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八年级物理 沪科版 教案、学案汇总 第三章 声的世界

2017-09-18 35页 doc 107KB 64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5706

暂无简介

举报
八年级物理 沪科版 教案、学案汇总 第三章 声的世界八年级物理 沪科版 教案、学案汇总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三章 声的世界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学生早就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声音的本质以及声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 用并不是很清楚。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让学生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与传播的;乐音的三个 特征、如何防治哭声;什么是超声、次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超声技术在生活、生产、 科技和国防等方面的应用;有自觉减少次声和噪声的意识;对生活环境中的声污染能提出防 范和改进意见。真正贯彻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教育理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
八年级物理 沪科版 教案、学案汇总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八年级物理 沪科版 教案、学案汇总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三章 声的世界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学生早就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声音的本质以及声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 用并不是很清楚。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让学生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与传播的;乐音的三个 特征、如何防治哭声;什么是超声、次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超声技术在生活、生产、 科技和国防等方面的应用;有自觉减少次声和噪声的意识;对生活环境中的声污染能提出防 范和改进意见。真正贯彻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教育理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 题。通过实验,经过分析,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 要有介质。 2.从生活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 主要因素。并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3.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超声和次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以及次声的危 害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界与声有关现象的观察,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他们喜 欢物理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 2.利用简单的生活用具、乐器进行有关声现象的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利用手边或生活中 的器材进行科学研究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 有振兴中华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三)教具与教法 教具:录音机(多媒体)、投影仪、橡皮筋、小鼓、音叉、乒乓球、扬声器、二胡、 笛子、真空铃、抽气机、鱼缸、气球、土电话、七个水杯(酒瓶)、梳子、泡沫等 教法: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四)教学课时设计 每节1课时,复习1课时,检测1课时,总计5课时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前播放音乐,创设情境。上课时先播放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声音,请学生加以辨别,由 此进入声的世界。 二、 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学案见新知探究部分。 让学生自己根据学案自己阅读课本内容并将相关空白填充,遇有不知道的可以讨论交流。 然后讨论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内容。此部分根据情况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进行大胆猜想,教师进行板。 ?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例如:人用手按在嗓子大声说话、敲击桌面 等。 ?全班按小组进行交流活动,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 ?初步得出实验的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师演示扬声器的振动实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音也停止。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举例或现场实验等得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教师演示“真空铃”实验,并引入“真空”这个概念。 ?学生讨论“真空铃”实验说明了?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 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只能空气能传播声音吗? ?学生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做“金鱼”实验、“敲课桌”实验并做“土电话”的游戏。 ?由“金鱼”、“敲课桌”“土电话”这几个趣味小实验讨论得出液体和固体也能传声。 ?教师给出“介质的”的概念。我们把所有的能传播声音的固体、液体、气体统称为介 质。 3、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37页—38页了解下列问题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平时我们称为声波。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小。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当然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 温度有关,初中阶段一般不考虑。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回声。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就是 这个原理。 三、 知能应用,总结规律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例1: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语言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此题是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问题。一切正在发声的物质都在振动.但物体振 动所发出的声音,不是人耳都能听到,故A错.声音传播必须要有介质,而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成为介质传播声音,故选项B正确.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故宇航员们在月球上讲话没有介质来传播,即使距离很近,也不能用语言进行交谈,而只能用无线电设备,故C 错误.不少同学认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阻碍小,传播速度应快一些,其实实际情况正好相反, 故选项D错. 解题技巧:此题是一种判断型题目在解决这类题目时,最好用排除法解决这种题目。解 题的原则是先把选项中拿得准的错项加以排除,剩下的选项再加以揣摩推敲,来增加做对率。 当然拿得准的正确的选项直接选出就可以了。 趁热打铁: 某课外活动小组做了一个实验:用锤敲击了一下鼓面后,将一些碎纸屑放到鼓面上,会 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为什么?用手按一下鼓面,又会出现什么现象,说明理由? 2. 典例2:某学习小组研究声音传播途径的问题,他们用细棒轻轻敲击玻璃鱼缸上沿,金 鱼受惊四处游动。这时金鱼接收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鱼缸-空气-水-鱼 B. 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 水-鱼 鱼受惊的原因是感受到了来自鱼缸的振动,而且在接受到声波后立即做出反应。 本题的要求是分析通过哪条路径声波所用的时间最少。从题中提供的条件可知声音传到鱼的 途径有两条路径:一条是鱼缸、水到鱼,一条是鱼缸、空气、水到鱼。因为声波通过固体或 液体传播的速度大,鱼能很快的作出反应,所以使鱼立即受惊的主要途径是玻璃-水-鱼。 友情提示:本题是一道中考题。题目的新意就在于新课改要求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 物理走向生活”基本理念。此题就是从家庭养金鱼时的情景入手考查了声音传播的过程。这 类题目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同学们注意平时多观察留意身边生活事例。 四、 诊断评价,查漏补缺 学生完成学案中诊断评价部分,完成之后展示自己的答案,其余同学给予补充修改。教 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确定补偿内容。 五、 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六、 布置作业 1.课本上的习题1~4。 2.将你在本节课有关声的实验、现象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作本上。 七、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音也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气体中、液体中、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教学反思: 一、合作探究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猜想与假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请大胆的猜想一下。 (2)实验探究:?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让物体发出声音。器材:橡皮筋、小鼓、 音叉、乒乓球、一杯水等。?你还能让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发出声音?试一试。?思考一下 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哪些共同特征? (3)结论: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猜想与假设: 声音又是怎样传入我们的耳中的呢? ?、举例说明或设计实验 利用下面的器材你能说明声音可以在哪里传播? 器材:课桌、鱼缸、土电话等 ?、结论:声音可以通过 、 、 传播,我们把能够传播声音的物 体称为 。 不能传声。 3、阅读课本37页—38页了解下列问题。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平时我们称为 。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播时速度最大, 中其次, 中最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 。 二、知能应用 1、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铃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因 为( ) 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 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 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 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了介质 2、太空中,宇航员在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即使靠得很近也无法直接交谈,这是因 为 。 3、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m/s。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有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 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 4、欢欢和乐乐两位同学学了声的一些知识后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欢欢在一根长铁管的一 端重重的敲了一下,乐乐在另一端听到了 次响声。 5、打雷时,某人看到闪电后5s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此人的距离约为 m。 三、诊断评价 1、太阳上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剧烈的大爆炸,但是我们却丝毫听不到这巨大的爆炸声, 其原因是( ) A、太阳离我们太远了 B、真空不能传声 C、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听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 是( )。 A、声的回音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还在振动 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3、在室内说话比在空旷的场合说话时的声音大,这是因为( ) A、声音传播不出去 B、室内产生了回声 C、空旷场合的声音都传播出去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中的金属珠子撞击产生 而发声, 而山间小路上的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 5、在校运动会上,同学们为赛场上的运动员敲锣打鼓,呐喊助威。小明同学发现,在 锣鼓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马上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 6、把恰好浸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到海面,共经过2.5s,求海的深度。(没海水中的声速为1500m/s) 参考答案: 知能应用 1.C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宇航员之间没有介质 3.340 固体传播声音最快 4.2次5.s=vt=340m/s×5s=1700m 诊断测试: 1.B 2.C 3.B 4.空气 5.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6.s=vt/2=1500m/s×2.5s/2=1875m 第二节 乐音与噪声 一、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问题:1、人说话是靠 来发声的,人平常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到人的耳朵里的。 2、声音一般在 中传播最快,在 中其次,在 中最慢,在 中不能传声。 3、人要想听到自己拍手声碰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回声,至少得离障碍物 m。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 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或者做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 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 ? 乐音 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 ? 噪音 教师板书课题。 二、 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学案见新知探究部分。 让学生自己根据学案自己阅读课本内容并将相关空白填充,遇有不知道的可以讨论交流。 然后讨论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内容。此部分根据情况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三、 合作共建、经历过程 (一)乐音的特征 1、问题导入:同样是乐音听起来却有很多不同,它们的差别在哪里呢?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得出乐音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声音的大小、声音的高低和声源 的不同(音质)这三个方面。 老师归纳并给出,响度、音调、音色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逐个进行实验探究。 2.探究乐音的三个特征 ?响度 ?由说话声音的大小或录音机音量的大小等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 有关? 学生应该能够猜到响度可能与振动的幅度有关,不过可能叙述不准确。 ?教师规范振幅的概念并指导学生做下列探究实验。 “敲鼓(鼓面上有纸屑)”、“把尺子放在桌子边沿拨动”或“纸板在梳子上划动”等。 学生边实验边把看到的现象填到学案上。 讨论得出实验的结论: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 ? 请有特长的学生演唱“青藏高原”,体现乐音的另一特征——音调。并引导学生进行 猜想:声音的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应该能够想到音调可能与振动的快慢有关,但对于频率比较陌生。 ?教师规范频率的概念并指导学生做下列探究实验。 “拨动橡皮筋”、“用硬纸板划动梳子”等。 ?学生边实验边把看到的现象填到学案上。 ? 讨论得出实验的结论: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快慢(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 快,音调就越高。 ?音色 ?教师回报学生一首歌(随机的,一定是大牌名星的歌,几句就行)例如:周杰伦的《千 里之外》。通过对比体现音色的不同。 ?学生讨论举例说明各种声音音色的不同。其中一定会有不同人说话声音不同的例子以 及各种乐器的例子。 ?互动一下:请两位同学走到门外说话,屋里人听。 ?师演奏两种不同的乐器,例如:二胡、笛子。(也可以通过录音机提前录好或通过课件 展示)来加深对音色的理解。 ?总结结论:响度、音调和音色是决定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3、噪声的防治 阅读课本43页—44页讨论并了解下列知识 ?不仅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做噪声,凡是影响了他人正常的工作、学习、休 息的声音都可以称为是噪声。所以有时乐音会成为噪声。 ?噪声的等级用分贝(dB)来衡量的。 ?防治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从声源处减弱?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接收处)减弱。 四、 知能应用,总结规律 (一)区别响度与音调 典例1吉它上有六根长度相等,粗细不同的琴弦,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 它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如果分别拨动粗琴弦和细琴弦,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研析】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时,琴弦振动的幅度不同。用力大时,琴弦的 振幅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大,用力小时,琴弦的振幅小,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小;而分别拨 动长度相等、粗细不同的琴弦时,琴弦的振动频率不同。拨动细琴弦时振动频率大,发出的 声音的音调高,拨动粗琴弦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低。 【答案】响度、音调 学法指导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声音的音调和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情况有关,即与 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振幅)和快慢(频率)有关。在区别响度和音调时,就要看影响它们的 是振幅还是频率。 (二)理解音色 典例2 工人师傅拿着铁锤敲打车轮或车轮上的钢板,由声音来判断它是否断裂。这是 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热 [研析] 材料不同,结构不同,音色也不相同,根据音色可以区分不同的发声物体,判断 是否断裂。当车轮或车轮上的钢板断裂时,结构就发生了变化,相比正常时就像换成了另一 个物体,音色也随之发生改变。 [答案] C 练习:人们在挑选瓷器时,总是要轻轻地敲敲听听,以此来判断瓷器的好坏。这是利用 声音的哪个特性来分辨的? 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 学生完成学案中诊断评价部分,完成之后展示自己的答案,其余同学给予补充修改。教 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确定讲解内容。 六、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师生共同进行小结,可以把演奏七个“瓶子乐器”放在这里作为总结。 七、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 2.谈谈你对乐音与噪音的认识 3.试一试,自制一个乐器。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乐音与噪声 一、乐音 二、噪声 1.响度 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 2.音调 3.音色 教学反思: 第二节《乐音与噪声》学案 一、新知探究 1.响度 ?猜想与假设 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 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自行设计实验 器材:小鼓、纸屑、橡皮筋、纸盒、塑料尺等 器材 用力大小 振幅大小 响度大小 鼓 橡皮筋 ?结论 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的_________有关,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 ?猜想与假设 声音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 器材:橡皮筋、纸盒、梳子、硬纸板等 器材 拨动或划动快慢 振动的快慢 音调的高低 橡皮筋 梳子 ?结论 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_________有关,物体_________越快,音调就越高。 3、噪声的防治 阅读课本43页—44页讨论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声音被称为噪声? ?噪声的等级用__________划分。 ?试总结在生活中人们从哪三个方面防治噪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声音的特性对声音进行分类。如:“男高音,女底音”,这里的高、低是指_________ 的高与低。“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低是指_________大小。“某某演员的 歌声听起来很悦耳”,这里指_________好。 2、做一做,想一想。 塑料片在木梳上重划时,发出的声音_________,这是由于塑料片振动的_________。 3、“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4、学科渗透 按照歌谱来唱歌,“2”和“6”低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响度和音色 5、生活应用 用洗衣机甩干衣服时,由于衣服没有放好,引起洗衣机的剧烈振动而发生噪声,这时应 采取的措施是( ) A、戴上耳塞,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关上房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把衣服重新摆放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赶快离开家庭,远离噪声 三、诊断评价 1、听音乐时,可判断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我们根据的是( )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响度 D、音乐的节奏 2、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因为雷声的( ) A、频率大 B、振幅大 C、音色难听 D、音调高 3、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 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是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控制声源产生的噪声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4、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做能够 使声音( ) A、音调变高 B、响度变大 C、音色变好 D、传播的速度变大 5、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机屏幕上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音量关小”的字样,从 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减小噪声,从声音的特性的角度分析,这是减小声 音的 。 参考答案: 知能应用:1、音调 响度 音色 2、响度大 幅度大 3、 音色 4、A 5、C 诊断测试:1、B 2、B 3、B 4、A 5、声源处 响度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1、声音的三个特征是什么?它们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 2、什么叫做噪声?如何减弱噪声? 3、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他是唱高音 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_____;其中指音调的是____。 通过教材中蝙蝠的故事引入新课。 从自然现象引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投放学案,学生依据学案看书自学。 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 1、超声与次声 学生阅读p45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超声、次声? ?人类能听到超声或次声吗? ?你对于超声和次声还有哪些了解? 2、超声的应用 自学课本p46,共同归纳总结超声的应用 ?引入竞赛方式,探究超声的应用。宣布竞赛的规则和赛题。教师注重营造宽松、和谐 的学习气氛。 ?宣布竞赛成绩,归纳超声利用的实例,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待学生分类完,然后启发 学生问:以上分类是不是唯一的?还有没有更科学的分类?(按照声音在日常生活、工业、 农业、医疗、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 ?关于声呐,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定位的原理。(S=vt/2) ?让学生认识超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a.播放利用超声测海深、测鱼群、潜艇位置的过程 b.放映医生利用B超观察母体胎儿的情形 c.放映利用超声对医疗器械和食物杀菌消毒 (你还知道超声的哪些应用?) 3、次声的危害 ?自学课本p46-p47,分组讨论次声的危害,并把自习题答案写到学案上。 ?师生共同总结在次声破坏下,机器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被破坏;在强次声环境中, 人的平衡器官受到破坏,恶心、眩晕、旋转、甚至危及生命。(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到次声强 大的破坏性,从而尽量远离次声源。) 4、自然界中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让学生了解。 观察课本图3-32,提出问题: ?、人的听觉范围是多少?人的发声范围是多少? ?、从图中你可以发现动物的发生范围和听觉范围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你能听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听到飞行的蝴蝶? 四、知能应用,总结规律 1、人耳的听觉范围 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夜深人静,狗和猫在仔细地听各种声音,而人却什么也听 不到,这是为什么? 科学研究表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是有一定范围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大约在20Hz~20000Hz之间,低于20Hz的声音或高于20000Hz的声音都不能被人听到。 【推广?引申】物体振动一定能产生声音,但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却不一定能听到。 2、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活动、觅食。但它们从来不会碰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 高的精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呢? 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 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它们甚至还能通过反射回来的声波 判断出是蛾子还是苍蝇呢! 【推广?引申】 (1)超声波被阻挡后会返回来形成回声。根据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超声 雷达――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还 可以探测鱼群、潜艇的位置等。 (2)若能测出超声波来回的时间,就能计算使超声波返回的那一点离声呐的距离。 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 (见学案诊断评价部分) 六、课堂小结、纳入结构 1、谈谈你的收获。 2、关于超声与次声,你还想知道什么? 带着两个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七、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1、2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超声和次声 一、超声和次声 二、超声的应用 三、次声的危害 超声:高于20000Hz的声。 生活方面 次声:低于20Hz的声。 医疗方面 工业方面 农业方面 军事方面 教学反思: 《超声与次声》学案 一、 自主学习 1、阅读p45第一段,讨论并回答 ?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 ,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 。 ?人类能听到超声或次声吗? 2、阅读p46,讨论下列问题 ?超声具有很强的 能力。B超可以用来检查、治疗 ;超声金属探伤仪能探测金属 存在的缺陷。 ?超声对物体有很强的 能力。它能破坏细菌结构,因此用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 等进行 。 ?用超声处理过的种子可以 发芽时间, 发芽率。 3、阅读p46-p47讨论下列问题 ?人耳 (能或不能)听到次声,次声具有很大的 能力,能使机器设备 ,飞机 ,建筑物遭到 。 ?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的是( ) A、抚仙湖水下考古用声纳测湖底情况 B、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C、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D、预报海啸、台风 二、重难点突破 1、人耳的听觉范围 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夜深人静,狗和猫在仔细地听各种声音,而人却什么也听 不到,这是为什么? 2、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活动、觅食。但它们从来不会碰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 高的精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呢? 三、知能应用 1、小猫、小狗等动物比人对声音更敏感,这是因为( ) A.这些动物的发生频率范围大 B.这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大 C.这些动物的耳朵比较大 D.这些动物比人更专心听声音 2、大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中,超声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 A.超声是清洁剂 B.超声发生反射 C.超声传递去污的信息 D.超声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 3、在工业方面,超声的典型应用是对金属的无损探伤和超声测厚两种。过去,许多技术 因为无法探测到物体组织内部而阻碍其发展,超声传感技术的发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只要将 超声传感器固定在装置上,它就能“悄无声息”地探测人们所需要的信息。这里的“悄无声 息”是指 。 四、诊断评价 1、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其实质是( ) A.大象语言对人类来说是次声,人听不见,大象却能听见 B.大象语言对人类来说是超声,人听不见 C.大象没有发出声波,是根据感觉、眼神进行信息交流的 D.听觉好一些的人可以听到大象的语言 2、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着的物体。甲: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的手臂;乙:蝙蝠的嘴发出5频率为10Hz的振动;丙: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56Hz的音叉。对以上这些物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不是声源,人耳不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 音 C.甲、乙、丙都是声源,但人耳只能听丙发出的声音 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人耳都不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3、科学家们根据蝙蝠超声导航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1450m/s,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并测得接收回声所用 的时间为4s,求海底的深度。 参考答案: 知能应用:1、 B 2、 D 3、超声的振动频率高,超出了人耳的接收范围。 诊断测试:1、A 2、C 3、2900m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课 一、 知识再现 二、方法规律总结 l .湖北省小学生聂利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依旧发 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表明:蜜蜂并不是靠 发声的。她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翅膀下 的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聂利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小黑点。不管聂利的发现是否正 确,我们应该学习她的 。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发出的,若蜜蜂靠双翅的振动发声,在剪去双翅后, 它应该不再发出“嗡嗡”声,所以由聂利的第一步实验现象可知,蜜蜂不是靠翅膀发声的。 聂利同学在探究过程中采用的探究方法是科学的,暂不管她的结论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 她的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 翅膀振动 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或科学的探究方法、对科学的求知欲等等) 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若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则其发声肯定停止。 声音的传播 2.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声音从空气传人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岸上的喧哗声将鱼吓跑,是由于喧哗声经空气、水传播到鱼所在的位置,这与 声音在水和空气中传播速度的大小无关,且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声音从空气传人水中,声音的音调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B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 速度都比在空气大。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 “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 “高”“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响度 “高声大叫”“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是反映声音的强弱,即指声音的响 度。 B 萍萍是位音乐爱好者,钢琴独奏或手风琴独奏她一听便能分辨出来,她区分的 依据是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用不同的力弹琴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 不同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萍萍是靠音色来辨别的。弹琴时用的力不同,琴 发声的振动体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就不相同。 音色响度 .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 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A、D项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C项属于人耳处控制噪声。 B 三、体验成功 1、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停止发声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C、只要物体振动就产生声音,而这些声音我们不一定听得到 D、声音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对话,必须借助 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的原因是(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3、全班同学齐声合唱同一首歌曲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唱歌同学的声带在振动 B、歌声洪亮时,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C、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响度不同 D、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音调不同 4、物理老师上课时,请大家举例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大家踊跃发言,主要有以下四 个例子,你认为不确切的是( ) A、夏天游泳时,在水面下也能听到岸上人讲话的声音 B、我们在岸边能听到流水的声音 C、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 D、海豚、鲸、白鳍豚等利用自己的声呐系统来判断物体的位置 5、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令人烦躁不安,危害人的健康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 D、从环保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叫噪声 6、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 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 造成的音响效果。 7、手机或传呼机震铃发出的声音,其 并不大,一般不超过50dB,但在课堂上或大型廛座的会场里却成了 。 8、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它行驶到A处鸣笛,在A处正前方440m处有一个峭壁,经过2.5s它行至B处,并听到了反射回来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m/s,求汽车的速度。 参考答案: 1、B 2、 B 3、C 4、B 5、B 6、反射 7、 响度 噪声 8、12m/s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检测题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学号____姓名______成绩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敲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声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2、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 24 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 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A.大声呼救 B.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来营救 C.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D.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3、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A.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 B.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4、 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5、在一些城市的公路旁,常见到一种监测噪声的设备。当有汽车行驶过来时,设备上显 示的数字会发生变化,这个数字的单位应该是: A.Hz B.dB C.km/h D.km 6、新年联欢会上,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7、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8、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 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A.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三个特征全都有 9、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 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 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 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10、在如图1所示的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图1 11、医用“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的响度太小 B.声音的响度太大 C.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D.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12、图2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 他在研究声音的: 图2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26分) 13、如图3所示是甲骨文“殸”(一种打击乐器),其意思是手拿木槌 (字左部)敲打三角形石块(字右部),使石块________而发出声音。 1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 ___ 图3 m/s,一般声音在 ___ 传播速度最快。 15、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___________和音色。 “锣鼓声声震天响”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较高。 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_______较高。 16、某海洋科学考察船利用声纳作发射声波,如图4所示,声波传到海底, 图4 再反射回海面共历时3s,此处海底深度为 m(已知海水中声速为 153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 是 。 17、2004年12月26日,南亚、东南亚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罕见的大海啸,夺走 了很多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 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 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 18、 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 民噪声。请你分别列举出一个工业噪声和一个交通噪声的实例。 工业噪声: ; 交通噪声: 。 19、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 ? ; ? 。 三、探究设计题(9+9+6+6=30分) 20、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 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 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2控制条件 琴弦的长度/琴弦的横截面/mm 琴弦的材料 cm 编号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铜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_________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 (或猜想),d.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____________(只填写字母代号)。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 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21、为了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你认为 最佳的是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很长 短 响度 较响 响亮 弱 22、观察下表,试写出两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 在空气中 在气、固、液体中(15?) 在15?空气中 -1-1-1 温度/? 声速/m.s 介质 声速/m.s 频率/Hz 声速/m.s O 330 氧气 316 2000 340 15 340 水 1450 1000 340 30 349 冰 3160 500 340 100 386 铁 4900 -5000 256 340 结论: 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1) (2) 23、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 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 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 往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 想: 。 四、知识应用:(8分) 24、校田径运动会上100 m赛跑时,某记时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响后才开始按表记时,问: 记时员的记时方法正确吗?若不正确,记时员给运动员多记还是少记了多少秒? 检测题答案 一、1、B 2、C 3、A 4、D 5、B 6、A 7、C 8、C 9、A 10、C 11、D 12、C 二、13、振动 14、340;固体 15、音调;响度;音调 16、2295;真空不能传声 17、次 18、工厂里的电锯声;公路上汽车喇叭声 19、超声探伤;B超检查身体 三、20、(1)D E (2)cabd (3)控制变量法 21、(1)机械闹钟 (2)B(3)泡沫、衣服、锡箔纸 2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的传播速度随介质温度的升高 而增大;声速不变时,声音的频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等。 23、固体;声音的传播效果与介质有关 四、24、不正确;少计了0.29
/
本文档为【八年级物理 沪科版 教案、学案汇总 第三章 声的世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