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古印度神话中的诸神

古印度神话中的诸神

2017-09-02 13页 doc 30KB 1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古印度神话中的诸神古印度神话中的诸神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古印度《吠陀经》问世,印度神话由此而出现了轮廓。吠陀神话里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罗,他是天帝,众神之首。在这一时期诞生的古婆罗门教强调种姓制度,宣扬诸生生而不平等的教义。婆罗门教发明了轮回与因果报应的学说,认为今世的祸福是前世的修行和种种善恶的报应,而今世的种种又可决定来世的祸福。自婆罗门占据印度社会的首要地位后,印度便永远成为宗教的国家,人民的一切生活都要依照宗教的规定去做了。受到婆罗门教影响的古印度神话除了鼓吹种姓制度之外,还存在着严重的女性歧视现象,女神不仅数量少,...
古印度神话中的诸神
古印度神话中的诸神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古印度《吠陀经》问世,印度神话由此而出现了轮廓。吠陀神话里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罗,他是天帝,众神之首。在这一时期诞生的古婆罗门教强调种姓,宣扬诸生生而不平等的教义。婆罗门教发明了轮回与因果报应的学说,认为今世的祸福是前世的修行和种种善恶的报应,而今世的种种又可决定来世的祸福。自婆罗门占据印度社会的首要地位后,印度便永远成为宗教的国家,人民的一切生活都要依照宗教的规定去做了。受到婆罗门教影响的古印度神话除了鼓吹种姓制度之外,还存在着严重的女性歧视现象,女神不仅数量少,而且地位低。在公元前四世纪之前,印度最大的两部史诗出现——《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在这里,因陀罗等神的地位被削弱,印度神话中出现了三大主神,他们分别是梵天、毗湿奴和湿婆。 古印度神话深厚地影响了其后的耆那教、印度教、由印度教引申并独立出来的佛教等诸多的神话传说,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古印度神话故事也渗透到中华文明中来,并由此产生了中国化的新成果,例如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就是其中一例。 梵天:作为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梵天可以说是在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盘古的印度同行。不过以中国人的观念而言这为创世神的模样实在是古怪:梵天通常被描绘成一个骑鹅的红皮肤老人,他身穿白袍,有四臂,手持《吠陀》和权杖,或一把匙子,或一串念珠,或一张弓,或一个水罐。梵天最显著的特征是他的四个头:传说梵天原来只有一个头,后来耐不住寂寞的梵天从自己的身体上创造了一个女伴,并疯狂地爱上了她。这位端庄的姑娘被梵天炽热的目光看得局促不安,便走开以躲避他的凝视。但无论她躲到他的右边、左边和背后,他都在每个方向长出一个新的头。最后她升上天空,但那里又出现了第五个头注视着她——这样说起来梵天大人的造型有点像《变形金刚》里的五面怪,但最后容易冲动的热血青年湿婆砍掉了梵天的第五个头。 毗湿奴:毗湿奴这个名字也译为妙毗天,他在佛教称为那罗延天,由此也可见证古印度神话对于佛教的影响之深。由于世界已经被创造,所以梵天无可奈何的退居二线——古印度人本能地对能庇护自己的守护神毗湿奴更感兴趣,连梵天的十种形状都被挪去充当毗湿奴的化身。作为保护神的毗湿奴是仁慈和善良的化身,具有无所不能的力量,保护和维持着宇宙和宇宙秩序。毗湿奴被描绘成一个蓝皮肤、穿皇袍的英俊青年。他有四臂:一手持法螺;第二只手持一件轮宝即铁盘状武器;第三只手持一根权杖;第四只手持一朵莲花。作为保护者的毗湿奴会化身下凡以匡扶正义、消灭邪恶并建立法治。所以他有很多化身,如鱼、龟、野 猪、人狮和侏儒等。随着毗湿奴的地位逐渐上升,最后竟然连梵天的创世神地位都受到了冲击——每一次世界毁灭以后的再生过程首先是从沉睡的毗湿奴的肚脐中长出莲花,梵天出现在莲花中然后再开始创造工作。 湿婆:虽然湿婆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创造和毁灭之神,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佛教中的大自在天,这有点如伊斯兰教义中也承认耶稣一样的有趣。作为破坏神的湿婆负责在旧时代结束时毁灭世界以便为新世界的再生做准备,而他毁天灭地的伟大力量据说来自于来自于刻苦修炼瑜伽。神话中的湿婆皮肤白皙,有着蓝色喉咙,五个面孔,四条手臂和三只眼睛。对于年轻一代的读者而言,日本国宝级漫画家高田裕三的《3X3只眼》中那位鬼眼王湿婆可能更令他们有熟悉的感觉吧,湿婆的第三只眼睛是一件强大的武器,当湿婆用它盯住敌人时,它能喷火烧死他们。在宇宙周期性的毁灭之际,他用这只眼睛杀死所有神和其他生物。他另外的武器还有一柄称作比那卡的三叉戟,是闪电的象征,着湿婆是风暴之神;有一口剑;一张称作阿贾伽瓦的弓和一根底端有一个骷髅的棍棒,被称作卡特万伽。另外的武器是三条蛇,它们缠在他身上,能飞快地冲向敌人:一条蛇缠在他束起的头发中,在他的头上扬起头兜;一条蛇缠在他的肩上或颈上;另一条蛇构成他的圣线。除了这些武器之外,湿婆的大部分状貌特征都强调此神凶暴的方面,这些特征包括他的蛇作的头饰和骷髅的项链,伴随他的公牛南迪或者是南迪的新月形标志。 虽然破坏神的名号很恐怖,但湿婆却是个多才多艺的神——他是印度舞蹈的始祖,因此被尊称为“舞王”。湿婆是是节奏之神,会跳一百零八种舞蹈,分别属于女性式的软舞或柔舞和男性式的刚舞或健舞两大类型。湿婆在欢乐与悲哀时喜欢跳舞,或是独自跳舞,或是与他的妻子黛维一起跳舞。舞蹈既象征着湿婆的荣耀,也象征着宇宙的永恒运动,运动是为了使宇宙不朽。但是在一个旧时代结束时,他通过跳坦达瓦之舞完成世界的毁灭并使之合并到世界精神之中。会跳舞的湿婆还是生殖之神,古印度人的生儿育女都要劳烦湿婆大人的神力护佑。 虽然在形式上古印度神话的三大主神同等受尊敬,但湿婆被认为是力量最强大的神,他作为毁灭者的活动实质上相当于梵天作为创造者的活动。有一个这样的神话讲到毗湿奴与梵天陷入了他们谁更值得崇敬的争论。就在他们争论不休的时候,他们面前出现了一根火柱,熊熊大火好象要烧毁宇宙。两位大神见状大惊失色,都决定应当去寻找火柱的来源。于是毗湿奴变成一头巨大的野猪,顺着柱子向下追寻了1千年;梵天变成一只迅飞的天鹅,顺着柱子向上追寻了1千年。但是他们都没有到达柱子的尽头,于是又回来了。当他们疲惫不堪的回到他们出发的地方相见时,湿婆出现在他们面前;此刻他们才发现这根柱子原来是湿婆的林伽,于是就把湿婆奉为最伟大最值得崇敬的神。至于湿婆砍掉梵天第五个头的起因众说纷纭,但是所有的说法都认为他们之间关系紧张。 除了上述的三大神灵之外,印度还有许许多多的神仙。由于一夫多妻制的影响,这些神仙都与三大主神存在着血缘或师承的关系。在印度神话中又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佛教神话系统。佛教提倡众生平等,比印度教更能适应社会各阶层的需要。又因为佛教脱胎于印度教,所以便直接将印度教中的神话人物移植过来,将他们的身份降低以作为佛陀的护法侍从。而佛教神话又深远影响了中国的神话系统,这就造成了我们看到印度神话人物时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首先来看看大名鼎鼎的八部众。八部众本是印度神话中的八种神魔种族,有善有恶,在佛教中则全部转恶为善,成为护法神八部众。 阿修罗族:阿修罗和天众、龙、夜叉、乾达婆、迦楼罗、紧那罗和摩呼罗迦合称天龙八部。他们是一种非天恶魔,意思是无端挑起战争,容貌丑陋之意,阿修罗族男的极丑,女的极美。因为阿修罗族有美女而无美食,而帝释天有美食而无美女,所以这两个部族相互妒忌抢夺,阿修罗王经常率领部下和帝释天进行无休止的战斗,最后阿修罗族战败被逐出天界,居于弥卢山洞窟中。后来在众神开聚义分赃会,痛饮不死甘露时,被一个叫罗喉的阿修罗混进去一起喝了。太阳神和月神发现有人竟敢混进宴会厅白吃白喝就连忙报警,结果罗喉因为跑得不够快被砍了脑袋。罗喉的头颅怀着怨气冲到天上,化成了暗星罗喉星,他不停的追着太阳和月亮咬,这就是日蚀和月蚀的来源。至于罗喉剩下的身体,则化成了另一颗暗星叫做计都星。 夜叉:在梵文中的意思是“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门天王即率领夜叉八大将,护众生界。在古印度神话中,夜叉是一种半神,有关其来源则说法不一。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紧那罗:也被称为歌神、歌乐神、音乐天。他原为印度神话中的神仙,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中的歌神。据《华严经.探玄记.卷二》载,紧那罗外形像人,但是头顶长有一角,人见而起疑,故也称为疑人、疑神。紧那罗拥有美妙的歌喉,还善于舞蹈,是天帝的执法乐神。在佛教画作中,紧那罗通常为在膝上安置横鼓或两个竖鼓,作击鼓演奏法乐之势。由此看来,紧那罗可谓是印度神话中的“超级男声”了——要是选秀节目蔓延到天界的话,地上张学友,天上紧那罗,两位“歌神”都是前途无量啊„„ 乾达婆:在印度神话中,乾达婆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他身上发出 浓冽的香气,是服侍帝释的乐神之一。乾达婆族又名香音族,是天界中支配香料与音乐的艺术民族,深受其他各族的喜爱。乾达婆在梵语中是变幻莫测的意思,因为香气和音乐都是缥缈隐约,难以捉摸。此外魔术师也叫乾达婆,海市蜃楼叫做乾达婆城。 迦楼罗:迦楼罗是八部众之一,它是非常厉害的一种猛禽~佛经中称它为金翅鸟、妙翅鸟、顶瘿鸟、食吐悲苦声等,而受此影响的中国神话中也诞生了一种金翅大鹏鸟——传说岳飞就是金翅大鹏鸟转世的。 迦楼罗居住在四天下的大树上,宝相庄严,浑身金光闪闪,两制之间的翼展竟有三百三十六万里之多。巨鸟迦楼罗平时靠捕食龙为食,不过这龙可不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龙,更加不是笔者龙神将,印度神话中的龙是大毒蛇的意思。据说迦楼罗饭量极大,每天要吃掉一条大龙王和五百条小龙。它吃饱了以后就拍拍翅膀飞回四天下的大树上睡觉,第二天再飞回来吃,也不管人家大龙小龙们愿不愿意就如此周而复始,次第食之。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威风凛凛的迦楼罗等到临终时,大龙小龙一起吐出毒焰,于是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不能再吃。饥肠辘辘的迦楼罗在天空中上下翻飞七次之后,便落到金刚轮山顶上。这时候它一生所吃掉得诸龙毒素一起发作,迦楼罗也因此自焚而死了。迦楼罗死后肉体化为灰烬,只剩一颗心脏被火煅烧成为纯青琉璃色的宝珠,成为天神们喜爱的饰物,看来迦楼罗也是一位悲剧人物。 天:是指天神。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只不过比人能享受到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无常,天神的寿命终了之后,也是要死的。天神临死之前有五种征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第五个征状或说是“玉子离散”),这就是所谓“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帝释天就是众天神的领袖。 龙:印度神话和佛经中的龙与我国的传说中的龙有些不同,印度的龙包括类似中国神话中的龙,还包括有神格的蟒蛇、毒蛇等等。古印度人对龙很是尊敬,认为水中主物以龙的力气最大,还以为下雨是龙从天海中取水而洒下人间。 摩呼罗迦:他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善于演奏乐器,同时也力大无比。 达刹:他是印度教之神,受到信仰湿婆和毗湿奴教徒的崇拜。据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耶那》中记载,达刹是梵天之子,生于梵天的右手拇指,其妻钵罗苏底则生于梵天的左手拇指,夫妻俩不愧是创造神的孩子——他俩一共有五十个女儿(也有记载为二十四或六十个)其中十个嫁予达磨,十三个嫁予迦叶波,成为天神、恶魔、飞鸟、蚊及一切生物之母,还有二十七个女儿嫁予月亮,而变成二十七个星座。 而十二阿底提神便是迦叶波与达刹的三女儿所生的神灵,其中包括天神陀陀、友善神阿厘耶门、契约神密多罗、天帝因陀罗、水神伐楼那、祭祀神鸯舍、财富神跋伽、太阳神毗婆湿婆、道路神普善、太阳神萨维陀利、工匠神陀湿多、守护神毗湿奴,其中地位最显赫的便是天帝因陀罗。 因陀罗:他是印度最早的大神之一,其形像通常呈天人形,坐于巨象上,以千眼庄严其身。据杂阿含经卷四十载,因陀罗具有聪明智慧,能观千种之义,故称千眼。在印度神话中因陀罗还是雷雨之神,位居诸神中最高位,甚受崇拜。又因为其因善于攻城陷阵,驱驰战车,挥舞金刚杵退治恶魔,遂被称为城堡破坏者,后渐发展成为战神,为英雄或战士之守护神。 因陀罗其实是最早率众征服印度的亚利安人首领,当占领印度之后,亚利安人坐地大分赃,将自己人按等级划分为三个统治阶层,将原住民打为贱民。因陀罗这位侵略军头子也便趁机神化自己,后来被尊奉为婆罗门教、印度教之创造天地的大神,还与梵天、毗沙门天等最早被引入佛教成为护法神。 在佛教中将因陀罗尊为天主,即天帝帝释天,为佛教之护法神。须弥山顶中央为帝释天的居所,四方又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山顶上有座天宫“善见",即帝释天的皇宫。须弥山的四面山腰为四天王天,住着四大天王,周围又有七香海、七金山,再外环绕着咸海,咸海四周即四大部洲。帝释天当上欲界忉利天众神之王,王宫的设备自然极其富丽堂皇,他身边的侍女也多不胜数。帝释天是天上和人间的道德维护者。如果天神违犯天规,他便予以惩罚;要是人间出现暴君,他也会去除暴安良。 在佛教神话中,帝释天最重要的职责是保护佛祖、佛法和出家人。其形象头戴宝冠,身上装饰种种璎珞,手持杖或杵。在中国寺庙里,帝释多为少年帝王像,且是男人女相。他还是药师十二神将之一,在《药师七佛本愿经念诵仪轨供养法》中记载着:“药叉大将因陀罗,其身红色执宝棍,主领七亿药叉众,誓愿守护如来教。” 婆苏族:迦叶波的后代还包括八婆苏,八位婆苏群神构成婆苏族,他们是八种自然现象的化身。其中以火神阿耆尼神通最大,他是婆苏族的首领。他的部众还有:大地之母波里提毗、北极星和苦修之神陀鲁婆、月神苏摩、水和白昼之神阿诃湿、风神阿尼罗、曙光之神波罗底优娑、金星之神波罗婆娑。 萨蒂:是达刹的女儿,后来嫁给了风雨雷电之神鲁达罗。萨蒂是个可怜的女人,因父亲与丈夫争执而自杀身亡。萨蒂自杀的传说后来形成了印度教所提倡的寡妇殉葬制度,即妇女于其夫死后火化时,必须跳入火中随夫殉葬。这一陋习直至今日仍在印度农村偶尔上演。 十一楼陀罗:他是印度教的至高神之一,与毗湿奴和梵天齐名。暴风神楼陀罗是湿婆的早期形态,是司掌破坏之神。将一切彻底毁灭,然后重生。湿婆有许多别称,其中最恐怖一面的名字是跋伊罗婆。有一天,梵天与湿婆争论谁是宇宙的创造者,两人互不相让。终于,湿婆被激怒后全身被愤怒所包裹着。众神瞧见湿婆这个模样,称他为跋伊罗婆(恐怖的杀戮者)。湿婆一怒之下,砍下梵天五首之一。成为现在梵天四颗头颅的模样。湿婆其他的别称还有,象征湿婆是世界最后毁灭万物者的诃罗、司掌死亡时刻的伽罗、将埋在墓地死者的尸体烧成灰后涂在身上,并带有一串颅骨者的迦婆罗摩林;象征恶魔之王的菩提商波罗等众多恐怖的别称,合称十一楼陀罗。 四大天王:佛经上说,四天王天就在著名的须弥山山腰,那里耸立着一座犍陀罗山,此山有四山峰,称须弥四宝山,“四宝所成,东面黄金,西面白银,南面琉璃,北面玛瑙。天王各居一山。”四天王的任务是各护一方世界,即佛教所说的须弥山四方的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故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以前香港歌坛有四大天王之说,这佛经里的四大天王也是同样的能歌善舞、多才多艺。 多罗咤:他是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多罗咤的意思是以慈悲为怀,保护众生。在印度神话中的多罗咤是手持琵琶的主乐神,后来在佛教中成为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的菩萨。佛教传入中国后,多罗咤菩萨的形象变成了身穿甲胄,手持琵琶的武将,也就是民间传说中(注意不是香港乐坛中)的四大天王之一。 毗琉璃:他是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毗琉璃的意思是增长,指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手持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 毗留博叉:他是西方广目天王,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缠一龙。毗留博叉的意思是广目,即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他为群龙领袖,故手持一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佛教,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 毗沙门:他是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银鼠。毗沙门的意思是多闻,比喻福、德之名闻于四方。手持宝伞,用以制服魔众,保护人民财富。 除了上述这些由组织成系统的神话人物之外,印度神话当中还有一些有趣的人物等着我们来认识。 迦摩:他是印度神话中的爱神,代表着情欲。据说他面貌俊秀,以鹦鹉为座骑,手持弓矢,弓以甘蔗造,弦以蜂丝作,矢以执心为羽,以希望为镞,并以花装饰。迦摩成天在天女围绕下出行,他所到之处,无不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人人心中春情荡漾。在被湿婆烧成灰烬之后,转世为鲁达罗之子而再生,名为普拉云那。 摩耶:这个词是幻象的意思。印度教教义认为,当世界大难临头时,总有一位神祇要投胎入世来拯救世界。而根据由此引申出的佛教教义认为佛祖在最后一次投胎时选中了尼泊尔净饭王之妻摩耶为母。摩耶在梦中见到有一位长得堂堂一表的人物,乘坐一头白色大象,从虚空中慢慢走来,当走近夫人的时候,就从她的右协而进入了腹中。不久摩耶怀孕,生下了佛祖释迦牟尼。七日后,摩耶夫人便往生(去世)而去。当多年后佛祖涅盘时,摩耶夫人的灵魂从天下降,在棺木前涕泪悲泣。佛祖为尽最后的孝道,自棺中而起为母留下五句偈语:世间苦空,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明王:在佛教中的身份就是佛的“忿化身”。俗话说:佛都有火,佛一旦发火后会怎样呢,那就是变身啦。每个佛都有个对应的“忿化身”,如释迦牟尼如来佛的“忿化身”是无能胜明王,弥勒佛的“忿化身”是中央不动尊明王等。密宗中的明王有很多,常见的有五大明王,八大明王,十大明王等等。 金刚:在梵文中的意思是“缚日罗”、“伐折罗”,本来是指神话中的武器如狼牙棒、粗棒,是众神之王因陀罗的武器。金刚由金、铜、铁和山岩制成,有四角或一百个角,还有一千个利齿,在佛教中,金刚以其譬喻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成为坚固、不灭的象征。古印度兵器金刚杆也作为丰产的象征,也曾作为公牛生殖器的形像,在佛教密宗中则表示伏魔、断烦恼、坚利智的法器。而所谓的金刚力士就是一些手执金刚柞,在佛国从事护法的卫士。金刚密迹又叫密迹金刚、密迹力士、秘密主,是手持金刚杵给佛担任警卫的夜叉神的总头目,在佛教中金刚密迹成了护法“八部众”之一。 苏摩:她是古印度神话中的酒神,后演变为月神之称谓。“苏摩”原为一种蔓草,取其茎在水中浸泡后以石榨取黄汁,经羊毛筛过滤,再以水稀释,加入牛乳、麦粉搅匀,发酵后酿成苏摩酒。印度神话中常以此酒祭神。在《梨俱吠陀》中称苏摩酒为天神之甘露,可赋予饮用者超自然之力或永生之力。在史诗中,苏摩掌管祭祀、苦行、星座、药草,是该四项工作的保护神。 不动明王:在梵文中的意思是不动尊或无动尊,佛教界称为不动明王,亦谓之不动使者。 不动指他慈悲心坚固,无可撼动,明指他拥有智慧之光明,王是驾驭一切现象者的意思。依密教三轮身之分类而总判,不动明王为一切诸佛教令轮身,故又称为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不动明王是大日如来的教令轮身,降魔时示现的忿怒身,也是诸佛意的化身。他的身相是对那些顽固不化、执迷不误、受魔障遮蔽的众生而变化的,以喝醒众生和吓退魔障。 在五方佛示现的五大明王中,不动明王居首位。其誓愿为“见我身者发菩提心, 闻我名者断恶修善,闻我法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威力甚大,不论汉地佛教或藏传佛教,都重视修习本尊法门,又被称作大威力不动明王或常住金刚。 佛教造像中的不动明王为一脸二臂,发垂披肩,愁眉瞠目,嘴角两侧露出两虎牙,现大忿怒相,上衣斜帔,下着摆裙,右手持剑,左手提索,以童子相站姿安立周身智慧烈焰中,造型特殊,显示此不动明王更具积极性与行动力。 吉祥天:吉祥天女简称吉祥天,即大功德天。吉祥天在天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坐于莲上手持莲花出世,所以又有“乳海之女”的名字。她说成是毗湿奴的妻子,本为婆罗门教的财神、吉祥女神和幸福女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又称她功德圆满,并有大功德于众,故还是位大功德神。吉祥天女长得十分漂亮,所以又是一位美丽女神。 吉祥天女在中国寺庙中,形象端庄美丽,后妃装束,两只手(或四只手),一手持莲花,一手洒金钱,有两只白象伴护,这是吉祥的象征。她的坐骑除莲花之外,还有金翅鸟和猫头鹰。 罗刹:在梵文中的意思是“暴恶”、“可畏”。 罗刹和夜叉一起生于梵天之足,是印度神话中的恶魔,也是妖魔鬼怪的通称。罗刹们性情暴戾,喜欢在夜间活动,时常出没于坟地。他们常会化作种种形象,残害人命。罗刹有男女之分,男罗刹肤色黝黑、朱发、绿眼,一副鬼相;女罗刹,又名罗刹女,则是绝色美女。在佛经故事里便有海岛上的罗刹女迷惑水手吃人的记载,还追踪逃脱者一直到岸上继续作恶,极为可怕。 哈奴曼:他是风神和母猴所生之子,有鸟王、人狮、猴、驴、猪五副脸相,因此得名“五面猴神”——幸好不是来自赛博特恩星球,否则就该叫五面怪了„„在英雄叙事诗《罗摩衍那》中记载着他心智聪明非凡,力能排山倒海,善于腾云驾雾,变幻形象和大小,曾多次救助罗摩王子,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一般认为他就是孙悟空的原形之一。 传说阿约爹国的王子拉麻生有圣德和神力,娶了一个美人西妲为妻,但不幸妖魔拉凡纳把西妲西妲劫到楞伽去了。拉麻遂求救于猴子国王,这猴子国虽然没有美猴王,却有一个大员大将哈奴曼,他的身体大如大山,高如高塔,脸放金光,尾长无比。由于他是风神的儿子,所以能在空中跳跃飞行,他一个跟斗就能飞行万里。哈努曼保护印度版的“唐僧”去求真经, 不,是去救老婆„„历经了比九九八十一难还要多的苦难,终于征服了楞伽的敌人,夺回西妲,凯旋回到阿约爹国。拉麻凯旋之后,为了感谢哈奴曼之功,赐他长生不老的幸福,于是猴神修成了“正果”。 罗摩:据传罗摩为毗湿奴的第七次化身,因受诸神之托,乃诞生地界以降伏恶鬼。其与妻子私多一同斩妖除魔,拯救众生。罗摩的故事充分显现了印度古代浪漫主义和伦理理想,尤其成为王族、勇士、武夫的行动楷模,而普遍受到印度民众狂热之尊敬。 印度人视罗摩为民族英雄,亦即视为毗湿奴神之化身而加以崇拜,因而形成印度教中之一派,称为罗摩派。该教派主张私多为罗摩永远之配偶神,只要对罗摩有绝对归依之热诚,必定能得解脱。 迦尼萨:湿婆的妻子婆婆谛婚后久无子息,于是去拜托生养之神毗湿奴。毗湿奴便让神灵克利斯那天化身变成婆婆谛的儿子,叫做迦尼萨。孩子出生后诸神都来庆贺,大家都抢着看婴儿,只有土星神莎尼低首垂目不敢看婴儿一眼。婆婆谛问其原因,莎尼回答说,他被毗湿奴的妻子吉祥天诅咒过,目光看到谁谁就会死掉。婆婆谛听了不以为意,就硬逼土星神看她的儿子,一看之下,小孩当场身首分家~ 心伤爱子惨死的婆婆谛投地痛哭,毗湿奴眼看这祸事是自己的老婆惹出来的,再加上自己身为守护生命的大神,也不能不管,就骑上了他的大鹏金翅鸟喀缑丹,飞到普修薄波陀罗河边,找到一头在睡觉的大象。他把象头砍了下来,拿回来装在死婴的脖子上,因此迦尼萨就成了象头人身。婴儿死而复活后,婆婆谛为此举行盛大的庆祝宴会,只有倒霉的土星神被踢出诸神集团,还遭到婆婆谛的诅咒变成了瘸子,真是苦命哇。不过那头大象更是可怜,招谁惹谁了,只不过在河边睡了一觉,脑袋就被人砍去了,还是神仙砍的——都没处讲理去啊~ 乌玛:这个名字在梵语中的意思是“最美好的祝福”。相传喜马拉雅山神夫妇生了个美貌绝伦的女儿名叫乌玛。一天,纳罗德大仙来到喜马拉雅山,预言乌玛将成为湿婆的妻子。喜马拉雅山神大喜过望,便送女儿去侍候湿婆,好让他们“自由恋爱”。没成想这时湿婆正在修炼苦行,毫不为乌玛的美色动心。 后来天帝因陀罗派爱神迦摩天去“撮合”这桩姻缘,没想到湿婆却大发雷霆地将破坏自己修行的爱神烧成了灰烬——真是不解风情到了极点。随后,乌玛伤心地回到父母身边也开始了艰苦的修行。有一天,一个婆罗门青年前来对乌玛说:“你怎么会甘愿嫁给湿婆呢,他是三只眼,长相难看;他的出身不可知,穷得光身子,选婿所要求的条件,他一点也不具备。”乌玛回答说:“他是世界的救主,财富的源泉。我何必跟你争辩,不仅诋毁他是罪孽,就是 听到这种诋毁也是罪孽。” 乌玛话音刚落,湿婆显露出自己的真形。他对乌玛说:“从今天起,我是你用苦行买下的奴仆。”于是乌玛的苦行征服了湿婆的心,她的恋爱大作战获得圆满成功。 鸠摩罗: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战神鸠摩罗是湿婆和乌玛的儿子。传说天神们曾与魔王作战,但屡战屡败。于是火神化作一只鸽子飞进湿婆和乌玛的洞房,代表众天神恳求湿婆赐给他们一个天兵统帅。于是湿婆和乌玛在恒河生下自己的儿子鸠摩罗,他在六天之内就长成一个健壮的青年。 鸠摩罗前去挑战魔王,他俩展开激战,天地为之摇撼。鸠摩罗破了魔王的一切法宝,最后将魔王杀死。天上降下花雨,众天神欢欣鼓舞,称颂战神鸠摩罗是天国的救主。鸠摩罗的光辉驱散了天国的愁雾,天帝因陀罗重又登上天庭御座。 从此以后鸠摩罗是便成为众神的保护者。在与群魔相博之时,鸠摩罗所向披靡。他执着于战斗,对其它一切都不感兴趣。因为女人不能成为战士,所以鸠摩罗不喜欢女人,也不允许她们进入他的神庙。也是因为如此,他才被称为鸠摩罗(梵语中童子身的意思)。
/
本文档为【古印度神话中的诸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