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天字的来历50字

2017-11-10 13页 doc 29KB 109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天字的来历50字天字的来历50字 有关于元宵节的来历50字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
天字的来历50字
天字的来历50字 有关于元宵节的来历50字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篇二:关于植树节的来历50字 关于植树节的来历50字 植树节的来历50字一: 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 1 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1981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 植树节的来历50字二: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我国曾于1915年由政府颁令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1929年为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又把植树节改在孙中山先生逝世的那一天,即3月12日。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植树节的来历50字三: 植树节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 2 提出了设立植树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并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以后美国各州以至世界各国均有响应。 植树节的来历50字四: 中国古代虽有劝民植树的说法,但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节日则是现代的事。1915年 7月31日中国政府规定每年农历清明节时为植树节,届时全国各地举行植树典礼,组织造林活动。1928年 4月国民党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忌日,将原植树节改在每年 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届第六次会议于1979年2月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1984年 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 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 植树节的来历50字五: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3 篇三:汉字起源演变过程及构字法 【知识链接】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古埃及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印度的梵文;?汉字。 2、汉字知多少: 汉字在其最初的殷商甲骨文时期,就已约有4500个单字; 具有二千余年生命的希腊字母只有24个大写字母;具有1500年历史的玛雅文的符号约有270个;巴比伦楔形文字有640个基本字;埃及圣书字早期有700多个符号,而后增至2000多个。 汉字到了小篆时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共收篆文字9353字;隋代陆法言《切韵》收12158字;宋代陈彭年、邱雍等编《广韵》收26194字;宋代丁度等编《集韵》收53525字;清代张玉书等编《康熙字典》收47035字;近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录53768字。《诗经》使用单字2939个;《论语》使用单字1512个;《左传》使用单字3906个;《孟子》使用单字1959个;《杜甫诗集》使用单字4372个;《红楼梦》使用单字4462个。 【综合评价】 一、通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汉字起源有哪些假说, (1)结绳记事说 《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 4 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2)八卦说 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纬?乾?鑿度》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離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 卦,山字的古文;兌卦,泽字的古文。 (3)刻契说(书契说) “契”是在木条上或竹条上刻有锯齿,用来记数。《释名》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郑玄注《系辞》说:“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各持其一,后以相考合。” 2 《周礼质人》注里说:“书契取予市物之券也。其券之象书两札,刻其侧。” 《列子说符篇》 说:“宋人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所说的 “齿”,就是质契上所刻的齿痕。 (4)仓颉造字说 《吕氏春秋?君守篇》:“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5 《荀子.解蔽篇》中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淮南子?本经》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仓颉,传说他是黃帝的史官,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联盟共用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用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5)图画说 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2、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哪些, (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文字描摹实物的形状)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文字由指示性的符号构成)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3、完成下列“汉字的演变过程”表格。 形成时代 代表性文字 主要载体 商周 甲骨文 龟甲、兽骨 春秋、战国 6 籀文(即大篆) 青铜器、石 秦 小 篆 石 汉 隶 书 竹简、帛 楷 书 帛、纸 行 草 二、精读研讨,讨论下列问题。 1、你能认识课本第39页图片上所展示的古文字吗, 所列古文字对应今天的汉字分别是:“舟、车、册、又、其(“簸箕”的“箕”的本字)、月、川、刀;门、凤、鱼、鹿、羊、牛、犬、豕;下、亦(“腋”的本字)、龙;贝、翼、射、立;女、妇、乳、毓(同“生育”的“育”);书、从、莫(“暮”的本字)、明”。 2、有趣的“拆字” 一日,康熙听说有一位和尚很有学问,便请他来宫中下棋。康熙连输三盘,便出上联试和尚“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和尚脱口而出“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你能猜出下面的字吗, ?野径无人草丛生(茎) ?一口咬去多半截(名) ?大火烧到耳朵边(耿) ?牛角上边来一刀(解) ?东南西北无弯路(置) ?雨余山色浑如睡(雪) ?空山之中一亩田(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踵) ?无角牛登上 7 没峰山(击) 四、趣味文字,积累下列材料 1、“六书”和《说文解字》 四、“六书” 1(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形体,随其圆转曲直描绘出一种具有形象感的代表符号。可以分为整体象形和附体象形两类。 ?整体象形 所谓“整体象形”,即描摹出事物的整体形象。如: “日”,《说文》:“,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囗一。象形。” 既曰“从囗一”,便是会意字,不得又谓“象形”。许慎因不明“日”字形体的变化,误将字形析作“从囗一”。早期金文作 ,象太阳之形;或于中间加点作饰笔,如 、。甲骨文作、、,与金文一致。小篆作,圆形讹成椭圆。隶书进一步将圆转的笔道改成方折的笔划,如“日”。 “月”,《说文》:“,阙也。太阴之精。象形。” 甲、金文作、,象弯月之形;或于其中加饰笔,如“月”。 “自”,《说文》:“,鼻也。象鼻形。” 甲骨文作、,象人鼻之形。金文或稍讹,作 “隹”,《说文》:“,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 、、。小篆作,隶书作。 、。饰笔引长则作,小篆作正由此 8 而来。隶书作 金文作、,甲骨文作失去象形意味。 、,象短尾鸟之形。小篆作,犹存古意;隶书解散篆体,作、、,完全 “魚”,《说文》:“,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 早期金文作、,甲骨文作、;后来于左右各增饰笔作、。小篆作,省去了两边的鳍形。隶书作“魚”,只是将圆转的笔道改成方折的笔划而已。 “犬”,《说文》:“ 早期金文作,甲骨文作、、。金文后来作、、;春秋时作 。 ,战国时或讹变作;小篆作,,狗之有县蹄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 则是其进一步讹变。隶书作 ?附体象形 有些事物单独画出不易辨识,所以要把它所依附的事物一起画出。如: “眉”,《说文》:“ 甲骨文作、,或作骨文,如、、、,因为如果不画出“目”形,便难以使人明了是眉毛。金文或同甲 、、。小篆是其进一步讹变。许慎据已讹之小篆,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上象頟理也。” ;或字形稍讹,毛与“目”离析为二,如将本象毛形的“”当作頟理,误甚。《段注》附 9 会许说,谓“”“象眉之形”,谓“在两眉上”“象頟理”,与古文字不合。 隶书作 “齒”,《说文》:“ 甲骨文作 、、 、,或作、 ,象口中有齿之形。战国时作 、,下半很明显是由,口龂骨也。象口齿之形。止声。,古文齿字。” ,只是将改用方折的笔划而已。 甲骨文后二形演变而来,《说文》古文“”即源于此。因为字形讹变后与“ 、。 (臼)”字难以分辨,于是在上面加“止”作声符以区别之。小篆字形是其进一步变化。隶变作 “州”,《说文》:“,水中可居曰州。周遶其旁,从重川。??,古文州。” 商代金文作,甲骨文作、,旁象川流,中央象土地。西周金文同甲文,如、,《说文》古文稍讹。小篆字形当是两边笔形受中间同化的结果。许慎不明,析成“重川”,不确。 隶变作、、。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据《汉书?艺文志》颜师古注改为“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许慎对“指事”的定义过于笼统,并与象形、会意的界线含混不清:说“视而可识”,则很似“象形”;说“察而可见”, 10 又似“会意”。所以,后来学者对“指事”的理解存在分歧。就所见的指事字来看,实际包含两类情况:一类指事字,“实际上是在象形的方法难以表示事物的特点的时候,利用标注记号的方法指出事物的要点,即在两个符号中,一个是字,另一个不是字,只是个符号。”(高明)也就是说,有些事物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它所赖以存在的整个事物,于是便在象整个事物之形的象形字上加指事符号(跟附体象形不同:附体象形字所要表示的事物与它所依附的事物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如眉毛和目本是两件事物;而“刃”字所表示的事物,即刀刃,与刀是分不开的);另一类指事字,表示的是纯粹抽象的概念,这类字虽然看起来字形与某些具体事物类似,但它表示的意思并不是这类具体事物,而是另一种抽象的意义,因而不得视为象形字。 下面分别举例来说明这两类指事字。 ?象形字加指事符号构成的“指事”字 大多数的指事字都有两个构成成分,其中一个构成成分是可以独立成字的象形字,另一个则是不能独立成字的指事符号。之所以要将指事符号加在象形字上,就是因为所表示的意义与这个象形字所表示的意义有关。如: “刀”,《说文》:“,兵也。象形。” 甲骨文作,正象刀之形;小篆作,刀把稍有讹变;隶书作“刀”。“刀”是个象形字,而刀刃虽在刀上,但却无法直接表 11 现出来。 “刃”,《说文》:“,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小篆作,战国秦文字作,即在“刀”的有刃的地方加指事符号;隶书作“刃”。字看起来象“刀”,所谓“视而可识”;但表示的并不是整个“刀”,而是刀的刃,即所谓“察而可见”。 “木”,《说文》:“,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其实“木”是个整体象形字,甲骨文作,上象枝,下象根,中间是树干。小篆作是其演变。隶书作“木”,将上面的树枝形简化作一横划。 “本”,《说文》:“,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战国秦文字作 “末”,《说文》:“,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 春秋金文作 “朱”,《说文》:“,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 段玉裁注曰:“赤心不可象,故以一识之。”金文作、,正于木中心处加指事符号;点引长成横划,如。秦简作,汉隶作、,前一种写法与古文字一致,后一种写法源于秦简。楷书进一步将树枝形变成一丿一横,,在木上加指事符号。小篆作(点引长成为一横划),隶书作“末”。 、,都是在木的根部加指事符号。隶书作“本”。 以便书写。 “亦”,《说文》:“,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 12 甲骨文作,在正面的人形的臂腋处加指事符号。小篆作,与古文字一致。秦简作稍讹。汉隶作 “寸”,《说文》:“,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从一。” 按《说文》的体例,段玉裁谓“寸”是会意字。其实,所谓“一”并不是表意的构件,它只是一个指事符号,指示寸口之所在。秦简作,在手的寸口处加指事符号。汉隶作,将象手指形的曲笔简化成一横,手臂形变成、、,人的两臂与身躯,两臂和身躯变成了一点和一横划,两腿变成了两竖笔,左右两点即是原来的指事符号。 竖弯勾。 ?约定的记号形成的指事字 有的指事字很难说是某个具体事物的象形,大概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记事符号。例如划一道横线表示“一”,划两道横线表示“二”,划三道横线表示“三”,划四道横线表示“亖”(四)。大概是由于积划多了以后不易一眼看出,所以,从“五”开始,就用另外的记号来表示,如×、(五。也有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七),、(六),、(八),(十)甲骨文的“五、六、七、八、十”四个字构形都很简单,很说是象具体事物之形,有学者说它们就是纯粹约定俗成的记号(对于“九”字有不同看法)。 也有的指事字是利用抽象符号组合而成,就是说用来构成指事字的两个构成成分都很难说象具体事物之形。如: 篇四:加减乘除的来历 13 加减乘除的来历 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熟悉的符号,因为不光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它们,几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离不开它们(别看它们这么简单,直到17世纪中叶才全部形成( 法国数学家许凯在1484年写成的《算术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编写符号,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这两个符号最早出现在德国数学家维德曼写的《商业速算法》中,他用“,”表示超过,用“?”表示不足(到1514年,荷兰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减法(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整数算术》中正式用“,”和“?”表示加减,这两个符号逐渐被公认为真正的算术符号,广泛采用( 以符号“×”代表乘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首创的(他于1631年出版的《数学之钥》中引入这种记法(据说是由加法符号,变动而来,因为乘法运算是从相同数的连加运算发展而来的(后来,莱布尼兹认为“×”容易与“X”相混淆,建议用“?”表示乘号,这样,“?”也得到了承认( 除法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得到了推广(除的本意是分,符号“?”的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至此,四则运算符号齐备了,当时还远未达到被各国普遍采用的程度( 篇五:小数点的由来 14 小数点的由来 中国自古以来就使用十进位制计数法,一些实用的计量单位也采用十进制,所以很容易产生十进分数,即小数。 第一个将这一概念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是魏晋时代的刘徽。他在计算圆周率的过程中,用到尺、寸、分、厘、毫、秒 、忽等7个单位;对于忽以下的更小单位则不再命名,而统称为“微数”。 到了宋、元时代,小数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和更明确的表示。杨辉《日用算法》(1262年)载有两斤换算 的口诀:“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即1/16,0、0625;2/16,0、125。 这里的“隔位”、“退位”已含有指示小数点位置的意义。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则将单位注在表示整数部分个位的筹码之下,例如: —?—?表示13.12寸 寸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数表示法。 在欧洲和伊斯兰国家,古巴比伦的六十进制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一些经典科学著作都是采用六十进制,因此十进制小数的概念迟迟没有发展起来。15世纪中亚地区的阿尔卡西是中国以外第一个应用小数的人。欧洲数学家直到16世纪才开始考虑小数,其中较突出的是荷兰人斯蒂文,他在《论十进制》(1583年)一书中明确表示法。例如把5.714记为:5◎7?1?4?或5,714。而第一个把小数表示成今日世界通用的形式的人是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他在《星盘》(1593年) 15 一书中开始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之间的分 界符。 16
/
本文档为【天字的来历50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