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比较初等教育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2017-09-27 31页 doc 224KB 50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6899

暂无简介

举报
比较初等教育网上作业参考答案比较初等教育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比较教育第一次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比较教育”作为一个术语和一个学科领域,最早是由十九世纪初的一位法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提出来的。 A. 朱利安 B. 索科洛娃 C. 塔西陀 D. 施奈德 撰写出版了(),为人类构建起第一个比较教育的发展框架。 2. 朱利安于1817年 A. 《演说家》 B. 《共和政体》 C. 《比较教育研究的计划和初步建议》 D. 《比较教育》 3. 在他撰写的《波斯国王塞勒斯...
比较初等教育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比较初等教育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比较教育第一次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比较教育”作为一个术语和一个学科领域,最早是由十九世纪初的一位法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提出来的。 A. 朱利安 B. 索科洛娃 C. 塔西陀 D. 施奈德 撰写出版了(),为人类构建起第一个比较教育的发展框架。 2. 朱利安于1817年 A. 《演说家》 B. 《共和政体》 C. 《比较教育研究的计划和初步建议》 D. 《比较教育》 3. 在他撰写的《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中,比较系统地记述和评论了古波斯的教育见闻。 A. 埃德蒙.金 B. 色诺芬 C. 琼斯 D. 朱利安 4. 西赛罗是古罗马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思想家。他在《演说家》和《共和政体》等著作中,比较研究()和()两个城邦的教育训练的方法。 A. 古罗马、古埃及 B. 古罗马、古印度 C. 古希腊雅典、斯巴达 D. 古希腊、斯巴达 5. 唐朝高僧玄奘旅行取经20余年,完成巨著(),记载了印度的西域国家的民族历史、社会宗教和文化教育,详细介绍了印度等国的教育、学校课程和教师教学。 A. 《西游记》 B. 《大唐西域记》 C. 《礼记》 D. 《马可.波罗游记》 6. 193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康德尔出版了比较教育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 A. 《比较教育》 B. 《比较教育研究》 C. 《教育年鉴》 D. 《国际比较教育》 7. 英国比较教育家尼古拉斯•汉斯认为,“ ()”是比较研究各国教育中,必须特别重视的因素。 A. 历史性 B. 国际性 C. 民族性 D. 传统性 8. 由于康德尔、汉斯、施耐德等同辈学者的大力倡导,用()的方法去探询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成为20世纪上半期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A. 生物学 B. 动物学 C. 比较 D. 历史学 9. 1886年《校令》的颁布,大大促进了近代日本初等教育的普及,但此时的4年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是征收学费的,但直到1900年,当日本政府获得中国清政府的 ()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后,遂开始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A. 1亿 B. 1.5亿 C. 2.3亿 D. 3.3亿 10. 20世纪的前半期,法国初等教育的改革主要是围绕建立“() ”而进行的。 A. 统一社会 B. 统一民族 C. 统一学校 D. 统一学制 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50 分 1. 简述比较教育的特点 第一, 比较教育以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辅以其他方法。第二, 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教育问题为中心。第三, 比较教育的研究具有国际性和跨国性。第四, 比较教育以整个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 2. 简述比较教育的使命和任务 比较教育的三大使命是:科学的使命、人文的使命和决策的使命。五大任务是:(1)了解别国的教育 (2)认识本国的教育 (3)认识教育的规律(4)推动教育改革 (5) 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 3. 学习比较教育有什么意义, (1) 增长教育知识(2)学习别国经验(3)形成教育观念 4. 比较教育蓬勃发展时期表现出哪些特点, 研究规模迅速扩大,地方和国际性比较教育团体涌现,研究成果影响巨大,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5. “比较教育”至今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 (1) 比较教育的“史前期”。(2)比较教育领域的创建时期。(3)比较教育的学科建制时期。(4)比较教育的蓬勃发展时期。(5)教育的泛化发展时期。 三、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30 分。) 联系实际谈谈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理念是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对各国包括初等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系统都产生着影响。终生教育是从时间的纬度出发,强调一个人连续不断地学习;学习化社会强调的是横向空间的拓展,要求整个社会的各个场所都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场所。终生教育与学习化社会是紧密相联的,终生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比较教育第二次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8 道试题,共 20 分。) 1. 美国教育行政制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高度的( )。 A. 全国统一 B. 地方分权 C. 自治 D. 民主统一 )年义务教育。 2. 目前,英国实行( A. 10 B. 11 C. 12 D. 13 3. 法国是个政教分离主义的国家,国立学校都是( )学校,不允许进行任何宗教教育。 A. 宗教 B. 国立 C. 私立 D. 世俗 4. 到了1900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不平等《 》,日本得到中国的赔款共计 2.3亿两白银。 A. 尼布楚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5. 随着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以杜威为首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一度成为美国众多初等学校 进行课程改革的依据,许多美国初等学校按照杜威的“( )”来编制和安排初等学校的课程、 编制课程计划。 A. 实用主义 B. 儿童中心论 C. 儿童中心说 D. 教育即生活 6. 国设立了( )考试来控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衔接,这使得英国各地区的初等1944年,英 学校课程大体上一致。 A. 11岁 B. 12岁 C. 13岁 D. 14岁 7. 现行的法国初等学校课程主要是1985年所颁布的全国小学教育计划所规定的,共7门:法 语、数学、科学与技术、历史与地理、( )、艺术、体育。 A. 道德教育 B. 国民教育 C. 公民教育 D. 心理教育 8. 日本初等学校课程实行的是( )的课程标准,由文部省制定和颁布初等学校的课程标准。 A. 地方分权 B. 全国统一 C. 学校统一 D. 省部统一 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50 分。) 1. 简述美国全国教育学会对小学教育目的的概括 (1)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2)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3)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4)发展儿童有效地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5)发展儿童民主的生活价值;(6)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能力。 2. 简述英国幼儿学校的教育目标 英国幼儿学校的教育目标为?锻炼幼儿的体格。?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幼儿的个性。?训练幼儿说话和听话的能力。?提供活动和游戏的机会,认识较多的事物,以增进其生活知能。 3. 简述英国小学教育目标 英国小学教育目标为?发展儿童身心健康。?陶冶儿童优良行为。?增进儿童对环境的认识与兴趣。?培养儿童正确的观察能力。?指导儿童正当的课余治动。?激发儿童养成科学的态度与精神。 4. 简述美国的儿童中心课程编制方式 美国的儿童中心课程编制方式主要是以儿童的能力、兴趣及需要为中心来计划学习的活动,注重在各种社会实际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能力和个性。虽然在所设的课程上与学科中心课程相似,但它的教学目标更为广泛、教学组织方式不同。没有固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由教师自己创造,书本、教材和教具的使用也都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一般采用活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因此,又称为“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 5. 影响初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因素有那些, (1) 社会发展(2)文化、教育传统(3)教师(4)课程改革政策 三、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30 分。) 1. 举例说明各国初等学校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趋势 在初等学校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的改革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各国初等学校课程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出不断现代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注重科学技术启蒙教育和更新课程的内容、注重信息技术的教育以及注重基础学科的改革。(学生可以自行举例,只要是表现的趋势正确就可以给分) 比较教育第三次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共 8 道试题,共 20 分。) 1. 在美国初等学校的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 A. 5H,W B. 5W,H C. 5H,H D. 5W,W 2. 英国初等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关键阶段末的统考,二是 ( )。 A. 平时成绩 B. 道德成绩 C. 校内教师的评价 D. 校内学生的评价 方面。 3. 日本初等学校国语中的写作教学主要包括语汇教学、作文教学和( )三 A. 书法指导 B. 阅读指导 C. 课题指导 D. 记述指导 4. 英国于1990年发表的《公民教育》文件中指出,公民教育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 )和 ( )四方面。 A. 态度、价值观 B. 态度、人生观 C. 价值、人生观 D. 道德、态度 5. 日本1998年颁布的《小学学习指导纲要》的第一章中明确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即:“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根据《教育基本法》及《学校教育法》所确定的教育根本精神,为了培养将尊重人类的精神和( )发挥于家庭、学校、其他社会的具体生活之中,具有丰富的情感,致力于创造个性丰富的文化和发展民主的社会及国家,进而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贡献,开拓未来的有主体性的日本人,而培养作为其基础的道德性。” A. 世俗的精神 B. 对生命的敬畏之念 C. 对人类的敬畏 D. 道德的敬畏 6. 1990年,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成立了《 》教材组,负责修订新的小学公民教育教材。 A. 好国民 B. 好公民 C. 好臣民 D. 好市民 7. 第六次道德教育大纲”规定,《道德》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各年级的道德课内韩国“ 容都由“个人生活”、“家庭近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 ( )”四部分组成。 A. 国家民主生活 B. 社会民主生活 C. 家庭民主生活 D. 学校民主生活 8. 法国学校的公民教育除了通过专设的公民科实施外,还融合了历史、地理、( )等社会科中进行。 A. 文化 B. 经济 C. 教育 D. 国防 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50 分。) 1. 英国初等学校学生的学业评定中的课程作业有那些类型, (1)实践作业(2)书面作业(3)口头、听力作业(4)表演作业 2. 法国初等学校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师应遵守的科学教育的三条原则是什么, 一是凡能在室外学习的东西,一律不在室内进行;二是凡能通过自然界可以掌握到手的东西,绝不停留在书本知识上;三是凡能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动态事物,绝不研究停止不动的静物。强调教师应在大自然中进行科学教学活动。 3. 在写作教学上,联邦德国初等学校的教师往往会通过哪四个途径来指导学生们编写故事, 在写作教学上,联邦德国初等学校的教师往往会通过四个途径来指导学生们编写故事,一是先说个笑话,让学生把笑话编写成故事;二是看图编写故事;三是提供几个词汇,让学生利用这几个词来编写故事;四是阅读报刊上的某一新闻或消息,让学生围绕此消息来编写故事。 4. 简述法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 (1) 注重社会性道德教育(2)内容安排强调阶段性和现实性(3)多渠道、多途径实施公民教育。 5( 简述新加坡小学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程的宗旨。 新加坡小学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具有以下素质的好公民: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维护组成社会的家庭;提倡种族和宗教间的宽宏大量和相互体谅;培养协商解决问题的美德。 三( 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30 分。) 1. 谈谈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 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1)目标:培养富有民族精神的社会“好公民”(2)价值: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全球本位道德(3)内容:凸显道德、心理一体的健全人格教育(4)模式:突出道德实践能力的多元整合取向 比较教育第四次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8 道试题,共 20 分。) 1. 美国小学校长是学校的行政首长,向( )负责,执行学区理事会(教育委员会)的有关决议及管理学校日常行政事务。 A. 国会 B. 教育委员会 C. 学监 D. 州长 2. 美国小学一般不大重视( )的教育,认为初等教育是公民教育,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 A. 孩子 B. 道德 C. 天才儿童 D. 科学技术 3. 英国的小学教师,因学校性质不同大致可分为地方公务员的教师以及( )。 A. 国立教师 B. 民办教师 C. 私人教师 D. 牧师 4. 英国政府规定小学教师每任教5年可脱产进修一学期,在职进修是教师的义务,更是教师的一种( )。 A. 手段 B. 福利 C. 权利 D. 美德 5. 在一般情况下,德国基础学校教师的工作量是每周任课( )节,并兼一项学校管理工作,大约相当于5课时的工作量,例如图书、体育用具管理、电化教室等等。在所任课程中,每人几乎都要教( )种教材,如教物理的兼教化学,教数学的兼教德语等等。 A. 25、三四 B. 26、四五 C. 27 、四五 D. 28、 三四 6. 为了促进中小学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的平衡,加强校际之间的人事交流,日本实行中小学教师( ) 制度。一个教师在某一学校工作年限一般为5年,最多不超过10年,就要调动到同一地区其他学校任教。 A. 轮流 B. 转任 C. 进修 D. 淘汰 7. 在美国还出现了一种融教师职前培养、在职进修和学校改革为一体的教师教育模式,也就是所谓的( )。 A. 教师培训 B. 专业发展学校 C. 一体化培训 D. 教师学校 )、以及资格证书三方面。 8. 美国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体现在教师教育课程的入学标准、( A. 学历标准 B. 年龄标准 C. 性别比例 D. 社会经历 二、 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50 分。) 1. 目前在英国要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那些条件, 目前在英国,要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1)必须经过教育专业训练,取得教育学士学位。(2)必须通过英语和数学考试,获得证书。(3)必须经过为期一年的试用,而且试用考试必须合格。 2. 目前在法国的幼儿学校和小学中,除校长外,还设有那三个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 1) 教师委员会(2)家长委员会(3)学校理事会 3. 简述英国对初等学校初任教师的初任培训的监督和帮助的具体做法。 第一, 明确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第二,设定专业成长目标和行动计划。第三,对新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观察,主要是听课。第四,召开专业考察会议。 4. 简述法国初等学校教师的资格竞争考试的初试和复试的内容。 初试为语文、数学两项笔试,各3小时。既检查知识,也检查能力,还检查对初等教育的理解及知识和能力在其中的应用。复试包括4项:一项口试为对教育及教师职业的理解,一项口试为考生从外语、音乐、美术中选择的一项,笔试由考生从生物—地质、历史—地理、物理—技术中选择一项,体育包括游泳、自选项目和回答问题 。 5. 简述世界初等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势。 (1) 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2)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3)不断改善学校内部管理 三、 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30 分。) 1. 谈谈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教师培养的内容的共同特征 发达国家小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普通教育课程、专业学科课程、教育学科课程。在课程组成的三部分中,突出教育学科课程的设置。普通教育课程强调“博”,内容覆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领域,加强其完整性、连贯性和成熟性,为学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专业学科课程的设置与小学课程的设置基本对应。既顾及小学各门学科,又重点突出l,3门学科,核心是语文和数学,并至少有一门学科达到精深程度。教育学科课程设有教育基本理论课程、各科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实习、见习)。各国对各科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尤为重视。并且都力图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建立了功能性的联系。二者有机结合,交替进行,共同服务于小学教师的培养。 比较教育第五次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8 道试题,共 20 分。) 1. 193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康德尔出版了比较教育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 ) 。 A. 《比较教师研究》 B. 《比较教育研究的计划和初步建议》 C. 《演说家》 D. 《波斯国王塞勒斯传》 2. 西赛罗是古罗马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思想家。他在《演说家》和《共和政体》等著作中,比较研究()和( )两个城邦的教育训练的方法。 A. 古罗马、古埃及 B. 古罗马、古印度 C. 古希腊雅典、斯巴达 D. 古希腊、斯巴达 3. 美国教育行政制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高度的( )。 A. 全国统一 B. 地方分权 C. 自治 D. 民主统一 4. 随着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以杜威为首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一度成为美国众多初等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依据,许多美国初等学校按照杜威的“( )”来编制和安排初等学校的课程、编制课程计划。 A. 实用主义 B. 儿童中心论 C. 儿童中心说 D. 教育即生活 5. 在美国初等学校的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 A. 5H,W B. 5W,H C. 5H,H D. 5W,W 6. 日本1998年颁布的《小学学习指导纲要》的第一章中明确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即:“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根据《教育基本法》及《学校教育法》所确定的教育根本精神,为了培养将尊重人类的精神和 ( )发挥于家庭、学校、其他社会的具体生活之中,具有丰富的情感,致力于创造个性丰富的文化和发展民主的社会及国家,进而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贡献,开拓未来的有主体性的日本人,而培养作为其基础的道德性。” A. 世俗的精神 B. 对生命的敬畏之念 C. 对人类的敬畏 D. 道德的敬畏 7. 为了促进中小学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的平衡,加强校际之间的人事交流,日本实行中小学教师( )制度。一个教师在某一学校工作年限一般为5年,最多不超过10年,就要调动到同一地区其他学校任教。 A. 轮流 B. 转任 C. 进修 D. 淘汰 8. 次小学教师培养的“教育学士学位”课程主要由“教育理论”、“教学技能”、英国本科层 “主要课程”和“( )”。 A. 学校教育工作体验 B. 教育实践 C. 课堂教学 D. 班主任工作 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50 分。) 1. 比较教育蓬勃发展时期表现出哪些特点, 研究规模迅速扩大,地方和国际性比较教育团体涌现,研究成果影响巨大,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2. 影响初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因素有那些, (1) 社会发展(2)文化、教育传统(3)教师(4)课程改革政策 3. 英国初等学校学生的学业评定中的课程作业有那些类型, (1) 实践作业(2)书面作业(3)口头、听力作业(4)表演作业 4. 简述法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 (1) 注重社会性道德教育(2)内容安排强调阶段性和现实性(3)多渠道、多途径实施公民教育。 5. 美国教育家舒尔曼认为,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具备那些基础知识, (1) 学科知识;(2)一般教学知识即原则性的教学策略,如课堂管理及组织等;(3)课程知识,即对教材与的了解;(4)科学教学知识,即因不同学科而异的教学方法;(5)对学生及其特点的认识;(6)对教学环境的认识,如对教学经费、视导单位、社区资源等方面的认识;(7)对教育目的、价值和教育哲学、教育的认识。 三、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30 分。) 1. 谈谈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教师培养的内容的共同特征 发达国家小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普通教育课程、专业学科课程、教育学科课程。在课程组成的三部分中,突出教育学科课程的设置。普通教育课程强调“博”,内容覆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领域,加强其完整性、连贯性和成熟性,为学生在日新月异 的社会中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专业学科课程的设置与小学课程的设置基本对应。既顾及小学各门学科,又重点突出l,3门学科,核心是语文和数学,并至少有一门学科达到精深程度。教育学科课程设有教育基本理论课程、各科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实习、见习)。各国对各科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尤为重视。并且都力图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建立了功能性的联系。二者有机结合,交替进行,共同服务于小学教师的培养。 比较教育第六次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一、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参与一次实际的教育活动,针对国外的比较教育经验反思我国教育的特点和不足。(1000 字左右) 学生自行确定题目,着重谈谈经过国际比较后的感受。然后进行讨论 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一位学生常常缺课,班主任多次批评,效果不大,我经过了解,知道他逃课去了电子游戏室。于是,我找到游戏室,发现他正在起劲地玩着电子游戏。我悄悄地站在他的背后,大约十分钟后,他发现了我,低着头背起书包,跟着我进了教室。自始自终,我和他都一言不发,事情过后,我不再提起这事,上课下课也不单独找他。几天后,他心事重重地拦住我:“老师,你打算什么时候批评我,”我说:“你现在表现很好啊,批评什么,”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后来,他自己交给我一份检讨书,不再逃课,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了。 我们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时,经常喜欢喋喋不体地批评学生,使得学生紧闭心扇,效果极差,因此,不妨试试无声的批评或惩罚,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应。这是因为: 第一,无声的批评能使周围的气氛沉闷起来,加上当时批评者的表情,更使得受批评者处于高度戒备状况;此时,他的思维变得特别敏感,自己想得特别多,因此,对自己的错误记得牢,想得通。 第二,无声的气氛会造成一种沉闷的压力,同时会使受批评都产生一种期待,期待老师的批评早日过去。一旦这种有声批评没有及时出现时,他会感到异常和不安。他会想:“今天没有挨批,等了几天也不见动静,要等到猴年马月才是尽头啊,”从而产生了焦虑和恐惧感,进而自觉改掉自己的毛病。 只要是教育者恰如其分地运用这种教育方法,就有可能产生无声的效应。 从这件事中,我得出如下体会:第一, 教师要有爱心,当事情发生时,如果教师没有爱心,就不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那是无法进行反思的,更谈不上解决问题和改进了。第二,教师要有教学的理念,从事件的分析中,教师哪些做得恰当,哪些不恰当,要心中有数,勇于面对,不要回避。第三,继续学习心理学,教育理论,在结合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自觉加以运用。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一点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师,作为影响学生健康的重要“他人”之一,其言行所是生的影响与长期效应对于学生是不可低估的。让我们共同努力,与学生一起成长吧~ 比较教育第七次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讨论题目 1(谈谈你对学习比较教育课程的认识 2(“什么是教育”谈谈你的理解 3(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4(谈谈阅读与写作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5(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门课程, 要求 1(从上述5个问题中选择其中1个论文题目(不少于3000字) 2(不许照抄教材,否则为零分。 我看素质教育 一、引言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本土化概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偏:纠正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之偏,纠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之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素质的内涵和特征等问题已达成了一些共识。学者们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发展的体系,没有也不应该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有效成长的教育。素质的内涵具有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时代要求不同的素质。 那么,何谓素质教育呢?文辅相认为,素质教育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地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关于素质这一概念,心理学与教育学有着不同的解释。心理学认为,素质是由遗传或先天因素决定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特点,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教育理论界的许多学者认为,素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素质既包括先天遗传特征,又包括后天习得的素养。素质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至于素质的特征,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内潜性。素质是人的潜能,不但遗传素质是与生俱来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也必须内化为人身心组织中的稳定因素才能视为素质的形成。人的素质的外化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方能实现。 (2)整体性。素质结构中的各种因素可以处于不同的水平或层次,这些因素统一在一个人身上,存在于一个统一的结构之中,整体的水平取决于因素的水平及要素间结构的整合。人的素质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构成素质整体的各因素也可以区分为不同层次,并得到测量。 (3)稳定性与发展性。素质一经形成,就具有比较稳定的性质,并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当然这种稳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的素质和一定社会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程度相联系,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对素质的要求不同。另外,个体的素质也是发展的。 (4)社会评价性。人的素质具有优劣好坏之分,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优良素 质,这些优良的素质可以得到客观的测量。 此外,也有学者从辩证统一的角度对素质的特点作了划分,如遗传性与习得性的统一,相对稳定性与发展变化性的辩证统一,内在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辩证统一,等等。 二、心理素质的涵义、特征 1(心理素质的涵义 关于心理素质的涵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许燕认为,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这一定义基本说明了心理素质的本质,但是没有说明心理素质与人的单个的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强调心理素质与人的各种实践的关系。刘华山认为,心理素质是个性心理品质在人的生活实际中的综合表现。这一定义抓住了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及特征,但这个定义中所说的生活实际比较笼统,其针对性不够。张大均认为,心理素质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性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这一定义清楚地说明了心理素质形成及其特性,该定义中强调心理素质与人的社会适应性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这种观点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学生心理发展有其年龄阶段特征,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结构的重点应有所不同,社会适应性行为与创造性行为并非对所有年龄的学生都同等重要。 综合上述几种看法,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与大学生的学习、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 2(心理素质的特征 刘华山对心理素质的特征概括得比较全面和准确。经过简化其观点,可以认为心理素质具有如下四方面的特征: 相对稳定性与可发展性。心理素质是个人的心理特质,不是人的个别心理或行为表现,更不是一个人一时一地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但是,心理素质又始终处于发展之中,具有自我延伸的功能。 综合性。对心理素质,不应从简单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性的角度来加以研究,不能将心理素质简单地看成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及其特性,对心理素质的研究应从个性层面上着手。心理素质是人的个性心理品质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的综合表现。 可评价性。心理素质对人的活动成效有影响,因而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其品质具有优劣高低之分。人的某些个性心理品质,如内向与外向,一般不对人的行为成效产生影响,因此不应将它纳人心理素质之列。 基础性。心理素质不是大学生在特定领域中获得的某一专门知识和技能,应是那些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会适应性和创造性等活动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心理品质的综合。 3(心理素质与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 心理素质与能力、人格特质、心理健康及创造力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心理素质与上述几个概念也存在着差别。 简单地说,心理素质是多种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能力和人格特质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但是心理素质并不是能力和人格特质的简单拼凑,而是那些对大学生的学习、研究和生活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个性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 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个体处于此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能发挥更大的心理效能。心理健康状态是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至于创造力,在直觉的水平上,我们都能理解;但是到目前为止,恐怕还找不到一个 学者们公认的创造力定义。心理学家曾提出了多个关于创造力的理论模型,其中,斯腾伯格(sternbers)提出创造力三维度模型(a three-facet model of creativity),即创造力包括创造力的智能、创造力的智能风格和创造力的人格层面,代表着学者们倾向于将创造力的认知、人格和社会层面统合起来理解创造力的发展趋势。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人的创造力高低受人的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尽管不同学科的最佳创造力的年龄不完全相同,一般而言,最佳创造力年龄在23—40岁之间。由此可见,大学本科生应该为今后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学术研究和工作作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应该承认,创造力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不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部,甚至可以说它不是大学本科生心理素质结构的最重要成分。也许,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社会适应性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中更重要的成分。 三、大学生心理素质建构的思路 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关系到心理素质测评体系的建立、培养规格和实施等一系列问题。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与载体;心理素质是外界刺激影响人的行为的中介,又是社会文化素质与生理素质相互影响的中介。鉴于心理素质在个体素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时,查明心理素质的结构就是一项基础理论工作,它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培养的起点。 1(大学生心理素质建构的要求与策略 在确定合格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时应注意:(1)体现心理素质是人的个性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心理素质不是人的心理现象的几个孤立的方面。(2)反映大学生在学习、研究和生活实践中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3)既考虑到大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需要,也考虑到国家、社会和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 (4)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于未来需要,强调未来社会对学生的要求。(5)以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年龄阶段特征和“最近发展区”为理论基础,重点研究大学生这一特定年龄阶段的心理素质结构。 研究策略:(1)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以理论研究为指导,以实验研究为手段;坚持实用性、可行性与逻辑准确性的结合。(2)采用研究指标多元化的建模原则,通过专家(理论取向)、用人单位及高校教师(职业取向)、学生(个人取向)等多层面,确立心理素质模型的指标体系。 2(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 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可能结构,例如,王极盛认为人的心理素质是多类别、多要素、多品质系统的动态综合体,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和潜能因素。梁宁建认为心理素质包括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认知方式、元认知、智力等。这两项研究虽然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建构有参考价值,但是这两项研究都将心理健康水平与看成是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成分,这显然是将心理素质(内在)与心理素质的表现(外在)混在一起了。下面的几项研究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建构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许燕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师生心理素质结构包括社会适应素质、自我完善素质、职业性格素质、能力素质、人际管理素质和再生素质等六个方面的素质。其中,每个素质又各自包括若干心理品质。这项研究的缺点是抽样的范围较窄,所得结果虽然能反映师范生的心理素质结构,但是未必能够全面说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 张大均等人从理论上建构的中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包括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和适应因素,并通过问卷调查验证他们提出的中学生心理素质结构。这项研究所建构的中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简单明晰,认知因素作为一项重要的心理素质成分如实反映了中学生的学习是他们主要从事的活动。但是,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中学生有较大差别,而且国家、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更高,所以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在整体上是否与中学生相同,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台湾学者黄光国认为,现代社会中高素质的个体应具备如下特征:自律的道德情操,适应性的认知及行为能力,追求卓越的动机,均衡的价值体系,统整的自我规约系统,豁达的人生观。黄先生提出的上述看法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建构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其中均衡的价值体系,统整的自我规约系统,豁达的人生观这几个方面是在心理学与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界面上谈人的素质结构,属于上述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层面。 刘华山从理论上对心理素质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的自我概念、敬业与责任感、关爱与合作精神、智慧与创造力、实践与生存力、耐挫与坚持力。上述七个因素分别反映学生在学习、研究、工作和生活实践中与内外各个方面的关系,即对整个人生、对自己、对工作与社会、对他人与团体、对知识与信息、对实际事物、对困难与压力情境七个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这七个方面的因素具有较好的逻辑性,但是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加以验证或修正完善。
/
本文档为【比较初等教育网上作业参考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