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电视艺术的发展

2017-10-07 13页 doc 31KB 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电视艺术的发展电视艺术的发展 第三章 电视艺术的发展 电视是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受欢迎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十多年历史,但发展极为迅速,如今已普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使地球变小,同时又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有人甚至把电视看成是阳光、空气、水之外的人类生命的“第四要素”。本章拟在对世界电视的发展及电视特征作简要概述的基础上,对电视剧的发展、分类和特征展开一些讨论,同时对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情况也作一些简单介绍。 第一节 电视传媒的发展 一、电视的诞生与发展 电视是有史以来最先进的传播媒介,它既...
电视艺术的发展
电视艺术的发展 第三章 电视艺术的发展 电视是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受欢迎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十多年历史,但发展极为迅速,如今已普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使地球变小,同时又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有人甚至把电视看成是阳光、空气、水之外的人类生命的“第四要素”。本章拟在对世界电视的发展及电视特征作简要概述的基础上,对电视剧的发展、分类和特征展开一些讨论,同时对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情况也作一些简单介绍。 第一节 电视传媒的发展 一、电视的诞生与发展 电视是有史以来最先进的传播媒介,它既有无线电广播的迅速性,又有电影的具象形。回顾电视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电视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1,黑白电视阶段 与电影相比,电视更需要现代的科学技术作为它的基础,它是多学科、多方面的专家多年辛勤探索的结果。如果要考究它开始孕育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1817年,这年瑞典科学家白瑞来发现了电视的重要原料“硒”。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电视”这一概念的是法国律师塞列克,1877年他运用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发现的硒光电效应(硒可以感受不同的光谱,具有把光变成电,并利用电子讯号把事物的影像携带放射出去的能力)和布列兰发现的电视扫描原理,构想出人类最原始的电视发射系统。1929年伦敦试播无声电视获得成功,从此电视闯入了人类的文化生活。继后,科学家们研制出了光电显像管,图像的清晰度得到很大的提高。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成功地播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有声电视独幕剧《花言巧语的人》,揭开了电视剧艺术的第一页。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建立了电视台,在市郊亚历山大上空正式开始电视播出,这标志着电视事业的开端,这一天也被人们公认是世界电视正式诞生的日子。此后,法国在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1939年都建起电视台开播电视节目。二战以后,电视得到迅速的发展,黑白电视在世界各国兴起。 这个阶段的电视以直播为重要特征。直播使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剧的制作受到很大的局限,不得不依赖于戏剧和电影的转播。因此这一时期的电视从其他姐妹艺术中吸取了大量营养,而本身尚未获得独立的品格。 2,彩色电视阶段 有了黑白电视以后,人们又盼望着能有色彩丰富、能把五光十色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场景再现到荧屏上的彩色电视出现。1940年,美国首先试验彩色电视,不久便诞生了第一部彩色电视机。但是直到1954年,彩色电视才最后实验成功。美国是第一个开播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彩色电视的出现使电视进入更加逼真和迷人的阶段,色彩不仅增强了反映现实的真实性,同时大大拓展了荧屏的表现力。 在这个阶段中,电视完全获得了独立的品格,开始走自己独立的路,艺术表 现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它开始向电影、戏剧等姐妹艺术叫板,向它们提出挑战,并与它们争夺观众,形成了强大的电视冲击波。 3,多路传播和卫星传播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彩色电视已经在一些先进的国家得到了普及,人们又研制成功多路传播电视设备,它可以使电视节目多样化,提高频道的利用率和播出质量。1964年,美国发明了一个“同步静止卫星”,它就像一个高高悬挂在天上的中继转播站,处于离地面三千六百公里的环形轨道上,绕地球一圈需24小时,和地球的自转时间相等,因此从地球上看,卫星就像是静止不动的。它实现了电视节目跨洋越洲的目的,真正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在电视发展的历史上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电视的特征 电视的普及和迅速发展,迫使理论界对电视的特征进行深入地探讨。但是要对这—先进的传媒特征进行高度的理论概括并非易事,可以说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概括就可以获得一个方面的特征,因此关于电视的特征的归纳就显得众说纷纭:即时性、直观性、综合性、兼容性、家庭性、介入性、连续性、参与性、现场感、对象感、亲切感等等,它们都从某一方面对电视的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揭示,有时虽然显得深刻,但又难免以偏概全。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我们不妨将电视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科技化的传播手段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电视借助高度发达的现代电子工业技术传递信息,它既有无线电广播传送的迅捷(每秒三十万公里),又有电影画面传递信息的直观可感性,形象、声音、色彩俱全,因此,电视传播较之书报杂志、电影戏剧、无线电广播都更为优越。这种优越性突出地表现在传播方式上,它改变了文字印刷传媒(甚至包括电影)的“有限发行”和“线性发行”,成为“无限发行”和“立体发行”。由于书报、杂志、电影凭借交通网发行,其发行的区域和速度必然受制于交通工具,而电视广播则不依赖任何交通工具,仅依靠本体系统的高科技化电子技术将信息发送到宇宙空间。随着同步通讯卫星的发射和地面接收站的普遍建立,以及电视机接收性能的提高,当今的电视信息可谓无处不在。正因为电视传播手段具有无与伦比的先进性,它被广泛运用于现代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高容量的信息传播载体 电视具有超综合性和兼容性,几乎兼容了所有传统媒介,所有的艺术信息都可以通过电视画面复制呈现在观众面前。虽然电影、戏剧也是综合艺术,但电视处在一个更高层次的综合上。 多种媒介的交叉混合使电视释放出巨大的传播能量。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了解传播媒介》一书中指出:两种传播媒介的混合,是一个真理显示的时刻,新形式由此而诞生;这是因为两种传播媒介的兼用,把我们投入两种形式的交界处,使我们从水仙少年式的沉醉中苏醒过来;传播媒介会合的 时刻是一个自由的时刻,使我们从迷睡和知觉麻木中解放出来。电视在多种媒介混合处产生,它给我们无穷的信息,送来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开创出人类文化生活的一个新时代。在现代六类主要大众传媒(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中,电视拥有最广大的信息受传者。 3,纪实性地反映社会生活 “真实”是自古至今一切信息传媒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它们往往因为自己的某种局限而很难真正做到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原来面貌。书籍报刊等文字印刷传媒力图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的某些现象形象真实地反映出来,但它们只能依赖抽象的文字描述来实现,无法将现实世界的形象及其运动原样下来传送出去。广播虽将语言文字变成了活生生的有情感的声音,仍然无法传播生气勃勃的人类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观的景象。而电视则有能力将人类社会生活、自然景观形象地再现在屏幕上,虽然由三维空间变成了二度平面的视像,但与文字印刷传媒相比,却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度呈现在观众面前。如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的世贸大厦被恐怖分子袭击的过程被即时地记录并传送出去,使世界各国的人们都看到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随着现代电子工业技术的高度发展,电视的纪实性必将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目前已露端倪的全息摄影的发展,已将全息电视的研制提上了日程。科学家们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全息电视将使我们看到更加逼真的形象,感受到四面八方都是全息信号和全息视像。 4,家庭性的接收方式 在今天,收看电视是人们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美国传播学家W?宣伟伯曾对美国的电视收视情况作过如下描述:“1979年秋,美国百分之九十八有电视机的家庭平均开电视机七小时,一年加起来,要开二千五百小时以上,等于一百天。„„在这样的家庭住十年,便有着整三年看电视的机会。”国内的一项调查也表明,我国家庭平均每天开电视两小时,节假日多达四至六小时,亦居于各类传媒之首。 家庭是社会群体结构中最为松散的,家庭成员围坐在一起,随便自在地收看电视,以消除一天工作所带来的疲劳。这种随意性表现在家人对节目的选择、观看时间的长短、声音的大小、亮度的控制、视距的远近、观看的姿势与角度,都可以毫无约束地随意调节,甚至一边看电视一边做其他事情。电视进入家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当荧屏上节目主持人或剧中人物出现,仿佛就在同我们面对面交谈,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亲近感,不自觉地被吸引到节目之中,对节目品头评足。 家庭观赏方式,带来了电视艺术的特殊的审美场和审美效应,也决定和制约着电视剧的一系列独特的美学特征。正是因为电视具有收视的家庭性这一特征才使它具有了与电影争夺观众的能力。 三、电视、电视艺术和电视剧 电视、电视艺术和电视剧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有人常常将它们混为一谈,因而纠缠不清的争论便在所难免。 电视的英文television,是由希腊文tele(从远处,远远的)和拉丁文visio(看)组成,它的意思是“远距离传送画面”。国际电信联盟所属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在622号建议书中所下定义为:“电视是电信的一种,用于传送代表景物的信号,在收到信号之际将它储存后,使景物的画面重显。”这是目前关于电视的最为权威的定义。这个定义包含四层意义:第一,电视是电子传媒的一种;第二,通过光电变换系统可将事物的图像、声音、色彩传向远方;第三,在信号发出的同时,电视接收系统(电视机)可以将这些图像、声音、色彩接收储存,并立即显现在观众眼前;第四,电视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传输迅速、真实、准确,使信息传送与接收双方处于共时状态。因此“电视”首先应当理解为一种传播媒介,它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传递着各种信息,也传播着电视艺术节目。它包容了电视艺术部分,又不完全等同于电视艺术,正如文字印刷传媒不能等同于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艺术一样。 “电视艺术”是电视节目中的艺术类节目,如各类文娱晚会、戏剧演出、电影转播、文艺片、纪录片以及各种类别的电视剧等等。它以审美、娱乐的形式,给人以审美情感上的满足。与其相对应的“电视新闻”则主要传达外部世界的信息,给人以理性启迪,它能够帮助人们认清自己生存着的空间的真实面貌。可见电视艺术是电视传播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以传播艺术审美信息为主。 “电视剧”又是电视艺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电视艺术中最核心、最精致的部分。它的发展状态,是电视这一大众传媒发展水平的最为明显的标志,它也直接影响着电视艺术甚至电视传播的面貌和效果。 综上所述,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视,它要求真实地传输信息,呈现事物的本来面目。电视艺术除了其核心——电视剧之外,其余部分则既要求真实地传播文娱晚会、戏剧演出和电影等艺术节目的本来面貌,其艺术性也同时存在于被传播的原艺术品种之中。电视剧则是利用电视这一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地概括和表现,它可以夸张和虚构,它满足的是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因此,这三个概念既有联系,更有严格的区别。 第二节 世界电视剧的发展 一、电视剧发展的三个阶段 电视剧的发展如果从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的《花言巧语的人》起算,至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它自身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日益显现出自己鲜明的艺术特征,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艺术门类。电视剧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电视剧的诞生成长期 从30年代到50年代初是电视剧的诞生成长期。1930年世界上的第一部电视剧采用直播的方式播出,电视只是作为传播工具,转播舞台上演出的戏剧,因此这种直播方式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剧,但是这一阶段为电视剧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并直接影响了下一阶段电视剧的发展:电视剧向戏剧借鉴了对自己有用的养分,不过也造成了电视剧对戏剧的依赖性。 2,电视剧的发展期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是电视剧的发展期。在这一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剧才开始形成。1956年世界上第一台磁带录像机在英国问世,这给电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创作者终于摆脱了直播的束缚,走出了演播室,到人们的生活和大自然中去摄录他们需要的场景和画面。这给电视剧带来两个明显的变化:第一是电视剧摆脱了对舞台剧的依赖,转而向电影靠拢,向电影学习和借鉴一系列表现手法;第二是在美学追求上也向电影的新现实主义看齐,崇尚纪实美学。60年代初轻便的手提式摄像机的出现为新现实主义主张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1963年杰里米?桑德福摄制了描写普通人生活的电视剧《嘉蒂归家》,播映后引起轰动,被推崇为经典之作。 这个时期的电视剧因自身的独立发展与完善,已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它开始与电影、戏剧争夺观众,并对它们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好莱坞的电影制片人为此深感忧虑,他们曾采用拒绝向电视台提供播映影片的手段来对付电视对电影的威胁,但这反而使电视台自行摄制更多的电视剧,吸引更多的观众。好莱坞制片人很快发现了这是一个愚蠢的做法。到60年代末电影与电视已经形成了长短互补的新格局,而且大批电影艺术家投身电视剧制作,极大地推动了电视剧的繁荣。 3,电视剧成熟期 20世纪初60年代以后至今是电视剧的成熟期。随着电视剧艺术的不断发展,电视剧的制作者们自觉地去寻找和探索电视剧的特性、创作规律和表现手法,使电视剧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同时电视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也对电视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这一阶段的电视剧较之前两个时期,更加注重对观众心理的研究,重视电视剧剧本的创作和改编。适应观众审美心理的具有电视剧美学特征的电视连续剧和系列剧大量涌现,成为这一时期电视剧发展的大趋势。如日本的《排球女将》、《血疑》、《阿信》,巴西的《女奴》、《卞卡》,英国的《安娜?卡列尼娜》,美国的《鹰冠山庄》、《神探亨特》等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作。 二、电视剧的分类 国内外学术界对电视剧的分类因不同而有不同的划分,如以戏剧的原则、矛盾冲突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题材类型和内容来划分,可分为战争剧、儿童剧、心理剧、言情剧等等。而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划分依据是按艺术形式分类,即把电视剧分为电视小品、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和电视系列剧。 1,电视小品 “小品”一词源于佛经,后来是指戏剧学院训练学生表演的练习形式,这种形式篇幅短小,但有情节,有主题,也有人物的性格,苏联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就运用它在戏剧排练中分析剧本和角色。电视小品又有多种类型,其中的喜剧小品是我国目前最受观众欢迎的一种小品种类,它与相声、歌舞等构成我国每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主要内容,如黄宏、宋丹丹的《超生游击队》,赵丽蓉、巩汉林的《中国功夫》、《老将出马》,郭达、蔡明的《卖大米》,赵本山、宋丹丹 的《昨天?今天?明天》等都是比较优秀的喜剧小品。电视小品的艺术特征是短小隽永、言简意赅;题材广泛、富于哲理;情节凝练,诗意盎然。 2,电视单本剧 电视单本剧是由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构成的,有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完整脉络,而且是一次将戏演完的电视剧艺术样式。它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短篇小说或戏剧作品中的独幕剧。但是电视单本剧不一定只有一集,根据中央电视台的规定:三集以下(每集五十分钟)均称电视单本剧,也就是说电视单本剧可以由“上中下”三部构成。三集以上的电视剧才能称为电视连续剧或电视系列剧。 电视单本剧有结构完整、人物集中、情节紧凑、风格多样的艺术特征。因为一部单本剧的播出时间相当于电影的长度,所以它可以像拍摄电影一样去进行艺术上的精雕细琢,造型语言上的探索寻求和表现手法上的开拓创新,而不必像连续剧和系列剧那样多靠悬念或情节去吸引观众。我国的《新闻启示录》、《新岸》、《继母》、《秋白之死》都属于电视单本剧。 3,电视连续剧 电视连续剧是最具有电视特征的艺术形式,是将电视剧与其他视听艺术区别开来的主要方式。电视连续剧是多集播出的多部集电视剧,其中主要人物和情节是连贯的,每集只播出整个长故事中的一部分,但又可以单独成立,只是在结尾时留下悬念,以待下一集再继续发展。它很像我国的“章回小说”或“长篇评书”,说到紧张处突然“刹车”,“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吊住观众的胃口,达到吸引观众再看下去的目的。 电视连续剧的艺术特征是采用开放型的情节结构、叙事式的表现手法,一般以事件作经线,以人物作纬线,编织出绵延不断的故事,为了长期吸引观众,特别注重“悬念”的设置和安排。电视连续剧的关键是“连续”,要“连续”就必然“长”,如《排球女将》七十一集,《阿信》七十七集,美国的《佩顿?普赖顿》至今已播出上千集,仍不知尽头在何处,英国的《加冕典礼街》共一千一百四十四集,连续播出达十五年之久。电视连续剧之所以成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正是因为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长期收看一部电视长剧的审美嗜好,“连续”的时间越长,造成的影响越大,就越能巩固观众的收视率,这是十分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文化现象。 4,电视系列剧 与电视连续剧不同,电视系列剧虽然也是由许多集构成并分集播出,也由几个主要人物贯穿系列剧的始终,但故事本身并不连贯,这种构成方式颇像中国的冰糖葫芦。电视系列剧每一集都有一个新的完整的故事,但这一集的故事与下一集的故事没有内容上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一系列剧中的人物尽管保持着连续性,但每一集的情节却是独立的,观众既可以连续看,也可以断断续续地看,即使偶然看一集,也能看得懂。可以说电视系列剧是充分发挥电视断续性观赏特征的电视剧形式。如美国的《加里森敢死队》、《米老鼠和唐老鸭》,南斯拉夫的《黑名 单上的人》,日本的《花仙子》、《铁臂阿童木》都曾经给我国观众留下过深刻的印象。最近几年我国的电视系列剧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如《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家里比较烦》等都是观众较为喜爱的电视系列剧。 电视系列剧的特征是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相同,每一集都有头有尾能独立成篇,一般都以生动的情节取胜。 第三节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我国的电视事业起步较晚,当世界电视艺术已进入第三阶段时,我国才于1958年开始实验播出电视节目,比国外整整晚了三十年。同年播出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剧,此后中国的电视艺术走上了艰辛而曲折的发展道路。我国电视剧的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初创期(1958—1966) 我国组建电视台是在1958年,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在5月1日正式开播,10月,上海电视台开始试播。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6月15日以直播的形式播出了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它是根据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一块枣丝糕和一口菜饼子成为贯穿全剧的线索,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该剧在演播室用三台摄像机边拍边播,全剧一台景,时间不足半小时,但它标志着我国电视剧的诞生。同年9月4日播出了电视报道剧《党救活了他》。这一时期的电视剧由于受到直播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镜头的变化、结构的模式都比较单调,表现手法上更多的是受舞台剧的影响,显得单一和呆板。 二、停滞期(1966——1976) 上世纪60年代正是世界电视剧大发展的时期,然而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我国的电视剧创作几乎完全停顿下来,在到1976年的十一年里仅有少数配合当时政治斗争的电视剧如《考场上的反修斗争》问世。十年“文革”,严重地摧残了我国起步不久的电视艺术。 三、恢复期(1976——1979) 在“文革”刚结束的一段时间内,电视剧的生产和制作还未恢复,电视台播放的文艺节目主要是舞台剧和电影。1978年开始了电视剧创作,该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更名为中央电视台,1979年就播出了十九部电视剧。 本时期的电视剧创作题材上大多贴近现实,生活气息浓郁,风格上也趋于多样化。在科学技术上彩色电视开始在我国出现,新的录像设备开始采用,克服了“直播阶段”在艺术上和技术上难以避免的缺陷,为电视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成熟期(1980——) 80年代,我国的电视艺术进入大发展和大繁荣的时期。1981年2月,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我国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引起了轰动。此片虽因制作较为仓促等原因而存在缺陷,但对我国电视剧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我国电视剧只有单本剧的历史结束了。继而,山东电视台改编《水浒》,以“人物志”的形式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武松》,它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成为中国电视连续剧的第一部成功之作。自此以 后,我国电视剧制作突飞猛进,佳作不断出现。1984年,中国电视剧的年拍摄量已发展到七百四十集,出现了《今夜有暴风雪》、《少帅传奇》、《夜幕下的哈尔滨》等受观众欢迎的作品。知青题材的《今夜有暴风雪》以“历史的悲剧意识”真实反映了中国一代人所经历的苦难,对他们用青春和生命开发祖国边疆的业绩作出了公允的评价。这部电视剧在反映生活的历史内涵、塑造人物形象和发挥电视艺术视听功能上都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 80年代后期,中国的电视剧真正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但电视工作者仍在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无论是电视剧的题材、样式、风格还是反映生活所采用的方式、手法的多样性和平实性都是其他艺术所难以比拟的。如就题材而论,有现代剧(《新星》、《雪野》),历史剧(《努尔哈赤》、《末代皇帝》),战争剧(《凯旋在子夜》、《高山下的花环》),传记剧(《铁人》、《郑和下西洋》),爱情剧(《小巷通向大街》、《小巷情话》),儿童剧(《爸爸,我一定回来》、《窗台上的脚印》);就样式而言,既有电视小品、短剧(《弟弟在等我》)、电视单本剧(《丹姨》),也有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四世同堂》)、电视系列剧(《包公》、《济公》);就风格而言,有喜剧(《不该将兄吊起来》)、悲剧(《雪野》)、轻喜剧(《夏天的故事》)、纪实剧(《新岸》)、报道剧(《朱伯儒的故事》)、荒诞剧(《虎打武松》)等。 90年代,中国电视剧进一步走向成熟。到1997年,全国的年产电视剧已达一万余集,其中大部分是电视连续剧,本时期的电视剧在思想内容上主要是“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同时市场经济的规律也制约着电视剧的生产和制作。这一时期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现重大革命历史的题材进一步增多,在荧屏上塑造出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这些作品既有思想的深度,又生动感人,从各个侧面反映了我党的革命斗争历程。如《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长征》、《周恩来在大连》、《叶剑英》等。 2(描写现实的作品不仅在数量上有提高,同时出现了一批具有震撼力的、深刻反映时代主旋律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表现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因而能与人民群众形成心灵的沟通,受到电视观众的欢迎。如《西部警察》、《苍天在上》、《9(18大案纪实》、《英雄无悔》、《忠诚》等。 3(创作了一批反映人民火热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所关注的对象是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是这类作品表现的中心,因而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如《情满珠江》、《外来妹》、《篱笆、女人和狗》、《渴望》、《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等。 4(大型历史电视剧创作形成了一个新的热潮,从中出现了—批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较好,品味较高的作品,如《唐明皇》、《三国演义》、《水浒传》、《武则天》、《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等,将我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总之,自5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剧已经从幼苗成长为繁花似锦的大树,它 植根于深厚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之中,依托电视媒体强大 的传播力,演绎着一幕幕人生的悲欢离合。随着越来越先进的传媒,电视剧会在 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获得更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
本文档为【电视艺术的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