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独目将军――库图佐夫

2017-09-25 7页 doc 20KB 5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独目将军――库图佐夫独目将军――库图佐夫 拿破仑一世皇帝(1804,1815),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在其一生中,奥斯特里茨会战是拿破仑的军事杰作。 恩格斯在《奥斯特里茨》一文中曾这样评价奥斯特里茨会战和拿破仑的才能:“奥斯特里茨被公正地认为是拿破仑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它最为有力地证明了拿破仑的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因为,尽管指挥失误无疑是盟...
独目将军――库图佐夫
独目将军――库图佐夫 拿破仑一世皇帝(1804,1815),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在其一生中,奥斯特里茨会战是拿破仑的军事杰作。 恩格斯在《奥斯特里茨》一文中曾这样评价奥斯特里茨会战和拿破仑的才能:“奥斯特里茨被公正地认为是拿破仑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它最为有力地证明了拿破仑的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因为,尽管指挥失误无疑是盟国失败的首要原因,但是他用以发现同盟国过失的洞察力、等待过失形成的忍耐力、实施歼灭性打击的决断能力和迅速摆脱失败困境的应变能力――这一切是用任何赞美之词来形容都不为过的。奥斯特里茨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还有战争存在,它就不会被忘记。” 然而,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最终却败在一位独目将军的铁蹄之下。他就是俄国著名将领――库图佐夫。 库图佐夫 库图佐夫(1745,1813),俄国陆军统帅,军事艺术的奠基者之一。1759年毕业于炮兵工程学校,同年入伍。1774年在阿卢什塔同土耳其军队作战时,头负重伤,失去右眼,故有“独目将军”之称。1790年,在攻取土耳其的伊兹密尔要塞时,战功卓著。1794年起任士官学校校长、驻芬兰俄军司令和立陶宛、彼得堡省长。1805年,在俄奥英同盟对拿破仑一世战争中,任驻奥地利俄军总司令,先后在阿姆斯特丹和德累斯顿挫败法军。1811,1812年率军击溃土耳其军队,迫使土耳其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在1812年拿破仑一世发动对俄战争时被任命为总司令。在博罗季诺战役中重创法军之后,为进一步疲惫和削弱敌军并保存己方有生力量,主动放弃莫斯科,经过充分准备,进行反攻,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同年12月获斯摩棱斯克公爵衔。1813年4月28日,库图佐夫在追击拿破仑一世途中病死于德国的博莱斯瓦维茨城。库图佐夫吸取了俄国优秀的军事思想和艺术,考察过欧洲一些国家的军队,逐步形成了一套先进的军事思想体系,如: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于主攻方向;积极组建和使用预备队;注意鼓励和调动士兵的积极性,尤其重要的是创造了战略防御思想。 卫国战争 1812年卫国战争是俄国抗击法国入侵的一场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拿破仑战争的一部分,以法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是由于资产阶级的法国与封建农奴制的俄国之间存在的深刻的政治和经济矛盾,经拿破仑一世发动的侵略战争而更加激化所致。 为击败俄国,拿破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各被征服国的资源。他建立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约120万人),其中半数以上用于入侵俄国。1812年6月初,得到欧洲许多国家军队补充的拿破仑军队,利用华沙大公国这一便于入侵俄国的基地,在维斯瓦河以东,腊多姆至柯尼斯堡(加里宁格勒)一线展开。拿破仑的战略是:经一两次总决战歼灭俄军在短期内取胜,占领莫斯科,迫使俄国投降。为此,拿破仑军队的主力从东普鲁士出发,在科夫诺(考那斯)以南渡过涅曼河,前出到维尔诺(维尔纽斯)地区俄军右翼。这一机动保障法军在主要方向上的兵力优势,造成切断俄军在波列西耶以北全部交通线的威胁,打通一条通往莫斯科的捷径。 法军主力成两个梯队展开:第1梯队(44.4万人、940门火炮)分为3个集团,部署在涅曼河与维斯瓦河之间。第1集团(左翼军队,共21.8万人、527门火炮)由拿破仑直接指挥,集结在但泽(格但斯克)至托尔恩(托伦)一线,准备经科夫诺向维尔诺进攻;第2集团(8.2万人,208门火炮)由博阿尔奈将军指挥,用于在格罗德诺至科夫诺之间展开进攻,以分割俄西线第1、第2集团军;第3集团(右翼军队,共7.8万人、159门火炮)由拿破仑之弟热罗姆?波拿巴指挥,任务是向格罗德诺方向运动,以牵制俄西线第2集团军,策应拿破仑军队主力进攻。 根据军事事件的性质,1812年的卫国战争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812年6月24日法军入侵到10月2日俄军完成向塔鲁季诺地区后撤,其中包括防御行动和在塔鲁季诺的侧敌机动行军,第二时期,从10月18日俄军转入反攻到1812年12月14扫俄军彻底歼灭法军,完全解放本国领土。 法军借口亚历山大一世破坏了蒂尔西特和约。6月24日,法国入侵军经4座桥梁(在科夫诺等城附近)开始渡过涅曼河。拿破仑为确保战略主动,对俄国不宣而战。一昼夜之后,亚历山大一世获悉法军入侵,企图以和平方式调解双方冲突,于6月26日,派警察总监巴拉绍夫将军携亲笔信去见拿破仑。但是,拿破仑拒绝和谈建议。俄西线第1、第2集团军在敌优势兵力的压力下,被迫向本国腹地逐步撤退。法军主力便乘虚而入,于7月8日占领明斯克,形成了对俄军各个歼灭之势。7月20日,法军占领莫吉廖夫,使俄两集团军未能在奥尔沙地域会合。但由于俄军顽强地进行后卫战和巧妙地实施机动,打乱了法军的计划,两个集团军于8月3日在斯摩棱斯克城下会合,保存了实力。与此同时,右翼维特根施泰因将军指挥的俄军在克利亚斯季齐和波洛次克地域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击败乌迪诺元帅的法国军,遏止了法军在彼得堡方向上继续进攻。西线第3集团军在同施瓦岑贝格和雷涅两军战斗后,仍在卢茨克地域的斯特里河畔防守。战争初期,拿破仑没有获得预期的战果。法军伤亡和逃亡达15万人,还损失许多军马。法军士兵战斗力下降,纪律涣散,抢劫成风,进攻速度开始缓慢。拿破仑不得不于7月29日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在韦利日至莫吉廖夫地域休整7,8天。 沙皇要求俄军采取积极行动。俄军军事首脑会议遵照沙皇这一旨意,决定利用法军配置分散之机,向鲁德尼亚和波列奇耶方向转入进攻。8月7日,俄西线第1、第2集团军开始进攻。但由于准备仓促,优柔寡断,加之巴格拉季昂和巴克莱?德?托利意见分歧,致使进攻未果。此时,拿破仑突然把军队调到第聂伯河左岸,从而出现了占领斯摩棱斯克,切断俄军同莫斯科联系的危险。俄军开始仓猝退却。涅韦罗夫斯基师8月14日在克拉斯内附近和拉耶夫斯基军在斯摩棱斯克城下进行的顽强防御,使西线第1、第2集团军能够向斯摩棱斯克开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俄军浴血奋战,于8月16,18日放弃斯摩棱斯克,撤向多罗戈布日。法军继续向莫斯科进攻。俄军长期撤退,官兵怨声载道,人民也普遍不满。撤出斯摩棱斯克使两个集团军司令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这一切迫使亚历山大一世同意任命苏沃洛夫的战友库图佐夫将军担任所有作战军队的总司令。 库图佐夫是一个很有名望的人物。8月29日,库图佐夫到军队就职,8月31日,他被授予元帅军衔。巴克莱?德?托利曾计划在察烈沃宰米谢附近与法军交战。库图佐夫认为这里的阵地不利,且兵力不足,遂率领俄军向东撤退了几个行程,在博罗季诺村附近驻扎下来,以便切断拿破仑军队去莫斯科的通路。米洛拉多维奇将军指挥的各预备队以及莫斯科民团和斯摩棱斯克民团到达博罗季诺后,俄军兵力达13.2万人(其中包括2.1万民团、7千哥萨克)、火炮624门。拿破仑拥有13.5万人、火炮587门。 9月7日,进行了博罗季诺战役。在这场激烈的血战中,拿破仑和库图佐夫都未实现各自的计划(拿破仑企图消灭俄军;库图佐夫打算切断法军去莫斯科的通路)。拿破仑军队伤亡5万余人(据法国资料记载伤亡3万人,其中有47名将军),遭到严重削弱。库图佐 夫得知俄军伤亡(4.4万人)的情况后,便放弃次日清晨继续交战的意图,命令部队撤退。库图佐夫在向莫斯科撤退时,本想补充军队,并在莫斯科城下与法军交战。但是他的企图未能实现。本尼格森将军在莫斯科附近选择的阵地同样极为不利。 9月13日,库图佐夫在菲利村召开军事会议。为保存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等待预备队到达,库图佐夫命令于9月14日放弃莫斯科,不战而退。大部分居民也随军撤出。法军进入莫斯科的头一天,城里一片火海,烈火一直烧到9月18日,整个城市化为一片废墟。拿破仑军队大肆抢劫,到处为非作歹。俄军放弃莫斯科后沿梁赞大道退却,行军30公里后,在博罗夫斯克渡口渡过莫斯科河,并遵照库图佐夫的命令掉头西进。随后,俄军强行军转移到图拉大道,于9月18日在波多利斯克地域集结。 3日后,俄军已踏上卡卢加大道,于9月21日在红帕赫拉宿营。在红帕赫拉停留五天后,又行进了两个行程,于10月2日渡过纳拉河,到达塔鲁季诺村。库图佐夫非常巧妙地计划和实施了侧敌行军机动。法军没有发现这一行动。拿破仑在两周内不知俄军去向。塔鲁季诺机动使俄军避开了法军的突击,为准备反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法军在莫斯科的主要集团和莫斯科至斯摩棱斯克的整个交通线均处于俄军突击的威胁之下。侵略军在莫斯科已处于四面被封锁状态,失去了机动和积极行动的自由。俄军封锁了所有通往未遭战争破坏的南部地区的道路,使法军无法从那里获得粮秣补给。日渐激烈的“小战”(指库图佐夫组建的正规军编成的游击队和农民游击队在法军后方活动,破坏其补给的勇敢的作战行动)使法军的处境愈加困难。危机形势迫使拿破仑派洛里斯东将军前往俄国统帅部大本营向亚历山大一世求和,库图佐夫拒绝了关于和谈和停战的建议,他宣称战争只是刚刚开始,不把敌人逐出俄国领土决不停战。在塔鲁季诺兵营期间,俄军为保障部队顺利转入积极进攻采取了一些重要的准备和组织,完成了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在兵力上取得了对敌的优势(军队主力达12万人,炮兵比法军约多1倍,骑兵比法军约多2.5倍)。10万人的民团沿克林、科洛姆纳、阿列克辛一线展开,对莫斯科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包围圈。库图佐夫在塔鲁季诺制订了围歼法军的作战计划:齐查戈夫海军上将的集团军和维特根施泰因将军的军队与库图佐夫直接指挥的主力协同作战,围歼法军于西德维纳河与第聂伯河两河之间的地区。 10月18日,实力增强的俄军以其主力开始了积极进攻。拿破仑被迫于10月19日放弃莫斯科。10月22日,俄军先遣支队开进莫斯科。法军力图穿过未遭战争破坏的南部地区,以摆脱被全歼的威胁。10月24日,俄军在小雅罗斯拉韦茨附近进行的顽强战斗,使拿破仑的这一打算落空。遭受损失的法军被迫沿已被其破坏的斯摩棱斯克大道,经莫扎伊斯克、维亚济马和斯摩棱斯克节节败退。塔鲁季诺战斗(在切尔尼什尼亚河畔)和小雅罗斯拉韦茨战役是俄军主力反攻的开始。军队和游击队从那时起采取特别积极的战斗行动,其中包括平行追击和合围敌军这样一些有效的作战方法。在11月3日的一场激战中,重创法军――毙、伤、俘敌达9000人。 尔后,俄军和游击队又在多罗戈布日、杜霍夫希纳及利亚霍沃村附近歼敌1万余人。拿破仑军队残部撤向斯摩棱斯克。敌大多数军只保留着番号。由于法军在斯摩棱斯克没有粮食储备和预备队。拿破仑被迫仓猝率领残部继续后撤。但是,俄军在克拉斯内村附近又追上法军,并再次将其击败。法军在11月16,18日的三天交战中伤亡6000人,被俘2.6万人,几乎丧失全部炮兵。11月16日,西线第3集团军攻占了明斯克,歼灭了驻守在该城为数不多的法军。尔后,又在10月底至11月初的数次战斗中击败了法军的维克多和乌迪诺部,占领了恰什尼基。拿破仑被迫率领残部(别列津纳惨败后得以幸存的9000至1万人)逃离俄国,于12月6日回到巴黎。俄军继续战斗,法军残部几乎全被歼灭。拿破仑在俄国共损失57 万余人,丧失了所有骑兵和几乎全部炮兵。只有在翼侧的麦克唐纳和施瓦岑贝格的军保全了下来。1813年1月2日,库图佐夫向全军发布命令,祝贺各部队将法军逐出俄国国境,号召他们“把敌人彻底消灭在敌人的本土上”。 俄国人民取得1812年卫国战争的胜利,不仅拯救了自己的国家使其免遭奴役,而且也捍卫了它的尊严和独立,同时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对法国在欧洲建立的政治体系都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库图佐夫远见卓识的战略也比拿破仑的战略高明。1812年卫国战争在战术发展方面的经验是:巩固了纵队和散开队形的战术;提高了瞄准射击的作用,步兵、骑兵和炮兵能协同作战;巩固了作战兵团(师和军)的组织形式。预备队已成为战斗队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炮兵在战斗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俄军炮兵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超过了敌军。俄军军事学术的总特点是:不仅能依靠军队的力量和能力,而且注重和善于利用人民的力量。 1813年4月28日,库图佐夫逝世在本茨劳战场上,但他结束了拿破仑的统治时代,开辟了欧洲的新纪元。人们在这里为他建立了纪念碑,所刻铭文是:库图佐夫统帅战无不胜的俄国军队到达此地,但就在这里,死神终止了他的光荣事业。他拯救了自己的祖国,开辟了欧洲的解放道路。他的英名永存。
/
本文档为【独目将军――库图佐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