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黄梅戏发源地争议前前后后

2017-09-01 4页 doc 15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黄梅戏发源地争议前前后后黄梅戏发源地争议前前后后 “黄梅戏发源地争议”前前后后 “黄梅戏这种来自民间的地方小戏,既不载入史册.又缺少文字记录可资查考,要想弄 清它的发生、发展的全貌是非常困难的,几乎 也是不可能的.就以该剧种的兴起而论,也是 众说纷纭。有认为发生在湖北黄梅县的,也有认为发生在安徽安庆地区的,有认为发生在江 西的,也有认为发生在鄂、 皖、赣三省交界处的. 从这一地区的地理方位及其所形成的民 歌和地方戏曲的色彩区看,诸家之说也各有道理. 但从艺人师从的记载,保留剧目以及积累 的唱腔(这是最有说服力的)诸方面综合分析、全面衡量,还是以发...
黄梅戏发源地争议前前后后
黄梅戏发源地争议前前后后 “黄梅戏发源地争议”前前后后 “黄梅戏这种来自民间的地方小戏,既不载入史册.又缺少文字记录可资查考,要想弄 清它的发生、发展的全貌是非常困难的,几乎 也是不可能的.就以该剧种的兴起而论,也是 众说纷纭。有认为发生在湖北黄梅县的,也有认为发生在安徽安庆地区的,有认为发生在江 西的,也有认为发生在鄂、 皖、赣三省交界处的. 从这一地区的地理方位及其所形成的民 歌和地方戏曲的色彩区看,诸家之说也各有道理. 但从艺人师从的记载,保留剧目以及积累 的唱腔(这是最有说服力的)诸方面综合、全面衡量,还是以发生在湖北省的黄梅县, 成长在安徽省的安庆地区之说比 较合理,时间是在十八世纪,迄今约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王兆乾同志《黄梅戏音乐》,陆洪非同志在《黄梅戏早期史探》中都比较倾向此说.黄梅戏一些传统剧 目的故事也多发生在湖北的黄梅、广济、蕲春、浠水等县。” 关于“黄梅戏发源地”的研究和争议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鄂、赣、皖三省 一批年轻的新文化工作者跋 山涉水,倾情民间为黄梅戏寻源。因当时有大批黄梅戏 民间艺人健在,按照他们的师承关 系和亲身经历,黄梅戏形成的年代,可以追溯至清乾隆年间,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口碑资 料的印证,得出了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流传于鄂、赣、皖毗邻地区,发展于安 徽安庆的共识,并广泛应用于典籍之中。这一时期专业著作有王兆乾的《黄梅戏音乐》(1957年安徽人民出版社)、陆洪非的《黄梅戏早期史探》(1960年 《安徽史学》杂志)。 第二阶段,文革期间,黄梅戏发展停滞。改革开放后到本世纪初这一时期,安徽的黄 梅戏研究者先后有相关书籍出版,分别是陆洪非的《黄梅戏源流》(1985 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和时白林的《黄梅戏音乐概论》(1989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均承认黄梅县的“黄梅戏发源地”地位。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安徽文艺研 究所的叫着王长安的学者一反从唱腔区分戏 曲,从文学和戏剧剧本要素角度,提出“黄梅调源于湖北,黄梅戏出于安庆”,到本世纪初,他这个观点反映在他的《黄 梅戏初论》、《黄梅戏通论》和《中国黄梅戏》三本书,且发源 这部分一样。但是看他的书中的论述,是很难讲通的。王长安能够从东汉末年《孔雀东 南飞》的 故事发生在庐江府(也就是现在的安庆一带)推测出安庆市具备湖北黄梅县所没 有的文学传统。他演绎前辈陆洪非的《黄梅戏源流》观点,曲解字面意思,有利的素 材,大肆采用,对待众多不利的观点则采用文字加工,比如将1920年的宿松县志第一次命名黄 梅戏的文字,中间刻意添加“小”,以区别他认为的“黄梅戏”。 将黄梅戏在黄梅县的部分归 为黄梅调和民歌,不算黄梅戏。事实上,解放前黄梅戏长期处于“三大七唱”阶段,是 在1926年之后由艺人丁永泉带入安庆市区的时候逐渐改良,而刻意的将黄梅戏在黄梅县的部分划分 开来是没有道理的。这次,央视播出了安庆市投资、徽籍制片 人陈晓卿操刀制作的《大戏 黄梅》,就是王长安观点的反映。制造出了黄梅戏第一位女演员胡普伢,压缩了黄梅戏的历 史,被人称为“大戏”黄梅。 第三阶段,2006年6月黄梅戏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单位为 湖北省黄梅县和安徽省安庆市。这下同样引出了“黄梅戏发源地”的争议。 随着老一辈黄梅戏艺人和研究者的过世,新一代的安庆人不满自己发展了黄梅戏,却发源地却是湖北黄梅。 2007年,安庆市文化局的《黄梅戏艺术》杂志先后发 了十多篇安庆说的考据文章,或攻 击黄梅说或提一些经不起推敲的安庆说论据,安徽省各界的非专业的学者也过来“帮腔”。这里头有个小插曲,黄梅县隔壁的安 徽宿松县地方志办公室一位廖姓学者,考证得出“黄梅戏发源于宿松”,网络时代的这份新奇报道很快就满天飞,该县政府也踌躇满志,在政府网站 上也挂出了“黄 梅戏发源地”的招牌,于是宿松由“黄梅戏进入安庆的第一站”华丽转身。而《大戏黄梅》的片子是这个阶段由政府投资,这里为便于描述放到了第二段介绍了。而 这一切都是经济因素作祟,各地都在大打文化牌。第二阶段提到的王长安,他曾2008年9月 在《戏曲研究》发 表名为《黄梅戏历史 与现状之思考》 的文章称“ 说黄梅戏产生于乾隆年间,其实就是把早期采茶调形式等同于黄梅戏,这也就支持了黄梅戏是„原产于湖北‟、„娘家在湖北‟的说法”,字里行间透漏出来他是带着否定“黄梅戏发源于湖北“的偏见去研究黄梅戏,自然得出来的也是他想要的观点。对这位黄梅戏业界有影响力 的研究者,只 能表示遗憾。 黄梅戏是在安庆市发展起来的,走向全国,流行于港台,安徽省和安庆市都很重视大 这个文化牌,在这上花的财力物力不小。反观我湖北,由于黄冈市和黄梅县偏隅 一角,并没有得到湖北省很多的重视,给人感觉似乎是自生自灭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黄梅戏发源地”博客转转。 我只是个黄梅戏爱好者,是利用自己业余时间关注这些,许多观点非专业,希望和感 兴趣的人士交流。 作者:menshangman
/
本文档为【黄梅戏发源地争议前前后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