并完成下列要求: 选定的课题: ? ,填序号, 探究内容: ? 资料收集途径: ? 三、探究式试题的一般类型。探究式试题迄今为止在统考中出现的次数少,远没有形 4 成规模,所以笔者难以结它们进行科学的分类,这里仅仅根据探究方式的差异略作区分。 第一类是地理试验操作型试题,它们一般以教材中选用的地理小实验为切入点,可以让学生编写实验所用到的工具、实验进行的步骤,也可以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其所揭示的原理,如以下例题。 [例题3] 江苏某校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利用观测杆影的方法测量本地的地理经度~并计算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回答以下小题。 1、图13为“观测点子午线(经线)测定方法示意图”。该兴趣小组夏至日这一天可采 用的测定观测点子午线的方法中以下四种最精确的是______。 试列出本试验所用到的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3、试写出测量本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类是地理现象或问题的分析解决型。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特别是引人关注的灾害事件、污染事件,将学生的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的应用,尝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建议及措施。如以下例题 [例题4]2006年~我国北方多次出现大范围浮尘、扬沙天气~部分地区出现了沙尘暴。据环保部门报道~仅4月16日至 17 日北方某城市降尘总量就超过 30 万吨。“怎么会有这么多沙尘,它们从哪里来,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爱动脑筋的小林决定通过查找分析资料来探究这些问题。 ,17分, ?从小林查得的“我国沙尘暴源头和路径示意图”中可知~受沙尘天气影响的省区有 等,至少三个,。图中还可判读出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有境外和境内两大源区。境外源区主要是蒙古和 ,填国家名,,境内源区主要分布在 5 内蒙古和 ,填省区名,。 ?经查找与分析资 料~小林了解到形成 沙尘天气的主要条 件除了沙源之外还有 。从图中分析得出沙尘移动的方向是向 。 ?小林利用所得的资料绘制了一张“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季节变化”的统计表~ 时间,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生频率,%, — 1 17 47 21 13 1 — — — — — 从中看出~沙尘天气的多发季节是 ~其原因为 。 ?研究中小林归纳出荒漠化的形成除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因素。当前促使全球土地荒漠化加速发展的人为因素除毁林外~还有 等。 ?资料反映~我国十分重视治理北方风沙危害。 历年以来~我国采取的治理风沙及沙尘暴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类是非典型的探究式试题。这类试题只具有探究式试题的某一二年方面,有的甚至不具有探究式试题的典型“包装”,但仍可以看出其探究式的本质与内涵来。它们有的需要学生利用已有的材料及信息,对某个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的要求学生选择某个课题并说明该课题的探究价值与意义;有的仅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探究方法或收集材料的途径;有的试题是让学生在图上作业后回答自己得到的结论。几此种种,不一而足。它们的外在面貌是千变万化的,但其精髓是探究式的。 教学过程中的探究式学习选题时往往因追求具有生活性、实践性、趣味性、可操作性而离教材较远;但探究式试题的选材与设计则要求可考性、平等性、与知识点对应性而取材于现行教材之中。教学过程中的探究式学习进行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收集大量相关资料整理分析之后才能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探究式试题仅要求学生在几分钟时间内做出解答,它并非真正的探究活动,只是探究活动的模拟。教学过程中的探究式学习一般要求用报告、论文、程序、模型等来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而探究式试题的解答仅要 6 求学生回答几个较简单的现象、原因、措施之类,毕竟,探究式试题不过是一道题目,学生只要规范地回答出来就是成功了。所以探究式试题并不要真正完整地要求学生去探究崭新的地理前沿课题,甚至不是新问题,它只是通过这种试题考查学生的相关知识与能力,是学生利用平时练就的探究式学习“功夫”,在考卷这个战场上模拟练兵,因此可谓之“纸上谈兵”。不过这样谈兵论道也能体现出学生之间功夫的差异也就足够了,这本来就是试题设计的出发点啊~ 2008年8月 7 探究式试题练习 [例题1]用模拟某一天气系统(见图):在塑料合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读图设想并回答: 1.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 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2.该实验模拟在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锋 C.高气压 D.低气压 3.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 ?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 ?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 ?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A.??? B.??? C.??? D.??? [例2],1999年上海综合卷,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横贯在上海中部的苏州河~西源太湖~东接黄浦江。苏州河附近分布 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 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 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楫林立~ 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 集散地。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 城市化~苏州河河 8 床变浅了~河道 变狭窄了。在海潮和上游来水的共 同作用下~汛期水位往往会高出地 面~岸坝几度加固加高。河水的黑 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 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 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实事 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 (1)图中A、B、C三地中污染最严重的是______地。试列举该地三个主要的污染源(除附近工厂污染源外)。 (2)苏州河附近的工厂向河中排入废水,污染了河水。请列举苏州河水中所含有害人体健康的3种重金属元素。 (3)苏州河水域环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并在短期内无法恢复,请简述其主要原因。 (4)目前,靠苏州河的自净能力为何不能使河水变清, (5)为治理苏州河,上海市有关部门已经采取和正在采取许多措施。请写出其中三项。 (6)为了加快治理苏州河的进程,你作为上海市民,请为市有关部门出一个“金点子”,并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C(来自岸上和水上的人们生活废弃物的污染;内河运输造成的污染;河床低泥释放的污染物;大气降水中的酸雨注入;上游和支流带来的污染。 (2)镉、铬、铅、汞 (3)苏州河水域是一个生态系统。由于人为因素对水域环境的严重污染,影响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存,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与自动调节的能力,导致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恢复。 (4)苏州河附近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太大;苏州河流量较小。 (5)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有关法律,为治理苏州河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证。市人民政府制定《苏州河综合治理方案》。市人民政府筹集并投入巨额资金治理苏州河。上海市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上海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正在进行。苏州河中下游6条支流截污工程开工。搬迁苏州河两岸(市区段)的垃圾码头和货运码头等。苏州河两岸的绿化 工程。 (6)“金点子”要扣住“加快治理苏州河的进程”这一要求;对“金点子”作比较清楚的说明;有新意。 [例3],2000年上海高考保生卷,某学校将举办“历史名城—上海”为主题的小报竞赛。 1(如果你参加这次活动,除教材外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相关资料, 9 (参考答案) 1(访问有关网站,去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查阅有关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 [例4]“西部大开发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资源条件~着力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按照这一要求~请你选择一个地区~就其发展~谈谈设想。 A 这里是一片河谷地,位于北回归线南,不受台风影响,亦无寒潮侵袭,常年花开果熟,茂密的森林中有象群出没,孔雀啼鸣,金丝猴追逐;居民住宅——高脚竹楼掩映在绿树花从之中。 B 这里是一块高山环抱的盆地,盆地中有丰富的盐碱资源,有煤炭、石油、铅锌矿等多种矿产,经过以往的开发,已有公路、铁路与外界联系,工矿企业逐步诞生,一些新城镇正在崛起。 (参考答案) A地区:建自然保护区、物种基因库,建热带作物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发展热带风光和民族风情旅游业,综合开发,防止生态破坏,需发展运输业 B地区:发展采矿、冶金、化工等第二产业,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品走向市场,发展绿洲农牧业,保证需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工业三废污染 [例5],2001年上海地理高考卷,不同物体和物体的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电磁波特性~卫星传感器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物体自身发射的电磁波~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电磁辐射转换为图像~经过处理~提取物体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和物体的状态~这就是遥感工作的基本原理。例如~森林发生火灾时~着火树木的温度比没有着火树木的温度高~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来着火树木更多的能量~卫星拍摄到的影像上~着火的森林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显示更亮的浅色调。据此原理~森林管理部门就建立森林火灾实时监测预报系统~全天候对森林遥感信息进行监控~如出现火情~就能对火灾面积、蔓延情况进行动态地分析~以作出相应的防灾措施。遥感系统同样对水体的不同状态有分辨功能。 根据以上文字材料,请你设计用遥感技术对我国太湖水质状况监测的方案,并提出治理的措施。 (参考答案) 方案: ?获得太湖水质状况遥感形象资料(或建立太湖水质遥感监测预报系统) ?对水质出现的异常状况进行分析,提出预报(或根据遥感信息对水质状况监测分析,提出防治措施) 治理措施: 10 ?防止工业三废(或农田废水喝染河水虎地废弃物)直接排入湖中 ?保护太湖周边生态环境;对已污染水体进行(人工或生化方法)治理 [例6],2001年上海文综卷,上海市中学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对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下面列出了学生的三个研究课题名称。 课题一: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讨 课题二:近代文化名人云集多伦路原因考 课题三:上海市中学生自行车牌照税交纳现状调查 在上面列举的课题中,请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你的课题,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所选课题名称,并简单陈述选题理由。 2( 简要列出你的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 3(该课题最终的成果形式是: (参考答案) 选题及理由 课题一: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讨。理由:对上海成为节水型城市有积极意义。熟悉,可操作性强,有兴趣等。 课题二:近代文化名人云集多伦路原因考。理由:感兴趣,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等。 课题三:中学生自行车牌照税缴纳现状调查。理由: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依法纳税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有助于培养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等。 计划与方法 课题一:计划:确定调查的地域范围,用户类型和用水数量,用水的季节变化。 方法:请供水的经营部门提供资料和介绍情况,居民小区访问;了解居民家庭用水方式及用水器具;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课题二:计划:确定调查目的?查阅有关资料?实地考察?整理有关材料?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 方法:调查研究法(或查阅资料法)。 课题三:计划:确定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途径;开展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调 11 查数据,得出调查结论。 方法:调查研究法。(如:访问、问卷、实地调查等) 成果形式 课题一:调查报告,专题论文 课题二:论文(或调查报告等) 课题三:论文(或调查报告等) [例7],2001年全国文综卷,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 调查。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5分, 1(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 。 2(试用地形剖面图解释你所做的判断,并作简要说明。图画在下面的框内。 (参考答案) (1)G(4分) (2)正确作图(见图)(7分) 从剖面图上可以看出G地到H点之间没有障碍,可以清晰地观察。(2分) [例8]、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优势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分局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共8分)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资料二:见表3。 表3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 概念与特征 形成条件 辐 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 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 射 降温而形成的雾。 ? 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雾 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结; 12 和清晨。 ? 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 ? 有充足的凝结核。 平 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 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 流 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 暖湿空气的湿度大; 2雾 的雾。 ? 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m/s); 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 大气稳定。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_________雾。(1分)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_________雾。(1分)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_________雾。(1分)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________________分析形成原因。(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9]、2008年国家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正式实施。调整内容包括:?、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共10分) 资料一:见图22 资料二:见图23 13 图23 北京某景点国内旅游者地区分布图(2005年) (1)该景点旅游旺季为___________,淡季为__________(填图22中的数字代码)。(2分) (2)自1999年实施的黄金周制度给游客带来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2分) A.景点人满为患,旅游感受差 B.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增多 C.增加了旅游方式的多样性D.服务质量下降 E.增加了长线旅游机会 (3)2005年该景点客源地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原因。(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2008年国家新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积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例10.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共10分) 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见图24资料三:见图25 14 图24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 图25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_月。(2分)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填正确项字母)。(3分)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分析原因。(2分)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1](有报道说:“某年3月28日11时左右,N市出现了光化学烟雾”。为此,环保部门开展了调查。(共8分) 资料1:“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其表现之一是对眼睛有明显刺激。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是:?有较高浓度的一次污染物(如NO等);?有强烈太2 阳光和较长时间的日照。 资料2:3月24日-28日有关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值如表5所示。 表5 总悬浮微粒(TSP) 33监测项目 SO(mg/m) NO(mg/m) 223(mg/m) 15 3月24日 0.034 0.022 0.266 3月26日 0.036 0.042 0.361 3月28日 0.089 0.065 0.462 国家空气质量0.115 0.112 0.130 二级标准 资料3:“霾”是一种类似于轻雾的天气现象。据气象资料统计,N市各个月份中,最 。 低日照时数在3月。有关气象资料见表6 表6 日期 3月26日 3月27日 3月28日 日照时数 4小时 3小时 4小时 日照时间 11:00-15:00 12:00-15:00 12:00-16:00 风速状况 静风 静风 静风 霾 无 无 有 天气状况 阴转晴 多云 晴间多云 资料4:对市民身体健康影响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见表7。表7 “雾”的目击情况 因不适而就诊人数变化(医院就诊情况调查) 调查 项目 见到 未见 不清楚 眼睛 上呼吸道 头昏、疲劳 无反应 不明显(无因空气结果 55, 23, 22, 略上升 不明显 / 污染而受损病例) 根据上述资料,完成(1)-(3)题。 (1)3月24日-28日N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 趋势,最主要的污染物是___。(2分) (2)此次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填正确项字母)。(2分) A(眼睛 B(上呼吸道 C(身体疲劳 D( 没有影响 (3)综合上述分析,是否可以确定这次污染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请说明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2](图19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该地进行了野外考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6 (1) 兴趣小组沿河谷从M点到N点进行考察,这两点之间的高差是_______米。(2分) (2) 为解决用水问题,A村计划修建一条自流引水管道。在L、L、L、L四条引水线路方案1234 中,兴趣小组认为最适宜的线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试说明理由。(6分) (3)该地区拟建两个火情了瞭望台,通过它们视野能覆盖整个区域,a、b、c、d中适合的两个地点是__________ (2分) ’ [例13(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 论。(共8分) [例14(夏至日北京时间下午,时整,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某地观测到旗杆的影长最短,并测得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73(5?。完成下列要求(,,分) (1)该地的纬度是 ,经度是 。 (2)图12是四幅该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与当地情况相符的图是 (填代号) (3)北京时间下午,时,该兴趣小组在该地借助太阳的位置用手表确定正南方向(表面朝上)。图13所示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填代号) 。 17 [例题15]当都市里的你陶醉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时~一支“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危害我们的健康——生活垃圾。阅读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危害 人体呼吸,皮肤接触 大 气 人体 饮 用 固体废弃物 A C 健康 生物富集 B 种 植 水泥建材 (1)读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示意图,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含义。(3分) A ? ;B ? ;C ? 。 (2)垃圾收集点在选址上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 ; ? ; ? 。 图中垃圾收集点在布局上存在的问题是 ? 、 ? 。(5分) 露天 (3)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固体废弃物研究”的探究活动,请在下列两个课题:?“家庭固体废弃物的研究”;?“固体废弃物与人体健康”中选做一个,并完成下列要求: 18 选定的课题: ? (填序号) 探究内容: ? 资料收集途径: ? [例16]图12为“江苏某校(119。E)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利用观测杆影的方法记录、绘制出的当地一年内正午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各点分别表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正午时的杆影长度和朝向)”,图13为“观测点子午线(经线)测定方法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该兴趣小组夏至日这一天可采用的测定观测点子午线的方法有 A(甲 B。乙 C(丙 D(丁 25(正午杆影由图12中的?一?变化期间,兴趣小组在观测点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A(日出杆影朝向先向北偏,后向南偏 B(正午太阳方位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C(昼长与夜长的时差先增大,后减小 D(正午杆影长度先变短,后变长 19 [例17](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了测算当地的经度,以旗杆为中心,在地面上绘制了若干个同心圆(如图10)。然后,利用走时准确的电子表,测得旗杆顶部在某同心圆上的投影点A、B的北京时间分别为11小时54分16秒、12小时30分32秒。假设你是该小组的成员之一,请结合物影的日变化规律,完成以下的活动要求:(8分) (1)请在地面上画出当地的子午线,并确定正南、正北的方向(在图中相应位置绘制和填写)。(2分) (2)按照以上方法和数据,测算出来的当地经度为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请简述测算过程(2-3个步骤): 。(4分) (3)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为了提高经度测算的精确度,你对这次活动的方法或过程有什么改进建议?(至少两条,2分) [例18]2006年,我国北方多次出现大范围浮尘、扬沙天气,部分地区出现了沙尘暴。据环保部门报道,仅4月16日至 17 日北方某城市降尘总量就超过 30 万吨。 “怎么会有这么多沙尘,它们从哪里来,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爱动脑筋的小林决定通过查找分析资料来探究这些问题。 (17分) ?从小林查得的“我国沙尘暴源头和路径示意图25”中可知,受沙尘天气影响的省区有 等(至少三个)。图中还可判读出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有境外和境内两大源区。境外源区主要是蒙古和 (填国家名);境内源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 (填省区名)。 ?经查找与分析资料,小林了解到形成沙尘天气的主要条件除了沙源之外还有 。从图中分析得出沙尘移动的方向是向 。 20 ?小林利用所得的资料绘制了一张“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季节变化”的统计表,请根据下表数据在下边相应位置上转绘成柱状图(直方图11)。 时间(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生频率(%) — 1 17 47 21 13 1 — — — — — 从中看出,沙尘天气的多发季节是 ,其原因为 。 ?研究中小林归纳出荒漠化的形成除 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因素。当前促使全球土地荒漠化加速发展的人为因素除毁林外,还有 等。 ?资料反映,我国十分重视治理北方风沙危害。 a、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建设包括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大部分的“ ”防护林体系。 b、此外,在荒漠地区还大量种植适宜干早环境的植物,这些植物具有的特征有( ) ?根系发达 ?叶片表面有角质层 ?茎变态成刺 ?叶片大而薄 A(?? B(?? C(?? D(?? ?在探究过程中,小林又发现了一个现象:随着人们对沙漠的日益关注,沙漠探险正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有报道说,“五?一”长假期间55名游客被困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并有一人遇难。作为一个沙漠探险的游客,你认为应该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写两点) 、 。 [例1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地对海洋气流的影响,不仅造成山坡两侧的天气差异,而且对山坡两侧的气候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 21 座山地。 材料一 研究小组从M地出发~如图甲所示。 材料二 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下降0(8?。某一高度后~空气 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下降0.5?。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升高l?。 材料三 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计算同一海拔高度A、B两地的气温。 (2)在爬山过程中,在哪一高度附近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描述此 高度附近的天气差异。 (3)描述在考察过程中,山坡两侧天气的明显差异。 (4)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为什么他们越往高处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5)山地阻挡了海洋气流的深入,山地常成为气候类型的分界线。试各举中国和世界的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20](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我国沿海某区域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研究思路如下:(14分) 材料一:该地区的部分资料图(图12) 材料二:该地区水土地流失严重,土地贫瘠,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 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 (1)通过图中资料分析甲、乙两地的地貌及成因。 (2)说出该区域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3)根据以上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你认为这些建议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或措施, (4)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对当地特大雪灾进行专项调查,该小组可采取的调查方法有哪些? 23
/
本文档为【常熟外国语学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