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内科护理学重点

2017-09-07 21页 doc 42KB 1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6899

暂无简介

举报
内科护理学重点第二章: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常见症状(P13):咳嗽与咳痰、肺源性呼吸困难、咯血、胸痛。 重点看痰的颜色,并根据痰的颜色判断患有哪种疾病 2.如何指导病人有效咳嗽(P14): 尽量采取半坐卧位,先进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s,继而缩唇,缓慢呼出气体,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s,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也可让病人去俯卧屈膝位,借助膈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咳出痰液 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痰液的咳出 对胸痛不敢咳嗽的病...
内科护理学重点
第二章: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常见症状(P13):咳嗽与咳痰、肺源性呼吸困难、咯血、胸痛。 重点看痰的颜色,并根据痰的颜色判断患有哪种疾病 2.如何指导病人有效咳嗽(P14): 尽量采取半坐卧位,先进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s,继而缩唇,缓慢呼出气体,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s,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也可让病人去俯卧屈膝位,借助膈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咳出痰液 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痰液的咳出 对胸痛不敢咳嗽的病人,应避免因咳嗽加重疼痛,如胸部有伤口可用双手或枕头轻压伤口两侧,使伤口两侧的皮肤及软组织向伤口处皱起,可避免咳嗽时胸廓扩张牵拉伤口而引起疼痛。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30min 后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3.肺炎病人的护理P23: 体温过高:卧床休息,做好口腔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喝水;高热时用物理降温,儿童要预防惊厥,不宜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以免大汗、脱水、和干扰热型观察;监测并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用药 清理呼吸道无效: (1)环境:室温18-20?,湿度50-60% (2)饮食护理:1)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油饮食 2)每天喝水1500ml以上,作用:A.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和病变黏膜的修复; B.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3)病情观察 (4)促进有效排痰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2)吸入疗法 注意:?防止窒息?一般以10-20min为宜?控制湿化温度在35-37? ?每一肺叶叩击1~3min,?避免直接叩击在皮肤上,宜隔单层 3)胸部叩击 薄布?力量适中,时间安排在餐后2h 至餐前30min 完成。 4)体位引流 5)机械吸痰 注意:?每次吸引时间少于15s ?两次抽吸间隔大于3min ?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 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中凹卧位、吸氧、补充血容量、血管活性药物及抗生素的使用 4.支扩的临床表现P31: (1)临床特点: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2)体征:下胸、背部可闻及固定而持久的局限性粗湿锣音,有时可闻及哮鸣音,部分病人有杵状指; (3)影像学检查: 胸片:支气管特征性表现:?柱状扩张:轨道征 ?囊状扩张:卷发样阴影(“落雪征”) ?感染时:阴影内出现液平面。 CT检查:显示管壁增厚的柱状或成串成簇的囊状扩张,即“蜂窝状透亮阴影”(确诊依据)。 痰液分层特征:上层为泡沫,下悬浓性成分;中层为浑浊黏液;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 5.肺结核的临床分型、各型主要特点、护理措施P39: 原发型肺结核: X线胸片表现为哑铃型阴影,即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 1 门淋巴结,形成典型的原发综合症 血型播散型肺结核:X线双肺布满大小、密度、和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起病急,有全身毒血症状,常伴有结核性脑膜炎 继发型肺结核:成人中最常见的肺结核类型 1)浸润性肺结核:X线显示为片状、絮状阴影,可融合形成空洞 2)空洞型肺结核:是重要的传染源,痰中经常排菌 3)结核球:空洞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 d 药物:如普奈洛尔(安)、阿司匹林等。 e 其他:气候改变、运动、妊娠等。 2 临床表现:1)症状:(典型表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发作性胸闷和咳嗽;肠鸣音 2)体征: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征象;双肺可闻及 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严重者可出现心率加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绀。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时,哮鸣音可不出现,称之为寂静胸。 诊断要点:A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B 发作时在双肺刻纹机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C 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或治疗缓解 D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急、气急、胸闷或咳嗽 E 临床表现不明显者至少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昼夜PEF变异率大于等于20% 符合上述A~D者或D、E者,可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处理要点:激素茶碱、氧疗抗炎、纠酸对症、雾化补液、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 护理诊断: ?气体交换受损:与支气管痉挛、气道炎症、气道阻力增加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支气管粘膜水肿、分泌物增多、痰液粘稠、无效咳嗽有关 ?知识缺乏:缺乏正确使用定量吸入器用药的相关知识 护理措施 P57 11.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表现::症状 咳、痰、喘;体征 干湿啰音 急性发作的治疗措施: ?止咳:可待因(麻醉性中枢镇咳药)、喷托维林(费麻醉性中枢镇咳药) ?祛痰:嗅己新、复方氯化铵等祛痰药 ?平喘:茶碱类、β2受体激动剂 12.气胸P81 确诊依据(金标准):X线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标准;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被压缩的肺边缘呈外凸弧形线状阴影,称之为气胸线 临床表现:症状 突发单侧胸痛;限制性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 体征 小量气胸时无特殊症状;大量气胸时,呼吸运动减弱、发绀、患侧胸部膨隆、气管偏向健侧、肋间隙增宽、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或鼓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有Hamman 征 诊断要点:突发性胸痛伴呼吸困难及相应的气胸体征,可初步诊断。X线胸片或CT可确诊 处理要点:1)保守疗法:适用于小量闭合性气胸,有严格卧床休息、给氧、酌情使用镇静镇痛药、积极肺基础疾病 2)排气疗法:紧急排气、胸腔穿刺排气、胸腔闭式引流 3)化学性胸膜固定术 4)手术治疗 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低效性呼吸形态:休息与卧床;吸氧;病情观察;心理护理;排气治疗的护理(如胸腔闭式引流) ?焦虑、疼痛、活动无耐力、知识缺乏 第三章:循环系统 衰的诱因P116: 1. 心 a 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b心律失常:房颤是诱发心衰的重要因素 c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如劳累、情绪激动、精神过于紧张 3 d妊娠和分娩:可加重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衰 e血容量增加:如钠盐摄入过多,输液或输血过快、过多 f其他:如治疗不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出现风湿活动及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贫血。 心衰的治疗P120:(详情见课本) a 基本病因的治疗:如控制高血压,应用药物、介入、手术治疗改善冠心病缺血症状 b 消除诱因:如积极选用抗生素 c 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者可用洋地黄类药增加心肌收缩力,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减轻心脏后负荷 d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者通过降低静息和运动状态心脏充盈压来减轻症状 e 难治性终末期心率衰竭者可考虑静脉应用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和扩张血管的药物以减轻症状 2左心衰的症状P117:以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为主 症状:1)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最主要的症状;2)咳嗽咳痰和咯血 3)疲倦、乏力、头晕、心悸,主要是由于心排血量降低,器官代偿所致 4)少尿及肾损害症状 体征:肺部湿性啰音;心脏扩大,舒张期奔马律及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 3急性心衰抢救配合与护理原则P125 1)体位:立即采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2)氧疗:立即给予高流量(6~8L/min)鼻导管吸氧,同时在湿化瓶中加入50%的酒精,有助于消除肺泡泡沫表面张力,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98%,以防出现脏器功能障碍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3)迅速开放两条经脉通道,遵医嘱用药,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 a吗啡:镇静、降低心率,扩张小血管,减轻心脏负荷; b 快速利尿剂:减少血容量 c 血管扩张剂:减轻心脏后负荷 :增强心肌收缩力 d 洋地黄 e 氨茶碱 解除支气管痉挛 4)病情观察: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心电图等 5)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焦虑,防止交感兴奋导致呼吸困难 4.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P134:QRS波群提早出现,其前无P波;QRS波宽大畸形,时间>0.12s(3个小格),T波方向正常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歇完全,即早搏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若每次正常窦性搏动之后均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称之为二联律;每两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称为三联律 5.心律失常常用药物的副反应 P140 表3-5 6.心绞痛用药方法P151: 发作期:?硝酸甘油舌下含化,1~2min显效,半小时作用消失;?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化,2~5min显效,作用维持2~3h ?β受体阻滞剂:降低血压、减慢 缓解期:?用硝酸酯制剂,如硝酸山梨酯 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抑制心肌收缩,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 ?抗血小板药物 ?调血脂 中医中药 药 ? 7.心梗的用药方法P157:主要目的是溶栓 ?尿激酶30分钟内静脉滴注150U~200U ?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以150U静脉滴注,60min内滴完 ?重组组织性纤维蛋白溶酶原启动剂100mg 在90min 内静脉给予 8.心绞痛与心梗二者疼痛的鉴别要点 4 9.高血压服药的护理:P168 ?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用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对无症状者更应强调。?告知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材料。嘱病人必须遵医嘱俺是按量服药,如果擅自更改,会导致血压波动 ?不能擅自突然停药,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以逐渐减少剂量。但如果突然停药,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冠心病病人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可诱发心绞痛、心梗 10.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重点P168: 休息与活动:向病人解释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重症心肌炎病人应卧床休息3个月以上。 活动中检测:与病人及家属一起制定并实施每天的活动,严密监测活动时心率、心律、血压变化,若活动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应停止活动 心理护理 11.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的护理要点P181 ?休息与活动:平卧或左侧卧1~3天,如病人极度不适,可抬高床头30~60度。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如出现咳嗽症状,尽早用 镇咳药。安置临时起搏器者需绝对卧床,术侧肢体避免屈曲或过度活动。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术后第1次活动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 ?监测:术后描记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24h, 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 ?伤口护理与观察:伤口局部以沙袋加压6h,且每隔2h 解除压迫5min。定期更换敷料;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出血或血肿,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病人有无局部疼痛等 12.PTCA的护理要点、含义P189: 含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PTCA),是以用扩张冠状动脉内经,解除其狭窄,使相应心肌供血增加,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最基本手段。 护理要点P189:同心导管检查术P184外 1)术前:进行咳嗽训练、床上排尿排便训练;择期手术者术前晚饭后考试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直接手术者尽早顿服;拟行桡动脉穿刺者,术前检查桡动脉是否功能完好 5 2)术中:?告知病人如术中有心悸、胸闷等不适,应立即通知医生 ?重点监测导管定位时、造影时、 球囊扩张时极有可能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时心电及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医生并采取有效措施 3)术后:心电、血压监护24h;即刻做12导联心电图,与术前对比,有症状时再复查;一般于术后停用肝素4~6h后,监测ACT<150s ,即可拔除动脉鞘管;术后24h 后,嘱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鼓励病人多饮水;抗凝治疗的护理;常规使用抗生素等 第四章:消化系统 2.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制 P228 1)门静脉压增高;2)低清蛋白血症(最重要原因):门脉高压时,如不伴有低清蛋白血症,常不足以产生腹水;3)肝淋巴液生成过多;4)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水重吸收增加;5)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肾钠重吸收增加;6)肾脏因素: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致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排钠、排尿量减少。 3.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常见的并发症 P228 常导致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部分肝硬化病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并发急性胃黏膜糜烂或消化性溃疡。 4.如何减少肝昏迷(肝性脑病)肠道有毒物的吸收 P241 (1) 饮食:开始数天内禁食蛋白质。食物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足量热量和维生素,神志清楚后可逐渐增加蛋白质; (2) 灌肠或导泻:清除肠内积食、积血或其他含氮物,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或口服硫酸镁导泻,急性门体分流性脑病昏迷首选乳果糖灌肠; (3) 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口服新霉素、甲硝唑。 5.急性胰腺炎的饮食护理 P246 多数病人需禁饮禁食1~3天,明显腹胀者需插胃管行胃肠减压,目的在于减少胃酸分泌,进而减少胰液分泌,以减轻腹痛和腹胀。应向病人和家属解释禁饮食的意义,病人口渴时可含漱或湿润口唇,并做好口腔护理。 6.急性胰腺炎配合抢救的措施(尤其是出血坏死型胰腺炎)P247 ?迅速准备好抢救用物如静脉切开包、人工呼吸器、气管切开包等;?病人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静脉切开,按医嘱输注液体、血浆或全血,补充血容量。根据血压调整给药速度,必要时测定中心静脉压,以决定输液量和速度;?如循环衰竭持续存在,按医嘱给予升压药。 7.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伴休克的体位 P252 平卧位,下肢略抬高,头偏一侧。 目的:保证脑部供血,防止窒息、误吸。 第五章:泌尿系统 6 1.形成肾源性水肿的主要原因 P268 (1) 肾炎性水肿:“球管失衡”,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正常,肾小球滤过分数下降,水钠潴留,同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容量扩张;(颜面开始,高血压表现) (2) 肾病性水肿:长期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从血管:1.2~1.4g/(kg d),其中50%以上为优质蛋白。 12.血透的饮食护理 P300 1)热量:轻度活动时能量147~167kJ(kg d),即35~40kcal/(kg d),其中碳水化合物占60~65%,以多糖为主,脂肪占35~40%; 7 2)蛋白质:1.2~1.4g/(kg d),其中50%以上为优质蛋白; 3)控制液体摄入:两次透析之间体重增加不超4~5%,每天饮水量=前一天尿量+500ml水; 4)限钠、钾、磷:低盐饮食,无尿时控制在1~2g/d;慎食含钾高食物;磷控制在600~1200mg/d,避免含磷高食物; 5)维生素和矿物质:因透析时水溶性维生素严重丢失,需补充维生素C、叶酸;钙应达到1000~1200mg,除膳食钙外补钙剂(碳酸钙或醋酸钙);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导致锌缺乏,需补一定量的锌。 13.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症的原则:起始量足,撤药要慢,维持要久,治疗要个性化。(两周以上才能停药) 第六章:血液系统 1.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P312 (1) 原因: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急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最常 见原因:慢性失血); (2) 临床表现:?最常见最早出现是疲乏、困倦、软弱无力;最突出是皮肤黏膜苍白;?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晕厥;?呼吸系统:呼吸加快,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心血管:心悸气促,活动后明显加重;?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胃肠胀气、腹泻便秘、舌炎和口腔黏膜炎;?泌尿生殖:夜尿增多;(缺铁性贫血五个特殊方面:贫血伴随?反甲?吞咽困难?异食癖?蓝色巩膜?智障) 2.ITP的发病机制P338 目前多认为血小板相关抗体或抗血小板抗体等自身抗体的形成在ITP的发病中非常重要。这些抗体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导致出血的发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促使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导致血小板数目减少,此外还可以引起血小板的功能异常,并可通过损害毛细血管 生殖道和皮肤黏膜 主要致病菌 G-杆菌、金葡菌、真菌 G+杆菌 出血的表现严重程度 重,不易控制 轻,易控制 出血部位 广泛,除皮肤黏膜外多有内脏以皮肤、黏膜为主,少有内脏 出血,甚至颅内出血而致死 出血 8 贫血表现 重,症状明显,易发生心衰 病程与预后 病程短,预后差,多于1年 对症治疗:控制感染、控制出血、纠正贫血、护肝治疗; 针对不同发病机制的治疗:?免疫抑制剂(虫子学说):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素,用于重型;?促进骨髓造血:雄激素(常用药,非重型)、造血生长因子(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种子学说):用于重型。 5.鞘 慢粒的治疗:羟基脲是目前治疗的首选药 慢淋的治疗:常用的药物为佛达拉滨和苯丁酸氮芥 7淋巴瘤的确诊依据:淋巴结活检 P367 8.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并发症 P378 9 ?最常见:感染;?出血;?最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 第七章: 2型 发病原因 免疫与遗传 遗传(更明显)与生活方式 发病年龄 青少年 中老年 发病方式 急 缓慢或无症状 体重情况 多偏瘦 多偏胖 胰岛素分泌 绝对缺乏 相对缺乏 酮症酸中毒 容易发生 不易发生 一般治疗 注射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 (1) 2型糖尿病的节约基因学说:人在食物不足的环境中,可节省能量以适应恶劣环境。当食物充足时,“节约基因”可使人肥胖,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诱发因素之一。 (2) 临床表现:?三高一低: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感染;微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死亡 的主因,包括肾、视网膜、周围神经、足部的病变。 (3) 实验室检查:?尿糖阳性;?诊断金标准:血糖升高;?空腹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4) 诊断要点:?空腹血糖:FPG3.9~6.0mmol/L正常;6.1~6.9mmol/L过高;?7.0mmol/L考虑为糖尿病;?餐后血糖(OGTT中2h血糖):2hPG?7.7mmol/L正常;7.8~11.0mmol/L糖耐量减低;?1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或?FPG?7.0mmol/L;或?2hPG?11.1mmol/L。 (5) 治疗要点:?饮食疗法是基础;?运动疗法:1型餐后运动,2型空腹运动;?药物疗法 10 ?补液:是抢救DKA的首要、极其关键的措施。由于初治期血糖浓度很高,不能给葡萄糖,通常先用生理盐水,快速升高血压,抗休克;当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时,改输5%葡萄糖液,并加入短效胰岛素,同时调节胰岛素的剂量(先NS后GS)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每公斤体重0.1U的短效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滴注,以达到血糖快速稳定下降,而又不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的疗效。(常用NS+胰岛素+氯化钾) ?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根据血钾尿钾决定补钾的时机、量及速度。 ?防治诱因和处理并发症:包括休克、严重感染、心力衰竭、肾衰竭、脑水肿、急性胃扩张。 (7) 饮食护理:轻体力每天20kcal/kg,中体力每天30kcal/kg,重体力每天40kcal/kg。 第八章:风湿性疾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表现 P450 (1) 全身:长期中低热,疲乏、乏力、体重减轻; (2) 皮肤黏膜:皮损80%,蝶形红斑最具特征性40%,鼻梁和双颧颊部多见,部分病人有大疱、光过敏、口腔溃疡、脱发、雷诺现象; (3) 骨关节和肌肉:关节痛85%,指腕膝多见,不对称、间歇性,X片多正常,肌痛; (4) 肾:肾损害多见(几乎所有病人),早期无症状,晚期尿毒症是常见死因; (5) 心血管:心血管表现30%,心包炎最常见,可为纤维素性心包炎或心包积液;心肌炎10%;周围血管病变10%; (6) 肺与胸膜:狼疮性肺炎10%,胸膜炎35%; 11 (7) 神经系统:神经损伤20%;严重头痛可以使SLE的首发症状; (8) 消化系统:30%,急腹症如胰腺炎、肠穿孔、肠梗阻等往往是首发SLE发作的信号; (9) 血液系统:慢性贫血60%; 对病人应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 (10) 眼:15%有眼底变化,严重者数日 ? 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对接触者采取的措施叫检疫 ?对病原携带者应做到早期发现 ?对动物传染源予以隔离、治疗或杀灭 切断传播途径 着重加强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及粪便管理,保护水源,消灭苍蝇、蟑螂、老鼠(三管一灭:管食、管便、管水源;灭苍蝇、蟑螂、老鼠) 保护易感人群 ?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加强体育锻炼、调节饮食、养成良好卫生生活习惯、改善居住条件、协调人际关系、保持心情愉快 ?增强特异性免疫力 ?药物预防 2.乙肝临床表现:传播途径、实验室诊断依据、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看书吧~~P487】 临床表现: 急性乙型肝炎 起病较慢,常常不伴有发热。分为以下三期。 1、黄疸前期 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厌油腻食物、恶心、肝区痛等症状。 2、黄疸期 自觉症状可略有好转。巩膜、皮肤出现黄染。肝脏可肿大,有充实感,伴有压痛、叩击痛。部分病例伴有脾脏肿大。 3、恢复期 黄疸消退,症状减轻直至消失。部分病例转变为慢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1、慢性迁延性肝炎 急性肝炎迁延6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疲乏、消化道症状、肝区不适、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显示血清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病情迁延反复可达数年。愈后较好,少数转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2、慢性活动性肝炎 病程超过半年,厌食、恶心、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及乏力、萎靡、失眠、肝区痛等神经症状明显,肝脏肿大。可伴有肝掌、蜘蛛痔、毛细血管扩张或肝病面容。肝功能持续异常特别是血浆蛋白的改变。 传播途径:体液跟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活动无耐力: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重型肝炎应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病重者需要做好生活护理 营养失调:低于生理需要。合理安排饮食,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肝炎急性期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流质;黄疸消退期,逐渐增加饮食,少吃多餐;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应限制蛋白的摄入量;各型肝炎不宜长时间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尤其是有糖尿病倾向和肥胖者,以防诱发糖尿病及脂肪肝;观察胃肠道症状。 潜在并发症: ?出血:PLA,50*109/L时,减少活动;PLA,20*109/L必须绝对卧床休息 12 ?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用药前宣教;发热时,卧床休息和多喝水,必要时对症处理;对症处理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停药;脱发时做好心理护理;肝功能损害时酌情治疗或停药;若出现严重的神经精神症状时,应减药量或停药;若白细胞在3*109/L以上时坚持治疗,低于3*109/L或中性粒细胞<1.5*109/L,或PLA<40*109/L可减少干扰素的剂量或停药;定期复查,治疗室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实验室诊断依据: 检查乙肝两对半:HBsAg与HBsAb、HBeAg与HBeAb 及HBcAb 或HBV-DNA 监测 HBsAg 阳性表示感染或感染过 HBeAg、HBcAb 表示病毒在复制,有传染性 HBsAg 、HBeAg、HBcAb 阳性,临床上称为大三阳 HBV抗原与抗体监测结果的临床分析 HBsAg HBeAg HBsAb HBeAb HBcAb 分析结果 - - HB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 + - - 者 + + - - - 急性或慢性乙肝,或无症状携带至 + + - - + 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强,大三阳) + -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阳) - -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或“窗口期” - - + - - 既往感染或接种疫苗 3.病毒性肝炎的饮食护理 P494 4.感染HIV的表现P502: 急性感染期:轻微发热、全身不适、头痛,畏食、肌肉关节疼痛以及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减少,CD8+T淋巴细胞升高。 无症状感染期:血清学检查可检查出HIV及HIV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 艾滋病期:?体质性疾病:发热、乏力不适、盗汗、体重下降、厌食、慢性腹泻、肝脾肿大等。?神经系统疾症状:头痛、癫痫、下肢瘫痪、进行性痴呆。?机会性感染:原虫、真菌、结核杆菌和病毒感染 ?继发肿瘤:常见卡波西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 继发其他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诊断要点:?近期体重下降10%以上;?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 ?全身淋巴结肿大 ?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 ?口咽念珠菌感染。HIV抗体或抗原的体检及HIV RNA的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5.流行性乙脑要过哪三关P506:高热关、抽搐关、呼衰关 6.伤寒的肠道并发症发生时期P519:极期(病程第2~3周)常出现肠出血、肠 穿孔等症状 7.慢性菌痢P528: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程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 8.慢性菌痢病变部位如何确定(症状) P528(此答案不确定) 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 9.流脑P542 确诊依据:细菌培养 临床表现: 13 普通型 ?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 ?败血症期:皮肤、眼结膜或软腭粘膜瘀点或瘀斑,严重者可发展至全身,且迅速融合成大片皮下出血,中央因血栓形成而呈紫色坏死或大疱,是本期的特征性表现 ?脑膜炎期:脑膜刺激征阳性 ?恢复期 爆发型 ?休克型:突发寒战、高热,严重者体温不升,伴呕吐、头痛级严重的全身 毒血症状 ?脑膜脑炎型:脑实质损害,脑膜刺激征、巴宾斯征阳性 ?混合型:最严重,同时有休克及脑膜炎的表现 轻型 轻微呼吸道感染,皮肤细小出血点及脑膜刺激征 间歇性发热、寒战、皮肤瘀点或皮疹、多发性大关节痛,少数 慢性败血症型 病人脾大 10.出血性钩端螺旋体病P547 临床表现:早期(三体征、三症状)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结大 中期(功能受损比较重,病理损害轻)可分为轻度肺出血型、肺弥漫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衰竭型、脑膜脑炎型 后期:后发热、反应性脑膜炎、眼的后发症、闭塞性脑动脉炎性 实验室检查:显微镜下凝集试验(显凝试验)是钩体病的特异性检查 治疗原则:(三早一就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就地治疗 诊断依据:?血象高 ? 出现赫氏反应 ? 典型的临床表现 确诊有赖于钩体的分离培养及血清学特异性抗体阳性 第十章:神经系统(见课件) 1.华勒病变:外伤导致轴索断裂后,由于无轴浆运输为胞体提供轴索合成的必要成分,断端远侧轴索和髓鞘变性解体,并向近端发展。 2.轴索变性:毒物、营养障碍导致胞体蛋白质合成障碍或轴浆运输阻滞,使远端轴索得不到营养,自轴索远端向近端出现变性和脱髓鞘。 3.神经元变性:中毒、病毒等引起神经元胞体胞体变性坏死,短时间内继发轴索全程变性解体和髓鞘破坏。 4.节段性脱髓鞘:自身免疫、中毒性、遗传性、代谢障碍等因素引起髓鞘破坏,但轴索保持相对完整。 1.周围神经疾病的辅助检查:脱髓鞘病变神经传导明显减慢,肌电图不出现失神经支配;轴索病变神经传导的波幅降低,肌电图显示失神经支配。 2.讲过的病的药物治疗,即药名和用于什么情况 三叉神经痛 ——首选卡马西平抑制癫痫灶放电;哌咪清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卡马西平 面神经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及早应用糖皮质激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促使功能恢复 急性炎症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格林巴利综合症)——血浆交换(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中毒);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皮脂类固醇 TIA的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剂,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噻氯匹定等;?抗凝治疗,华法林或肝素;?钙通道阻滞剂,扩张血管,如尼莫地平;?中医中药,如红花、丹参等 脑梗死的治疗:?早期溶栓;?控制血压;?防止脑水肿 ?抗凝治疗 ?血管扩张剂?高氧?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14 脑出血治疗:调控血压;控制脑水肿;止血药抗凝药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特征: 50~70岁多发,男性较多 发作突然,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 历时短暂,10~15分钟缓解,不遗留后遗症 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像 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 4.脑梗死的特征: 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动脉硬化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前驱症状肢体麻木、无力等 多数病人在安静时发病,不少在睡眠中发生,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偏瘫等 病情逐渐加重,局灶性体征在发病10余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 意识清楚、轻度意识障碍 5.脑出血的特征: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 冬春季、天气转变时易发生 多在活动或激动时发病,多无预兆 诱因,疲劳、情绪激动等 6.瘫痪的分类 局限性瘫痪:为某一神经根支配区域或某些肌群无力 单瘫:单个肢体运动不能或运动无力 偏瘫:一侧面部跟肢体瘫痪,常伴有瘫痪侧肌张力增高、键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性 交叉性瘫痪:病变侧脑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瘫痪 截瘫:双下肢瘫痪 四肢瘫痪:四肢不能运动或肌力减退 7.面瘫的分类: 中枢性面瘫,是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间的导体蛋白病损所引起的面肌瘫痪为核上性面瘫,或称中枢性面瘫。其特点是:1/4面瘫;眼裂以下瘫痪;口角偏向健侧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核导体蛋白及面神经导体蛋白病损所引起的面瘫称周围性面瘫。其特点是:1/2面瘫;眼裂变小 8.肌力分级: 0级:无收缩,无关节活动 1级:有轻度收缩,无关节活动 2级:有肌收缩,关节有活动,可水平移动 3级:可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对抗中度阻力,肌力较正常弱 5级:肌力正常 15
/
本文档为【内科护理学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