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声简单反应时实验

2017-10-07 42页 doc 85KB 2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声简单反应时实验声简单反应时实验 一、声简单反应时实验 目的: 学习测定声简单反应时的程序。 器材: JGW-B 型心理实验台反应时单元 , 计时计数器单元 , 手键一个。 步骤: 1. 接上电源 , 将刺激呈现器的连接线插头插到“反应时输出”插口 , 反应时手键插入实验台被试侧面板左下方“手键”插口。 2. 开启计时计数器单元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 , 计时屏幕显示为 0.000 秒 , 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为 0 。 3.“工作方式选择”为“反应时”按下“声、光”选择键 , 即选择声剌激 , 同时调节左侧音量调节旋扭...
声简单反应时实验
声简单反应时实验 一、声简单反应时实验 目的: 学习测定声简单反应时的程序。 器材: JGW-B 型心理实验台反应时单元 , 计时计数器单元 , 手键一个。 步骤: 1. 接上电源 , 将刺激呈现器的连接线插头插到“反应时输出”插口 , 反应时手键插入实验台被试侧面板左下方“手键”插口。 2. 开启计时计数器单元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 , 计时屏幕显示为 0.000 秒 , 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为 0 。 3.“工作方式选择”为“反应时”按下“声、光”选择键 , 即选择声剌激 , 同时调节左侧音量调节旋扭,使音量适宜。(若室内实验人数较多可选择耳机 , 当耳机插头插入扬声器左下角插孔时,扬声器自动断开)。 4. 要求被试将左手的食指放在红键上方做按键状。 5. 指导语:“这是一次反应时间测量实验 , 当你听到“预备”口令后 , 若再听到刺激声 , 就迅速按手键, 要求又准又快。不许提前按键。如果提前按键, 则会有一个声音提示 , 那么这一组反应时测量作废 , 重新开一组。若刺激声呈现 4 秒钟仍未反应,此组测量也作废 , 并重开一组。” 6. 主试把“测试、学习”键拨到“测试”一侧 , 同时按下“简单反应时”键。先练习一个单元 , 每个单元为20次 , 其中有2次侦察实验。 7. 练习结束后 , “简单反应时”指示灯灭。主试先按“复位”键 , 使计时计数器清零 , 再按“简单反应时” 键 , 指示灯亮 , 正式实验单元启动。每个单元结束后 , 按“打印”键 , 打印本单元结果。若重新开始另一单元 , 则需按“简单反应时”键 , 指示灯亮 , 新一单元启动。每个被试连续完成 3 个单元。 8. 更换被试重复上面的实验。 结果: 1(分别计算每个被试声简单反应时的平均数。 2. 分别算出全组所有被试的声简单反应时的平均数和差。 讨论: 根据测定结果讨论声简单反应时的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 杨治良主编 , 《基础实验心理学》 ,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8,87-88 2. 杨博民主编 , 《心理实验纲要》 , 京大学出版社 ,1989,83-85 1 二、光简单反应时实验 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就经学习测定光简单反应时的程序。 器材: JGW-B 型心理实验台反应时单元 , 手键一个。 步骤: 1. 接上电源 , 将剌激呈现器的连接线插头插到“反应时输出”插口 , 反应时手键插入实验台被试侧面板左下方“手键”插口。 2. 开启计时计数器单元电源 , 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 , 计时屏幕显示为0.000秒 , 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为0 。 3.“工作方式选择”为“反应时”, 按起“声、光”选择键 , 即选择光刺激。 4. 要求被试将左手的食指放在红键上方做按键状。 5. 指导语: “这是一次反应时间测量实验 , 你听到“预备”口令后 , 请你注视刺激呈现窗 , 当你看到光刺激后 , 就迅速按反应键 , 要求又准又快。不许提前按键。如果提前按键 , 则会有一个声音提示 , 那么这一组反应时测量作废 , 重新开一组。若刺激光呈现 4 秒钟你仍未反应 , 此组测量也作废 , 并重开 一组.” 6. 主试把“测试、学习”键拨到“ 测试”一侧 , 同时按下“简单反应时” 键。先练习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为 20 次 , 其中有 2 次侦察实验。 7. 练习结束后 , “简单反应时” 指示灯灭。主试先按“复位”键 , 使计时计数器清零 , 再按“简单反应时” 键 , 指示灯亮 , 正式实验单元启动。每个单元结束后 , 按 “打印” 键 , 打印本单元结果。若重新开始另一单元 , 则需按“简单反应时”键 , 指示灯亮 , 新一单元启动。每个被试连续完成 3 个单元。 8. 更换被试重复上面的实验。 结果: 1. 分别计算每个被试光简单反应时的平均数。 2. 分别算出全组所有被试的光简单反应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讨论: 根据测定结果讨论光简单反应时的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 杨治良主编 , 《基础实验心理学》 ,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8,88-89 2. 杨博民主编 , 《心理实验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85-87 2 三、声选择反应时实验 目的: 学习测定声选择反应时的程序 , 了解声选择反应时不同于声简单反应时的特点。 器材: JGW-B 型心理实验台反应时单元 , 计时计数器单元 , 手键一个。 步骤: 1. 接上电源 , 将刺激呈现器的连接线插头插到 " 反应时输出 " 插口 , 反应时手键插入实验台被试侧面板左下方 " 手键 " 插口。 2. 开启计时计数器单元电源 , 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 , 计时屏幕显示为0.000秒 , 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为 0 。 3." 工作方式选择 " 为 " 反应时 ", 按下 " 声、光 " 选择键 , 即选择声剌激 , 同时调节左侧音量调节旋扭 , 使音量适宜。 ( 若室内实验人数较多可选择耳机 , 当耳机插头插入扬声器左下角插孔时 , 扬声器自动断开)。 4. 要求被试将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放在反应时手键的红键、绿键、黄键上方做按键状。 5. 指导语:“这是一次反应时间测量实验 , 当你听到“预备”口令后 , 将听到剌激声 , 如果你认为是高音 , 就迅速用食指按红键;如果你认为是中音 , 就迅速用中指按绿键;如果你认为是低音 , 就迅速用无名指按黄键。要求又准又快 , 不许提前按键 , 如果提前按键或错误反应 , 则会有一个声音提示 , 那么这一组反应时测量作废 , 重新开一组。若刺激声呈现 4 秒钟后仍未反应 , 此组测量也作废 , 并重开一组。" 6. 主试把 " 测试、学习 " 键拨到"测试" 一侧 , 同时按下 " 选择反应时 " 键。先练习一个单元。 7. 练习结束后 ," 选择反应时 " 指示灯灭。主试先按 " 复位 " 键 , 使计时计数器清零 , 再按 " 选择反应时 " 键 , 指示灯亮 , 正式实验单元启动。每个单元结束后 , 按 " 打印 " 键 , 打印本单元结果。若重新开始另一单元 , 则需先按 " 复位 " 键 , 再按 " 选择反应时 " 键 , 指示灯亮 , 新一单元启动。每个被试连续完成 3 个单元。 8. 更换被试重复上面的实验。 结果: 1. 分别算出其声选择反应时的平均数、标准差。 2. 分别算出每个组的声选择反应时的平均数、标准差。 讨论: 1. 比较声选择反应时与声简单反应时的差异 , 并说明原因。 2. 在被试 54 次的选择反应时的结果中是否有明显的练习效果 ? 参考文献: 3 1. 杨治良主编 , 《基础实验心理学》 ,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8,88-89 2. 杨博民主编 , 《心理实验纲要》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85-87 四、光选择反应时实验 目的: 学习测定光选择反应时的程序 , 了解光选择反应时不同于光简单反应时的特点。 器材: JGW-B 型心理实验台中反应时单元 , 计时计数器单元 , 手键一个。 步骤: 1. 接上电源 , 将刺激呈现器的连接线插头插到 " 反应时输出 " 插口 , 反应时手键插入实验台被试侧面板左下方 " 手键 " 插口。 2. 开启计时计数器单元电源 , 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 , 计时屏幕显示为0.000秒 , 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为 0 。 3." 工作方式选择 " 为 " 反应时 ", 按起 " 声光 " 选择键 , 即选择光剌激。 4. 要求被试将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放在反应时手键的红键、绿键、黄键上做按键状。 5. 指导语:“这是一次反应时间测量实验 , 当你听到“预备”口令后 , 请你注视剌激呈现窗 , 如果看到红光 , 就迅速用食指按红键;如果看到绿光 , 就迅速用中指按绿键;如果看到黄光 , 就迅速用无名指按黄键。要求又准又快 , 不许提前按键。如果提前按键或错误反应 , 则会有一个声音提示 , 那么这一组反应时测量作废 , 重新开一组。若剌激呈现 4 秒钟后仍未反应 , 此组测量也作废 , 并重开一组。 " 6. 主试把 " 测试、学习 " 键拨到 " 学习 " 一侧 , 同时按 " 选择反应时 " 键。每种色光练习 3 次。 主试按打印键 , 打印实验结果。若重新开始另一单元 , 则需按 " 复位 " 键后再按 " 选择反应时 " 键 , 指示灯亮 , 新一单元启动。每个被试连续完成 3 个单元。 7. 练习结束后 , 主试把 " 测试、学习 " 选择开关拨到 " 测试 " 一侧 , 按 " 复位 " 键后再按 " 选择反应时 ", 正式实验开始。 8. 更换被试重复上面的实验。 结果: 分别计算个体光选择反应时的平均数、标准差。算出本组光选择反应时的平均数、标准差。 讨论: 1(比较光选择反应时与光简单反应时的差异 , 并说明原因。 2. 在被试 54 次的选择反应时的结果中是否有明显的练习效果 ? 参考文献: 《普通心理学实验指导书》 , 天津师大教育系 4 杨治良主编 , 《基础实验心理学》 ,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8,87 一 88 五、心理差异量测量 目的: 通过测定辨别反应时间 , 检验刺激的不同特征与心理差异量的关系。 器材: 1.JGW 一 B 型实验台速示器单元 , 计时计数器单元 , 手键一个。 2. 测试卡片三套 , 共 30 张。 第一套每张卡片上面有两个黑色圆形 , 圆的直径分别为 1cm 、2cm 、4cm 、8cm, 两两或自身匹配成对 , 共 10 张卡片。 第二套每张卡片上有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黑色多边形两个 , 多边形的边数分别为 4 、6 、8 、12, 两两或自身匹配成对 , 共 10 张卡片。 第三套每张卡片上有两个面积相同的圆 , 圆的颜色有红、绿、蓝、黄四种 , 两两或自身匹配成对。共 10 张卡片。 注视点卡片一张。 步骤: 1. 每套卡片随机排好顺序并列表 , 将顺序号写在卡片上 , 将应作出的正确反应填入表中相应位置。 实验顺序(卡片号) 1 2 3 . . . . . . . . . . . . . . .30 应作出的正确反应 被试的反应 反应时 2. 接上电源 : 将导连线的一端接速示器的 " 反应时检出 ",另一端接计时计数器的 " 反应时输入 ":反应时手键插头插在计时计数器被试侧 " 手键 " 插口上。 3. 速示器电源选择 "ON", 灯亮表示接通。用明度测试卡调节 A 、 B 视场的明度达到基本一致 : 在"工作方式选择" 栏 , 将 A 选 "定时", B 选" 背景" ,选“A-B”顺序方式:在“时间选择”栏,将A定为“0200”。 4. 打开计时计数器电源 , 电源灯亮 , 计时屏幕显示 "0.000", "正确次数" 和 "错误次数" 均显示 "0",表示电源接遇。 "工作方式选择" 为 "反应时" 。 5. 将注视点卡片输入 B 视场。被试坐在桌前 , 面部贴紧速示器观察窗 , 两眼注视屏幕中心的注视点 ,左、右两手食指分别放在手键的红、黄按钮上。 6. 指导语 :“我发出“预备”口令后实验开始 , 这个实验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判断两个圆的 大小是否相同 , 第二部分要求判断两个多边形边数是否相同 , 第三部分要求判断两个圆的颜色是否相同。如果你认为‘相同'就用左手食指按键,同时‘相同';认为‘不同'就用右手食指按键 , 同时报告‘不同' 。判断和按键要又准又快。” 5 7. 将实验卡片按顺序依次输入 A 视场 , 主试每输入一张卡片 , 发出 " 预备 " 口令 1-2 秒后按速示器的 " 触发 " 键 , 计时器自动记录被试每次的反应时间和反应结果。每套卡片呈现完毕后休息 5 分钟。 8. 按计时计数器的 " 打印 " 键 , 打印实验结果。 结果: 1. 根据面积绝对差异量、相对差异量 (?S/S ) 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 分别画出曲线 大 2. 根据形状绝对差异量、相对差异量 (?B/B) 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 分别画出曲线图。3. 根据颜多 色差异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画图。 讨论: 1. 不同剌激特征与心理差异量的关系有哪些特点 ? 2. 剌激特征的绝对差异量、相对差异量与心理差异量的关系各有什么特点 ? 参考文献: 阴国恩 ,"大小、形状、颜色对心理差异量的影响", 第三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 ,l999.10,20 六、注意广度 目的: 通过测试视觉的注意广度 , 学习用速示器测量注意广度的程序 , 并了解影响注意广度的条件。 器材: 1.JGW-B 型心理实验台速示器单元 , 记录用纸。 2. 点子图卡片 2 组 , 每组 13 张 , 每张卡片上有点子 3-15 个不等;其中第一组卡片上的点子为规则排列 , 第二组卡片上的点子为不规则排列。 3. 背景卡片一张 , 练习卡片一张。 步骤: 1.主试将每组卡片随机排列好 , 在记录纸上标明卡片的排列序号及点子的个数。 2. 接上电源 : 速示器电源选择 "ON", 灯亮表示接通。用明度测试卡调节 A 、 B 视场的明度达到基 本一致 : 在 "工作方式选择" 栏 , 将 A 选"定时",B 选"背景",选 "A,B" 顺序方式 : 在 "时间选择" 栏 , 将 A 定为 "0100" 。 3.将背景卡片输入 B 视场。被试坐在桌前 , 面部贴紧速示器观察窗 , 两眼注视屏幕中心红点。 4.指导语 :“请你注视眼前的注视点(红点) , 当我发出"预备"口令后 , 将出现一些黑色圆点 ,这些黑点呈现时间很短 , 你要注意看 , 并迅速报告有几个黑色图点。下面我们练习两次。” 5. 练习卡片输入 A 视场。主试发出 "预备" 口令 l,2 秒后按速示器 "触发" 键 , 启动速示器 , 6 呈现时间为 100 毫秒。 6. 正式实验 , 将第一组的 13 张点子图卡片按记录纸上的排列顺序逐张放入 A 视场。依照上述步骤进行第一组的实验。主试则在记录表上记下反应结果。 7. 休息一分钟 , 依照上述步骤继续进行第二组材料的实验。 8. 两组实验完毕之后 , 要求被试写出其判断点子数量策略。 结果: 分别统计每个被试正确判断的百分数。 讨论: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杨博民主编 , 《心理实验纲要》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135-137 2. 黄希庭主编 , 《心理学实验指导》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205,207 七、注意起伏 目的: 通过知觉 " 双关 " 图形验证注意的起伏现象。 器材: 1.JGW-B 型心理实验台速示器单元 , 计时计数器单元 , 记录用纸。 2."双关图形" 卡片一张。 步骤: 1. 将电源插头插入主试侧右方插座内 , 拨动电源开关 , 接通电源 , 计时计数显示为零。按定时键 ,工作方式选择为定时。在计时计数器面板的右上方数字方阵中按下 180.000 秒 ( 即定时 3 分钟)。 2. 接上电源 , 速示器电源选择 "ON", 灯亮表示接通 , 在 "工作方式选择" 栏选 A 为 "常亮" 。对被试宣读指导语 :" 请你聚精会神地看这个截去顶端的棱锥体。你可以看到中间的小方形时而凸出 , 时而凹进。当我说 ‘开始' 时 , 你要把注视到图形的每次变化在纸上记一小横短线。当我说‘界限' 时 , 你在横短线旁划一竖短线。在没有听到我说‘停止' 之前 , 要一直注视着图的变化并画线。 " 3. 主试发出 "开始" 的口令 , 同时按动计时计数器数字方阵 "R/P" 键。主试每 1 分钟发出 " 界限 " 口令一次 ,3 分钟后发出 "停止" 口令 , 计时停止。 4. 接着要求被试尽量保持某种图形 , 记录在有意志努力的情况下凸凹出现的次数。指示语 :" 你现在要加强意志努力 , 一边注视图 , 一边将它想象成为一个空房间 , 三面是墙 , 上面是天花板 , 下面是地板 , 小四方形是凹进去的。就这样看下去 , 每当你看到图形发生变化时 , 就用铅笔在纸上记一小短横线 , 当我说‘界限'时你在短横线旁划一短竖线。" 并重复步骤 2 、3。 7 结果: 1(计算每名被试每分钟注意起伏的次数。 2 (比较每个被试在第一和第三分钟注意起伏的次数及其在有意志努力情况下注意起伏的次数。 讨论: 注意起伏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 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 , 《心理实验纲要》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454-455 黄希庭主编 , 《心理学实验指导》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221-223 八、彩色负后像 目的: 认识彩色负后像现象。 器材: 1.JGW-B 型心理实验台速示器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 , 手表 1 只 , 手键一个。 2.1O×15 平方厘米的卡片一套 , 其中测试卡片 3 张 , 每张卡片中心分别有半径为 2.5 厘米的红、绿、蓝色的圆形 , 圆形的圆心又有一个小 "+";白色背景卡片 1 张。 步骤: 1. 准备工作 : (l) 接上电源 , 将导连线的一端接速示器的 " 反应时检出 ";另一端接计时计数器的 " 反应时输入 ";将反应时手键接在计时计数器被试侧的 " 手键 " 插口上。 (2)速示器电源选择 "ON", 灯亮表示电源接通。调节速示器 A 、 B 视场的明度使其达到最大 ;在 " 工作方式选择 " 栏 , 将 A 、 B 均选 " 定时 ", 并选 "A 一 B" 顺序方式;在 " 时间选择 " 栏 , 将 A 定为 "0001",B 定为 "9000" 。 (3) 打开计时计数器电源 , 电源灯亮 , 计时屏幕显示 "0.000"," 正确次数 " 和 " 错误次数 " 均显示 "0", 表示电源接通。 "工作方式选择" 选为 "反应时" 。 2. 正式实验 : (1)被试坐在实验台被试侧 , 面部贴紧速示器观察窗口 , 要求被试在正式实验时两眼注视圆形中心的 "+", 左手食指放在反应键上。 (2)主试将白色背景卡片输入 B 视场 , 将测试卡片 ( 红色)输入 A 视场。 (3)主试宣布 "实验开始" 后 , 将 "工作方式" 栏 A 键拨向 "常亮", 用手表计时1分钟。 1 分钟 后 , 主试将 "A" 拨向 "定时", 同时按 "触发" 键 , 计时计数器开始工作。此时将 "速示器" 的 "B"键 拨向 "背景", 要求被试看到彩色 "后像" 消失时立即按下反应键 , 主试记下计时器的时间 , 即彩色负后像的延 8 迟时间。 (4)按上述顺序进行绿色、蓝色负后像实验。 结果: 统计不同剌激条件下 , 每个被试负后像的延迟时间。 讨论: 为什么彩色后像的色调是原色调的近似补色。 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 , 《心理实验纲要》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419-420 九、颜色混合 目的: 了解颜色混合的间色律和补色律。 器材: 1.JGW,B 型实验台速示器单元。 2.10×15 平方厘米的卡片 , 左边 10×10 平方厘米为彩色 ( 红、黄、绿、蓝、橙、紫) , 右边lO×5平方厘米为黑色的卡片 , 每种卡片各 2 张 , 共 12 张。 步骤: 1. 接通速示器的电源 , 速示器电源开关选择 "ON", 灯亮则表示电源接通。用明度测试卡调节 A、B视场的明度达到基本一致。在 "工作方式选择" 栏 , 将 A 选 "常亮",B 选 "背景" 。 2. 被试坐在速示器的观察窗口前 , 面部贴紧速示器观察窗。并对其宣布 :"现在请你判断一些颜色。 当我说开始的时候 , 请你通过窗口观察里面的颜色 , 并说出左边是什么颜色 , 中间是什么颜色 , 右边是什么颜色。" 3. 主试将实验卡片分别输入 A-B 视场。主试发出 "开始" 口令 , 并按 "触发" 键开始实验。主试记录被试的报告结果。如果被试没有看清楚 , 可以反复进行观察。 4. 更换卡片重复步骤 3 的实验。 结果: 统计每个被试哪几对颜色组混合后能够产生白色或灰色;哪几对颜色组混合后能够产生新的混合色。 讨论: 1. 本实验结果能否证实颜色混合的补色律和间色律 , 为什么 ? 2. 在本实验中 , 色觉正常的人在色觉混合时是否存在个体差异 ?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主编 , 《心理学实验指导》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108 ? 110 9 3. 杨博民主编 , 《心理实验纲要》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422423 十、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 目的: 学习使用光点闪烁仪测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 器材: JGW-B 型实验台光点闪烁仪单元 , 记录用纸 . 步骤: 1. 准备工作: 接通电源 , 打开光点闪烁仪电源开关;背景亮度选 1/16, 颜色选红 , 亮度选 1, 占空比选 1:1: 让被试熟悉用控制旋扭调节光点频率并熟悉 "闪" 与 "不闪" 现象。 2. 正式实验: (1)渐增系列实验主试将亮点调至明显闪烁 , 然后宣读指导语 :" 你现在看到的是一个闪烁的亮点 , 请调节旋扭直到刚刚看不到亮点闪烁为止;在闪与不闪附近可以反复调整 , 直至您确定不再闪烁为止 , 然后向主试报告" 。主试记录此次频率值。 (2)渐减系列实验主试将亮点调至明显不闪烁 , 然后宣读指导语 :" 你现在看到的是一个不闪烁的亮点 , 请调节旋扭直到刚刚看到亮点闪烁为止;在闪与不闪附近可以反复调整 , 直至您确定闪烁为止 , 然后向主试报告 " 。主试记录此次频率值。 (3)每个被试先进行右眼实验 , 然后进行左眼实验。每只眼睛渐增系列、渐减系列各做 16 次 , 两个系列按 ABBABAAB 顺序进行。 (4)注意相邻顺序的相同系列的起始点应有明显变化。 (5)更换被试重复上面的实验。 结果: 1. 分别求出左、右眼渐增、渐减系列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 2. 计算左、右眼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的平均值。 讨论: 分析本实验中的误差。 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 , 《心理实验纲要》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199-209 十一、形状恒常性 目的: 验证形状恒常性现象 , 比较不同条件下形状恒常性的程度 , 学习用描绘法测量形状恒常性。 10 器材: 1.JGW,B 型心理实验台 , 玻璃杯 , 米尺 , 粉笔 , 记录纸。 2. 被试应是裸视力或矫正视力达到 1.0 且无散光者。 步骤: 1. 准备工作 : (1) 让被试坐在桌边 , 将杯放在桌上 , 杯口到被试眼睛的垂直距离为 20cm 。 (2)从桌边向前量下列 5 个距离 :11.5cm,20cm,34.6cm,54.9cm,113.4cm, 用粉笔划上记号。若杯在这 0000 0五个距离上 , 则杯口平面与视轴平面的交角分别为60,45,30,20,10。要求被试分别在这五个距离上观察杯口的形状。注意观察在杯口平面上杯口的纵向直径 ( 沿视轴方向)与横向直径 ( 与视轴垂直方向)比例关系的变化。被试练习观察 5 次 ( 每个距离 1 次), 以便被试掌握判断形状的标准。 2. 正式实验: (1)在每一距离上要求被试观察杯口的形状 , 并在 5 × 5 平方厘米的方格中画出当时知觉到的形状。 画法如下 : 横向直径保持不变 (5cm) , 横向直径线已在记录纸上事先画出 ;被试根据知觉到的纵向直径缩短比例在图上作出标记 , 然后再绘成杯口形状。若觉得与知觉到的形状不一致可以修改 , 直到满意为止。 (2) 观察顺序由近及远 , 再由远及近 , 每个距离共观察 2 次。 结果: 1.分别量出各被试在不同距离上画出的杯口纵向直径(2次结果) , 计算平均数。然后算出纵向直径( 短轴 ) 与横向直径 ( 长轴)的比例R。 2.分别计算各距离上杯口在被试网膜上投影形状的短轴与长轴的比例S 。计算公式如下: a 短轴 : 长轴 =Sin ( α为视轴与杯口平面的交角 ) 3. 按以下公式求出各条件下的形状常性系数 : R-S 常性系数 K= A-S R 知觉的比例 ( 估计短轴与长轴之比 ) S 网投影比例 ( 网膜上短轴与长轴之比) A 实物的纵向直径与横向直径之比 , 本实验 A=1 讨论: 影响形状恒常性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杨博民主编 , 《心理实验纲要》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209-213 2. 《普通心理学实验指导书》 , 天津师大教育系 11 十二、似动 目的: 演示似动现象。 器材: 1. 仪器 :JGW 一 B 型实验台速示器单元。 2. 材料 :1O× 15 平方厘米的卡片 4 张。 步骤: 1. 接通速示器电源 , 电源开关选择 "ON", 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 , 在 "工作方式选择" 栏 , 将 A选 "常亮",B 选 "背景" 。 2. 从 A 、B 输片器分别输入两个明度测试卡片;将明度调节旋钮 B 按逆时针方向调至最大 , 再调整旋钮 A, 使两视场明度相同。 3. 在 " 定时选择 " 处调节 A 、B 数码盘 , 设定 A 、B 视场呈现时间均为 200 毫秒。 4. 主试在 "工作方式选择" 栏选择 AB 循环(A B);A 、B 选择为 "定时", 主试退出两张明度测试卡片 , 装入似动卡片两张。 5. 被试坐在观察窗前 , 面部贴紧速示器的观察窗 , 要求被试观察马是否在奔跑 , 主试按下"触发"键 , 呈现实验卡片。 6. 主试按下 "复位" 键 , 退出奔马图卡片 , 更换为横竖棒图卡片。重复上面的程序 , 要求被试观察棒的运动现象。 讨论: 说明似动现象产生的条件。 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 , 《心理实验纲要》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231-236 十三、有凭借再现与无凭借再现 目的: 学习用再现法检查记忆保持量 , 探讨再现过程中线索的作用。 器材: JGW,B 型心理实验台记忆仪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词单两套 ( 记忆仪显示窗右侧为词单一 , 左侧为词单二 ) 。 步骤: 1. 将记忆仪单元与被试侧 "直流电源" 插孔连接好。将电源插头插入主试侧右方插座内。打开计时计 12 数器电源开关 ,接通电源 ,工作方式选择为定时 ,并在计时计数器面板的右上方数字方阵中按下 300.000 秒 ( 即定时 5 分钟 ) 。 2. 实验前被试不可看材料 , 主试将运行方式开关选择为正向 , 记忆仪显示窗口遮板不要打开。 3. 主试打开记忆仪直流电源开关 ,记忆仪自动循检一周后 , 按"时间" 键选择呈现时间为 1 秒 , 主试打开右遮板。 4. 被试坐在实验台被试侧〈被试座椅高度应可调〉 , 眼睛平视记忆仪上己打开的显示窗右遮板。指导语为 :" 请你注意看前面的显示窗口 , 当出现红色横线提示符后 , 窗口将呈现词单 , 词单中的每对词分为线索词和目标词两种 , 即左侧为线索词 , 右侧为目标词 , 线索词可以为要求再现的目标词提供帮助。请你注意看 , 认真记 , 不准出声。词单呈现一遍后出现黑色横线提示符即表示呈现结束 , 请你立即向主试报告己看完一遍。当再次出现红色横线提示符后 , 第二遍识记开始。词单共识记三遍后进行考核。 " 5. 有凭借再现。被试表示明白指导语所述内容后 ,主试按记忆仪单元"动/停" 键 ,仪器运行 ,呈现词单一。识记 3 遍后 ,主试将线索词呈现给被试 ,同时按下数字方阵中"R/P" 键。要求其在 5 分钟内将与线索词对应的目标词默写出来。 6. 无凭借再现。主试关闭右遮板打开左遮板 , 在数字方阵中按下 300.000 。依照步骤 4 呈现词单二共3遍 , 然后按下计时计数器数字方阵"R/P"键 , 被试用 5 分钟默写刚看过的词对。计时器回零后主试宣布默写停止。 结果: 分别统计有凭借再现和无凭借再现的正确再现数 , 并计算两种再现的保持量。 讨论: 线索在再现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天津师范大学教科所儿童心理协作组 ," 关于中小学生识记的实验研究 ", 天津师大学报 ,l983.4,41-42 十四、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 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识记材料对识记效果的影响。 器材: JGW-B 型心理实验台记忆仪单元 , 计时计数器单元 , 词单两套 (记忆仪显示窗口左侧为词单一 , 右侧为词单二)。 步骤: 13 1.将记忆仪单元与实验台被试侧 "直流电源" 插孔连接好。将电源插头插入主试侧右方插座内。打开计时计数器电源开关 , 接通电源 , 计时计数器单元工作方式选择为 "定时", 并在计时计数单元面板右上方数字方阵中按下 300000, 时间显示为 300.000 秒 (即5 分钟)。 2.验前被试不可看材料 , 主试将运行方式开关选择为 "正向", 记忆仪显示窗口遮板不要打开。 3.主试打开记忆仪直流电源开关 , 记忆仪自动循检一周后 , 按 "时间" 键选择呈现时间为1 秒。 4. 被试坐在实验台被试侧 ( 被试座椅的高度应可调 ), 眼睛平视记忆仪上的显示窗口。主试宣布指导语 :" 请你注意看前面的显示窗口 , 当出现红色横线提示符后 , 窗口将呈现词单 , 请你注意看 , 认真记 , 但不准出声。当显示黑色横线提示符时 , 词单呈现结束 , 被试报告看完 , 计为识记一遍。当红色横线提示符再次出现后第二遍识记开始。 5. 正式实验时先进行意义识记 ( 使用词单一 ) 。主试把显示窗口左侧的遮板打开。主试按记忆仪单元的 "动/ 停" 键 , 记忆仪运行 , 词单开始逐个呈现。被试报告看完一遍时 , 主试再按 "动/停" 键。按上述步骤共识记 3 遍。 6. 识记三遍后开始考核。主试按计时计数系统数字方阵"R/P"键启动定时 , 要求被试进行自由回忆 , 默写刚识记过的词 , 时间为 300.000 秒 (5 分钟 ) 。 7. 按上述程序进行机械识记 ( 使用词单二 ) 。主试把显示窗口左侧关闭 , 右侧打开 , 主试按"动/停"键 ,词单逐个呈现开始 , 被试看 3 遍词单后进行自由回忆 , 默写刚识记过的词单 , 时间为 300.000 秒 (5 分钟) 8. 更换被试 , 继续上面的实验 , 但刺激呈现顺序改为先机械识记后意义识记 , 即进行轮组法程序的实验。 结果: 分别统计出意义材料和机械材料的正确再现数 ( 只回忆出每对词中的一个字不计在内))并计算自由回忆的保持量。 讨论: 1. 根据自己的体会 , 谈谈如何增强识记效果。 2. 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的区别。 参考文献: 黄希庭主编 , 《心理学实验指导》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244-248 十五、短时记忆容量测定 目的: 学习使用记忆广度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广度。 器材: 14 1.JWG-B 心理实验台速示器单元 , 背景卡片一张 , 记录用纸两套。 2.写有 3,13 位数字的卡片 3 组 , 每组 11 张 , 共 33 张。 3.写有 3,13 个英文字母的卡片 3 组 , 每组 11 张 , 共 33 张。 步骤: 1.主试接通速示器电源 ,将开关选择 "ON", 调节 A 、B 视场 , 使两个视场明度基本一致。 "工作方式选择" A 选 "定时" 、 B 选 "定时" 、选 A-B 顺序方式。"定时选择"A 为 1 秒 ,B为5秒。然后 B 视场输入背景卡片 1 张。 2. 被试坐在速示器观察窗前 ,面部贴紧观察窗 , 指导语 :"我将呈现一组组数字 , 要求你努力记住 ,当刺激消失后 , 立即将它默写下来。" 主试在 A 视场逐个呈现 3 位数字卡片 , 每个卡片呈现 1 秒钟。要求被试在每个卡片呈现后用 5 秒钟将刚看到的 3 个数字全部默写出来。 3.上法将 4 位、5 位、6 位„„数字组依次进行实验, 直至数字序列连续 3 次不能通过为止。 4. 用上述程序测定英文字母的短时记忆广度。 结果: 分别统计每个被试的数字、字母的记忆广度。 讨论: 1. 根据被试的记忆广度 , 说明短时记忆的特点。 2. 比较被试的记忆广度 , 分析个别差异。 3. 分析记忆材料的差异对记忆广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 , 《心理实验纲要》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137 一 139 十六、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 目的: 学习减法反应时程序 , 验证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 器材: JGW,B 型心理实验台的速示器单元 , 计时计数器单元 , 手键 1 个 , 练习卡片 3 张(DD 、Dd 、DG) , 实验卡片 16 张 (见下表)。注视点卡片 1 张。 类别 卡 片 数量 形状和名称都相同 AA, BB, 各2张 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 Aa, Bb, 各2张 15 形状和名称都不相同 AB,BA,Ab,Ba, 各2张 步骤: 1.接上电源 , 将连接线的一端接速示器的 "反应时检出", 另一端接计时计数器的 "反应时输入", 反应时手键接在计时计数器被试侧 "手键" 插口上 ;速示器电源选择 "ON", 灯亮表示接通 , 用明度测试卡调节 A 、B 视场的明度达到基本一致;在 "工作方式选择" 栏将 A 选 "定时",B 选 "背景", 选 A -B 顺序工作方式;在 "定时选择" 栏 , 将 A 定为 "0500", 表示呈现时间为 0.5 秒。 2.打开计时计数器电源 ,电源灯亮 ,计时屏幕显示为 "0.000" 秒 , 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显示为 "0", "工作方式选择" 为 "反应时" 。 3. 每张实验卡片呈现两次 , 依随机原则事先排出呈现顺序。 4. 主试将注视点卡片输入 B 视场。要求被试坐在实验台桌前 , 两眼注视屏幕中心的注视点 , 左、右两手食指分别放在手键的红、黄按钮上。主试宣布指示语 :"我发出预备口令后 , 你将一张一张地看到一 些卡片 , 每张卡片上都有两个英文字母 , 要求你分辨两个英文字母相同还是不相同。如果你觉得两个字母的写法和发音都相同 , 或者写法不同但发音相同 , 就用左手食指按红键并报告‘同’;如果你觉得两个字母的写法和发音都不同 , 就用右手食指按黄键并报告‘不同’;请注意分辨正确 , 按键和报告要又准确又快。下面练习几次。" 5. 将练习卡片逐个输入 A 视场 , 主试每输入一张卡片 , 发出 "预备" 口令 1-2 秒后主试按 "触发"键 , 仪器启动。每位被试练习 6 次 , 以便掌握同与不同的含义及其相应的反应。 6. 主试宣布开始正式实验 , 既依事先排出呈现顺序逐张输入实验卡片至 A 视场。主试每输入一张卡片 , 发出 "预备" 口令 1-2 秒后主试按 "触发" 键。被试依步骤 4 的要求反应。 7. 打印实验结果。 结果: 分别计算被试在各种条件下正确判断的平均反应时。 讨论: 分析不同剌激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 , 这个差异说明了什么问 ? 参考文献: 张述祖、沈德立 , 《基础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6,391-392 十七、图形再认 目的: 通过实验探索图形再认的特征。 器材: 16 1.JGW-B 型心理实验台速示器单元 , 计时计数器单元 , 手键一个。 2. 图形卡片 2 套 , 每套 15 张 , 共 30 张。第一套供识记和再认用 , 背面注明"旧", 第二套供再认用 , 背面注明"新" 。 3. 注视点卡片一张。 步骤: 1. 接上电源 , 将导连线的一端接速示器的 "反应时检出", 另一端接计时计数器的 "反应时输入";反应时手键接在计时计数器被试侧 "手键" 插口上。速示器电源选择 "ON", 灯亮表示接通。用明度测试卡调节 A 、B 视场的明度达到基本一致 ;在 "工作方式选择" 栏 , 将 A 选 "定时", B选 "定时", 选"A-B" 顺序工作方式;在 " 时间选择" 栏 , 将 A 定为 "2000", 表示呈现时间 2S, 将 B 定为 "×000" 。 2. 打开计时计数器电源 , 电源灯亮 , 计时屏幕显示 "0.000", "正确次数" 和 "错误次数" 均显示 "0",表示电源接通。 "工作方式选择" 为 "反应时"。 3. 主试将注视点卡片输入 B 视场 , 第一套图形卡片按顺序依次输入 A 视场。被试坐在桌前 , 面部贴紧速示器观察窗 , 两眼注视屏幕中心的 " 注视点 " 。对被试宣布指导语 :" 现在要求你一张一张地看一些图片 , 每张呈现的时间很短 , 你要集中注意地看 , 努力记住。" 主试每输入一张卡片 , 发出 "预备"口令 1-2 秒后按速示器的 " 触发" 键 , 连续呈现 15 张图形卡片。 4. 被试休息 1 分钟后 , 将第二套图形卡片随机混进第一套图形卡片中 , 记下呈现顺序 , 然后逐张输入速示器 A 视场。被试左、右两手食指分别放在手键的红、黄按钮上。宣布指导语 :"下面给你看的图片中 , 有刚才看过的 , 也有刚才没看过的。要求你辨认哪些是刚才看过的 ? 哪些是刚才没看过的 ? 如果你认为是刚才看过的 , 就用左手食指按红键 , 同时报告 ‘是’;如果你认为不是刚才看过的 , 就用右手食指按黄键 , 同时报告‘不是’;如果不能确定 , 你认为哪种可能性大就按哪种方式反应。" 主试记录被试反应的正误。 5. 按计时计数器的 "打印" 键 , 打印实验结果。 6. 更换被试 , 重复上面的实验。 结果: 计算每个被试再认正确率: 认对的项目,认错的项目 再认正确率, ×100% (此公式原识记项目,旧项目) 原识记项目,新项目 讨论: 影响图形再认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杨博民主编 , 《心理实验纲要》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464-465 2. 赫葆源等 , 《实验心理学》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613-617 17 十八、绝对感觉阀限的测定 目的: 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 ,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器材: JGW-B 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 , 两点阈测量计。 步骤: 1. 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 毫米 , 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 , 并对被试保密。 2. 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 5 次 ,被试坐在心理实验台被试位置 ,将左手伸入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 , 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板面上 ,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 ( 即手指方向 ) 垂直地 ,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 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的手心上 , 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 , 被试若明确感到是两点接触皮肤 , 就报告 "两点", 否则就报告 "一点"( 练习结果不记录)。 3. 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的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点" 则在记录表上记 "一", "两点"则记 "+" 。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 和"两点" 这样两种报告, 即做渐增系列时 , 当被试第一次报告 "两点",做渐减系列时被试第一次报告" 一点" 之后 ,此系列方可停止 , 然后进行下一系列。 4. 主试在刺激前约 1.5 秒发出 "预备" 口令 , 两点阈测量计接触皮肤时间保持 2 秒钟 , 每两次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 5 秒钟。 5. 被试仅做两种报告 ,"两点" 和 "一点","一点" 包含分不清是 "两点" 还是 "一点" 的情况 , 被试判断标准应前后一致 , 测试中实验结果不要告诉被试。 6. 每两系列测完后 , 休息2分钟 (可以做另一被试)。 结果: 计算个人手心触压觉两点的绝对感觉阈限 , 并求出本组两点阈的平均值。 讨论: 有人说我们测得的两点感觉阈限是差别阈限对吗 ? 为什么 ? 参考文献: 1. 赫葆源、张厚粲、陈舒永等编 , 《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244-248 2. 杨治良主编 , 《基础实验心理学》 ,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8,214-215 3. 杨博民主编 , 《心理实验纲要》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23-26 4. 《普通心理学实验指导书》 , 天津师大教育系 18 十九、恒定剌激法 目的: 通过测定重量差别阈限 , 学习恒定剌激法。 器材: 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 , 高 5cm 直径 4crn 的圆柱体一套共 8 个其中 100克两个 ,88克 ,92克 , 96克 ,104克,108克 ,112克各一个。 步骤: 1. 依随机原则排出变异剌激 (包括 100克的一个)呈现的顺序 : 然后变异剌激各与标准刺激 (100 克 ) 配成一对 , 每对比较10 次 , 为了消除顺序误差 ,10 次中有 5 次先呈现标准剌激 ,另 5 次先呈现变异刺激。 2. 被试坐在实验台被试侧 , 右手伸入实验台中部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 , 主试用粉笔在测试面上放刺激物处标出位置 , 也应将被试前臂接触桌面的位置用粉笔标出来 , 以便休息后仍可回到原处。 3. 实验开始时要向被试做示范操作 : 被试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拿住圆柱体慢慢上举 , 使它离开测试桌面约 2cm,2 秒后放下( 这时胳臂肘不要离开桌面 ) 每对中呈现两个刺激的时间间隔最好不要超过 1 秒 , 以免被试的第一个质量感觉消退 ,当被试放下第一个重量后, 主试立即插上第二个重量。二次比较至少间隔 5 秒 , 以免各次感觉互相干扰 , 主试呈现剌激时, 切莫让圆柱体碰被试的手。 4. 指导语:" 现在请你一对一对地比较圆柱体的重量。当你听到我把圆柱体放在测试面上时 , 就用刚才示范的方法轻轻地把它提起 , 注意这时地重量感觉 , 放下后也要尽量保持住这个感觉。当拿起第二个圆柱体时 ,就用你对第二个圆柱体的重量感觉与第一个的重量感觉进行比较 , 如果你觉得第二个比第一个轻些就说" 轻"; 如果你觉得重些就说"重";如果分不清轻重就说 " 相等", 这样一共要比较几十次 , 每次比较后必须做出判断 , 判断的标准要尽量一致。请注意要你判断 ,第二个比第一个是轻、重、还是相等" 。 5. 按排好的顺序呈现刺激 , 每次被试做出轻 , 重 , 或是相等的判断 , 要在记录表的相应位置记下 "," 、"+" 或 "=", 每比较 10 次后休息 2 分钟。 6. 换一被试重复上述程序的实验。 结果: l(整理记录 , 将变异刺激在前标准刺激在后的判断记录中的"," 转换为 ","," ," 转换为 ","。例如:先呈现 88 克后呈现 100 克 , 被试报告说重记为 "+", 整理时则要转换成","。 2.分别统计每个变异剌激判断为轻、重和相等的次数 , 并列出相应的百分数,列成表格。 3. 以变异刺激的重量为横坐标 , 以反应各变量刺激重于 , 轻于和等于标准刺激的次数百分数为纵坐标 , 把所得结果画成三条曲线。 19 4. 用直线内插法分别根据图表求出重量差别阈限 (DL) 5. 用同法求出第二个被试的重量差别阈限。 讨论: 1.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有什么特点 ? 2. 你的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韦伯定律 ? 为什么 ? 参考文献: 1. 杨博民主编 : 《心理实验纲要》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26-30 。 2. 杨治良主编 : 《基础实验心理学》 ,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8,143-145 。 二十、信号检测法(有无法) 目的: 通过重量辨别 ,学习信号检测法实验的有无法。 器材: JGW,B 心理实验台操作箱 ,100 克 ,104 克 ,108 克和 112 克的重量各一个。 步骤: 1. 准备工作 :(1)把 104 克、108 克和 112 克的重量分别和 100 克的重量比较 10 次 , 选出一个在十次比较中 7 次或 8 次觉得比 100 克重的重量作为信号刺激。 100克的重量作为噪音。(2)主试按下三种不同的 SN 和 N 出现的先验概率安排实验顺序。 (1) (2) (3) P(SN) 20 50 80 P(N) 80 50 20 每种先定概率做 100 次其中先后各 50 次。 50 次中信号和噪音出现的顺序按随机原则排列 ,并列表如下: 50 20 80 80 50 20 SN N SN N SN N SN N SN N SN N 1 2 3 ... 50 20 2. 正式实验 : (1)在每 50 次实验开始前, 先让被试熟悉一下信号和噪音的区别 , 并告诉被试在这 50 次中信号出现的概率。(2)主试安排好的顺序呈现剌激 ,哪一次呈现信号 , 哪一次呈现噪音 ,务必搞清楚。两次呈现刺激的时间间隔至少三秒。(3)被试右手深入心理实验台被试测中部操作箱 ,套袖试测试口 , 用拇指和食指拿住圆柱体慢慢上举 , 使它离开测试面约2 厘米 ,2 秒后就放下。要求被试每次提举重量时 , 提的高低 , 快慢要前后一致 , 提举后 ,若判断为信号就回答 "信号", 主试在记录表上相应的 ( ) 内记下 "+" 。若判断为噪音就回答为 "噪音", 主试就记下 "," 号 , 每做完 50 次休息 5 分钟。(4) 接上述方法继续 ,直到测完 300 次为止。 3. 换被试重做上述实验。 结果: 1. 根据300次实验结果, 按先验概率不同 , 列出三个2×2 方阵 ,并计算出相应的"击中"的条件概率 P(Y/SN) 和虚报的条件概率 P(Y/N) 。 2.根据所估计的三对 P(Y/SN)和 P(Y/SN), 以 P(Y/N )为横坐标 , 以 P(Y/SN) 为纵坐标 , 画出 ROC 曲线。 3.把同各对 P(Y/SN)和P(Y/N )相应的 Z 值和 O 值查出来 , 并计算 d'和, , 列表如下。 P 20 50 80 (CN) P Z O P Z O P Z O Y/SN Y/N d' , 讨论: 说明被试重量辨别的感受性 , 以及 SN 的先验概率对被试判断标准的影响。 参考文献: 杨治良主编 ,《基础实验心理学》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8,122 一127 。 146一148 。 杨博民主编 ,《心理实验纲要》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51一54 。 赫葆源等主编 ,《实验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131,136 。 二十一、手动作的稳定性 目的: 学习测定手动作的稳定性。检测情绪对手动作的的稳定性的影响。 21 器材: JGW 一 -B 心理实验台计时、计数单元 , 九洞仪。 步骤: 1. 准备工作。 (1)用导联线将九洞仪的计时、计数输出与心理实验台的计时、计数输入联接好 , 将测试笔的插头插入九洞仪的探笔插口。 (2)将电源插头插入实验台主试侧右方插座内, 接通电源。开启计时、计数器电源开关 , 计时屏幕显示为:"0.000" 秒 ,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显示为 "0" 工作方式选择 " 计时计数" 。 (3)指导语:" 请你用优势手握住测试笔 , 悬肘使测试笔与九洞仪面垂直的伸入洞内 , 直到与洞底接触 (这时九洞仪上方源灯亮)再取出。笔进出洞不得碰洞边 ,先进大洞完成三次不碰洞边算通过 ,每次完成一个洞三次 ,你就用测试笔点击九洞仪 ,结束点一次,然后向我报告完成哪个洞。如果对同一洞连续碰边两次 , 该洞就算没有通过 , 当笔碰边时九洞仪上方红灯亮并有报警声。完成大洞再依次进较小的洞。 " (4)主试发出 "预备" 口令后 , 按动实验台操作箱内左侧 "启动" 按钮 , 被试开始实验 , 按上述要求作完实验后 , 另换一被试按同法进行测试 , 主试分别记录各被试通过的洞的直径和时间 ,并以三次通过的最小洞的直径的平均数的倒数作为动作稳定性的指标。 (5)主试设置比赛情境 ,激发各被试情绪状态 , 按上述步骤分别测试各被试在比赛情境下的动作稳定性的指标。 结果: 1.分别将每个被试通过九洞仪的最小洞号转换为手动作稳定性的指标 ,并比较其个体差异。 2.比较正常情况和比赛情境下 , 每个被试动作稳定程度的差异。 讨论: 如果要检验练习是否能增强手动作稳定性 , 应如何进行实验 ? 参考文献: 杨治良编著《心理物理学》 ,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8,304-305 杨博民主编 , 《心理学实验纲要》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13,132 。 二十二、大小恒常性 目的: 证示视知觉大小恒常性现象,检验距离线索对大小恒常性的影响,以及比较单眼、双眼观察时大小恒常性的程度,学习常用的测定方法。 简介: 根据透视规律,当一个物体离我们越远时,它在视网膜上的像就越小。但是,当我们看高空上飞行的 22 飞机,我们并不会把飞机当成小鸟把它射下来。这是知觉物体时存在着大小恒常性的缘故。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的稳定性和不变性。在不同条件下观察同一物体,其表面特征看起来基本不变。知觉的恒常性使人在观察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能达到对物体特征的精确知觉。这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主要能力。 研究大小常性的实验方法,最常用的是匹配法。这种方法就是把物体,例如一个圆盘放在离我们一定距离处,让被试用他面前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圆盘和它比较,从其中选出看起来和它大小相等的圆盘来。被选出来的圆盘就代表知觉到的一定距离处的圆盘的大小,那个固定的圆盘本身的大小就是它的实际大小。 仪器: 大小恒常性测量器一对,每一个上有一三角形,其面积可变。 步骤: 1.画好实验记录表格,表内数字为双眼、单眼观察时的标准刺激、比较刺激。 2.用双眼比较3米远处三角形的大小:让被试坐在椅子上,调节两个三角形的高度,使其中心与被试眼睛同一水平。将标准刺激的高调为10cm,并放在被试正前方3m处,变异刺激的高度为大于10cm,并放在被试右前方25cm处,然后对被试说:“这是一个匹配三角形大小的实验,远处的三角形是标准。现在近处的三角形看起来显然比远处的要大,请你用右手拧这个螺丝,慢慢缩短近处三角形的高度,一直到你觉得和标准三角形一样大时为止。这个实验要做很多次,有时近处的三角形一开始明显地比标准小,你就把它调大,直到你看起来和标准一样大就停止。请注意,只要求你比较时看起来是一样就可以了,用自己的感觉判断,不得根据仪器上的任何标记去判断,也不要根据距离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连续做4次,每次被试调好后,在仪器后面读出三角形的高,并记录在表上。然后再把变异刺激调到明显比标准刺激大或小,继续实验。” 3.用单眼比较3米远处三角形的大小:分别用左、右眼按上法比较,各眼做4次,共8次。 结果: 1.用下列公式计算S值: S×距离(mm),25000 S:完全没有恒常性时三角形的高 2. 用下列公式计算大小恒常性系数: R-S 常性系数 K= A-S A:标准的三角形(实物大小) R:实验结果(判断的大小) 3.作双、单眼时三角形的大小恒常性图表。(每次的结果及平均数) 讨论: 1.比较不同被试的大小恒常性。如有差异,试分析其原因。 2.小孩在五层楼上看马路上的汽车,和大人在同样条件下看的一样大吗,为什么, 23 二十三、深度知觉 目的: 比较单双眼在辨别远近中的差异,学习测量视觉深度知觉的方法。本实验可以广泛地应用于飞行员、炮手、运动员、汽车驾驶员以及其他和深度知觉有关的工作人员的测试和选拨。 简介: 最早的深度知觉实验是H.von Helmholtz的三针实验。他将两根针垂直地固定在同一距离上,让被试移动处于它们之间但不在同一距离上的另一根针,直到使它看起来刚刚和那两根针一样远为止。这根针和那根针的连线的垂直距离,就是深度知觉的误差。 后来H.J.Howard又于1919年设计了一个深度知觉测量器。这个测量器上有一根固定的立柱,在它的旁边还有一根可以前后移动的立柱。被试在2米远处通过一个长方形窗口只能看到这两根立柱的中间部分,让他拉动一根绳子来调节可以移动的那根立柱的位置,直到他认为两根立柱一样远时为止。两根立柱的距离之差,就是深度知觉的误差。他测定了106个被试,结果发现,双眼的平均误差为14.4mm,其中误差仅2.5mm的有14人;误差有3.6mm的有24人。但单眼的平均误差则达到285mm,单眼和双眼平均误差之比为20:1。这足以表明双眼在深度知觉中的优势。 器材: 深度知觉仪。由七根垂直的竖棒、控制“前进”或“后退”的按钮、指针等组成。其中位于两侧的固定的六根棒为标准刺激,位于中间可前后移动的一根棒为变异刺激。 步骤: 1.画好记录表格,表内数字为每次实验的结果。 2.让被试用双眼观察:主试将变异刺激置于观察窗和标准刺激之间,让被试坐在离观察窗2米处,使之只能看到三根竖棒的中部。然后对被试说:“你看见位于两侧的固定的六根竖棒,共三排,这是标准刺激。请你按动“前进”或“后退”的按钮来调节变异刺激的位置,直到你认为变异刺激和两个标准刺激排成一条水平线时,即放松按钮,同时变异刺激也立刻停止移动。”实验完成后,主试从标尺上读出的变异刺激和标准刺激的实际的距离误差,就是该被试的深度知觉的误差。然后主试移动变异刺激,继续做实验,连续4次。 3.让被试用单眼观察:让被试用左手按住左眼,右手手持按钮。方法和双眼观察时一样。 结果: 分别计算双眼和单眼测量误差的平均数。并互相比较差异。 讨论: 一个单眼失明的人在生活中分辨远近有困难吗,为什么, 24 二十四、手腕动觉方位辨别 目的: 测定左右手腕的动觉感受性,并验证通过练习手腕动觉感受性提高的程度。 器材: 手动觉方位辨别仪。由一个半圆仪、一个与半圆仪圆心处的轴相连的鞍座和八个制止器组成。实验者可以用其食指在半圆仪的周围把制止器托起或者放下,它在周围的位置上从30度到150度各间隔20度。 步骤: 1.画好记录表格,表内数字为左右手腕每次的实验结果。 2.测定右手手腕的动觉感受性:让被试戴上眼罩,根据实验要求将制止器在某度数上托起来,然后对被试说:“把你的手腕放在鞍座上,并从半圆仪的0度处顺时针摆动你的手腕直到砬到制止器为止,然后我移动制止器,请你复制出刚才摆动的幅度。”做完一次实验后,从半圆仪上读出标准刺激与实际结果的幅度误差。然后将制止器换另一度数托起,连续做10次。 3.测定左手手腕的动觉感受性:方法和测定右手手腕的动觉感受性一样,连续做10次,但被试的手腕应从逆时针方向摆动。 结果: 分别算出左、右手腕的动觉感受性的误差的平均数 讨论: 手腕动觉感受性是否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提高,为什么, 二十五、空间位置的记忆广度 目的: 测定空间位置的记忆广度,学习测量空间的记忆广度的方法。 简介: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是关于人对空间方位的知觉能力和短时记忆能力的一种度量。心理研究结果指出,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可以作为区分个体空间方位知觉的一种心理指标。测定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对于从事某些军事工种人员、驾驶员及运动员都具有重要意义。 A.Orsini等人1981年用Crosi设计的测定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方法,以4,10岁儿童为被试,研究了性别不同、居住地区不同(城市或农村)对儿童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影响。他们发现,空间记忆广度城市儿童大于农村儿童,男童大于女童,年长者大于年幼者。经统计考验,这些差别都是显著的。1983年又以14岁左右的青年为被试,研究过类似的问题。结果表明,居住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对于青年空间位置的 25 记忆广度均无显著影响。这种记忆广度对于儿童来说平均约为3.8,对于青年来说,平均约为5.3。 器材: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测试仪。仪器由主试面板、被试面板、控制器部分组成。 主试面板设有四位数码管实时显示计分、计错、计位。按动显示键可观察计分、计错、计位的数值。功能键用于选择仪器的三个功能。 被试面板设有16个带灯的方键,排成4×4方阵,随机显示空间位置刺激组。设有一个启动键控制仪器的工作。 步骤: 1.主试打开电源开头,选择实验3,使检测灯亮,再按“启动”键,仪器进入自检状态。自检方式如下:主试面板的三个功能指示灯和小数点每秒变化一次;四位数码显示器从0000,9999每秒变化一次;被试面板4×4方阵的灯每秒显示一排;当数码管从0000,9999变化完毕称为一次大循环,检测共有两次大循环。两次大循环后数码管显示为88.88,功能指示灯及4×4方阵灯全亮。当4×4方阵灯全亮时,用手指去按方键,按一个灭一个,否则有故障。灯全按灭后,检测完毕。 2.主试选择实验1,使实验1灯亮,四位数码管显示基础分:02.00,然后对被试说:“这是一个检查对空间位置记忆的实验。本实验设有14个位组的一套编码,可实现三位至十六位空间位置刺激组的顺序显示。当你按下启动键后,测试开始。每一空间位置刺激组按随机顺序点亮对应方灯,各方灯亮间隔一秒,同一刺激组呈现完后,仪器响一“嘟”蜂鸣声。当你听到“嘟”声后,立即按照灯亮顺序按灭方灯,然后再按下启动键,仪器马上又提启下一个刺激组,再次回答。如果你反应错误,仪器响一下蜂鸣,方灯全灭,并计错一次,再按启动键,仪器马上提取下一个刺激组。如此循环,直到仪器出现停机长蜂鸣,则测试结束。”当被试做完实验后,按动数码管可显示计分、计错、计位的数值。并记录下来。然后换被试继续做。 3.主试选择实验2,使实验2灯亮,四位数码管显示基础分:02.00,然后对被试说:“请注意4×4方阵,当你按下启动键,一秒钟后,每一空间位置刺激组按随机数同时点亮对应方灯。两秒钟后方灯全灭,并响一”嘟“声。请按照记住的灯亮位置去按亮对应方灯,按灭时无顺序要求,反应如果正确,则对应灯亮。当按完该刺激组全部灯一秒钟后,被按亮的灯全灭,仪器自动计分。当你看到灯全灭后再按下启动键,仪器马上又提取下一个刺激组,让你再次回答。如果反应错误,16个方灯全亮,响一下蜂鸣,一秒钟后灯全灭,计错一次。再按启动键,仪器马上提取下一个刺激组。如此循环,直到仪器出现停机长蜂鸣,测试结束。”当被试做完实验后,按动数码管可显示计分、计错、计位的数值。并记录下来。然后换被试继续做。 结果: 求出全班同学的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平均值。 讨论: 1.测定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有什么实际意义, 2.用什么方法可以提高空间位置的记忆广度, 26 二十六、感觉记忆 目的: 通过证示感觉记忆现象,学习部分报告法。 简介: 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是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它作用的时间很短,转瞬消失。此实验是关于视觉的感觉记忆,也叫图像记忆,是指视觉刺激停止后,视觉系统对信息的瞬间保持,一般保持时间在0.25秒至1秒。 在做记忆实验时,要求被试在识记材料以后,凭记忆说出或写出他识记过的全部材料,再根据他回忆对的数量确定他的保存量,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再现法。以前所做的记忆实验都是用这种方法做的。到1960年,G.Sperling在做感觉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被试在再现的过程中有遗忘的现象,即在再现前面的内容时,忘了后面的内容,但这后面的内容在再现开始时清晰的保存在记忆中的。根据这种发现,提出了一个观点:一眼获得的信息多于再现的信息。他认为,一个人看一眼能够获得多少信息,用传统的检查记忆效果的全部再现法是测量不出来的。因为全部报告,不管是说还是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感觉记忆就在这一段时间内开始消失了。为了确实测量出感觉记忆在信息消失前获得的总量,就必须打破旧方法的局限。因此他提出了部分报告的方法。 部分报告法是再现法的一种形式,不同之处在于,以前的再现法都是要求被试在识记后尽可能多地再现所有识记过的内容;部分报告法虽然在识记时仍要求被试记住全部内容,但在再现时却只要求再现当时指定的一部分,再由这一部分的保存量来估计获得信息的总量。例如,呈现的识记材料是12个英文字母,分3行排列,每行4个字母,呈现时间约50ms。要求被试注视速示器屏幕的中间,但要同时掌握全部呈现的材料。材料呈现后紧接着就呈现一个乐音,呈现的乐音分高中低3种。如果呈现的是中音,就要求被试说出第二行的英文字母,是低音就报告第3行,是高音就报告第1行的字母。识记时被试看的是12个英文字母,每个字母被识记的可能是相等的,因此,任意要求他回忆哪一行的结果都可以代表其他各行的识记效果。如果第2行回忆对了3个,我们可以说第1行和第3行在回忆刚开始时记住的也是3个。因此,根据被试对第2行回忆对的数量就可以估计他对全部材料的保存量是3×3,9个。 为了检查这个假设,Sperling对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进行了比较。他让同一被试分别用两种方法识记难易相等的材料,结果,部分报告法测得的保存量都高于全部报告法测得的保存量。这是由于全部报告法延误了再现的时间,使一部分信息丧失了。这个结果证实了他提出的假设。 为了进一步检验信息丧失的假设,Sperling还做了延迟的部分报告实验。就是在呈现识记材料后过1s再让被试部分再现。结果发现,延迟部分报告法测得的保存量小于立刻部分报告法测得的保存量。这个实验事实充分说明了,全部报告法测得的保存量小于部分报告法的保存量是由于再现时间过长而丧失了一些信息。 27 器材: 速示器:呈现时间可调节。由数字和英文字母组成的并编有顺序号的卡片,每张上的数字和英文字母共12个,分3行排列,每行4个。 步骤: 1.把速示器放在向阳的方向,距被试25厘米,与被试的眼等高。给被试一张纸、一支笔,并对他说:“这是个记忆实验。我喊“预备”时你就注视屏幕的中心,屏幕上会出现3行数字和英文字母,你要尽可能地记住它们是什么。呈现的时间很短,你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地看,在数字和英文字母消失的同时,我说一个行数,你就把这一行的数字和英方字母都写下来。例如我说第3行,你就把看到的第3行的数字和英方字母都写下来。要按着原来的顺序写,如果中间有一个忘记了,就空一格。这个实验要做很多次,每次要求你写哪一行是不同的,所以你在看时要尽可能把3行全部都看清楚。” 2.按随机次序要求被试回忆第1,2或3行各30次。事先排好实验顺序和记录表。 3.呈现时间50ms(如果被试看不清,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10s。每次呈现的预备时间约2s。每次呈现的刺激刚消失时,主试及时说出要求被试回忆的行数,不能太早(以免在刺激呈现时被试只记1行);也不能太晚(以免被试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消失了)。 结果: 1.统计各被试每次回忆对了几个并填入记录表内。 2.按下列公式计算各被试的感觉记忆的保存量: 感觉记忆保存量,平均每每次正确再现个数×3 讨论: 1.如果本实验用全部报告法测感觉记忆的保存量,实验程序应作哪些改变,其结果是否与本实验结果相同,为什么, 2.如果要检查延迟的部分报告的保存量,在实验程序上要作怎样的改变,用全部报告、部分报告和延迟部分报告三种方法检查的保存量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一种方法较好,为什么, 28 29
/
本文档为【声简单反应时实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