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鉴别 2013

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鉴别 2013

2017-10-07 2页 doc 12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鉴别 2013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鉴别 2013 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鉴别 2013-9-7 23:05 阅读(36) 转载自冰糖葫芦 , 赞(5) , 评论(1) , 转载(95) , 分享(11) , 复制地址 , 举报 , 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胎儿心脏超声检查... 腹股沟斜疝:是指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向内、向下进入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皮下环,可突入阴囊内或大阴唇前端的疝。 腹股沟斜疝又分为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和后天性腹股沟斜疝两种: (1)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人类胚胎期,睾丸从腰椎旁逐渐下降,同...
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鉴别 2013
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鉴别 2013 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鉴别 2013-9-7 23:05 阅读(36) 转载自冰糖葫芦 , 赞(5) , 评论(1) , 转载(95) , 分享(11) , 复制地址 , 举报 , 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胎儿心脏超声检查... 腹股沟斜疝:是指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向内、向下进入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皮下环,可突入阴囊内或大阴唇前端的疝。 腹股沟斜疝又分为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和后天性腹股沟斜疝两种: (1)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人类胚胎期,睾丸从腰椎旁逐渐下降,同时带动部分腹膜、腹横盘膜及腹部肌肉经过腹股沟管逐渐下移,形成阴囊。在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形成一个腹膜鞘突。当睾丸下降完成后,腹膜鞘突自行缩闭锁。如果腹膜鞘突未闭锁或闭锁不全,则可能形成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疝囊。 (2) 后天性腹股沟斜疝:与腹股沟部位的解剖缺陷有关。正常情况下,腹横筋膜和腹横肌的收缩可使腹股沟深环关闭,从而阻止斜疝的形成。如果腹横筋膜或腹横肌发育不全,再加上腹内压力增高(如劳动、排便、排尿、腹水、啼哭等)因素的出现,可促使深处的腹膜向外突出形成疝囊,肠管等组织也随之进入疝囊,形成后天性腹股沟斜疝。 当疝内容物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赫赛又哈三角)处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称腹股沟直疝。腹股沟直疝多见于中、老年人,与老年人腹壁肌肉较薄弱有关。例如,老年人出现长期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及慢性便秘等情况,造成腹内压力升高,促使直疝三角部位的腹膜及内脏突出,可形成腹股沟直疝。 腹直肌外侧缘(Rect),腹壁下动脉(直箭头),腹股沟韧带内侧(箭头)所界定的海氏三角(H)。腹股沟韧带起源于髂前上脊(S)并插入耻骨结节(T)。缩写:F,股管;Ram,耻骨上支,弯箭头所示之处为腹股沟管深环的开口。 腹股沟斜疝在很多方面都是与直疝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病年龄: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直疝多见于老年人。 2.疝突出途径:斜疝是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直疝是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 3.疝块外形:斜疝的疝块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直疝的疝块为半球形,基底较宽。 4.回纳疝块后压住疝环:斜疝可不再突出;直疝的疝块仍可突出。 5.精索与疝囊的关系:斜疝发生时,精索在疝囊后方;直疝者,精索是在疝囊的前外方。 6.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斜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壁下动脉的内侧。 7.嵌顿机会:斜疝发生疝嵌的机会较多;直疝发生嵌顿的机会极少。 寻找腹壁下动脉的方法: 在诊断腹股沟疝时,通过辨别腹壁下血管来确定腹股沟内环的位置。直接进行腹直肌的横切面搜查,可以看到其后方的三根血管,一条动脉和两条静脉,这就是腹壁下血管。追踪腹壁下动脉至其起始于髂外动脉处即找到了内环所在的位置。
/
本文档为【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鉴别 201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