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

2017-10-07 9页 doc 21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 江苏省江阴市晨光实验学校 陈玲娣 诗歌,是低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情感丰富等特点。《语 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 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 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三方面要求也正与诗歌的三大特点相对应。教学中,如何针对特点 采取相应策略,使儿童诗的教学达到目标中提出的要求,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 下面以苏教版教材第二册儿童诗《鲜花与星星》的教学...
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
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 江苏省江阴市晨光实验学校 陈玲娣 诗歌,是低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情感丰富等特点。《语 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 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 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三方面要求也正与诗歌的三大特点相对应。教学中,如何针对特点 采取相应策略,使儿童诗的教学达到目标中提出的要求,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 下面以苏教版教材第二册儿童诗《鲜花与星星》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特点一:丰富的情感 相应策略:融入这一段情 儿童诗那短短的诗句中,流淌着一条情感的河流。这河流,从诗题处就起“源”,到结句还 未断流。这就使得教师在儿童诗的教学中,从开口说第一句话起,就要用不同的手段,不停地 激情、聚情、传情,带着学生融入课文,透过一词一句,理解文字背后蕴藏的丰富情感,从而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长在绿叶中,五颜六色它最美。猜猜是什么? 生:是鲜花。 (多媒体出示漫山遍野的鲜花画面) 师:你们觉得鲜花怎么样? 生:鲜花很美丽。 师:是呀!这些花儿呀,虽然很小,有的还叫不出名字,可它们同样快乐地绽放着,给我们带 来了美的享受,来,举起手,让我们带着感激写好它们,(板书:鲜花)读好它们。 生:(读) 鲜花 一朵鲜花 一朵朵鲜花 鲜花朵朵 师:谁来读第二句?你想告诉大家鲜花怎么样? 师:谁也想读读,告诉大家花多的感受? 师:远远望去,花儿连成一片,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走近看看,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多媒体出示一朵一朵的鲜花) 师:花儿怎么样? 生:花儿很美。 生:花儿太美了,看得人眼花缭乱。 师:如果你就站在这么美的花朵面前,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还想做些什么? 生:小花呀!你真是太漂亮了!我真想变成一只蝴蝶,和你一起翩翩起舞。 1 生:这么美的花,我真想搬一棵回家,种在花盆里,每天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 生:我还想天天给你浇水,让你越开越鲜艳。 …… 师:再听老师读读,想一想,除了花多、花美,你还有什么感受?(师范读) 生:我感觉到了,花儿很香。 师:把这三种不同的感受分别送进这句话中,再来读读。 儿童诗的情感,蕴藏在文字的背后。学生只有通过与文本对话才能感受、体验。片段一中 的“鲜花”一词,由于教学时补充了画面,给予了赞美,学生就领略了鲜花的勃勃生机,感受 到作者对鲜花的喜爱之情;片段二,“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的话语中,作者要表述的喜欢之情 因意境的广阔而更加深远,学生惟有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一遍又 一遍的反复诵读中,才能有独特的、丰富的感受。 要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情,就要将学生的情与作者的情融为一体。要将两者的情融为一 体,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情绪场,即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情绪体验,进而 产生某种学习动机的课堂环境,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角色,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和完成学习 任务。 1、导入处激情:上述片断一中,我用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导入,一下子抓住了 学生的注意,引发了他们的兴趣。在猜出谜底后,我及时出示了漫山遍野的鲜花图,那一朵朵 姹紫嫣红的花,带着夏的热烈情怀,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这是从感官上激情;随即, 我精心设计了板书前的教学语言:“这些花呀,虽然很小,有的还叫不出名字,但它们同样快乐 地绽放着,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让我们带着感激写下这两个字。”学生个个抬起小手,和我 一起端端正正地写着,这是从体验上激情;当学生带着先前的感受,第一次读完“鲜花”这个 词语,我这样:“读得真好。我仿佛看到花儿一个个挺直了腰杆,展开了笑脸,好美呀!能 让我再看一次吗?”看!学生也挺直了腰,微笑着再读,这是在评价中激情。这三次激发过后, 学生的情已流露于眼眸间,流露于微笑中,这情感的闸门,无疑已经訇然中开。 2、高潮点聚情:当学生的真情在课堂中流淌起来,教师就要借机推波助澜,起处要助势, 伏处要烘托,并适时积聚,以掀起课堂教学中的高潮。本课中,学生情绪高涨处,是在对“这 里一朵,那里一朵”的理解、朗读阶段(见片段二)。当学生跟随作者走进文本,走进画面,“如 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香”,那对鲜花的喜爱之情也就愈发浓烈,愈发深厚,积聚在心头, 凝聚成那一句句赞美,一个个心愿。而这一切,正是从孩子心底流淌出的情感的自然表达。 3、结束时传情:诗句教学结束之后,学生似乎情尤未尽,我顺势引导孩子模仿课文格式编 小诗。学生很快产生了移情体验,将诗歌学习过程中积聚的、流淌着的情感,一下子转移到真 实的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上,那一首首充满稚气、又充满灵气的小诗,透着同样浓浓的情 ,一直 2 向课外延伸。 如此一来,学生的情在导入时被激发,在流淌中起高潮,在结束时又从文本流向生活,实 现了语文向生活的回归,从中获得的体验是真实的,也将会是刻骨铭心的。 特点二:悠远的意境 相应策略:巧补那一片“白”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始有境,入境始觉亲。”儿童诗的创作同样源于生活,作者在此时被 此景所触发而生的情,融成笔端简单的几句诗,其思维的跳跃往往较大,相应的留白较多,给 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读者唯有入其境,才能领其情。这些特点值得教者认真思索, 真切把握,否则处理时易陷入蜻蜓点水式的简单化圈圈之中。加上低年级学生理解时往往只能 就字论字,就句读句,难以从整体加以把握。这就更需要教师善于捕捉诗中空白,作层层铺展, 为学生搭建“入境”的阶梯,让学生一边走进文本,一边获得体验。但走进文本后,还要跳出 文本,进行基于个体体验基础上的个性的升华与张扬,即发学生“自己之声”。 上述片段二的教学设计中,如果说,那一幅幅美伦美奂的图片,辅以优美的音乐,是为了 使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多样化、立体化,是为了让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贴在一块,是为了“化我 为他”---即“入境”,那么,接下来“你想说什么、做什么”的教学过程,就是“出境”的过 程,就是学生回归“自我”的过程,也是学生抒发独特体验,展示个性的过程。学生在诗的空 白处以想象力为翼,驰骋了一个来回,但绝非“空手而回”:从学生精彩的描述中,我们能感受 到童心的真、童心的纯;从学生有声有色的朗读中,领略到每一个“哈姆雷特”的不同风采。 对这一片“白”,我采取了两种方式来补: 一是学生接受式补白,即画面的展示及教师的教学语言,学生以听和看的方式来丰富意像。 二是学生主动式补白,通过学生想想、说说来完成。 这样,我与学生一起,在诗的空白处,补进了“画面、音乐、想象”,补出了情景交融的教 学意境,也补出了学生对诗句的不同体验。 特点三:凝练的语言 相应策略:精练某几个“点” 1. 诗是美的载体。诗的语言在排列形式上的美,音韵节奏上的美,创设意境上的美,想象新 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闪烁着哲理光芒的美,还有儿童诗独特的质朴美和稚拙 美,要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本课教学中,读的训练历经如下过程:初读,读准字音,读通诗 句——再读,整体入手,初步感知——三读,品词析句,丰富情感——四读,配乐诵读,升华 情感。这样,学生读诗的过程就成了发现美、捕捉美、展现美、享受美的过程。 2. 诗歌讲究惜字如金,儿童诗凝练的语言,使得低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字词教学 好像被架空,似乎找不到一个支点。但低年级语文课的使命,又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让 学生去感悟那些尽管付出努力都不一定就能悟透的人文性”,更应该“引导学生牢牢抓住几乎人 人经过努力都能把握的语言现象及其规律(即工具性)”。如何保证语言文字的有机训练,又不 3 生出旁支末节,以保证诗歌学习的连贯性呢?我在本课教学的导入处打下一个积累点,对学生 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见片段一) 这个片段的词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还通过画面再现,指导学生读出形、读出 感觉,为后面的句子朗读打下基础。之后进行的词串教学,旨在通过一词带多词的形式,教给 学生积累的方法。在这“读读、比比、想想、记记”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分清了词义,积累的 过程就不再是简单、机械的读读背背。 3. 师:数不清的鲜花,我们喜欢;数不清的星星,我们也喜欢。世界就是这样,美好的事物多得 数不清。请大家回忆一下,春天里,哪些美好的事物数不胜数?夏天呢?秋天和冬天呢? 生:春天的小草数不清。 夏天的荷花数不清。 秋天的落叶数不清。 冬天的雪花数不清。 …… 师: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写一首小诗。 生:我最喜欢冬天满天的雪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像一个个白色的精灵。 生:我最喜欢秋天飘飞的落叶,这里一片,那里一片,好像一只只可爱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 这个教学片段中,指导学生模仿文中的语言进行小诗创作,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语言发展的 需求。学生在感受儿童诗语言的魅力之后,学会了运用,尽管只是初级模仿阶段,但孩子的创 造,正是以此为起点的。有了扎实的基础,才有创造的可能。那一首首富有童趣的小诗,有力 地映证了一句话——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综上所述,针对儿童诗特点,采取不同策略进行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 这三种策略并非呈线形分布,而是相互纵横交错,贯穿整堂课。这三种策略同样适用于其他儿 童诗教学。相信只要巧妙利用,教师在执教低年级儿童诗时定能深入浅出、浅入深出,课堂教 学定能富有诗情画意,学生也定能在儿童诗学习过程中,达成课标提出的关于 “语言、情感、想象”的目标。 4
/
本文档为【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