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水·火·血性·救赎——从《马贩子的女儿》看劳伦斯小说创作特征

2017-10-27 12页 doc 29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doc】水·火·血性·救赎——从《马贩子的女儿》看劳伦斯小说创作特征【doc】水·火·血性·救赎——从《马贩子的女儿》看劳伦斯小说创作特征 水?火?血性?救赎——从《马贩子的女儿》 看劳伦斯小说创作特征 2009年第6期 (总第137期) 青海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Qingha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NO.6,2009 GeneralNo.137 水?火?血性?救赎 从《马贩子的女儿》看劳伦斯小说创作特征 王玉洁 (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摘要]D.H.劳伦...
【doc】水·火·血性·救赎——从《马贩子的女儿》看劳伦斯小说创作特征
【doc】水·火·血性·救赎——从《马贩子的女儿》看劳伦斯小说创作特征 水?火?血性?救赎——从《马贩子的女儿》 看劳伦斯小说创作特征 2009年第6期 (总第137期) 青海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Qingha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NO.6,2009 GeneralNo.137 水?火?血性?救赎 从《马贩子的女儿》看劳伦斯小说创作特征 王玉洁 (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摘要]D.H.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是典型的"劳伦斯式小说",体现了劳伦斯对现代主 义小说艺术的探索和追求,涵盖了劳伦斯小说中普遍存在的因素:救世主题,对现代人心理问题的探索,多 样化的叙述技巧,独一无二的语体和丰富多彩的意象运用等. [关键词]异化;救赎;意象;象征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102(2009)06—0088—05 D.H.劳伦斯于1916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马 贩子的女儿》讲述了一个27岁女孩儿梅宝和年 轻医生杰克?弗格森之间发生的动人爱情故事. 从表面上看小说似乎是一个老套爱情故事的翻 版:女孩儿在寒冬季节走进深不可测的水塘里企 图自杀,医生拯救了她,然后两人双双堕入爱河. 小说的结尾明丽动人,读者有理由相信两个人会 很快走入婚姻的殿堂. 然而,这篇小说却绝不是仅仅讲述一个简单 的爱情故事.作为描写现代人情爱生活的大师, 劳伦斯在这个短篇中再一次重复了他的救世主 题:发自内心的激情和爱能够救赎现代人那业已 异化的灵魂;自然人性地舒展以及令人窒息的道 德枷锁地打破能够把人从僵死的生活状态中解 救出来.想要辨识主题并不特别困难,因为这个 主题在他的小说中是重复出现的.小说的写作 技巧则更为引人关注.为了突出和强化主题,作 品中运用了多样化的叙述技巧及丰富多彩的意 象.叙述模式包括全知全能的上帝式的俯瞰型 的叙述以及为了突出男女主人公心理状态描写 的内聚焦式的叙述等;同时在故事发展的不同阶 段,作者大量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的 运用一方面强烈地暗示了故事的发展及男女主 人公的命运走向,另一方面则深化了故事的主 题,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语 言风格方面,小说一如既往地抒情而细腻.作者 的语体充分体现了写实与抒情,原始主义与浪漫 主义以及自然主义与象征主义竞相争妍却又彼 此交融的现象.这是一种与性爱主题相契合的 小说语体,是劳伦斯的独创.可以说,这个短篇 小说虽然没有很长的篇幅,却极具有典型意义: 它体现了劳伦斯对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的探索和 追求,涵盖了劳伦斯小说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因 素:救世主题,对现代人心理问题的探索,独一无 二的具有隐喻效果和象征意义的语体等.英国 文学评论家李维斯在其三百七十多页的《小说 家劳伦斯》中如此评论这个短篇:"在深层意义 上《马贩子的女儿》是典型的劳伦斯式的作品, 体现了劳伦斯对处理两性关系的关注."? 一 ,马队?破产?异化?死亡 小说的背景仍然是遭受工业主义文明破坏 的英国乡村小镇.小说中这样描写小镇的环境: "这是一个冬天,田野笼罩在一片悲哀的深绿 中.不远处的铸造厂冒出的滚滚浓烟使天空变 09—07 [收稿日期]2009— [作者简介]王玉沽(1971一),女,汉族,烟台人,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上海外 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 一 88— 得更加黑暗."在这样一个阴郁的背景下,劳伦 斯向我们展示了小镇居民生活的刻板与精神状 态的麻木不仁.也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中,劳伦斯 创造了姑娘梅宝和年轻医生弗格森之间的奇遇 及随之而产生的金子般的爱情故事.他们之间 充满激情的爱情故事给那个阴郁的小镇增加了 一 抹奇异的亮色.毫无疑问,这抹亮色,也是劳 伦斯留给机械化了的文明世界的亮色.劳伦斯 终其一生追求被文明浇灭的生命情感的回归,让 人成为裸露而美丽的自然人,而不是经过文明包 装的社会人,只有这样,人才能摆脱现实生活的 丑陋和虚伪而通达理想的天国. 小说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梅 宝和她的三个兄弟在开一场毫无意义和结果的 家庭会议.他们的父亲,已故马贩子约瑟夫?文 柏给几个子女留下了大堆的债务,昔日满是仆人 的风光的大宅子而今是危机四伏,几个子女都面 临着生存的威胁.在他们徒劳地探讨着去留的 问题时,他们家的最后一批马队离开了院子.在 这一部分中,劳伦斯所运用的主要意象是"马". 他用不同类型的马来形容几个子女.乔是几个 子女中最年长的一个,他粗鄙,浅薄且毫无同情 心.他的生存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因为他即将 入赘别人家,其岳父会帮他找一份工作而使他不 至于挨饿.作者如此形容他,"一个驯服的畜 牲"马上就会被套上"马具".乔站立时,作者形 容他的膝盖以"马所特有的方式"抖动着.当他 跟着来拜访的弗格森一同出门时,他走路的姿势 仿佛是"两腿中间夹着尾巴".亨利在兄弟中排 行老二,他是一匹"桀骜不驯的马".但即使如 此,他却"不得不臣服于命运".同乔相比,亨利 似乎更为关心妹妹梅宝的去留问题,但他的询问 却得不到任何回答,因为梅宝一直倔强地沉默 着.作者对最小的马尔科姆着墨不多,但在仅有 的几句描述中也运用了"马"的意象.作者说他 是"家里的宝贝,二十二岁,有一张清新的,时髦 的马脸(museau是法语.意思是马脸.)"至于梅 宝,劳伦斯没有用马来形容她的外形特征,但他 在引用梅宝哥哥的话来形容她的性格时,用了 "牛头犬"一词来形容她的沉默倔强.在这一部 分里,所有的子女都仿佛是动物的化身,他们像 那些马一样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听凭命运 的摆布.当最后一批马离开庭院时,他们也将离 开家园,等待着他们的将是莫测的前程.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对马队的描写尤其令读 者印象深刻.这些粗壮高大的马是盲目没头脑 的一群畜牲,但他们肉感,健壮,充满了勃勃的生 机.作者除了用他们来暗指马贩子的几个子女, 还用他们的离开来象征传统的农业文明的没落 和人们古老的生存方式的结束.一个旧的,田园 牧歌式的时代终结了,另一个新的,令人不安的, 极具有破坏力的时代到来了.作者所运用的语 体在这里是值得读者好好体会的,那是一种赋予 人复杂情感的语体,交织着喜爱和失落,留恋与 同情.劳伦斯敏锐地感觉到工业文明给人们精 神上造成的深刻矛盾和痛苦,以独特的方式表达 了对这种文明的鞭挞和憎恨. 在小说的开头部分作者运用了全知全能的 上帝式的俯瞰型的叙述,随着故事的发展,作者 逐渐把焦点放到了女主人公梅宝身上.这是一 个把青春都献给了家庭的女孩儿,父亲的离世使 昔日富裕的家庭穷困潦倒,负债累累.她努力地 协调着家里的一切事物,包括操心着她的兄弟们 的一日三餐.软弱无能的兄长们非但不能帮她 排忧解难,在最后的关头却都要各奔前程而弃她 于不顾.她已经二十七岁了,最好的青春岁月都 已经逝去了,她已经没有出路可寻.所以在开家 庭会议的时候,"她坐在桌头上,像一个被判处 死刑的人."梅宝在这个得不到任何关爱的大家 庭里,过着虽生犹死的生活,因为她所有的精神 寄托都来自她那已经死去的妈妈.现在对她来 说,"一切都结束了",她渴望着尽快到另一个世 界同她亲爱的妈妈团圆.在这一部分里,作者运 用了内聚焦的叙述手法,使读者可以走人梅宝那 倔强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叙述手段的转变是自 然的,丝毫不给读者以突兀感."她为什么还用 得着思考?""她凭什么要回答不相干的人的询 问?""一切都结束了.这就足够了.已经没有什 么出路可寻找."诸如此类的叙述很好地解答了 读者的疑惑,使读者充分了解了她心中痛苦的感 受和她在家庭会议中那怪异的,倔强沉默的表 现. ?本文所引用的原文皆出自《劳伦斯短篇小说集》,主万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社,1983年. 她沉默着,最后一次去给妈妈扫墓.她仔细 地擦拭着母亲的墓碑,"立刻就感受到了和母亲 之间的亲密无问的交流."在这一部分,作者的 语调是阴郁的,周围的一切色调似乎都是灰色 的.在她专心致志地做着这一切时,年轻医生弗 格森正走出家门要去照料病人.仿佛是有心电 感应一般,梅宝在弗格森的注视下抬起了头,两 个人有了短暂的眼神交汇.然后,作者的叙述焦 点迅速地转向了弗格森.因为如果要向读者详 细描述和公开暴露弗格森内心深处最隐秘的领 域,叙述焦点的转换是必须的.一个俯瞰式的, 全知全能的叙述者无法细腻地挖掘人物的内心 世界.随着作者的叙述,读者知道弗格森仿佛是 "中了魔咒一样",在去行医的路上心里一直念 着梅宝.他仿佛感到有一股"生命力"悄悄注入 了他的体内,以至于一整个下午他都精神抖擞. 事实上,对弗格森来说,梅宝是个有着性吸引力 的女人,只是已经被异化成工作机器的弗格森并 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的心灵已经遭到了 机械力量的严重压抑和摧残,他那"苍白"的脸 庞和"疲惫"的双眼告诉我们:他的最本真的,最 自然的,最血性的情感和欲望已经被压抑乃至剥 夺了.作为典型的现代人的代表,他用最繁忙的 工作来麻木自己的灵魂,和梅宝一样,他是活着, 可是却同死去无异. 二,水?火?血性?救赎 在小说的第二部分里,梅宝走人深不可测的 水塘里企图自杀.那是个四方形的水塘,寒冬里 池塘里的水冰冷彻骨.梅宝的自杀行为没有逃 过弗格森的眼睛.在梅宝即将被水塘淹没的那 一 刻,弗格森飞跑过去,走进池塘救出了梅宝. 拯救的过程是惊心动魄的,弗格森自己并不会游 泳,但却冒着生命危险奇迹般地救出了梅宝.在 这一部分里,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具有象征意义 的意象.比如说,池塘和水的意象是十分耐人寻 味的.两者皆有双重的象征意义:死亡和重生. 池塘一方面是坟墓的象征,而水,冰冷,肮脏,令 人窒息,毫无疑问可以轻易地致人于死地,也是 死亡的象征.但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 们又有着完全不同的象征意义:方方正正的池塘 象征着母亲的子宫,年轻的医生从母亲体内接生 了一个鲜活的,崭新的生命.至于水,如果同弗 格森家里燃着的"火"来进行对比,显然是死亡 一 9O一 的意象,但水在基督教里则象征着"受洗"和"重 生".梅宝被拯救后,弗格森脱掉了她身上的脏 衣服,然后用毯子将她包裹起来.这又是一个十 分明显的意象:脱掉衣服被包裹在毯子里的梅宝 像是个初生的婴儿一般,她那压抑已久,几乎衰 退的血性情感被年轻的医生激发出来了,她不再 是从前的她,她仿佛凤凰涅磐一样重生了!她的衣服,"肮脏,浸满了水,充斥着泥腥味",被彻底 地从她身上除掉了!她身上所有的道德枷锁,所 有的文明桎梏也都同时被打破了!在年轻的医 生的细心照料下,她无法自控地爱上了弗格森, 她问年轻的医生:"我现在是不是思维不正常 了?"读者明白,她并没有思维不正常,她只是没 有用理性去思维,而是在用"血性"思考.劳伦 斯借梅宝的形象再一次宣扬了他的济世良方:相 信血的意识,赞美肉体的魅力,崇尚人性的复归. 劳伦斯在他短暂而漂泊的一生里一直都在用 "血性"思考.他曾经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这样 表达他的创作理念:"我的伟大宗教是对血与肉 的信仰……我们的血所信,所说和所感受的东西 总是真实的……我只想直接对我的血作出反应, 而不受理智,道德或其他任何事物的干扰."-2 衣服的意象是十分明显的.故事的结尾,梅 宝换上了崭新的衣服,预示着一个全新的生活正 在等待着她.而对弗格森来说,情况显然要复杂 得多.在和梅宝交流,和自己做斗争的过程中他 一 直都没有脱掉他那一身肮脏的衣服.在他心 灵最为隐秘的地带,"理性"和"血性"一直在做 着残酷的,殊死的搏斗."血性"告诉他:他应该 打破身上的道德枷锁,走出生存的困境,解放自 己的自然欲望,也就是说,他应该接受梅宝的爱 情.可是冰冷的"理性"却又谴责他:作为一个 医生,他有着体面的名声,他必须遵循传统的道 德规范,因为医生爱上病人在当时是有违道德的 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意识到自己身上仍 然穿着救人时的脏衣服,但却无力摆脱它.于 是,一幕滑稽的场景出现了:他久久地站在那里, 身上穿着满是污泥的脏衣服,深切地感受到自己 所面临的困境.作者反复地告诉我们:"他本来 无意去爱她,现在他的整个意志都在同他自己的 血性作着斗争."但是他最终还是屈从于"血性" 了.自然的,本真的生命情感是如此的强烈,腐 朽的道德枷锁,背离人性的理性桎梏终于抵挡不 住它那洪水般的进攻而屈从了!小说的结尾告 诉我们,梅宝羞涩地帮弗格森找到了干净的新衣 服,弗格森身上那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淤泥气味的 脏衣服终于被他换掉了.肮脏的衣服象征着陈 腐的传统礼教和被机械文明所异化的冰冷理性, 在打破了这一切枷锁后,弗格森同梅宝一样获得 了重生! 在这一部分里,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碰撞被描 写得惊心动魄却又不失诗情画意.作为一名具 有诗人的气质和天赋的小说家,劳伦斯几乎从不 采用直截了当,合乎逻辑和理性的方式来展开叙 述,而是热衷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描绘人 的情感.他的语体时而细腻,抒情,富于诗意和 节奏感,时而显得朦胧晦涩,意境模糊,耐人寻 味.通常,相似的情感和意念在作品中交相叠 现,给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的感觉.现代 心灵的黑暗王国与西方机械文明之间的激烈冲 突通过这种具有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和充满情 感和肉体感的语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j. 马,池塘,水,衣服,所有这一切无不具有象 征色彩.让我们再来看一下"火"的象征意义. 在第二部分里,所有的情节都是在医生弗格森的 家里展开的.在他的屋子里,一直都燃着一盆 火,作者在不长的篇幅里反复地提到这盆火,火 在这里是有多重作用的:一方面,它在严冬里温 暖了两个差点丧生于冰冷水塘的年轻生命,另一 方面,火又用来象征燃烧在他们胸中的熊熊的激 情性爱之火.在劳伦斯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 "火"的意象是血性意识的一个形象阐释.火能 让人回归最原始,最具自然活力的生命,能让人 的情感之流涌动起来,燃烧起来.他在他的诗歌 中这样歌颂"火": "我希望人们能在四大要素中寻回平衡, 多一点火的成分,像火一般 没有说谎的才能." 劳伦斯认为四大要素中火是最重要的. "火"这个看似残酷的意象,象征了一股欲毁灭, 欲重生的生命渴求,它代表一股反叛的力量升腾 在机器轰鸣,遍地灰尘铁锈的世界中.它代表的是心灵,而不是谎言,它是体现人内心世界的可 靠保证,而不是外在文明所赋予的空洞形式.它 虽然不是一剂良药,却振聋发聩,表达了劳伦斯 对自然人性的渴求,对人即将沦为螺母的世界的 控诉. 除却上面所列的意象,在小说中还出现了许 多圣经隐喻.在第二部分,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弗 格森的情爱感受:"他的心仿佛是在燃烧,然后 在胸中溶化了".他蹲下来,揽过梅宝的脑袋, 把她的脸靠在他的喉咙处.然后作者重复地描 述:"他的心似乎裂成了两半,肋骨隐隐作痛,胸 中燃着痛苦之火.""他吻她的时候,他的心似乎 又一次揪紧了."圣经《旧约全书》中"创世纪"篇 描述了上帝根据自己的形象造出了男人,然后从 男人肋骨中抽取了一根创造了女人.作者对弗 格森情爱感受的描述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个 隐喻.另外一个隐喻是关于"禁果"的隐喻.弗 格森救了梅宝后,梅宝还暂时处于半清醒半昏迷 的状态,无法确切地感知自己的处境.于是弗格 森"走进厨房,寻找酒.在总算寻到了一点威士 忌后,他自己先喝了一大口,然后走到梅宝面前 往她的嘴里倒了一些."在酒精的刺激下,梅宝 很快清醒过来,她瞪大了眼睛,注视着周围的一 切,终于明白了在她身上所发生的故事.熊熊的 爱火很快就在她的心里燃了起来.威士忌在这 里的作用几乎等同于伊甸园里智慧树上的"禁 果".只不过,这枚"禁果"是经由亚当的手转给 了夏娃,而不是由夏娃给了亚当. 至于"救赎"这个主题,也非常值得读者去 深思,从表面上看,乡村医生弗格森拯救了欲自 杀寻死的女孩儿梅宝,但实际上,梅宝却从灵魂 上救赎了弗格森.在遇到梅宝之前,弗格森"干 着单调乏味的苦差事,经常在矿工中穿梭,从一 个地方匆匆赶往另一个地方.这把他搞得筋疲 力尽."梅宝在被救之后激情难抑地爱上了弗格 森,她的热情,她的温柔性感,她的宛如出水芙蓉 一 般的美丽身体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但他却长时 间地徘徊在理性与血性搏斗的门槛边.在小说 的结尾,弗格森的理性终于彻底地败给了节节进 逼的血性,血性支配下的肉体纵情地驰骋于人生 广袤的原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梅宝无疑是弗 格森灵魂上的救赎者. 劳伦斯在他的名篇《道德与小说》(Morality andtheNove1)一文中,为小说艺术规定了一个 "恰当的目的",即"揭示人在活生生的时刻与周 围宇宙之间的关系".《马贩子的女儿》很好地 为他的艺术观点做出了注脚.在这个短篇里,作 一 91— 者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意象来说明作 为宇宙精华的人"在活生生的时刻与周围宇宙 之间的关系."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每时每刻都 在变化着,因此小说家需要捕捉并揭示的是一种 动态平衡,"是那种微妙的,永远颤动与变化着 的平衡."在《马贩子的女儿》中,主要人物从 异化,死亡到重生的过程都是与宇宙万物相关联 的,他所运用的意象,他那随时变换着的叙事角 度,他独一无二的与"性爱"主题相关联的诗意 化的语体等都证明了他是在用发展的眼光揭示 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微妙的,变化着 的关系. 在世界现代小说史上,劳伦斯的地位是无可 替代的.他是位惊世骇俗的作家,他对现代机械 文明的猛烈抨击,对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苦苦 追寻,对性爱的坦率描写和坦白态度一度使他的 作品遭禁,使他短暂的一生颠沛流离.但是,从 20世纪文学的整体来看,反对传统文化的僵化 保守及这种僵化保守对于人类个体生命的摧残 和压抑,维护和张扬人类个体生命的主体意识, 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文学的大趋势.《劳伦斯导 读》中的编者这样形容他:"理查德?艾丁顿,劳 伦斯的朋友和他的传记作者认为英国欠这位小 说家一个身后的道歉.如果说,生前的他被苛 责,被审查并被流放,那么,现在的他却位列二十 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因为 其对人类生活的深厚的理解力和同情心而广受 好评.尽管他在作品中不乏说教,他却没有放弃 被狄更斯,乔治?爱略特和哈代所传承下来的优 秀传统:拥有不断扩大的读者群和强大的包容 性."[】 劳伦斯的作品是挖不尽的宝藏,他的短篇小 说和他的诗歌将同他的长篇一样,给读者无尽的 启示和灵感,为帮助挖掘我们的本真天性,挽救 我们为机械文明所异化的灵魂奏响一曲又一曲 激情的歌. [参考文献] [1]AnneFemibough,ed.,I'lleCambridgeCompanionToD.H.Lawrence[M].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2003.304 ,乔长森译.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2]哈里?莫尔.劳伦斯书信选[M].刘宪之社,1988.63. [3]李维平.英国小说艺术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242,238. [4]劳伦斯诗选[M].吴迪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0.146. [5]GaminiSalgado.APrefacetoD.H.Lawrence[M].Beijing:PekingUniversityPress,2005.7. [6]阎保平.为了诗意的栖居:现代主义经典文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2006.6. [7]刘春芳.情感与文化——英国文学中的情感救世传统[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 社,2007.9. ,高奋,童燕萍.英国小说批评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9. [8]殷企平 [9]汪志勤.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的解救主题[J].华中师范大学,2006.(5). Water?Fire?Blood?Deliverance —— AnAnalysisoftheTypicalFeaturesofD.H.Lawrence'SFictions BasedontheHorseDealer'SDaughter WANGYu-jie (ForeignLanguagesSchoolofYan~iUniversity,Yantai264005,China) Abstract:TheshortstoryTheHorseDealer'SDaughterwrittenbyD.H.Lawrenceisatypical"Lawrence story". Itreflectshisexplorationofmodernismanditcoversthemostcommonfactorsinhisfictions:th e themeofdeliverance,thestudyonpsychologicalproblems,theuniquelawrentianlanguagestyletheuseof colorfulnarrativetechniquesandrichimagery. Keywords:lawrentianfiction;alienation;deliverance;imagery;symbolism 一 92—
/
本文档为【【doc】水·火·血性·救赎——从《马贩子的女儿》看劳伦斯小说创作特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