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何为突发性公共事件

2017-11-11 38页 doc 68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何为突发性公共事件何为突发性公共事件 突发性公共事件,国际上称之为危机事件,中国俗称“天灾人祸”。它一般由地震、海啸、疫情、矿难、火灾、交通事故、恐怖袭击、政治骚乱等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和利益冲突而引发,严重时会危及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分类 突发性公共事件,按照发生原因和性质,通常分为四类: 一是自然灾害。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主要包括旱涝、台风、海啸、沙尘暴、火山、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自燃等气象、地质、海洋和重大生物(蝗虫、有毒植物等)灾害; 二是事故灾难。也称技术灾害,指由于人类的疏...
何为突发性公共事件
何为突发性公共事件 突发性公共事件,国际上称之为危机事件,中国俗称“天灾人祸”。它一般由地震、海啸、疫情、矿难、火灾、交通事故、恐怖袭击、政治骚乱等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和利益冲突而引发,严重时会危及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分类 突发性公共事件,按照发生原因和性质,通常分为四类: 一是自然灾害。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主要包括旱涝、台风、海啸、沙尘暴、火山、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自燃等气象、地质、海洋和重大生物(蝗虫、有毒植物等)灾害; 二是事故灾难。也称技术灾害,指由于人类的疏忽和错误造成具有严重危害的事故性灾害,如重大交通运输事故、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重大影响和经济损失巨大的水、电、暖等事故,以及通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 三是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如非典、禽流感、艾滋病等; 四是社会安全事件。指由于社会利益分配不公或群体性冲突行为造成的各种严重社会事件,如罢工、游行示威、恐怖袭击、政治骚乱等。 上述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有时不是独立发生的,往往相互交织或互有关联,如某类考,试大网站收集突发性公共事件可能会引发其他事件,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今后还极有可能发生我们预想不到的其他突发性公共事件。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特点 突发性公共事件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发生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公共事件,虽然有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但其发生具有偶然性,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一般难以预料或准确预测。如近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此前国家地震局虽有过预报,但准确程度不够,因此在人口密集的区域,极易造成人员和财产方面的巨大伤害与损失; 二是演变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或无规则性。突发性公共事件,发展演变速度快、方向不确定,应对处置不当极易恶化升级,引起连锁反应。如胶济铁路列车超速,先是发生脱轨,很快又与相向其他列车相撞; 三是结果具有社会震憾性和危害性。突发性公共事件,会损害社会秩序、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公众心理恐慌和社会秩序混乱,如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造成的震憾和阴影,至今挥之不去; 四是处置具有紧迫性。突发性公共事件,事发突然,瞬息万变,处置是否及时妥当,关系到社会稳定、执政水平和国家安危,是对决策者的一个重要考验。如2003年发生在我国的非典疫情,前期由于没有及时公布真相,谣言四起,后期党和政府指挥有方、处置有力,年底即控制住了疫情; 五是发展具有两面性。突发性公共事件,影响公众的利益,因此备受关注。处置得当,可以化挑战为机遇,化不利为有利,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处置失当,将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对国家和执政党的形象造成冲击,甚至造成政府更迭、组织解体。2004年3月11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发生连续连续爆炸案,案发后第三天是西班牙大选日,此前本被国民看好的执政党—人民党,因对事件处置不力,被反对党—工人社会党击败;2005年10月,法国首都巴黎因一起很小的执法行为引发了大规模骚乱,执政当局坚决果断,使事件得以平息,并得以继续执政。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危害 突发性公共事件直接威胁到人类安全,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虽然积极防御,但突发性公共事件不但没有呈下降趋势,反呈频发态势,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有增无减。缅甸热带风暴袭击中死亡人数已超过3万人,西藏拉萨打砸抢烧骚乱事件经济损失超过3个亿; 二是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在全球范围内,突发性公共事件已由个别孤立事件变成普遍现象,由偶发事件变为频发事件。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危害性甚至可能跨出国界,扩散、蔓延到邻国,引发国际纠纷。如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因操作不当导致爆炸,松花江水域数百公里被污染,国内哈尔滨考试,大网站收集市民抢购饮用水,国外引起俄罗斯的抗议及索赔,使我国声誉受损; 三是危及执政党的地位。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会危及政治稳定,动摇公众对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公信力。肆虐英国长达20年的疯牛病,导致公众对执政当局的不满,使保守党在1996年的连任竞选中败北。 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 一是加快建立适应当地情况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围绕“一案三制”(编制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完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进行科学分级(特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制定较为完备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完备的物资保障系统。目前,根据奥运安保形势,结合哈密地区实际,已修订了《军地反恐维稳应急预案》,为今后处置恐怖袭击事件,奠定了基础。 二是增强忧患意识,开展预防性实际演练。危机意识是预防公共事件的前提,强烈的危机意识要以增强人们对危机预警信号的敏感性,有效减少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即使在危机发生的非常时刻,也能自觉按照应急管理的要求,临危不乱、协同行动,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突发性公共事件带来的威胁和破坏。目前,在全国各地开展的“9•18”防空袭警报,意在提醒国人要居安思危;各类反恐演练、消防演习,旨在提高政府和公众的防范意识、自救能力和处置水平,确保在第一时间将突发性公共事件成功处置在第一现场,力争不出现第二现场和次生事件。 三是积极开展合作与救援。当今社会,全球化趋势加强,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往往跨区、跨省,甚至跨国界,因此,在处置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时,一定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加强沟通与协作,在力争自救的同时,要尽快向上级报告,并积极争取外援,切不可因遮丑或怕追究责任,而延误救援良机。2000年、2005年,俄罗斯两次潜艇遇难事件,一次失败,因为过于自信,拒绝接受国际援助;一次成功,缘于及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救助。当然,在争取外援的同时,还要严防国际敌对势力借机插手干预我国内政。 抓好粮食生产(范文) 当前国际粮食安全形势警示我们,养活我国13亿人口只能靠我们自己;如果粮食和农业出了问,谁也帮不了我们;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任何时候都要做到“手中有粮”;长期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我们一定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和部署,认真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的首要任务和农业部门的首要职责,围绕制约粮食稳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从政策、科技、投入、资源保障等多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市场、调控、行政等多种方式推动粮食生产,构建支持促进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 第一,提升资源保障能力,构建耕地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 求,要加快推进实施粮食战略工程,巩固粮食主产区,建设一批核心产区,开发一批后备产区,建设农垦等大型粮食生产基地;加大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加快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等实施步伐,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努力促进粮食平衡增产、高产稳产,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率。 第二,提升物质装备能力,构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入的长效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实现低产田向中产田、中产田向高产田转变。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第三,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加大农业科研投入,促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能力。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全面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突出农技推广的公益性地位。加强农业生产、科研、推广的协作,形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合力,力争农业科技贡献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 第四,提升抗御风险能力,构建抵御自然风险和规避市场风险的长效机制。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加强监测预警,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努力将重大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积极推进大宗农作物政策性保险试点,探索政府引导、农民投保、企业参与、合作保险、市场运作的新机制。 第四,提升政策支持能力,构建激励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的长效机制。继续落实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促进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重点向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倾斜。不断强化农业补贴制度,继续扩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增支综合补贴。增加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对粮油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完善粮油大县奖励政策。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业政策性贷款制度。 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我国农业现代生产要素大量引入,科技成果不断应用,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劳动力素质逐步提高,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内在基础不断增强。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各级农业部门和亿万农民的辛勤劳作,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长期主要立足国内生产,保障粮食基本供给。 ?申论之我见--我的申论经验谈?0 不知道该怎么开头*_*这篇文章纯粹是我个人对申论的看法和经验,希望能给对申论觉得迷 茫的考友们一点借鉴。。当然,如果您觉得我的纯粹胡扯,那么请一笑置之。 大凡每本教科书的序言里都会写:所谓申论,申而论之也。是的,申论,是申材料而论之。我认为,这里申和论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很多Q友太注重“论”而忽视了“申”,这样是不可取的。我们常常在成绩出来的时候听到谁谁谁抄材料又得了高分,谁谁谁明明写得很不错却分数很低。为什么呢,关键就在材料。基本我们做题的时候会发现,提问都 是“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之类的。因此,题目要求的首要一点是认真申,而后才是论。那么换个角度,改卷老师手里肯定是有评分标准的,那个标准上,应该就有几个要点,如果你的回答在要点上,那么就能得分。所以关键是抓要点,那么如何抓这个要点呢,只能从材料里找。要点不会凭空出来的,只会从材料中反映。所以,写申论的关键,就是读 懂材料。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为了说明材料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读材料, 貌似很多辅导班的老师都提倡每段一个总结,然后再归纳。我认为这个方法是可行的,但是时间会稍显仓促,毕竟我们要留至少1个小时去写最后一篇大作文,而前面的2题,先每段总结又归纳,然后再整理成题目需要的答案,往往让很多人觉得时间来不及。 一般我的做法是:首先刚拿到申论试卷的时候,直接翻到最后看题目,尤其是前面2题,心中对要在文章中找的东西有点印象了,看材料的时候才更有目的性。(这里就假设那种最简单的提问,第1题概括反映的主要问题,第2题对策,第3题自选角度论述。) 然后开始看材料,手里拿着笔边看边划,注意,需要划的是:(1)能直接概括该段的中心的。(2)在解决的对策上,专家提到的话~这个可以直接在对策那题用上去作为一个要点的。(3)没有直接句子表明中心的,自己可以直接在读完这段后写几个字,大致反映这段话的意思就可以了。作为对自己的提醒用,因为如果不写点东西的话,往往我们看完一遍文章以后会忘了每段具体讲的是什么,等到归纳的时候又要重新读一遍,比较费力费时间,做了记号以后自己对文章的轮廓会清晰很多。比如这次的怒江水电开发,我在每段材料的前面都写了“支持”或者“反对”(因为读之前看了题目了知道第一题问的是支持的理由和反对的理由)。然后等读完了回头来整理的时候就非常轻松了,支持的从支持的 段落里归纳。 申论考试需要考核的是考生从材料这些“半成品”中提炼信息并加以整理的能力。那 么如何从材料中提炼呢,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关于这个的,感觉写得很不错~原文找不到了,我就简单地复述下吧。比如03国考真题,讲安全生产的。其中第1段是列举了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比例图。这段不用细读,扫一眼,写个我国伤亡事故情况严峻。第2段写了一起烟花厂爆炸事故,是由于一个职工用力过猛导致爆炸的,然而记者去采访的时候民众和干部都很漠然。这里我们可以得出2个结论:1,对职工安全生产教育不够。2,干群安全意识淡薄。这个整理整理可以放概括问题那题里面去了。针对这两个结论,可以得出相关措施:1,加强企业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确保安全生产。2,加强宣传,提高干群安全意识。这个又可以放到对策里面去了~大致等全篇读完以后,把相似的合并了,就能得出1,2两题的答案了。 关于第3题的大作文。很多人提倡背范文,我不认为。人民日报,半月谈的文章再好,毕 竟也不是紧扣着我们的申论的材料的。所以我认为复习申论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盲目背 文章~ 申论的复习,重点是在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炼你需要的东西。这个是需要练的,刚开始的时候会对题目觉得很茫然,知道点什么可是整理不好。这时候可以自己先想想,然后看答案,分析它每一句是从文章哪里来的,是通过怎么归纳来的,分析完以后,再自己 通读一遍材料,把文章归纳一遍,练过几次就会有感觉的。 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记住:紧扣材料~ 很多人,太过于注重背范文,等到拿到题目的时候,碰到自己不熟悉的话题,傻眼了,觉得没准备到。碰到自己背过的话题,高兴,然后拼命想着拿范文去套。可是往往出来发现得不到好的分数。为什么呢,脱离了材料。任何一篇范文,都不可能紧扣我们要写的题目的材料的。背一些精彩的文字和句子,适时地使用,是有画龙点睛之效。但是,整篇文章地照抄照搬,却常常忽视了材料,导致在老师看来,天马行空,完全脱离材料,没了得 分点,分数又怎么会高呢, 再说关注热点。是的,申论出的都是热点问题,平时多关注热点,可以了解国家的政策导向,可以不至于在答题的时候出现与政策相悖的原则性错误。但是,这里又有一个误区,就是过分地关注热点。似乎什么都应该装到自己脑袋里才是。甚至有很多人热衷压题。何必呢,申论,往往会给你将近10页的材料,该知道的,在材料里都会告诉你。你只需要从材料里提炼出和当今政策导向相符合的观点,整合成自己的观点进行第三题的写作就行 了。 关于三段论。 三段论永远都不会过时的。对于议论文如此,对于申论也是如此。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 写好申论,提出问题要开门见山,简洁明了,有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有具体对策,可以参考对策那一题的答案的。切记不要夸夸其谈, 歌功颂德没有实质内容。。 最后总结也简单地点题,强调下自己的论点,和开头首尾呼应就可以了。 很简单的体裁,却很能解决问题,并且能让人看出条理。 东西太多了,一时想不起来了,总之,我个人的观点是: 盲目背范文不可取,有那时间还不如去练练怎么从材料中提炼信息。 读懂材料很重要,真正读懂了材料的时候,你也就成功了一半了。 当然,我认为读人民日报,半月谈还是有用的。首先,你能了解政策导向。其次,能 够学习他们文章论述的方法,他们在文章里是如何引出一个论点的,都提了什么建议,又 是怎么去论述的。而且里面一些时兴的观点也可以在我们的文章里套用^_^ 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完美复习】 申论主要以考生是否具备作为一名政府公务员应该具备的能力为考察标准,这方面写作有进步对以后的工作都大有裨益。申论考试其实是模拟了公务员的日常工作,这就要求应试者在考试时首先应该具有鲜明的角色认定,也就是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始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名公务员。今年,恰逢建国六十周年,而去年年底又恰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因此申论考试的考察目标涵盖范围也将较为广阔,考试内容和资料素材将大都取自关系国计民生、经济政治的重要事件和政策,一般最终会聚焦在社会热点问题上。什么是社会热点,有人说社会热点何止千万,难道都得一一了解吗, 其实不见得。 其实申论热点不完全是社会热点,更多的体现在时政热点上。就是时政方针所关注的社会热点。比如,黄金周休假问题是社会热点,但不是申论热点;炒股现象是社会热点,但不是申论热点。所以复习一定 要紧紧抓住国计民生的关键问题,逐一了解,做到胸有成竹。 看了哪些不是申论热点,那真正的申论热点是哪些,今年的申论热点应该包括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这三个方面。社会问题诸如住房、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经济问题主要在于自主创新、经济转型、产品质量,文化问题主要在于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都是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反复报道的 时政热点,当一名公务员不了解时政不行,选拔公务员考的就是这个。 讲完了总体的,下面详细讲讲复习的过程。复习过程一定要讲究方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要过于悲观而放弃,申论提高的速度是很快的, 并且明显大于行侧。总体来说,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对时政要有充分的了解。这一点最不费力,但却要用心和坚持。时政分为时政新闻和时政评论,时政新闻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这方面推荐大家每天看看【时事一点通】网站总结的时事日志,在考试前下载网站的试题测测,基本上对天下时政也就有了个大概的了解。而时政评论则是高水平的申论,它会启发大家的写作思路和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这方面大家可以定期阅读《半月谈》、《瞭望新闻周刊》等主流杂志的专题分析、热点观察等栏目,以此提高申论写作的高度和深度。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些考生反映过于枯燥,而且整天面对一些政策性的文字,遇到重要的语句还要做下,因此产生出懒惰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说很正常,一些抽象的概念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这就要求做到耐心,并且适当背诵一些重要文献,如《十七大报告》中的社会建设部分、《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相 关民生片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明白。 其次,应该有消化能力,能够把文章的对策转化为自己的理解。要明白申论写作中对策论的一些套路,比如“加大投入”完了就要“完善政策”,接着“健全法制”,最后“加大宣传”等等。其实申论试卷里考到的热点问题在答题模式上都是类似的,熟练掌握了其中一个,其他的就很轻易拿下了。所以不必担心资料不足,只要深入地领悟了申论热 点资料的内涵,就可以下笔有神了。 最后,得多练多写,把消化的内容用文字写下来。一些东西消化后只是口语,写成书面文字就大不一样了。申论不是挂在口头上的,它需要考生朋友们动笔多加练习,以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申论写作水平。高质量的申论文章不是一日之功,但只要有付出,就必定有收获, 而且让你将来受益无穷。 2009年公务员考试资料(强烈推荐) 第一节 阅读概括的基本套路 “三遍四步法” 读三遍文章,分四步完成概括主要内容的任务。 强调:阅读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脑 袋里要装着问题:这些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不同的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步: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 关于什么是关键词或关键句的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什么是关键呢,有几个 技巧: 1(首尾句原则: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时 间允许可以举2006年国家真题的例子) 2(关联词原则:这一条在言语理解中也非常好。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应该选的答案。再比如,因果关系中,强调的原因的情 况比较多见。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 3(常见词原则: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只要我们认真反思和分析历年的真题,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词出现的地方就是关键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些词保持足够的敏 感性。我们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锐性。 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等 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 出、认为等等。 第二步:总结段落大意。 这个工作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需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进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对其进行简单标注几个关键词即可:比如可标注“原因”、“措施”等等。这样做,既准 确,又节约时间。 第三步:分门别类 这一步很重要,千万不敢小觑。要按照问题表现、问题原因、问题对策三大类将材料进行划分。这个分类的过程也是我们整理思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整个材料有个 总体的把握。 分类原则 横向: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问题的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 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 纵向:问题的表现,原因,措施: 多层次的分门别类 第四步:概括主要内容。 这里又一个八股模式,或称万能模式,简称四句话。 1(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 2(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3(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这个问 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何以如此呢,,原因何在,(注意设问句的使用) 4(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克服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防治应该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大多数时侯没有这 一部分) 如果能够从这个思路出发,这一部分就不会失分太多。要按照这个模式,尽可能的把关键词写进概括当中,即使逻辑性差也不太要紧,这一部分完全是按点给分。一般有十个左右的要点,根据阅卷的经验,能找到6,7个要点已经是很不错了。因此,一定要在有限的字 数内多写关键词,而不是在组织文字上浪费时间。 第二节 提出对策的基本套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对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申论考试考察的重点。申论考试不但要考察考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文字表达、文体运 用的能力,更重视考察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后者主要在提出对策的环节中体现出来。 提出对策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要想提出正确的对策,决策的过程就要严格按照程序进 行的。从理论上来说,决策程序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步,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 第二步,收集尽可能完备的资料与信息,为制定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 第三步,依据尽可能完备与可靠的信息,对发展的趋势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 第四步,拟定各种可行的备选; 第五步,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与不可行性评价; 第六步,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第一步 根据矛盾特殊性 找出问题根源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通过分析特定事实的现状,主要是分析其存在的负面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是提出正确对策 的前提和关键。更清楚地说,这里面实际上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要根据材料找到特定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消极负面影响。这部分工作实际上在前面 阅读材料和概括主要内容时已经完成。 其次,根据对这种消极负面影响的分析,找到其产生的原因。 (一)因果分析——查找问题根源的基本办法 追根溯源的因果分析法是查找问题原因的根本方法。运用辩证思维找到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深层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这是能够对症下药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的前提和关键。 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分析。辩证思维分析就是在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现成的理论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历史地看问题,而不是僵化静止地看问题;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事物,而不是简单孤立地看事物。具体包括两个 方面: 一是要坚持重点论,即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问题产生的根源。 二是要坚持两点论,进行多项求异分析。在寻找问题根源时不但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也要看到事物的非主要矛盾;不但要看到内部性矛盾(内因),还要看到外部性矛盾(外因)。产生某个社会现象或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有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等等。因此,要全面地、多方位地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历年公务员申论考试的情况和对未来考试的分析预测,我们认为常用的因果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 种: 1.内外因分析 内外因分析是我们在提出对策和论证对策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其作用。内因和外因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熟练掌握内外因的辩 证关系原理对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00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的解题秘诀就是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来提出解决三农问 题的两种思路,而不是简单的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考虑。换句话说,只要能够想到内外因关系原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一种思路是“输血式”——即以国家扶持为主。具体的说就是要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和贷款,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输血式”的思路是要完善制度,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第二种思路是“造血式”——即以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为主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鼓励和扶持农村地区劳务输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各项权 利,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找到了两种思路并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题目还要求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那么这篇文章怎么写呢,有的考生按照这种思路展开:分为两部分,一是评价国家扶持思路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国家扶持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外因;二是评价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思路的重要性和存在的 问题,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内因。 这样的做答,虽然没有实质性错误,但是违反了辩证思维的根本法则,强调了内因和外因 的对立性,忽视了内外因的统一性,因此,不可能得高分。正确的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解决“三农问题”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国家扶持思路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国家扶持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外因;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思路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农民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指出充分发 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内因。 第三部分:根据内外因相互作用原理,指出应把国家扶持和充分发挥农村农民的主动性结 合起来,切实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 再例如,关于“标本兼治”的提法实际上也是对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运用。 2.利益分析,即主体分析 利益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方法论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最终动因。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利益分析法。利益分析法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根本方法。人的需要经过社会关系的过滤和渗透,就表现为人的利益。需求产生利益,利益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导向利益目标。当行为主体的某个特定利益目标实现以后,则会产生新的需要,派生新的利益要求,引发新的动机并支配新的行为,导向新的利益目标, 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人的思想行为源于利益而又指向利益的规律。 利益分析法尤其适用于社会中利益矛盾问题的解决。例如,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根本措施就是要构建有效协调各方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 使用利益分析法的前提是主体分析。只有找到利益主体,才能明确各方的利益需求,从而 找到满足不同主体的合理利益需求的途径,最终解决社会矛盾。 3.多角度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多样的,产生某个社会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 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应当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对矛盾的原因展开分析。其中要涉及到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要分析现实原因,还要分析历史原因;要分析内在原因,还要分析外在原因等等。总之是要全面地、多方位地看待问题产生的原因。需要补充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多维度的原因分析,并不是指一对矛盾中必须涉 及到上述的所有方面,而是提醒各位考生对问题的分析应尽可能的全面到位。 (二)SWOT分析——一种极有可能考到的分析方法 SWOT分析方法是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和评估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SWOT方法的重要贡献就在于用系统的、辩证的思想将这些似乎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使得企业战略计 划的制定更加科学,更加全面。 目前为止,SWOT分析方法在历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并没有考过,但是不等于将来也不会考。在我看来,随着对公务员在公共管理方面能力的提高,SWOT分析方法在未来几年的申论考试中有可能会涉及,可能考察考生作为公务员策划推销政府资源,设计政府发展战略的能 力。 例如: W 政府发展艺术产业园的SWOT分析 优势(S) 1、北京在全国艺术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2、望京西路及其周边地区良好的交通条件和明显的区位优势; 3、中央美院位于望京西路东侧,并且大批艺术家聚集于望京; 4、国际雕塑公园和中国最大最现代的美术馆即将在望京西路东侧兴建; 5、望京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文化素质较高 劣势(W) 1、望京西路为交通主干道,影响人流的聚集; 2、目前望京地区没有成规模的以艺术产业为主要业务的文化企业; 3、巨大的前期投入带来的压力; 4、房地产商的规划已经制定,改变其招商计划存在难度 机会(O) 1、我国艺术产业,尤其是艺术品拍卖业和会展业快速发展; 2、艺术产业处于寻找价值实现形式的成形期; 3、目前北京还没有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艺术产业园 威胁(T) 1、市场发育水平的限制; 2、市民经济收入水平、文化消费观念和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需求的限制; 3、艺术产业的发展形式没有现成的模式,艺术产业处于成形期 第二步 利用矛盾普遍性 借鉴“万能八条”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矛盾不但具有特殊性,而且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不但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个性,而且具有与同类事物在本质上类属的共性或一般性。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依存,相互蕴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不能总停留在对个性的层面上,必须善于从事物的个性中升华出共性,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普遍性,这也是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分析、归纳等逻辑方法。正是基于这样的哲学认识,我们在借鉴决策学的相关理论,参考大量政府文件报告中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措施,对各种对策措施进行了归纳概括之后,提出了解决问题、提出对策的“万能八条”。这对于 解决各种具体问题来说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一、“万能八条”详解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 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把„„纳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增强„„的意识 倡导„„的理念 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问题。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 舆论关注 实行典型示范 社会示范 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 激励制度 利益相关制度 分工制度 规则制度 惩罚制度 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 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5( 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 预防应急机制(编制应急预案,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和保障机制 组织机制、协调机制:包括派工作组,成立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等等 建立完善各种监督机制 形成信息的反馈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技术 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 依靠„„技术,解决„„问题 7(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加强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 媒体监督(舆论监督) 领导(上级)监管 建立完善系统严格的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 加大整顿力度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强调制权) 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 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8. 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总结„„的经验教训 借鉴国内外的各种先进经验 二、“万能八条”的经典案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让我们通过下面的三个例子来验证一下“万能八条”的万 能性。 经典案例一: 2006年6月29日,李毅中在《谈谈我国的安全生产问题》一文中指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必须采取七项措施,这七项措施就是对万能八条应用的经典案例。 一、把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纳入“十一五”经济 社会发展规划中。(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的的经典应用) 二、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采取断然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同时,探寻和采取治本之策。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历史性、深层次问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健全政策法规、 完善体制的经典应用) 三、加强安全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安,建立规范完善的法治秩序。必须严刑厉法,重典治乱。在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部门推动下,《刑法》和《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以及司法解释工作正在推进。必须在法律的贯彻执行上动真从严。继续下决心解决“执法不严、工作不实”问题。纠正和惩处非法违法行为,维护人民的利益、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权威。不仅要严惩事故直接责任者,查处失职渎职行为,还要严肃查处事故背后的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行为。中纪委、高检、高法等部门将联合对近两年事 故的查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必须建立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政府职能部门和公检法、纪检监察机关等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有效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必须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把建立健全完善安全技术标准,作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来抓。(健 全政策法规、完善体制加强监管、全面落实,和组织协调、形成机制的经典应用) 四、落实两个主体、两个责任制,纳入政绩、业绩考核。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大政方针、法制建设、工作格局、运行机制、舆论导向、政治保证等方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明确支持两个责任制的落实,纳入政绩业绩,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强监管、全面落实的经 典应用) 五、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用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安全发展。(依靠科技的经典应用) 六、强化经济政策导向作用,增加安全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除了落实好国家扶持资金外,主要依靠企业增加投入,提足用好安全费、维简费、折旧费;地方政 府也应投入相应配套资金。(增加投入的经典应用) 七、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加强社会监督。实施“全民安全素质工程”。宣传普及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动员全党、全社会更加重视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强制性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特别要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工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权益。将安全生产纳入“平安建设”,使各具特色的安全文化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进课堂、进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教育培训,提高素质和加强监管, 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 经典案例二: 2005年12月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时指出,建设节约型社 会,当前要注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节约能源资源的目标要求,实行严格的责任制。(领导重视, 提高认识和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 二是要加快调整结构,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高耗能、重污染 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增加投入的经典应用) 三是要发挥科学技术作用,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持重点行业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依靠科技的经典应用) 四是要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价格、财税、投资政策,推动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组织协调、形成机制和健全法规政策、完善体制的经典应用) 五是要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健全政策法规和加强监管的经典应用) 胡锦涛强调,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使节约成为 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的经典应用) 经典案例三: 2005 年6月30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题为《高度重 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 一、抓紧制定和实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措施 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强有 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 第一,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健全政策法规、完善体制的经 典应用) 第二,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依靠科技的经典应用) 第三,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形成机制的经典应用) 第四,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切 实有效的措施,坚持科学管理和严格管理。(加强监管、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 第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特别要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健全政策法规和加强监管的经典应 用)。 二、切实加强领导,务求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实效 第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放在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提高认 识的的经典应用) 第二,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职能,按照职责分工,围绕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尽快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指导各地方、各方面节 约资源工作。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组织协调的经典应用) 第三,政府带头,做好表率。政府带头节约资源,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任务,又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工作力度。严禁滥用公款消 费,杜绝办公浪费,实行“阳光”采购。(教育培训、提高素质的经典应用) 第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教育每个公民过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加强宣传,营造 氛围;教育培训、提高素质的经典应用) 第五,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 三、关于“万能八条”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 我们提出的“万能八条”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但是我们决不能忽视矛盾的特殊性,在提 出对策时要把辩证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相结合。俗话说,“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们在强调矛盾的普遍性,重视“万能八条”的同时,必须重视矛盾的特殊性,注意运用发散性思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灵活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万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要注意组合应用。实际上,所谓的“万能”应该这样来理解:“万能八条”其实不是万能 的,但没有“万能八条”是万万不能的。 因此,在提出对策时,思维要发散,可以参照“万能八条”,但千万不能照搬照抄,使“万能八条”变成了一种教条,更不能被其束缚住我们的思维,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况提出对策,“万能八条”中提到的内容,能用则用,如果不合适,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第三步 评估对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如何判断对策的有效性 近几年的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对策的有效性分析成为考察的重点,那么什么样的对策才是 有效的呢, 首先,对策要有针对性。 所谓对策的针对性,也就是要针对问题提出方案。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对策应该与所给材料的倾向性相吻合。其二,实施对策方案要紧紧围绕前面概括材料所提出的主要内容,切中要害对策的针对性,形象的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萝卜一个坑”。所谓的“锁”和“坑”就是存在的问题。所谓的“钥匙”和“萝卜”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不能使你所提出对策的指向和存在的实际问 题相一致,那么你的对策就是无效的。 其次,对策要有可行性 提出的对策必须是可行的,不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妙谈三千却百无一用的建议是答题的 大忌。可行性对策有两个限制条件: 一是要符合虚拟人物的身份 二是符合政府职能,具有可操作性。 例子:国家公务员2005年申论试题第一题 第三,对策要有合情、合理、合法性(要符合政府部门的职能) 文章提出的对策必须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 政策。如果对策违背了上述的任何一项,都是不可行的。 二、分析对策有效性的步骤 第一步:弄清题干内容 包括:(1)题干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利用原因分析方法分析出该问题产生的原因;(2)要求选择正确选项还是错误选项;(3)对分析说明部分有什么要求;(4)字数限制。 第二步:分析备选对策选项 分析备选对策选项时对每一个选项都要从针对性、可行性、以及对策是否合情、合理、合 法这四方面来验证。 第三步:按要求选出备选选项,具体成文 申论考试对于对策的有效性分析除选择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外,还要求对不正确的选项进行说明。例如回答的形式可以是:错误的选项是A,A选项错在„„,应该是„„;或者表述 成:A错误,„„(陈述正确作法),A没有„„。 我们在进行第二步分析备选对策选项时,已经对每一选项为什么正确或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具体成文时,只要将我们在前面的分析结果用精练的文字在字数限制范围内叙述 出来就可以了。 第三节 申论文章的写作套路 一、申论文章的类型 申论就是“申而论之”。“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明、引伸,“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申论就是针对特定事实提出对策并展开论述,表明自己观点或言论的文章。申论要求在准确把握一定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必要的说明和引伸,然后发表中肯见解,提出 方略,进行论证。 申论文章是特殊的议论文。 二、申论文章的三要素 一、论点: 1(确定论点的方法和步骤(立意): 总的原则,整体性原则,把申论试题看作统一的整体,从阅读材料开始就要有问题意识, 对于材料反映的问题现状、问题原因、解决对策有整体性把握。 ?、仔细审题 ?审明问题的类型方式:议论文,建议,报告,请示,讲话稿 ?审出限制条件:论述的内容(重点分析原因还是对策),虚拟身份,字数(不超过,多 于,左右等等) ?、确定论点的原则 ?高远:要有政治高度,结合理论热点 ?概括:选择一个具有概括性的论点,不要拘泥于细节,大题小作,否则容易跑题、偏题。 ?正确:坚持正确的政治价值选择,立足人民的政治立场。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起码要求。 ?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新颖:论点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但是这一点很难,不能强求,从阅 卷的要求来说,这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2(突出论点的方法: 前后照应 ?文章的题目就是论点 ?第二段单独成段,点明论点。第一段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紧接着第二段要点明论点。 ?文章的每个分论点要扣住总论点,每段开头或结尾回扣总论点。 ?最后一段总结总论点 当然,这几处照应最好不要单调地重复论点,应注意用灵活的语言进行表述。 二、论据: 事实材料: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和感受 理论材料: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三、论证: 1(论证的方法:最根本的就是因果析理,或句话说,就是提出的论点就是一个问题,要试 着回答这个问题。 ?、例证:最常用,从材料中找 材料要和中心保持一致,有代表性,引申材料,发掘材料的深意 ?、引证: 靠积累,有时也可从材料中找 ?、理论论证: 演绎推理,找原因,讲道理 多角度论证:有利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对国家,社会的作用; ?、假设论证:(条件析理)非常好用 如果不„„,那么就会„„ 只有„„,才„„ ?、比较论证: 横向:此事和彼事,个别事物和一般事物之间的比较。识别是非优劣、论证论点和揭露或 分析现实事物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有效的说理方法。 纵向:按时间,对事物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联系和比较 对照:正反对照 还有比喻论证、归谬论证等方法,由于在申论考试中不经常使用,不再详细论述。 三、申论文章的结构 一、三段式结构 提出问题(怎么了):概述材料、引出论点。1,2段 分析问题(为什么):分析原因。 解决问题(怎么办):解决方案 二、总分式结构 总:概述材料,提出总论点 分:分论点 总: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三、起承转合式结构(总分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侧重只分析原因或措施的文章) 起:概述材料,引出论点 承:正面,展开,拓宽 转:反面,换角度 合:总述观点,结尾,扣题,收束全文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催人奋进的人生标杆 “八荣八耻”辨是非,明荣辱,分善恶,别美丑,为社会成员树立了人生标杆。每个人都应当将“八荣八耻”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标尺,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起)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每一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是遥不可及的道德梦想,它存在于每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一滴海水可以反射整个太阳的光芒,公车上给老人孩子让让座,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擤鼻涕,不乱扔垃圾„„这些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恰恰就是对“荣”与“耻”最好的注脚。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从身边事做起,多一些理解关怀,少一些冷嘲热讽;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落井下石;多一些诚信,少一些私利;多服务人民,少考虑私利。“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通过逐步实践,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个人的理想信念,进而使全社会形成知荣明耻、扬荣弃耻的良好氛围。(正承) 但是社会上也确实有些人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把腐朽当神奇,把庸俗当高尚,把谬误当真理,把无知当可爱,把背叛当个性,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格格不入,与文明社会风气极不协调。他们小则随意破坏公物,损坏公共设施;排队加塞、挤车抢座;乱扔垃圾,乱倒污水;大则见利忘义,骄奢淫逸,违法乱纪,危害祖国,背离人民。这些错误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源上来说,缺乏正确荣辱观的引导无 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反转) “八荣八耻”明确地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因此,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八荣八耻”是催人奋进的人生标杆,我们每一名社会成员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以个体推动整体,从小处引入大处, 真正使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合) 这几个结构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内在联系的,三段式是总的思路,尤其适合于建议和报 告的文体,总分式是具体的论证结构,起承转合式是总分式的特殊形式。 四、申论文章的五个得分突破点 一、提纲或框架 审题、立意后不要马上动笔,要进行充分的构思,写出提纲。即理清思路,建构框架,完成布局。这是最为关键的。考生成绩的高低在考场上能不能列一个写作提纲,我想各位要考出好成绩要先写好一个提纲,提纲是筋骨,提纲是蓝图,提纲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所在,议论文的提纲第一是标题,标题是龙的眼睛,必须有神,反映文章主题的紧扣中心,这是 好的标题。 好处是:心里有数,便于控制;快速成文;不跑题。 梳理思路,策划提纲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费时间的过程,但一定不能省 略,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提纲的内容(文章的框架) 1(标题 2(开头,总论点 3(分论点及其对应的材料,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 4(论证结构 5(结尾 二、标题 标题必须是中心论点,或者反映中心论点。主题力求醒目、简练。 (1)回避总论点的万能标题 由„„现象引发的思考 „„问题引发的思考 „„问题带来的启示 对„„现象的反思 反思„„现象 透视„„现象 为„„开“方”抓“药” 例:《由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思考》、《对承德扶贫模式反思》、《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 商引资工作》 (2)表达总论点的题目 ?介词短语式: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动宾式:动词+宾语 树立„„观 开创„„局面 例:《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依法行政》、《多管齐下,切实 维护社会公正》 ?主谓式:主语+谓语 „„的核心是„„ „„的关键在于„„ 例:《利用外资的关键在于提高质量》、《追求有质量效益的速度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三、开头 最好是单刀直入,简单明快,开门见山,直接揭示文章主题。文章的成败,判卷老师的感 受就是开头第一段的论点,最大的要求就是简单明快。 1(开头的结构:一般有三层, 首先交代文章的事件提起,根据材料得到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发生了某某事件,这样写非 常自然具体。 第二层、揭示主题,由某问题看出相当严峻。 第三层、谈主题的影响或危害。 第一层事件,第二层主题,第三层影响或危害。第三层视情况而定。 一段也可,两段也可,最好是一段 2(开头常用的方法 叙开(最常用):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引出文章。 引言:名人名言,引出论点。 设问: 万能句式: 近年来/目前/最近一段时间,XX现象/情况频繁出现/形势严峻,导致,造成„„。究其原因,则存在多个方面„„由此/针对以上导致„„原因,我们认为„„迫在眉睫,应当提上 议事日程,应该重视„„,我们必须„„ 四、结尾 结尾关键是言简意赅情真意切,给人回味。 常用词: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等等。 方法:三层 第一层概括总结,收束全文 第二层强调和深化主题,把第一段的话翻新,从反面来说也可以,不这样做的话怎么怎么 样,三两句话总结全文。 第三层提出希望或者发出感慨。 结尾的万能句式: 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建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 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五)过渡 1(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 2(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3(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何以如此呢,,原因何在,(注意设问句的使用) 4. 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克服这些问题: 五、公文式申论文章 一、讲话稿 1(特点 权威性: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实施本级的决定,对分管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思想性:领导讲话一定要有理论色彩 周全性:考虑到方方面面,讲问题要全面 鼓动性:激励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对象性: 2(结构 ?标题(多为主题句) ?称谓(同志们,先生们、女士们,朋友们等,视具体情况而定,尽量全面) ?主体 ?开头: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简要概括讲话的背景、目的、任务 ?为什么:分析所讲问题发生的原因 ?怎么样:提出措施 ?结尾:强调主题,表示态度,表示感谢,抒发感情,展望未来 二、公文 意见:无行文方向 报告:上行文(概述内容要详细)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经验 请示:上行文(请示内容要详细) 通知:下行文(通知政策要详细) 通用结构: ?标题(多为主题句) ?主送机关(可以省略) ?主体 ?概述问题 ?分析原因 ?提出对策 ?结尾:需请上级机关批准、批复或予以批转等 ?制发机关与成文日期
/
本文档为【何为突发性公共事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