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2018-11-25 10页 doc 47KB 9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8746

暂无简介

举报
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这是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的第3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之后展开的,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重要方法之一。全等三角形是两个三角形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证明线段、角相等的重要依据。 2.学情分析 八年...
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目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这是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的第3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之后展开的,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重要方法之一。全等三角形是两个三角形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证明线段、角相等的重要依据。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喜欢动手实践,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逻辑分析和准确的语言达能力较弱,所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边边”这一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目标: 掌握“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基本事实,能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提高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基本事实,并会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证明线段、角相等。 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三、教法设计 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时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始终让学生参与整个问题的“发生”和“解决”过程,既可以掌握新的知识,又培养探索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增强直观性,获得感性认识,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四、学法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画图、叠合、展示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内化,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提高。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三)学以致用 强化新知 (四)巩固练习 深化拓展 (五)反思小结  布置作业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内容,我由复习引入,提问: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学生回答后,我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然后由学生思考: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 它们全等吗?学生可以由定义知道全等。那么我们能不能用较少的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自然引入课题:《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提问,可以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探究一: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①只给一条边:AB=3cm ②只给一个角:∠A=60° 探究 二 2.给出两个条件:(分几种情况呢?) ① 两边:两边分别为3cm和4cm. ② 两内角:两角分别为30°和60° ③一边一内角:一边为4cm 、一角为30°.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通过思考、画图探究出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教师利用演示两个三角形不全等的例子。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若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是不一定保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 【设计意图】:多媒体演示形象直观,可以清楚的展示出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所画出的三角形不全等,让学生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 探究三 : 满足三个条件有几种情形呢? 它们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四种情况:1.三边对应相等 2.三角对应相等 3.两边一角对应相等 4.两角一边对应相等 继续追问: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满足三个条件中的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动手操作: 准备一些长都是13cm的细铁丝。 (1)和同学一起,每人用一根铁丝,折成一个边长分别是3cm,4cm,6cm的三角形。把你做出的三角形和同学做出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能重合吗? (2)和同学一起,每人用一根铁丝,余下1cm,用其余部分折成边长分别是3cm,4cm,5cm的三角形。再和同学做出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能重合吗? (3)每人用一根铁丝,任取一组能够构成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数据,和同桌分别按这些数据折三角形,折成的两个三角形能重合吗? 此环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折三角形再进行比较,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过程,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边边”或“SSS”)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将满足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动画演示叠放在一起,可以更有力,更直观的验证基本事实的成立 。 (三)学以致用 强化新知 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学会生活中不可直接测量的事物,可采用三角形全等原理来解决问题。 例1 如图, △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 △ABD≌△ACD 证明:∵D是BC的中点 ∴BD=CD 在△ABD与△ACD中 AB=AC BD=CD(已证) AD=AD(公共边) ∴△ABD≌△AC(SSS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求证的结论,学生口述推理过程,教师板演推理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其作法的依据是基本事实,强化对基本事实的理解 此环节先由学生试着板演过程,然后再由教师给出解题步骤。 例2  做一做:回顾“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并说说作法的依据 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把已知角看成三角形的一个内角,那么我们只需要作一个三角形与这个三角形全等,则新三角形中已知角的对应角就是我们求作的角。这是对“边边边”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再实践。 【设计意图】:复习尺规作图,让学生明确其作法的依据是基本    事实,强化对基本事实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 深化拓展 1.已知:如图,AB=DB,AC=DC.求证:△ABC ≌△DBC 2.已知:如图,AB=DF,AC=DE,  BF=CE.求证:∠A= ∠E. 3.已知:如图,AB=CD,AD=CB.求证:AB//CD. 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其成果, 全班交流证明过程,大家共同订正,如有问题,可以小组内讨论解决。 【设计意图】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书写过程,强调解题格式,此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展示,自我与教师启发、引导环环相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巩固,深化基本事实的目的。 (五)反思小结  布置作业 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对于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1、本堂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2、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3、你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师生共同总结: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 2、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初步学会理解证明的思路,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小结、反思,积累活动经验。为下节课的探究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作业布置:1、必做题:书40页练习1、2题    2、选做题:书40页B组1、2题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布置,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发现和弥补教与学的不足。 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学生不仅要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还要学会如何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也为后面的判定找到解决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动手操作、猜想、验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及想法的机会,使学生充分的感知后,自然得出本节课的基本事实。教师仅作为知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发现、讨论交流、概括总结,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数学活动 。 结束语 实践证明:现代教学媒体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开辟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了条件。教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打造现代信息技术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吧!谢谢聆听,敬请指正!
/
本文档为【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