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从“风湿疡”看赵炳南学术思想特色和创新见解

2017-12-11 11页 doc 29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从“风湿疡”看赵炳南学术思想特色和创新见解从“风湿疡”看赵炳南学术思想特色和创新见解 从“风湿疡”看赵炳南学术思想特色和创新 见解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年第9卷第5期?267? ? 专家论坛? 从”风湿疡”看赵炳南学术思想特色和创新见解 方大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100045) 摘要:赵炳南提出”风湿疡”一词,作为皮肤病的统称,并对”风湿疡”三字的含义做过精辟讲解,从中体现出他具 有特色的学术思想和创新见解.鉴于这些内容迄今人们还缺乏了解,文章特对此进行介绍和分析,解读,以利于”风湿 疡”学术思想得以传承和发扬,保持赵...
从“风湿疡”看赵炳南学术思想特色和创新见解
从“风湿疡”看赵炳南学术思想特色和创新见解 从“风湿疡”看赵炳南学术思想特色和创新 见解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年第9卷第5期?267? ? 专家论坛? 从”风湿疡”看赵炳南学术思想特色和创新见解 方大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100045) 摘要:赵炳南提出”风湿疡”一词,作为皮肤病的统称,并对”风湿疡”三字的含义做过精辟讲解,从中体现出他具 有特色的学术思想和创新见解.鉴于这些内容迄今人们还缺乏了解,文章特对此进行介绍和,解读,以利于”风湿 疡”学术思想得以传承和发扬,保持赵炳南学术思想的完整性. 关键词:风湿疡;风与湿热相搏;不洁之风;六淫;湿热蕴藏定位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09(2010)05—0267—03 中医皮外科一代宗师赵炳南提出”风湿疡”一 词,人们对此名称都很熟悉,但对风湿疡的确切含 义却不太知晓.风湿疡到底指的是什么,应根据赵 老发表的文章等第一手资料来说明. 1956年,赵老应《人民军医》杂志社之约,在该 刊物上发表一篇加编者按指明为指导性的文章I1]. 文章一开头赵老即指出:”中医对皮肤病一般统称 为风湿疡”,表明赵老为风湿疡下的定义是指皮肤 病的统称.1954年,赵老应聘为中央皮肤性病研究 所(以后改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以 下简称皮研所)顾问,做中医皮肤病系列讲课,并会 诊病人.当时我刚从医学院毕业,分配到皮研所工 作,领导指定我随赵老学习,这就是我从师赵炳南 的开始.赵老讲的第一课的目是”中医对皮肤病 病源之解释”,本课由风湿疡讲起.胡传揆所长亲自 主持讲课,马海德顾问参加听课.胡老,马老都不懂 中医,但他们基于科学家崇尚真理的直觉和灵感, 觉察到风湿疡讲述中有重要的学术内容,指示我要 认真记录.记录经赵老审核后印成讲义,保存至今. 赵老讲课时,将风湿疡要点写在黑板上,然后做讲 解.所写内容抄录于讲义中,其中有中医对皮肤病 统称为风湿疡,其意义大致如下:?风:风字从虫, 可能有类似病原体之意义.外受不洁之风,与体内 湿热之气相搏,则生风湿疡.?湿:指皮之下肌之内 蕴藏有湿热,湿气,外遭风侵袭即可得皮肤病.? 疡:疡近乎痒,痒近乎扬散意. 赵老说:”外受不洁之风,与体内湿热之气相 作者简介:方大定,男,1931年生,大学本科,主任医师.2O世纪50 年代初随赵炳南学习,为西医随赵老学习之第一人.一直从事皮肤 性病的中西医结合科研及I床工作,擅长用中西医疗法治疗常见及 疑难皮肤病. 搏,则生风湿疡”.这句话中,”相搏”二字是一个关 键词,这在中医文献中有其渊源.巢元方《诸病源候 论?头面身体诸疮候》即指出:”湿热相搏,故头面身 体皆生疮”f3_.赵老进一步发展了湿热相搏的概念, 提出风与湿热相搏之说,这实际上是两重相搏,相 搏力度更大,反应更剧烈.中医注意到湿热相合, 如油人面,有难解难分的缠绵效应.事实上,湿热 之间还有相互关系的另一面,即湿热相搏引起急 性发作的暴发效应.取类比象来说,好似热锅内残 油未净,洒进水后,引起油滴,水滴四溅的暴发现 象.由湿热相搏的暴发效应过度到湿热相合的缠 绵效应,反映出急性湿疹,皮炎向亚急性,慢性的 演变过程.这样就丰富了中医湿热相互关系的内 涵,体现得更为全面. 中医一般都认为,皮肤病的发生与湿,热及风 三种因素密切相关,但对于三者的关系和先后作 用,认识却各不相同.举”湿热夹风”之说为例,这实 际上是两邪夹一邪同时单向性侵人人体,而赵老的 风湿疡则体现出合理的时序性,层次性和因果关 系,湿热蕴藏体内在先,不管其当初来自内而生或 外受,此时已成为内环境的一部分,然后外受来自 自然界的不洁之风而相搏,体现了人与自然,即天 人之间的双相关系.此时,体内蕴藏湿热之气实际 上形成一种体质因素,与不洁之风相搏后,湿热由 蕴藏状态转化为激化状态,引起急性暴发.无此种 体质倾向的人,不产生此种反应.湿热夹风只是简 单的机械相加,即1+1+l(湿+热十风)=3;而风湿疡 则湿热相搏,相互激化,湿热化火,再搏于风,风助 火势,火助风威,正如一个部件被激活以后产生巨 大的能量,在此情况下,1+l+l(湿+热+风)显着>3. 包括湿热夹风在内中医其他诸种论说.都缺乏通过 ? 268? 相搏形成激化的关键环节,充其量只能反映和风细 雨,不温不火的发病方式,而赵老的风湿疡则体现 出急性湿疹,皮炎,药疹等急性进展的特点.这和西 医针对急重全身炎性反应所说的通过”级联反应” 形成”瀑布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 赵老对中医风邪致病学说,增加了一个”不洁 之风”概念,赵老在讲课时提到”风”字里为什么有 一 个”虫”,必有其含义.他所说的”可能有类似病原 体之意义”只是举一个例子,实际上赵老当时已意 识到风中隐藏着对人体有毒害的不洁之物,认识上 是超前的.当今,空气污染加重,不洁的空气影响人 体健康,引起或加重疾病已成为共识.不洁之风对 皮肤病很有针对性,引起过敏性皮肤病及其他过敏 性疾病的致敏物,如:霉菌,花粉,尘螨等,不就是通 过风(流动的空气)传播致病的不洁之风中的不洁 之物吗.传统上,人们仅将风视为气象因素,物理因 素而致病,赵老提出创新见解,认为风还可作为媒 介的传播因素而致病,这样就拓宽了作为”百病之 长”,”六淫之首”的风邪致病作用的内涵.中医在历 史进程中,随着后代疾病与体质不同于《伤寒论》时 代,发展出温病学术体系.在皮肤科领域内,随着古 本无有的梅毒传人,发展出中医霉疮学说.当今,随 着工业化的进展,空气污染比古代严重得多,又面 临着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自然界的这些变化,必 然带来六淫致病情况的改变『41,呼唤着中医六淫学 说能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创新,在这方面赵老不洁之 风的创新思维,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和有益的启示. 中医一般都认为,皮肤病患者体内蕴藏有湿 热,但缺乏准确定位.赵老除认为湿热蕴藏于脏腑 外,在皮肤病中还有特定的蕴藏部位.讲义抄录赵 老对于”湿”的解释是:”湿指皮之下肌之内蕴藏有 湿热,湿气,外遭风侵袭即可得皮肤病.”皮之下肌 之内是皮肤病患者湿热蕴藏之处,也是风与湿热相 搏的战场,皮肤病变也就在此处产生.赵老说的皮 之下肌之内,是指由皮肤向下如果穿过肌肉就算 “肌之外”,在未穿过肌肉时,即属”肌之内”.这与 《说文解字》所说的”疡起皮里肉之外”实际指的是 同一部位,即皮肤与肌肉之间,只是表达用词不一 样.湿热为患,除引发皮肤病变外,还可引起其他不 同部位的疾患.从中医辨证来说,定性同属湿热,而 定位不同.赵老此种定位之说与西医靶器官概念有 十分相似的含义.鉴于既往中医书籍中均无此种皮 肤病湿热蕴藏定位的记载,赵老此说亦属具有特色 的学术见解. ChinJDermatoVenerolIntegTradWMed2010,Vo1.9No.5 《赵炳南临床集》对”风”,”湿”二字未有解 说,但对”疡”字做了详细解说.书中指出:”疡也可 以说是皮肤科疾病的总称”,并以”疡起皮里肉之 外”,说明”疡”的病变部位.《经验集》并说:”疡的读 音近于扬散的扬与瘙痒的痒,反应了湿疹的弥散, 泛发和瘙痒的基本特点”嘲.讲义中对疡字的解释 是:”疡近乎痒,痒近乎扬散意,”这与《经验集》完全 一 致而较简略.和前述风湿二字的解释结合在一 起,可以说风湿疡是外受不洁之风,与体内蕴藏的 湿热之气相搏,在皮里肉之外发生的一类瘙痒并能 扬散,扩大的病变.这同时反映了皮肤病的病原和 临床特点,故将风湿疡作为皮肤病的统称. 风湿疡是皮肤病的”统称”,统有笼统之意,即 不去关注皮肤病的千差万别,而是抽取其有价值 的共性,选择最有代表性的重点病种作模板进行 研究.这样不会支离破碎,集中形成拳头,发展出 有活力的风湿疡学说.赵老为风湿疡选择的模板 就是湿疹.赵恩道作为赵老的后人,曾提到赵老有 一 句名言”善治湿疹者当治皮肤病之半”_61,可见赵 老对湿疹的重视程度之高.风湿疡的很多论述都主 要针对湿疹,风邪与湿热相搏引起急性湿疹,皮炎 急速起病,说明风湿疡与湿疹特别是急性湿疹有 紧密的联系. 赵炳南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提出”进一步深 入发掘和传承赵炳南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问 题.赵老到中医医院工作后,跟师学习的人很多,此 阶段他的独特经验和论述,被大家在文章中多次反 复引用,早已耳熟能详,发掘继承都相当到位.在此 以前,赵老还有一个阶段的经历,除发表过文章,做 过中医皮肤病系统讲课外,还曾在中华医学会皮肤 科分会作”皮科辨别阴阳”的专题学说讲座.当时随 赵老学习者很少,其中有关内容至今不为人所知, 正是发掘传承不够的薄弱区.赵老在《人民军医》发 表的文章,虽然在图书馆就能查到,但至今谁也没 有见过此文,也不知道赵老提出风湿疡是皮肤病统 称的定义.赵老在皮研所对风湿疡含义所作的精辟 讲解,更无人知晓.如果就这样一直无人知晓下去, 赵老的风湿疡学术思想将在无声无息中消亡而失 传.风湿疡只剩下一个名词的空壳,丢弃了学术内 涵的精华.有鉴于此,特仔细复习赵老有关风湿疡 的文章和讲解,加以介绍,并进行分析,解读,以便 引起重视,提供研讨. 都说赵老学术思想有特色,但其学术特色集中 表现在何处,用什么关键词可恰当加以概括,尚无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年第9卷第5期 明确答案.其实风湿疡就是赵老学术思想特色重要 标志中的一项,应进一步深入发掘,传承和发扬,以 保持赵炳南学术思想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赵炳南.中医治疗湿疡性皮肤病的经验[JJ.人民军医,1956, (11):855—856. [2]赵炳南讲述.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中医皮肤病讲义【M1.北京: ? 269? 皮研所,1954:1. [3]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5:184. [4]马朝晖,高银.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医药的影响[J】.中医药文化, 2010,5(1):27—29. [5]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5:140. [6]赵恩道.赵炳南学术经验浅谈明.北京中医药,2009,28(6):417—421. (收稿日期2010—06—25) ? 临床经验? 当归益气冲剂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气血亏虚型慢性荨麻疹33例 吉彬,乔树芳,刘栋 (天津市长征医院,天津300120) 关键词:荨麻疹;当归益气冲剂;咪唑斯汀 中图分类号:R758.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0709(2010)05—0269—01 2008年6月一2o09年12月笔者采用我院自配当归益 气冲剂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气血亏虚型慢性荨麻疹,获得了满 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 1.1临床资料入选?符合气血亏虚型慢性荨麻疹的 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治疗前1个月内未使用 过糖皮质激素,抗激肽药物,钙制剂及免疫调节剂;?2周内 未外用糖皮质激素;?无甲状腺疾病,病毒性肝炎,内脏肿瘤 和结缔组织疾病;?排除妊娠或者可能妊娠,哺乳期女性;? 知情同意,能够配合和遵守随访,治疗用药要求者.共63例, 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年龄17,65岁,其中治疗组33例, 男l5例,女】8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2.2岁,病程3 个月一5.9年,平均3.1年;对照组30例,男l3例,女17例, 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30.8岁,病程6个月,5.2年,平均 3.0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我院自配当归益气冲剂,组成: 当归,何首乌,黄芪,川芎,白芍,荆芥,防风,生地,熟地黄,白 芥子,玉竹,甘草,2次,d,3次,温开水冲服.同时每晚服用 时咪唑斯汀(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0mg;对照组仅每晚服 咪唑斯汀10mg.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停药后随访3周 1.3疗效判定标准症状积分按4级评分法,根据患者的瘙 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大小的变化情况进行评分.积分下降 指数(ssRI)=(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胎疗前积分x100%.疗 效标准:痊愈为SSRI1>90%;显效为60%,89%;进步为25% 59%;无效为SSRI<25%或症状加重日.有效率以痊愈+显效计.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见表1.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87.9%,对照组 56’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4,P<0.05). 随访3周后,治疗组临床治愈者中5例复发,复发率27.7%; 对照组6例复发,复发率54.5%.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 2.2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有轻 度的嗜睡,口干,均不影响后续治疗. 3讨论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治疗困难,多采用联合用药.咪唑 斯汀是一种既有抗组胺又有抗过敏l生炎症作用的第二代抗组 胺药.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它是一个强效的,高选择性 的组胺H,受体拮抗剂.中医学认为,风邪是荨麻疹的主要原 因,慢性荨麻疹多属气血两虚型fj],久病不愈,气虚不能生血, 或血虚无以化气.治疗的关键在于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养血 益气.当归益气冲剂中当归甘温质润,长于补血,为补血之圣 药.它与熟地黄,白芍,川芎配伍,即是四物汤,对血虚诸证有 很好的治疗效果,配以黄芪兼补气虚,气血冲盛则风邪不可侵 袭,是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意.我们联合应用当归益气 冲剂和咪唑斯汀,疗效优于单用咪唑斯汀,经随访,复发率明 显降低,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参考文献: [1]边天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M].第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9:355. [2]丁秋允,刘春梅,赵建伟,等.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 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1.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6): 38l一382. [3]朱文元.荨麻疹[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8—75. [4]杨道秋,张媛,姜岩峰.眯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J1_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2):141—142. (收稿日期2010—06—21)
/
本文档为【从“风湿疡”看赵炳南学术思想特色和创新见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