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放射性元素检查工作细则

2017-09-02 14页 doc 32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放射性元素检查工作细则放射性元素检查工作细则 目录 前言 一、工作设计 二、仪器技术要求 三、野外工作方法技术 四、资料整理及图件 五、工作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 前言 放射性元素检查工作是地质矿产工作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寻找放射性异常和铀矿点。为铀矿普查勘探提供远景区;寻找与其它矿产共生或伴生的铀矿。进行综合评价与综合勘探,为国防工业和能源提供矿产资源以及对环境污染提供资料依据。 主要作用FD—71型辐射射进行伽玛测量,具体任务是配合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进行放射性元素检查及矿区放射性检查工作。 为达上述目的,根据部颁“铀矿地...
放射性元素检查工作细则
放射性元素检查工作细则 目录 前言 一、工作设计 二、仪器技术要求 三、野外工作方法技术 四、资料整理及图件 五、#工作总结#()的主要内容 前言 放射性元素检查工作是地质矿产工作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寻找放射性异常和铀矿点。为铀矿普查勘探提供远景区;寻找与其它矿产共生或伴生的铀矿。进行综合评价与综合勘探,为国防工业和能源提供矿产资源以及对环境污染提供资料依据。 主要作用FD—71型辐射射进行伽玛测量,具体任务是配合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进行放射性元素检查及矿区放射性检查工作。 为达上述目的,根据部颁“铀矿地质工作手册”(1983.1)及“放射性元素检查工作规定”(1965.12)参照兄弟单位有关细则,特制定此细则。 一、工作设计 配合1:5万区调时的设计可与地质设计一并编制或单独建组时单独编写。矿区检查设计单独编写。 (一) 资料收集 主要内容:伽玛测量实际材料图、成果图、异常卡片、航放资料、矿点检查等资料。 在收集前人资料基础上,选择典型地段进行地质—物探跳勘、测制1—3条综合剖面。通过跳勘了解工作区地质、物探、地形地貌特点,以便好布设路线,同时结合前人资料确定伽玛测量的“肥瘦”区及不同精度的范围。 (二)设计编写 设计内容大体如下: 1、前言:目的、任务、交通位置、自然地理条件、以往工作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仪器技术要求:仪器校正,“三性”检查的方法及其技术要求。 3、地质概况: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概况,对放射性矿产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应突出写细。 4、放射性特征: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的伽玛场特征、异常、铀矿点的分布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标志以及预测找矿方向等。 5、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 工作依据、部署原则、工作方法及要求、工作量、测量网度等。 6、资料整理方法及要求。 7、质量检查方法及要求。 8、技术经济指标、装备、人员组织。 9、预期工作成果(文、图、表)。 10、附图、附表:工作设计图、研究程度图等、异常登记表、预计实物工作量表等。 二、仪器技术要求 (一)仪器技术特性 1、FD—71型闪烁辐射仪是一种轻便、灵敏、枪式铀矿普查仪器。测量能量为50Kev的伽玛射线。 2、测量范围:0—1000伽玛,分?、?、?个测程。 3、仪器时间常数不大于5秒,读数建立时间不大于25秒。 4、仪器灵敏度不大于2伽玛。 5、仪器能在-15?—55?环境下工作,与常温相比相对误差不大于?10%—?15%。 6、仪器经频率120次/分,加速度为2g振动后,读数误差不大于?10%。 7、仪器有良好的稳定性,若十天不校正,相对该差不大于?10%。 8、仪器自手柄以下可浸入水中工作。 (二)仪器校正 1、目的:在于将读格换算成统一强度单位(伽玛、用“”表γ示)。 2、时间要求:逐月校正,如灵敏度变化不大可用个月一次,但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如仪器严惩受振、寒、热、潮、更换主要元件以及灵敏度超过要求时,必须重新校正。 3、校正方法 (1)场地选择:要求空旷、平整、尽量避开建筑物及障碍物(10米),底数应小(如黄土覆盖区)。 (2)使用5号镭源,采用空中法或地面法校正。 (3)晶体中心与源中心距离(尺),必须用钢尺度量,应精确到0.1厘米。 (4)各测程校正点不应小于4—5个,并应有1—2个检查点。 (5)校正步骤: A?按公式R= 计算标准源不同强度(I)相应的距离(R)。一般已已好R—I换算表。 I ?安装仪器: 空中法反仪器悬挂在校正架上;地面法把仪器放在地面或板上。 ?利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得校正场地底数(中底)。 ?调节各测和灵敏度,使其标准源强度加上底数:I测程30γ、30格处;?测程120γ、30格处;?测程600γ、30格处。 ?将源远离(?,50米)校正场地,测定?、?测程底数尔后把源由远至近逐点挂在表?推荐的强度相对应的距离处,待仪器稳定后,用平均读数进行读数。 测程 强度γ I 10 20 30 40 ? 40 80 120 160 200 ? 200 400 600 800 1000 (6)绘制校正曲线 在校正过程中要作校正曲线草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以纵坐标为读格,横坐标为强度(γ)制作校正曲线。纵坐标大于10厘米,2毫米为一格;横坐标10厘米长可分别代表I测程50γ,?测程200γ,?测程1000γ。各测程曲线间距要均匀,向上延伸一致。I测程曲线必须通过底数(φ底)点,?测程各校正点统一加上底数(φ底)作图,?测程可不加。校正点采用“?”表示,检查点采用“o”表示,统一用铅笔作图。 (7)读格—伽玛强度换算表 当校正曲线呈线性时,可用满测程强度除以所代表的格数,求出格值(γ/格),用某一读格乘上格值,即为读格相应的γ值。如校正曲线不呈线性,换算γ值时必须在曲线上逐格查得。最后填写“读格—伽玛强度换算表”。 (三)仪器“三性”检查 1、准确性检查: 用仪器第I测程对某一辐射源进行瞬时读数(100个)。最好使读数处于30格左右为宜,读数时仪器几何位置保持不变。 将读数分组并用下式计算读数均方误差: 2mnin(,)σ= ,m,1i σ—均方差 ni—某一次读数 —100个读数平均值 n m—读数总次数(100个) 以读格为横坐标,以几率(%)为纵坐标,绘制仪器读数分布曲线,其平均读数?σ范围n内的曲线面积如达68.3%左右(?5%)则说明仪器准确性良好。 2、稳定性检查: (1)短期稳定性检查:使用仪器读数在30格左右,保持几何位置不变,每隔10分钟读一次数为ni(平均读数)一直观测4小时,第一次读数为no(连续读数20次的平均值)。 用下式计算稳定性相对百分误差并衡量之。 ni,no ,100%,,10%no 如相对误差??10%,则说明仪器短期工作是稳定的。 (2)长期稳定性检查 即仪器灵敏度检查工作,是在野外工作中进行的。仪器校正后,第一次用工作源测定带源减去不带源之差(格)作为灵敏度标准。每天早晚作两面三刀次灵敏度检查,以时间为横坐标。灵敏度值勤为纵坐标作灵敏度变化曲线。并以第一次测定的灵敏度为次,计算出正负10%的范围并用虚线画出,看每天检查值是否在此范围内,如在范围内则说明仪器工作正常,超出者说明仪器有毛病。 测定灵敏度时几何位置不能变。如野外工作底数太高,可用抬高法或用第?测程。 3、多台仪器一致性检查可采用人工剖面法测定。布高20个测点,强度变化10—200γ,正常场强度的测点占70%以上。将多台仪器,逐台放在固定的几何位置上,用平均读数法,分别进行测定。某一测点某台仪器的一致 性相对误差用下式计算半衡量之。 I,Ii,100%,,10% I I—多台仪器在同一测点上读数的平均值(γ) —某台仪器在同一测点上读数(γ) Ii I如某台仪器相对误差,在?10%以内的点占90%,而且同 相比正负测点应基本相等,则认为该仪器一致性符合要求,否则应计算不同强度的系统误差,分别进行修正或重新校正。 (四)关于自然底数 自然底数不是一个固定值,它是随高度,地域及仪器材料不同而变化的。根据多年测定结果,I自平均为2γ,此项工作可不再进行,但如某台台经过性能检查,确因自然底数引起的不 正常,可进行水面法测定。 当要测定岩石、矿石绝对伽玛强度值时,可以减去自然底数。 三、野外工作方法技术 伽玛测量野外工作主要包括路线测量、剖面测量、矿点(区)检查,异常处理等项工作。工作比例尺、点、累赘距可参照下表执行。也可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一)路线测量 1、路线布置原则:路线应垂直(或基本垂直)于区域主要岩层或构造走向。允许根据地质物理特征及地形岩层出露等情况适当灵活布置,但不能降低其精度。 最大点距工作项目 比例尺 线距(m) 点距(m) 备注 (m) 标图点距2501:50000 500-800 50-70 100 米 路线测量 1:25000 250-300 20-50 100 1:10000 10-30 50 1:5000 5-10 50 剖面测量 1:2000 2-5 10 1:1000 1-2 5 1:5000 50 10-20 30 1:2000 20 3-5 20 1:1000 10 2-3 10 异常处理 1:500 5 0.5-2 5 1:200 2 0.25-1 1 1:100 1 0.2-0.5 0.5 坑道 旋进法 旋距1米 2-3 掌子面5个点 探槽 一壁一底 斜距1米 3 矿点 (区)浅井 相邻两壁 1 2 井底5个点 检查 岩心 0.5-1 开采场等 网格法 0.5-2 3 2、工作方法 (1)随地质填图进行时,路线同地质,单独进行时可将路线画好在手图上。线距按500—800米,第三、四系或成矿不利区以及地形险要区可稀至1公里左右,点距50—70米,最大100米。 (2)佩带耳机连续听测并按比例尺要求定点记录,探测照离地面10—15厘米。 (3)定点测量时,必须待仪器建立读数时间后,取其平均值。定点应避开近期堆积,注意立体角的影响,当遇有地质界线时,界线两侧各定一个点。 (4)测量没“S”形蛇曲进行,其左右摆动范围约为线距的1/4—1/3。 (5)要认真测听,仔细观察,做到眼勤、腿勤、耳勤、手勤,特别是发现辐射强度增高处及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地段如构造破碎带、蚀变带、岩脉、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含磷、含碳、有机质层等就放慢速度,注意发现异常。 (6)记录时项目要齐全,把有关问题及现象详细记述在备注栏内。 (二)地质—物探综合剖面测量 凡是有代表性的正规地质剖面,均应配合进行测量,点距参照表2,成矿有利地段适当加密,地质构造简单处可适当放稀。 其测量方法同路线,但精度要求更高。第种岩性分层测点不应少于5个,当分层厚度很薄时(或岩脉时),可沿走向测取3—5个点。 (三) 矿点(区)检查测量 凡对铀矿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地区及与铀矿有共生或伴生关系的矿产在普查及勘探时,都必须进行检查。检查以工程为主,检查视情况而定,以不漏掉异常为原则。 1、探槽检查:采用沿壁法,点距一般1米,用测绳量距,打坡度角,最后计算平距,测点在壁、底中间位置。 2、坑道检查:采用旋进法,旋距1米,测点在壁腰线位置及坑顶两个点,用测绳量距。注意在坑口选择一固定标志,工作前后测量坑口底数,掌子面测“梅花点”5个。 3、岩心检查:点距1米左右。先用探测器将岩心测一遍,尔后定点记录,第5个或10个点记录定点的回次号,如有异常则逐点填写回次。检查场地的选择应在伽玛场院低且稳定的地方,尽可能的使机场底数一致。 4、浅井检查:测相邻的两个壁,点距1米,井底测“梅花点”5个。 5、开采场检查(包括矿石堆、废石堆、炉渣),一般采用网格法测量。如有异常可追至原岩处。 (四)异常处理 1、异常的标准:凡放射性伽玛强度高于围岩平均底数三倍以上并受地质构造控制者称为异常,岩心检查时,凡岩心强度高出该岩岩性平均底数10γ以上者也谓之异常。凡是异常均应不同程度的进行处理,做到点点有交代,处处有着落。 2、异常性质的确定:根据钍铀比值,可分为三种类型异常: (1)铀异常:Th/U=0.7—2.0 (2)钍异常Th/U=5—8 (3)铀钍混合异常Th/U=2.5—4 3、异常处理的方法 (1)对于点状或意义不大的异常,公进行踏勘性处理,大致弄清异常范围,赋存的地质体及产状、围岩顶底板、异常强度及最高强度。 (2)对于较好的异常进行专门处理,除上述对点状异常的要求外,视情况作大比例尺的地质—物探测量,要求有1—3条测线控制异常,测线上有1—3点通过异常,最后取化学样、薄片、标本等。 (3)对于有价值的异常,组织地质物探人员进行详查评价。必要时采取其它方法及动用轻型山地工程,弄清异常矿化规模、产状,初步查明矿化特征等,并编写简报上报。 钍异常一般不进行处理,只作登记。若具一定规模者亦京戏予处理。 (五)质量检查及要求 质量检查工作是确保工作质量和成果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贯穿于工作的始终。经验教训的实践证明,在很大程度上,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找矿人员的责任心,技术水,工作经验及仪器性能。 1、路线的布置:就考虑检查线(点)分布均匀,重点在成矿有利地段,工作有怀疑的地方,有异常的地段及正常场区。 2、检查方式方法:采用不同仪器不同人员、同一地点;矿区检查可以采用同一仪器不同人员。可采用自检、互检及专门性检查。 3、检查的要求:总的要求是不漏掉异常为总的原则。 (1)路线检查:检查工作量按点计不少于5%,因检查点与原测点不可能重合,故采用对比剖面法来衡量。两测量的结果,曲线形态(曲线峰值出现的部位、梯度、数量等)基本一致,不漏掉异常则说明人合乎要求。 (2)剖面及伽玛详查检查:检查量按点计5—10%,如检查点与原测点不重合,仍采用对比剖面法衡量;重合时,可采用直式衡量: S1,So,= /2,100%,,15%S1,So S1—检查测量曲线面积(或测点强度) So—基本测量曲线面积(或测点强度) (3)仪器校正曲线、性能测定资料、记录本等均应100%的复算并签名以示负责。 四、资料整理及图件 对于所获取的资料边工作、边整理、边综合研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检查校对,及时提交成果。 (一)资料整理阶段的划分 1、日常资料整理:主要是野外第一性资料。 (1)检查核准原始资料:包括仪器校正、性能资料、野外记录本、手图等各类原始资料。 (2)根据实测资料,按要求整理各类图件,如手图、插图等。 (3)对于各种标本、样品等编号、登记、包装。 2、阶段性资料整理:主要是综合各种野外原始资料,进行归纳、汇编。 (1)工作小结:包括月报、季报。 (2)送样,将测试资料进行登记。 (3)初步填写异常、矿点检查登记表。 (4)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检查、计算质量检查资料及图件。 (5)清绘实际材料图,综合剖面图、灵敏度变化曲线及反映异常的各种图件。 3、年终资料整理:主要是对各种资料进行较系统的综合整理。 (1)年报(总结) (2)检查、修改、完善上述两个阶段的资料 (3)对各种物理参数进行初步统计计算。 4、最终资料整理 对各类原始资料、过渡性资料及成果资料作系统的、全面的整理和检查核实、汇总、统计、完善各类资料及图表、经验收后,进行图表的绘制和报告的编写。 上述几个阶段的划分,主要是指区域性大面积工作(1:5万区调),对于小面积或矿区检查,应边调查、边整理,及时提交成果。 (二)资料整理的内容及人求 1、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以设计书和为准,下列资料应予作废:校正曲线不准的仪器性能超过要求的,灵敏度超过要求的,质量检查不合格的资料。 (1)仪器校正曲线:应有校正曲线,原始记录、格值—γ换算表及封面四页组成,项目填写要齐全,检查签名并成册。 (2)仪器“三性”测定资料;要记录时间、地点人员,并计算出要求的数据,分别成册。 (3)γ测量记录本:用铅笔书写,表头项目要齐全、记录数据不得涂改(可划改):异常数据要着墨,编写目录要统一。 (4)地质记录本:左边画图件,对于样品测试数据及批注内容可着墨。 (5)质量检查资料及对比曲线:注意检查质量是否达要求,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对比曲线注意实际材料图比例尺绘制,纵坐标按1厘米=10γ计算。原测点强度用“?”表示,检查点强度用“×”表示,中间用折线相连,如仪器间断工作可用虚线相接。以每月或一个矿区作一曲线图为宜,但如更换仪器时,应另成图。 (7)工作手图:当天的工作手图当日进行着墨,最迟第二天完成。图上应放上测点,右旁 35写上γ值,逢“o”号点,点大些,并注明测点编号及γ值如:分子为γ值,分母为测410 点号。主要要求点位及γ值准确无误。 2、对反映成果的资料整理及图件 (1)矿点检查登记表(附表1):1:5万区调按印制的表格认真填写,矿区检查时可写成报告或总结。 (2)异常登记表(附表2):1:5万区调时按印制表格认真填写,矿区检查时可将异常情况写在野外记录本上,当异常多时,可填写另一种表格。 (3)地层、岩性、岩浆岩伽玛强度统计资料 ?底数的统计主要以剖面资料为主,结合面上情况而进行。 ?异常值及浮土值不参加统计。 ?当统计点小于100个时采用算术平均值,当统计点较多时(大于100个),应作岩石伽玛强度变化曲线徕确定岩石底数值。 曲线图的楠坐标为岩石的伽玛强度值,纵坐标为伽玛强度间隔(分组)内点数的百分数(几率)。曲线极大值勤在横坐标轴上所对应的数值,即为岩石的底数值。 (4)地层伽玛强度特征曲线 该曲线图能够直观醒目地看出区域地层伽玛强度变化特征。图件左侧为地层单元(包括主要岩性),从下而上时代由老至新;中间为伽玛强度值;右侧为伽玛曲线,其纵坐标为伽玛强度,1厘米代表10γ,横坐标为地层单元,按不同的地层单元(包括主要岩性)伽玛值,投点于纵坐标上,然后用折线相连即为特征曲线。 主要图件及编绘要求 总的要求按部颁“物化探图件编制规范”(1982。6。15)规定执行,结合本专业,具体要求如下: (1)交通位置图 选择比例尺要适当,图内至少包括一个县级以上的居民地,及交通线、水系、居民地、境界等地理要素,以及测区轮廓等。 (2)区域工作程度图 图上应标明测区内所进行过的各种方法(γ测量、射气测量、能谱测量、α径迹等)不同精度(各种比例尺)的工作范围:所发现的异常位置、编号及剖面等,还应标有主要的地形地物交通、水系等地理要素。 (3)地—物探综合剖面图 1:5万区调时,可附在地质剖面上方或下方,不再另编图件。纵坐标1厘米代表10γ,横坐标为测点。测点间强度值用折线相连,异常可标出数值。 (4)伽玛强度平面图 主要是伽玛详查及异常处理而形成的成果图件。在测线上每个测点旁边标明该测点的伽玛强度,根据γ场的特征并结合地质特征、岩性变化等,按一定的伽玛强度间距勾绘等值线。间距大小的划分应以区域正常γ场为基础,根据各地区γ场变化特点来确定。一般低场区等值线间距小,而高场区间距大。等值线勾绘应以数据为依据,地质为基础,在该差限度内适当移动,使其圆滑和协调。 (5)伽玛强度剖平图 用于表示大比例尺且测线不多的测量成果,可确定异常的走向。以地质内容为背景,各测线按相同比例尺绘在一张图上,横坐标代表测点,纵坐标表示伽玛强度,异常点可标上数值,测线之间的异常峰值不宜过分重迭,以能清晰地反映出异常为原则。 (6)伽玛测量实际材料图 以地形图或地形地质图为背景,将伽玛路线、测点及强度值以及测点编号、异常最高强度及编号以及样品铀钍含量、综合剖面、放射性检查的矿点及编号揭露的工程等实际材料标放在图上。 (7)伽玛测量成果图以简化的地质矿产图为背景,将异常编号、种类(γ测、射气、水化等方法)、类型(热液、沉积、淋滤等)、性质(铀、钍或铀钍混合)标出,矿(区)点检查的矿种以及用本方法所解决的基础地质等内容。 对上述图件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完整、结构合理、整洁美观、使用方便。 五、工作总结(报告)内容 按照地质工作的贯例,伽玛测量的月报、季报应按时提交,主要内容包括: 工作进度、工作量、工作成果、质量检查及质量情况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以及所需的物品等。 当年底或一个工区结束后,应提交工作总结或报告。要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图件要求目的明确,清晰醒目。一般可参考下列内容编写。 (一)序言:简述工作目的及任务,自然地理概况,前人工作情况,工作概况及完成工作量以及存在问题等。 (二)工作方法:扼要叙述工作方法和技术。 (三)工作成果:地质概况,应突出异常的地质特征;较详尽的叙述区域放射性特征,主要阐述区域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的放射性特征;详细的说明异常的分类、数量、分布特征及规律;远景区的划分及找矿方向等。 (四)质量评述:在工作中确保质量采取的措施,质量检查布置原则、方法和检查量以及误差计算结果。另外,仪器测量数据正确与否,关系到资料的可信程度,因此对仪器基本性的要求,也应作概括性叙述,以便对成果作出正确估价。 (五)结束语:概括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
本文档为【放射性元素检查工作细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