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唐吉父妇科医案选录(二)

2018-04-24 4页 doc 15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唐吉父妇科医案选录(二)唐吉父妇科医案选录(二) 作者: 袁云瑞 产后病 案一:气不摄血 徐××,26岁,1972年9月6日。 今年6月8日分娩后,恶露未尽,至8月21日服中药后停止7天,又复流血,而且越来越多,色鲜无块,无腹痛,腰脊酸楚,哺乳不辍。脉细数而软,舌苔少而质淡不华,边沿不整,显然为产后冲任不固,气虚不能摄血所致。拟益气摄血。 党参9g,黄芪9g,炒白术6g,炙升麻9g,柴胡9g,蒲黄12g,槐花12g,地榆12g,侧柏12g,木花12g,狗脊9g,川断9g。7剂。 按:患者产后三个月,恶露止而复来,越来越多,但无血块,无腹...
唐吉父妇科医案选录(二)
唐吉父妇科医案选录(二) 作者: 袁云瑞 产后病 案一:气不摄血 徐××,26岁,1972年9月6日。 今年6月8日分娩后,恶露未尽,至8月21日服中药后停止7天,又复流血,而且越来越多,色鲜无块,无腹痛,腰脊酸楚,哺乳不辍。脉细数而软,舌苔少而质淡不华,边沿不整,显然为产后冲任不固,气虚不能摄血所致。拟益气摄血。 党参9g,黄芪9g,炒白术6g,炙升麻9g,柴胡9g,蒲黄12g,槐花12g,地榆12g,侧柏12g,木花12g,狗脊9g,川断9g。7剂。 按:患者产后三个月,恶露止而复来,越来越多,但无血块,无腹痛,其色鲜,并非瘀滞气阻可知。脉细软,苔少舌质淡,边沿不整,更可证明为气虚不能摄血之证。方用党参、黄芪、白术、升麻、柴胡补中益气治其本,蒲黄、槐花、地榆、侧柏、木花摄血之品止其流而治其标,再以狗脊、川断补其肾而壮其腰。复诊时流血已少,余症亦为好转,乃以原法巩固治疗。 唐老对产后气虚而恶露不止,如症见头晕心悸少寐者,在益气药中酌加朱苓、远志、枣仁、女贞子、旱莲草等以养心安神,调益肝肾;汗多者酌加浮小麦、五味子、黑豆衣等清虚热而敛汗;腹痛而不拒按者,配以芍药甘草汤,柔肝缓急止痛;恶露色淡,持续不止,伴足跟痛者酌加菟丝子、补骨脂等以温养肾气,真是宝贵的经验。 案二:积瘀未清 汤××,28岁,1972年10月9日。 产后10天,恶露未清,瘀下甚少而色淡如带,少腹中间阵痛,咽喉蒂丁下坠,妨于吞咽,大便欠通,脉细弦,舌苔薄尖有红刺。积瘀未清,内有蕴热,拟祛瘀化浊,清润六腑。 当归9g,赤芍6g,丹参9g,桃仁6g,山楂肉9g,制香附9g,玄胡9g,射干6g,桔梗4.5g,制军6g。7剂。 按:唐老曾告知,产后恶露,正常情况14天左右可以尽净。今患者产后仅10天,瘀下甚少而色淡如白带(唐老认为可能系阴道炎性分泌物),且少腹中间阵痛,而脉见细弦,舌质尖有红刺,可知其为实证,乃系瘀积未清,转而化热,火气上炎则咽喉红痛,蒂丁下坠,犯下则大便欠通。治以当归、赤芍、丹参、楂肉、桃仁行血祛瘀;香附、玄胡行气疏肝止痛;桔梗、射干清上利咽;制军泻下通腑。此即唐老所谓“祛瘀化浊,清润六腑”之意也,瘀化热清,其病自可转愈。 案三:阴虚发热 曹××,26岁,1972年9月8日(住院病人)。 一诊:产后身热起伏不尽,口燥,脉细数,舌苔薄糙,表里之热未清,胃热伤液,亟宜清胃热而养阴液。 北沙参9g,细生地18g,赤芍6g,天花粉9g,生石膏15g,知母6g,川石斛9g,玄参9g,六一散12g,炒竹茹4.5g。3剂。 二诊(1972年9月11日):用清肺胃之热,而养其阴之剂,表热已退,舌苔由糙转润,再与前法为治。 北沙参9g,细生地12g,天花粉12g,知母6g,川石斛6g,麦冬9g,桔梗3g,生甘草3g,活芦根30g,玄参9g。3剂。 三诊(1972年9月13日):迭用清肺胃之热,甘寒存阴之法,表热退而未起,脉仍细弦,舌苔薄而质尚红,再拟廓清肺胃余热,而养其阴。 北沙参9g,细生地9g,天花粉12g,川石斛9g,天麦冬各6g,知母6g,玄参9g,黑山栀6g,生甘草3g,活芦根30g。5剂。 按:产后发热,有外感,有内伤,证情各异。本例一诊身热起伏持续,口燥,但不恶寒,脉象见数,舌苔见糙,乃系肺胃阴伤而发热,故用白虎汤的生石膏、知母配竹茹以清解肺胃之热;生地、沙参、石斛、玄参、花粉、赤芍以养阴生津,凉血润燥;时值暑天,故以六一散清暑利湿。二诊热退,舌苔转润,阴液已在转复之中,故按原方减去石膏、竹茹、六一散、赤芍等解肌清热凉血消暑之品,加麦冬、芦根以增强养阴生津清肺之效,另以桔梗、甘草开泄上焦肺气。三诊热退未再复起,惟脉象尚弦,舌质尚红,须乘胜追击,清其余热。故原方基本未动,仅去桔梗而改用苦寒清热的山栀,再增天冬一味,加强清养肺胃之力,以奏全功。 案四:暑湿内蕴 竺××,25岁,1972年8月11日(住院病人)。 一诊:产后20天,恶露已净,身热起伏,少腹作痛,大便欠通,口泛甜味,渴喜热饮。脉细数,舌苔黄糙边腻,拟疏理渗湿,解肌表之热。 藿佩各6g,清豆卷12g,川朴4.5g,炒条芩6g,白蔻仁1.8g,鸡苏散12g,米仁12g,赤苓12g,瓜蒌仁9g,甘露消毒丹15g。3剂。 二诊(1972年8月14日):前方用化湿分利,清解暑热之剂,表热已退,大便得通,但粪下不多,腹痛已缓,小溲仍赤。脉细濡,舌苔白腻,伏湿尚未尽除,再予化湿分利。 藿佩各9g,生白术6g,川朴4.5g,蔻仁1.8g,米仁12g,半夏6g,赤苓9g,泽泻6g,车前子9g,瓜蒌仁9g。5剂。 按:患者产后感受暑湿之邪,三焦受困。上焦肺气不宣,则表热起伏;中焦脾湿不化,则口泛甜味,渴喜热饮;下焦湿热蕴积,则大便欠通而少腹作痛。恶露已净,其腹痛非瘀滞可知。脉细数,舌苔黄糙边腻,更是湿遏热伏之征。故用藿佩、豆卷、鸡苏散以宣泄上焦,疏解表邪;蔻仁、川朴、黄芩以清化中焦湿热,赤苓、米仁、瓜蒌仁、甘露消毒丹以分利通泄下焦湿浊;产后血虚不宜峻下,故用瓜蒌仁以缓通。二诊湿热得以宣化通利,身热退而腹痛缓,但小溲仍赤,大便欠畅,脉来细濡,苔转白腻,伏湿尚未尽除,故着重化湿分利,而以藿佩,白术、川朴、蔻仁、半夏等芳香辛苦之剂,化湿泄浊,米仁、赤苓、泽泻、车前、瓜蒌仁分利水湿,通畅腑气。综观本案运用温病学说,辨证用药,丝丝入扣,效如桴鼓。诚然,唐老不仅是中医妇科名家,亦内科高手也。 转自:医药网
/
本文档为【唐吉父妇科医案选录(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