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周城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化学国庆作业(含解析) (1)

2017-09-19 13页 doc 59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周城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化学国庆作业(含解析) (1)2015-2016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周城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化学国庆作业 一、选择题 1、以下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 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 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可燃性 C.延展性 D.挥发性 3、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燃烧匙 D.蒸发皿 ...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周城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化学国庆作业(含解析) (1)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周城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化学国庆作业 一、选择 1、以下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 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 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可燃性 C.延展性 D.挥发性 3、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燃烧匙 D.蒸发皿 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剩饭变馊 B.自行车生锈 C.牛奶变酸 D.电灯发光 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牛奶变酸 C.铁锅生锈 D.氢气燃烧 6、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A.弹簧夹 B.坩埚钳 C.铁夹 D.试管夹 7、某同学要称取8g食盐固体,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左偏,则该同学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药品 B.增加砝码 C.调节天平平衡 D.移动游码 8、下列化学反应中,没有黑色物质生成的是(  ) A.加热碱式碳酸铜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加热碳铵 D.加热高锰酸钾 9、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小明,她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  ) 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 C.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仍为21% 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 10、下列物质与氧气反应所得的产物在常温下为气体的是(  ) A.碳 B.磷 C.铝 D.镁 11、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  ) A.SO2 B.CO2 C.N2 D.O2 12、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B.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13、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雨水 B.自来水 C.蒸馏水 D.矿泉水 14、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 A.O2 B.N2 C.CO2 D.空气 1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用醋 B.蒸馏水 C.冰红茶 D.加碘盐 1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仰视读得数值为20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读数为12mL,则取出液体实际体积为(  ) A.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D.无法判断 17、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能加快所有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B.不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分解产生氧气 C.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D.二氧化锰对一定量过氧化氢起催化作用后,就不能用作另外的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8、二氧化碳下列用途,只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灭火 B.制化肥 C.制干冰 D.温室肥料 19、某同学想要通过燃烧的方式除去某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下列物质符合要求的是(  ) A.石蜡 B.红磷 C.木炭 D.铁丝 20、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宜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D.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二、解答题 21、写出下列变化过程中的表达式 (1)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__________ (2)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 __________ (3)暗红色固体在空气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__________ (4)将一种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__________ (5)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__________ . 22、过去教材中实验室制氧气,常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装置如图所示,从预热到收集满一瓶(250mL)氧气大约需8~10分钟,从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比较困难,曾有同学去闻自己收集到的氧气,想找找吸氧的感觉,结果却闻到刺激性气味(少量氯酸钾发生副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 现行教材已改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你认为这样做的优点都有哪些? (1)__________;(2)__________; (3)__________;(4)__________. 23、我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人类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进行探究.现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雪:在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用一支玻璃导管插入水中吹气,结果未发现明显的现象. 小宁:在试管中加入2mL澄清石灰水,用玻璃导管向试管中的溶液吹气, 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 【解释与结论】:根据他们的方案和实验,小雪方案中的实验原理用表达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 小雪的方案若继续实验,也能得到小宁同样的结论.请你设计方案(要求写出实验操作及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 小王同学经过分析,认为他们的实验都存在问题,理由是__________, 于是他们经过分析讨论,重新制定出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通入等体积的两种气体后,甲乙两个烧杯内现象的区别是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 24、请你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H __________ 、I __________ ; (2)用D装置收集某种气体时,如何判断气体已收集满: __________ ; (3)已知: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常温下,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则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__ ,可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____ ; (4)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他们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__ ,若选用G装置收集氨气,应从 __________ (选填“a”或“b”)通入 (5)B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 __________ . (6)某同学用C装置制取氧气,则变化的表达式是 __________ , (7)甲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__________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_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周城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化学国庆作业的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C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食物消化是把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便于人体吸收利用,这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人体的呼吸作用是人体把营养物质氧化,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故C正确; 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氨基酸是小分子,蛋白质是大分子,因此这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 B A、导电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B、可燃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C、延展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挥发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故选B. 3、答案: B 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仪器都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仪器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否则由于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故选B. 4、答案: 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试题解析:A、剩饭变馊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自行车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牛奶变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电灯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5、答案: A 试题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试题解析:A、汽油挥发,还是汽油分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牛奶变酸,有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有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仪器的用途来解答此题. 试题解析:A、弹簧夹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夹持橡皮管,如验证氧气的实验中用来夹住导气管,保持装置的气密性; B、坩埚钳一般用来夹持坩埚加热,或往热源中取、放坩埚,在初中化学中也常用作给固体物质加热的夹持工具,如实验室加热铜、高温煅烧石灰石、镁条燃烧等实验中; C、铁夹一般是配合铁架台使用,用来夹持试管等反应装置; D、试管夹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夹持试管. 故选B. 7、答案: A 试题分析: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称量时天平指针偏左,说明药品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 试题解析: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8g药品,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了8g砝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时天平指针偏左,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 故选:A. 8、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加热碱式碳酸铜、碳铵、高锰酸钾的生成物的颜色、状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颜色、状态,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试题解析:A、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铜是黑色物质,有黑色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物质,有黑色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C、加热碳铵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没有黑色物质生成,故选项正确.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是黑色物质,有黑色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与平原地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同考虑本题. 试题解析: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中的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化学性质是相同的,故A错; B、高原地区空气比较稀薄,单位体积内氧气含量相对减少,让人有压抑感,故B错; C、在高原地区,地势比较高,空气稀薄,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仍为21%,故C对; D、高原地区空气稀薄,与平原地区比较单位体积内氧气的含量小,人在呼吸时就要需要吸入更多的空气,来补充呼吸需要的氧气,所以表现出人呼吸比较困难,不是因为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故D错. 故选:C. 10、答案: A 试题分析:A、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和二氧化碳在常温下的状态判断. B、根据磷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和五氧化二磷在常温下的状态判断. C、根据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和氧化铝在常温下的状态判断. D、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和氧化镁在常温下的状态判断. 试题解析:A、碳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为气体,所以正确. B、磷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五氧化二磷,它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所以错误. C、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氧化铝,它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所以错误. D、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氧化镁,它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所以错误. 故选A. 11、答案: A 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物质. 故选A. 12、答案: C A、如果是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时,发生装置就需要加热来制氧气,故选项正确; B、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观察是否复燃即可,故选项正确; C、1体积的水中能溶解30毫升的氧气,因此氧气属于不易溶于水,不是易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C. 13、答案: C A、雨水中含有水,还含有其它的杂质,所以属于混合物,故A错; B、自来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蒸馏水中只有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14、答案: A 包装袋充气一方面是防止食品破碎,另一方面是要防止食品因缓慢氧化而变质,当然不能有氧气,由于空气中所含的氧气比纯氧少,所以最不适宜充入的是氧气. 故选A. 15、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食用醋是醋酸和水组成的混合物,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冰红茶中有茶、水等物质,加碘盐中有碘和氯化钠等. 试题解析:A、食用醋是醋酸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冰红茶中有茶、水等物质,故选项错误; D、加碘盐中有碘和氯化钠等,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6、答案: B 试题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试题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仰视读得数值为20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2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2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2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8mL. 故选B. 17、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判断,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特点是“一变、两不变”. 试题解析:A、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反应中的催化剂,如在加热高锰酸钾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生成物;故错误; B、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也会反应,但反应速率变小;故错误;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一定不改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正确; D、在过氧化氢溶液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能用作另外的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错误. 故答案选C. 18、答案: C (1)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的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特性.是化学变化. (2)制化肥是利用二氧化碳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新物质的特性;是化学变化. (3)制干冰是:温度高于-78℃时,雪花状的固体二氧化碳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物理变化. (4)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制造并贮存有机物,对地球又有保温作用.这都是化学变化. 故选C 19、答案: B 试题分析: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要求物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不再生成气体物质. 试题解析:A、石蜡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引入了新的气体杂质,故A错误; B、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不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B正确; C、木炭和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了新的杂质,故C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D错误. 故选B. 20、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密度与水溶性选择收集方法: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无毒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无毒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选择排水法收集. 试题解析:一氧化氮,虽然密度比空气略大,但由于极易与氧气反应且是大气污染物,不宜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进行收集. 故选B. 二、解答题 21、答案: 试题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产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4)根据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试题解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产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3)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4)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5)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2H2O22H2O+O2↑; (2)2KMnO4K2MnO4+MnO2+O2↑; (3)4P+5O22P2O5; (4)3Fe+2O2Fe3O4; (5)CO2+Ca(OH)2=CaCO3↓+H2O. 22、答案: 由题意,比较可知: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用时间多,收集二氧化锰困难,正确的氧气不纯,污染环境;而改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其优点有很多,如常温反应,不需加热(或操作简便);反应速率快;便于回收二氧化锰;制得的氧气纯净(或无污染). 故答为:(1)常温反应,不需加热(或操作简便)(2)反应速率快(3)便于回收二氧化锰(4)制得的氧气纯净(或无污染) 23、答案: 试题分析:可以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二氧化碳的鉴定通常采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会生成碳酸,酸能使石蕊变红. 试题解析:[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解释与结论]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溶于水中,无明显现象.故填:CO2+H2O=H2CO3. 【评价与反思】: 用玻璃导管向试管中的溶液吹气时石灰水变浑浊,因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小宁的结论为:呼吸作用有CO2产生. 要证明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可以向小雪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石蕊试液变红,故填:向所得溶液中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小王同学经过分析,认为他们的实验都存在问题,理由是所用试剂种类不同,无法证明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如图所示,通入等体积的两种气体后,甲乙两个烧杯内现象的区别是石灰水浑浊的程度不同;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所含二氧化碳多. 答案: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解释与结论]CO2+H2O=H2CO3; 【评价与反思】:向所得溶液中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所用试剂种类不同,无法证明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石灰水浑浊的程度不同;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所含二氧化碳多. 24、答案: 试题分析: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若选用G装置收集氨气,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甲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明显影响. 试题解析:(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故答案为:长颈漏斗;铁架台; (2)判断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处向外逸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故答案为: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处向外逸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A或B;E;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若选用G装置收集氨气,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C;b; (5)检验B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答案为: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6)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 (7)甲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明显影响;故答案为: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没有;
/
本文档为【2015-2016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周城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化学国庆作业(含解析) (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