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与活动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与活动教案(冀教版)

2019-05-13 46页 doc 80KB 20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与活动教案(冀教版)我们的地球 实施目标: 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球的了解、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地球、关心地球。争做地球村合格的小公民。 主题预设: 1、地球有多大?它养育了多少种生物? 2、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人类生存? 3、地球现在的环境状况怎么样? 4、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地球母亲? 活动过程: 1、针对各自感兴趣的内容划分小组、确立主题、制定计划。 2、围绕主题进行探究、调查、记录、分析。 3、活动成果:以“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地球村小公民”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 教学反思: 鸟的世界 鸟类的特征: 第一、鸟类有羽毛; 第二、鸟类的身体...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与活动教案(冀教版)
我们的地球 实施目标: 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球的了解、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地球、关心地球。争做地球村合格的小公民。 主预设: 1、地球有多大?它养育了多少种生物? 2、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人类生存? 3、地球现在的环境状况怎么样? 4、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地球母亲? 活动过程: 1、针对各自感兴趣的内容划分小组、确立主题、制定计划。 2、围绕主题进行探究、调查、记录、。 3、活动成果:以“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地球村小公民”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 教学反思: 鸟的世界 鸟类的特征: 第一、鸟类有羽毛; 第二、鸟类的身体通常是纺锤形,它的骨骼不但轻、硬,而且中间还有充满气体的腔隙; 第三、鸟类的前肢进化成翼,适于飞行; 第四、鸟类的呼吸器官可使大约75%的吸气绕过肺而储蓄到气囊里; 第五、鸟类属于恒温动物。此外,鸟类的心脏具有两心耳、心室,大体与哺乳类相同。 因为鸟类的身体成纺锤形,骨髓间充满空气,而且鸟类食量很大,消化得也很特别快,因而鸟的体力特别强。此外,鸟的神经系统发达,视力强,体重相对较轻等等,这些特点,也是鸟儿善于飞翔的重要因素。 鸟儿的歌声是为了“宣布领域权”,但最终的目的与性选择有关系。因此,雌鸟是根据雄鸟所占地盘的好坏来挑选“丈夫”的,并不是根据它的歌声。 鸟脱毛有几种原因:一是由于季节变化,它适应环境变化,就要换毛,同时就要掉毛。二是羽毛被风吹雨打、太阳晒,受到损坏,就得脱落,重新长出新的羽毛。 鸟晚上年示见东西,是因为它们都患有夜盲症,所以这些鸟不能在夜间到处飞,它们晚上总是安安静静地睡觉。 小鸟落在树枝上以后,便弯曲双腿,由于身体的压力,韧带和肌肉绷得紧紧的,趾便能牢牢抓住树枝。鸟的小脑较达,善于调节身体的平衡,使睡在树上的小鸟不致于前后摇晃。 鸟的羽毛里往往长有羽虱和壁虱。小鸟飞到有水的地方,用翅膀在水里拍打,用力将身上的水抖掉,再用尖尖的嘴梳理羽毛。有的鸟常常在沙堆里洗澡。 电流通过人或动物的身体造成伤害,称为触电。可我们经常看到,一群群的燕子、麻雀或鸽子,飞到高压电线上站立嬉戏,却没有一只触电身亡。鸟儿为什么不会触电呢? 站在高压线上的小鸟,是站在同一根电线上,在小鸟的两只脚之间不会有电压存在,也就不会有电流从它身上通过,所以小鸟不会触电。 不过,如果鸟儿的身体同时接触到两根电线,或者站在电线上的鸟在不绝缘的电杆或架上磨嘴巴,就会有电流从鸟儿身上流过,使它触电身亡。正因为如此,人 们在高压输电线电杆上固定电线的铁架与电线这间,总是隔着一个长长的绝缘瓷瓶,它既可起到保护鸟类免遭触电的作用,又可避免由于鸟类触电而发生的停电事故。 教学反思: 花草的生长 植物给人类和动物提供了食物。人们可以直接享用植物的种子,例如小麦种子磨成面粉、水稻种子去壳加工成大米、大豆种子做成豆腐、芝麻种子榨出食用油、胡椒种子 压成胡椒粉作调料等等;也可以直接享用植物的茎叶,如白菜、油菜、莴苣、甘蔗等等;或者享用植物的根茎,如马铃薯、甘薯、萝卜、甜菜等等;还有植物的花 朵,如花椰菜、西兰花等等;或者植物的果实,如番茄、黄瓜、苹果、桃子、草莓等等。人们还可以用植物来饲养牲畜,为人类提供肉、蛋、奶等食品。人们种植 棉、麻用来纺纱织布,种桑养蚕得到丝织品。人们种植草药获得药材。种植烟草、咖啡、可可得到刺激品。植树造林取得木材和造纸原料,森林还可以防风固沙、保 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归根结底,人类的衣食住行统统离不开植物,植物养活了整个人类。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植物一般是由小小 的种子发育而成。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细胞发生分裂,胚发育成胚芽和胚根,利用胚乳提供的营养,幼苗破土而出,而且在三叶期前一直吸取胚乳中分解的养料生 存,形成茎、枝、叶和根,组成了植株。后来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水和13种植物必需矿质养分,生长壮大。到了一定年龄,就从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过渡,开花、结果、成熟、衰老、死亡,留下种子进行新的一轮生命过程。 植物是一座天然化工厂。从植物生命诞生之日起,它的身体内就每时每刻进行着复杂微妙的化学反应。用最简单的无机物质作原料合成各种复杂的有机物质。 在白天或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从大气中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吸进二氧化碳,与根系吸收的水分生成碳水化合物,既糖类物质,并释放出氧气和热量,这一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 夜间或黑暗条件下,在呼吸作用中消耗掉一部分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而使另一部分碳水化合物进一步合成淀粉、脂肪、纤维素或者氨基酸、蛋白质、原生质或者核酸、叶绿素、维生素以及其它各种生命必需物质,由这些物质构造出植物体来。 教学反思: 美丽的插花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插花,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插  花的几种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插花,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相 互取长补短,尝到合作的甜头; 3、通过学习插花,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花泥、剪刀、铅丝等工具,各种鲜花绿 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路边的小花并不显眼,但只要经过用心的搭配和组合,就会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把它放在在餐桌、窗台、茶几、案头上,鲜艳的色彩、优美的造型点缀了生活,这就是插花艺术。自己动手插花,既能陶冶情操,更能享受到花团锦簇的快乐。你们想学插花吗? 二、新授插花的过程 1、了解插花的历史。(教师简述) 2、介绍插花所需的用具:花泥、剪刀、铅丝、胶布等;介绍插花所需的鲜花绿叶:春天有康乃馨、郁金香、牡丹、山茶、水仙、玫瑰等;夏天有荷花、百合、茉莉等;秋天有丹桂、一串红、鸡冠花、菊花等;冬天有腊梅、银柳、仙客来、文竹等。迎春花枝、紫藤、紫荆、满天星等是插花常用的枝叶。(教师把讲台上的花、叶、枝条一一展示。) 3、介绍插花常见的造型:(投影一一展示)球型,适合放在餐桌上,可四面观赏;L型、三角形、直上型,适合放在电视机旁、茶几上、写字台上,供单面观赏;扇型,适合放在客厅的窗台处或墙边矮柜上,供单面观赏。 4、以名为“期盼”的L型插花为例,介绍插花的过程。 (1)讲解“期盼”的意义。 (2)讲解插花的过程: 第一步:选用一个黑色圆形水盆,盆内放一块事先准备好的吸足水的花泥,大小略高于盆边。 第二步:在花泥的外围先插上一圈桃叶珊瑚,后部略高于前部。 第三步:中部偏左插三支含苞的白色马蹄莲。                                  第四步:中部插三支半开放的粉红色的玫瑰花。 第五步:右边插三支含苞的玫瑰 第六步:玫瑰间插上情人草或满天星。 5、学生拿出自己带的材料,自行制作或同桌合作完成一副插花作品。 6、教师巡视、指导。 7、说一说。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讲台上,让制作者讲讲自己作品的名称、意义。 8、评一评。让全班同学评出插得最好的一盆。 三、布置作业: 自己独立完成一盆插花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插花作品的评比,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2、懂得插花的意义; 3、通过插花体会创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展示插花作品。 1、一盆盆作品放在课桌上,让作者依次介绍自己作品的主题、意义及所用的材料。 2、邀请兄弟班级的代表参观、评比,评出前三名。 3、展开讨论:插花有意义吗?谁能说说插花的意义? 4、师生共同总结插花的意义: 插花不仅能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而且能美化生活,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利用身边的现成材料,开展插花活动; 2、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开展插花毕竟要化些钱,老师介绍一些较便宜的花卉给大家: (1)康乃馨、勿忘我、情人草、满天星等,这些花同学们可以在花店找到,而且一年四季都有,价钱也不贵。 (2)我们还可以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大自然的馈赠来插花。如河边的芦花、田边的野菊花、山上的映山红、野百合、甚至一些草也可以作为插花的材料,如狗尾巴草等。 (3)我们还可以利用杯子、水果、蔬菜等来制作插花作品,效果也很好。 二、展示用芦花、狗尾巴草、野菊花制作的插花作品。 三、布置作业: 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请大家尽可能的利用身边现成的材料制作一盆插花作品,送给你最喜欢的老师,老师们一定会很高兴的,你们愿意吗? 教学反思: 点击奥运 实施目标: 通过或是学生对奥运正确的认识,明确:它是一种盛会,它用体育充当国际语言,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建起友谊的桥梁,播撒世界和平的种子,使世界人民热爱与向往的体育盛会。 主题预设: 1、奥运会是由谁发起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老师常说要发扬奥运精神,它体现在哪些地方? 3、我们来收集奥运英雄的故事,开展向奥运英雄学习活动。 4、要为北京奥运会增光,我们应该怎样做? 活动过程: 1、针对各自感兴趣的内容划分小组、确立主题、制定计划。 2、围绕主题展开活动。研究、调查、记录、整理。 3、活动成果。奥运知识竞赛 教学反思: 保护我们的眼睛 活动开展背景: 据统计我国的弱视儿童有1000多万,青少年近视 率达40%,大学生近视率超过70%……这说明,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已经刻不容缓。针对现在的学生近视程度低龄化,且人数变多这一现象,有必要让学生明白 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同时学到一些简单的必要的保护措施我校组织爱眼小卫队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会,开展让世界更美丽,知眼爱眼为主题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选题目的: 每当我们走进校园,总会看到一个个“小眼镜”在校园里走来走去;每当我们走进教室,也会看到许许多多的“小眼镜”坐在教室里学 习。透过这“小眼镜”,我们惊讶,我们震撼,我们伤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需要通过眼睛观察和感知美丽的大千世界,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 眼睛,我们大声疾呼:“爱护我们的眼睛吧!” 我们决定小学生的视力进行调查,呼吁社会:为了青少年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都来关注青少年的眼睛保健工作。 教学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近视的成因,掌握近视的危害及预防矫正方法。 技能目标: 让学生在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爱眼意识、保健意识。 第一阶段:认识我们的眼睛 活动目标: 了解全班同学的视力状况,围绕近视提出问题并整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开展分组研究。 学生主要活动: 一、谈谈眼睛:每天要做眼保健操,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眼睛,有的同学认真做每一节,而有的同学却不愿意做。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怎么样呢?谈谈自己的视力。 二、出示视力表: 1、认识视力表 2、了解测查方法(请校医指导) 3、分小组测视力:每5人为一个小组,做好相应记录。 序号 姓 名 左眼视力 右眼视力 三、讨论正常视力的范围。我们可以怎样确定正常视力的范围: 1、问校医。 2、上网查一查。 3、问自己的当医生的爸爸、妈妈。 通过几种调查、研究发现: 1.5~0.9为正常, 0.9以下为近视 四、对全班同学的视力状况进行统计,制作成统计表。 组别 正常人数 近视人数 其它(斜、远视) 组别 正常人数 近视人数 其它(斜、远视) 五、制作成直观统计图,观察并分析。(参考示意图)还可以用扇形、条形、坐标等图形。 六、结合统计的数据进行交流,请近视的同学就大家提出的问题随机谈感受。 预设问题如下: 1、为什么有的同学这么小,眼睛就近视了? 2、近视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近视了看不见黑板怎么办? 4、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就不会近视吗? 5、戴上眼镜是不是就很有学问? 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近视? (2)近视眼与正常的视力有什么不太一样? (3)近视之后怎么办? (4)怎样预防近视? 八、选择问题并分组。 1、看看自己对哪个问题感兴趣。 2、统计每个问题的研讨人数及名单。 3、按照问题分组,选出自己的小组长。 教师指导重点: 1、问题的提出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学生平时的眼保健操入手。 2、主导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邀请技巧,顺利请来指导老师。 3、正常视力范围的查找,教师可提供思路,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自行解决。 第二阶段:调查、分析近视原因及预防办法 活动目标: 结合问题拟定研究,制作调查表,对近视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研讨预防措施。 学生主要活动: 一、  分小组开展研究 第一小组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近视眼呢? 1、根据这些疑问,师生共同制定了调查表。 讨论:如何设计调查表,从哪些方面入手调查?调查哪些同学? A、从用眼、饮食、学习等各方面设计调查表。 B、随机调查,可以是戴了眼睛的也可以是没戴眼睛的。 参考表如下: 近 视 学 生 用 眼 调 查 表 姓名:              性别: 年级: 年龄: 1、视力情况       左眼视力:                  右眼视力: 2、近视的原因: A、遗传B、用眼过度C、意外伤害D、用眼不卫生 3、除做眼保操外,有无其它保护眼睛的措施: A、有B、无 4、你是否经常长时间看电视: A、是B、不是 5、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 A、30分钟B、1小时C、2小时 6、有躺着看书的习惯吗? A、有  B、无 7、读书、写字离眼睛的距离: A、20cmB、30cmC、40cm 8、学习完或看完电视后,是否对眼睛进行适当活动 A、是B、否 9、视力不好时,是否及时到医院去检查,配眼镜 A、是B、不是 10、你觉得在学校和家里的光线是否合适 A、太强B、太弱C、合适 11、多吃维生素的食品有利眼睛健康,你是 A、经常吃B、不吃C、偶尔吃 谢谢你接受调查,祝你学业有成! 二、校园特别行动: 学生利用课间、放学后、午休时间对各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在活动中教师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时,一一给予指点。 3、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同时对近视进行归因分析:(参考原因) (1)、读写姿势不正确; (2)、经常长时间看电视、看书,对眼睛又不做任何保护措施; (3)、喜欢躺着或行走时看书、看报,不注意光线; (4)、睡眠不足,眼保操做得少或姿势不准确; (5)、视力下降时没有及时配合治疗。 (6)、用眼不卫生; 第二小组研究:近视眼与正常的视力有什么不太一样? 1、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观察、找资料、请教校医或家长 2、围绕问题展开课外调查。 3、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4、请校医带来眼睛模型为同学们讲解近视形成的原因,及近视与正常视力的异同。 第三小组研究:近视之后怎么办?怎样预防近视? 1、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访谈、查找资料。 2、交流预防近视眼的方法。 三、三个小组结合调查研究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四、全班讨论:读书与近视有无必然关系? (1)调查班级成绩好、知识丰富、喜欢阅读的同学的视力情况: 班级 姓名 成绩 经常读课外书的同学眼睛目前情况 正常, 近视。 (2)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只要我们注意用眼卫生,近视是可以控制的,视力是可以保护的,这与读书多少、成绩的好坏无必然关系。 教师指导重点: 1、由于学生需要分组活动,可要求学生自行邀请校内其他老师参与、指导本组活动。 2、调查表的制作可以在学生制作后教师加以调整,并对调查方法及归因方法进行指导。 3、“读书与近视有无必然关系”这一问题可依据学生的问题来源选择性设计。 第三阶段:爱护我们的眼睛 通过这次调查,同学们都觉得“近视”严重影响了大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防治近视是面临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问题。 一、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眼睛? 1、来自于学生的调查。 2、来自于校医的指导。 3、来自于书籍和网络上的资料。 二、对学生的资料进行归纳: (1)视力不好的同学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并配戴眼镜; (2)视力正常的,应该从现在开始,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3)老师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上,从现在抓起。 (4)每天坚持认真做好两次眼保健操,动作要准确到位。 三、制订爱眼宣传计划。 1、制作一部短片,播放同学中出现的不良用眼习惯,让大家从中反思,提高大家的爱眼意识。 2、和大队部联合行动,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明亮的眼睛。 3、写倡议书:“拥有多彩的世界”。让学生当好校内外宣传员。 4、把自己的爱眼箴言贴在教室内,师生相互提醒。 教师指导重点: 1、爱眼力求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入手指导,如:学习时间的安排、做眼保健操、用眼卫生等方面。 2、爱眼宣传要结合学校的活动,在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情况下,力求落到实处 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执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改变教师的角色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联系生活,根据一定的目的尝试写一句打动人的语言。 情感目标: 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有非凡的感染力。 教学重点: 感受“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悟其打动人心的原因。 教学难点: 感悟语言的魅力所在。 教学准备: 1、帮助学生加深情感体验,感悟语言魅力的。 2、网上或其他地方查找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在路上被一些标语或广告吸引,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板书课题) 1、读题 2、质疑:“魅力”是什么意思? (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的“眼睛”,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阅读的韵味。) 二、自由朗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在巴黎的街头有一个盲人老头乞讨,竖了一个牌子: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路人无动于衷,一个法国诗人让彼德勒看到了拿起笔在牌子前面添加了几个字:春天到了,可是……。下午给盲老人钱的人多极了。 师:能够把这么长的课文用这么简单的几句话描述。很好。(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师:盲老人上午在木牌上写的是什么? 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板书: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结果路人无动于衷,后来诗人在牌子上添了六个字, 生:春天到了,可是……(师板书) 师:结果—— 生: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师板书:多极了) 三、抓住“变化”,启发思考 师:我们发现随着木牌上的字的变化,人们的表现发生了变化,老人也由叹息到非常的高兴起来。变化这么多,变化这么大,同学们注意从早到晚什么是不变的?这么多情况都发生变化,你发现哪些情况没有变?看书。生读书。 生:从课文第一段知道他是一个盲人,从早上看不到,从晚上也看不到,一直看不到。 师:从早到晚盲老人还是盲老人。还有什么? 生:都是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 师:有没有道理? 生:有。 生:木牌上的字我什么都没看见没有变。 师:从早到晚盲老人乞讨的方法变没变? 生:没有。 师:既然还是在这条繁华的巴黎街上,还是那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可是还是这样乞讨的方法,可是你们看随着木牌添加的几个字,事情发生了变化,而且变化得这样大,几个字竟然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生:多了这六个字为什么会起了变化? 师:这六个字为什么会起变化,他提出的。核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添了六个字会起了这么大的作用?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连读三次, 第一次学生齐读。 第二次老师范读。 第三次学生再读。 师:读完之后你想说什么?这样,把你的想法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 小组交流。 生汇报。 师:好,谁先给大家说说,拿出自己独特的意见。 生:第一次路人看见牌子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没什么反应,后来看到“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产生了同情心,就给盲人钱了。 生: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可是对于盲老关来说却什么也看不见,一片漆黑。当人们想到一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怎能不对盲老人产生同情心呢?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这个想法,和你们一样,并且用生动的语言写出来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再与没加字之前的话相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这样学生才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四、引导思考,感受语言魅力 1、同学们饱含着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体会情感。 思考:为什么“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进行交流。 师:在你的心中春天是不是万紫千红的? 生:是。 生:我也同意两位同学的看法,我认为这句话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语言。看到这些字行人都想到了这万紫千红的春天,想到了春天的良辰美景,特别的美妙,然后他们又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中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美丽的景象,都会产生同情心,所以都会帮助这位老人。 师:你能说出这样一段话,并且说得这么流利这么精彩。你来说说。 生:我也同意他的看法。可是我想到这是一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很多人看到了觉得春天太美了,可是这个盲老人这么大岁数却连春天也看不到就产生了同情心。 师:很多同学都会有同样的感觉,的确,春天在我们正常人的眼里 放课件:春天的美景(师描述:生机勃勃的春天,欣欣向荣的春天,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能不叫人陶醉呢,但是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屏幕出现一片黑色)上午盲老人写在这句话没起作用是因为他没有打动路人,而下午这句话起了这么大作用是为什么呢? (适时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深情感体验。) 3、激发情感朗读第六自然段。 4、小结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再探究。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五、联系生活,适当拓展 1、结合实际,说出自己发现的生活中打动人的语言(如广告语、名言警句等)。 师:有时相同的意见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会起到不同的作用,而且如果你运用了恰当的语言,它会更吸引你。社会、校园内经常看到警示语发生了变化,不但能够吸引人而且能够教育人。在预习的时候我建议大家搜集,有谁搜集了一些? 生:我在校园里的草坪上写着: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 生:我看到:别踩我,我怕疼。 生:我在外面街道上看到: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 生:我在河边看到:我不是澡盆,请不要在里面洗。 2 根据提供的画面,尝试写一句打动人的语言。 出示课件:(一个草坪,一个图书室) 师: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设计一个警示语,如果这两个你都不喜欢,你也可以设计其他的。 生小组设计。 (每组选择一个比较好的警示语写在老师发的牌子上展示到前面黑板上) 师:请设计的同学读自己写的。 生:爱护每一枝花朵,珍惜每一片绿色。 生:天空不能没有白云,树林中不能没有小鸟,北京也不能没有绿色。 生:花儿是如此美丽,假如您明年春天还想与它重逢,就不要让他们倒在你的脚下。 生:我会给你带来芳香,请不要把我摘掉。 生:不要把我的花裙踩烂,不要把我的身体踩扁。 生:请保护小草吧!不要让世界少了一份生命,不要让世界少了一片绿色。 师:同学们看这些都是写草坪的,你觉得哪个好。 生评价。 师:还有同学是自己选择的,请他来读读。 生:让每一个走进我的人,都感到我的清洁。 生:请不要让垃圾泛滥成灾。 生:水龙头正在哭泣,请你赶快帮它把泪擦干净。 师:我们发现展示出来的没有第二幅图,有没有写的,给大家读一读。 生:踹一脚我疼,折一角书疼。 生:书是知识的源泉,不是你的玩具。 3 组织交流。  六、布置作业。 师:回去之后,把你的写的整理出来,帖在教室的后面。建议把你们认为比较好的送给社区的有关部门,也可以送给学校比如食堂、图书馆等部门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学反思: 走进纸的王国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综合实践课程是我们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亮点课程。同时它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自身的特点又决定着国家,地方,学校都无法以章节的形式提出课程的内容,而只能从活动的类型,涉及的领域对它作出相应的规定.具体实施中,在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同时,从课程目标,内容,活动过程等方面综合权衡,有所侧重.灵活选用课型,比如:指导选题,设计方案,普及知识,自我发展,专题研讨,设计制作,网络探究,家庭体验,社区实践,成果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对客观实在的简单、被动的"镜面式"反映。所以我们要建构研究型学习,不仅仅对教学事件排序,而是促进学习者在现实环境中应用知识,形成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学生的经验与生活的结合, 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向,以构建知识模块的形式,沿“自主定向----自主搜集----自主整合----自主运用----自主评价”的方式通过主体自主建构知识,研究各种问题,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深入到一个更广阔和现实的领域,学习理解知识的真正意义. 2、研究活动主题 纸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文化用品,写文章、书信、画画、书法、张贴广告、标语、做工艺品等都要用各种各样的纸。而且,造纸术还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纸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学生与纸交往的时间也不短,可以说,纸,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无论生活起居,还是工作学习,人们都离不开它,没有一个人不熟悉它,但是,又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全面地了解它.所以,开展这个主题探究很有必要. 3、研究活动目标 (一)认知 1、了解有关纸的知识,对纸的发明、制造、包含的科学道理、与生活的关系有深入的理解,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2、懂得充分地、合理地、环保地利用纸为人类服务。 (二)能力 1、初步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 2、在实践的访谈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3、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敢于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4、了解科学发现就从身边开始,良好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三)情感 1、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研究,在学会共同分担学习任务,共同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对纸的研究活动,获得对自然、对社会的自我体验与感悟。 3、研究活动重点、难点及知识点: 本课的概念知识密集,有以下几个知识点:纸的名称用途(即纸的种类)纸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原料)纸从发明到今天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纸发明前用什么记载文字,纸的出现有什么意义?如何传到了国外?纸中的科学(撕扯实验,拉伸实验),变废为宝(纸艺) 研究活动中要澄清的重点概念: 纸的名称、用途、造纸、纸中的科学 较难把握的研究活动: 去造纸厂参观,纸中的科学。 二、教学方法及原由: 本课概念繁多,知识密集,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这些探究的,似乎我们对它再熟悉不过了。但一旦真要去探究纸的奥秘,却会发现我们还欠缺着很多很多的学问。而学生的思维如果不经教师向深一步引导,他们的探究活动就会只停留在浅显的只是感兴趣的方面,所以,对于知识性、技术性较强的:如造纸,纸中的科学(纸的 性能实验)等采用问题递进设计,而对于大课题《纸的王国》则采用主题分解式,将大的知识体系分解为每一个具体的模块, ,利于每一个学生的操作和参与。 三、媒体资源及原由 根据本课知识点多,信息量大的特点,我在课前找寻了大量的资料,将纸的名称、用途、造纸流程,纸的发明,纸艺等知识制成一个融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为一体 的内容较为丰富的网站――纸的王国,同时将同学们的手工作品、纸样标本也进行统一整理,展览,融形象、抽象于一体,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建立表象。学生通过 一定情景,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现代网络自主完成所学知识的建构。 四、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共分启发引导、探索发展、应用深化、总结评估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发引导,决定探究课题 1、创设情境 同学们,请打开你们的书包,你发现书包里什么最多?(书、作业本) 对,书和作业本都是用什么制成的?(纸)说明我们每天学习离不开纸。 纸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谈谈你对纸了解多少?(学生充分的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回答,有的答纸的种类名称、用途,有的答纸艺作品,也有的说知道四大发明、纸的发明史. 设计意图:这是在了解学生学习背景,对学生的学习经验背景材料作客观的审视分析。 第二阶段:探索发展阶段 1、讨论:你还想了解有关纸的什么知识?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充分尊重学生问题意愿.) 如: (1)纸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2)纸的种类? (3)纸应用在生活的哪些地方? (4)造纸对环境的影响? (5)纸的浪费现象?怎样节约用纸? (6)纸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7)我们自己能造一张纸吗?教师将背景事实加工成问题情境,学生自由组合,建立研究小组,确定探索课题,讨论计划、人员分工及研究范围。 2、研究方案。 《1》历史学家小组:研究纸张发明和应用的历史,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探究方法:查阅资料、收集信息、选择信息、组合信息) 《2》造纸专家小组:研究造纸术的历史与变革并自制再生纸成卡片。 (探究方法:参观、访谈、制作) 《3》科研专家小组:研究纸的各种特性,纸的分类,纸的用途,总之是纸中包括的科学。 (探究方法:收集各种各样的纸做成标本。运用看、摸、撕、剪、烧、浸、折叠、写等多种方法,观察比较纸的异同点,做好记载;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对比分析; 查阅资料、网上查询、收集信息、) 《4》环境学家小组:研究造纸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 (探究方法:查阅资料、网上查询、收集信息、选择信息、组合信息、实地观察、调查。) 《5》社会学家小组:研究纸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探究方法: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各选一个切入点调查,再填写研究。) 《6》其他组。如纸艺。 3、实践体验 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学生,由学生按自己组确定的探究方法研究纸的知识。各小组根据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自主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如实记载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录像、小制作等形式的作品。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这 一阶段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阶段,是教学流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探究活动,整合资料,运用于生活。怎样做好对学生的指导? (一)教师放下 架子,走进学生中,甚至可以蹲在学生桌旁,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随时给学生以指导,来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二)做好构建各个知识模块的专业知识储备与 教学设计。 为突破难点准备的策略应对: 纸中的科学 (一)观察纸的特点 用各种感官、借助简单的观察工具进行纸的外部主要特征的观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可以科学地描述一张白纸有哪些特点 过程: 一口气能说出一张纸的很多种特征, 比较不同的纸:书写纸    挂历纸    卡纸    报纸 比较这几种纸有什么不同?比较集中纸的薄厚用什么方法? 观察纸,引导学生观察纸的结构(纤维)。 (二)自己动手造一张纸。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造一张纸,亲身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养成节约用纸的习惯。 过程:查询资料,古代造纸工艺。 模仿书上制作再生纸过程,自己造纸。 现代化的造纸厂也这样造“纸”吗?帮助学生完成参观造纸厂的活动。(如:与厂方的联系,与厂内师傅交谈时的注意事项:提前设计好想问的问题,礼仪问题。) 引起活动反思:造纸对环境的影响,可再进一步查找资料。 收集保存学生的作品:制作的“纸”。 (三)纸的多样性 经历收集纸样的活动,认识纸的多样性;经历用对比实验比较纸的性能的活动;初步感受纸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过程:同学们向大家介绍自己收集的纸的样品及它们的作用;教师补充介绍几种特别的纸。 观察几种特别的纸:人民币、瓦楞纸、蜡光纸、植绒纸等,用蜡光纸制作一个纸玩具。用牛皮纸制作一个信封。找出复写纸能够复写的原因,用撕的方法比较牛皮纸和白纸的牢固程度,怎样才能看出纸的拉伸程度?引导学生首先要测量原来的长和宽,再测量拉伸之后的长和宽,两个数据进行比较。 不同用途的纸有哪些不同的特征?比较各种纸的吸水性、拉伸性及承受重物的性能。 实验都要求公平,如果要研究各种书写纸的性能,你打算怎样研究? (四)纸艺制作:(例:做小车)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出示汽车图片,观察汽车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 准备做一辆什么样的纸车?用什么纸做车厢?用什么纸做车轮?说说你的道理。 什么款式的车 这辆车由哪几部分组成 车厢用什么纸做 车轮用什么纸做 轮轴怎样做     搭建一个斜面,试试纸车能跑多远。跟其他小组的纸车比一比,看谁的纸车跑得更远。 在研究活动中学生会出的问题: (一)有一些学生会对纸艺作品感兴趣,会叠出纸鹤、青蛙、狐狸、小船……不管是做的好的还是不好的,不打击他们,鼓励他们,然后再提出问题。如:这么漂亮的纸又是怎么造出来的呢?是以什么为原料造出来的呢?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 (二)科研专家小组:研究纸的分类、用途、性能 这 部分内容其实很有难度,需要大量搜集资料,别看我们对纸已很熟悉,其实真若分起类来也很需要科学知识,不能给学生形成错误概念。在研究纸的分类时也是一个 难题,学生在动手做科学实验方面还有问题,需要教师指导。如纸的纵向与横向问题,毛边问题,就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注意过的。 (三)造纸专家小组: 这 一方面似乎比较简单,因为有个别同学会造纸,以个别带动全体,教师可以在提高造纸质量的方面给予悉心指导。在参观纸厂方面,我们与家长访谈,得知造纸方面 的信息,又在家长指导下,去纸厂参观,得到了工厂技师李师傅的热情接待与耐心讲解,最终还热情地为我们绘制了造纸流程工艺图。 (四) 社会学家小组工作起来也很困难,学生杠杆接触社会调查,撰写研究报告,不知如何下手,我就帮学生设计出调查表格,带学生一起做。 (五)像历史学家小组比较容易获得纸张发明方面的知识,而学生对这方面也是有所了解的。 (六) 环境学家小组、社会学家小组就要求教师给予悉心指导,指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调查报告,依据实际问题提出城市建设合理化建议,这是在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有 了初步的经验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产品,撰写调查报告、科技小论文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回顾与反思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开发并深化有关的知识,在运 用中强化学生的体验。 第三阶段 巩固运用阶段 1、 小组交流展示资料,讨论,发现问题. 2、 教师悉心指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调查报告,依据实际问题提出城市建设合理化建议,这是在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有了初步的经验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产品, 撰写调查报告、科技小论文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回顾与反思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开发并深化有关的知识,在运用中强化学生的体验。 3、各小组修正方案。 4、准备要展示的成果。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交流、总结、评估 1、成果展示,交流评价,评选可行性方案。 2、学生自评与互评。反思自己的收获。 如:(1)在小组中最主要的贡献是:参与研究计划的拟订;围绕任务提出子课题;负责收集资料;负责整理资料;负责设计排版;负责当中心发言人;一人身兼多职。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交流;一个人同时完成多项任务;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有了提高;思考问题更全面、更深入;个人能力、特长得到发挥;学会了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体验到了研究的乐趣。 3、建议同学们节约用纸,有计划的回收废纸,用于再生产。 4、介绍国内外先进经验,畅想未来的纸。 5、提出希望 同学们,你们的调查研究结果丰富多彩,或许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探究,让我们认识了世界,获得了知识,学会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让我们关注身边小事,关注生活,关注环保,共同建设美好明天。 五、主题活动评价 从确定研究课题到分工合作,收集信息,交流汇报,整合信息,直至现状分析,解决问题,大部分同学一直保持高度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合作性、生成性。 学 生们获得资料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他们自由组合,分工合作,有的到图书馆查阅有关纸的发明及历史的资料,有的参观走访造纸厂,调查了解纸的制造过程,有的网 上查询,了解纸出现以前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当今纸的种类和用途,有的收集各种各样的纸做成标本,运用看、摸、撕、剪、烧、浸、折叠、写等多种方法,观察、 比较纸的异同点,有的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寻找切入点调查纸的消耗情况。在获取资料后,他们相互交流,已初步形成一种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 式。在面向社会进行采访之前,我交待了注意事项,告诉他们向别人询问要有礼貌,并且要事先想好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顺利获得有价值的采访结果。 由于准备充分,学生收获还真不小,同时,他们也学会待人交往的一些基本常识,锻炼了社交能力。 这次研究纸的实践,不仅扩展了学生们的知识面,还大大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在调查采访的过程中,他们亲眼目睹了人类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严重浪费纸的现 状,亲手推算并获取了消耗纸的惊人数据,亲身体会到了对于环境的危机感,及从我做起的责任感。同学们在实践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及时进行现状分析,想办法去解 决,当他们发现自己也能为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的时候,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求得结论,并且养成了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度,活动的开展使他们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教学反思: 筷子的学问 设计意图: 由于使用的方便,价格低廉,筷子现在被广泛使用。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有资料显示,我国北方的筷子产业每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亿双木筷。 中国市场每年消化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仅北京一地,每天就消耗饭盒、筷子80万套;一年365天就是29200万套。一双筷子重5.5克,29200万双筷子总重1606吨,折合木材3212立方米,还不包括皮、心、边和锯末等废料。早有专家指出,像中国这样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广泛使用筷子是对林业资源的极大浪费。小小的筷子,竟然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好好地认识它。 活动准备: 1、 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和整理与筷子有关的资料。 2、 寻找快餐店等进行实地考察的地方,设计好实地考察的方案。 3、 根据需要准备各种器材。 活动目标: 1、 通过查阅资料等了解筷子有关的资料。 2、 指导学生到快餐店、车站等进行实地考察,调查我们本地使用筷子情况。 3、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筋来解决筷子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培养自己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责任感。 活动时间: 两周 活动过程: 开题课: 一、情景导入,提出活动主题。 1、出示实物 这是什么?从中你想到了什么? 师小结:普通的筷子,它不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它与我们的环境保护有在着紧密的关系。 2、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3、揭示课题:筷子 4、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筷子 二、学生置疑,确立活动主题。 1、师:你想了解筷子吗?你想了解它的什么呢? 2、学生交流。 师请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上台板演。 (1)子生产过程有没有对筷子本身造成污染?怎样鉴别筷子是否含有害 成分? (2)废弃的筷子现在是怎样处理的,看看能否再利用? (3)生产筷子需要哪些材料,这些材料能否及时再生?…… 三、小组活动,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就要开始了,你喜欢哪个活动主题?你准备怎样开展活动?请与小组的同学一起商量,围绕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制定一个活动方案吧! 小组活动,指定活动计划。 全班交流,修改确立计划 活动期: 一、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 如到哪去实地考察?需要什么? 二、小组开始活动。 注意:搜集资料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注意资料的整理。实地考察要注意交通安全,还要注意将信息记录下来。 三、 活动完成,做好各项资料的整理工作。 汇报课: 一、汇报与展示 小组交流和全班汇报资料研究和实地考察情况,展示考察活动的记录、小制作、研究报告或创新设计方案等。 (1)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交流考察的记录情况。说说自己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说说自己如何做好考察记录的。 (2)全班交流各组专题研究报告。 (3)展示考察报告、专题研究报告或设计方案等。 (4)展示收集的有关图片、考察的照片等。 (5)现场展示自己的小制作,并说说制作的方法及作用 二、收获和体会 师:事物都有两个方面:为了方便,我们发明了筷子,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通过此次主题活动,我们对任何事物都要两方面看待,请你写几句话吧! 生:我希望人们…… 三、活动总结 如果我们对于我们现存的环境问题置之不理,或许古楼兰国覆灭的悲剧会再次重演,而"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因破坏环境而悔恨的泪"的警告也将变为现实。为此我也呼吁筷子赶快歇了吧! 教学反思: 收藏小天地 一、活动背景: "设计师"这个称号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是他们一般是不会把它和自己相联系的。应该讲大部分的人都这么认为,设计房子、衣服、室内装饰等都是设计师的事,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我们自己和家庭环境的设计者。本案例设计了两个主题:分别是设计生活用品和设计我的小天地。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设计,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 活动设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的特点,体现课内到课外,再从课外到课内。这门课程的开设正是更好地实践新课程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学习活动,通过已有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教学理念。本案例中我设计的是第二个主题,这个专题在学生尝试设计一件生活用品,获得初步的实践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设计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较大的设计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由于设计的素材更多,设计的自主性更大,设计的要求也更有挑战性,学生的创造潜能也将得到充分发挥。 基于这些,我在设计活动时,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想象等能力为主导思想,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意的一次活动。这个活动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个环节是引入指导,激发创造的欲望。通过一系列看、说、议、评等过程,打开他们的思路,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开展设计的第一步。 第二个环节是课外探索,自主创新阶段。通过课堂上的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不同的家庭环境、个性思想、审美情趣设计自己的小天地,也可适当的求助于家人或其他资料,体现不同的设计风格。 第三个环节是课堂评比,取长补短。通过各自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及作品的特点,听取他人意见,真正反映他们自己的思想。再把这种创新行为推广到课外,体现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环境是需要我们自己精心设计的,并认识到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2、通过对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设计,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观察、动手、动脑、创造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3、通过活动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家庭劳动及学校活动的思想,使他们主动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 (二)活动重点:通过创作设计物品或环境,培养学生一种主动参与的思想,并且其作品的不同的个性。 (三)活动难点:探讨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创造适合的物品,并具有美感,使其有开拓创新的思想。 (四)活动时间:二课时 (五)活动准备: 1、各种现代家庭内部设计图和一些布艺宣传图片(在实物投影仪上用或者制成课件)。 2、前一节课设计的各种生活用品及自己在生活中感到实用的小用具。 3、要求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种类和质地的窗帘、沙发布。准备画图用的美术纸及各种画图工具。 (六)活动过程: 1、展示评比: (1)展示上节课设计的小物品。比如自己设计的小靠垫、玩具箱小书架等,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这一环节能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学生评比。 这个物品有什么优点或不足;这个物品的创意好在哪里;认为值得学习的是什么;有些不足之处应该如何改进…… (用学生自己的眼光来判断,更能体现自身的品味,发挥各人的想象,使作品更有创意。) 2、参照对比: (1)出示几幅具有现代风格的儿童卧室设计图。设问:这样的环境给人怎样的感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讨论。 (2)学生发言:这样的环境整洁舒畅,色彩淡雅,富有童趣,特别是物品的设计精美。 (3)出示一幅乱七八糟的卧室图。设问:你认为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会是怎样的心情?有何改进的好办法? (4)讨论:对这样的环境你有何改进的方案或可以应用哪些我们同学们设计的物品? (通过两种图不同效果的比较,激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促使其有改进的欲望,同时也有改进的方向。) 3、引导创意: (1)出示几幅各色布艺宣传图片(许村几家布艺厂的广告明信片)。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布,能把这些布做成这样的物品,能把前面这个房间打扮得很美吗? (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布原来可以做成那么美的作品时,参与的欲望和动手的积极性一下就提高了。特别是有些学生用的是自家的产品,那种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2)议一议:怎样才能做出更实用更漂亮的物品呢? (3)小组讨论汇报:参考现有的产品、查资料、请教厂里的设计师…… (4)出示室内装饰效果图。学生边观察,边讨论、评议,认为哪些可以为我们所用。 (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同学之间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发挥其创造潜能。小组合作也能培养学生之间的互相协作的思想。) 4、初步创意: (1)讨论:我们手中的布还可以做成什么样的物品? (2)小组汇报:除窗帘和沙发外,可做床罩、床单、桌布、各种电器的外套等大物品,还能做杯垫、鞋套、墙上的杂物袋、布贴画…… (3)引导:我们要把生活的环境装扮得很美,只利用布产品是不够的,还应利用哪些小物品?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通过前面图片的启发引导,学生对美化生活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经教师这么一点,思路就打开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4)小组研究结果,发现有许多物品可以用来装饰我们的生活环境。如花瓶、鲜花、小挂件、水果、各种画等,甚至书也是新式的一种既实用又有价值的装饰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路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我们发现他们内心丰富的色彩。) 5、研究创意: (1)讨论:怎样才能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变成"我的小天地"?分小组研究或找同伴合作。 (2)研究结果汇报:写一则设计方案,画一幅设计图,用各种物品制作一些装饰品来点缀。 (3)制作的形式: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好朋友合作或个人。 (多合作讨论可以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注入催化剂。在小组讨论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种不同形式的合作和制作方式,为学生的求同求异思维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6、课外制作: (1)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个人的喜好、制作水平等来完成设计,可听取朋友或家人意见,以达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程度。(这个活动扩展到课外,是为了更发挥个人之长,体现不同的情趣和个性,以便取得与课内不同的效果。) (2)画一画:用我们学过的图例来表示房间中的物品,设计自己学习生活空间。 (3)写一写:写一份自己小天地的设计方案,其中包括摆放哪些物品、物品放的位置、自己还要制作些什么物品等。 (4)做一做:根据个人需要,用布或其他材料制作一些小物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开展活动的又一个目的。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采用不同的制作方式更能体现不同的个性需要。) 7、成果展示: (1)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设计图或实物,请学生讲一讲自己的设计的意图及设计效果。 (2)议一议:这个设计你认为最好或不足之处在哪里? (3)评一评:从设计形状、材料、颜色、布局等来总体看评出"智慧奖、环保奖、奇思妙想奖、创新奖、精美奖、能说会道奖……" (对劳动成果的肯定是对劳动者的最好奖赏。虽然我们学生的作品是幼稚的,简单的,有的甚至是可笑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曾经激动过,思考过,做过,他们学到的远远超过作品本身。) 8、活动扩展: (1)试一试,根据教室的情况布置好我们的教室,大家评价一下是否合理并有创意。 (2)做一做,帮助低年级布置他们的教室及黑板报。分组进行并且评比。 (3)自己的房间或家中的一个房间布置好,并让家长给予适当的评价。 (4)评一评,给经常自己整理房间或有创新的学生给予奖励,评出"小小设计师"和"生活小帮手"的称号。 四、活动反思: 综合实践课的优势就在于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学习,这个过程更能体现不同的思想、爱好、情趣,突出不同的个性差异。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观察、思考、想象等能力。本次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原因在于其中有吸引学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能投入其中,体会到学习创造的快乐。我们必须要考虑这几个方面: 首先,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整个活动中的材料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使学生了解原来生活中快乐可以自己创造,而改变了生活的环境让他们每天都能感受到,其作用不仅在于过程,而且还在于其本身的乐趣所在。 其次,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实际。通过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制作方式,对作品发表不同的见解,都能体现学生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的差异,以便于让每个学生能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 第三,活动的价值趋向的问题。一次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乐趣,同时也在学生的思想上有新的认识,对其影响是长远的。我们的学生往往会认为生活的环境是父母创造的,自己只是享受,把学习的范围定得很小。在现阶段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大学习观",把对自身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活动都有主动参与的思想。另一方面,让学生要有一种自主地参与创造生活、美化生活、热爱生活的责任感。 教学反思:
/
本文档为【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与活动教案(冀教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