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3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试题: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检测

2017-09-17 15页 doc 91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2013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试题: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检测2013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试题: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血红蛋白 ?唾液淀粉酶 ?二氧化碳和氧气 ?Na ?血浆蛋白 A(?? B(???? C(?? D(??? 解析:选D。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位于细胞内部的血红蛋白不属于内 环境的成分。唾液淀粉酶位于唾液中,唾液腺通过管道将唾液排放到消化道,并不进入细胞外液,故 唾液淀粉酶也...
2013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试题: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检测
2013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试题: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血红蛋白 ?唾液淀粉酶 ?二氧化碳和氧气 ?Na ?血浆蛋白 A(?? B(???? C(?? D(??? 解析:选D。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位于细胞内部的血红蛋白不属于内 环境的成分。唾液淀粉酶位于唾液中,唾液腺通过管道将唾液排放到消化道,并不进入细胞外液,故 唾液淀粉酶也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人体心肌细胞吸收到氧气的直接液体是( ) A(血浆 B(细胞外液 C(淋巴 D(组织液 解析:选D。组织液又称组织间隙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人体心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 气和营养物质。 3(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消化液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内容是人体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细胞外液就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体内绝大多数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组织液,而血细胞所处的 细胞外液是血浆,淋巴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淋巴。本题易认为人体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直接与外界 环境接触而生活在消化液中。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 解析:选D。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它们在物质组成上相似,都含有 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及激素等。在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中,血浆和组织液之 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间及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体内的细胞只有通 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 中直接吸收,故D项错误。 5(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 解析:选D。人体内的液体存在于细胞外的主要有三种: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血 浆中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的间隙,形成组织液。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内,可与组织 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与细胞交换物质后,大部分可以回渗到毛细血管。由此可以看出,细胞 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渗透。毛细淋巴管是一种壁薄且末端封闭的盲管,只 有一部分组织液可单向进入毛细淋巴管中形成淋巴,再由左、右锁骨下的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6(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血浆的pH为7.00,7.53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CO 323 C(血液中NaCO过多时,就与HCO结合形成NaHCO 23233 D(血液中CO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将CO排出 22 解析:选A。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故A错;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为HCO/NaHCO,当血液233中酸性物质过多时,就与NaHCO反应生成HCO,然后HCO分解产生CO,通过呼吸排出过多CO,3232322当血液中碱性物质过多时,就与HCO反应生成NaHCO。 233 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 B(甲状腺激素、葡萄糖、氧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蛋白质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中 D(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选B。毛细血管壁细胞是血浆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这一过程还需机体一些系统、器官协助完成。 8(内环境的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为人体内环境部分结构示意图,对该图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的3和5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氧气和养料及代谢废物主要是由3来运输的 C(图中的3和5可以相互转化 D(在3中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解析:选C。图中1为毛细血管,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氧气由2运输,3中的蛋白质为内环境的成分。 9(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有一定的关系 解析:选C。根据稳态的含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从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中暑是外界环境温度过高引起代谢紊乱,而不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佝偻病是由于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 10(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外流,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解析:选A。轻微创伤使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导致皮下青紫;此外,由于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出现局部水肿现象。 11(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以进入A、B、C B(????组成体液,其中???构成内环境 C(尿素分子不能由?进入? D(B产生的废物和CO先后经过?和?,最终被排出体外 2 解析:选C。图中?是淋巴、?是细胞内液、?是组织液、?是血浆;A、B、C、D表示的结构依次是: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毛细血管、红细胞。尿素是小分子物质,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毛细血管壁由?组织液进入?血浆,故C项错误。 1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22成分(mmol/L) Na K Ca Mg Cl 有机酸 蛋白质 ?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 ? 10 140 2.5 10.35 25 , 47 ,A.?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2 D(?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选C。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为细胞外液,?为细胞内液;再依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为血浆,?为组织液。肝细胞中的CO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要穿过10层磷脂分2 子层。 13(如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1、2、3、4分别是( ) A(消化、循环、泌尿、呼吸系统 B(循环、呼吸、泌尿、消化系统 C(呼吸、泌尿、循环、消化系统 D(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系统 答案:A 14(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 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 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A、B、C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 解析:选C。先根据A、B、D的关系判断出D为淋巴,就可确定其他物质。 15(人体发生花粉过敏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增加 C(组织液减少 D(淋巴减少 解析:选B。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的人体花粉过敏反应现象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内环境中三大组成成分间相互转变知识的理解及运用渗透作用的原理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血浆蛋白渗出,进入组织液,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较多的水分 进入组织液中,组织液生成增多,导致局部肿大,表现出过敏反应。 16(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如图,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 ) A(?白细胞 B(?组织液 C(?水 D(?红细胞 解析:选D。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为高等动物对抗细菌的主要细胞防御系统,它具有趋化应答、移行和吞噬能力等特性,图示?箭头表示是正确的;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不能出血管,图示?箭头表示是错误的。组织液可进入血浆,其中的水分可渗透进入淋巴,图示?和?箭头表示是正确的。 17(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解析:选A。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增大,表现出组织液生成增多。由于淋巴是组织液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的,所以随组织液增加,淋巴液的生成亦增加。 18(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解析:选C。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19(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维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在稳态维持过程中,一般只有正反馈起作用 C(呼吸速率快慢与O有关而与CO无关 22 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碳酸释放到血浆中,血浆的pH无明显变化 解析:选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稳态维持过程中,既有正反馈也有负反馈;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应该是乳酸。 20(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 ) ?血友病 ?色盲 ?糖尿病 ?尿毒症 A(?? B(?? C(?? D(?? 解析:选D。血友病和色盲都是由X染色体上基因突变引起的,属于遗传病;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过高引起的,是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引起的疾病;尿毒症是由于尿素等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导致内环境中尿素等废物含量过高,对细胞产生毒害引起的,属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引起的疾病。 21(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NaCO B(降低、乳酸、NaHCO 2233 C(升高、CO、HCO D(升高、乳酸、NaHCO 2233 解析:选B。缺氧状态下的长时间运动会导致骨骼肌无氧呼吸加剧,细胞内乳酸积累,从而导致血液pH降低,此时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中的碱性成分(NaHCO等)发挥作用,以避免pH的进一步降低。 3 22(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 (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和吸入O 22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各组织细胞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 解析:选D。 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能够维持血浆中葡萄糖含量的稳态?A项起作用 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和吸入O,能够维持血浆中气体量的稳态?B项起作用 22 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能够维持血浆中废物量的稳态?C项起作用 细胞呼吸的场所是在细胞内,?D项不起作用 不属于内环境的范畴 23(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 A(?? B(?? C(?? D(?? 解析:选B。任何稳态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发生剧变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受到破坏。 2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2C(HCO、HPO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34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解析:选A。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的组成成分,不属于细胞外液——内环境。 25(有关稳态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稳态的调节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稳态的调节作用需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C(病原体侵入机体干扰稳态后,主要是免疫调节起作用 D(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使机体的多项生理指标保持恒定不变 解析:选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目前普遍认为的主要的调节稳态的机制,但其调节作用的实现是依靠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且此调节网络的调节能力是一定的。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此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的相对稳定,即各项生理指标的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的,故D项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6((12分)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 (2)CO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人B液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__之间,肺气肿患者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的pH变________,此时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缓冲物质。 (4)胰腺组织细胞内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 解析:组织细胞周围的液体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内的液体是血浆,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动物体内,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氧气浓度与二氧化碳浓度刚好相反。因此,在动物体内二氧化碳从组织进入毛细血管,氧气从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细胞。 答案:(1)组织液 血浆 淋巴 内环境 (2)毛细血管内CO的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的浓度 22 (3)7.35,7.45 小 HCO/NaHCO (4)内环境稳态 233 27((12分)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表示人体的三大系统,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与组织细胞的代谢有直接关系的四大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内细胞只有通过[ ]_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图中d与细胞外液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与内环境密切联系的系统有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从题图中可以看出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c为泌尿系统,d为内环境。 答案:(1)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2)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3)d 内环境 (4)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d(内环境) 28((12分)下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 血浆:________、组织液:________、细胞内液:________。 (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________。 (3)假如?为淀粉,则所形成的?从肠腔进入B中的方式是________。经过B的运输,?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常人体内的B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健康人体的血浆中,[HCO]约为[HCO]的20倍,如果[HCO]/[HCO]<15时,立即发生酸中毒。此323323 例说明无机盐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 A(调节内环境的渗透压 B(调节内环境的pH C(组成细胞的结构 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解析:图中A为肠腔,相当于外环境;B为血浆,C为细胞内液,D为组织液;如果?为淀粉,则?为葡萄糖,在小肠中经主动运输进入血浆。 ,答案:(1)B D C (2)A (3)主动运输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HCO与3HCO (5)B 23 29((14分)选择材料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血液是一个缓冲系统 材料和用具:新鲜的兔血、抗凝剂、蒸馏水、pH缓冲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试管、烧杯、pH试纸、滴管。 实验原理:血液中有多种缓冲物质,可以减轻代谢产物等引起的pH改变,使血液pH维持相对稳定。 实验步骤: (1)取甲、乙、丙三支洁净的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自变量为缓冲物质的有无,借助空白对照和相互对照的结果,可以验证血液中是否有缓冲物质,是否是缓冲系统。 答案:(1)分别加入新鲜兔血(加入抗凝剂)、蒸馏水(加入等量抗凝剂)、缓冲液各3 mL,用pH试纸测定各试管内溶液的pH并 (2)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混匀,用pH试纸测定各管溶液的pH并记录 结果预测及结论:甲、丙试管中溶液的pH基本不变,乙试管中溶液的pH减小,证明血液是一个缓冲系 统
/
本文档为【2013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试题: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检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