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虎妈狼爸教育引发的社会反思

2017-09-02 12页 doc 54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829858

暂无简介

举报
虎妈狼爸教育引发的社会反思虎妈狼爸教育引发的社会反思 虎妈引发英华人教育观反思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美国“虎妈”的战歌唱响整个2011年,引发了全球对华人教育方式的关注,至今仍余音袅袅,英国“虎妈”又火了——随着BBC纪录片《见识英国的中国虎妈》(Meet Britain's Chinese Tiger Mums)1月5日的播出,现实版的“虎妈式教育”不仅让华人,也让英国观众见识了身边的部分中国人如何高压式育儿。子女教育这一常谈常新的话题在新年伊始再次成为英国华人热议的焦点。 子女教育看似只是一个家庭的事,却关乎华人的未来。为华人关注和大量...
虎妈狼爸教育引发的社会反思
虎妈狼爸教育引发的社会反思 虎妈引发英华人教育观反思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美国“虎妈”的战歌唱响整个2011年,引发了全球对华人教育方式的关注,至今仍余音袅袅,英国“虎妈”又火了——随着BBC纪录片《见识英国的中国虎妈》(Meet Britain's Chinese Tiger Mums)1月5日的播出,现实版的“虎妈式教育”不仅让华人,也让英国观众见识了身边的部分中国人如何高压式育儿。子女教育这一常谈常新的话在新年伊始再次成为英国华人热议的焦点。 子女教育看似只是一个家庭的事,却关乎华人的未来。为华人关注和大量讨论的是“中国式的严厉”与“西方式的宽松”对子女人生道路的影响,话题必然引向更深入的如何理解“成功”、“幸福”这样的大问题——这是在中西多元文化背景和价值冲突之下,海外华 人无法回避的问题。正是对这些大问题答案的不同,造成了所谓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的差别。 导演汉娜•贝利门(Hannah Berryman)以由华人开办的伦敦华夏中文学校为背景,重点选取了三个华人家庭深入访谈。校长丁惠慈在片首的采访中就开宗明义,“华人非常注重教育。西方家长给孩子许多自由,华人家长则认为孩子们还没准备好,于是给孩子的成长过程施加了许多强硬的约束。”随后导演设问:多年来在GCSE(英国普通中学教育文凭考试)中,英国的华裔学生是成绩最佳的种族。以2009年的数据为例,有70%以上的华人子女获得5良成绩。他们的秘密是什么, 片中的三位妈妈,Kate来自台湾,希望4岁的女儿Juliette长大当牙医或者律师,比较担心女儿做艺术,因为挣钱少,并且常常死后才能出名;Vivian祖籍台湾,出生在加拿大,育儿哲学是“成功需要努力”和“我的孩子做得到”——她10岁的儿子和6岁的女儿每天放学后练琴、做功课加起来有四五个小时,却鲜有反抗;Julie是广东人,“惊人之举”是给6岁的儿子Matthew制订了一张以15分钟为单位的日程表,密密麻麻,周一开始到周日晚上上床前都没有停歇。 在华人论坛,片中的妈妈们被网友们热评,有些人更用“推妈”(取push之意)的称谓取代“虎妈”,意指这些妈妈们把孩子逼太紧。英国知名的妈妈网站mumsnet针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贴十分火爆,截至记者发稿时跟贴已达222条,大部分都是英国妈妈的反弹。 张女士在英旅居十多年,混血孩子正上六年级。她认为这部纪录片“粗俗地刻画”了几个对孩子有严格要求的中国妈妈。“看了之后,我觉得 BBC 增加了英国人对中国妈妈的误解,甚至反感,而不是理解。有的人甚至觉得中国妈妈在虐童。” 同样旅居英国多年的施女士认为,片子拍摄对象的选择不是很有代表性,马来西亚的妈妈在哪儿呢,香港的呢,新加坡的呢,另外,近年来大陆来英留学者已有不少人在英定居生子。他们大都是八零后一代,从小物质条件较好,他们的父母也曾对他们的所谓“素质教育”倾尽心血。现在这代人也已为人父母,他们的教育观又是如何呢,片子都没有反映。 虎妈高压教育的根源 为什么要如此高压地教育孩子,片中,Vivian谈到,希望在孩子太小还不懂得怎么做是对的时候,帮助他们选择(练琴),并鼓励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帮助他们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另两个妈妈Julie和Vivian都不约而同地提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必须努力”;Matthew的爸爸则提到华人在海外谋生不易,眼下又逢全球衰退时世艰难,必须让孩子通过从小打好基础,拥有一门适当的技能,将来才能立足;来自台湾的妈妈Kate说,她很理解为什么她以种田谋生的外祖父母要让她离开台湾。因为靠天吃饭太难,太苦。有天灾,有人祸。不像英国,台湾没有社会保障体系。 来自中国大陆的施女士对此印象深刻。她认为,华人父母如此看重孩子教育的根源就在于社会保障缺乏而造成的“安全感”缺失。长期以来,华人的生存环境恶劣,资源有限,要生存,只能“吃得苦中苦”,所以不断得跟自己较劲,不停地赚钱,买了一套房子还要再买第二套第三套;为自己攒够了钱,还要为子子孙孙留一点。做父母的也不断拿自己的孩子和别家孩子比:和英国的孩子比,和英国的华人孩子比,还要和中国的同龄孩子比。“我很多次听到华人朋友这样说他们的孩子,‘哎呀,TA算什么呀。现在国内的孩子都能怎么怎么样了’。不看自己进步了多少,而是担忧会不会被别人甩下。“华人可能是世界上最缺安全感的一群人了。如何让华人和华人的孩子有安全感,是个值得进一步深思的问题”,施女士说。 在张女士看来,一些中国妈妈严苛,还有一个很大的主因,是她们不了解英国教育体系,因而害怕、焦虑,因而不断替孩子进补,希 望孩子勤奋、早学。华人在教育上普遍相信勤能补拙。她认为,如果家长能多了解英国教育,也许就不会过度焦虑,也能看到好些英国教育的优点 ,如注重社交能力培养、思考型功课、鼓励运动、鼓励孩子尽己所能、鼓励自主学习、激发快乐,等等。华人家长就不会一味固执地以为英国白人妈妈都无所事事,英国白人孩子都一事无成 网友ruthie这样一部分虎妈的心理:她们看上去很坚定很执着,但她们的内心可能是不安,不坚定和脆弱的,她们用世俗的眼光去评断孩子快乐与否,希望孩子得到荣耀和名誉甚于希望孩子快乐,很可能是因为她们的经历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为了金钱、名誉、地位感到焦虑和挣扎,她们认为孩子将来的快乐也建立在这些东西之上。而让孩子学会与环境融洽相处,正直,坚持,会思考,懂得感受快乐和幸福才是真正应该花时间教给孩子的东西,那是一辈子的东西。放弃后者而追求前者实在有些本末倒置。 美国虎妈蔡美儿去年1月在《华尔街日报》撰文说,“西方人现在把华人妈妈描写成心机很重、冷酷无情、一心想让孩子成功,无视孩子兴趣的人。站在亚洲妈妈这边,其实许多中国人都认为自己比西方人更关心孩子并且更愿意为孩子做出牺牲,并认为西方人似乎对孩子变坏漠不关心。我认为双方都有误解。所有正常的父母都愿意把最好的给孩子。只是中国人的做法和西方人不同。西方家长是在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追求梦想、支持他们做出的决定并给予积极的配合与合适的环境。相反,中国人相信保护孩子最佳的方法就是要让他 们对未来做好准备,让他们挖掘出最大的潜能、并且给他们技术、良好的学习习惯、谁也拿不走的真正的自信。” 除了学习 还有别的 片中几个孩子每天的时间表都被排得满满的。他们的父母固然对他们疼爱有加,但孩子们脸上却有倦意。那么,英国白人小孩休闲时做什么, 依她和英国妈妈相处的经验,她感觉一般受过良好教育的英国妈妈重视的,一是保证孩子一天8至 10 小时的睡眠。二是周末以消闲为主,不做功课,基本上只参加休闲、运动、音乐、友人派对或到朋友家过夜等项目,并确保周日轻松。三是周一到周五下课后有定期的玩耍安排(play dates,这个词汇片中Matthew的父母反应都很陌生):今天放学后,你到我家来玩 Wii、吃晚饭,下周某天放学后,我去你家玩 PS3、吃晚饭,定点回家。四是参加童军,英国的白人孩子,5岁开始,大部分都会参加男女童军活动,每周花一个晚上,有的周末还有野营、探险、徒步、上教堂感恩等活动。放假有时会安排几天野营。 众所周知,华人子女在英国私校、名校、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等“好”学校里所占比例很高。他们过关斩将,多半数学杰出、音乐顶呱呱。张女士的疑问在于,“100个华人小孩中,学钢琴、拉小提琴的,可能有99个。(奇怪,别的乐器都看不起啊,);100个华人小孩中,去上Kumon(数学),英文和数学课的,可能有50个; 另外30个,可能有私人家教,或是父母自己密集教学;100个华人小孩中,去上童军的,周末去踢足球、打棒球的,有多少, 家在中国北方的小王在英国从初中读到大学,目前是一名摄像。他中学的闲暇时光的一部分,用来完成了“爱丁堡公爵奖”项目(Duke of Edinburgh’s Award)。这个项目鼓励14至24岁的年轻人参加探险,培养野外生存技巧;学一门学术课程之外的手艺(如厨艺,急救,绘画);做义工;参加一项运动。冲击金奖的年轻人还需要离家参与社会活动。小王凭在这个项目中的经历和表现,在大学入学面试说服了电影老师。尽管他的高中选修的是跟电影毫不相关的经济学,电影系最终还是录取了他。 小王和另两名留学生小曹、小江都自称是“虎妈”的受害者。小王小时候手长得大,妈妈认为他是“弹钢琴的料”,于是不惜重金买钢琴,请老师教他。但他根本坐不住,以至每次都哭着练琴,妈妈心疼不过,最终作罢;小曹六岁起就在父母的压力下学大提琴、舞蹈、游泳、唱歌、表演、作诗,她现在回想起来整个童年都没有丁点快乐,直至上大学离家独立生活才感觉“好日子来了”;小雷则是在父母的旨意下进了奥数班,做了上万道奥数题,小小年纪就成了近视眼,最悲催的场面是脑子已晕到需要吸氧,还得边吸氧边做题„„ 格林威治中文学校校长陈雪从事教育多年,她对华人家庭教育有另一番理解:过去,香港新界移民来英国后,大都开中餐馆,忙于生计,与孩子沟通较少,只一味要求子女努力读,将来改变父辈的命运,在主流社会站住脚。结果,子女的学习成绩的确不错,工作也找 得很好,但忽视亲情教育的后果,就是这一辈老迈的新界移民中,有些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淡漠,父母老年晚景凄惨。“可见一味要求学书本也是不够的” ,快乐童年,性格塑造,抗压能力培养,一样重要。 未来国力高下的折射 《经济学家》去年1月撰文分析称,西方对虎妈话题如此激烈的反应,有着东西方经济运势一扬一抑的大背景。当西方遭遇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颓势时,中国却稳步前进在经济增长的道路上。与其向中国领导人寻求答案,还不如去问问“虎妈”。于是,虎妈现象一出,西方抓紧反思、反馈、反击;于是出现了西方流行的关于中国崛起的种种“恐慌故事。 历史的角度看虎妈、狼爸、鹰爸 看待虎妈、狼爸和鹰爸现象,我们不能以他们一时的“成功”来看。不然的话,大家会在成功的定义上打转。而这个定义本身就没有统一的。比如,虎妈说她把女儿送进了哈佛,她成功了。我们可以说未必,她从来就没有认真地去研究她女儿的自然天赋,如果说她女儿是另一方面的天才,她不就扼杀了一位天才吗,那么她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呢, 如果我们能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去看,事情则清晰得多。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稍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的文化在春秋时代在世界上是独领风骚的。可是随后的两千多年,中国整体文化都在回 旋中沉沦。为什么,是中国人不够智慧还是没有能力,都不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成果,中国人的智慧和能力已经令世界刮目相看。那是什么呢,是一代代帝王们对新思想的抹杀,对独立人格的催毁,使得中国原本领先世界的灿烂的文化遭到了一场又一场的浩劫。那些帝王们一时的“成功”和“辉煌”对民族、社会和文化造成的满夷创伤最后换来了鸦片战争的千古耻辱。 如果还我们不能从中国历史的教训中清醒过来,我们就看看当今的世界,伊拉克的侯赛因和利比亚的卡扎菲,哪一个不比那狼爸凶悍,哪一个不比那虎妈“成功”,哪一个不比狼爸、虎妈独裁专制,可是这样的“成功”一旦与不同的文化发生碰撞,它们是那么的脆弱而不堪一击,这不正是当年鸦片战争的现代版吗, 我们想想,如果我们都像虎妈、狼爸一样有系统地催毁孩子们的自我意识、独立思想,扼杀孩子的天赋,以达到彻底地奴化子女,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绝对权威和所谓的尊严,圆了自己在几口之家当帝王的南柯之梦。这种踩在子女的躯壳上制造的“成功”,为后代留下的是什么,历史和现实还不足以令我们警惕和深思吗, 美另类虎妈育儿有方 华裔神童出书介绍学习经验 据美国《侨报》报道,今年13岁的凯孝虎,11岁时成为全美最年轻的学士,拿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全额奖学金。现在他又要出书了,17日和18日他将在中国城等地的书店举行签名会。 凯孝虎的妈妈钱淑珍说,凯孝虎并不是传说中的神童,他的成功来自于奖惩分明的教育方法和自身的努力。凯孝虎将在17日、18日两天在中国城的长城书店、亚凯迪亚金石堂书店和罗兰岗的金石堂书店举行签售会。钱淑珍介绍说,这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中文书籍,是他在东洛杉矶学院毕业之后花了1年时间写成并出版的。 凯孝虎被媒体誉为神童,他的妈妈钱淑珍也被媒体誉为“另类虎妈”。钱淑珍强调说,凯孝虎不是神童,他的成功是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的。同时家里奖惩分明的教育方法也培养了他的好习惯。钱淑珍说,凯孝虎的爸爸是意大利裔,而且是军人出身,所以对儿子要求严。她说:“我们家的奖励和惩罚是最重要的两件事,例如在做功课、比赛或者考试方面我们提供奖励,如果达到要求就带他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她说,凯孝虎要求的多是去博物馆、去旅行或者买书、买钢琴等。同时,家里还规定了凯孝虎念书的时间和娱乐的时间,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就实施些惩罚,但是他们的惩罚不是打骂。 钱淑珍说,凯孝虎喜欢看比赛,如果事情没有做好就规定他暂时不能看。虎妈护子全职陪读钱淑珍说,凯孝虎基本上从小都是接受家庭教育,没有在普通学校里念书。为了带小孩,她辞去了工作,全职陪读。因为丈夫是兼职的教授,所以经济上并不宽裕,但是为了培养小孩就宁可多做几份工。凯孝虎拿到了UCLA的全额奖学金,同时也申请到了学校附近的特殊家庭公寓,让父母的经济负担减轻不少 凯孝虎性格外向出生于1998年的凯孝虎是个混血儿,母亲是华人、父亲是意大利人,所以家庭教育也是中西合璧。 钱淑珍说:“我的小孩在学两方面的文化,外表他比较像妈妈,但个性很外向,比较西化,有表现欲同时也很有礼貌。” 她说,凯孝虎的爸爸有学过心理学,所以也有根据心理方面的知识对他进行教育,除了对他学习的激励之外,生活中并没有对他特别压力,因此他很快乐很健康。 美华裔“虎妈”育子经:“虎啸”能让孩子远离平庸 据美国《侨报周末》报道,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作品《虎妈战歌》称赞中国母亲严苛的育子之道,让中国妈妈战胜美国妈妈的说法一时哗然。“华裔神童”凯孝虎父母虽是跨族裔婚姻,可他们教育孩子的原则却与蔡教授推崇的中国妈妈育子之道是一致的——严苛教子。 神童长于“虎穴” 年仅12岁的华裔神童凯孝虎,目前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排全班前五名,学分基点(GPA)保持在4.0以上。由于成绩优异,他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凯孝虎天赋高是公认的,可家庭的后天培育也是造就这个神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凯孝虎的父母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这是凯孝虎父母家教的特点,也是让凯孝虎父母感到自豪的育儿经验。 凯孝虎从小即表现出超常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可如何将其与同龄人不同的特质发挥得好、得以持之以恒,则让孝虎的父母煞费了一番苦心。他们相信,严格及始终如一是他们保持孝虎才能发挥的最基本教育原则。 凯孝虎的父母要求孩子严格,其意大利裔的父亲(Joseph Cavalin)更是如此。他虽现任洛杉矶市社区学院教授,可他出身行伍,在家教育孩子提倡奖罚分明,动辄即将军人传统拿来管教儿子,甚至不惜体罚以让幼年的孝虎记取教训。 对于在生活或学习中犯了错误的孝虎,父亲绝不姑息迁就。他的教子原则是:“让孩子知道一次,下次即不会再做同样的事情。”而他所谓让孩子一次记取教训的手段往往是扣发零用钱,甚至动手体罚孝虎。 孝虎的母亲钱淑贞是来自中国台湾的新移民,她给人的印象是:一位温柔体贴的母亲。可她在教育孝虎时同样很严格。她让孩子听从教导的极端方法是大声吼叫。她诙谐地说,相比之下夫婿更适合被称为“虎爸”,若称她为“虎妈”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虎啸”却是她常常使用的有效教子方法。她坚持认为,只有严格育儿才能让孩子远离平庸。 超常源于启蒙 钱淑贞在儿子孝虎很小时即发现他学习方面的超常能力:孝虎一岁时即开始翻看母亲的教科书,3岁时即可学习算数,熟记九九乘法口诀。发现了孝虎的超常能力,钱淑贞便与丈夫探讨如何培养孩子。孝虎父母的一致意见是,为孝虎准备最适合他的读书环境,制订一套完整的教育,而且只能严格执行,没有万一。 在孝虎父母的育儿计划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即是让孩子全面发展。依照孝虎父亲的解释,是同时开发孩子的左右脑。孝虎的父母深信,培养孩子仅靠“外面”的教育,如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因此从孩子4岁起,父母就带他学习弹钢琴,6岁起便到处拜师学习中国武术,其实从2002年起孝虎即随父亲练习日本柔道等东方武术了。孝虎还喜欢踢足球,专与那些年龄比自己大三四岁的孩子一起踢。他还考取了潜水执照。对于他们认为不利于孝虎成长的东西,他们绝对不许他接触,如电子游戏。虽然孝虎家不是很富裕,可为了孩子学习上的需要,孝虎的父母在他很小时即为他买了当时很昂贵的电脑。 家有神童这让孝虎的父母感到很幸运,同时也让他们感到肩上的责任。为了保证孝虎的成长不出差错,钱淑贞辞去工作,专职培养、照顾孝虎,成了一名“全职妈妈”。孝虎虽然是一个上了大学的男孩子,可钱淑贞从不敢放松对他的照看。孝虎喜欢跟他的成年同学们“混”在一起,与他们谈天说地,讨论数学,可他毕竟是个仅有12岁的孩子。钱淑贞从未放松过对孩子的监护,但又担心过多地介入孩子的“私事”会扼杀他的独立性。因此在孝虎办自己要办的事情时, 她便鼓励孩子自己去做,然后躲在孩子有需要时即可随时出现的距离内细心观察、等待。钱淑贞管理她神童儿子的手段是:“半看孩子,半放松的方法。” 神童继承东西方传统 孝虎从不认为自己是神童。记者与他交谈时,常听到一些不像是从12岁的孩子口中说出的话,也丝毫看不出这个小神童的与众不同。“其实这个世界上有65亿人,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我就是一个平常的孩子,不过很用功、很努力罢了。”他说。 孝虎给人的印象是,谦和而且具有西方文化中崇尚挑战的人格特质。他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事务,在面对这类事务时他总是很自信——“先要排除畏难心理,只要去做就有机会。”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天下无难事”。今年4月,孝虎要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同时出版一本他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自传,书名叫《勇往直前》。孝虎的这部自传将他的挑战性人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虎穴神童”的成长经历 孝虎现在的梦想是到美东读名校,如麻省理工学院,成为一名天体物理学博士。孝虎6岁时被一所私立小学拒绝入学,原因是他比授课教师懂得还多,校方认为他对什么都没兴趣。此后,孝虎便在家跟父母学习了两年。 2006年9月,当孝虎刚满8岁时,父母便把他送到东洛杉矶学院读大学的课程。孝虎在班上学习成绩优异,不久便可辅导那些年龄约在20岁左右的同班同学。孝虎10岁即完成所有副学士学位的课程,11岁正式得到学位。在东洛杉矶学院读书时,孝虎很喜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更对太空中的蠕虫洞和黑洞着迷。从东洛杉矶学院毕业后,他在家“休息”了6个月,在刚满12岁时获得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全额奖学金,成了一名少年大学生。
/
本文档为【虎妈狼爸教育引发的社会反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