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我国空巢老人的现状

2017-10-15 8页 doc 22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我国空巢老人的现状我国空巢老人的现状 (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准确的说是指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是把人口分成老年,中年,青年,在以上年龄结构中年结构中年老人的比例越来越高,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出现的人口想象,是随着死亡水平和生育水平的下降而出现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 老年人是一个对国家,社会和家庭作出显著贡献而身体日益走向衰弱的人群.2000年,我国60以上老年人口达1299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并以每年3.2%的速度增加.根据国际标准,此时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 (二)人口老龄化对家庭结构的影响 人的...
我国空巢老人的现状
我国空巢老人的现状 (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准确的说是指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是把人口分成老年,中年,青年,在以上年龄结构中年结构中年老人的比例越来越高,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出现的人口想象,是随着死亡水平和生育水平的下降而出现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 老年人是一个对国家,社会和家庭作出显著贡献而身体日益走向衰弱的人群.2000年,我国60以上老年人口达1299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并以每年3.2%的速度增加.根据国际标准,此时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 (二)人口老龄化对家庭结构的影响 人的寿命的增加本身是人类的一大胜利,但是由于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协调,就会形成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不仅对老年人带来各种问题,而且还将对一个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式产生的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 本质的变化.在这个大变革的年代中,年轻一代再也不能依靠世代相传的父家长的生产和生活经验进行劳动生产,生存了,他们越来越多的与分家自立,即使仍与父母长辈同居,由于年轻人在经济上成为主要供养者,所以自然地成为家庭权利的实际推有者,这样,传统的家长制基本解体了,而且,由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工作与生活节奏加快,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青老双方之间,在社会角色,地位和相应的财富与权力资源的占有上发生上了变迁,致使青老之间产生了隔阂,矛盾. 我国传统的老年家庭的主要结构类型是以祖孙三代的主干家庭为主,真正空巢或者独居的老人家庭所占比例较低,但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老年家庭结构出现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空巢家庭比例上升,主干家庭,核心家庭所占比例缩小,从年龄与家庭结构的相关性看来,城乡老年家庭结构呈正相关的特点,即年龄越大,主干家庭的比例越高.但是家庭结构分布格局在最近的一二十年中发生了变化.根据一些研究者1998年的抽样调查,上海的61-65岁年龄组的老年家庭中,核心家庭所占比例最高,为36.5%,其次是空巢家庭,占33.3%,再次是主干家庭,占20.64%;其次是隔代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分别占6.35%,1.59%,1.59%. 1 社会老龄化直接导致社会养老难题,特别是对于空巢老人的生活更是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 我国空巢家庭的现状 在我国,最近10多年来空巢家庭一直呈增多之势。1993年,我国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7%,2003年上升到25.8%,在一些大城市,空巢家庭问题更为突出。2003年,北京市空巢家庭的比例为34%,上海市为34.8%,广州市为30%,天津市为36.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单身独居老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例,由1999年的3.8%上升到2003年的11%。 另据有关部门对天津、杭州、无锡三大城市60岁以上老人抽样调查表明;10.9%的老人生活在单身家庭里,29.1%的老年人生活在夫妇二人家庭里,即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已占老年总数40%以上。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注释2)占全国家庭总数的20.09%,即1/5。 全国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中空巢家庭户占22.83%,其中,单身老年户占11.46%,只有一对老夫妇的占11.38%。地区之间的差异悬殊,有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中空巢家庭户的比例,山东省最高,达到36.05%,其次是浙江省,达到35.12%,均超过1/3,上海29.37%,天津28.2%,黑龙江27.21%,辽宁27.08%,山西27.00%,河北25.39%及北京25.00%的比例也超过或达到1/4。 空巢家庭产生的原因 空巢家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及人们价值观念改变的结果。还有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由于不能在全社会普遍建立社会保障,特别是难以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发展中的国家往往约3/4即大多数老年人迄今仍居住在农村,这些农村中的老人,属于贫困的弱势群体,他们大都依靠家庭供养,然而,一则是由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落后,以农为生者收入微薄,农民家庭通常子女超标,中青年农民供养老人成为他们的一大负担,一则是改革开放后农村中青年越来越多地流入城市,近些年又又越来越多地携带妻子儿女全家进城谋生,留守农村的老年人只能靠微薄农田的收入艰难生活。 我国空巢家庭发展态势 2 现代社会,按照古德的观点,工业化和都市化将使家庭结构朝核心化(夫妇家庭)的发展,在此趋势下则是空巢家庭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由于我国强力推行计划内生育政策,一般的城市家庭只有一个子女,这样使得我国的家庭结构出现小型化和核心化的现象,核心家庭是直接导致空巢家庭增多的最为基本原因。 我国的空巢家庭的比例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根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北京市老年夫妇户占27%,老人独居户占了7%,合计34%。也就是,在1/3的背景老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之中。另外一项调查说明了,这一比例可能有普遍意义。根据1995年对北京、上海、苏州、广州和香港等城市新城区老年人家庭的研究,结果发现:生活在单身家庭中的独居老人已经占到10.4%,只于配偶一起生活的老人高达25.9%,两者相加的累积百分比为36.3%,占全体老人的1/3以上。如果加上准或者类“空巢”的老人家庭,那么比例就会高出许多。所谓准或者类空巢,是指子女工作或者出差期间老人孤独在家的情形。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代际分居所造成的空巢家庭,而是因为时间的不能共享所造成的更为普遍的空巢家庭,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前诉的角色冲突所引发的。譬如,北京市中青年家庭养老状况典型调查曾经发现:255位中青年人中有78.4%白天上班,其中55.3%的人中午补回家,这种白天空巢的情况使很多做子女的对来年父母分的日常生活感到忧虑。如此看来,空巢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儿女的多少或者是否与儿女同住,还是看在帮助的时候儿女是否能伸出援手。正是基于广义的老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在城市已如此普遍,所以社会各界对托老所的呼吁才会越来越高(注释3) 而根据2000年前后老龄委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老年人的人口已经达到1.26亿,且每年还在以3%的速度增长,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则更是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中国老年人的空巢率已经达到老年人人口总数的25%以上,并且数字还在不断的扩大。2003年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的一项调查表明,北京市178万老年人口中,处于空巢家庭的女性老人占其人口总数的29.36%,处于空巢家庭的男性占其人口总数的42.56%(注释4)。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我国有1/3的老年家庭出现空巢现象,其中天津老年人家庭的空巢率为55%,北京为34%,上海为37%。而据专家预测,50年后,我国老人家庭的空巢将达到90%。因空巢而引发的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也将更为突出。(注释5) 3 实际上,目前我国空巢家庭不仅数量迅速增加,而且空巢期较之过去也更早到来。空巢期的开始是以子女成婚离开家庭为标志的,但是各种因素导致空巢期提前到来。由于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子女,一旦这个子女因各种因素如上学或者到外地打工离开家庭,就意味着进入了空巢阶段。一方面,现代社会流动性已经大为增加,人们的生活已经不再局限有一个城市或者村庄,而是到各地寻找发展机会。特别是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力长期外出打工,使得农村一事件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中,家庭养育子女的功能外移。很多家庭的子女的责任多由学校承担。许多孩子从初中或高中起就寄宿在学校,尤其是到了大学阶段,就基本上算是离开家庭,这样空巢期就提前到来了。 空巢家庭的增长表明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按照人口学的看法,一个社会如果60岁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增加,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缩小,这个过程就叫做老龄化过程。在国际上,一般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的社会,或者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的社会叫做老龄化社会。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6.95%,这说明我们已经跨入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有专家估计,21世纪前40年有两大问题:前20年就业压力大;后20年养老负担重。(注释6) 四、空巢家庭的影响 (一)空巢家庭的产生对传统的家养方式造成冲击 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对“老有所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家庭的日益小型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越来越不足以承担起抚养老年人的重担,必须进行社会化变约。 目前全国约有2340多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据一些大城市调查,目前空巢已占30%,京、沪、津等大城市已达到30%以上;第5次人口普查,在65岁以上老人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199万人,占13.6%,丧偶的老年人占38%,随着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小型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已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来年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率为30%,农村为60%左右。在精神慰藉方面赶热闹更为缺乏,一些孤独老人因无人照料导致早逝等现象引起社会关注,传统的养老方 4 式和观念应向社会养老转变,而当前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都较为薄弱。 (二)空巢家庭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和生活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当子女成家立业离开家庭之后,留守家庭的父母一般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和孤独感。对于子女来说,原来在家,一切又父母作主,现在突然独立,与多少会有同样的孤独感。同时,一些子女过早离开家庭,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孝敬父母的责任会产生不安和愧疚感,如果父母年老,做子女的担心父母没有人照顾,生活不便利,所有这些,都需要使得家庭成员学会调适。 (三)空巢家庭的生活可能陷入困境, 特别三老年空巢家庭,他们面临的生存困境是多方面的,连最基本的生活照料都可能没有着落。一般的空巢家庭中老年人有这几方面的担心;一怕生病,而怕日常生活无法自理,三怕精神上孤独寂寞。生活在空巢家庭的老人,子女依然有类似这样的担忧。例如,老人突然发病,万一摔倒致伤,老人自己倒水、吃饭时烫伤或出现其他问题,用火发生意外发生火灾,吃错药剂或者用错药量等等。 五 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解决空巢家庭问题是一个需要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共同努力的综合性问题。 1.个人 首先要善于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应对自己身体突发不适有所思想准备,可以事先与子女、亲友、邻居、社区工作者、单位同事打招呼,以便在紧急时求得帮助。 其次是应该增强心理上的自立程度。克服孤独感的有效途径就是寻找精神寄托,充实新的生活内容,提升生命的意义。寻找精神寄托的方式有许多,如: ?增强人际交往,向朋友倾诉自己的苦闷与烦恼,抒发感情,开阔视野。 ?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使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积极参加社会交往,就地帮助居委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把自己融入社会之中。 第三,要有提前量,即当子女到了“离巢”年龄,自己就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逐步减少对子女的依恋。 5 2.家庭 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帮助老年人。 配偶要关心老伴,不仅在日常生活方面,而且要关心老伴的心理健康,多给予精神上的安慰。 子女应该帮助老年父母安排好日常生活,保持与父母的联系。在精神上要关心父母,经常回家看望,伸手帮一把,听听他们的要求和需要。即使不能回家,也要经常打电话问候,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就能够缓解老年父母的困难。 在居住方式上,老少两代人应就近居住,缩短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一碗汤”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以送一碗汤到老人家不凉为宜。子女与父母住同一小区、同一栋楼、甚至同一层楼的不同单元都有利于成年子女对老年父母的关照。 3.社区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深挖潜力,提高社区的自助、互助能力。 发达国家“空巢”老年人多,与发达国家的社区服务业比较完善有关。老人住在自己家中,生活中的医疗保健需求主要依靠家庭服务员。这样,即可以节省经费,又可以让老人的生活不脱离社区,并有利于老人与子女、亲属的接触。 我国也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包括: ?组织社区相关部门上门服务,送货上门、建立家庭病床、购物优先优惠、成立老年饭桌、上门理发等服务项目,方便老人的生活。 ?对空巢家庭老人中那些身体状况较差、精神状态欠佳、生活不能自理、子女远在外地的,要给予特殊照顾,如实行每日探望制度,在家中安装应急求助设施,邀请心理医生入户咨询等。 ?兴建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建设老年服务中心和老年护理中心等养老设施,提供保姆、小时工、志愿者等照料来源。 ?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设立方便、快捷的社区医疗机构,建立老年人健康状况监测卡片,设置家庭病床并提供上门服务等。 ?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在交通出行,居家设施等方面的上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开发能够增强老年人自立能力的器材,普及应急铃、紧急呼叫系统等防范老年人出现意外事件的装备。 6 ?推动和发展老年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动员老年文体活动中的老年人关心和帮助空巢老人。 ?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居民党支部对辖区内的“空巢老人”责任到每个党员,每天走访,了解老人的需求。 7 8
/
本文档为【我国空巢老人的现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