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子女性别偏好的文化因素研究.doc

2017-11-14 6页 doc 19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子女性别偏好的文化因素研究.doc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子女性别偏好的文化因素研究.doc 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子女性别偏好的文化因素研究 摘 要:造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子女性别偏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性别文化因素中,人们对男性特征和女性特的认可度影响着人们的对子女的性别偏好程度;传统文化因素中的关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男权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人们对男孩的喜爱,而在一些人口相对较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却由于招赘婚姻的盛行对男女没有特别的偏好;农村社区由于封闭性极强,与外界接触少,所以农民的关于男女的文化都是有局域性的。他们代代相传,影响着各地农民对子女的性别偏好...
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子女性别偏好的文化因素研究.doc
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子女性别偏好的文化因素研究.doc 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子女性别偏好的文化因素研究 摘 要:造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子女性别偏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性别文化因素中,人们对男性特征和女性特的认可度影响着人们的对子女的性别偏好程度;传统文化因素中的关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男权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人们对男孩的喜爱,而在一些人口相对较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却由于招赘婚姻的盛行对男女没有特别的偏好;农村社区由于封闭性极强,与外界接触少,所以农民的关于男女的文化都是有局域性的。他们代代相传,影响着各地农民对子女的性别偏好。 关键词:性别偏好;社会性别文化;传统文化;村落文化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812-2485(2013)06-022-003 1研究背景及目的 正常的性别比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人口出生性别比在102-107之间一直被国际社会公认为通常理论值,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新生儿出生性别比超过110的民族有32个,且壮族、土家族、侗族、瑶族的出生性别比甚至超过了120。 笔者从广西统计局获悉,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西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25.57,排在全国第六位。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对中国出现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原因作出了自己的推测和分析,中国传统的男孩偏好文化则是根本原因。男孩偏好即在孩子的性别选择上偏好男孩。笔者 选择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广西出生性别比第三位的上思县和最低的龙胜县这两个少数民族集居县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随机选择了上思县的A和B村,以及龙胜县的C村作为调查点。通过实地调查和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在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性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子女性别偏好状况做比较全面的研究,并探讨了造成少数民族地区子女性别偏好的原因。 经研究,笔者得出农村产业、婚嫁模式、养老传统、财产继承制度及其相互关系、文化因素以及计划生育政策是造成少数民族地区农民产生子女性别偏好的原因。在这里,主要讨论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子女性别偏好的文化因素。其中文化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性别文化因素、传统文化因素以及村落文化的因素。 2 社会性别文化因素 性别是社会赋予男性或女性的身份、角色、活动、情感等。社会性别指由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社会认可的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观念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手段灌输给个人。这些观念影响着人们的对男女的价值判断,也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包括生育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在A、B两村,农民对男孩在“能为家里干更多的活”、“在自己老时有所依靠”、“继承和发展家业”和“传宗接代”这四个方面的认可度是最高的,在调查中,超过50%的被调查者认为生男孩有以上好处,其次有35%的人选择是“照顾父母”,“有面子”和“孝顺”,也分别得到了24%的被调查者认可;C村农民对男孩的认可度最高的也是“能为家 里干更多的活”、“在自己老时有所依靠”、“继承和发展家业”、“传宗接代” 和“照顾父母”等四个方面,但其认可度均比A、B两村低10%以上,尤其是在“在自己老时有所依靠”和“继承和发展家业” 这两项,分别低了23%和19%。在“有面子”和“照顾父母”方面,A、B两村农民对男孩的认可度也比C村高出10%。 而对女孩的认可度,A、B两村与C村农民也有差异。C村农民对女孩在“传宗接代”、 “孝顺” 和“在自己老时有所依靠”的认可度较高,分别比A、B两村高出47%、22%和11%,两地对女儿在“照顾父母”的认可度较为一致,都达到将近60%,而A、B两村对女孩在“结婚花钱少”的认可度则比C村高出22%。 调查结果说明两地农民对男孩、女孩的价值判断存在着差异。A、B两村当地农产业对体力的强大需求、女嫁男娶的婚嫁模式、养老方式的需要以及财产继承制度,决定了男性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具有更强的获取经济等资源的能力和手段,同时由于汉化时间较长、父权意识浓厚,因此人们对男性的认可度较高。两村农民对男孩、女孩的价值判断存在着明显的男女不平等。而男女不平等观念是性别偏好产生的根源。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生育文化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并由之培育、强化了人们以男孩为性别取向的生育观念。同时,父权制文化中的意识形态、结构和习俗都由男性建立和操纵,“通过其组织和习俗,尤其是交际惯例,社会规定了女性和男性的正当、合理行为,并维护相关观念。由于强化性别观念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的日常生活,大多数人都很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这些信息是否真的合理、正常。这些信息就像我们呼吸的 空气,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往往视之为理所当然,没有丝毫疑心”。 而C村的瑶族人们向来居于深山之中,以种柑橘、罗汉果等种植业为生,与外界接触很少,生产、生活与原始社会的母系社会更为相似。这种长期与世隔绝的生存方式,使得他们远离世事的变异动荡,远离物欲横流,从而形成了他们友善平和的品格。正是这种平和仁爱的心性,使原始的平等意识长期保留在瑶族的社会生活中,并形成了瑶族在人际关系上的特有的注重平等、向往自由、少有争斗、和睦友爱的理念。这种理念培养了该民族婚姻关系中男女地位相对平等的地位,鼓舞了妇女为维护母权而顽强抗争的意志。在平和仁爱的心性中滋的原始平等意识,孕育了瑶族人们特有的婚姻意识和理念,培育了其特有的婚姻行为模式、习俗风尚以及对女性的尊重和喜爱。 3传统文化因素 李银河认为,在中国,百家姓的每一家似乎都把传宗接代视为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因此,有的西方学者认为,传宗接代是中国人唯一的宗教信仰。在华夏民族的心目中,绝户是最大的不幸。绝户不仅指的是没有后代,还特指没有儿子。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等观念还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生育男孩是能够实现延续宗亲血脉生育观的终极关怀。为了能生一个男孩儿,很多许多家庭都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实现这个目的。那些家中没有“男孩”的父母在村中地位很低,常常会受到别人的歧视,被称为“绝户”。 A、B两村的农民多数为壮族,他们把生育男孩视为“头等大事”,只有生育男孩,才能传宗接代,才能延续自己的生命,才能不被人欺负,自己脸上才有“光”。 在壮族社会,“离婚后子女一般由男方供养,个别的可带女儿去,但绝对不能带男孩”。在对男孩的认可情况中A、B两村有59%的人认为生男孩的好处是可以传宗接代。可见,只有男孩才能传宗接代的传统文化在这两村的影响之大。这种生育文化通过社会舆论、家庭或家族的传递给育龄妇女,并且不停地被强化。同时,传统文化的因袭是不可能断然割裂的。生育行为中对男孩的强烈偏好已经深深地积淀于人们思维意识的深处,并慢慢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心理习惯和社会习俗。 而在C村,当地的农民觉得女儿也可以传宗接代,也是传后人,并不是只有儿子才可以延续自己的血脉。同时,当地招赘婚姻一直存在,人们对上门的人都是平等对待,没有瞧不起或者欺负其的行为,孩子的姓氏可以随母亲,所以人们并不苛求自己的孩子是否是男孩。人们普遍认为“男孩女孩都行,只要是自己的孩子”、“女孩也是传后人”。 4 村落文化因素 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存在着一个个的场。社会一切事物运动的存在即为社会场。社会事物在有规律的运动中必然向某种具有吸引倾向的场态演变。农民实际上是生活在农村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场内,在这个场内,村民们的生育行为有很强的趋同心理。村内文化观念是村民生育选择的重要坐标。农村社区封闭性极强,与外界接触少,许多农民一辈子也没有真正离开过自己的村庄,他们的思想、文化都是有局域性的。关于男女的看法也一样,一直在他们的小村庄里一代代地相传下去。当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已经摆脱了贫困,生儿育女并非完全是经济上的追求,同时也是村落文化氛围的影响。所谓村落文化是相对于都市文化而言的,它指的是以信 息共有为其主要特征的一小群人所拥有的文化(包括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李银河在其作品《生育与村落文化》中指出,村落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群体内部每个成员对其他成员的情况都谙熟于胸,发生于群体内的一切事件都不会逃过每个成员的视野,也就是说群体内部的一切信息都是共享的。此外,村落的规模以一般人相互熟知的极限为其极限,村落成员流动性不大,村落中的人有相互竞争的倾向和村落中的成员有在生活各个方面趋同的压力也是村落文化的重要特征。乡土社会是一种礼俗社会,也是人人都“顾面子” 的社会,人们把维护“面子”看得比什么都更加重要。生男孩在村落中受。到村落社会较高的评价。人们往往都把能生育男孩看做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在调查中,A、B两村有52%的人回答受到长辈要求其生男孩的压力,而C村有85%的人回答没有受到要生男孩的压力。 经检验,X2=38.170,df=3,sig.=0.000<0.05。这说明A、B两村与C村两地的农民对待那些村里没有生育男孩的人的态度是有显著性差异的。关于这个问,A、B两村有30%多的被调查者回避了这个问题没有作答。有知情者告知笔者这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那些没有生儿子的人因为没有儿子而在平常在生活中受到别人的“歧视”或欺负,所以非常忌讳别人在他们面前提这个话题,那些平常有歧视或欺负别人的人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有些不好意思,所以也不作答。在有效的回答中,A、B两村有60%的人回答在村中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儿子,那么周围的人就会有一些欺负他的行为,比如,侵占他的土地、房子等,即使不欺负他们,也会“或多或少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这“不一样的想法”包含瞧不起、觉得他可怜等感 情,甚至有受访者说道:“生不了儿子,别说别人瞧不起自己,就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通过调查数据的反映和笔者进村调查时的感受,上思县和龙胜县两地的村落文化确实是有差别的。在C村,当地的农民都没有非要男孩不可的思想,他们认为生男生女应顺其自然。村民之间平等、和谐,对那些没有生育男孩的家庭并没有什么其他想法,都能平等对待。整个村子给人一种平静、自然的感觉。而A、B两村一带的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必须有至少一个男孩的观念很强,在他们的村子里,没有生育男孩的家庭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来,还时常受到别人的嘲笑和欺负。并且当地宗族势力依然存在,如果没有儿子,在族里就没有地位。因此,为了自己在村里活得自在,家家户户想方设法地生儿子。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这里没有儿子不行~至少要有一个~”甚有李银河在《生育与村落文化》中所说的“把生育(尤其是生育男孩)看作人生里的重要比赛的感觉”。这种思想通过家庭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一代代地流传下去。
/
本文档为【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子女性别偏好的文化因素研究&#46;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