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胡思乱想

2018-02-05 8页 doc 20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胡思乱想胡思乱想 不是调查的调查 ——胡思乱想一番 这应该算是第五次写调查报告了,可说实话我实在没从中受益多少,第一次还是觉得新鲜, 也很认真地收集材料,本着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方法的念想,搜肠刮肚地组织了一篇 相当过时的关于农村改革历史的报告。可第二次再写,就发觉要找一个确定的调查对象实在 是不易,且要做实际较深入的调查,条件是不充分的,要想真正自己写一篇有个人思想价值 的报告,来源也就是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网络资源的采集,所以在短期内对某一社会现 象做到实事求是角度独到的考察体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曾在学十三楼看到...
胡思乱想
胡思乱想 不是调查的调查 ——胡思乱想一番 这应该算是第五次写调查了,可说实话我实在没从中受益多少,第一次还是觉得新鲜, 也很认真地收集材料,本着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方法的念想,搜肠刮肚地组织了一篇 相当过时的关于农村改革历史的报告。可第二次再写,就发觉要找一个确定的调查对象实在 是不易,且要做实际较深入的调查,条件是不充分的,要想真正自己写一篇有个人思想价值 的报告,来源也就是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网络资源的采集,所以在短期内对某一社会现 象做到实事求是角度独到的考察体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曾在学十三楼看到将近半米高的往年调查报告,大部分一看就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打印的, 否则就是对无关痛痒事件的流水账描述,流于假、大、空的形式主义,这样的调查报告的意 义所在,也不过是浪费了几张滥伐森林得来的宝贵纸张,去违心地弄一篇自己都不知所云却 能证明自己完成任务的应付之作,然后任其汇入全校的“报告大军”涌向不知名的角落。整 个过程正如为完成生育指标,仓促间借外星人的受精卵造出名义上自己的骨肉,像交税一样 递交上级抽样鉴定。上级好像明知这是些“孽种”,却仍是每年拣两个漂亮孩子的父母予以嘉 奖鼓励,旋即将这些“孽种”扔至荒郊野外,令其自生自灭,“父母们”显然也深知这一点, 当然不以为意。 此怪现象年年复复,复复年年,指标不断,“孽种”层出不穷,这难道是调查报告自欺欺人的 本意吗?“调查”这个词太大,窃以为此为导向偏差,不如换做立足本我写一篇对生命的个 人体悟,这样横向上人人各有所异,纵向上年年常写常新,自我省思又自得其乐,又可时常 把味个人的思想轨迹,岂不好吗?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所思所行都含含糊糊,怎能下力 去把社会民生弄得通彻明晰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始终应为前驱之力, 不可本末倒置。如若任上述怪象继续蔓延,那么强硬指标的结果不是对世事的慎思辨明,而 是对个人思考力想象力的强行抽离。 当然也不排除确实有不少有心人,真正去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于中得出与一般观点有所 出入甚至迥异的结论,这无疑对养成求真务实的作风,形成个人独特的世界观,提高辨明是 非能力有莫大帮助。我的意思是作业的布置最好考虑到实施的可能,鼓励提交的多样性,尤 其是这种摆事实、讲道理的笔头文章,更应注重学生的审思和体悟,激发出哪怕一点点自己 的新观点,真正将作业的指引和督促意义凸显出来。 与此很相似的便是老师们为达到某些硬性指标,不遗余力地赶制论文的情形。不少老师都在 为科研项目、教学评估甚于个人职称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压力重重。可以说,大学老师至少 一半的时间和心思不是花在学生身上,却是被一些教学体制羁缚了手脚;老师与学生也不再 是抒发与聆听、相互探讨知识的关系,而不幸沦为有买有卖的市场关系。不少大学正一面被 计划着思想,行政的冗余尾大不掉;一面又机械地市场化,靠市场的隐形锁勉强让师生牵手。 前些天得到博士点申请的名额,这样学校就有升一本的可能。得此消息,无不欢欣鼓舞,学 校大放焰火以示庆祝,据说这是经多少学校领导前仆后继、争取了多少日日月月才得到的, 着实不易啊!然而喜庆的背后我看到的是积久的弊端,正如此前经济繁荣表层下潜伏的巨大 危机。试想这一成果的功臣是谁呢?是老师们辛苦大搞科研、拼命发表论文得来的。而功臣 中的功臣呢?是材料学院等理工科的实力体现。而本校老师的教学水平相对其它学校如何, 其他学院的功夫相对于材料学院,又如何呢?这是很值得怀疑的。这样一想,学校的实力是 要大打折扣的,甚至还是名不副实的。 钻研国家的科研项目要比教书育人还重要吗?若是这样,名额的取得便不算多大的喜事,顶多 是博得国家的一个封号而已;且大学也不足以称为一个学校,更不可叫综合性大学,只能算 一个发展不均匀的研究所。有能力的教授都去为科研殚精竭虑、为学校争得门面去了,势必 会牵扯对学生关注的力度。老师两头照应已经是力不从心,却又要将绝大权重落到高层研究上,与学生之间必然产生断裂,造成上层研究“过分发达”,下层学习却“低端发展”,一天堂一地狱的行走模式,这显然不是学校整体发展的持久之计,正如过分的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稳定一样。 且我认为这里也有国家急功近利的导向问题,长久的学习西方的惯有倾向,急于纳入国际轨道的草率心理,令教育的许多问题积重难返。隐约中我们仍心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人自己创造能力的不自信。西方的科技、体制等经过数多剧烈的战争等动荡,在形式上确实比较发达和完善,而其传统的文化积淀无论如何也不会如我们的深厚,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并积极挖掘中国的文化内涵,塑造自己独有的文化品格,而非一味的追寻西方的脚步,尤其是文化的培植。前几年关于北大的改革,我了解的不多,但认为做为一个长久在中国处于文化核心位置的大学,北大对西方体制的片面追求和对国内其他大学威胁的顾虑,都是不必要的,正如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没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灰心丧气一样。北大创学之初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应是我们永久秉持的大学理念,不能因争取所谓的“一流”而妄自菲薄,别人有什么我们非有不可。这样有可能邯郸学步未成,却失却了本有的精神气质。 再说这个科研论文问题,不能因为外国人的科研项目多如牛毛、论文浩如烟海,我们就着急地要不顾一切决心赶超,甚至不惜东拼西凑、重复建设。试问我们现今编的课本、著的书目,为什么赶不上十几年前了?虽然明知现在的教材有颇多过时之处,却因没有一本新编的质量能令人满意,却仍拿着老教材照本宣科?这只说明没有踏实的内在精神,就想变换形式,是很 不容易的,我们的精神已被稀释,心浮气躁下所编的书也只能是粗制滥造的。一个人的学问有多少,并不是靠定期能发表几篇论文的表面文章就能看出来的,有些需要长久研究的硬骨头,可能十年八年也不一定有太大进展,你让他半年就要出成果,难道是鼓励让他编瞎话吗? 这样一来,谁还敢去愿意去自觉挑战艰深的问题,大部分人所研究的也只能是肤浅的东西,只不过用很复杂的让人云里雾里的语言表达出来,那就是高水平啦?对于研究项目,若是由国家强制分发,私以为是不妥的,不如由老师们自主申报自己的研究兴趣,再由国家搜集分类,将各地区同一门类的研究力量集中起来,由内部自己决定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这样大概可以源于研究者、返于研究者,根据各人兴趣合理分配工作,并探讨出真正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学术之路。 学校能力的体现应是自觉进步的如实反映,而不应是被国家计划着牵着鼻子硬赶上去的。且学校的间的竞争和保护主义也不是很必要,这只会形成内耗的紧张局面和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而无利于知识的传播和争鸣大环境的形成。希望各高校能在更大程度上相互开放,形成全国文化的凝聚力和更宽松的探讨环境。 至于学生的培养更不应该被市场化、工具化。我认为当今教育失败之处在于“以极苛刻的考试为手段,以高期望的就业为导向”。 考试也并非是罪魁祸首,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这也是唯一直观可行的“中国特色”。然而考试对策的千奇百怪和考试评判的整齐划一,令这一手段公正性和选拔性的作用备受批判。现在我国完全有足够的能力形成一门新的学科——“考试学”,想来其他任何一国在这一研究领域都无法同中国匹敌,中国学生是最善于考试的,中国老师是最善于指导学生考试的。学生离开考试便无法证明自己的价值,潜意识里已经将考试当做自己的生存手段,这便又开发了考试研究的市场。考试前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机构,有老师耐心指导着准确揣测出题人的意图,有铺天盖地白花花的试题,考试学的市场繁荣令人眩晕。可这个市场是必需的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我认为这是打着“传授知识”的旗号的投机市场,它明目张胆地侵蚀着知识的纯净世界。他让学生不自觉地相信运气,相信捷径,相信押赌注,而不是沉下心来用知识充实自己、丰富涵养。再说考试的评判,“标准”这个词很容易让我想到“话语霸权”, 虽然现在流行“参考答案”,“标准”的概念却早已深入人心。即使表面上不是标准的,老师 的期待仍是的答案,因为这样极大地提高了评判效率。作文题中,出题者已给出了正反 两方面的观点,这已是剥夺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却还要强制人非要选一种观点不可,哪有这 么有偏向的人呢,为什么是非此即彼呢,这符合辩证的解答吗?而且为了老师评卷的便利, 一般都要写有起承转合的八股文。历史题的问题也是些确切的年月份、历史教材上上总结出 的条条框框,历史的明辨镜鉴的意义何在?哲学题也是清一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古代唯 心主义难道就没有一点伟大之处?竟几乎全被当做了反面教材以宣扬唯物主义,唯物和唯心 真正是势不两立的吗,也不尽然。这样狭隘的标准和规范是教育的本意吗?与辩证法、创新 能力等说法的提倡是多么矛盾!有时我又多么同情那些考试作弊受惩罚的学生,这能将罪责 全推到他们头上吗?整个社会都是这种缺乏诚信的投机风气,学校内部又何尝不是如此?答 案的标准化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吧,如果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且无论答什么都有人去欣赏, 人不是有被人欣赏的需要吗,谁还会舍得随便拿别人的想法来抹煞自己的创意呢?这样想,作 弊者的铤而走险也是不得已的啊。 再谈就业方面,现在多数大学都可以叫做职业技术学院了,已失去大学理想主义的本色。引 用一下眭依凡教授对大学的定义:“大学是什么?大学是以探索、追求、捍卫、传播真理和知 识为目的,继而负有引导社会价值观、规范社会行为之使命,对人类素质改善和提高、社会 文明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之重大公共影响力、推动力的教育机构和学术组织。”几十年前, 大学还是人们心之所往、情之所系、梦之所想的“心灵中的圣殿”,现在的大学却沦为市场工 具型“人才”的制造工厂,倒也迎合了大多数人们对学校培养的有偿期待。现在人学了知识 都去讨生存求活命了,还有多少是为追求真理、追求生命的圆满?物质的沉重已将他们的崇高 的理想拽进尘土里去了,精神的挟制也将他们澎湃的激情泯灭殆尽了,还怎么能站到人类的 高处、引导人向前发展向上飞升?物质的极大解放却将人的精神推至悬崖边上,这是多么悲 哀!现在的就业危机真是那么严峻吗?这是人们对知识相对贬值的过分恐慌,是舆论对物欲 追求的极端导向。如果全社会崇尚知识内化、注重人性完善的大环境一旦形成,生存的压力 还有那么大么?物欲的沟壑永无填满之日,精神的一丝提升却是无限的欢欣。多希望中国能 回归二十世纪前三十年代独立的思想,五六十年代质朴的心境! 多感慨无益,适可而止吧。 (09年)
/
本文档为【胡思乱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