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2017-10-18 50页 doc 138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0251

暂无简介

举报
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I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 ---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 险管理问题探讨 摘要 信用风险管理是贷后管理的核心。论文以S银行广州分行为案例,分别从政府、企业和商 业银行自身分析了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总结了商业银行贷后信用 风险管理过程种存在主要问题。论文以S银行广州分行在贷后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为 基础,解读了巴塞尔新本协议对贷后信用风险管理所提供的管理建议,分别从贷后信用风险 管理的识别、度量和控制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中国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I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 ---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 险管理问题探讨 摘要 信用风险管理是贷后管理的核心。论文以S银行广州分行为案例,分别从政府、企业和商 业银行自身分析了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总结了商业银行贷后信用 风险管理过程种存在主要问题。论文以S银行广州分行在贷后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为 基础,解读了巴塞尔新本协议对贷后信用风险管理所提供的管理建议,分别从贷后信用风险 管理的识别、度量和控制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中国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建 议。贷后信用风险的识别主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层面是哪些因素被列入管控;第二 层面为哪些因素可能最终导致信用风险;第三个层面则是各个因素所导致的风险程度的大 小。 (4)加强风险管理培训,大力引进风险管理人才。技术层面的则主要从信贷资产分级管 理、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和贷后业务外包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贷后管理,信用风险 I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 ---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 险管理问题探讨 Abstract Credit risk management is the core of post-loan management. The paper takes S bank as example to analysis respectively the causes for the credit risk of post-loan of S commercial bank from several aspects as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s well as the bank itself,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paper interprets the recommendations provided by the Basel new capital agreement based on the problems that appeared i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post-loan of S bank,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measures to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post-loan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from three aspects as the identification,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pos-loan. The identification of credit risk of post-loan will solve the problems at three levels, the first level is which factors are included i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he second level is which factors may eventually lead to credit risk; and the third level is the risk results caused by various risk factors. We engage to the 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es (IRB) of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as reference as the main method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post-loan afte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bility for IRB. The application of IRB requires the internal system of commercial bank must be with three conditions: (1) Probability of Default (PD) and Loss Given Default (LGD) two indicators can be measured and accuracy; (2) the levels of credit risk must be classified scientifically; (3) the process of the internal assessment must be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The key problem of IRB is the measurement of Probability of Default and Loss Given Default. Though there are many methods for two indicators can be chosen, commercial banks can select the proper method according with the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 level of the risk management by itself. The paper analysis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nd gives the management advices from two levels of system and culture as well as technology. The main advices of system and culture aspect are (1)to build a sound legal system and social credit system; and (2)to develop risk management culture to improve awarenes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3)to improve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II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 ---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 险管理问题探讨 enhance the efficiency incentives; and (4) to strengthen risk management training, to introduce risk management intelligence. The main advice of technology aspect is about the management of rating credit asse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and the outsourcing business of post-loan.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Post-loan Management; Credit Risk III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 ---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 险管理问题探讨 IV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 ---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 险管理问题探讨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V 第一部分 案例正文 ..................................................................................................... 1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 12 1 导论.......................................................................................................................... 12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1.3 研究框架....................................................................................................... 15 1.4 可能贡献之处............................................................................................... 16 2 理论综述.................................................................................................................. 17 2.1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 17 2.2信用风险产生原因........................................................................................ 18 2.3信用风险的识别............................................................................................ 20 2.4信用风险计量................................................................................................ 21 2.4.1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21 2.4.2 Credit Metrics模型 ............................................................................ 22 2.4.3 Credit Risk+模型 ................................................................................ 22 2.4.4 KMV模型 .......................................................................................... 22 2.4.5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 ................................................................. 23 2.5信用风险控制................................................................................................ 24 3 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25 3.1 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管理部风险管理的基本情况 .................................... 25 3.2 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管理风险分类 ............................................................ 28 3.3 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 ................................................ 29 V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 ---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 险管理问题探讨 3.3.1 政府方面的原因................................................................................ 30 3.3.2银行自身的原因................................................................................. 31 3.3.3企业方面的原因................................................................................. 31 3.4 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32 3.4.1 风险意识淡薄.................................................................................... 32 3.4.2 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33 3.4.3 激励机制不到位................................................................................ 33 3.4.4 风险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34 3.4.5 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35 4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信用风险管理之解读 .............................................................. 36 4.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产生背景................................................................... 36 4.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创新之处........................................................... 36 4.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38 4.4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中国的运行现状....................................................... 39 5 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 ................................................................................. 41 5.1 对贷后信用风险的识别............................................................................... 41 5.2 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的计量........................................................................... 42 5.2.1 VI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 ---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 险管理问题探讨 第一部分 案例正文 张某于2004年进入S银行广州分行从事信贷业务工作,当初并没有专门的贷后管理部, 张某在分行信贷中心工作做贷后管理工作,其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对客户进行贷后检查:一是 对客户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事项进行非现场检查;二是直接到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贷款用途进 行现场检查。时间很快,一晃六年就过去了,这期间,S银行及广州分行经历了高速发展, 张某本人的职位也得到提升。2006年S银行引进了美国花旗集团、中国人寿、国家电网、 中信信托、IBM信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组成的投资者团队,构建了全新的现代公司治理架 构,资本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之后的几年,S银行虽然经受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但无论是业 绩还是管理方面其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张某所在的广州分行在此期间也取得了较好的成 绩,他的职位于2010年得到再次提升,成为信贷管理部部门主管,负责全行信贷业务的贷 后管理工作。然而,在欣喜的同时,他倍感压力,信贷管理部是2009年才成立的新的部门, 他深知信贷管理部所肩负的责任和对分行的发展的重要性,工作千头万绪,但“贷后管理年”的号角已经吹响,他必须要马上出发。 发展历程 要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张某首先要对分行的历史进行充分了解,掌握分行近期发展情况,从而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S银行广州分行(以下简称S银行广州分行)于1994年8月12日成立,经历了三个成长阶段:初始阶段(1994年至1995年)、整合阶段(1996年-2002年)和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1997年至2000年为配合总行“统一法人、强化管理”的需要,先后三次承接了比自身还要多的42个基层网点、749个一线员工、上千笔数十亿的不良资产,从此S银行广州分行成为系统内网点最多(69个)、人员最多(1400多人)、管理难度最大(储蓄点、分理处、支行三级网点)、不良资产包袱最重的亏损分行。广州分行按照总行要求,对广州市区机构网点、资产和人员几次进行收编整合,从而形成分行网点多、人员多、不良资产多的“三 I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多”状况,并且长期困扰着分行的发展。2003年分行领导班子决定大力加快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专门成立资产管理中心,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清收,千方百计处置不良资产。自2003年至2007年,S银行广州分行通过清收处置、拍卖转让,共清收置不良资产17.8亿元,重组打包转让粤财公司61亿元。2006年S银行广州分行重组成功后,S银行广州分行经营效益扭亏为盈,而且持续大幅增长(详见图1)。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表2 2008年至2010年S银行广州分行不良清收情况表 年份 清收额 完成比例 近年来,S银行广州分行整体信贷资产质量逐年优化,不良率逐年稳步降低,同时,自2007年至2010年,S银行广州分行信贷资产质量位于系统内同序列分行的前列,2010年新发生不良率更位列全行第二,仅次于北京分行,风险管理工作成绩明显(详见表3、表4)。 表3 近年S银行广州分行不良率在系统排名情况 郑州分行 东莞分行 佛山分行 南京分行 深圳分行 杭州分行 6 8 4 5 7 9 1 2008年 0.71亿 142.26% 2009年 1.31亿 230% 2010年 1.76亿 147% 3.42 5.87 1.5 2.36 5.66 10.67 0.28 1.85 4.15 1.79 1.43 3.69 8.03 0.26 4 7 3 2 6 8 1 1.72 2.4 1.39 2.65 2.27 4.72 4.13 4 7 2 5 6 7 9 3 5 2 6 4 9 8 1.55 1.25 1.08 1.56 1.58 2.24 4.46 0.76 0.82 0.92 1 1.06 2.41 3.45 3 4 5 6 7 8 9 表4 2010年S银行广州分行新发生不良率系统排名 单位 北京分行 广州分行 上海分行 郑州分行 佛山分行 东莞分行 杭州分行 南京分行 深圳分行 同类行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3 年末新发生不良率 0.000% 0.040% 0.042% 0.195% 0.379% 0.398% 0.448% 0.711% 1.249%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在这期间,张某本人也参与了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并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但张某在激动兴奋之余,开始冷静思考出现不良贷款的原因。最初,他认为不良贷款的出现就是因为前台和中台的工作没有做好,贷前的工作不够扎实,贷前调查不细致,信贷人员为了完成业绩,玩忽职守,制造了大量的不良贷款。但经过冷静的考虑之后,他开始更客观的认识这个问题,假如自己是一个信贷人员,难道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的客户都是资质优良的,即使在贷前被认定为资质优良的客户难道在贷后就不会发生违约吗,张某对多笔不良借款的违约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后,他发现,无论贷前工作做的再细致,都不可能完全防止客户违约,从贷前到贷后的任一个时间节点的松懈都会导致客户违约,而直接导致客户违约的都发生在贷后阶段,分行清收不良贷款的情况佐证了这个观点。因此,贷后管理对于保证信贷的资产的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贷后管理的重要性 张某作为分行的信贷管理部的主管以来,开始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认真思考并总结贷后管理的重要性,并希望与同事分享,以期能够获得同事的认同,推进贷后工作的进展。他将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S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仍为信贷利差,而保障信贷利润的关键为贷后管理。国有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造后,其业务结构和资产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比例逐年提高,传统的信贷业务比例有所下降,但从各主要国有银行及S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出,信贷业务所贡献的利润仍占到较高比例,而信贷资产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贷后阶段所产生的信用风险,因此,加强贷后管理是保证银行获得利润的关键因素。 其次,贷前和贷中主要为防风险,而贷后管理为控风险,风险集中出现在贷后阶段。一个 成熟的商业银行,贷前、贷中和贷后三个环节应该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贷前和贷中是决定信贷资产质量的关键因素,做好贷前和贷中工作至关重要,但这两个环节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贷后管理与贷前、贷中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该说,做好贷前、贷中很重要, 贷前调查、项目评估、客户评级是为了从源头上把控风险,把不合格的客户或项目排除掉,把符合统一偏好和的客户争取进来,从而保证信贷资产的质量;贷中的贷款审批和审批条件落实是为 4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了结合机构的情况权衡风险与收益,期望实现既定风险水平下的利润最大化,或者既定收益下的风险最小化;贷后管理则是要在贷款存续期间,通过专业化的工作团队,借助精细化的计量模型和其他大量细致的工作,识别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尽可能量化,从而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和机构可能遭受的损失,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以化解风险或减少损失,保障信贷资产的安全。这三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银行的损失,但贷后管理阶段是避免损失和减少损失的最后一道闸门,决定着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并成为信贷业务利润的重要保障。从S银行广州分行的实践看,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使广州分行的资产不良率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3.42%下降到2010年的0.76%,不良率的排名也由2006的排名第6升至2010年的第3(按升序排列,排名越靠前,不良率越低)。 最后,贷后管理可以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联系,是拓展市场、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重要途径。银行加大贷后管理工作,使贷后管理人员更多关注客户的经营及财务情况,不仅能够加强与客户的互信与交流,也可以发掘更多的业务,拓展一些新的渠道和客户,从而培育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贷后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高效的工作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支撑,合理的组织架构不仅使每个部门、每个人清楚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努力方向,而且使工作信息在部门内快速的传递和交流,最大限度的减少内部沟通成本,使分工和协作统一起来,提高工作效率。S银行的贷后管理组织架构几经变迁,最终于2009年专门成立信贷管理部门,使贷后管理工作提升到战略位置。 2003年,是S银行广州分行关键的一年,分行领导正确分析形势,提出了“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效益为中心、质量为前提,以调整发展思路、改革内部机制和合理配置资源为主线,以加速业务创新、强化立体营销为战略重点,以规范管理、细化管理为保证措施,尽快冲出重围、摆脱困境、抢占规模、全面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在加快业务转型、提速发展的同时,该行坚持质量第一、内控优先,不断加强基础管理,为尽快甩掉历史包袱,于2003年专门成立分行资产管理中心,重点清收历史不良资产工作以及有关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工作; 5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2004年为提升S银行广州分行信贷管理水平,由分行授信管理部门负责对公业务的贷后管理职能,由分行个人银行部负责对私业务的贷后管理工作。至2009年3月成立专门的信贷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分行所有的对分、对私业务贷后管理工作,具体分工及设置如下(见图 2) 图2 S银行广州分行组织架构图 信贷管理部职责:负责指导全行信贷业务管理工作。根据监管机构的相关政 6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策,结合S银行广州分行业务发展,组织制定和修订信贷管理政策、操作规程、实施细则等相关规章制度;实施信贷业务现场与非现场检查、信贷风险预警与控制、贷后检查与监督;负责全行公司、个人授信业务的出账审核、授信额度控制与管理;负责信贷管理系统日常管理维护及系统操作培训指导工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组织落实全行五级清分、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贷款卡年审、信贷统计与分析等事项;负责全行授信担保物抵押登记递件、领件见证工作,防范操作风险;对全行不良资产进行管理,实施保全、盘活、清收,采取多项措施压缩、有效控制不良贷款恶化,确保原有不良贷款风险得到及时的控制和化解;组织全行信贷档案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 信贷管理部下设信贷检查及贷后管理处、出账审核处、信贷评级及系统管理处、中台作业管理处、资产管理处、综合管理处等六个业务处,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各业务处具体职能如下: (1)贷后管理及信贷检查处。包括三个岗位:贷后管理岗、授信担保管理岗和授信分析岗。贷后管理岗负责对分片管理的支行及经营单位及授信客户进行日常的现场与非现场检查;负责S银行广州分行授信客户的结构及所属行业风险分析,定期出具授信行业风险指引;根据专业化分工负责全行动产质押授信业务及集团客户的贷后管理工作。授信担保管理岗负责全行授信担保岗管理工作;担保公司及监管公司准入管理和日常贷后管理。授信分析岗负责处理信贷检查统计分析工作及授信客户风险分类的组织与实施工作;负责各类调研、报表及报送资料的统筹、落实与归并工作;负责全行授信客户月度回访资料的收集、统计与分发工作。 (2)资产管理处。包括清收管理岗和法律事务岗两个岗位。其中清收管理岗负责制定分行不良资产清收;分行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法律事务岗负责分行信贷类法律事务审核,出具相关法律意见;提供信贷法律指导与协助;组织信贷法律学习培训;分行法律顾问、外聘律师事务所的日常管理。 (3)出账审查处只设了出账审核岗,该岗位负责全行公司、个人授信业务的出账审核、授信额度控制与管理,确保全行授信业务出账审核工作合规,防范操作风险;负责出账预报管理及提前还贷上报核准工作,四市外派出账审查人员的业务指导及管理,出账档案的整理移交,出账数据的统计报送,分行全辖出账 7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 险管理问题探讨 业务的培训等。 (4)授信评级及系统管理处。包括授信审定岗/系统复核岗、系统维护岗和授信评级复评岗三个岗位。授信评级审定岗/系统复核岗组织和指导分行的授信评级和系统维护工作,贯彻执行总行信管部系统处、评级处布置各项工作。负责信贷系统的全面管理与权限复核审定,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做好信贷系统信息数据维护工作,并运用系统信息做好授信管理非现场监测工作,防范客户授信风险;制定信贷系统及考核办法;负责客户评级的分行审定,以及分行客户评级管理的相关工作,确保评级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定期对辖内机构授信评级工作及CMS操作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制度落实,提高各支行的操作水平。系统维护岗负责信贷系统的日常管理维护及业务指导培训工作。负责信贷管理系统(CMS)、信用评级系统、企业征信系统、银码机构共享系统和统一授信管理系统等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规范操作维护工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并通过这些系统远程进行非现场监测,特别是加强到期贷款的非现场监测,做好信贷管理系统预警信息的处理。授信评级岗复评岗负责客户评级的分行复评工作,指导和审查分行的授信客户评级初评的基础工作,信用评级的系统上报工作,审查评级资料完整性,并做好评级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做好与总行、分行评级沟通的工作,保证客户评级的及时准确。 (5)中台作业管理处。包括政策、制度与合规岗,抵押物权证监管岗,权证收件、分发岗和权证见证岗四个岗位。政策、制度与合规岗根据监管机构与总行有关信贷政策和管理规定,结合S银行广州分行业务发展,组织制定和修订信贷管理政策、操作规程、实施细则等相关规章制度;履行分行合规专员、反洗钱合规员职责。抵押物权证监管岗负责指导、监控权证见证、领取全流程;协助支行办理抵押物权证交接手续;定期/不定期对重要权证的数量、齐全性进行检查。权证收件、分发岗负责接收支行递见/领件预约申请,并分发至见证岗其他人员;负责重要权证暂行保管。权证见证岗负责办理S银行广州分行在广州市各区房管局房产抵押登记递件见证、领件见证手续。其中:抵押前移放款递件环节:包括递件预约、递件见证、回执复印、交接登记;抵押登记手续领件见证:领件预约、跟踪登记机关办理进度、领件见证、权证交接。 (6)综合管理处。包括综合统计岗和档案管理岗。综合统计岗负责辖内各 8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项信贷业务数据的统计工作,完成银监局、人行、总行及相关部门信贷数据报送;负责客户风险预警系统、信贷统计监测数据系统、信贷管理台账的报送、管理工作,负责对各经营单位的信贷综合统计人员的管理;负责对辖内各经营单位统计工作完成情况及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工作;负责分行经营考核指标预测、计算工作;负责公文处理、考勤等部内其他综合事宜。档案管理岗负责信贷档案收集、归档、借阅及管理工作,并对四市支行信贷档案管理进行指导及检查工作。 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管理遵循的原则 对于张某来说,信贷管理部刚刚成立,许多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必须对贷后管理工作有一个总的要求,明确贷后管理工作所要遵循的原则。 贷后管理是指对公信贷业务从出账开始至授信结清或清收处置完毕的全过程风险管理,包括贷后检查、风险预警管理、担保管理、贷后评级、风险分类、授信到期管理、不良资产化解与处置、统计监测、档案管理等工作内容。 S银行广州分行的贷后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为:专业化、差异化、动态化、协作化和信息化。 S银行广州分行的贷后管理的尽职要求:全面监控、及时反映和有效处置。贷后管理组织 主要包括各级业务经营部门、业务经营管理部门、信贷管理部门、信贷审查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S银行广州分行要求每个部门的都要履行本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能,并按照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的原则,相互通报本部门掌握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信息,对重大风险事件和管理事宜,各部门应通过协商机制共同制订风险管理应对策略与措施,并向行领导报告。 S银行广州分行目前已经成立了专门的贷后管理部,并要求业务等相关部门对贷后管理部提供支持,说明S银行广州分行已经充分认识到贷后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做好贷后管理工作。 目前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张某深知,只有找到工作的方向,才能够事半功倍,而要想有的放矢,就必须对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认识和总结,找出贷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思考、约谈同事、访问客户、资料查询、请 9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教同行和领导,他总结出目前广州分行信贷管理中存有问题为: 1、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仍然存在偏差:(1)重发展、轻管理的思想仍然存在,(2)重表面静态的东西、轻实质动态的变化。 2、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调研不够,对外部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不够,不能给予支行提供远瞻性的指导。 3、信贷人员流程化操作培训缺失,分支行的协调、沟通和专业培训不够。新行员或转岗行员工作习惯和业务知识主要通过所在经营单位的信贷人员传授。差异化的工作习惯和知识理解导致信贷人员未能按标准化的流程进行操作,降低了信贷审批和出账的工作效率。 4、授信风险性和操作性的矛盾、需进一步细化、完善信贷管理流程和决策运行机制。在贷后管理中发现,部分授信方案偏向业务风险性的把控,在操作性方面比较欠缺。信贷人员担心批复的修改,特别是需要报送总行审批的修改影响到抢夺优质客户,因此即使在操作性方面存在不足的授信方案也很少报送修改。 5、信贷系统限制管理效率.信贷系统在贷款资金流向查询、销售回款资金测算、数据批处理等方面存在缺陷,信贷管理中所需的关键数据和资料只能通过信贷人员进行收集,并进行人工统计,占用大量工作时间。 6、审查与贷后在风险识别方面未能进行信息共享。目前审查和贷后还未建立授信客户的风险识别信贷共享平台,使得对信贷风险的识别方面客观上存在部分缺陷,未能形成互补。 面临挑战 S银行将于2011年争取A+H股同时上市,S银行是首批成立的全国股份制银行中少有尚未上市的银行,做为一家与总行同在一地的分行,更加感到责任与压力。在总行加速上市推进过程中,S银行广州分行面临如何提升该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加强存量贷款的风险管理,控制新的不良贷款的发生,如何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体系如何建立强有力的贷后管理制度保证机制等问题, 2010年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年,S银行广州分行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进行贷后管理,尤其是贷后信用风险管理。众所周知,我国商业银行被政府隐 10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 险管理问题探讨 性担保,所有的风险最终承担人是政府,所以,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并没有对贷后信用风险管理足够重视,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遵循。虽然国外商业银行在贷后信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成功的经验,但中外经济和制度环境的差异很大,其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的制度在国内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因此,S银行广州分行必须探索制定出能够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贷后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只有把贷后信用风险管理做到位,S银行广州分行的上市工作及后期业绩才能得到有力支撑,S银行广州分行才能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与国内同行及国外同行进行竞争并取得一定的相对优势。 贷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关系到分行的业绩,关乎到S行的经营业绩和上市进度,张某清楚知道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然而,他更清楚作为一个主管,应该站的高、看的远,有大局观,应该去做一些重要的事情,谋划统筹。对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一系列严重事件,张某历历在目。次贷危机发生的种种原因背后,信用风险作为直接原因难辞其咎,尤其对于高度依赖信贷的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无需多言。因此,在贷后管理工作中,信用风险管理是所有工作的核心,它是不仅决定信贷资产的质量,而且决定分行的盈利甚至生死存亡。张某翻开记事本,将信用风险管理这个关键词写在了扉页,接下来他将围绕着信用风险管理做工作,如何进行信用风险的识别、度量和控制将是他首要解决的问题。 11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银行是一国金融的中心,对国民经济起到重要作用,Joseph A Schumpeter(1912)就强调过一国银行发展对该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及其增长率的促进作用。虽然近期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收入比重上升,但信贷业务收入仍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信贷质量直接决定银行的利润高低。 贷后管理是银行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指从贷款发放开始直至收回各项债务(含或有债务)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它涉及监督贷款用途、掌握贷款客户的动态信息,补充完善贷款档案资料,落实还款来源,保全信贷资产,确保贷款本息回收的全过程。贷后管理不仅能够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防范信用风险,而且可以加强商业银行银行的经营与管理,提升银行竞争力水平,并且贷后管理的提高能够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推动经济建设稳步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各家银行都加大了贷后管理工作力度,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强化贷后管理,确保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建行定调2010年为“贷后管理年”;广州银监局定调2010年为“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重贷轻管,管理不到位”现象在各家商业银行中依然普遍存在。这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权限上收使信贷决策层次上升,但贷后管理层次仍在基层,造成贷前决策与贷后管理脱节,基层进行贷后管理的积极性降低,这是严格信贷管理中需要引起重视并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必须借鉴国际活跃银行的经验,建立风险预警体系,解决贷前决策与贷后管理脱节问题。2010年银监下发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以此为内容的贷款新规在全国银行范围内掀起一场银行信贷体制的变革,贷款新规强调的主要是贷后管理问题,贷后管理体现信贷全程风险管理的最终成果,如果贷后管理不到位,前期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审 批的所有努力都将归于零。贷后管理没跟上,难免会出现“一招 12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对实体经济影响日益显现的形势下,强化贷后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从而实现贷后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多年,11个行业包括煤炭、电力等资源性行业投资、产能出现了过剩。真正考验银行的资产质量是在经济波动阶段。加强贷后管理,及时监测行业和企业的不利变化,以便及时应对措施加强贷后管理可以维护客户关系、获取补偿收益、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银监会对某商业银行调查统计,近五年形成的不良贷款中,有30%的原因是贷前决策失误造成,而高达70%的原因应归咎于贷后管理不到位。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标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可分为主要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其中以信用风险为主,约占全部风险的60%。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存在重要影响,它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如下损失:一是贷款者的违约会造成商业银行的直接损失,中国商业银行每年都存在大量的坏账呆账;二是信用风险可能为商业银行招致潜在损失,一些主要客户的违约会造成储户对商业银行资产的担忧,可能减少储户存款;三是信用风险会影响商业银行的预期收益,信用风险越高,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溢价越高,预期利润则越低;四是信用风险可能会影响资金使用的效率,加大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信用风险的存在使资产价格难以估计,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并提高了成本。商业银行贷后的最大风险为信用风险,对贷后信用风险的管理决定了贷后管理的成败,因此,贷后信用风险管理对于贷款资产的安全起到关键作用,对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是从客户实际使用银行信用开始到该授信完全终止前各个环节的管理,这个过程的管理将决定商业银行是否遭受实际损失,对商业银行信贷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之日起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的信贷管理(黄标丰,2009)。它的起点为信贷业务的发放或信用业务的发生,终点为信贷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信用风险的发生就存在于这个阶段。 13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这里的信贷业务不单指包括表内业务,而且包括表外业务、投行业务、中间业务等。一般来讲,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客户管理、信贷担保管理、信贷档案管理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客户管理的主要是对客户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及其重大事项进行管理;信贷担保管理是对担保人及抵押品的管理,确保担保人的资质和担保品的价值足值;信贷档案管理是对信贷业务发生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有价值的资料的收集和归档;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是按照依据合同约定内容,检查信贷资金用途及其它影响信贷资金安全的因素,对信贷的资产质量进行分析,确定信贷资产的风险等级,度量信贷资产的预期损失,并依据风险价值对相应的风险进行控制,其中信用风险管理是贷后风险管理最主要的内容。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力履约的风险,也指债务人无力履约给债权人所带来的风险,这种 风险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信用风险,即债务人并不是还不起债,而是没有意愿还债,二是客观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债务人经营失败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而造成债务人无足够的资产债还债务。田玲(2004)等认为信用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风险指所有因客户违约所引起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资产业务中的借款人不按时还本付息;负债业务中的大量存款人提前取款而形成挤兑,造成支付困难;表外业务则由于交易对手违约形成实际损失,使或有负债转化为表内负债等。与此相对应,狭义的信用风险则指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因此,从以上的概念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信贷风险是指在信贷过程中,贷款人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本息,导致商业银行损失的风险,它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区别在于包括的金融资产的范围不同,后者不仅包括表内信贷资产,而且包括表外业务资产,2010年第4期《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度报告》显示,到2010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在总资产中的比例接近70%,因此,信贷资产仍是中国商业银行的最主要资产,因此, 风险管理一般被认为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控制的过程。Wi11ams和Heins(1989)指出,风险管理是一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评价和控制,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效用的科学管理方法。信用风险的识别主要是指对信用风险的成因进行甄别,为信用风险的度量和信用风险控制奠定基础。信用风 14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险的度量是信用风险控制的基础,主要是借助数理模型和计量工具,对信用风险进行数量分析,主要的类型有敏感性分析、波动性分析和价值分析。信用风险控制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最重要环节,它是信用风险管理效率的体现,要兼顾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两个目标,达到风险既定下收益的最大化,或者收益既定下风险的最小化目标。 1.3 研究框架 图1.1 论文研究框架 15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1.4 可能贡献之处 贷后信用风险管理是国内商业银行近期关注的热点问题, (1) (2) (3) 16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2 理论综述 现代银行的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只有三十余年,其主要理论基础也是在二十世纪中页发展起来的现代金融理论,其中包括马克威茨的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布莱克、斯克尔斯和默顿所创立的期权定价理论。在这些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和学术界创立了很多用于识别和量化风险的管理模型和技术,数理统计、系统工程,甚至是物理学等科学的研究方法都被用于风险管理领域,为应对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起了重要作用。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标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可分为主要是否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其中以信用风险为主,约占全部风险的60%,因此,信用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至关重要。关于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主要从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信用风险识别、信用风险度量和信用风险控制四个方面来阐述。 2.1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 虽然商业银行都认识到贷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都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但从目前来看,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模式,商业银行的贷后风险管理还不系统、不规范,尽管有部分商业银行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事实上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和执行并不到位,贷后风险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 华夏银行于2010年向各分行和各地区的信用风险管理部下发了《2010年贷后管理工作实施意见》,提出贷后管理工作要运用“改善工作机制,落实管理责任,优化管理工具”三个主要手段,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落实贷后检查的实效性,有效提高贷后管理工作的组织推动力,达到及时识别风险,及时评估风险,及时化解风险的目的。 建行管理层着重强调2010年为“贷后管理年”,提出了贷后管理的基本要求:(1)流程管理精细化;(2)机制管理精细化;(3)预警管理精细化;(4)风险管理精细化。其中关于贷后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监测贷款用途;定期召开分析后,评估客户的经营财务风险;建立包括宏观、管理、经营、财务、履约和其他等六大类风险预警信号的风险预警系统,对正常、关注类客户的早期风险预警信号进行全面风险识别,及时发现风险;对担保品和担保人进行定期的检查和 17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评估等。 国开行在城建领域与贷款客户合作中提出了“集中管理、统一直付”的贷后管理模式,对城建信贷资金实行集中管理,根据工程进度等条件,资金的拨付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通过银行系统将信贷资金直接支付给施工单位、被拆迁单位等最终收款人,不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而且有效地防范了信贷资金被挪用的风险。 工行针对个人贷款的贷后管理也提出了以下几个要求:(1)加大个人贷款的监测检查力度,利用反传数据和PCM2003系统指定专人坚持每日对辖内个人违约贷款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对个贷业务做到日监测,日提醒,提前预警催收。(2)有的放矢把握个人贷款的催收重点,关注类贷款种类分布情况,将关注类贷款余额及占比较高的个人贷款品种作为重点催收目标;(3)严格执行贷后跟踪调查走访管理制度;(4)落实个人贷款的催收工作责任制。 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出了贷后管理的指导意见,迈出了贷后信用风险管理 的第一步,但从笔者所了解的情况看,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的也仅仅是给出了一些大的原则和要求,并没有提出信用风险管理的识别、度量和控制的具体方法,操作性不强,对提高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实际价值并不高。 2.2信用风险产生原因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开始尝试用新的理论来研究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贷关系,其中主要的理论有博弈论和不完全合同理论,这些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解释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Holmstrom(1979)研究了道德风险和行为可观察性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当代理人的行为不可观察时,代理人的收入所得与代理人的风险偏好和产出的概率都有相关关系。从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开始尝试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金融学领域的问题,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Stiglitz和Weiss(1981),他们合著的《不完善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将信息不对称理论运用到金融市场,研究了保险市场、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他们详细地阐述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商业银行会根据企业的风险情况和贷款利率来综合判 18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断是否发放贷款,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认为风险较大的企业会愿意以较高的利率获得贷款,因此,银行会根据这个信息减少贷款,结果导致所有的企业都要求商业银行以较低的利率提供贷款,以掩饰其实际风险,因此,商业银行无法根据利率来区分企业风险,而被迫制定统一利率,从而导致信贷市场的利率不能反应风险。Mishkin(1996)的研究表明,由于借款人在其贷款所投资的项目的风险方面拥有更多的信息,从而产生了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Krugman(1998)认为政府对金融中介机构的隐形担保和裙带资本主义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Demirgul-Kunt and Detragiache(1998)提出时机尚未成熟和条件尚不具备时,若实施金融自由化将会产生较大的金融风险,加剧银行系统的脆弱性,或发生大的信用风险事件,严重的可能会导致金融系统崩溃,引发金融危机。Riordan(1993)的研究显示,随着银行数量的增加,当贷款者在一家银行的借款申请遭到拒绝时,可能会转向其他银行,借款者的资质可能无法达到要求,但商业银行的竞争会使这部分借款者获得借款,因此,过度竞争会使逆向选择更为严重,提高了银行的信用风险。Matutes and Vives(2000)的研究表明,市场竞争和存款保险的同时存在会促使银行选择风险更高,预期收益更大的项目,从而导致信用风险的加剧。《世界发展报告》研究表明,在充满不确定性和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下,在银行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所导致的体制问题是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信贷人员作为代理人,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其机会主义行为会导致信用风险产生。 我国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张维迎(1999)认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在信贷合约签订之前,逆向选择引起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信用合约签订之后,道德风险就成了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刘锡良、罗得志(2001)认为,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和信贷交易的内部性是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周娜从内外部两个层面分析了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由于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偿债压力大,而且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备,政府行政干预多等都是信用风险形成的外部机制;组织机构的行政化,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不健全,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技术落后等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生成的内部机制。 19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2.3信用风险的识别 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由于市场风险所导致的客观违约,二是由于道德风险所导致的主观违约。从已检索到的文献看,对信用风险的识别主要是对市场风险所引致的信用风险的识别,主要的方法为专家法和财务分析法。 最早关于信用风险的识别方法主要是专家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商业银行会选择一些长期从事信贷业务的专家,依靠他们的从业经验来判断贷款是否存在信用风险,因此,在对信贷资产是否存在信用风险的判断中,专家们的专业知识和个人主观判断起到重要作用。专家制度的优点是经济、灵活、高效,对数据的依赖性低,能够迅速做出判断并快速执行,这种方法对于判断中小企业的贷款是否存在信用风险非常实用。然而从长期的实践来看,专家法也存在诸多弊端:一是商业银行必须拥有并培训大量专业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从业人员;二是专家法对信用风险的识别判定不具有稳定性,不同的专家组合或者相同的专家组合不同的参与人权重会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三是专家法还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过于集中,滋生腐败。因此,专家法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财务困境判别方法逐步被用来识别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的识别财务分析法主要是某些企业经营或者财务指标,发现企业所潜藏的风险。早期的研究者直接利用财务指标研究企业是否处于财务困境,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信用风险,最早关于企业财务困境研究的是Fitzpatrick(1932),接着Beaver(1968)单变量模型和Altman(1968)的多元判断模型都用来判定一个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Logit识别模型以及主成份分析判别模型都丰富了企业财务困境判定的方法。最近的研究成果将市场环境条件也考虑进来。一般认为,企业的财务杠杆可以作为信用风险识别的信号,但杨军(2004)分析论证了完全信息条件下财务杠杆作为信用风险识别信号的机理,并运用博弈论研究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财务杠杆作为信号的博弈问题,结果表明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国内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的成本较低,难以存在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用财务杠杆的风险识别作用降低。晏艳阳和金鹏以信用报告作为传递信号建立了信号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在我国现阶段很大程度上存在共同均衡,以信用报告识别授信风险的效率 20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较低,因此在对个人授信时,抵押是降低贷款风险的一个重要保障。顾婧和周宗放(2010)借鉴可变精度粗糙集(VPRS)模型,提出基于VPRS的企业信用风险识别方法,通过对部分上市新兴技术企业的实证检验,发现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另外,一些专业评级机构如标准普尔,穆迪等公司利用企业公开信息和市场对企业的反应对企业进行评级,中国人民银行于1997年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在2006年7月份实现全国联网查询,于1999年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05年8月底完成与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部分有条件的农信社的联网运行,2006年1月,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这些机构的信用信息也将成为商业银行判断企业和个人的信贷资产是否存在信用风险的依据。 2.4信用风险计量 金融理论界一般都认为,贷后信用风险评估是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而贷后信用 风险评估技术的选择和风险评估的准确与否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成效的核心决定因素。信用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有: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模型、 KMV模型和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 2.4.1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较为主观,主要包括:专家法、综合评判法和信用评分模型,其中信用评分模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Altman的Z评分模型(Z-Score model)和ZETA信用风险模型(ZETA Credit risk model),信用评分模型事先确认某些决定违约概率的关键因素,然后将它们加以联合考虑或加权计算得出数值,一般情况下,这个数值视为违约概率,但也可能会将该数值于某个临界值相比,以此作为区分标的公司优劣的标准。Z评分模型是利用数理分析技术,对目标样本的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反映贷款人经营财务状况的指标,并以此构建一个能够辨别公司好坏的模型。Z评分模型和ZEAT模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适应性、对数据的要求也并不是特别高,因此,一经推出,便得到快速的推广和应用,尤其在中小企业和机构的风险度量中更为有效,但该方法对财务数据依赖性过强,并缺乏理论支撑,使用也受到质疑。 21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2.4.2 Credit Metrics模型 该模型是由J.P.摩根与其它合作者包括美洲银行、KMV公司、瑞士银行公司、瑞士联合银行于1997后推出,主要用于贷款和私募基金之类非交易资产的估值和风险度量。Credit Metrics模型基于在险价值(VaR)方法对信用风险进行度量。在险价值是指一项给定的资产或负债在一定时间里和在一定的置信度下价值的最高损失额,是一个盯住市场或随行就市(Mark-to-Market,MTM)模型。计算出VaR值,相当于度量出该项资产或负债的信用风险的大小,商业银行可以根据VaR值对相关资产配置风险资本,从而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该方法首次将在险价值运用于信用风险的度量,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但模型假设信用等级转换概率矩阵是稳定的,也即假定不同借款人之间、不同时期之间的信用等级转换概率是不变的,与现实不符,影响了模型的精度。 2.4.3 Credit Risk+模型 Credit Risk+模型是瑞士信孚银行依据财产保险的设计理念而开发的。Credit Risk+模型是一个违约模式(Default Mode,DM)模型,在任何时期,只考虑两种状态—违约或非违约,与住房火灾保险情况有着相似,违约被模型化为一种有着一定概率分布的连续变量。在保险公司,投资的每一处房屋被烧毁被看成是一个独立事件,即不同房屋之间是否被烧是独立的,这种思路用于贷款也是合理的,商业银行会向多个借款人提供贷款,每一笔贷款的违约概率应该都独立于其他贷款的违约,因此,商业银行所有贷款的组合的违约概率就服从泊松分布。该模型度量的是资产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它的最大优点是模型需要较少的数据,特别适合度量管理不规范的中小企业,但它的精度就受到质疑,另外,由于该模型忽略了转移风险,假定每一个债务人的风险同质的,也同样影响了模型的精度。 2.4.4 KMV模型 KMV模型主要借助于期权定价方法对贷款或贷款组合进行估值,并以此来度量其信用风险。该方法基于两层关系,一是企业股权市场价值与其资产市场价 22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值之间的关系,二是企业资产市场价值的波动率与其股权市场价值波动率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层关系,可以计算出资产市场价值及期波动率,由此,可以通过模型推算出贷款企业的预期违约概率。 KMV模型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模型能够充分利于现有市场信息,通过对企业已公开数据信息的采集,比较全面地刻画了企业的信用风险;二是,该模型是基于现代公司财务理论和期权理论,对于信用风险的测度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所得的结果也比较可靠。该模型的主要缺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该模型为静态模型,不能够动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二是该模型没有考虑到信贷资产的不同类型,信贷资产是否具有担保质押物、期限长短、是否可转换等都会影响到资产安全;三是模型的某些假设条件不符合现实情况,如模型假设企业的资产价值呈正态分布,以此为基础计算出企业理论上的预期违约频率,但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企业的资产价值都呈正态分布,因此,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2.4.5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 现实世界里,不同借款人之间信用等级的转换概率可能不同,同一个借款人在不同的时期信用等级的转换概率也不是稳定的,因此,Credit Metrics模型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Credit Portfolio View放宽了这一假设条件,将信用等级转换概率与宏观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化,从而把各种影响违约概率以及相关联的信用等级转换概率的宏观因素纳入了模型中,克服了Credit metrics模型由于假定不同时期的信用等级转换概率是静态的和固定的而引起的很多偏差。但该模型的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数据的可靠性程度不高,如行业的违约信息很难采集到,即使采集到也可能并不准确;二是,模型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存在模型风险,模型使用的是经调整后的信用等级转换概率矩阵,而调整是基于银行信贷部门积累的经验和信贷周期的主观判断,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模型的精度。 以上的这些模型都是由西方的金融机构或评级机构开发和使用的,它们的应用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足够数量的历史数据、相对稳定的经济周期等,这些条件在中国基本到达不到,因此,这些模型的应用就受到限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考虑到不同国家的经济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及金融机 23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构的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建议金融机构在进行风险度量时采用适应性较强的内部评级法,中国的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在信用风险度量时采用内部评级法更为有效。 2.5信用风险控制 信用风险控制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制度层面,二是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就是从国家宏观经济制度和企业内部治理两个方面去营造守信文化,提高风险意识,对风险进行控制;技术层面则是对无法规避的风险进行对冲和转移,主要是应用保险和一些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控制。 王国荣(2010)从制度层面给出信用风险控制的建议:(1)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相关法律、政策建设;(2)建立全社会的信用体系;(3)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4)营造信用文化、树立正确管理理念;(5)构建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6)完善内部评级体系,加快建立信用风险量化模型(7)强化激励机制、培养信用风险管理人才等七个方面。 崔炳文(2006)提出用信用衍生品进行风险控制,他认为信用衍生品不仅具有传统金融衍 生品的性质外,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极大的灵活性,由于期限、交易对象和金融的灵活性,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二是良好的保密性,银行不需要直接和交易方进行接触,保护了银行交易记录的机密,使得银行在不破坏与借款者良好关系的基础上管理贷款的风险;三是债务的不变性,即债务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四是较强的交易性,实现信用风险交易的市场化。商业银行是传统上信用风险的主要持有者,它也成为信用衍生品的主要提供者,利用信用衍生品可以将信用风险转移给保险机构、基金等涉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其他金融机构。 24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3 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S银行是我国较早成立的股份制银行,而且引进了战略投资者,银行的日常管理借鉴和吸收了国外先进经验,因此,管理方面在国内银行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尽管如此,该行的贷后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对信贷资产信用风险的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 3.1 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管理部风险管理的基本情况 随着S银行授信业务的不断发展,风险管控工作日趋严峻,S银行广州分行把风险管理与合规经营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方面采取现场检查、风险预警等各项针对性风险控制措施,严格防范各类信贷风险。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管理部风险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如下: 1、细化贷后管理工作分工,提高贷后管理的质量。鉴于贷后管理、风险预警及贷款清收工作具有连续性及一定的交叉性的特点,S银行广州分行按照分片管理及授信行业专业化分工的原则,细化每位贷后管理人员及清收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对应的挂钩管片支行以及具体专注的行业风险,以明确各人责任与管理目标。通过建立房地产贷款管理控小组、好融通客户预警小组、动产质押、保理业务等多个专项风控工作组,突出管理的重点,提高贷后管理的质量。 2、组织开展信贷检查,防范信贷风险。信贷专项现场检查是贷后管理部核心管理工作之一。自2010年以来贷后管理部积极组织开展全行个人贷款、钢铁行业授信风险、“好融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执行情况、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担保公司、动产质押业务、房地产开发贷款、出口型客户授信等专项检查,同时积极配合监管机构对S银行广州分行的各项检查。 3、积极以科技细化管理,以科技防范风险。S银行广州分行现接受的授信担保公司达几十家,每家的担保授信额度均不相同,且对于不同的业务品种,不同的借款对象(法人和自然人),不同的授信期限,均规定了不同的授信担保限额,这种状况难于管理,且容易出现风险。2010年初,为加强各家担保公司担 25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保额度的管理,贷后管理部积极向分行信息技术部申请开发授信担保额度管理系统,得到了分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经过两轮的业务需求探讨及数据采集,现完成了业务测试,授信担保额度管理系统已正式投入运行。 4、组织开展员工纪律教育活动,构筑拒腐防线。2010年初,按照分行安排,积极组织本部门员工开展以“加强制度建设、构筑拒腐防线”为主题,以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为重点的2010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认真组织员工学习《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学习问答》、《反腐倡廉教育读本》等,加强对广大员工的廉洁从业教育、依法合规教育和防控案件风险教育,增强员工的纪律意识、依法合规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为检验教育学习的效果,贷后管理部组织员工进行《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测试、《内控知识》测试等,进一步增强员工“合规经营是底线,资产质量是生命线,反腐倡廉是高压线”的“三线”观念。 5、强化风险预警机制,切实做好案件防范工作。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数起由于内部监督控制不力、违规操作导致的重大案件,组织下发《关于切实加强信贷预警机制及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经营单位必须加强内控管理,规范业务操作,强化风险预警机制,加大对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力度,切实做好案件防范工作。自2010年以来,国家调控政策频繁出台,为有效规避房地产、钢铁等行业风险,指导经营单位和客户经理提高上报授信项目质量,更好地发展分行信贷资产业务,密切关注市场变化,适时结合当前宏观形势,积极应对市场风险,对房地产、钢铁、环保、动产质押、汽车等方面的信贷业务作出行业授信风险提示,对动产质押、出口退税、出口贸易等业务品种做出分类业务品种风险提示,同时通过实际案例通报强化支行风险防控意识,提高对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力度。 6、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2010年初,贷后管理部组织对分行辖内所有不良资产项目逐笔摸底、分析、彻底排查,提前做好不良资产清收计划,并与清收人员认真研究清收策略和处置方案,对重点项目专人落实清收工作。通过采取出具律师函、协商谈判、担保人代偿、资产变卖、债权折让、法律诉讼、核销等各种有效手段,积极推进不良资产清收工作,切实维护S银行广州分行债权。为加强对支行不良及欠供个贷追收工作管理,确保快速有效降低 26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分行不良贷款余额,全力保证分支行全年清收成果。贷后管理部下发了《关于大力强化年末不良个贷追收力度的通知》, 通报不良指标前十名支行,对欠供二期(含)以上纳入追收不良资产考核范围,采取加重信贷管理扣分、暂停支行当月新增个贷项目申报、直至暂停支行次年个贷业务权等一系列处罚措施。同时,对部分多次发生不良个贷客户经理进行警告,并抽调分行专项清收工作,强化不良资产的问责力度。在S银行广州分行领导的重视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以及各种有效清收策略,S银行广州分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详见表3.1,2010年累计收回现金16,265.93万元,其中清收处置历史不良贷款9,912.74万元,清收处置新增不良贷款本金6,353.19万元。 表3.1 2010年S银行广州分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现状 (单位:人民币万元) 7、强化员工专业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水平。2010年,贷后管理部组织全行信贷统计人员 进行信贷统计监测数据系统上线培训,以及举办CMS新功能上线的培训学习,通过培训,提高支行人员各个系统操作技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质量,防范信贷风险、提高系统的风险监测功能。针对新进员工较多情况,贷后管理部组织对全行客户经理开展相应培训工作,以使相关的信贷政策及管理规定能及时准确传达至各经营单位。主要针对银监会先后颁布实施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配合总行积极开展“办法和指引”的培训与学习工作,并组织对全行客户经理学习“办法和指引”的情况进行专项测试,确保所有在册客户经理考试及格,提高全行客户经理对政策的理解和风险识别能力。 27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3.2 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管理风险分类 S银行广州分行主要根据贷款客户还款能力和贷款本金及利息回收的可性,评价贷款客户经营状况和贷款质量并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详见图3.1) 28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从图3.1可以看出,S银行广州分行将对自然人贷款实行五类贷款风险分类制度,五类指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对法人客户贷款实行五类十级的贷款风险分类制度,贷款在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五类基础上细分十级,包括正常类四级、关注类两级、次级类两级、可疑类一级和损失类一级,后三类四级贷款合称为不良贷款。其中正常表示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表示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表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表示借款人无法保证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表示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贷款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运用贷款风险分类法对贷款进行分类的实质是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贷款分类时,应对影响贷款偿还可能性的以下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五类贷款的核心定义,按照贷款风险分类原则,对照各类贷款分类标准进行综合判断:(1)贷款基本情况,如贷款用途、还款来源、资产转换周期、还款记录等,贷款用途和还款来源应根据借款人资产转换周期和资金状况分析;(2)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分析;(3)贷款的担保;(4)其他影响还款可能性的非财务因素,如还款意愿、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信贷管理状况等。对贷款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时,重点应包括贷款用途是否按合同约定使用、有无被挪用,借款人资产转换周期有无变化,贷款期限、金额、还款计划是否 符合贷款用途、资金状况和资产转换周期。 S银行广州分行将六类指标设置为预警信号:客户的基本情况、客户经营情况、客户财务情况、客户与银行往来情况、抵押物和质押物情况及其他相关情况。 3.3 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中国人民银行逐步退出商业银行领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金融业走向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银 29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监会成为商业银行的监管主体,国有商业银行也进行股份制改造,多家股份制银行成立并与四大行进行竞争,国家因此出台了《商业银行法》等一系列针对银行业的法律法规,银行体系日趋完善。但是,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较短,商业银行对于贷后管理还不够重视,信贷资产面临的信用风险较大。S银行广州分行虽然为股份制银行,但大股东仍为政府,其贷后信用风险的成因可以从政府、企业和银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3.3.1 政府方面的原因 商业银行是依照该法和《公司法》设立的企业法人,虽然金融机构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性,但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原则应该是自由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不应受到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预。但中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商业银行的市场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政府对商业银行的干预还普通存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因此,政府的行政干预是导致信贷资产面临信用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 国有企业改制前,其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改制初期,其资金来源主要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在此过程中,政府一直是起主导作用,把握资金的流向,使商业银行没有办法根据自身的业务需要和标准去发放贷款,导致大量的坏账呆账,国有商业银行背负了大量不良资产。虽然近期商业银行的经营逐步迈向市场化,但政府的干预仍不同的程度的存在,这使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控制信贷资产的质量,导致信用风险的产生。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中央政府的干预。虽然中国已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但中国的经济并没有完全实现自由化,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仍比较大。改革初期,中央政府制定了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东南沿海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较大的挑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央政府需要支持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个过程在西方国家主要是依靠市场自发调节的,而在中国则是由政府主导的,中央政府掌握了大量的资源,干预经济的发展。除了正常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中央政府采取更多的是财政政策,靠投资去推动经济的发展,除了动用财政资金,政府还经常要求国 30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有商业银行参与国家经济战略的调整。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更多成为政府的建设资金,收益和风险难以把握,为商业银行的贷后信用风险管理埋下隐患。 (2)地方政府干预。中国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分税,地方政府所拥有一定的财政资源,而且地方政府拥有更多如土地使用等其他资源的配置权利,国有企业也分布在各省,国有企业中除了中央所属企业,还有地方政府所属企业,为了追求政绩,地方政府不仅会运用财政资源,而且会要求商业银行给予支持。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地方政府出于政治考虑,可能会 要求商业银行去支持效益较差、技术设备落后国有企业,使商业银行的贷款很可能沦为呆账坏账;出于政绩考虑,地方政府也会要求商业银行去支持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但众所周知,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一旦失败,商业银行无法收回贷款,即使成功,商业银行也只是收回贷款本息,并不能分担失败项目所带来的损失,所以地方政府的干预使商业银行无法按照市场原则去进行贷款,信贷资金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 3.3.2银行自身的原因 S银行广州分行虽然是股份制银行,而且引入战略投资者,但最大股东仍是政府,其经营管理方面遗存有原国有企业管理的弊病。中国银行业没有完全市场化运营,更没有存款保险制度,政府作为最后贷款人,承担着隐性保险功能,将承担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较少考虑风险因素,贷后管理中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控制风险,从而使信贷资产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从另一方面讲,中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较短,商业银行没有形成风险管理文化,不仅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而且缺乏风险管理人才和风险管理技术,使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面临较高的风险。尤其是在贷后管理中,虽然各银行都有贷后管理的规章条例,但从业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各项检查和审查工作态度不认真,贷款发生后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技术去度量信用风险值的大小,无法客观地评估信用风险的大小,使信贷资产处于较高的风险中。 3.3.3企业方面的原因 中国现在正处于转轨经济,企业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原有国有企业 31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改制的企业,另一类是民营企业。虽然国有企业经过改制,多数成为股份制企业,但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仍为政府,其经营受到政府的干预,同时也会受到政府的扶持。政府除了给国有企业税收、土地及垄断权力方面的支持外,还会要求国有银行优先向需要贷款的国有企业发放贷款,而部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思想落后,企业债务沉重,银行注入资金多是饮鸩止渴,不能真正实现赢利,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同是国家的,国有企业的还款意愿不高,对资金的利用效率也低,从而使银行的信贷资产遭受较高的信用风险。另一类企业为民营企业,这部分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前者赢利能力有限,后者存在较高的风险。转轨经济下,一部分民营企业追求短期效应,缺乏信用,想尽办法套取银行贷款,甚至不惜在会计报表上做文章,获得贷款后挪做他用,根本没有偿还贷款的意愿,这种逆向选择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原因之一。还有部分民营企业,由于企业的技术设备落后,或生产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虽然通过各种手段向银行争取到贷款,也有意愿还款,但由于市场经营失败最终无力还款,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出现信用风险。 3.4 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S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在管理上也逐步与国际接轨,但从目前来看,该行的贷后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 3.4.1 风险意识淡薄 从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看出在该行并没有形成风险管理文化,管理层和信贷人员都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长期以来,由于政府作为隐性的担保人,承担了商业银行可能遭受的风险,商业银行从心理上没有重视信用风险的管理,特别是政府进行干预的情况下,信贷人员更是放松了警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还主要依靠信贷收入,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在银行的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国民经济 也主要靠投资拉动,所以这种高储蓄高投资的居民必然会导致商业银行重视放贷业务,客观上造成商 32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业银行贷款扩张和冲动。由于要将大量的储蓄放贷出去,加上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商业银行必须会要求信贷部门放低门槛,特别是对一个集团性的大客户,必然导致信贷人员重贷轻管,只追求放贷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贷后信用风险的防范。 3.4.2 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西方发达国家的风险管理历史较长,银行业经过多次金融危机的考验,都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特别是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更是采用了多位一体的管理方法,有效防止信用风险的方法。所谓的多位一体,是指商业银行、工商、税务、专业评级机构等多个机构共同组成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可以快速获取个人和企业各种信用信息,及时对贷后资产进行管理,有效防止信用风险的发生。中国目前没有权威的专业信用评级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数据库建立历时不长,工商、税务、海关、公安等与个人和企业信用相关的信息还没有进入信用记录,因此,外部环境对于商业银行建立风险管理系统的支撑不足。 S银行广州分行虽然也成立了贷后管理部,并要求相关部门给予支持,但其风险管理系统仍存在较多问题:机构设置不合理,贷后管理部并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岗位,统筹协调风险管理工作。从其组织架构可以看出,贷后管理部将信用风险的管理工作分配到各个部门,表面上看来,这套风险管理系统可以从贷前和贷后各项工作都有部门负责,对借款人的资格审查和贷后跟踪都比较到位,但这样的机构调协极易造成权责不对称,管控不到位的局面。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应该是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统筹协调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部提供风险咨询、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及风险发生后的处理方案,相关的业务部门负责落实,风险管理部门若没有进行风险提示业务部门免责,如果风险管理部门提示了风险,业务执行不到位则风险管理部门免责,两个部门统力合作,才能够更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的发生。 3.4.3 激励机制不到位 贷后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体系,对其管理效果的评价也比较难。目前,多数的商业银行对贷后的检查、信贷资产为银行所创造的绩效 33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等都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激励也不到位。长期以来,贷后管理的考核仅停留在表面,重形式而轻实质,只对贷后管理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规范进行规定,但对实际执行的效果却并没有严格考核,对一些报表的填报只检查是否符合规范和公司的要求,但对报表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并不深究,从而导致信贷管理人员也只做表面工作,不讲工作质量,具体表现如下:(1)对项目的检查更多关注合规性,而忽视合理性,只检查资料是否齐全,各项手续是否合法合规,是否符合公司作业流程,而对于项目和资产的盈利性和安全性关注度低,对影响项目和资产的盈利和风险因素分析很少;(2)很少对项目进行主动追踪,多是应付上级检查。风险管理是一种日常性工作,只有对贷款人及时检查跟踪,方能及早发现风险因素,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并化解风险,但从实践中看,信贷人员贷后项目的检查多是被动的,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需要而进行的,检查的效果大打折扣,起不到防范风险的目的。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激励不到位造成的。 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对于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规定不够明晰,对风险管理的责任没有具体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奖惩制度不合理,对信贷资产出现问题的相关人员没有问责和处罚,对正常回收贷款的没有奖励而对收回逾期贷款和其他不良资产的给予奖励,从而形成负激励,严重的可能出现信贷人员与借款人串谋,加大商业银行贷后的信用风险。 3.4.4 风险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由于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不长,因此商业银行运营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风险管理方面较国外同业落后很多,不仅缺乏信用风险管理理念,而且风险管理技术也比较落后。巴塞尔资本协议代表了发达国家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是各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实践结果的集成。中国资本市场还没有开放,银行业还处于被保护状态,虽然也经历了次贷危机的洗礼,但并没有受到真正的考验。纵观中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其风险管理技术方面存在两问题,一是缺乏高效的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即缺乏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风险度量技术,使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信号传达不及时,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信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巨大;二是贷后管理的信息管理不到位,S银行广州分行虽然成立了贷后管理部,各个部门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实现了各个部门信息之间的联系,但由于没有专门的风险 34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管理部门,各种信息只是初级的对接,没有形成信用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各种指标的分析是孤立的,导致贷后管理部无法客观评价贷后资产的风险暴露情况和风险等级。 3.4.5 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信贷资产的贷后信用风险管理是个繁杂的系统,不仅需要能够全面了解、识别和度量信用风险的专业风险管理人才,也需要具有市场敏感性专业的客户经理。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根据经济环境和商业银行自身的需要设计出合理高效和风险管理系统,并负责导入、协调和后期管控;后者则主要负责对借款人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和抵押品等影响其信用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和跟踪,该客户经理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从借款人所提供的信息中甄别其真实性、可靠性,以能够在第一时间反馈信息,提示风险。从S银行广州分行的实践看,从事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的人员多是从其他岗位转过来的,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风险管理培训,较少有资质的风险管理人员也缺少经验,人才短缺成为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的主要瓶颈。 35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4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信用风险管理之解读 4.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产生背景 1974年底,比利时、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日本、荷兰、瑞士、英国和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十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们在巴塞尔成立了银行业务条例与监管委员会,简称巴塞尔委员会,后来德国、卢森堡两国也加入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75年2月召开,此后每年定期召集三至四次会议。巴塞尔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交流金融监管信息、加强成员国监管当局的国际合作与协调、建立商业银行最低监管标准、维护国际银行体系稳健运行。 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讨论通过并经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签署《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 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巴塞尔旧资本协议,该协议的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资本的分类;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1992年资本与资产的标准比例和过渡期的实施安排;各国监管当局自由决定的范围,而其核心内容是对十国集团国际银行提出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主要的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由传统的信贷业务转向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金融衍生品给银行带来了较高的利润,但同时,其潜在的风险也较大,旧资本协议只强调资本充足率,显然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金融监管的要求。 2001年1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在1999年新资本协议框架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布了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征求意见稿,该稿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即将在全球银行业推行的新资本充足协议的基本原则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征求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意见,最终于2006年正式实施。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III)的最终文本,并要求各成员经济体两年内完成相应监管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监管标准,2019年1月1日前全面达标。 4.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创新之处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延伸和日益复杂,风险管理的 36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难度也越来越大,相应地,监管机构的监管难度也不断增加。巴塞尔委员会根据各成员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和各中央银行的监管实践,在旧资本协议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新资本协议,该协议的创新之处主要有: 1、提出“三管齐下”的监管框架。旧资本协议下,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体现在对资本金的要求上,而新资本协议则从资本金、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三个方面实现对商业银行的多层次监管。(1)最小资本要求。该部分内部主要的变化是在银行风险方面,新资本协议将风险进行了细分,即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相关风险,其中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理方面作了重大调整。信用风险管理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对信用风险的计量方面,新资本协议调整了计算风险资产的“标准方法”。(2)外部监管。巴塞尔委员会对有效外部监管提出四个要求:一是监管当局应该根据银行的风险状况和外部环境,制定银行应达到的最低资本充足率水平;二是银行应参照其可承担风险的大小,建立起资本充足率的内部评估机制,使其资本水平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三是监管当局应对银行的内部评价程序与资本战略、资本充足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四是在银行资本出现下滑迹象或正在下滑时,监管当局应尽早对其进行干预。(3)市场约束。新资本协议首次将市场约束机制纳入监管框架,旨在让市场力量来促使银行稳健、高效地经营以及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市场约束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是提高银行信息披露的水平,加大透明度。新框架规定,银行在一年内至少披露一次财务状况、重大业务活动及风险度以及风险管理状况,这些指标主要包括资本结构、风险敞口、资本充足比率、对资本的内部评价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战略等。 2(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监管资本金。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通过内部评级法计算风险资产,从而据此配置资本金。新资本协议建议业务不是十分复杂的银行采用标准法。在标准方法下,巴塞尔新资本提供了不同资产的风险权重,银行在计算风险值时只需要用资产的头寸乘以风险权重即可,该方法操作简单,对于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和业务不复杂的银行来讲不但操作成本低,而且相对高效。对于风险管理水平较高的银行,新资本协议框架建议其采用基本的或高级的内部评级方法。基于内部评级方法是建立在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方法之上,来估计所需资本金额以支持他们的经济性风险。若要使用基于内部评级方法, 银行必须达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提出的最低标准或要求。内部评级法的基 37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础法操作也相对简单,新资本协议要求监管当局提供一些主要指标的算法或直接给出相应数值,银行只需要简单地套用监管当局所提供的参数便能够轻易地计算出其可能承受的风险,据此分配资本金。高级法则对银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参数的算法放在银行内部完成,主要用在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内部数据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的银行。 3(扩大了资本充足比率的约束范围。旧资本协议未对控股公司的资本充足比率作要求,从而使一些金融机构为了逃避监管而采用控股公司形式,新资本协议对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方法做了调整,提出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导的控制公司也必须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另外,对一些新的业务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也做了调整,特别是针对不断出现的金融衍生品提出了赋予权重的方法。 4.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难点是对风险的度量,新资本协议在理论方面引入金融学领域前沿理论,信用风险的度量和评价运用了新的模型和技术,如B-S期权定价模型、GARCH族模型等,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也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得以体现。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关于信用风险的度量有两类方法,一类是标准法,一类为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又分为基本法和高级法。新资本协议允许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风险管理水平及业务的复杂程度去选择合适的方法,建议管理水平较低,业务相对简单的商业银行采用旧资本协议中所提出的标准法。内部评级法(IRB)是巴塞尔委员会经过对国际金融界几个比较成熟的信贷风险计量模型的研究和比较后,依据模型的可操作性、成熟度进行调整而形成的方法。内部评级法的基本思想是贷款人可能违约,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已掌握的借款人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对其违约的概率和违约损失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的结果与资本充足率挂钩,并进一步将单笔信贷的资产组合起来去考察整个银行的违约损失情况。 内部评级法有六项重要的指标:借款人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有效期限、预期损失和未预期损失。事实上,内部评级法就是要求商业银行建立起能够反映这六个指标的风险评估体系,通过搜集和整理数据,带入模型求出相应的指标值,以衡量公司所承受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初级法中,商业银行计算不同级别借款者的违约概率需要由金融监管当局提供违约风险暴露 38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和违约损失率等相关参数,而高级法中这些参数可以由商业银行自行测算,但测算结果需要经监管当局进行确认。违约风险暴露是指由于借款人的违约所导致的可能发生信用风险的信贷业务的余额。初级法规定,表有效期限, t CFtt CF t (5.1) t 其中,CF表示信贷资产按合同约定在t期的现金流。 内部评级法的高级法中,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的计算是信用风险计量的关键因素。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虽然没有具体规定这两个指标的算法,但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计算方法。 违约概率的度量方法有多种,其中最早的为Beaver(1966)以单变量回归方法,接着Altman (1968)在其基础上拓展到多变量,随着计量手段的不断发展,以后又出现了诸如多元线性判别模型、Logit模型、Probit模型、灰色关联系统、神经网络、KMV等模型等违约损失率通常定义为发生违约的损失对风险暴露的比率,违约损失主要包括本金的损失、不良贷款的持有成本和清算费用。违约损失率通过用(1-回收率)表示,回收率是指违约发生后,商业银行能够回收的残值与债务实际价值的比率,它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回收价值/债务面值;(2)回收价值/未来现金流贴现值;(3)估算期内回收的残值/未来现金流在估算期内的现值,商业银行在计算该值时主要是依据信贷资产的特殊物质而决定采用哪种方法。 4.4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中国的运行现状 中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是必然选择。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 39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中国的经济获取高速发展,金融业也逐步开放,虽然目前中国的资本项目没有开放,但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只是个时间问题,届时,中国的金融机构必然会与一些成熟的国际金融机构同台竞争,管理水平的接轨势在必行,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供了一个框架,使中国金融机构能够有的放矢,快速实现机构公司治理的现代化。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针对信用风险管理所提出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目前在我国已经开始被引入,部分管理先进的商业银行已开始用内部评级法来度量信贷资产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中国银监会也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但从目前管理实践看,国内商业银行的贷后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距离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仍有较大距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数据积累不够,数据的质量难以保证,由于前期管理意识不强,数据管理方面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随着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的重视,这个问题会得到妥善解决;二是业务流程和系统建设方面仍不完善,由于商业银行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管理模式的转变和系统的升级都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无法建立一个成熟高效的系统;三是在模型和人才方面,我国风险管理历史较短,短期内风险管理人才比较缺乏,风险计量的模型使用方面还不够成熟,模型风险较高。 虽然中国银行业目前风险管理水平还不高,但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已经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部分管理成熟的商业银行已经着手建立或已经建立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要求的二维评级体系。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银行已建立了借款人和债项所必须的数据库,为采用内部评级法进行信用风险的度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推动我国银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和稳健运行,提升银行业监管有效性,2011年5月3日,中国银监会印发《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确立了我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政策框架,这个新框架是基于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而建立的,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细的要求,从而使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在新的框架下,内部评级法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就更为重要,风险管理向更加细化、更加精确化的方向发展,对内部评级法所用的模型和数据数据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商业银行不仅做好对外交流、学习先进经验,更要做好内部数据库的建立和引进人才,保障数据库的完整性和数据质量及模型的正确使用和升级改造。 40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 险管理问题探讨 5 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 从S银行广州分行在贷后管理的现状及贷后管理存在问题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商业银行的贷后信用风险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从制度和技术两个方面做出努力,提高贷后风险管理水平。 5.1 对贷后信用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是用系统论的观点,对信贷业务发生后可能涉及信贷资产安全的各个因素和各个运作环节进行全方面的甄别和梳理,将可能导致信贷资产发生损失的风险因素分解成为易于识别的简单的基本单位,并找出这些因素的横向纵向联系,即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系统地分析各因素对信用风险整体的影响程度。 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借款人有足够的偿还能力,但主观上逃避债务,不愿意偿还,属于主观违约;第二种是借款人即使有偿还贷款的意愿,但由于市场或其他不可抗力原因失去了偿还贷款的能力,属于客观违约。这两种信用风险的形式有共同的原因,也有各自不相同的原因,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能够识别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搞清楚借款人可能发生违约的原因,以尽早做出反应,将损失降至最低。导致信贷资产发生信用风险可以用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是逆向选择,一是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最主要发生在贷款申请阶段,申请人粉饰报表,不惜做假账,修改财务数据,以期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这种情况下,若商业银行根据贷款人的申请提供贷款,贷款全部收回来的可能性不大。道德风险是指贷款发生后,借款人改变贷款用途、转移抵押物或者做出其他逃避债务的行为。贷后信用风险的管理主要是监控借款人、抵押品和抵押人及其他影响履约的因素,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过程中最基本的程序,它是否执行到位将关系到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最终成果。 贷后信用风险的识别要主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层面是哪些因素被列入管控;第二层面为哪些因素可能最终导致信用风险;第三个层面则是各个因素所导致的风险程度的大小。风险识别的程序可分为三步:第一步甄别风险因素,会集在贷后风险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专家,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和贷款客户的类 41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型找出所有可能影响最终履约的风险因素;第二步可运用鱼刺骨图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整理,按照一定标准将这些因素进行分类;第三步分析各因素对风险的影响大小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各种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判断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用聚类分析法选出各大类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从而构建出信用风险的监测指标体系。通过识别贷后信用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便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收集能够反映这些指标的相关数据,为准确度量信用风险打下基础。 5.2 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的计量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发生多次金融危机,多数都与商业银行有关,虽然中国商业银行并没有发生显性危机,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商业银行所产生的信用风险都转嫁了政府,不良资产最终被剥离和注销,所以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较国际同业还有差距。目前,中国多数商业银行已开始引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管理信用风险,有部分商业银行开始尝试使用信用评级法来度量信用风险。S银行、招商银行等都采用了内部评级法,光大银行尝试了新的贷后管理外包形式,但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外包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各方面制度仍不完善。由于中国国内没有成熟的信用评级公司,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违约的记 录也不够完整,因此,商业银行需要直接引入内部评级法来评价信用风险,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数据和经验,最终形成成熟的风险管理评价系统。 5.2.1 内部评级法的应用条件 内部评级法的应用需要商业银行的内部系统具备四个条件: (1)内部评级应保证两个指标的可测性和准确性。第一个指标是借款人违约概率,只有通过已掌握的信息准确度量出借款人的违约概率,才能够将客户划分等级;第二个指标是违约损失率,一旦借款人发生违约,处置抵押品和向担保人追索虽然是亡羊补牢的举措,但如果处理方法得当,处置时机准确,也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回收率,能够为商业银行挽回更多损失。违约损失率计算需要从业人员有较高的市场敏感度,该数值的准确计算有利于风险管理部门提取适量的风险资本应对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既保证了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又节省了资本。 42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2)科学划分信贷资产的风险级别。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会将贷款的级别划分五个等级: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这种划分方法在我国已经延续了多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简单的划分方法已不能满足内部评级法的需要。从国际实践看,对贷款的划分等级一般会超过七类,如标准普尔和穆迪,对贷款风险类型的细分的好处不仅有利于商业风险管理部门准确地配置各笔贷款所需要的风险资本,而且有利于在市场波动时期准确计算预期损失。 (3)保证内部评级过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内部评级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严密的系统,每个流程和环节出现误差都会导致结果的不准确,因此,风险管理部门应从模型建立,到数据收集,数据测算和结果检验等都要认真对待,不仅要保证操作流程的正确性,而且要保证模型的适用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4)积累大量数据。由于内部评级法需要通过模型对风险进行精确的度量,因此,就对数据的质量和数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也对内部评级法的数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于使用基础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必须具有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对于使用高级法的商业银行,则必须具有7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违约损失率。而且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还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保留评级的历史数据,以此作为系统完善和检验的基础。 5.2.2 内部评级法关键指标的计算 内部评级法的成功关键在于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的计算,这两个指标计算目前已有比较成熟的计算方法。 (1)违约率的计算 违约率的计算方法比较多,部分方法也比较成熟,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去选择适合的计量方法,目前比较常用方法有判别分析、逻辑回归、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等四类。 (a)判别分析 判别分法是计量信用风险的传统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各种定量或定性的变量与违约之间的相关关系而确定各个因素对违约结果影响重要程度的一类方法。该类方法的运用比较简单,它首先利用历史数据,在错判概率最小或错判损失最 43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小的前提下建立一个计算准则,对给定样本依据该准则判断是否违约。按一定的计量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从中判断影响履约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并以此为模型,应用到贷后尚未偿还的信贷项目中去,计算出违约概率。这种方法应用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周期的影响,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某些指标的整体变化,需要采用一定的数理方法去除经济周期的影响;二是模型适用性方面,由于变量系数的计算是基于部分样本或者全样本,这些样本与将要计量风险的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果直接应用模型可能会造成误判,因此,在运用模型之前需要将历史样本进行分类并与要计量的样本进行匹配,从而减少模型误差。 (b)二元变量回归模型 这类模型的代表为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历史数据,将违约和非违约两类样本的因变量赋值为和1和0,即违约为1,非违约为0,然后再选取其他可能影响履约的定性和定量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符号代表与违约之间的相关关系,其中正号表示该指标所代表的因素是会导致信用风险的发生,若系数为负则表示该指标所代表的因素会阻止信用风险的发生,而且还可以根据t检验的结果来判断该因素对违约因素影响的显著性。各指标的系数求出来后,将现有项目的相关数据代入模型,便可求出一个数值,该数据即为该项目的违约概率。从实践来看,该方法相对简单,而且结果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应用比较广泛,但该方法所存在问题同判别分析一样,都需要注意模型的适用性。 (c)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也称为主分量分析,它是一种数学变换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成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这些新的变量按照方差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然后选择少数主要变量,使其包含尽可能多的信息,过滤掉一些次要变量的干扰,从而使得用这几个新变量代替原变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可能。该模型认为方差大小是代表一个变量对违约的贡献度,现实生活中,有多个变量会影响到一笔贷款的违约率,如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市场发育程度、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形势等因素,这些因素对违约率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各个变量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因此,需要 44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用数学工具将构造一个方差最大的分量来代表对违约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从实践来看,这种方法所得出的违约率能够较好的拟合实际违约率,但该方法的最主要是问题的模型的解释比较困难,第一大主成分可能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集合,每个因素对违约率的影响无法考量。 (d)灰色关联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都是利用系统论的方法来度量违约率,它们将影响借款人偿还贷款的因素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因素对借款人偿还贷款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它们之间也存在各种关联。这些方法都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模拟,计量结果容易解释,但模型过于复杂,极易产生模型风险,对于管理规范、信息透明度高的大型公司比较适用,而对于管理混乱、数据可获性差的中小公司适用性较差。 (2)违约损失率的计算 违约损失率指预期违约的损失占风险暴露的百分比,等于(1-回收率),代表损失的严重程度。这里的违约损失有别于会计损失,会计损失为账面损失,而这里的损失则指的实际损 失,需要用收益减去一切资产处理过程中的直接或间接费用及成本。指标与违约率结合便可以求出信用风险水平,即违约本金乘违约率乘以违约损失率即可得到公司的预期损失。 影响违约损失率的因素也比较多,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a)信贷资产的资质,起决定作用的为债务的清偿顺序、抵押和担保情况;(b)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处于繁荣期要比萧条期回收率高;(c)行业因素,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回收率也存在较大差异;(d)贷款规模,一般来讲贷款规模越小,回收率越高。 巴塞尔委员会的新资本协议并没详细规定违约损失率的计算方法,但对于使用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在计算违约率时提出以下要求:(a)银行必须估计每笔贷款的长期平均违约损失率;(b)银行必须考虑借款人的风险和抵押品风险或抵押品提供方风险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c)必须以历史清偿率为基础;(d)对已经违约贷款的具体情况,银行当前的经济环境,客观地计算每笔贷款的实际违约率;(e)估计违约损失率必须参考最短的数据观察期。数据来源的观察期不应该少于7年,数据观察期至少应该涵盖一个完整经济周期。 45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关于违约损失率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方法有平均法、资产估值法、非参数法、因素分析法和模拟法等五类。(a)平均法,平均法的思想很简单,即违约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用历史违约率进行计算,该方法通常将同类信贷资产历史违约率进行加权平均,作为目标信贷资产的预期违约率,权重可根据当时的经济环境制定;(b)资产估值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债券或者其它容易获得市场价值的信贷资产,计算方法为违约损失率,(1-债务的市场价值/债务的面值);(c)非参数法,该方法主要是借助现代计量工具,在不对模型进行严格假设条件下,利用历史数据对违约损失率做估计;(d)因素分析法,可以分为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根据各个因素与违约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利用相应的指标进行回归分析;(e)模拟法,该方法包括多种,主要有神经网络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以上这些方法在计算违约损失率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公司的风险管理目标及管理水平,自行决定使用何种方法,但违约损失率的计算方法一定要和违约率的计算方法统一考虑,从而使计算结果不会出现太大偏误。 5.3内部评级法在S银行某支行的应用 内部评级法的两个最关键问题是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S银行根据积累的历史数据和操作实践,在借鉴标准普尔和穆迪公司评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该行的信用评级制度。S银行的信用评级制度采用内部评级法作为衡量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的主要方法, 5.3.1 违约定义及违约率的规定 S银行的信用评级制度中,违约的定义及“可能无法全额偿还我行或他行的债务”都有具体的规定。企业法人客户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应被视为违约:(1)企业法人客户对我行或他行的实质性信贷债务逾期90天以上。若企业法人客户违反了规定的透支限额或者重新核定的透支限额小于目前的余额,各项透支将被视为逾期;(2)我行认定,除非采取变现抵质押品等追索措施,企业法人客户可 46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 险管理问题探讨 能无法全额偿还对我行或他行的债务。“可能无法全额偿还对我行或他行的债务”的具体情况为:(1)我行或他行对企业法人客户任何一笔贷款停止计息或将应计利息纳入表外核算;(2)发生信贷关系后,由于企业法人客户财务状况恶化,我行或他行核销了贷款或已计提一定比例的贷款损失准备;(3)我行或他行将贷款出售并承担一定比例的账面损失;(4)由于企业法人客户财务状况恶化,我行或他行同意进行消极重组,对借款合同条款做出非商业性调整。(5)我行或他行将企业法人客户列为破产企业或类似状态;(6)企业法人客户申请破产,或者已经破产,或者处于类似保护状态,由此将不履行或延期履行偿付我行或他行债务;(7)我行认定的其他可能导致企业法人客户不能全额偿还债务的情况。 S银行根据历史实践经验,借鉴国外评级机构信用级别划分方法,将信贷资产的信用级别划分为10个级别,其中各个级别的违约率区间、平均违约率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具体如表5.1所示,该表将作为>14.4 100 平均违约率% 0.05 0.09 0.17 0.34 0.89 1.87 4.03 8.89 19.39 100 对应标准普尔评级 A-及以上 BBB+ BBB BBB- BB+ BB BB- B+ B B- CCC+ CCC CCC- 对应穆迪评级 A3及以上 Baa1 Baa2 Baa3 Ba1 Ba2 Ba3 B1 B2 B3 Caa1 Caa2 Caa3 是否可以用模型直接度量违约率,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有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模型、KMV模型和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S银行广州分行充分考虑了几种模型的特点,最终决定还是用内部评级法作为信用风险度量的工具,以下对各模型的适用性做具体的分析。Credit Metrics模型所有的预测和计算都是以信用等级转移概率、违约概率为基础,要求信用等级转移概率矩 47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阵是稳定的,这个假设条件在西方发达国家某些时期可能是合理的,但对于处于转轨经济的中国失去意义,因为,中国企业还处在一个初级竞争阶段,信用级别的转移可能极不稳定,特定性风险较高,而且周期性因素更为显著,这就导致了风险转移矩阵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需要调整,从而使模型的显得不稳定,结果也受到质疑。Credit Risk+模型的优点是需要较小数据,对单项债务人没有详细阐述,而它却是模型的基本输入因子,没有考虑债务人的特征及市场风险。该模型假设了每一个债务人的风险是同质的,主要限制是假定没有市场风险,每个债务敞口固定不变,不依赖于发行人信用质量的最终变化和利率的变化而变化,显然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的债务人整体上风险较大,不同地区甚至同一个地区的债务人之间的风险差异性也较大,因此该模型的使用同样受到较大限制。KMV模型主要借助于期权定价方法来对贷款进行估值,用其计算违约率同样存在问题,最主要的局限性在于它对公司资本结构过于简单,实际上在贷款期限内公司资本结构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且该模型的使用需要有较苛刻的假设条件,如有效市场假设条件,中国市场目前不满足这些假设条件,因此,也不能用该模型来计算违约率。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考虑了不同借款人之间的差异,用该模型来计算违约率也存在问题,主要是行业的违约率数据很难获取,即使获取精度也很难保证,而且该模型具有一定主观性,存在较大的模型风险。综上所述, 建立在西方发达资本市场上的风险度量模型在中国市场存在水土不服,不能生搬硬套这些模型来计算违约率。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提出的内部评级法却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中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其提供的方法来对企业进行评价,并以此来计算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和预期损失。 5.3.2 广州分行A企业信用级别评价 企业财务项目评价的指标包括90项,S行利用历史数据,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和多元判别法等方法,最终选定对企业的信用风险有重要影响的七个指标作为评级财务指标,这七个指标分别为借款与总资本比率、关联资金占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周转月数、销售收入增长率(详见表5.2),表中5.2给出了A企业财务项目的评价结果,通过系统录入A企业几期的财务报表,得出2010年七个指标的级别分别为1、1、1、5、3、2、3, 48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综合财务评价结果为3级。 表5.2 A企业财务项目评价结果 S行选定九个非财务因素来具体分析项目(详见表5.3),此表为A企业2010年非财务项目评价结果。 表5.3 A企业非财务项目评价结果 非财务分析项目 一)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二)提供财务报表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类别 三)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 四)客户在市场中的地位 评价内容 重大财务变动情况披露充分,财务报表可靠度不确定 未审计 快速成长,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在所在行业、经济区域处于主导地位 五)客户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好 六)客户成立年限或从事现有行业(核心业务) 三年以上五年(含)以下 的年限 七)客户是否是子公司 八)客户在我行或他行贷款本息逾期情况 九)客户对外提供保证担保情况 非财务调整建议: 否 不存在逾期14天以上的本金或利息 不存在对外担保或互保情况 可上调0级 从该5.3表中可以看出这九个项目都是定性指标,其中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提供财务报表审核的会计师事务所类别是衡量财务信息质量的重要标 49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准,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反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及管理水平和能力反映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客户成立年限和从事现有行业的年限反映客户经营的稳定性,是否是子公司反映企业进行关联交易的可能性,在我行或他行贷款本息的逾期情况反映客户信用状况,客户对外保证担保情况反映了客户的履约能力。根据这九个项目的综合评价,表中最后一栏给出了评价结果,A企业的非财务调整建议为“可上调0级,最高不能超过两级”。根据这九个项目的综合评价,表中最后一栏给出了评价结果,A企业的非财务调整建议为“可上调0级,最高不能超过两级”。 表5.4是根据表5.2和表5.3的综合评价结果,由于财务评价级别为3级,非财务项目评价可上调0级,因此,最后A企业的确认级别为3级,相应地,根据表5.1,该企业的违约概率位于区间(0.11%,0.26%]之间,大概为0.17%。这个概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S银行可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以反映经济周期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 表5.4 A企业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这个评价结果,再根据S银行所积累的同类企业违约损失率数据所计算 50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出的违约损失率,贷后管理部便可以轻松计算出该企业信贷资产的预期损失,并据此配置风险资本,防范信用风险发生对该行产生的冲击,更进一步,S银行还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战略,以实现既定成本下风险的最小化,和既定风险下成本的最小化。 5.4贷后信用风险的控制 贷后信用风险的控制是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决定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的效率, 5.4.1 制度和文化层面 (1)构筑健全法律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 信贷资产出现信用风险虽然是由于商业银行管理工作的失误,但也可能是由于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和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造成的。客观违约可能是由于市场风险或其他不可抗力事件造成的,是不可避免的,但主观违约则是由于借款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的,通过健全法律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可以降低此类风险。政府应出台针对个人信用的法律,规定个人或者企业不守信用,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所应承担的刑事和民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借款人违约的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信用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已于1997年开始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于2006年7月实现全国联网,1999建立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并于2006年1月正式运行,这两个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行标志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步入一个新阶段。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快捷和廉价的个人及企业的信用信息查询,帮助商业银行监控借款人的信用及贷款的使用,有效防范信用风险。与国外同业相对,中国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备,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不但应该收录个人的贷款及银行交易信息,还应该将个人和企业的诸如纳税和诉讼等信用纳入数据库,使商业银行能更全面了解借款人的信息,更好做出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判断。除此之外,政府应该鼓励专业评级机构承担更多的信息收集和咨询工作,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51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2)培养风险管理文化,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历史时间较长,风险管理的观念已经深入到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的内心,特别是多次大的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冲击,一些百年老店也难以幸免,给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不断敲着警钟。中国还没有放开资本项目,商业银行还没有实行贷款保险制度,其风险由政府隐性担保,但从发展趋势看,资本项目的放开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商业银行的全面开放也为时不远,面对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需要承受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各种风险,提高风险管理认知观念非常必要,甚至可以说关乎到商业银行经营的成败。就贷后信用风险管理而言,转变“重贷轻管”的观念,树立全程监控信贷风险的理念成为近期中国商业银行最为关注并着力推行的工作之一。 (3)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提高激励效率 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长期以来没有受到管理层和员工的重视,组织架构不合理、管理制度落后、激励效率低下等都加大了商业银行的贷后信用风险。分工明确、职责清楚的组织架构是保证贷后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商业银行应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尽快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银行内部建立起完善的贷后信用风险管理制度,规范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的业务流程,落实业务流程中的具体责、权、利,将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是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保证,商业银行应根据各岗位和个人在风险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措施,考核指标的设计要合理,实现责、权、利的对称和统一,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机构管理水平、管理者素质和业绩的重要标准。建立贷后风险管理的问责和追究制度,贷款审批人员、放贷人员和贷后管理人员与信贷资产绑定,若信用风险发生,逆向追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能够按时回收贷款的相关人员应给予奖励,从而使奖罚明确,激励到位,促使其自觉加强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 (4)加强风险管理培训,大力引进风险管理人才 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发生在贷后,但多数情况下风险的诱因出现在贷前,因此,客户经理 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对控制贷后信用风险有重要作用。客户经理是贷前决策调查的第一岗,也是贷后管理的第一岗,他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的水平,因此,对客户经理的风险管理业务知识的培训至 52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关重要。对客户经理的培训内容不仅包括营销业务知识,还应该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容、财务知识、法律知识,使客户经理能够全面认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抵押品和担保人的信用情况,及一旦出现违约情况后资产处置流程和诉讼程序,保证最大程度识别客户的资质和最快处理违约情况。这些风险知识需要由商业银行组织客户经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考核,使风险管理的观念深入人心,风险管理的技能普及到每个人。 风险管理人才是建立风险管理系统,推进风险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商业银行除了自己培训相关人员,还要从国内外引进拥有丰富经验和较高管理水平的风险管理人才,从而使商业银行建立起高效的风险管理系统,贷后管理部能够快速进行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理,提高贷后的风险管理水平。 5.4.2 技术层面 金融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使贷后信用风险管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商业银行除了要从制度上完善风险管理工作,还要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商业银行目前可用的主要风险控制技术有信贷资产分级管理、金融衍生工具和资产外包等。 (1)信贷资产分级管理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国内商业银行加强信贷管理工作,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并据此确定风险资本,调控信贷扩张能力。贷后风险的控制的主要手段由“资本管理”向“风险收益匹配”转移,因此,要求风险管理部门对信贷资产进行细分,以此更好识别信贷资产的风险和收益。传统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方法是以专家判断为基础,将信贷资产分为五级分类方法,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不同级别。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分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需要更多关注信贷资产评级的准确性及其对风险的敏感性。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借鉴国外专业评级机构或者管理成熟的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办法,对信贷资产进行更细分类,使各类信贷资产的风险和收益基本匹配,为贷后信用风险控制奠定基础。 (2)运用金融衍生工具避险 在传统的贷后管理思路中,贷款发放后的信用风险管理一直依赖于借款人 53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的还款能力及担保品和担保人的资质,时至今日,金融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衍生品已成为金融机构的主要避险工具。目前,可以用于贷后信用风险管理作为避险工具的金融工具衍生工具有期货、期权、远期和信用互换等。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信贷资产的特点,利用期货、期权和远期等工具套期保值或对冲,将风险转嫁给其他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主要包括信用审查和抵押担保,尽管这些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但由于违约现象的复杂性,商业银行仍不能彻底摆脱信用风险,特别是不能解决信用风险集中问题。金融衍生品为银行管理信用风险提供了独立于借款人的控制方法,商业银行可以 通过买卖金融衍生产品实现信用风险的转移和分散,银行不需要出售自己的资产,也不改变和借款人之间的信贷关系,只需要购买衍生品就可以实现风险的转移和分散,不影响于客户之间的关系。因此,金融衍生品必将成为商业银行将来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控制工具。 (3)适时选择适量贷后业务外包 商业银行贷后业务的外包符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原则。贷后信用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控制风险的最后防线,外包可以加快信贷资产回收速度,提供回收质量,减少不良贷款的比率。由第三方承担贷后管理工作,加快贷款回收,有利于提供资产的变现能力,保障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将信贷资产交由第三方管理,虽然支付一定费用,但银行内部减少了贷后管理的支出,该部分工作人员会投入到效益更高的工作中去,更重要的外包机构相对专业,能够保证较高的贷款回收率,所以,从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提高了银行的收益。但贷后管理业务的外包也存在诸多风险,外包机构若不能按照合同履约可能会给商业银行造成较大的损失,第三方介入也会破坏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影响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在将信贷资产外包时要非常慎重。 54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6 结论 2010年为中国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年”,无论是监管当局,还是商业银行都把贷后管理提升到极其重要的位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也强调了商业银行应加强贷后管理,而贷后管理的核心是要信用风险管理,论文以S银行广州分行为案例,分别从政府、企业和商业银行自身分析了S银行广州分行贷后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总结了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过程种存在主要问题: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到位;风险管理技术相对落后;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论文以S银行广州分行在贷后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为基础,解读了巴塞尔新本协议对贷后信用风险管理所提供的管理建议,分别从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的识别、度量和控制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中国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借款人有足够的偿还能力不愿意偿还的主观违约;第二种为由于市场或其他不可抗力原因使借款人失去了偿还贷款的能力的客观违约。贷后信用风险的识别要主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层面是哪些因素被列入管控;第二层面为哪些因素可能最终导致信用风险;第三个层面则是各个因素所导致的风险程度的大小。风险识别分为三步:第一步甄别风险因素;第二步可运用鱼刺骨图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整理,按照一定标准将这些因素进行分类;第三步分析各因素对风险的影响大小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各种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判断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用聚类分析法选出各大类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从而构建出信用风险的监测指标体系。 贷后信用风险的度量是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 (3)保证内部评级过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内部评级法适用的关键问题在于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的度量,两个指标都有多种度量方法可供选择,商业银行需要 55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 险管理问题探讨 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和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选择适合的方法。 贷后信用风险的控制是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决定商业银行的 风险管理的效率, 56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 险管理问题探讨 参考文献 [1]Altman, E. I., 1968, Financial Ration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The Journal of Finance 9:589-609. [2]Altman, E. I., and P. Narayanan.,1997,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Business Failure Classification Models. Financial Markets, Instruments and Institutions.6:2-85. [3]Altman,E.I. and H. R. Narayanan. 1997, Zeta Analysis: a New Model to Identify Bank Ruptcy Risk of Corporation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29-54. [4]Anthony, S.,1999, Credit Measurement. John Wiley&Sons, Lnc,37-38. [5]Beaver, W.H., 1968,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4):71-111. [6]FitzPatrick, P. J.1932. A Comparison of the Ratios of Successful Industrial Enterprises with Those of Failed Firms.Washington. [7]Holmstrom, B.,1979, Moral Hazard and Observability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0(1): 74-91. [8]Joseph A. Schumpeter., 1912, Theories der writschaftlichen entwicklung. Leipzig, Germany: Dunker&Humblot, 132-133. [9]KMV.Credit ,1993,Monitor Overview. San Francisco: KMV Corporation: 5-7. [10]Stigitz J, and A. Weiss ,1981,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3):393-410. [11]Krugman,P.1998. What Happened to Asia. Mimeo. MIT. January (l):124-143. [12]Merton,R.1974.On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debt: the risk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9:449-470. [13]Michael, B. Gordy., 2000, a Comparative Anatomy of Credit Risk Models.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ial (24):38-44. [14]Willams, C. A., and R. M. Heins, 1989,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McGraw-Hill New York. [15]崔炳文.新巴塞尔协议下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57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 险管理问题探讨 [16]范南.Creditmetrics模型及其对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借鉴.金融论坛,2002,(5). [17]顾婧和周宗放.基于可变精度粗糙集的新兴技术企业信用风险识别.管理工程学报,2010, (1). [18]郜旭芳.关于商业银行外包贷后管理业务的探讨.中国经贸导刊,2010,(22). [19]黄标丰.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弱化的成因剖析与对策思考.浙江金融,2009,(1). [20]皇甫秀颜.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识别与评价研究.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6. [21]焦断文,王福重和郭春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混合判别模型及实证分析—以山东省24家上市公司为例,经济科学,2006,(4). [22]柯孔林和薛锋.基于扩展数据包络判别法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4). [23]李海洪,王颖琦,郭俊祥和王永.信用风险管理理论与评价模型.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 [24]李杏和李金祥,关于商业银行外包贷后管理业务的探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2). [25]刘锡良和罗得志.论我国不良资产的根源.金融研究,2001,(10). [26]彭雪.银监新政对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影响初探.西南金融,2010,(1). [27]沈沛尼和崔婕.内部评级法中违约损失率的度量方法研究.金融研究,2005 (12). [28]汤自勤.试析授信资产贷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金融与经济,2004,(12). [29]田玲.德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0]吴冲和吕静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分析.企业经济,2004,(1). [31]阎庆民.中国银行业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32]晏艳阳和金鹏.个人信贷中信用风险识别的信号博弈分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33]于晨曦.计量技术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兼论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和运用计量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金融论坛,2009,(6). [34]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58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35]王国荣.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6]王忠郴和喻葵.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的模糊集值统计方法.金融与经济,2010,(9) [37]薛飞.加强贷后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2). [38]杨继光和刘海龙.商业银行组合信用风险经济资本测度方法研究.金融研究,2009,(4) [39]杨军,财务杠杆、信号博弈与信用风险识别.金融研究,2004,(2). [40]周娜.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1]张维,杨春,熊熊和寇悦.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分析.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2]章彰.解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3]郑大川,沈利生和黄震.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法的违约概率预测新方法—含随机效应的二值响应面板数据模型.金融论坛,2010,(9). 59 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 案例:S银行广州分行---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致 谢 在暨南大学求学三年中,我要感谢管理学院的老师,是他们无私的教诲和精彩的授课,成就了我们今天学业上的进步。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杜金岷教授。这篇硕士论文从选题到基本思路、体系框架都是在杜金岷教授的指导下形成的。在论文的修改、定稿阶段,杜金岷教授总是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以极其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审阅了全文,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令我受益匪浅。 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在我学习期间,是他们从生活、精神各方面给予了我莫大的激励和支持,是他们给了我不断努力工作和学习的动力。 最后,借此机会,我向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师长、同学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60
/
本文档为【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探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