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口腔念珠菌病的中医治疗综述

2019-08-20 11页 doc 25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口腔念珠菌病的中医治疗综述口腔念珠菌病的中医治疗 【摘要】本文对中医药治疗口腔念珠菌病进行了综述,提示中医药对口腔念珠菌病有较好的 疗效;外治法是其主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口腔念珠菌病;中医中药;综述 口腔念珠菌病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口腔黏膜疾病。念 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有一部分健康人群的口腔、消化道等可带有念珠菌,一般情况下是 不发病的,只有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包色念珠菌可由芽生孢子型转为菌丝型,然后致病。近些年,临床上抗生素和免疫制剂的广泛应用,导致的菌群失调,机体免疫力下降,机 体受到菌...
口腔念珠菌病的中医治疗综述
口腔念珠菌病的中医治疗 【摘要】本文对中医药治疗口腔念珠菌病进行了综述,提示中医药对口腔念珠菌病有较好的 疗效;外治法是其主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口腔念珠菌病;中医中药;综述 口腔念珠菌病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口腔黏膜疾病。念 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有一部分健康人群的口腔、消化道等可带有念珠菌,一般情况下是 不发病的,只有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包色念珠菌可由芽生孢子型转为菌丝型,然后致病。近些年,临床上抗生素和免疫制剂的广泛应用,导致的菌群失调,机体免疫力下降,机 体受到菌群感染的机会增大,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念 珠菌病的发病率增加了 3 ~ 5 倍,是口腔黏膜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3]。 念珠菌病中医文献无对应病名。公元610年,由隋代隋太医博士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 候论》一书中称之为“鹅口疮”[4]。本文对本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近况进行简要整理。 一、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口为身之门户,口腔为消化道的起端。脏腑机能之盛衰直接关乎口腔、齿、舌、唾、涎的正常与否,脏腑病变,则循经反应于口,发为口腔黏膜病[5]。 本病多因口腔不洁,感受邪热,染毒而发,过食辛辣,心脾热气熏发于口,或久病久泻,伤及元气,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湿浊内停,上泛于口等,在辨证论治上应多采用清心脾积 热兼去湿或者养阴清热、淡渗利湿、健脾益胃、养阴生津之法[6]。 二、辨证论治概述 1.内治法 ①心脾积热、夹湿型:以清心脾积热兼祛湿为主要治法,施以导赤散、加味清热泻脾散、黄连甘草饮,心脾热盛大便秘结不通者辅以凉膈散对症治疗[7]。 ②阴虚夹湿、虚火上浮型:以养阴清热、淡渗利湿为主要治法,施以六味地黄汤重用茯苓、泽泻或另加苡仁、车前子、白茅根之属对症治疗。 2.外治法 2.1.局部用药:用一稍粗棉签蘸冷浓茶慢慢拭去口中白色绒毛状膜。 ①心脾积热者,可用黄连、银花、甘草煎汤或用野蔷薇花瓣泡水拭口或漱口。 ②虚火上浮者,可用儿茶、青黛煎汤拭口或漱口。 以后均可擦锡类散、冰硼散等。 2.2.针刺疗法:取地仓、合谷,留针5分钟,每日或间日1次[8]。 三、经方的临床应用观察 1.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主治“狐惑之为病,状若伤寒,目不得闭,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近年来,诸多医家对该方的研究很多,认为其在治疗口腔黏膜病中效果独特。刁俊鹏等[5]使用 消糜颗粒治疗老年口腔念珠菌病。消糜颗粒由甘草泻心汤加味而成,刁俊鹏等运用本方随证 加减辨治,取其益气运脾、清热解毒、和胃降逆、清化湿热之功,佐以温散寒邪、温通经脉、温阳化湿等法,用之当,效如桴鼓。消糜颗粒由生甘草、黄芩、黄连、清半夏、干姜、人参、大枣组成,方中重用生甘草四两为君,益气补脾,清热解毒;黄芩、黄连苦寒,泻脾气之热结;清半夏燥湿和胃降逆;干姜辛温而守,助甘草以补中温土;大枣助甘草益土,人参补中 而益气,土得补则运,以绝湿之根源,诸药合方共奏辛开苦降、攻补兼备、泻热散寒、解毒 祛湿之功[9]。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停药随 访3个月,治疗组的复发率为 12.5%,对照组为 50.0%。 2.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属于中医众多经典代的其中一个,具有“滋补肾阴”的疗效,而人类的生、老、病、死等均与肾气的盛衰情况息息相关。肾虚患者各项细胞的免疫指标与正常指标相比 明显偏低,如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血清IgM含量等,由此表明了肾气与免疫力的密切关系。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中表示,六味地黄丸对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力有明显效果。 此外,六味地黄丸中含有熟地黄、山茱英、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等成分,其中茯苓的药性温和,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免疫力,保护肝功能,在口腔念珠菌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还可 中和抗真菌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疗效[10]。王舟[11]使用六味地黄丸配合制霉菌素片治疗老年人 口腔念珠菌病,结果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75%。 四、其他治法的临床应用观察 杨菁菁等[12]对清宫《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清热除湿祛风膏”加减后,拟由白鲜皮、 白芷、白僵蚕、白花藤、白及、苦参等组成五白方,结果总有效率68.57%;五白方配合氟康 唑治疗,总有效率85.19%,单纯应用氟康唑总有效率50.00%。汪欣等[13]采用自制中药煎剂(药物组成为:川连、条芩、柴胡、白芍、郁金、陈皮、三棱、莪术、半枝莲、蛇舌草、生 薏苡仁,随证加减,每天1剂水煎温服),并配合制霉菌素漱口,结果显效率为34%,好转率 为58%,无效率为8%,总有效率92%。钱嵩[14]采用月石合剂(月石、制霉菌素、冰片等制成散 剂)外用治疗本病60例,总有效率100%。程金姝等[15]治疗念珠菌性咽炎43例,采用大蒜注射 液静滴,或自制大蒜泥或大蒜液口服,并配合西药酮康唑静滴,结果显效率为79.09%,好转率为13.95%,无效率为4.65%。赵纪生等[16]以柳花散加味(黄柏、青黛、肉桂、冰片、大黄等研末) 内服并外用治疗尿毒症合并念珠菌性口腔炎16例,结果痊愈9例,好转5例,无效2例。治愈 好转率为87.5%,平均治疗时间为4.8天。刘庆彤等[17]用自制真菌1号合剂(冰片、儿茶、茵 陈蒿、石菖蒲等)外用治疗本病30例,痊愈12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 76.7%疗效优于对照组。黄尧洲等[18]采用鹤草芽粉含漱治疗艾滋病口腔念珠菌感染12例,结果治愈8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3.3%。 五、中药及提取物的相关研究[21] 1.单味中药的抗真菌作用研究现状 近百年来,科学家已发现300余种中药具有抗真菌活性。有研究发现[19-20],白色念珠菌 对虎杖、溪黄草、苍耳子、地锦草、大黄、生大蒜汁、七叶一枝花、丁香、一口钟、土槿皮、木鳖子、黄连、知母、黄芩、五倍子、桂枝、肉桂、高良姜敏感性较高,其中以对虎杖的敏 感性最明显。王殿明[22]等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芍药苷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芍 药苷对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及细胞黏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其抑制效果与提取物浓度呈正 相关。 2. 复方中药的抗真菌作用研究现状 中药复方的抗真菌作用研究现状中药抗真菌的机理比较复杂,有些方剂中的单味药并无 明显的抗真菌活性,但复方却呈现一定疗效。有研究发现[23],黄连分别与黄柏、甘草、知母、黄芩配伍对念珠菌的抑制作用较大,黄连配黄柏与黄连配知母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五倍子、丹参提取物相互配伍抑制作用较单用抑菌效果佳。 3.中药有效成分的抗菌作用研究现状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的深入,许多中药的活性成分已经确定,究其化学成分,中药 抗菌的有效成分主要分为酚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等。 3.1.酚类 ①Albicanyl caffeate和Resveratrol是两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分别与白色念珠菌共 同培养24 h后,生长良好的白色念珠菌发生形状学改变:细胞壁膜皱缩不平,变薄,且有严重剥脱及裂纹现象;细胞壁局部有缺损,质地疏松;细胞膜不再连续,有凸起;胞质变得不 均匀。揭示酚类化合物可改变白色念珠菌的超微结构,从而为其抗菌作用提供依据。 ②鞣质是一类结构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诃子鞣质可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 一定的影响,其可致使白色念珠菌形态不规则;生物膜结构被破坏;细胞质不均一;菌丝相 明显减少。 ③丁香酚具有解热、抑菌、降血压等功效,但对真菌是否有抑制作用尚未明确,杨菁菁 等证实八角茴香油、肉桂醛、柠檬醛及丁香酚对口腔念珠菌有抑制作用[23],李晓晴等也证实 丁香酚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抑制或杀灭作用,从而更加确定丁香酚对念珠菌的作用效果[25]。 3.2.生物碱类 ①小檗碱是一种常见的生物碱,主要用于清热、解毒以及细菌性腹泻的治疗。小檗碱对 细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但在实验浓度下其并不具抗真菌活性。有研究表明,小檗碱与氟康 唑联用,显示出较强的抗真菌作用[26]。 ②苦参碱是另一种常见的生物碱,苦参药物浓度直接影响白色念珠菌的细胞体积大小, 且随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越明显,同时其对白色念珠菌各生长周期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影 响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态及功能。 3.3.挥发油类 挥发油又称精油,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具有芳香气味及挥发性的油状物质的总称,可 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又不与水混溶,常见的如大蒜油、山苍子油等。 ①大蒜油存在于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中,对细菌、真菌、杆菌、病毒等均有抑制杀灭 作用。大蒜油中大蒜烯,可通过阻断脂质合成来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且大蒜油中大蒜素提 取物的耐药率极低。熊延靖等以小鼠为实验对象,以生理盐水作为大蒜油的对照,分别采用 平板菌落计数法、MTT法及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大蒜油对小鼠的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 内脏活菌数目的影响发现,7 d后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组织 中的白色念珠菌数量显著减少,肯定了大蒜素抑制白色念珠菌作用[27]。 ②山苍子油从山苍子果实中提取而来,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山苍子油可能是通过抑制 白色念珠菌DNA、RNA、细胞壁及胞体内多糖的合成而起到抑菌效果。曾跃斌等在此基础上, 对山苍子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山苍子油不仅对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对其他耐唑类 药物念珠菌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山苍子油可降低小鼠肾脏白色念珠菌菌落形成单位计数,从 而延长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证实山苍子油对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效果[28]。 七、讨论 在所选中医药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文献中,外治法是其最主要的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病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1]费永杰.口腔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进展[J].健康必读(下半月), 2011, 26(11):417.2. [2] 李芷,李秉琪.口腔念珠菌病的分类[J].口腔医学,1993,13(2):104- 105. [3]李家庆, 尚霞.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断与治疗[J]. 大家健康, 2013, 7(1): 167-168. [4]周大成.中国口腔医学史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5]刁俊鹏, 丘耿姗, 谢明花. 不同中药治疗老年口腔念珠菌病的观察[J]. 中医中药,2013, 20(3): 117-118. [6]欧阳卫权,范瑞强.中医治疗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 2002,19(5):6-9. [7]徐治鸿,主编.中西医结合口腔黏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3. [8]吕艳红,潘东晟,王秀锋.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及新进展[J].中医治疗前沿, 2011,(7):11-12. [9] Hsiao HH,Tsai HJ,Liu YC,et al.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J]. Kaohsiung J Med Sci,2006,22(5):217-222. [10]沈漪,罗冬青.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11,38(l):114一116. [11]王舟. 老年人口腔念珠菌病56例临床治疗探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4): 256-257. [12]杨菁菁, 周曾同, 周海文, 范媛, 沈雪敏. 中药五白方漱口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念珠菌 病[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 49(7): 53-55. [13]汪欣, 熊宇. 中西医联合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34): 297-297. [14] 钱嵩.月石合剂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病60例[J].辽宁中医杂志 ,1998, 25(10):475. [15] 程金姝,林英,林功标.中西医结合治疗咽部念珠菌性咽炎43例[J].福建中 医,2000,31(3):28. [16] 赵纪生,赵翔.柳花散加味治疗尿毒症合并念珠菌性口腔炎16例[J].山西中医学院学 报,1997,13(6):6. [17] 刘庆彤,毕云,刘明,等.真菌ⅠⅡⅢ号合剂治疗念珠菌性口腔炎、肺念珠菌病及念珠菌性肠炎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2001,42(2):98-100 .
/
本文档为【口腔念珠菌病的中医治疗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