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什么是信息化

2017-09-28 15页 doc 33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什么是信息化什么是信息化 一. 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向的研讨。如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
什么是信息化
什么是信息化 一. 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向的研讨。如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 根据最新公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在1997年6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安全”为7要素。 二. 什么是农村信息化及建设意义 农村信息化就是以信息媒体技术装备农村相关领域,使信息资源在农村得以充分开发、应用,对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过程提供全面支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逐步实现由农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 国家信息产业部提出十一五“村通工程”目标,2010年农村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2020年基本实现电话家家通的“电信小康”目标。加快建立普遍服务基金,降低农村通信价格,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业务都要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如期实现农村信息化和电信小康的目标。 农村信息化主要包括农村行业信息化、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农村生活消费信息化和农村社会资源管理信息化等内容。 农村信息化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战略意义。 1、 拓宽了农民获取有效信息的来源渠道,有利于提高农民技能(生产、 加工和营销等); 2、 能有效促进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建立; 3、 信息化能使农业全过程的信息获取及时、准确、,有利于降低 市场风险,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4、 缩小工农产业间的信息鸿沟,使国家能及时、准确得到农业生产、 市场信息,有利于实施宏观调控。 三. 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根据农市发[2007]33号文件,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体内涵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变动。基本框架主要由作用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人才队伍、服务与应用系统,以及与之发展相适应的规则体系、运行机制等构成。 (一)信息基础设施。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基本装备和信息安全设施、信息交换体系等部分。信息网络主要有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宣传栏等信息传播网络。信息技术基本装备主要指信息技术研发储备和推广应用所必需的设施设备。信息安全设施指为保障网络运行安全的设施设备和系统。信息交换体系指为满足各层级实时信息汇集、传递、交换与共享、服务的体系。 (二)信息资源。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形态上分,涉农信息资源有初始信息和经整理、分析的信息。从来源上分,有政务活动、市场运行和其他社会活动信息。从内容上分,有科技、市场、政策法规、文教卫生等信息。 (三)人才队伍。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支撑。要培养一支理念先进的管理队伍,推进管理方式创新,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有序推进。要打造一支善于攻关的科研队伍,加强信息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要建 设一支实用高效的服务队伍,加强信息服务模式创新,提高面向农村信息服务的适用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四)服务与应用系统。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包括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两个方面。信息服务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结合,与现有的信息化基础条件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合作经济、社团组织的需要相结合。应用系统必须做好顶层疏理和统筹规划,防止重复开发建设,讲求科学、实用,注重贴近基层、贴近农民的需求。 (五)规则体系。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环节。规则体系是确保系统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是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绩效评估的管理规范,主要包括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法规体系应涵盖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共享、网络(站)建设管理、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安全防护、投入保障等内容。标准体系主要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安全标准、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标准、管理服务标准等组成。 (六)运行机制。运行机制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运行机制的构建要与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模式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机制。要与信息化建设发展模式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以政府主导、市场及其他社会力量合力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要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四. 怎样利用农村信息化促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要充分考虑人多地少的国情,适应以家庭承包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特点,广泛应用农业科技信息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土地产出,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控性;围绕城乡“信息不对称”的突出矛盾,抓住市场、科技、生产、流通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关键环节,深化信息化服务和应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1、 用信息化提升农村居民素质 我国8亿多农民平均受教育不足7年,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 程度只占13%,初中占49%,及以下占38%。从我国当前的教育模式看,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非一日之功。 新农村建设需要经济、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人才。农村信息化搭建了一个覆盖广泛的农村信息平台。通过通信、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设施,让农村居民看到、听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东西,在广大农村传播先进文化,使农村居民改变观念,拥有健康的文化活动,了解政策法律,树立道德观,最终提升农村居民素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体。 2、 用信息化推广农业科技技术 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广播电视等信息技术,结合传统手段,加强对农民特别是农技推广员、农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业生产经营大户等的科技信息服务;创新农村科技信息入户模式,提升农业科技推广的信息服务实效。 通过开发的应用作物生长、畜禽水产养殖、节水灌溉等农业智能软件系统,改革农业耕作和种养殖方式,实行标准化生产。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诊断施肥和精准施肥,进一步提高肥料施用效益。建立农机监理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高农机服务水平。 示例:渭源:“空中课堂”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帮农民致富 甘肃日报渭源讯(王雨 郑文博) 前些天,渭源县五竹镇五竹村委会里人头攒动,一场名为《马铃薯良种培育实用技术教程》的科教片正在银屏上播放。该村王恒斌凑在放映机前,一边看,一边就不明白的地方询问着镇上的农业技术人员。他高兴地说:“看了电视上的知识讲座,我的心更亮堂了,种植马铃薯良种的信心更足了。”这是该县利用远程教育致富农民的一个缩影。 渭源县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先后建成渭源县党建网,开通了以远程教学、农村实用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远程教育县级辅助教学平台,分设符合基层干部群众需要的农村实用技术、科普知识等11个栏目,每两天将栏目内容更新一次,并与全国远程教育网站及各地网站互联互通。同时,严格落实网络管理维护措施,实行专人管理、专人操作、专人维护,保证了辅助教学平台的正常运行。截至目前,该县16个乡镇、208个村级依托站点设备已全部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构建起了覆盖全县农民的“空中课堂”。 同时,县上把党校教学人员,县乡普法人员,农业、林业、畜牧、卫生、计划生育等部门人员和农村的致富能人、致富带头人选配到辅导队伍和教学资源开发队伍中,结合远程教育培训内容,邀请现场讲授辅导,从事“乡土课件”开发,为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全县 共举办各类辅导班530多场次,制作“乡土课件”52部,培训农村党员和干部群众8.6万人次。 3、 用信息化促进农业产品销售 农产品要实现由产品到商品的转变,就必须掌握市场供需状况和价格走势,只有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才能进入扩大再生产,这更需要信息的指导。鉴于“卖难”现象的客观存在,因此,通过开发农产品供需信息系统,建立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开发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等信息系统,可以促进农产品销售。对实现产销对接具有重要作用。 示例:广西灵山农民利用“农村信息化”致富 “农村信息化真是好,为我们农民致富提供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使我们的腰包迅速鼓了起来。”灵山县文利镇养牛专业户丁宣保乐呵呵地说。 灵山县陆屋镇盛产莪苓中药材,因质量高,远近闻名。但近两年种药材的人却越来越少,问及原因,靠信息致富的松木山村农民黄朝喜说,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每年生产大量药材销不出去,即使卖了,也卖不上好价钱,药贱伤农,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选择外出打工。但一个偶然的机会,黄朝喜认识到了信息的重要性,用移动电话武装自己,有了电话,信息多了,销路畅了,他的药材很快找到了婆家,当年就创收2万多元。这个好消息很快在全镇传开,在他的带动下,原本不再种药材的农民纷纷回乡种起了药材。他所在的村现在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连翻几番,生产的药材也远销到河南、山东等地,大部分农民都走上了致富之路。姚二叔是新圩镇的一名靠信息致富的菜农。种菜出身的他,以前信息不通,所种蔬菜只能坐等上门收购,价格低,量上不去,赚钱实在难。现在好了,哪里菜价格高,一个电话就知道了,蔬菜价格高了,农民收入也高了。檀圩镇盛产西瓜,以往到收获季节,省道两边都是卖西瓜的农民,由于信息不畅,不知道行情,一直很难卖且卖不上好价钱。遇上多雨季节,西瓜只能白白烂掉。现在不同了,瓜农普遍有了信息致富的意识,他们开始自发组织起来,以规模经营远销区内外,顺利为自己的西瓜销售找到了出路。 4、 用信息化促进农业市场流通 围绕市场需求,加强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特别是要加强国家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和应用,注重农产品供求信息、批发交易与期货交易信息的采集、汇聚、整合和开发,强化市场预测和决策支持功能,向生产者提供准确的导向信息,抵御市场风险。 加强农业、商务、邮政、质检等部门涉农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城乡一体化市场流通信息服务。 通过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农业市场流通平台,使农村用户可以通过这个供求双向互动平台,足不出户,完成各种交易、信息交换等工作,让农村消费者真正体会到现代通信技术方便、快捷的好处。 示例:山东嘉祥:网上卖牛羊3天净赚11万 “万头牛羊示范基地”张经理通过网络发布信息,与湖北客户达成鲁西黄牛的交易,3天净赚11万余元。记者从山东省嘉祥县黄垓乡政府了解到,今年,该地区近700位像张经理一样的养殖户和交易户用上了联通宽带,借助宽带网络信息平台,使牛羊购销更加火暴,每年调销牛羊达40余万头(只),年创收1.4亿多元。 据介绍,畜牧养殖是嘉祥县黄垓乡的主导支柱产业,目前共有畜牧养殖专业户1300余户,截止到目前,全乡牛羊存栏量达到30.4万头(只)。同时该乡也是周边地区牛羊产品较活跃的地点,牛羊购销从业人员近8000人,全乡每天平均调销牛羊达1200余头(只)。 据嘉祥联通黄垓营业部的工作人员统计,今年该地区宽带净增近500部,其中已用上宽带的牛羊养殖户和交易户就占了近90%。由于宽带用户的增加,吸引了百度、搜狐、阿里巴巴等十几家网络公司来到该乡,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为养殖户上门做网站,搞宣传。 其中,总人口680余人的鲁北村今年新上宽带78户,拥有电脑近200台,联通宽带户数占到了全村总户数的89.2%,全村利用宽带上网搞牛羊调销的多达386人,全村今年实现利润超过50万元的就有37人,网上交易等农村信息化应用大大促进了当地畜牧交易的发展。 5、 用信息化指导和管理农业生产过程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要求生产者必须在种养之前基本掌握未来收获季节时的供需情况。实际上,由于城乡间存在着数字鸿沟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面向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加上我国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导致农业生产从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开发面向生产者和管理者的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市场价格预测系统、农田决策指挥系统等,可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精确性。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益,需要信息技术的指导,并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之中。开发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的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便携式农业信息系统等,随时随地 为生产者提供技术指导,可有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6、 用信息化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在线服务,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发布和咨询。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目地、有序地进行外出务工。 示例:河南安阳:劳动就业网络信息覆盖农村 农民日报讯 “转移十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是河南省安阳市政府今年向全市人民公开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为此,安阳市利用网络终端覆盖当地全部农村的优势,通过低成本、高效率、广覆盖的信息传播途径,充分整合劳动部门信息资源,将大量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等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群众,减少了中间环节,拓宽了就业门路,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7、 用信息化推动农村电子政务 依托互联网,集约建设面向农村的公共服务门户网站,合理配置信息化公共服务资源,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村务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农村财务、选举、固定资产、土地承包、计划生育等信息公开,为保证广大农民知情权建立信息通道。开设农村政务电子信箱,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增强农民参政议政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大力支持农村党建工作信息化,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素质提高,增强党员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农民工的信息服务工作。 8、 用信息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生产是首要任务。我国农村耕地资源有限而各地物产资源不一,即便是许多闭塞的山村也有很好的特产。在目前的农业格局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信息走进来、让产品和劳动力走出去”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事实上,实现农民网上购物、销售的目标并不遥远,目前在全国农村建设现代通信网络是见效最快、扶贫效果最明显、也最容易切入的基础设施建设。 示例:山西省积极打造“三农”信息服务网,构建农村信息平台的效果已经显现。山西省柳林县高家沟乡红枣总产量正常年景900万公斤。全乡通电话后,每斤红枣至少多卖0.5到1元钱,全年增收800万至1000万元。而且村里的劳动力输出也比往年多了许多。闻喜县石门乡盛产蘑菇、木耳、板栗等特产,电话开通后,村里土特产价格翻了两倍多,而且全部销 往外地,给农民带来了可观收入。 五. 相关建议和推荐 (一)相关建议 1、 农村信息化应由政府牵头 近年来,信息产业部积极推进“村村通工程”,使全国9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电话。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建设农村信息平台。 一户村民既要安装电话,又要上网,还要看电视,在通常情况下至少需交800多元接入费,而“三网合一”只需400多元。由此可以看出, 实现互联网、电视网、通信网的融合是农村信息化建设最理想、最节约的构建办法。然而,目前的机制下,“三网合一”需要政府出面促成电信和广电的合作才有可能。(如:2005年底,山西省静乐县首开“三网合一”先河) 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软件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农业科技、产品供求、种子农药、畜牧养殖、天气预报、医疗卫生、物流配送、劳务输出、支部建设等信息涉及许多行业,只有政府牵头才有可能达成一致。 2、 联合建设、资源共享。 在联合建设方面,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信息化要选择低成本的信息化模式。十七届三中全会把三网融合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三网合一”实现了低成本和本土化。但这还是低成本的第一步,下一步应该开发一个协同服务系统,真正实现低成本的信息化。 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应该实现共享。联合各个省市区、各个城市的力量,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建设全国性的信息资源,以实现共享服务。一个是各个组织机构的信息资源共享:农业信息技术大概是十个领域,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支持,发改委、商务部、教育部都在做这些工作。另一个是城市和农村的信息资源要共享:现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农村使用互联网的农户只有城市用户的10%左右,农村互联网用户只占0.8%,农村计算机普及率只有城市的10%以下。 3、 城乡信息化应统筹发展 过去人们在理解农村信息化时总是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农村信息化就是农村地区实现信息化。“事实上,我们不能孤立地理解农村信息化的区域和范围只是 农村。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全民信息化的时代,城市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二者应该实现科学统筹,也正如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所阐述的,要实现城乡统筹,实现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 如何统筹呢,行业信息化应当涵括城乡两方面。我们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卫生、文化、教育、物流、交通、金融等行业的信息化在建设的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发达的城市地区的信息化,而应当统筹城市和乡村,实现良好的城乡互动和工农互动,使得这些行业的信息化能够被有效地垂直应用。“除此之外,行业信息化在农村地区推广实施时也应联动合作,而不是单兵作战,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推广。” 示例:在谈及城乡统筹信息化的过程中,王汝林指出,重庆市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城乡统筹信息化试验区”,目前《统筹城乡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经启动。 据了解,重庆的区县二级中心平台——重庆大足城乡统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也已经上线试运行。 王汝林说,重庆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上,已经做了很多创新探索。这个创新服务平台,不仅实现了商务功能和资源管理功能的整合,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的整合,互联网和移动网、电信网和电视网四网资源的融合,还注意了城市需求信息和农村销售信息的对接。事实上,该创新整合平台一经在四川大足县实验应用,立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展现了扩展应用前景。 (二)农村信息化软件平台建设推荐 农村信息化应在政府牵头、电信实施、市场运作的框架下进行整合。整个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建设,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即硬件建设);二是相关软件部分的建设。下面就软件部分的建设来讨论一下。 1、 农村信息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 农村信息化的软件建设内容多(包括农村行业信息化、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农村生活消费信息化和农村社会资源管理信息化等内容)。涉及领域广(包括卫生、文化、教育、物流、交通、金融等行业),层级多(上至县、区级,下至村)。注定农村信息化的软件建设要走一条“统一、集约、协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快速灵活构建、低成本”的建设之路。 农村信息应用支撑平台就是为整个农村信息平台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提供统一用户管理和单点登录、工作流管理、信息交换和共享、全文检索、内容管理等组件。不仅支撑现在的农村信息平台的建设,还能够支持未来农村信息化业务系统的建设。 农村信息应用支撑平台可以使用县级已经建立的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不需要再重新进行建设。 2、 农村信息门户网站建设 农村信息门户网站的建设分为外网门户和内网门户两个部分,外网门户网站由县一级基于应用支撑平台进行构建。主要对广大的农村居民服务,提供常用的涉农信息(包括新闻动态、政策法规、农业资讯、市场行情、科技教育、产品供求、天气信息、村务公开等)发布;提供与农民的互动咨询、在线答疑。另外还提供网上报表、登记申报及审批、网上人才招聘、招商引资、采购招标、虚拟社区、信访投诉、视频点播等功能。 内部门户网站主要由县级组织在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上进行构建,可以面对县、乡镇、村的公务人员,提供一个集成多个业务系统的统一桌面,主要包括公文处理、信息处理、日程安排、批示管理、工作流定制、报表管理、信息查询、系统维护等功能。实现内部公务员之间的协同办公以及相关农民申请事项的办理。并将办理结果反馈于外网。 3、 农村信息化相关业务系统建设 农村各信息业务系统统一基于农村信息应用支撑平台进行构建和开发。涉农工作的业务系统很多,重点介绍以下相关系统: (1)农村信息报送系统 农村信息报送系统主要用于乡镇以及村各部门给领导或上级机构报送相关数据、资料,提供信息报送、报送审批、报送查看和报送统计功能。 农村信息报送系统充分利用县级的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进行构建实现,根据统一用户管理体系的授权机制,乡镇公务人员按照实际情况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用户组,具备信息报送、信息审核、信息发布、网站管理等各类级别的权限、网站维护人员将涉农信息任意发布到网站群内指定的多个网站任意栏目中,可让用 户指定多个栏目,从而实现各网站群内统一发布和信息共享。 (2)协同办公系统 乡镇级的协同办公系统由县级协同办公系统进行延伸覆盖,通过电子政务专网或VPN方式进行连接。 系统用户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实现自然村、农办、以及其他部门间日常业务的办公自动化,加快镇区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和速度,有利于农村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和实施。 (3)行政许可在线处理系统 乡镇级行政许可在线处理系统是县级行政许可在线处理系统的延伸和覆盖,乡镇级公务员通过县级平台进行相关行政许可事项的上报和审批。农村居民可以通过政府门户网站进行网上申报和办件结果查询。 示例:农村低保申请 申请: , 申请的农村居民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下载,并如实填写后通过 在线进行提交。行政许可在线处理系统进行受理,并返回一个受理 编号,并启动审批流程。 , 申请者携带受理编号、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家庭收入情况或相关 证明材料到村委员会申请。 , 村委员会收到申请后,在一定工作日内对申请者进行初审和评议, 符合要求的话就上报到乡镇一级进行审核。对经评议不符合享受农 村低保待遇条件的申请人,给予退回并通过消息通知申请人,然后 结束审批流程。 , 乡镇人民政府在接收到村委会报送的申请后,在行政许可在线处理 系统中建立审批事项,按照已经建立好的审批流程进行对村委会报 送的申请对象的审核、上报。如果在设定的工作日内没有进行审核 或上报的,行政许可在线处理会即时提醒和预警。 , 县民政局负责对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农村居民保障对象进行认 真的审核,在设置的工作日内对符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条件的进行 审批。审批后将结果通过行政审批在线处理系统告知乡镇,由乡镇 进行公示并转告村委会或直接将结果通过手机短信通知给申请者。 申请者在村委会领取低保证。 从上面的农村低保审批过程来看,整个申请和审批过程集整体性、公开性、及时性、反馈性为一体。申请人可以清楚地看到各个审批环节的状态和结果并投诉,同时系统对政府的审批行为提供了严格的监控和督察,及时提醒行政人员许可事项办理,防止遗漏并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4)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 乡镇级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是县级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的延伸和覆盖,主要对乡镇级公务员办理相关行政许可事项的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政府行政许可部门的行政许可事项的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违反行政许可条件、不按程序、超过行政许可期限、违规收费等情况发出警告信息,对每个行政许可部门和行政许可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评估和排名,从而使行政许可的办理过程达到“看得见,管得住”。 如在上面的农村低保申请、审批过程中,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对审批的每个环节进行实时、综合监察。进行预警报警、督办催办以及相关投诉处理。 (5)将来建设的农村业务系统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更多的农村业务系统将会建设。包括农村人口管理系统、农村计生管理系统、农村国有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农村社保管理系统等。
/
本文档为【什么是信息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