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古代汉语一教学辅导5词的古义和今义

2017-11-18 6页 doc 18KB 7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古代汉语一教学辅导5词的古义和今义古代汉语一教学辅导5词的古义和今义 《古代汉语一》单元辅导(5) 地方听歌放射状 (1)走 古义指跑,如《寡人之干国也》中“弃甲曳兵而走”“走”就是跑。败下阵来,后有敌古代义恰好相反,一般指离开某地。如《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不是孟子去到齐国,而是 (1)勤 古代常用义是辛苦,辛劳,与“逸”相对;现代常用义是勤快,努力工作,与“惰”相对,古今义差别很细微。如《子路从而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勤”是劳,劳动,而不是四肢不勤快。《说文》:“勤,劳也。”“勤”和“劳”同义词。又如《左传襄公三十二年》:“劳...
古代汉语一教学辅导5词的古义和今义
古代汉语一教学辅导5词的古义和今义 《古代汉语一》单元辅导(5) 地方听歌放射状 (1)走 古义指跑,如《寡人之干国也》中“弃甲曳兵而走”“走”就是跑。败下阵来,后有敌古代义恰好相反,一般指离开某地。如《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不是孟子去到齐国,而是 (1)勤 古代常用义是辛苦,辛劳,与“逸”相对;现代常用义是勤快,努力工作,与“惰”相对,古今义差别很细微。如《子路从而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勤”是劳,劳动,而不是四肢不勤快。《说文》:“勤,劳也。”“勤”和“劳”同义词。又如《左传襄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bèi)心。”前文说“劳师”或“师劳”,后文说“勤而无所”,“劳”和“勤”前后呼应。“勤而无所”是说军队辛劳而无所得。 (2)劝 现代义指规劝,劝说;古代义一般指鼓励,劝勉。《荀子》的“劝学”,是勉励人们学习,不是劝止人们学习。《齐晋鞌之战》:“赦之,以劝事君者。”是说赦语有“无穷无尽”、“山穷水尽”,“穷”与“尽”同义对举。古代汉语另一常用义是仕途坎坷或生活困窘, 不是贫穷。《庄子德充符》:“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这四对全是反义词,“穷”和“达”相对,“贫”和“富”相对,“穷”和“贫”不是同义词,需要仔细区分。 2(词义范围的差异 从词义演变的结果观察,新义同原义比较,在词义的范围上古今有了差异。或是有所扩大,或是有所缩小,或是原义消失而转变成新义。 A(词义扩大 从原义发 古义指坐着打瞌睡。《说文》:“睡,坐寐也。”如《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时时睡”指不时地打瞌睡,即“坐寐”。不是卫鞅一面陈述政见,孝公不听,躺着睡大觉。又如欧阳修《秋声赋》中有“童子莫对,垂头而睡”的话,“垂头而睡”也是垂着头打瞌睡。后来“睡”的词义扩大,由坐着打瞌睡的形式,扩展为一切形式的睡眠,不论是躺着的,还是坐着的,都叫“睡”。 (2)河 汉代以前,“河”的常用义特指黄河,一般河流用“水”来示。如《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内”指春秋战国时期黄河北岸,今河南沁阳县一带。“河东”指黄河以东,今山西西南部。又《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南”指黄河以南。如《齐桓公伐 楚》:“东至于海,西至于河。”这里的“河”也指黄河。后来词义扩大,泛称一般河流。 B(词义缩小 从原义发展为新义,所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有所收敛,即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缩的方式,使新义包括在原义中,成为原义外延的一部分。 (1)臭 上古汉语“臭”泛指一般气味,包括香气、秽气,读作xiù。如《易经系辞》:“同心 之言,其臭如兰。”是说它的气味象兰草一样芬芳。当表示难闻的气味时,前面冠以“恶(è)”字。如《礼记大学》:“如恶(wù)恶臭。”是说象厌恶不好闻的气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不加限制词,“臭”既可以表示香气,也可以表示秽气。后来词义缩小,由泛指一般气味,到专指秽气。读作chòu. (2)宫 上古泛指房屋,不分贵贱。如《孟子滕文公下》:“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可知宫室是民房,毁坏民宅,修造池塘,使百姓无处安身。秦汉以后,“宫”的词义缩小,只有封建帝王的住宅才能称宫,一般民房不能称宫。如“阿房宫”,“未央宫”。有的寺庙也可以称宫,如“雍和宫”。 (3)亲戚 古代“亲戚”指族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如《列子汤问》所载:“楚之南有炎人之国,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这里的“亲戚”无疑指父母。又《召公谏弭谤》:“亲戚补察。”这里的“亲戚”,除父母外,还包括兄弟姊妹等。后来词义缩小,多指有婚姻关系的族外亲属。 (4)谷(穀) 古义泛指粮食作物,《说文》:“谷,百谷之总名也。”如《子路从而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谷”,因泛指谷物,所以前面可以加数词。又如《周礼天官大宰》:“一日三农,生九谷。”“五谷”、“九谷”都是确指的。“五谷”一般指稻、黍(黄米)、稷、麦、豆;“九谷”指黍、稷、秫(shú)、稻、麻、大小豆、大小麦。至于说“百谷”,则是泛指的。如《诗经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后来词义缩小了,“谷”便指今天的谷子了。 c.词义转移 词义在发展过程中,古今义之间,既没有扩大,也没有缩小,彼此不存在类属关系。词所概括的客观对象有了变化,由一事类转到另一事类,由甲范围转移到乙范围。一般说来,新义产生后,原义便消失了,而新旧义之间还具有一定的联系。 (1) 领 上古“领”指脖子。如《左传昭公七年》:“引领北望。”是说由于盼望心切,而伸长了脖子张望。又《孟子梁惠王下》:“天下之 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引领”与上文义同。由于脖颈的部位与周围的衣领相关,所以把衣服围绕脖颈的部分称作“领”。如《荀子劝学》:“若挈裘领。”是说象提起皮裘的领子。 (2) 涕 先秦“涕”指眼泪,不指鼻涕。如《庄子火宗师》:“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无涕”不是没有鼻涕,而是没有眼泪。后世文言作品眼泪仍用“涕”来表示。如《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涕零”指落下激动的眼泪。后来词义转移,“涕”表示鼻涕义。现代成语“破涕为笑”、“痛哭流涕”还保留古义。 3(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A(词义褒贬的差异 古今词义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词义演变程度不同和范围的变 似上,而且由于风俗习尚和社会思潮的改变,往往引起人们对事物的爱憎与善恶评价的变化,从而影响词义褒贬的更替。由褒义变为贬义,由贬义变为褒义,或由中性词变为贬义词等,使古今词义产生了差异。如: (1)爪牙 现代义指帮凶,走狗,有种憎恶的感情色彩,是个贬义词;而古代义指武将,猛士,是个褒义词。如《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这里以禽兽的锋牙利爪比喻李广这样的将才。后来 才逐渐由褒义蜕变为贬义。 (2)谤 今义指诽谤,无中生有,恶意中伤,是个贬义词。上古汉语 “谤”没有贬义,如《召公谏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谤王”不是国人诽谤周厉王。因为他暴虐,国人背后议论他的过失,这不是恶意中伤。《左传(襄公十四年》:“士传言(庶人谤。”为纠正天子过失,士传话,庶人批评指责,也不是诽谤。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谤”是公然的批评议论,“讥”是委婉地讽刺。齐威王下令让人们“谤讥”他的过失,而且还有赏赐,不是恶意攻击,没有贬义。 B(词义轻重的差异 从词义轻重角度看,古今词义也存在差异。有些词,古义重, 今义轻;有些词,古义轻,今义重。如: (1)怨 古义重,今义轻。古义除埋怨义外,一般指怨恨。如《齐桓晋文之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构怨于诸侯”是在诸侯之间结下仇恨。今义指埋怨,义轻。 (2)诛 古义轻,后起义重。古义初指责备,所以从言。如《论语公冶长》:“于予与何诛?”是说对宰予我责备他什么呢?今成语有“口诛笔伐”。后来词义加重,表示杀戮义。 上面我们从不同角度考察古今义差异,目的是要建立起词义发 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还应该明确,古今义里的“古”和“今”是个相对的概念,不是截然分开的。所谓古义,不论是先秦的两汉的、六朝的、唐宋的,凡是没有流传到现代的意义都是古义。它们有的作为词素在现代复音词中保留它们的原义,或在成语中保留其原义。所谓今义,是指现代义,但许多今义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而是在历史上便产生了,不能认为凡是今义都是现代产生的。因为词义的演变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而是错落不一地发生在各个语言时代,它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词汇, 1(要多读一些古文篇章,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加深感性认识。 2.在占有丰富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比较法,勤作古今对比,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要重视古今注本,吸取它们在区分古今词义方面的成果,以提高辨识能力。 4.要善于应用工具书,分析词义系统的有关义项,理顺词义发展演变的脉络,明确古今词义的差异。坚持这样做,便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以上介绍的只是一些学习方法。从根本上说,古文言是与现代汉语差异很大的语言系统,因此学习文言词汇最根本的方法是“背”。王力先生在《谈谈学习古代汉语》中说:“我们要以学习外文的方法去学习古代汉语。学外文的经验,首先强调记生词, 还要背诵,把外文念得很熟,然后看见一个字、一个词,或读一 本书,马上能了解它的意思。”如果不下功夫背生词,只了解一点 古汉语词汇的特点,对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是无济于事的。
/
本文档为【古代汉语一教学辅导5词的古义和今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