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校史馆__文案(9.13)

2017-10-11 29页 doc 54KB 19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校史馆__文案(9.13)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校史馆__文案(9.13)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校史馆 设计文案 一、目的意义 校史馆是以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历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场馆;是陈列学校的文博全景的学校博物馆;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荣誉展览室;是对师生开展德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地;是学校传统与文化的建设集中表现的舞台;是学校对外宣传交流的窗口。 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手段勾勒校史,展示学校发展历程,突出学校特色,到达对内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对外塑造形象、扩大宣传的作用,力争给参观者留下“有精神、有特色、有水平”的印象。 二...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校史馆__文案(9.13)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校史馆__文案(9.13)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校史馆 设计文案 一、目的意义 校史馆是以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历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场馆;是陈列学校的文博全景的学校博物馆;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荣誉展览室;是对师生开展德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地;是学校传统与文化的建设集中表现的舞台;是学校对外宣传交流的窗口。 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手段勾勒校史,展示学校发展历程,突出学校特色,到达对内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对外塑造形象、扩大宣传的作用,力争给参观者留下“有精神、有特色、有水平”的印象。 二、基本陈列展览结构 三个相对独立展厅七部分内容 第一展厅: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脉络 领导关怀 历任领导 第三部分 中等专业学校时期(1951年-----2000年) 第二展厅:第四部分 成都气象学院时期(1978年——2000年) 第三展厅:第五部分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时期(2000年—2010年) 第六部分 未来展望 第七部分 后记 三、形式表现与陈列布展的要求 校史馆的形式表现和陈列布展应与时俱进,以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校实际、贴近新世纪教育发展导向,设计风格既具有传统文化的厚重,又有现代社会的科技感和灵动感。 四、展览内容文本 1 2 第一部分 前言 1951年,为适应新中国空军对气象人才的需要,学校前身——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在成都创建,1956年改制为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成都气象学院(本科),2000年从中国气象局划转到四川,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学校整体合并四川统计学校,2004年成为第二炮兵部队第一所签约培训国防生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2010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院校。学校现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共建,是四川省重点发展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 经过60年的艰苦奋斗,学校已成为一所以气象科技和信息科技为特色,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理、管、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工科院校。学校成为气象事业、信息产业、统计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实现了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实力的跨越式发展。 历史的脚步清晰凝重,文明的传承绵延不息。初创时的筚路蓝缕、举步维艰,奋进中的风雨兼程、蓬勃气象,新世纪的改革创新、突破跨越,共同构筑了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生命延续的脉络。为铭记先贤创业开拓之艰辛,高擎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之大旗,肩负起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之重任,值60周年校庆之际改建此馆。 第二部分 一、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发展历程 中 国人民解放军南军区司令部气象训练班 1951年1月——1954年1月 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 1954年2月——1956年5月 中央气象局长春 气象通讯干部学 校部分并入 (1955年8月) 1 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 1956年6月——1958年8月 2 3 1958年9月——1978年3月 成都气象学校 北京气象学校、 湛江气象学校部 分设备、师资并 入 (1970年4——8 月) 1978年4月——2000年6月 成 成都气象学院 2000年7月——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统计学校整 体并入 (2001年7月) 二、领导关怀 【导语】 , 学校因新中国空军对气象人才的需求而创建,伴随着气象事 业、信息产业、统计事业、国防建设的发展而发展,在适应高等教 育改革和服务地方中不断壮大。60年来,各级领导阳光雨露般的 亲切关怀,始终滋润着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又好又快的发展。 1. 毛泽东、朱德、邓小平接见全国优秀气象工作者(部分人员为我校专家) 2. 江泽民总书记看望气象工作者(部分人员为我院专家) 3. 李鹏总理接见全国气象工作者(部分人员为我院专家) 4. 乔石委员长接见我校老教授缪锦海 5. 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我校校友 6. 温家宝总理亲切看望慰问我校抗震救灾志愿者 7.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中国气象局名誉局长邹竞蒙等为学校45周年校庆题词祝贺 3 4 8. 历届国家气象局领导视察我校:饶 兴、邹竞蒙(1987年10月17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邹 竞蒙到学校视察,对学校基本建设规划作了重要指示)、温克刚、秦大河 9. 历届国家统计局领导来我校视察 10. 历届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来我校视察 三、历任领导 (按任职时间排序) 姓 名 性别 职 务 任职时间 备注 1951.1,西南军区气象干部训练彭 平 男 教学主任 1954.4 大队 1951.1,政委 1954.4 姚国士 男 1954.5,校长 1955.7 1954.10,余 力 男 副校长 调离 1955.3 1955.3,宋德明 男 副校长 调离 1958.12 1955.8,李褴禹 男 校长 1957.10 1955.8,副校长 1978.4 1957.5,党委书记 1966.5 1970.12,计新民 男 革委会第一主任 1976.10 1973.6,党委书记 1976.10 1979.10,副院长 1983.6 1957.9,校长 1978.4 1970.12,革委会副主任 1976.10 1973.6,邓忠德 男 1976.10 党委副书记 1979.10, 1983.6 1979.10,副院长 1983.6 4 5 1963.6,革委会主任 1970.12 1963.10,副校长 1978.4 张志良 男 1970.12,革委会副主任 1976.10 1973.6,党委副书记 1976.10 朱涤尘 男 政治处副主任(副校级) 1965.12,, 1979.9,党委书记 1989.12 张玉昆 男 1979.9,院长 1983.12 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兼纪委1979.10,渠 劭 男 书记 1983.6 1979.10,副院长 1983.6 王明山 男 1983.6,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1986.4 1983.6,李家法 男 副院长 1993.4 1983.6,余惠泉 男 副院长 1989.12 1983.12,张世钧 男 院长 1986.4 1986.4,党委副书记 1989.4 陈志明 男 1989.4,党委书记 1993.4 1986.4,副院长 1988.10 卢敬华 男 1988.10,院长 1993.4 1986.4,陈金岭 男 副院长 1993.4 1991.10,党委副书记 1993.4 黄宗捷 男 1993.4,副院长 2000.8 1993.5,赵东儒 女 党委副书记 1994.2 1993.4,缪锦海 男 党委书记 1997.12 5 6 1993.2,院长 1997.6 1993.4,董 豹 男 副院长 1999.7 肖弟权 男 副院长 1994.7,? 调离 1993.4,党委副书记 1997.12 1997.12,段廷扬 男 党委书记 2006.7 1997.6,院长 2004.9 1995.11,副院长 1997.12 杨 羽 男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1997.12,2001 调离 1997.12,吴显奎 男 副院长 调离 2003.9 2000.8,副校长 2004.9 周定文 男 校长 2004.9, 党委副书记 2004.9, 2000.8,杨家仕 男 副校长 2008.9 2001.4,伊长江 男 纪委书记 2009.8 敬枫蓉 女 党委副书记 2001.6, 2002.2,谭平祥 男 副校长(正厅级) 2004.9 余万伦 男 副校长 2002.6, 倪 鸣 男 党委副书记 2003.4, 2003.4,陈于仲 男 副校长 2011.4任正厅级调研员 2011.4 2004.1,党委副书记(正厅级) 2006.7 赖廷谦 男 党委书记 2006.8, 于世祥 男 副校长 2004.9, 贺盛瑜 女 副校长 2010.2— 向 武 男 副校长 2011.4— 6 7 第三部分 中等专业学校时期 紧贴国家需求 大力培养气象及统计人才 一、成都气象学校时期(1951年——1978年) (一)导言 1951年,为适应新中国空军对气象人才的需要,学校前身——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在成都创建,由此拉开了我校的办学序幕。1956年,为适应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改制为成都气象学校,着力培养气象预报和大气探测人才,为百业待兴的新中国气象事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司令部气象训练班”、“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到“成都气象学校”,学校立足国防现代化建设,为新生的中国气象事业培养了四万多名重要的基层业务骨干。一期期技术过硬、作风顽强的毕业学员走出学校,扎根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孕育了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勃勃生机。 (二)展示内容 1. 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1951年——1956年) ? 1950年11月,西南军区气象处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司令部气象训练班”筹备处——小天竺街169号(现人民南路三段三号) ?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司令部气象处在营区内建立成都区台(后为成都中心气象台,姚国士任台长),启动短期天气预报业务,并为中央气象台提供第一手区域气象资料,至此,成都市有了正规的气象。 ? 1951年——1953期间,气象干部训练大队主要以短训形式,为西南军区培训气象观测、通信技术干部,细分专业有气象观测、通报、收报等,由此拉开了我校的办学序幕。图为:军事化管理的气象干部训练大队 ? 1953年9月,气象干部训练大队随西南气象处变更为地方建制,改名为“西南气象干部训练队”,并逐步实现由军事训练单位向短期培训学校过渡,学校独立办学的地位得以确立。图为:改制后第四期学员第四期集体照 ? 第五期少数民族学院与首长合影 ? 1954年11月西南气象工作者功模大会召开,大批气象干部训练大队结业学员被评为功臣、劳模。 7 8 ? 1954年12月, “西南气象处气象训练班”正式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红头文件) ? 1956年学校正式改为,年制中等专业学校,定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红头文件) ? 专业设置从1951年训练大队的一个“气象地面观测”专业发展到1956的四个专业。图为“成都气校”1956年招生专刊(1、4版) ? 1957年开始,学校一年制气象观测班停办,教学中心向中专学历培养倾斜。此前,学校共举办训练班8期,培养气象和通信技术干部3336名。图为52届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 博士生导师——李泽椿。 2.“成都气象学校”时期(1956年——1978年) ? 195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由四川省人民委员会领导、四川省气象局代管,更名为“成都气象学校”,为4年制中等专业学校。(红头文件) ? 1959年1月12——18日,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在成都举行。 ? 1970年,北京气象学校、湛江气象学校部分设备、师资并入。 ? 学校研发的自动化台站模型、毛发湿度表、维尔达风压器、高空观测用对讲电话等。 ? 人才培养 a学员林国勇在作气象观察 b认真听课 c气象观测知识讲授 d实践活动 e 64届优秀校友陈素华 ?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 文革十年 成都气象学校是“十年动乱”期间中央气象局直属学校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一所。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67届、68届、69届485名学生正常学习。 1970年4月学校急国家之所急,开办气象干部短期培训,到1973年7月共办6期短训班,培训了773名气象干部。从1973年9月到1979年1月共毕业了三届中专生767人,培训气象干部357名。 a学员跳舞 b上课 8 9 二、四川统计学校时期(1949年——2001年) (一)导言 四川统计学校源起于1949年底在重庆开办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干部训练班。1950年11月,干训班改名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干部学校,由时任工业部副部长的万里同志兼任校长。1953年8月,重庆市第一、二、三财经学校、江津财校、宜宾财校等部分或全部并入,学校改制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定名为重庆工业会计统计学校。1954年,改由国家统计局管理,更名为重庆统计学校。1958年8月,改由四川省计委、四川省统计局管理,迁至成都市光华村,更名为成都计划统计学校。1963年4月,迁往四川省内江市桐梓坝,更名为四川省计划统计学校。1980年11月,重新改由国家统计局领导,更名为四川统计学校。1981年9月,国家统计局确定学校实行国家统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国家统计局领导为主,由四川省统计局代表四川省人民政府协助国家统计局管理的领导体制。2001年8月,学校整体搬迁到龙泉新校区。2001年7月2日,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二)展示内容 1.发展历程(各阶段照片) 办学52年,四川统计学校为全国统计、计划等部门培养统计、会计等专业的毕业生和培训各类干部共3万余人,被誉为“统计工作者的摇篮”,在国家三次中等专业学校办学评估中都被评为全国(国家级)重点中专。 2. 国家统计局领导视察学校 ? 国家统计局局长张塞一行来校视察工作 ?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于广沛来校视察工作 3. 省市领导视察学校 ? 四川省副省长徐世群及省、市有关领导来校视察工作 ? 韩邦彦副省长,内江市长梁昌飞、副市长曾清华视察学校 4.干部培训 学校具有干部培训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已举办多种培训班,培训学员一万余名。已成为全国地市县统计局长和全国职业中学统计师资的培训基地、四川省国家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四川人口统计与分析培训中心。 ? 国家统计局全国农经干部培训班结业留影 ? 国家统计局第十四期局长进修班合影 9 10 ? 1985年4月,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与我国政府签署的CPR/85/P44项目,学校成立 了四川人口统计与分析培训中心,为我国南方19省培训人口统计干部。图为四川人口 统计与分析培训中心第一期开学典礼。 ? 贵州省县统计局长培训班开学典礼 5.对外交流 ? 加拿大统计局课程评估代表团专家来校考察 ? 联合国亚太统计研修所所长刘甲寅先生来我校考察 ? 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专家卢明皋先生给我校教师讲学 ? 日本统计教育考察团听取学校领导介绍情况 ? 澳大利亚统计局培训部副主任阿姆斯特朗先生来校讲学 ? 与法国南希第二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德国黑森州教育学院、俄罗斯莫斯科经济统计信 息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 6.人才培养 ? 西藏教委和市教委领导看望西文班学生 ? 上机学习 ? 认真听课 ? 观摩教学 ?“五四”演出 7 教学科研 ? 教师部分获奖证书 ? 教师主编的部分教材 第四部分 成都气象学院时期(1978年——2000年) 改制发展上台阶 气象信息谱新篇 一、前言 1978年春,全国科学大会和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中国迎来科学与教育的春天。同年4月,经国务院国发〔1978〕68号和教育部〔78〕教计字第335号批准,学校由成都气象学校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定名为成都气象学院。学校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实 10 11 现了从中等专业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的跨越。 二、展示内容 (一) 学校概貌 1.1978年4月,国务院首批批准学校扩建为本科高校。 2.1980年学院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 3.1981年3月学院第一届党委、纪委成立,标志着学院的党建工作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截至2011年,学校已召开党代会七次。 4.1984年7月学院获得世界银行贷款258.3万美元,建设计算机中心和电子技术中心。 5.1996年10月20 日,学院举行建校45周年校庆。 6.1997年5月学院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院评价结论为“合格”,跻身合格本科高校行列。 7.2000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 8.图书馆,新学生宿舍,实验楼,综合楼。 (二)专业情况 1.1978年设气象通讯、气象雷达、高空气象、气象等4个本科专业,核定在校学生规模1200人,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面向全国招生。1999年9月30日,学校“十五”期间本科专业核定数增加为16个。 2.2000年学校大气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三个本科专业被列为国家管理专业。 (三)师资队伍 1.兼职教授 1989年,李祚泳被四川大学聘为水文学与水资源专业兼职博士生导师。 1991年,段廷扬、万军、麦庆民、卢敬华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聘为兼职硕士生导师。 1994年,张世钧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聘为大气探测与大气遥感专业兼职硕士生导师。 2.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 王柏钧 许丽生 缪锦海 张世钧 卢敬华 万军 张庆德 阚孔壁 李祚泳 陈金岭 张志让 王贤勤 钱寿宇 黄宗捷 肖弟权 董豹 11 12 3. 获得各种荣誉的教师 王柏钧 四川省劳动模范 卢敬华 成都市劳动模范 张世钧 全国优秀教师 钱寿宇 全国气象系统先进工作者 罗德海 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段廷扬、邓新民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4. 教研成果 ?大力进行专业调整,重新构建教学体系。各专业坚持不断拓展专业口径,优化专业结构。气象系、电子系、气电系在立足气象部门,做好为气象现代化服务的同时,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进行专业拓展。 ?调整教学计划,加快重点课程建设。根据“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面,加强基础,增强培养本科生适应能力”的精神调整教学计划,实行模块化教学。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教学基本建设取得明显效果,有五门课程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和院级优质课程。 成都气象学院重点建设课程表 类 别 课 程 高等数学 动力气象 大学物理(含物理实验) 省级重点建设课程 空间解析几何线性代数 低频电子线路 高等数学 动力气象 大学物理(含物理实验) 院级优质课程 低频电子线路 电路分析基础 (四)人才培养 “理工结合,以工为主,气电结合,以电为主”是学校在多年办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积淀并逐步形成和丰富起来的最主要的办学特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1.1984年学校成为四川省首家把计算机引入教学的高等院校。图为:全国气象系统“苹果,?计算机师资培训班”在学校成功举行。 2.1990年11月6,11日,全国气象教育工作会议在学校召开。 3.1989年,美国加州大学叶公节教授来院讲学;日本科技厅、气象厅两位专家来院讲学;美 12 13 国夏威夷大学王斌教授来院讲学;美籍华人学者郑君华教授来我院讲学。 4.1985年,王柏钧、张世钧与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开始了学校研究生培养的有益探索。 5.1991年10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签定联合培养定向研究生。 6.1992年,学校与成都科技大学采取部分专业定向招生方式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7. 1994年11月,经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认可,国家教务考试中心正式授权批准学校建立剑桥信息技术(CIT)培训中心,这是四川省首家CIT培训中心。图为:1994年12月30日,四川省首家CIT培训中心——“剑桥信息技术CIT成都气象学院培训中心”成立典礼。 8. “小型卫星”研究成效显著。图为:1995年10月,全国气象系统“小型卫星地球站”培训班在学校举行。 9.成都气象学院首届学生毕业典礼 10.扑火气象服务 11.学院实习气象台——接收气象卫星云图 12.外教上课 13.科技竞赛作品 14.1998年9月,学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省级二等奖1项。 (五)科学研究 1.1986年6月,《成都气象学院学报》创刊(2001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1986年,学校设立了首个科研机构——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所。 3.1987年6月学校主研的24 路气象电报转报系统投入运行,并在气象系统广泛运用,结束了人工转报的历史。 4.科研成果展示 李祚泳教授被转载发表次数在全国个人被引用次数中名列前茅。(作品展示) 阚孔壁、黄宗捷、李德义、尹书魁等同志的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获四川省政府奖。 5. 1996年,钱寿宇参加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其《台风暴雨灾害性天气信息的通信传输技术和图形、图象编码技术的研究》获得1996年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6.全国××代表参观学院新技术研究所的××雷达改装 (×处内容参见照片) 7.王贤勤教授主研的“711”数字化雷达 13 14 8.二滩工程气象服务系统中标 (六)对外交流 1.1987年4月“东亚大气环流学术会议”在学院召开。 2.非洲七国气象局局长来我院参观。 3.1990年5月11日,受世界气象组织派遣,非洲八国气象考察团到学校访问。 4.加拿大气象专长来我院参观访问 第五部分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时期(2000年——2010年) 改革创新跨越发展 与时俱进追求卓越 一、前言 2000年,学校由部属院校划转为四川省属院校,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整体合并原直属国家统计局的重点中专——四川统计学校。2003年,学校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研究生教育稳健快速发展。2007年,学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0年,为适应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学校成为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共建的高等院校。 经过60年的艰苦奋斗,学校成为气象事业、信息产业、统计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实现了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实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展示内容 (一)学校成立 1. 2000年初,学院划转为四川省管理,实施省部共建,学院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由行业单科性高校向地方多科性高校发展。图为学院揭牌庆典。 2. 2003年6月学院在郫县召开新形势下学院发展战略研讨会,决定由主要做大转为主要做强。 (二) 校标校风校训 学校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有着比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逐步形成了以“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校训和“爱心、责任、行动”的校风为核心的具有成信特色的大学文化。 1. 校标 学院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英文缩写和地球图案组成,是校训生动化、形象化的体现, 14 15 寓意“胸怀世界,信达天下”。 2. 校训:成于大气 信达天下 其一,“成于大气”主要指办学、做人、做事成就于大气精神和成功于大气品质。大气精神主要是指坚定奋斗方向、统观事物大局、把握发展大势的气度;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气量;自强不息、求真务实、拼搏进取的大无畏的气概;立大志、干大事、创大业的气魄。大气品质主要是指宽广的胸襟、豁达的心境、积极的态度、博大的爱心和敢于担当的气魄。 其二,“信达天下”最基本的是做人的要求,即以诚取信,以良好的信用和信誉达于天下;其次指成信院和成信人在信息时代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面向现代化,开拓开放,通达天下。 成功、成才之人大都是志存高远、胸怀宽广、豁达大度、诚实守信、包容和谐、气量宏大和奋斗不已的人,是以社会为己任的人,是小我服务于大我的人。 其三,校训蕴含了“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简称“成信”及谐音“诚信”,同时蕴含了我校由气象学院到信息工程学院的发展。 3. 校风:爱心 责任 行动 爱心 :关爱之心是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特殊动力。孟子云:“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爱心使自己和他人、学校和社会充实、幸福、温馨、和谐~ 责任:责任是和谐社会和文明生活的本质体现,强烈而厚重的责任感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责任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是自律和他律品质的结合,它基于人的良知、信念、觉悟和制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尽其责,泰山可移~”有责任感的人,受人尊敬,招人喜爱,让人放心。 行动:“点燃一烛,胜过咒诅黑暗”说明行动胜于一切~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为人不齿。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细节做起,求真务实,躬行践履,我们将共同成就宏大的事业。 4. 教风:爱生 敬业 求实 创新 5. 学风:尊师 好学 励志 笃行 (三)校园建设 学校现有航空港和龙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19.54亩,拥有校舍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 15 16 固定资产13.5亿元;纸质适用图书147.1万册,建有完备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拥有电子图书66.25万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完善。 1. 两校区平面图 2. 图书馆系列照片 (四)学科专业 学校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人文学科(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社会学科(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型,2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学校有四川省重点学科3个。 1.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 2. 本科专业 3. 特色专业 (五)人才培养 学校紧紧围绕气象事业、信息产业、统计事业、国防建设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坚持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大力推行美国麻省理工等大学大力倡导的CDIO教育改革模式,坚持以专业建设为主线、推进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成为国家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学生综合素质高,就业能力强。 1. 四个基地 ? 中国气象人才培养基地(建议使用室外观察站教学图片) ? 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 国家统计人才培养基地 ?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 2. 2008年,学校率全国之先,在全校推广以麻省理工学院等欧美大学倡导并实施的CDIO 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成为全国CDIO模式再创新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电气组召集 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特色专业等项目获得国家及省级立项支持。 ? 全国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工作会在我校召开 ? 校长周定文主持全国电气类专业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工作会 16 17 ? 学校举行CDIO工程教育改革学习研讨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等) 3. 2010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 ? 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学校代表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经验交流 ? 校企合作“3,1”创新教育模式 我校学生在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阶段培养 ? 4. 本科教育 国家及省级精品课程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四川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5. 研究生教育: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学科结构布局已基本形成,现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 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型,2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可在29个硕士学科或领域培养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2007年6月19日,学校举行2007届硕士研究生毕业暨授位典礼,学校培养的首届36名硕士研究生圆满完成学业,获得了理学或工学硕士学位。 6. 学生科技创新 ? 近五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统计 ?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视察参观学生科技作品展 ?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我校获奖学生 ? 我校学生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 ? 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获奖学生 7. 全面发展 ? 体育竞赛 中国学生动感啦啦队健美操锦标赛获奖。学校代表队在2007年国际大学生健美操精英赛 获得奖项。【加入谢清明的新内容】 ? 201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学校共有92名同学获奖,外国语学院兰田璐同学获特 等奖。 17 18 ? 电子工程系国防生蒙祖海同学,作为仅有的一名学生,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 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 黄春梅同学作为四川省的代表,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的以“我和环境共友好,携手保护 母亲河”为主题的全国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交流研讨会暨“母亲河”论坛做了经验交流 发言。 ? 学校参与世界自然基金会“湿地使者行动”,多次获得全国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湿地作 品进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受到广泛关注。 ? 杨勇钊同学荣膺200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和“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 金” ;李先航、林志鹏同学荣获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之星”提名奖。 ? 心理健康活动 我校于2003年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拥有沙盘治疗室、音乐放松室、催眠室、社团活动室等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形成了由专职教师、辅导员、同辈心理咨询员、班级心理委员等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我校和全国很多省份的大学生提供了心理帮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六)科学研究 学校矢志不渝地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突出气象科技和信息科技特色,加强气象科技和信息科技研究,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 科研机构 学校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成立了20多个科研学术团队,20多个校级科研机构。 主要科研机构: ? 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 ? 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重点开放实验室 18 19 ? 光电实验室 2.科研成果 近年来,学校承担了众多科研项目,在中国新一代气象雷达、北斗卫星、“歼10”飞机等重大科研项目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十一五”期间,学校就获省级科研奖3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专 项等国家级项目70项,学校到账科研经费2.亿余元。 ?地基GPS水汽监测技术及气象业务化应用系统 ?双极化多普勒天气雷达信号处理系统 ?基于JavaEE的可配置信息化应用开发平台 ?网络信息安全单向传输系统 ?移动存储设备到涉密计算机数据安全单向导入系统 ?网络到涉密计算机信息安全单向传输系统 ?基于“北斗”的数据采集、传输与控制系统 ?非对称密码算法SPA分析平台 ?PEMS-?脉冲电磁波戒毒治疗系统 ?诱发成瘾性戒毒治疗评价系统 (七)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1.学校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称号获得者、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等高水平人才50余名。聘有院士、专家教授为兼任教师100余人。 2.教学研究成果 ?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见补充资料) ?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一览表(见补充资料) ?各级教学名师一览表 19 20 序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主讲课程 所属院系 级别 年份 号 省级教学名师 1 贺盛瑜 教授 副校长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学院 省级 2007 2 张志让 教授 / 高等代数 数学学院 省级 2009 3 何建新 教授 院长 气象雷达原理与系统 电子工程学院 省级 2010 4 王天宝 教授 院长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通信工程学院 省级 2010 校级教学名师 1 贺盛瑜 教授 副校长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学院 校级 2007 2 张志让 教授 / 高等代数 数学学院 校级 2007 3 谢明元 教授 处长 信号与系统 教务处 校级 2007 4 巨辉 教授 院长 自动控制原理 控制工程学院 校级 2007 5 杨明欣 教授 主任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电子实验中心 校级 2009 6 肖天贵 教授 / 统计天气预报 大气科学学院 校级 2009 7 黄萍 教授 院长 旅游学概论 管理学院 校级 2009 8 何建新 教授 院长 气象雷达原理与系统 电子工程学院 校级 2010 9 李超 教授 处长 软件工程导论 规划发展处 校级 2010 10 王天宝 教授 院长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通信工程学院 校级 2010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积极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先 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泰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学、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 交流与合作关系,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意识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学校领导会见美国专家 2.学校与美国狄克森州立大学签订友好交流和合作项目协议 3.与泰国正大管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4.与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5.周定文院长与SAP中国公司副总裁黄骁俭共同为西南地区首家SAP Business One研究 中心揭牌。 6.美国缅因大学、西俄勒冈大学代表访问我校 7.日本住友电气株式会社代表参观大气探测重点开发实验室 8.法国香槟-阿登大区政府代表参观学生科技成果展览 9.我校学生与外国学生交流 10.中韩友好使者代表团联欢晚会 20 21 11.《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第六届学生毕业典礼 (九) 服务社会 学校强化服务社会意识,突出服务重点,走特色化服务之路,建立广泛而有效的合作机制, 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地融入到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为气象事业、信息产业、 统计事业、国防建设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1.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 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到我校视察工作 ? 与中国软件名城签署人才培养协议 ? 第五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上签约 ? 四川省经济综合信息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 我校参与承担编制的《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2. 服务气象事业 ? 中国气象局长郑国光来校视察 ? 与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 与气象探测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 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全国推广培训 ? 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培训 ? 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在我校正式启动 2. 服务统计事业 ?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关心学校建设与发展 ? 全国人大常委、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贺铿为师生做报告 ? 全国统计教材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 全国统计系统专业基础知识培训 ? 学校为广东省培训统计干部 ? 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副队长培训 ? 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统计教育学会、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西安财经学院承办,湖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12所高校积 21 22 极参与的“2010年中国首届人口普查宣传万里行”活动在我校正式启动 3. 服务国防事业 学校自主研制的舰载、机载气象雷达及高精尖信息化软件及产品广泛应用于海军、空军、陆军、民航等部门。 ? 培训局原局长刘滨、二炮干部部原部长王定放来我校考察 部队领导来我校指导工作 ? ? 学校领导代表二炮签约院校出席全国国防生经验交流大会 ? 国防生升旗仪式 ? 解放军总政治部李继耐主任、第二炮兵张海阳政委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国防绿”文化受推崇》上的批示 ? 实践演练 ? 参与“歼10”研制获得殊荣 ? 某型军用气象雷达 (十)校友风采 第一次、第二次校友会合照 校友分布领域图(参考画册) 第六部分 未来展望 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办学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四川省建设教育强省和西部人才发展高地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气象科技、信息科技为特色,以增强科技创新和提高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及气象、统计、民航等行业的能力为重点,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关键,以改革创新和加强党的建设为根本保证,把学校建设成为开放的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信息科技大学。 22 23 第七部分 后记 一幅幅图片,浓缩着成信人艰苦奋斗、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身影; 一行行文字,镌刻着成信人脚踏实地、拼搏进取、追求卓越的印迹; „„ 回首往昔,我们感慨万千;放眼今朝,我们豪情满怀;极目未来,我们志存高远。 成信人将在“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和“爱心、责任、行动”的校风激励下,以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拼搏进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不断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着力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努力建设开放的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信息科技大学,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推动学校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23
/
本文档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校史馆__文案(9.1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