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2017-10-16 28页 doc 53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2972

暂无简介

举报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江城子》赏析 学习目标: 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 回顾词的一般知识: 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即歌词,指可以和 乐歌唱的诗体。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 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的分类: ?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 定声”。 ?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 “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 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小令(5...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江城子》赏析 学习目标: 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 回顾词的一般知识: 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即歌词,指可以和 乐歌唱的诗体。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 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的分类: ?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 定声”。 ?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 “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 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小令(58字 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 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豪放派 词的特点: 意境壮美 感情豪迈 高远清新 婉约词派特点: 多写男女爱情,离 愁别绪; 语言含蓄、婉约, 情调凄凉 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 个达观、开朗、幽默的苏轼。 我们着迷他的“我欲乘风归去” 我们欣赏他的“扣舷长啸”我 们追随他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但是我们能够接受 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吗,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 千 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 古 因之而失重。” ——方方 奇 喜欢苏东坡 才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简介苏轼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 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 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 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 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 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 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 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 轼。 嘉祐二年(1057) 进士及第丧母守孝 ? 熙宁二年(1069) 反对变法卷入党争。 ?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 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 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密 州、徐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 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 元丰二年(1079)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 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 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入狱后,受尽凌辱,酷刑棒 打,几致死地。历时五个月,营救者络绎不 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 苏轼,将苏轼贬到黄州。 ? 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他没有俸禄、 生活困苦、衣食不足,而且受到监督.没有 住的地方,只好暂居庙里,后来得了一块荒 地,耕种,造屋。 元祐元年(1086) 重获启用官至礼部。 旧党执政。受到皇太后重用保护,苏轼 被调回京都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自 请外任杭州太守。后被召回京师,担任兵部 尚书、礼部尚书。 绍圣元年 (1094) 又遭贬职惠州儋州。 ? 皇太后驾崩,新党再度秉政后,又 贬惠州, 再贬儋州(今海南), ? 元符三年(1100) 渡海北返次年病逝。 ? 66岁死于常州。 背景: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 美,知书达礼。公元1055年, 16岁嫁给了19岁的 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王弗聪明沉静,知 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 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 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 约略知道 。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 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 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 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 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 见的告诫、嘱咐。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 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 知于苏轼。 苏轼的《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记载着这样的故事:轼与客言于外, 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 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 “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 每当苏轼 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 醒。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王弗侍亲甚孝,对苏轼关怀备至, 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这 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 喻的。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 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 葬故乡。后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 遗风,由此也足见苏轼对爱妻的深切思念。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 十日,死别十年,苏轼夜梦亡妻,凄楚哀惋,久蓄的情感澎湃奔 涌,不可遏止,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 记 梦》。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 指的就是这一年。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 殡于京成之西。其明年六月壬,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 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轼铭其墓曰: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 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 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 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为于外,君未 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 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 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 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 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 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 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 君得从先夫人 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 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王弗墓志铭》苏轼 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 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 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 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ang) ,自难 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 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 月夜,短松冈?。 注释 ? ? ?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十年:自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轼之妻王弗 去世至今整整十年 ?千里:作者此时在密州,据王氏之墓/故乡眉州 千里之遥 ?肠断:一作“断肠” ?短松岗:代指亡妻王弗坟茔所在之处;唐代开 元年间,幽州衙将张某之妻孔氏死后,一日忽从冢中 出,题诗赠张曰:“欲知肠断处,明月照松岗”。 (《本事诗? 征异第五》)苏轼化用其意,遥想亡妻 在清冷的月光下“千里孤坟”的凄凉处境。 翻译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思念 吧,但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 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相逢也料想不 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 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 子正在小窗前梳妆。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 只有泪千行。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 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脸, 鬓如霜。 十年生死两茫茫 直接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 来的深挚怀念和伤悼。生死 相隔了茫茫十年,作者对亡 妻的怀念始终没有淡化。虽 时光易逝,但真情难忘。追 念之情,不能自已。 “两茫茫”表面看是写自己 也写故去的妻子,实际上是 写自己无边的惆怅和空虚的 情怀。作为首句,为全文奠 定下了伤悼的感情基调。 不思量,自难忘 ? ? ? 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 “不”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头 ”(李清照《一剪梅》) 1:不思量其实是思量 2:即便是“不思量” ,仍“自难忘”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 与苏不 同感情表达 考试中可以这样答:“不思量”,故作决绝语, 实际上是思量得太深、太苦了;偏生“自难忘”, 刻骨铭心,自然推不去、躲不开了 。作者将 “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 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 内心的情感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王弗死后,迁葬于四川眉山(苏轼的家乡), 而此时苏轼则在密州任所,不止千里之隔。千 里”,对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补充,共 同点出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 , 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 遗恨 “凄凉”,不只是思念亡妻,同时政治仕途不 顺,生活困苦,都是凄凉之因。表达了作者孤 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纵使„:是一个假想。 “尘满面,鬓如霜”是作者对自己外貌的简括 而有特征的勾勒。其中又暗含了无限悲凉的身 世之感。 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 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 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沧桑,备尝艰辛。 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对亡妻的哀思, 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 心深处的悲怆之情。 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 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 明明是作者对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说自己变化太 大,妻子已认不出自己,这样写为什么 更为动人, 想象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把现实 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 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 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 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柳永《八声甘州》 ?从表达内容上看,感情显得更为深沉。“我思人”还只 是单相思,写则进了一步,说明思念是双向的,而“人思 我”是出于“我”的想象,比直接说“我思人”更能表现 思念之深切。 ?从表达技巧上看,运用想象,从虚处将佳人深情的动作 刻画得细腻动人,文笔更曲折,引人入胜。(悬想佳人痴 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 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 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 处”。 ) ? ? ? ? ? ?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下阙转向闺中人,在心上人离开以后登高望远,遥念离人, 泪眼迷茫,哀怨满怀。起首三句生动描绘她登高远眺时脸 上的表情,心中的感受。“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工整 的对偶,恰当的叠字,一个断肠美人儿的楚楚动人形象栩 栩如生。妙在“楼高莫近危阑倚”句,既似怨妇心中怨语, 亦如远行人遥遥传来的劝慰。 ?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寞,一入手应该 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 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 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 中只独看”。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 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 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 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 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 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 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 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 就意在言外了。 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 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 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 沧桑的悲戚。 让人憔悴的不仅有大 地上的灰尘,也有岁 月的风尘、情感的风 尘,“鬓如霜”是艰 难苦恨烦霜鬓,是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岗。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 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唯有泪千行。” 下阕承接“相逢”写梦,正是 由于“不思量,自难忘”的那 种刻骨铭心的想念,才产生了 诗人所绘下的梦境。夫妻相逢 在梦中,现实中时间与空间的 距离都没有了。往昔的美 好时 光出现在眼前--窗下,妻子对 镜理妆,似乎是静谧、幸福的。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 ? 真正进入“梦境” 忽:梦境的恍惚迷离 ,悲中寓喜 亲切、熟悉 ,使梦境更具真实感,足见上 阕“思量”、“难忘”之言之不虚 虚实相生 小轩窗,正梳妆。 这是白描的手法,小轩窗,是梳妆 的环境、背景,梳妆,是王弗做的 事情,连起来说就是,王弗正在小 轩窗下梳妆。这是极普通的一个生 活画面,原来苏轼“自难忘”的竟 然是这么一幅生活剪影。这些应该 是对一个妻子来说很大事了,但苏 轼偏偏没有梦到。那么,妻子平常 天天要做的梳妆的小事,对苏轼来 说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我们从感情 的角度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体会, 自然就会明白,人们对自己最爱的 人的回忆,印象最深的大都是一些 生活小事,可见苏轼对爱妻的怀念 和感情深厚。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此时无声胜有声”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 由喜再转悲 ? 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 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 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 一任泪水涌流 ? 更显凄凉之情,呼应上片“无处话凄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 ? ? 年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呼应开头:作者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 处 是抒写梦醒后的感慨,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 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 更是惓惓不已 白描、虚实结合 考试可以这样答:将真挚而深沉的怀念之情,附 注于梦中的景物,更让读者潸然泪下 境界:凄清幽独,黯然魂销。东坡此词最后这三 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符 合“记梦”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 短松冈,即指王弗的墓地。遥想亡妻在清冷的月 光下“千里孤坟”的凄凉处境。此典用得贴切, 不着痕迹。并由于作者刻意用了“料得”这样一 个主动词和“年年”这样一个漫长的时间单位, 使之不仅含有死者对生者的怀念,而且增加了生 者对死者的怀念,使本词产生了双重的生死怀念 之情,词的重量顿时倍增。 三个特点: ? 直抒胸臆,感情真挚 ? 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 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 、纯系白描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 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 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 想象丰富,结构往复曲折。作者在漫长的时间与广阔 的空间中驰骋想象,并把过去与未来、梦境与现实、生 者与死者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 成,但又回环往复,曲折有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 真挚深婉的情感历程。 梦前 十年生死 实 梦中 相顾无言 虚 梦 后 月圆人亡 实 开篇抒情,十年永决 时间 空间 难忘 凄凉 上片 铺 垫 欲诉境况,千里阻隔 纵使相逢,亦应不识 容颜 憔悴 抒 发 哀 悼 失 意 之 情 梦中所见,轩窗梳妆 迷离恍惚 下片 因梦所感,年年断肠 情真意切 全诗感情的发展 十年死别,相思苦 相思不见,无处话凄凉苦 积思成梦,幽梦话凄凉更苦 梦醒而只剩冷月松冈,则更苦 感情随着入梦和梦醒,一步步深 化。全词凄婉哀伤,出语悲苦,真可 谓一字一泪~ 以悼亡为题材作词,在苏轼是第一首,在词的发展史上也是第一首。这在 词的内容的开拓上有它的独特意义。在这以前,文人填词,凡涉及女性的, 大多为玩弄妓女之辞。因为词多半为应歌而作,而歌词者又大多为妓女之 故。到了苏轼开始有所转变,不完全为应歌而作,转而表现她们的情怀。 《江城子》,不但扩展了词的题材,对词的品格也有所提高。 此词开了悼 亡词之先河,被视作悼亡词中绝唱。 这首词语言的运用,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 声声咽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幽咽泉流”中弥散开来,让人艰与呼 吸,又难以逃避。 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读此 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 面对这样的深情,解读都似乎是一种伤害,那是需要在生命里反复吟唱,静 夜中不断怀思的乐音。无数的人毫不吝惜地把“绝唱”这个词赠与了这首 词,然而,时光流转了千年,我们又听到了一生相似的叹息,那叹息给予 了我们有一篇值得反复玩味的美文,也让我们更深切地领会了苏子心中的 创痛,两个文人千年的唱和,诉说着人世间最值得感念的深情。 有人这么说(节选): 非常欣赏苏轼的这首词。想象着苏轼夜半拭泪醒来,仍 恍如不知其妻王弗是真的香魂归来或者只是一个梦, 真的只是一个梦吗,„„爱情与死亡是永恒的主题, 尤其是有着死亡段落的爱情。 老Rose握着“海洋之心”站在曾经吞噬Jack的雾海上, 回想当年划破冰海之夜的字字句句,想说的,只有 “十年生死两茫茫”;38岁的渡边在飞机上偶尔听到 Beatles的《挪威的森林》,想起曾在直子脑后的发夹, 念叨的,也只有“十年生死两茫茫”;陆游如果路过 唐琬的坟墓,“错,错,错”已毫无意义,不如插上 一支白菊,叹一句:“十年生死两茫 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茫”的何 止“生死”,十年了,一切皆“茫茫”,皆“今非昔 比”。也只有这份感情没有“茫茫”而去了,即使死 者已逝,但生者永记,在每 个月明相思之夜,不思量 间,自会神回小轩窗,自会肠断短松岗,思念、无奈、 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 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梦是虚幻 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 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 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 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 中国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 “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 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 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 较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 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实”是指客观 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 1.虚幻世界和梦境。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 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 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 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 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 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 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一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 怕有渔郎来问津。”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 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 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 依旧笑春风。”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依旧,人空瘦, 泪痕红悒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钗头凤 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长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沈园二首》 陆游 (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江城子》赏析 学习目标: 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 回顾词的一般知识: 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即歌词,指可以和 乐歌唱的诗体。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 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的分类: ?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 定数,字有 定声”。 ?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 “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 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小令(58字 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 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豪放派 词的特点: 意境壮美 感情豪迈 高远清新 婉约词派特点: 多写男女爱情,离 愁别绪; 语言含蓄、婉约, 情调凄凉 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 个达观、开朗、幽默的苏轼。 我们着迷他的“我欲乘风归去” 我们欣赏他的“扣舷长啸”我 们追随他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但是我们能够接受 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吗,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 千 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 古 因之而失重。” ——方方 奇 喜欢苏东坡 才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简介苏轼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 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 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 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 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 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 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 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 轼。 嘉祐二年(1057) 进士及第丧母守孝 ? 熙宁二年(1069) 反对变法卷入党争。 ?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 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 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密 州、徐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 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 元丰二年(1079)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 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 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入狱后,受尽凌辱,酷刑棒 打,几致死地。历时五个月,营救者络绎不 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 苏轼,将苏轼贬到黄州。 ? 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他没有俸禄、 生活困苦、衣食不足,而且受到监督.没有 住的地方,只好暂居庙里,后来得了一块荒 地,耕种,造屋。 元祐元年(1086) 重获启用官至礼部。 旧党执政。受到皇太后重用保护,苏轼 被调回京都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自 请外任杭州太守。后被召回京师,担任兵部 尚书、礼部尚书。 绍圣元年 (1094) 又遭贬职惠州儋州。 ? 皇太后驾崩,新党再度秉政后,又 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 ? 元符三年(1100) 渡海北返次年病逝。 ? 66岁死于常州。 背景: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 美,知书达礼。公元1055年, 16岁嫁给了19岁的 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王弗聪明沉静,知 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 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 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 约略知道 。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 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 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 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 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 见的告诫、嘱咐。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 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 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 知于苏轼。 苏轼的《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记载着这样的故事:轼与客言于外, 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 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 “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 每当苏轼 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 醒。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王弗侍亲甚孝,对苏轼关怀备至, 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这 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 喻的。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 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 葬故乡。后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 遗风,由此也足见苏轼对爱妻的深切思念。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 十日,死别十年,苏轼夜梦亡妻,凄楚哀惋,久蓄的情感澎湃奔 涌,不可遏止,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 记 梦》。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 指的就是这一年。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 殡于京成之西。其明年六月壬,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 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轼铭其墓曰: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 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 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 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为于外,君未 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 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 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 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 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 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 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 君得从先夫人 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 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王弗墓志铭》苏轼 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 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 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 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ang) ,自难 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 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 月夜,短松冈?。 注释 ? ? ?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十年:自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轼之妻王弗 去世至今整整十年 ?千里:作者此时在密州,据王氏之墓/故乡眉州 千里之遥 ?肠断:一作“断肠” ?短松岗:代指亡妻王弗坟茔所在之处;唐代开 元年间,幽州衙将张某之妻孔氏死后,一日忽从冢中 出,题诗赠张曰:“欲知肠断处,明月照松岗”。 (《本事诗? 征异第五》)苏轼化用其意,遥想亡妻 在清冷的月光下“千里孤坟”的凄凉处境。 翻译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思念 吧,但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 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相逢也料想不 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 鬓发如 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 子正在小窗前梳妆。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 只有泪千行。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 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脸, 鬓如霜。 十年生死两茫茫 直接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 来的深挚怀念和伤悼。生死 相隔了茫茫十年,作者对亡 妻的怀念始终没有淡化。虽 时光易逝,但真情难忘。追 念之情,不能自已。 “两茫茫”表面看是写自己 也写故去的妻子,实际上是 写自己无边的惆怅和空虚的 情怀。作为首句,为全文奠 定下了伤悼的感情基调。 不思量,自难忘 ? ? ? 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 “不”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头 ”(李清照《一剪梅》) 1:不思量其实是思量 2:即便是“不思量” ,仍“自难忘”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 与苏不 同感情表达 考试中可以这样答:“不思量”,故作决绝语, 实际上是思量得太深、太苦了;偏生“自难忘”, 刻骨铭心,自然推不去、躲不开了 。作者将 “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 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 内心的情感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王弗死后,迁葬于四川眉山(苏轼的家乡), 而此时苏轼则在密州任所,不止千里之隔。千 里”,对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补充,共 同点出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 , 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 遗恨 “凄凉”,不只是思念亡妻,同时政治仕途不 顺,生活困苦,都是凄凉之因。表达了作者孤 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纵使„:是一个假想。 “尘满面,鬓如霜”是作者对自己外貌的简括 而有特征的勾勒。其中又暗含了无限悲凉的身 世之感。 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 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 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沧桑,备尝艰辛。 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对亡妻的哀思, 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 心深处的悲怆之情。 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 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 明明是作者对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说自己变化太 大,妻子已认不出自己,这样写为什么更为动人, 想象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把现实 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 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 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 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柳永《八声甘州》 ?从表达内容上看,感情显得更为深沉。“我思人”还只 是单相思,写则 进了一步,说明思念是双向的,而“人思 我”是出于“我”的想象,比直接说“我思人”更能表现 思念之深切。 ?从表达技巧上看,运用想象,从虚处将佳人深情的动作 刻画得细腻动人,文笔更曲折,引人入胜。(悬想佳人痴 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 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 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 处”。 ) ? ? ? ? ? ?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下阙转向闺中人,在心上人离开以后登高望远,遥念离人, 泪眼迷茫,哀怨满怀。起首三句生动描绘她登高远眺时脸 上的表情,心中的感受。“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工整 的对偶,恰当的叠字,一个断肠美人儿的楚楚动人形象栩 栩如生。妙在“楼高莫近危阑倚”句,既似怨妇心中怨语, 亦如远行人遥遥传来的劝慰。 ?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寞,一入手应该 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 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 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 中只独看”。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 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 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 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 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 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 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 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 就意在言外了。 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 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 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 沧桑的悲戚。 让人憔悴的不仅有大 地上的灰尘,也有岁 月的风尘、情感的风 尘,“鬓如霜”是艰 难苦恨烦霜鬓,是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岗。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 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唯有泪千行。” 下阕承接“相逢”写梦,正是 由于“不思量,自难忘”的那 种刻骨铭心的想念,才产生了 诗人所绘下的梦境。夫妻相逢 在梦中,现实中时间与空间的 距离都没有了。往昔的美好时 光出现在眼前--窗下,妻子对 镜理妆,似乎是静谧、幸福的。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 ? 真正进入“梦境” 忽:梦境的恍惚迷离 ,悲中寓喜 亲切、熟悉 ,使梦境更具真实感,足见上 阕“思量”、“难忘”之言之不虚 虚实相生 小轩窗,正梳妆。 这是白描的手法,小轩窗,是梳妆 的环境、背景,梳妆,是王弗做的 事情,连起来说就是,王弗正在小 轩窗下梳妆。这是极普通的一个生 活画面,原来苏轼“自难忘”的竟 然是这么一幅生活剪影。这些应该 是对一个妻子来说很大事了,但苏 轼偏偏没有梦到。那么, 妻子平常 天天要做的梳妆的小事,对苏轼来 说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我们从感情 的角度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体会, 自然就会明白,人们对自己最爱的 人的回忆,印象最深的大都是一些 生活小事,可见苏轼对爱妻的怀念 和感情深厚。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此时无声胜有声”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 由喜再转悲 ? 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 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 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 一任泪水涌流 ? 更显凄凉之情,呼应上片“无处话凄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 ? ? 年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呼应开头:作者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 处 是抒写梦醒后的感慨,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 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 更是惓惓不已 白描、虚实结合 考试可以这样答:将真挚而深沉的怀念之情,附 注于梦中的景物,更让读者潸然泪下 境界:凄清幽独,黯然魂销。东坡此词最后这三 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符 合“记梦”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 短松冈,即指王弗的墓地。遥想亡妻在清冷的月 光下“千里孤坟”的凄凉处境。此典用得贴切, 不着痕迹。并由于作者刻意用了“料得”这样一 个主动词和“年年”这样一个漫长的时间单位, 使之不仅含有死者对生者的怀念,而且增加了生 者对死者的怀念,使本词产生了双重的生死怀念 之情,词的重量顿时倍增。 总结 三个特点: ? 直抒胸臆,感情真挚 ? 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 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 、纯系白描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 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 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 想象丰富,结构往复曲折。作者在漫长的时间与广阔 的空间中驰骋想象,并把过去与未来、梦境与现实、生 者与死者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 成,但又回环往复,曲折有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 真挚深婉的情感历程。 梦前 十年生死 实 梦中 相顾无言 虚 梦 后 月圆人亡 实 开篇抒情,十年永决 时间 空间 难忘 凄凉 上片 铺 垫 欲诉境况,千里阻隔 纵使相逢,亦应不识 容颜 憔悴 抒 发 哀 悼 失 意 之 情 梦中所见,轩窗梳妆 迷离恍惚 下片 因梦所感,年年断肠 情真意切 全诗感情的发展 十年死别,相思苦 相思不见,无处话凄凉苦 积思成梦,幽梦话凄凉更苦 梦醒而只剩冷月松冈,则更苦 感情随着入梦和梦醒,一步步深 化。全词凄婉哀伤,出语悲苦,真可 谓一字一泪~ 以悼亡为题材作词,在苏轼是第一首,在词的发展史上也是第一首。这在 词的内容的开拓上有它的独特意义。在这以前,文人填词,凡涉及女性的, 大多为玩弄妓女之辞。因为词多半为应歌而作,而歌词者又大多为妓女之 故。到了苏轼开始有所转变,不完全为应歌而作,转而表现她们的情怀。 《江城子》,不但扩展了词的题材,对词的品格也有所提高。 此词开了悼 亡词之先河,被视作悼亡词中绝唱。 这首词语言的运用,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 声声咽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幽咽泉流”中弥散开来,让人艰与呼 吸,又难以逃避。 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读此 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 面对这样的深情,解读都似乎是一种伤害,那是需要在生命里反复吟唱,静 夜中不断怀思的乐音。无数的人毫不吝惜地把“绝唱”这个词赠与了这首 词,然而,时光流转了千年,我们又听到了一生相似的叹息,那叹息给予 了我们有一篇值得反复玩味的美文,也让我们更深切地领会了苏子心中的 创痛,两个文人千年的唱和,诉说着人世间最值得感念的深情。 有人这么说(节选): 非常欣赏苏轼的这首词。想象着苏轼夜半拭泪醒来,仍 恍如不知其妻王弗是真的香魂归来或者只是一个梦, 真的只是一个梦吗,„„爱情与死亡是永恒的主题, 尤其是有着死亡段落的爱情。 老Rose握着“海洋之心”站在曾经吞噬Jack的雾海上, 回想当年划破冰海之夜的字字句句,想说的,只有 “十年生死两茫茫”;38岁的渡边在飞机上偶尔听到 Beatles的《挪威的森林》,想起曾在直子脑后的发夹, 念叨的,也只有“十年生死两茫茫”;陆游如果路过 唐琬的坟墓,“错,错,错”已毫无意义,不如插上 一支白菊,叹一句:“十年生死两茫 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茫”的何 止“生死”,十年了,一切皆“茫茫”,皆“今非昔 比”。也只有这份感情没有“茫茫”而去了,即使死 者已逝,但生者永记,在每个月明相思之夜,不思量 间,自会神回小轩窗,自会肠断短松岗,思念、无奈、 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 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梦是虚幻 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 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 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 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 中国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 “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 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 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 较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 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实”是指客观 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 1.虚幻世界和梦境。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 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 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 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 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 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 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一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 怕有渔郎来问津。”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 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 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 依旧笑春风。”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依旧,人空瘦, 泪痕红悒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钗头凤 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长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沈园二首》 陆游 (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
本文档为【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