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乳腺叶状囊肉瘤伴右胸腔巨大转移性肉瘤1例

2017-11-30 8页 doc 26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乳腺叶状囊肉瘤伴右胸腔巨大转移性肉瘤1例乳腺叶状囊肉瘤伴右胸腔巨大转移性肉瘤1例 乳腺叶状囊肉瘤伴右胸腔巨大转移性肉瘤1 例 现代医药卫生20o8年24卷第12期 股骨粗隆问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在骨折后,尤其长 期卧床以后,原有的心,肺,肝,肾,脑,血管及糖尿病等内科疾 患病症可能加重.各种潜在疾病也可能纷至沓来.易发生肺炎, 褥疮,血管栓塞,泌尿系感染及结石等并发症.由于手术安全性 不断提高,术后患者可以早期活动,从而缩短卧床时问,有利于 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在没有绝对手术禁忌证 时,多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该类骨折.本组病例为高...
乳腺叶状囊肉瘤伴右胸腔巨大转移性肉瘤1例
乳腺叶状囊肉瘤伴右胸腔巨大转移性肉瘤1例 乳腺叶状囊肉瘤伴右胸腔巨大转移性肉瘤1 例 现代医药卫生20o8年24卷第12期 股骨粗隆问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在骨折后,尤其长 期卧床以后,原有的心,肺,肝,肾,脑,血管及糖尿病等内科疾 患病症可能加重.各种潜在疾病也可能纷至沓来.易发生肺炎, 褥疮,血管栓塞,泌尿系感染及结石等并发症.由于手术安全性 不断提高,术后患者可以早期活动,从而缩短卧床时问,有利于 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在没有绝对手术禁忌证 时,多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该类骨折.本组病例为高龄患者,因 积极手术治疗,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避免了长期卧床并发症 的发生. 股骨干周围有三组丰厚肌肉包绕,分别是前群股四头肌, 后群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和内侧的内收肌群.而股骨干外 侧没有丰厚的外展肌群,因此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由于内收肌 的牵拉,易使股骨干内收移位,出现髋内翻.股骨粗隆部皮质骨 壳内包裹着大量松质骨,骨折暴力大时,压力使骨小梁压缩,内 侧骨皮质粉碎,内侧骨质失去支撑作用.更增加了髋内翻的发 生,并可使骨折固定失败.应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 隆问骨折则有以下优点:钢板近端叶状扩张部可覆盖大粗隆外 侧大部,呈倒三角形排列的3个螺孔有各自不同的开口方向.可 牢固地固定各粉碎骨块.使粉碎骨折的复位,固定变得简单易 行.通过呈倒三角形排列螺孑L的3枚松质骨螺钉固定至股骨头 内,可有效地控制骨折近端的旋转.钢板上段薄,下段厚,同股 骨大粗隆外侧和股骨干上段外侧极为贴附,不需术中塑形.固 定后自然地维持了颈干角的正常度数,也方便了骨折端内侧的 植骨.固定至股骨头内的多枚松质骨螺钉的支撑同钢板远端股 骨干的固定.有效地维持了复位后恢复的颈干角.更重要的是. 钢板厚薄不均匀,根据力学原理,任何横截面的总负荷是相同 的.钢板负重后,厚薄不同处的应力大小相同,在钢板薄的上段 有弯曲趋势.骨折端内侧承重部位得到加压,只要骨折端内侧 无骨质缺损.则具有弹性固定作用,有助于骨折愈合,降低了发 生骨质丧失和去除钢板后再骨折的发生,而且也达到了稳定骨 折端的作用. 术中应尽量恢复压应力侧骨质的连续性,尽可能地复位固 定小粗隆骨折块,对于小转子分离及内侧骨皮质缺损者,采用 解剖型钢板同样易形成髋内翻畸形,内固定断裂拔除等.故术 中应植骨,术后延长不负重时间.植骨可以在骨折处形成骨桥, 降低钢板应力,减少内固定失败并促进骨折愈合fl1.该内固定方 式使用3枚直径0.5em的拉力螺钉向股骨颈方向固定,对股骨 头破坏相对加压滑动鹅头钉较小,而且没有加压滑动鹅头钉有 股骨颈干角的考虑,固定相对更易掌握.对有严重的骨质疏松 患者,同样能达到有效内固定的目的. 肖湘[11等指出术后6个月是骨折最不稳定时期,过早完全负 重可以增加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故应根据患者年龄,健康状 况,骨折类型,骨折粉碎程度以及手术复位,X线片愈合情况,综 合考虑负重时间.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 折患者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湘,张铁良.殷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IJI.中华骨 科杂志,2Oo6,26(3):187?收稿日期 :20o8-02—2O 乳腺叶状囊肉瘤伴右胸腔巨大转移性肉瘤1例 冯桂娟,蒋光亮,伍伫,车国卫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心外科,四川成都610041)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2—1858—02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B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2岁.因”右乳房包块切除术后7+年.右乳房肉瘤 切除术后3年,右胸壁转移性肉瘤切除术后1年,反复咳嗽,咳 痰3月,右胸背疼痛1月”收入院.人院前8年患者体检时在右乳 房扪及一质硬,大小1.5emx0.8em的包块,活动尚可,边界清 楚,压痛不明显.在我院行双乳超声检查显示:右乳房有实质性 占位病变.1年后行右乳包块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直径约2 cm,质韧的包块,未见明显的包膜,边界清楚.术后病理检查:乳 腺小叶萎缩,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玻璃样变性.入院前3+年.因 右乳房巨大包块(大小约50mmx41minx56mm)行右乳单纯切 除+右腋窝探查术,手术完整切除右乳房腺体及其周围脂肪组 织,胸大肌筋膜,清扫右腋窝淋巴结11枚,术后患者恢复顺利. 术后病理检查:恶性叶状囊肉瘤,淋巴结未见肿瘤细胞.人院前 1年因发现右胸壁包块20+天再次人院.CT检查:右肺中叶近胸 壁下有两处软组织团块影,大小分别为12.0emx4.0em,4.0 erax4.5em,提示肺内转移肿瘤,伴邻近肋骨骨质破坏及胸壁软 组织受累.于2006年2月17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胸壁肿瘤切除 术.术后病理检查:(胸壁)肉瘤,多系乳腺叶状囊肉瘤复发. 此次人院前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咳嗽,咯白色泡沫 痰,右胸背部疼痛,以”右侧胸腔巨大占位病变,肉瘤术后复发, 右乳房肉瘤切除术后3年,右胸壁占位病变切除术后1年”再次 收入我院.人院后查体:右乳房已切除,右下肺叩诊呈实音.呼 吸音消失,右上肺听诊呼吸音减弱.胸部CT示:右胸腔内有一巨 大混杂密度包块影,其内有大片液化坏死,边界清楚,包膜较完 整,右胸腔有少量积液.结合临床考虑为右乳房肉瘤切除术后 复发,右胸腔转移.于2Oo7年5月2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胸腔 巨大肿瘤切除术+右肺下叶部分切除术.术中见:右侧胸腔有一 巨大肿瘤,大小约30emx30emx30em,似有包膜.边缘清楚.浸 润下肺膈面,心包纵隔面和胸壁胸膜,包块为鱼肉状,中心坏 死,有胸腔积液约1500—2000ml.切除胸腔巨大肿瘤和右肺下 叶部分肺组织,手术顺利.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胸部)肉 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SMA(+),Des(一),CD34(一),S一1o0(一), PCK(一),EMA(一);病理诊断:(胸部)肉瘤,结合}-’03—1550,Z06— 3736为乳腺叶状囊肉瘤复发.术后给予抗感染,正性肌力药物 维持循环,止血,持续胸腔负压吸引,间断吸氧及预防术后并发 症等治疗.患者住院65天,好转出院.出院后约1月,患者出现肝 脏及腹腔内脏器广泛肉瘤转移,在肿瘤科进行放,化疗. 2讨论 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乳腺的一种罕见的疾病,发病年龄常见 于13-70岁,好发于40-50岁.该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为乳腺无 痛性肿块,生长缓慢,病程长短不一,病程较长者可达数年,表现 现代医药卫生2oo8年24卷第12期1859 为短期内包块迅速长大,肿瘤体积较大,活动度好,局部皮肤不 受侵犯,乳头也无明显改变.中青年患者的病史中有长期存在 的乳房纤维腺瘤史.本例患者的II缶床表现均符合以上临床特 征,起病隐匿,肿块生长相对缓慢,病程较其它恶性肿瘤相对较 长,从发现乳房包块至今病程已8年,肿瘤未侵犯乳房皮肤.也 无淋巴结转移,但病程后期发生了胸壁和胸腔转移.乳腺叶状 囊肉瘤直径一般较大.可达1,36em[‘1.肿瘤切面呈结节或分叶 状,切面灰白或淡粉色,呈鱼肉状,有部分或完整的包膜,质地 较软,可见狭窄弯曲的裂隙,裂隙间有息肉状隆起的实质区.故 呈巨大分叶状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瘤体主要是间质成分 (纤维和纤维母细胞)构成,上皮成分较少.B超检查可见分叶状 不均质地的肿块或多个暗区.乳腺红外线和X线钼靶摄片检查可 发现乳房内有边界清楚的球形或椭圆形致密影.多无边缘毛刺 征.部分患者可见局限性液性透亮区;大的肿瘤外观呈波浪形, 多囊状,巨大肿瘤几乎充满整个乳房嘲.病理检查是最好的诊断 手段,可根据细胞分化程度进行分类分级.并为治疗提供较有 价值的资料.手术切除是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闭.手 术方式包括肿瘤局部切除术,全乳房切除术和改良根治术.具 体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年龄,局部肿瘤的大小,术中 冰冻切片结果及肿瘤的组织学特征来决定. 参考文献: 【1】马淑资,惠锐,刘红,等,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诊断与治疗啪,中 国肿瘤临床.1994.21(~:679. 【2】范景斌,李辉蜂.叶状囊肉瘤3l例fl缶床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2,23(5):29. 【3】郝伟秀.乳腺叶状囊肉瘤32例诊疗分析L玎.中国基层医药,2006,13 (9):1420. 收稿日期:2008-02-04修回日期:2008-02一l8 脂肪抽吸术后血清肿的治疗体会 王小林,陈超,刘道功 (江苏施尔美整形医院,江苏南京210001)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2-1859—02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B 脂肪抽吸术是一种能去除身体多余脂肪.塑造理想体形的 美容手术方法,但其手术并发症是整形医生不可回避的重要问 .自从KLEIN发明了吸脂肿胀麻醉技术以来,吸脂术的全身 及局部并发症都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但有一些并发症仍时有发 生.如吸脂区术后血清肿的形成.我院2000年至今使用负压吸 脂术对7000多例患者进行了面颈部,腹部,髂腰部,背部,臀 部,大腿,小腿,上臂等部位的吸脂塑形手术,fI缶床效果良好.同 时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以血清肿较多见.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15例,均为女性,年龄18,55岁,体重51,95kg.上 下腹腰部320例,背部4O例,面颈部35例,臀部6o例,大腿210例, 小腿20例,上臂130例.手术在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 醉下进行,手术区域均采取肿胀技术.术后低位切口不关闭予 以引流24d,时,手术区域以无菌敷料加压包扎,246,时后换药, 更换紧身衣加压术区.术后24小时,1周内部分病例出现局部血 清肿,其中腹部3O例,占9.4%;大腿20例,占9.5%;上臂1O例,占 7.7%.其余部位未发现. 2处理方法 术后早期预防性处理:术后244,时内首次换药时如发现局 部皮肤波动感,液体积聚,在无菌操作下于液体积聚处向切口 方向挤压使液体流出直至排尽.必要时切口不封闭或置引流条 继续引流至液体排尽后再结扎切口预留缝线.然后穿紧身衣均 匀弹性压迫塑形. 中期处理:对于术后2天后出现的血清肿,用手指触清积 液区域的最低位,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于低位处抽吸,将液体 吸尽.局部用棉垫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嘱患者少活动.根据积液 量多少,隔1,2天复查,发现仍有积液即时抽出,平均抽吸3~4次 后好转.其中2例经8次抽吸及持续加压包扎治愈. 后期处理:对于持续2周以上比较顽固者,因未及时消除血 清肿,包囊逐渐形成.抽吸数次后,积液量未明显消退,给予敞 开切口,放置半管引流,局部加压包扎.处理时尽量利用原吸脂 切口,如果切口离积液区域较远,则于积液区低位做0.5-1cm 长的小切口.大多病例经过2,3天的引流后液体量明显减少.加 上有效加压局部制动,1周后愈合.少数病例经上述处理未能有 效消除积液,必要时用剐匙将形成血清肿的囊腔搔刮成新鲜创 面.使之易于粘连愈合.局部加压包扎,1周后愈合. 3结果 对本组患者进行术后1-6个月的随访,多数病例经过3-4次 抽吸.1,2周愈合.积液量在2OIIIl以内一般抽1R即可消除,最 顽固病例45天愈合.早期有血清肿的区域肿胀明显,但随着时 间的推移.肿胀渐消退,对吸脂局部形态的影响渐小,半年后恢 复正常. 4讨论 脂肪抽吸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为2%一4%,国内为2%-9%ol. 吸脂术后血清肿的形成是由于同一隧道反复抽吸或抽吸针管 直径过大,在皮下形成死腔,较大的腔隙内充满了不凝的血清 样液体.易形成慢性血清肿.随着包囊的形成,皮肤脂肪层与深 层组织之间不能粘连愈合.超声吸脂术及大容量脂肪抽吸血清 肿的发生率较高.与脂肪组织过度乳化,去除过多有关闭.为避 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术中肿胀液的注入量以使局部皮肤发 硬,变白为标准.不宜过量注射,且应注射于脂肪层内.吸脂时 应掌握好深度.在同一层次内均匀的扇形抽吸.应避免同一隧 道反复抽吸.以免过度抽吸形成腔穴或假性囊肿.手术结束前 可将吸脂区域肿胀液尽量挤出,术后保持引流通畅,使液体尽 量排出.血清肿大多发生于下腹部,大腿前外及前内侧,肘内 侧,而其余部位较少发生.可能与这些部位吸脂量较多,皮肤较 薄,活动频繁有关.因此在这些部位进行脂肪抽吸时尤应注意 不要过多过深超量抽吸.术后有效加压包扎制动,对防止血清 肿的形成比较重要.. 我们认为对于术后血清肿重在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术后
/
本文档为【乳腺叶状囊肉瘤伴右胸腔巨大转移性肉瘤1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