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社会问题论文

2017-10-18 8页 doc 21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575

暂无简介

举报
社会问题论文社会问题论文 文科生就业难 院系:社会发展学院 班级:104班 学号:31号 姓名:高蒙蒙 1 文科生就业难 一、文科生就业难现状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在就业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文科生的处境则更显尴尬。 国内高等教育领域权威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工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文科类专业在就业率...
社会问题论文
社会问题 文科生就业难 院系:社会发展学院 班级:104班 学号:31号 姓名:高蒙蒙 1 文科生就业难 一、文科生就业难现状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在就业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文科生的处境则更显尴尬。 国内高等教育领域权威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工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文科类专业在就业率排名中垫后。其中,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85.8,,低于全国本科生平均就业率90.8,的比率;教育学类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为2731元,低于全国本科生3051元的平均水平。 除了就业困难、收入较低外,文科类本科毕业生即便考研和出国,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就业没“钱途”,专业普遍在就业率中垫后,而且平均薪资低;出国没“前途”,跟文字、语言打交道的文科生相比竞争不过他人;考研没“坦途”,数学薄弱的文科生跨专业考研难。 二、文科生就业难原因 1、高校扩招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显示,2002年时,全国普通高校共有理工类(理科、工科、农业、医学)本科毕业生393442人,文科类(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历史)本科毕业生144807人。而2010年时,全国普通高校理工类本科毕业生为1293114人,是2002年的3.28倍,文科类本科毕业生总数为751918人,是2002年的5.19倍。其中增速最快的是文学类,毕业生总数在2010年为487520人,是2002年77710人的6.27倍,增速远远超过理工类。 随着中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导致文科生的数量也大幅上涨,高校中理工科受师资、实验室、教学设备等限制,扩招幅度受到影响。而文科相对受限制幅度要少许多,故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以各种名目开设各类文科专业以实现扩招,而教学质量、师资实力、专业环境等并无实质性提升。高校扩招导致文科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长,就业压力空前沉重。【1】 2、高校培养模式缺乏“市场化” 目前高校教学普遍存在教材陈旧、理论教育居多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在文科学生培养领域更加突出。由于文科学生不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经典理论的培养无法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文科生的培养模式是制约文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与就业的脱节、知识教育和实践能力的脱节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文科生就业的矛盾。这样的怪现状导致文科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教育并不充分,达不到社会的实际需求。 3、文科专业受歧视,就业领域有限,就业岗位变少 从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国家对于理工科人才都较为偏好。这是因为理工科学生就业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往往是显性的。他们所从事的主要是物质产品生产和硬体性服务,创造的主要是物质财富,较易量化衡量;而文科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往往是隐性的。他们的传统使命是管理社会、传承文化与价值、塑造时代精神,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运转提供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 2 尽管他们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但是,他们的社会经济功能却由于其作用的隐性化而难以量化和累计。因此,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他们在工作中的作用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万金油”。 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使得这种认识与观念很难在短期内得以根本改变。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即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的过渡,第二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因此,对理工科毕业生的需求数量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也是必然的。与我国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的是,作为吸纳文科大学毕业生最多的第三产业部门(如服务行业)近年来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处于波动上升的态势,超过了第二产业,但是对高层次服务业人才需求并没有同比增加,加上像计算机、电信这样快速增长的第三产业对理工科毕业生的偏好是很明显的,因此,文科毕业生的出路明显受到限制。 3、专业性不够,可替代性强、缺乏核心优势是根本原因 对于文科文科与理工科之间的专业知识的通用性差异通常较大。一般而言,生来说,理工科专业知识的通用性程度较低,掌握难度通常较大;相反,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文科专业知识的通用性差异则较小,掌握难度通常较小。换句话说,由于许多文科专业知识属于通识性知识范畴,因此,即便是理工科学生也都程度不同地具备了一定水平的文科专业知识,这就为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好的理工科毕业生利用一些文科专业所具有的门槛低、上手快的特点,挤占这部分本应属于文科毕业生的就业“领地”创造了条件;与此相反,由于理工类岗位的知识 ,文科生很少有机会进入。总之,由于理工科学生的与技能壁垒相对较高,因此 加入,再加上文科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缺乏竞争力的大学经历,使许多普通高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岗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在求职时“腹背受敌”。 4、越来越泛滥的性别歧视 文科生就业问题在近年来之所以如此严峻,也与普通高校文科生中的女性比例远远大于非文科专业有关。囿于女性大学生的生理特征,再加上女大学生毕业时就已接近婚育年龄,因此,工作不久,就可能遇到结婚、生育、哺乳等各种现实问题。这些都使女性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深受歧视。某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中,虽然没说不招女性,但是,在条件上设置了明显对女性不利的内容,比如,“能够经常出差在外”、“没有家庭负担”等等,或者以内部掌握不录用女生,或者区别对待男女应聘者、提高女性就业门槛等。宁要低分男、不要高分女,极大地限制了女大学生的就业范围,加剧了女性在就业竞争中的不利处境。 三、文科生就业难对策 (一)、高校方面 1、高校应当合理设置招生和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合理化的招生计划和进行科学的专业设置,采用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培养模式。虽然一些高校的传统文科专业已经出现就业行情连年滑坡的现象,但是招生规模仍未见缩小。文科生人数的增长规模与现有社会对文科生的需求量之间存在一定缺口,无形中加大了文科生的就业压力。这种情况的出现,客观上要求招生、就业、教务部门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变目前高校总体专业设置及招生人数仅仅考虑学科人才培养的做法,而应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参照,使招生计划更加合理,专业设置愈加科学。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 3 采用多样化和差异化模式,从填鸭式被动教与学,转化为团队协作式学习。文科学生不能仅局限于自己专业范围内的学习,还应辅修计算机、法律等专业课程。只有拥有很强的专业特色,又有过硬的综合素质,才能迎合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青睐,才能拓宽职业空间。 2、高校应当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学校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贯穿整个大学阶段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大一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教育,促使学生把压力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通过人生规划指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专长,以此制定奋斗目标。大二进行就业心理素质指导。大三进行求职技巧指导,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等。大四进行就业政策指导,提供信息咨询,开展系统培训,进一步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通过四个阶段的系统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就业的蓝图,使学生对于就业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能从容面对,按照蓝图步步实施最终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学生方面要增强自身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 第一,改善自身知识结构,发展多学科知识背景,夯实从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基础。与理工科学生相比,文科生的弱项是缺乏技术优势和动手能力。但是,文科生也有自己的独到优势,即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相对较强。 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丰富、改善这就要求文科生在校期间要有意识地扬长补短, 和优化知识结构,将自己单一、平面的知识结构升级为复合、立体的知识结构。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选修一些其他类型专业的课程,拓宽自身视野和知识架构,掌握一些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知识技能。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曾经指出,那些辅修了诸如计算机、经济、管理、设计、第二外语等方面课程的文科毕业生,其就业竞争力往往较强。 第二,通过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身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许多用人单位对于应聘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十分看重,甚至将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视为能否录用的第一要素。尽管许多应聘者和各界人士对于用人单位的这种要求不以为然,认为不符合实际,但是,在当前的就业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下,作为需求方的用人单位的谈判与要约能力自然要远远大于作为供给方的应聘大学生。如何使自己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这种要求,是摆在应聘大学毕业生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文科大学生在就学期间就应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积极参与学生会、团委等组织举办的各种活动,积极参与志愿者组织的各种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实习、试验和寒暑假社会调查与社会服务工作。通过这些活动,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勇于负责的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诸如此类,都是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基本积累。 第三,练好文笔和口才,提高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文科生的素质主要表现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上,“能说会写”是文科生最重要的职业能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说,制约文科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说”和“写”的能力要求一直没有解决。与一般的理工科学生相比,文科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相对较强。但是,从总体水平看,又远未达到使用人单位心甘情愿与之签约的水平。究其根源,与大多数文科学生在就学期间的练笔较少有关。虽然四年学习期间,几乎每门功课都会布置论文写作任务,但是,能够真正凭借自身努力认真完成作业的人并不多,许多人都是利用发达而方便的网络工具,通过拼接、剪贴、复制而应付交差。尽管论文没少做,然而水平却提高不大。文科生文笔不过关,口语表达能力较弱,难免会通过简历、面试等应聘途径反映出来,从根本上动 4 摇用人单位与之签约的决心。 (三)、社会和政府方面 1、改善文科就业中性别歧视的现状。 在求职中普遍存在性别歧视现象,招聘单位过分夸大了生育、养育、更年期、家务等对女性工作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女性在就业竞争中的不利处境。解决女性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从思想上,要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对女性的社会价值给予肯定;从法制上,要加加强和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中对妇女劳动权益保障条款的可操作性,用法律捍卫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利。同时,劳动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和查处对女大学生就业的歧视行为。【2】 2、应走出文科专业歧视误区,实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双赢战略。 目前我国很多用人单位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很多文科学生在就业时面临残酷的专业歧视。特别是很多以技术为主的企业,片面重视技术开发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只重视可以使企业盈利的技术力量,却忽视了现代新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内在人文精神的营造,而恰恰是人文科学人才在此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综观国际,目前有许多新企业领导已经充分认识到文科类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的哲学、经济、管理等文科专业的学生就深受企业届的青睐。我国经济发展要跟国际接轨,就应当正视文科人才的作用,走出专业歧视的误区,给文科人才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也是用人单位自身获取新动力的机会。 3、为文科大学生的就业创造尽可能充分的条件。 文科大学生专业的宽泛性决定了他们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适应性,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社会的文明发展,文科大学生的需要量也会越来越大。政府和社会应该高度重视文科大学生的作用,应该为此创造尽可能充分的条件。扩招以来,政府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包括建立专门的机构、构筑专门的网络平台,举办各种类型的招聘会,推出一系列鼓励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就业的优惠政策,并把解决大学生就业提高到民生的战略高度,这些政策措施尤其是直接有利于文科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对缓解文科大学生就业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 生涯辅导理念下高校文科生就业难题破解的对策研究 战 燕 高志刚 《经济师》2012年第2期 109页 【2】 浅谈文科生就业难问题 赵玲玲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 合版)第 22 卷2009 年第 3 期 5
/
本文档为【社会问题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