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

2017-10-23 26页 doc 50KB 6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575

暂无简介

举报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高考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散文阅读之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1.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 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诠释的规范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的义项。所谓“重点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散文阅读中重要把握以下三类词: a. 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全文的核心或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b. 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杰作” c. 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2.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 a.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 “...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散文阅读 高考散文阅读之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1.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 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诠释的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的义项。所谓“重点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散文阅读中重要把握以下三类词: a. 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全文的核心或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b. 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杰作” c. 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2.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 a.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 “杰作”,依据所在句子“其残酷的程度”“兽行”和后文所说对学生的镇压,这个“杰作”就应解释为“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b.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 在这段文字中,“议论”是什么意思呢,文中所说“议论”的内容不是事实。接下来引用一个成语并加以分析,再则“不敢去接近他”与上文“总之”领起的句子相对应。据此可知,这里的议论,就是造谣毁谤。 c.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 有的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仅仅依靠当句或前后句所述的内容还不能准确判断其意思,这就要靠对相关文字的思路作分析来解决。 文中“抛给”是什么意思呢,鲁迅说“抛给”不同于“抛来”,但可称为“送来”。这“送僵”是什么意思呢,跳过一段才说“送来”的具体内容。根据“送来”的东西可知,“抛给”就是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和文化渗透。如果不作这样的分析,“抛给”的语境义是说不清楚的。 3.理解重要词语应注意的问题 a. 注意相同词语的不同指向 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是明确甚至是单一的,但是作者在运用的过程中往往赋予不同的含义,这就需要辨别。 b. 注意不同词语的相同指向 c. 注意非词语题所涉及的词语 4.理解重要词语含义“五角度” 角度一:理解原意,做好答题准备(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角度二:联系语境,明确指代内容(有特殊指代的词语) 角度三:结合语境,挖掘词语涵义(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褒义贬用、贬义褒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 角度四:联想手法,挖掘背后意识(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角度五:分清要点,勿忘作者意图(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常用答题模板:词语本义+语境义(联想修辞)+对情感(主旨、意图)的作用 高考散文阅读之二——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 1.从文章的内容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 在散文中,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大致都属于这一类句子。 2.从结构上说,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重要的句子 。 3.从表达上说,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 所谓富有特色,一是指结构上超常组合,二是指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三是反复出现的句子。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例1: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这一句是全文结尾处高度马克思伟大人格的一句,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应从“私敌”和“敌人”这两个词入手。“私敌”是因个人的利害冲突而形成的敌人;未必有一 个私敌,那么句中的“敌人”就是公敌。依据上文,所谓公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共同敌人。这样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表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例2:后来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本例画线句子是一个复杂单句,主语是“伟人”,即托尔斯泰,谓语是“埋葬”,而“就像„„被人”是四个状语。据此可知,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是:托尔斯泰逝世了。而有的同学理解该句是却在定语和状语上纠缠,而终于没有搞清其主要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 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因此留到“鉴赏”部分再作详细阐述。 三、理解句子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人为地“拔高” 这是指把句子本身没有的意思强加给作者。这种“强加”于人,通常表现为不从句子实际出发,而把一些不着边际的“思想性强”的优美文词句往上加。如例2所举《世间最美的坟墓》中那一句,有人解释为“表明托尔斯泰与底层民众融为一体”,就是一个典型的“拔高”式的理解。 2.要学会多角度理解 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它的组合因素复杂,甚至是多侧面的综合体,所以理解的角度就不能是单一的。此时应根据分值踩点作答。 四、答题技巧 关于句子的作用,从两个方面来作答:思想内容上与结构上。 思想内容答题步骤 1.联系本句的含义; 2.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 3.联系作者的态度、感情; 4.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 a比喻: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b拟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c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d对比:用什么与什么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e反复:“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升华主题。 f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其表达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被象征对象的什么特点。 g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h伏笔: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人物或时间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什么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i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加深或者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时间预作暗示。作用是前后(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中心更加突出。 J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或者人物命运急切期待,从而引起下文。 结构上 1.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 2.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与前文照应(呼应),使结构严谨。 3.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 五、理解句子含意“据类型,套模板” 1.据语句类型理解句子含意 含蓄句:注意上下文与之呼应的阐释句或关键词,揣摩语句的感情(主旨)因素,具体分析含蓄句的外在形式,如比喻、双关、象征手法的运用等; 衔接句:理解时必须搞清其在文本中的位置,明确其在文中的地位,如过度、总领、总结等作用; 修辞句:把握修辞的特点,如比喻的相似性、反语的讽刺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等; 主旨情感句:根据文章内容的归纳,结合文章结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和标题,整体把握句意; 结构复杂句:要分析句子结构,抓主干,理枝叶,特别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2.灵活运用答题模板 “一依三联”:依托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联系语句所写内容,联系情感或主旨,联系背景或标题。即:手法+内容+效果 高考散文阅读之三——归纳文意 散文的特征 文体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 散文类型 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分为写人散文和记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因素。 抒情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务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写景散文 是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 状物散文 散文的景物描写着墨较多,景物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被作者赋予情义。 哲理散文 通过对现象的揭露参悟生命的意义和真理,具有哲学性思考。 近几年军考所选散文属于“美文系列”,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 文意 形式(结构和手法)+内容(材料)+主旨(志向,情怀和哲理) 高考散文阅读的题型归类。 1.归纳信息,概括文意 2.理解文中词语或者句子的含义 3.赏析语言技巧 4.作用用意题 5.理解文章主旨 6.开放性问题 一、归纳信息,概括文意 1.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 (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 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释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 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做大致的层次分析。 本题要求归纳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怎样回答本题呢,首先要分析这段文字的层次。这段文字首句是概括性语句,为一层。下文“威廉斯认为”“他曾设想”各领起一个层次,最后一句是结论。首句包括两个要点:?有吉尔福特的理论作根据;?有数百名教师参与,有10年的实践经验。中间两层包括两个要点:?正确理处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关系;?探求不同学科的教学模式。这四点就是威廉斯研究成果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和明确性”而易为广大教师接受并在实践中收到显著效益的原因。这样的归纳自然是正确的。如果不是这样通过层次分析来归纳,就会出现要点不全的毛病。 (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性强的语句,但与实体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并没有相应的概括语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 2.归纳内容要求应该注意的问题 (1)尽可能用原文词语归纳 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2)防止要点遗漏 要点遗漏,答案并不完整。防止方法:一对相关的文字做层次分析,二注意安分值踩点得分。 (3)归纳时要把握整体,从全文出发 二、“四步”梳理行文思路 第一步:整体阅读,把握内容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对文章形成大致认识:题目是什么,共几个段落,文体是什么,内容方向是什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句子,然后理清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进而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提取线索,理清文脉 文脉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散文的线索类型主要有:具体事物线、人物线、中心事件线、思想感情变化线、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线、作者的所见所闻线索等。 第三步:段落取精,分类合并 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理清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等内容。 第四步:套用常用答题模板 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或???„„ 三、概括文意“四步”流程图 流程一:读原文,切分层次,知大意 流程二:审题干,明要求,知答题方向(主题概括、原因概括、情感概括) 流程三:找区域,作对应,析要点(相同意思的段落或语句合并为一个要点,即“合并同类项”) 流程四:摘取关键词或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分条作答。 高考散文阅读之四——鉴赏语言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鉴赏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体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它既受作品本身特性的规范,又调动鉴赏者本身的想像力,因而具有再创造的性质。 一、什么是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广义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的方面说,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我们关注的应是军考所涉及到哪些表达技巧。 二、表达技巧的类别 一般说来,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大致包括四个方面: 1.作品中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 ?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 ?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 2.作品中运用的某些表现手法 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抑扬、铺垫,以及人称的变化等。 3.作品布局谋篇的技巧 如构思的技巧、线索设置的技巧、交待和照应的技巧等。 4(语言表达的技巧,如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风格的特色等。 三、鉴赏表达技巧的要求 鉴赏表达技巧的要求,概括起来说有两个层面: 1.揭示作品运用某种表达技巧所表达的内容 2.阐述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 第一层面的,如‚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又如,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像这样的设题只要这样作答:“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的教育对象。“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后一题只要答出‚象征父亲,象征老一代农民,象征宽容?就可以了。这类试题基本上还在“理解”的范围内。 纵观考查散文阅读能力的军考试题,更多的是属于第二层次的试题,即要求分析运用某种表,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三个层次,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和好处。 答案:?作用:第一层写修表的经过,为下文介绍表的来历作铺垫;第二层写表的来历,凸现父亲的精神;第三层写表的传承,突出作者对父亲精神的感悟。?好处:由表及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四、鉴赏表达技巧应坚持的原则 1.要结合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鉴赏 作品运用的表达技巧属作品形式的范畴,除了自身的审美价值外,总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服务的。“作用”也好,“好处”也罢,首先是指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和好处,而离开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而用空泛的言词来说“作用和好处”总是不得要领的,因而也是很难得到高分的。比如我们在平常会听到有的高三同学这样说:“考试考试,一天到晚考试。”如果要问:这位同学连用三个“考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也许有人会这样答:他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技巧,起了强调的作用。对这样的问题,应当结合当时说话的具体语境作这样的回答:一句话中连用三个“考试”,强烈地表达了部分高三学生对频繁的考试的一种厌烦情绪。对比一下,这两个答案的效果,应该是很明显的了。 2.要结合对语言的揣摩鉴赏 在文学作品中,任何表达技巧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此鉴赏表达技巧要同揣摩语言相结合。 品茗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巳不在。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陋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文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第一问是识别题,答案是“白描手法”。第二问怎样回答,透过河流“已经干了”、炊烟“不见了”、做饭的人“早已不在”、“破陋不堪”这些朴素的词语,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一种萧条破败的情景,感受到一种伤感的气氛,感受到作者抚今追昔的深沉悲凉。 3.要会简要阐释 鉴赏表达技巧,只说出结论或只举出例子,都是不行的,需要的是把两者结合起来作阐释。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对这道题的评分,评分有这 样的,只答出寓庄于谐的基本内涵或只举出实例却没有对寓庄于谐进行阐释的给2分,能够联系文中实例对寓庄于谐作具体赏析的给4分。这样的评分规定对大家应该有所启示。 五、散文阅读表达技巧类题目的答题策略 对于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是现代文阅读题中经常考查的一项内容,只要掌握了答题的规律就不难解答这类题目。这类题目的发问模式常常是:„„的好处是什么,„„的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对此在答题时不妨这样应对:运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内容),——有„„效果。 具体谈谈答题模式及解法 1.人称表达类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2.修辞方法类 (1)确认所用的修辞方法 例1: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喝有眼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2)明确答题方向。 修 辞 作用(效果) 比 喻 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夸 张 表达感情更强烈,烘托气氛; 拟 人 表达亲切,有情趣,生动形象; 对 偶 整齐,有节奏感; 排 比 一气呵成,突出强调,有气势; 反 复 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反 问 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设 问 突出强调。 (3)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3.表达方式类 (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例2:本文切入点与其他写读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第一问,一般谈读书的文章,大多从书的内容切入,谈读书的心得、感受和方法等;而本文则以书的外形为切入点,谈有关书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第二问,丰富而飘逸的联想与想像;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化用典故,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肖像描写 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环境描写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 更好地表现人物。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 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 再现自然风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侧面烘托 突出人物、事物。 白 描 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 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细节描写 准确传神鲜明 插 叙 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铺垫照应 倒 叙 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叙后议论 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4.行文段落类 (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 例3: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 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发了议论。 例4: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照应题目?赞叹这些年轻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峦一样博大。?歌颂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作者对它们的赞扬和仰慕之情。 (2)明确段落的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 开头段 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过渡段 承上启下(或启下) 结尾段 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5.表现手法类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例5:(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 ?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 ?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 ?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 ?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 ?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例6: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象 征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 扬 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对 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衬 托 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 渲 染 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铺 垫 给下文情节产生的必然以暗示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表现人、事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高考散文阅读之五——分析概括文章主旨 一、什么是文章的主旨 主旨,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 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 归纳主旨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该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然后由表及里,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具体的表述分为两点: 1.首先概述文章内容,本文通过记叙(描写)„„情节(事迹、经过),塑造(刻画、反映、表现)了„„形象(性格、精神、思想); 2.然后表明写作意图,表达(表现、寄托等)了„„,抒发了„„情感(愿望)。 例如《木车的激情》联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三、解题思路及技巧 1.从分析文章抒情议论性句子入手 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能够直接表达作者对所写对象的看法,同时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中心思想。 例1:《耕作的诗人》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 托尔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作。而当时另一些写作者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将这种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绝然分开。偶有一点劳作,也像贵族对待乡下的粗粮一样,带出一份好奇和喜悦。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艺术世界。我们只能在一些纤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 一个人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外部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发现。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舍此,便没有任何大激动,人的激动。 【答案】 (1)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的耕作图长久地吸引了作者,他认为托尔斯泰与土地须叟不可分离的关系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2)揭示文学创作与体验生活的关系,批判当下纤弱、虚假、远离生活的创作风气。 (3)耕作能给予我们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 (4)高度礼赞了托尔斯泰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的创造精神。对他的写作态度和方式表示赞美。 2.从文章关键点入手 (1)关注文章标题 一般来说,标题可表明写作对象、写作范围、写作方式,也能暗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倾向,它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同时也为我们解答相关题目提供了依据。 《阳关古道苍凉美》,标题直接道出作者对阳关古道的情感倾向,那就是具有“苍凉美”, 当然具体是怎样的一种“苍凉美”,就要看全文内容了。《彩色的荒漠》,从标题完全可以看出作者写作对象和情感倾向,作者写的是荒漠,并冠之以“绿色”,那就是赞美荒漠中的某种现象。 (2)关注文章首尾段 文章首尾段是文章总起和关合的段落,顺应文章起承转合的需要,文章首尾段对切入与彰显主旨往往承担着特殊的任务。一般说来,起就是引出话题、铺垫下文、开宗明义、设置悬念、奠定基调,合就是呼应开头、卒章显志、总领上文、升华主题、强化感情。所以阅读文章时,关注首尾段对于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往往有重要的意义。 如《泰山很大》在结尾时说:“同时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微小,我们平常,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这是我在泰山受到的一次教育。从某个意义上说,泰山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价值。”联系全文,这一段话的是说无论是文人、帝王还是游客,泰山都照出了他们各自的不同。从杜甫、李白等人描写泰山的诗文中,照出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才情、风格和气质;从秦皇、汉武的封禅行为,照出了他们人格夸大的一面和虚弱的一面;从作者再次登临泰山,照出了他的偏激和最终安于微小和平常。这正是本文主旨。 因此,通过关注首尾段,或提炼其中的关键词句,或概括其大意,再联系全文信息丰富其具体内涵,文章主旨的寻找也就不会太难了。 3.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 文章的结构层次总是按作者的行文思路安排的,而作者的行文思路又是为一定的主旨服务的。因此把文章的各部分层次区分出来,把各部分的大意概括出来,然后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就能发现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例如《阳关古道苍凉美》“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其答案为:(1)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2)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3)古人对生离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 这其实就是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对“苍凉美”的理解,需要在文中分层寻找。答案要包含这样几层:路途所见,阳关古城所见,哲学家与诗人的感慨。然后寻找关键词“荒凉”“凄冷”“清冷”“凄凉悲惋”即可得出答案。 各层大意概括方法主要有: (1) 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 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 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4.关注标志性语言 什么是标志性语言, 在文章的主体中间部分,作者在行文时,会有一定的思维脉络和情感线索,那些分散的关键词句、不连贯的抒情议论语句,我们称之为标志性语言,这些标志性语言会流露出作者的感情倾向和观点态度,把这些分散的标志性语言根据文意有机地组合起来就可能发现文章的主旨。 文章标志性的语言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反复出现的词句、议论抒情语句、段落首尾的中心句或关键句、段落中富含哲理或意蕴深刻的语句、段落之间的过渡句等等。在阅读时只要把这些语句根据文意按顺序有机地组合起来,自然就抓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长城》,文中多次出现作者直接抒情议论的语句:“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愿意接受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很显然,这些语句流露出作者对长城历史的沉痛反思,也表现了作者对长城开放现实的无比自豪和自信。作者旨在通过长城的封闭与开放,表现中华文化的兴衰历程。 由此可见,解读文本时,标志性的语言对把握文章主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从分析散文类型入手 (1)叙事散文 叙事类散文指以记人叙事作为散文写作的主要表现题材或者说叙事本身就是写作目的 的散文。 它通常是通过一个或几个事件,来表达作者独特的心灵感悟,或体现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反思。文章的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如《耕作的诗人》,全文以“耕作的诗人”——托尔斯泰为中心,分别从他的作品内容表达出他对农人的深厚感情和与土地的紧密结合;他的人生经历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他将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结合起来的创作观来表达作者对托尔斯泰的高度评价。同时,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这种创作观的态度: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日常的劳作与写作不能绝然分开。 (2)写景状物类散文 作者往往通过对特定景和物的描绘,表达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作品的主旨往往隐含在所写的景或物中。通过分析景或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 如《彩色的荒漠》,作者通过描写环境恶劣、色彩单调的戈壁滩,为下文写石油工人充满热情地奋战在大西北戈壁滩作铺垫,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输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赞扬了石油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下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3)咏物类散文 联系手法——托物言志。 如《庄周的燕子》从表现手法看,以“庄周的燕子”为题,是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手法。第一,本文记叙描写了燕子把巢及卵放在人类的屋檐下,又落在人类够不着的树枝上,住几个月就搬走等生活习性,告诉读者燕子是怎样小心地在人类的生活领域求生存的;第二,让读者从平凡熟视的现象中,洞察和捕捉了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第三,通过燕子的生存之道,让读者认识到做人的真谛,归结出处世的智慧:亲而不亵,近而不狎,保持自由与尊严。 (4)议论、哲理类散文 通过作者娓娓的叙述,探究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本质的道理,理解文中描述事物的象征点,分析作者思维运动轨迹或作者联想到的事物,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如《记住回家的路》:作者从陌生的城市随便走走要不忘记归途联想到人生外出闯荡不忘“回家的路”,由家的归途联想到心灵的归途,从而表达出在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坚守自我的主题思想。 如《庄子的草帽》,作者根据人们耳熟能详的“濠梁观鱼”“庄周梦蝶”这两个典故,将自己对庄子思想价值的感悟以及对后人膜拜庄子思想的因袭习性的认识,寄托在“蒲草帽”这一民间乡野的惯常意象中,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生活本真貌、思想原生态的冷峻反思。庄子留下的“只言片语的对话和杂感”被抬高为“神圣的经典”,庄子本身也被“圣哲”化;而其平民的、本质的、原始的一面却被遮蔽和遗漏了:这正是一种堪忧的变异~“蒲草帽”,作为乡野悠闲散淡人生方式的隐喻(或象征),作为民间原始思想“孵化器”的隐喻,构成了本文的张力。 (5)注意这些方面不能割裂,可以综合考虑 高考散文阅读之六——主观开放题 “主观开放性”试题主要指这样一类试题:命题者不提供统一的“标准答案”,就题干中提出的某一问题,观点或现象,考生是赞成还是反对,肯定还是否定,可以敞开思想,各举己见,或分析,概括,或评价鉴赏,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主观性开放题总体解题思路 1.读懂题干,领会具体要求 首先要明确答题方向,即从题干中辨明主观开放性命题的种类。其次得明确题干中考查点和具体要求。譬如有的要求你点明“深刻哲理”,有的要你“展开合理想象”,有的问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有的要你另举例阐述文中观点,有的要你对文章从内容或形式上加以评价或鉴赏,甚至具体规定了你要运用什么表达技巧(如人物描写方法)等,因此开放性题目虽然没有固定答案,考生可以自由发挥,但必须注意“开放中的限制”,注意题目的指向,读懂题干,领会具体要求,这是答题的基础。 2.依托本文,把握主旨 刚才说了开放性命题的基本特征是综合性较强,侧重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和语文实践能力,所以题目设计往往扣住文体,因文而起。把握文体的整体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就是 要符和文意。 主观性开放题的分类 一、例句仿写类 这类开放题最常见的形式是用例句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当然例句的形式一般都是文中很有特点的句子。譬如可以是思想内容很深刻的句子,而在形式上常常是一些长句,整句,例如对偶句,排比句。还常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比拟,夸张等。因此我们在造句时内容上尽可能地贴近,特别是在感情色彩上(譬如喜悲,激烈,委婉,激动,冷静,振奋,倦怠等)也要和原文相吻合,更重要的在形式上一定要严格按照例句的形式,不能“越雷池一步”,当然还得注意语言的流贯,通顺。 二、介绍说明类 这类开放题的特点是一“多”,二“全”。一“多”指的是介绍说明的种类多。可以介绍说明某个古今中外的著名人物,也可以介绍说明中国的名胜古迹。可以介绍某本书,杂志,某种报纸,当然也可以介绍某种戏剧,文化现象。可以介绍某一种生活用品,也可以介绍某种交通工具,乃至汽车等等。二“全”指的是既可以介绍物质的,也可介绍精神的,那么内容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尽可能地全。因此要写好这类开放题必须平时要有较深厚的积累和各方面的丰富的知识。 在你常读的报纸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报纸名称),请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 例文:我最喜欢的报纸是《解放日报》。它是一份综合性的日报,创办历史悠久,立足上海,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它每天全面地报道上海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新闻,及时地反映老百姓的心声。它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辟各种专栏,如《朝花》等文艺专栏,《科技博览》等科技专栏,满足各层次人民的需要。因此它是沟通我们上海市民和政府间最好桥梁,也是全国乃至世界人民了解上海的窗口。(注意报纸名称,内容,风格,特征等) 三、举例阐述类 这类开放题一般出现在议论文或哲理性散文或文艺评论中。要求你能从课外举一个例子,对原文的观点进行分析,阐述,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此解答这类开放题的基础是你要对原文作者所表述的观点有一个准确地,全面地把握,对全文有一个通篇地了解。例子必须明确,具体,能证明观点,理论角度。举例以后要运用原文中的观点,对例子进行分析阐述。具体步骤可概括为:一找观点,二举例子,三进行阐述。 四、是非比较类 这类题目的形式大家比较常见:比如“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自己的看法”就属此类。需要注意的是: A.开头应该明确提出同意还是不同意文中的观点,一般来说运用正向思维或逆向思维都是可以的。特别是原文谈到的问题是本来就有所争论,或是没有定论的问题。 B.有些问题的是非是已经有结论和已经被大家所认可的,最好还是正向思维为好。 C.此外还要考虑采用哪一种观点阐述起来更方便,容易的问题。譬如文中对某种观点已经有所论述,你也比较认可,自己还可摆出些事实和道理来,那么应采纳这种观点为宜。有些观点也许觉得较新颖,深刻,但如觉讲不出更多道理的,也应弃之不用。 D.关键是提出自己观点以后,重在分析阐述要以理服人,且要有辨证的观点。 五、联想感悟类 这类主观开放性命题很有点像写“读后感”。所以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联想,有感悟。而联想,感悟的起点必须是原文的主旨或是题目规定的要点。因此读后感,“读”是基础,短文必须深刻理解原文,从原文出发,加以引申,阐发。譬如可以写读了原文以后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体会,原文给了你什么启示和思考等等。 六、鉴赏评价类 鉴赏评价类的开放题也许是我们接触较早,较多的一类开放题,古诗词最后一道题大多属此类。近年来现代文乃至文言文阅读也出现了这种题型。写此类答案需注意: A.鉴赏的范围无非是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内容指文章或诗词的主旨,中心思想,形式指表达技巧,可以包含篇章结构方面的,表达方式方面的(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和表现手法(衬托,想象,联想,对比,运典等)语言风格,以及修辞手法等。 B.认真审题:题目一般有指定性(限定角度)和没有指定性(任选一个角度)两种。 如果是指定性的,那必须按照指定的角度鉴赏,评价。没有指定性的可根据以上提供的范围任选一个角度。 C.欣赏,评价的切入点要小,内容一定要具体,不能空洞,泛泛而谈。 D.鉴赏,评价文章虽没固定的格式,也可参照上面所说的“小评论”形式,观点鲜明,论述具体,有条理,语言要通顺准确,恰如其分。
/
本文档为【高考散文阅读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