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荣誉教育研究 _ 以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文理学院的荣誉项目为例

2017-10-22 32页 doc 63KB 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荣誉教育研究 _ 以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文理学院的荣誉项目为例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荣誉教育研究 _ 以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文理学院的荣誉项目为例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荣誉教育研究 _ 以威斯康辛 大学麦迪逊分校文理学院的荣誉项目为例 论 文 摘 要 高水平人 才 的 发展关 系着国 家 和 民族 的 兴衰 。 作为国家 未来 各行业 领军人 物的潜在群体, 研究型大学中 优 秀 本 科生 的 发展 近些年来 受到了 越来越多 的关 注。 “珠峰计划” 、 “ 卓越工程师教育 培养计划” 、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 计划” 、 “卓 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等 纷纷出台 。...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荣誉教育研究 _ 以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文理学院的荣誉项目为例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荣誉教育研究 _ 以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文理学院的荣誉项目为例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荣誉教育研究 _ 以威斯康辛 大学麦迪逊分校文理学院的荣誉项目为例 论 文 摘 要 高水平人 才 的 发展关 系着国 家 和 民族 的 兴衰 。 作为国家 未来 各行业 领军人 物的潜在群体, 研究型大学中 优 秀 本 科生 的 发展 近些年来 受到了 越来越多 的关 注。 “珠峰计划” 、 “ 卓越工程师教育 培养计划” 、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 计划” 、 “卓 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等 纷纷出台 。 究竟 该如何培养优秀本科 生,各高校 和 学者们 正在不断 地思考与探索 。美国的荣誉教育,即优秀本科生教育, 起源于 19 世纪牛津大学的通过/荣 誉考试,发展至今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是 世 界上规模最大的优秀本科生教育。 本文致力于通过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中的本科生荣誉教育, 从一个外部抽离的视 角审视我国研究型大学中的优秀本科生教育 , 并为完善我国的优秀本科生教育提 供一些启示与思考 。 基于以上 目标 ,本文 首先从 宏观 层面, 即纵向 和横向上 ,对 美国荣 誉教育 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 。 继而, 从微 观层面, 以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 校文理学院的荣誉项目为案例, 对其选拔 机制、 培养机制 的相关环节 进行了细致 、 全面 地归类与分析 。 最后, 基于对美国研究型大学荣誉教育宏观和微观层面的了 解与分析, 作者得 出了一些 启示 , 对其不足进 行了 思考,并指出了由于教育模式 不同 我国存在着 一些与美国截然不同的 问题。 美国荣誉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应坚 持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明确优秀本科生的范畴, 设置通识类项目; 成立全国性 组织; 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研究, 作 者发现美国荣誉教育在教师激励与 评估机制方面还有待完善。 研究还指出, 我国研究型大学中的优秀本科生教育在 学生选拔与退出机制方面,面临着与美国完全不同的现实状况 。美国研究 型大 学的荣 誉教育 有着 很多可 供借鉴 的经验, 但我 们不能 将其完 美化, 盲目模仿。 由于国情与教育模式的差异 , 我国研究型大学中的优秀 本科生 教育存在着一些只有通过自身努力才能找到解决方法的问题。 本研究希望 能够提 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新鲜的素材, 为完 善我国 研究型大学中的优秀本科生教育出一份力。 关键词 : 美国,研究型大学,荣誉教育,优 秀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 I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talents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lourish and decline of a nation and a state. As the potential resources of leaders of the country in all walks in the future,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ior students in doctorate-granting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 growing concern in recent years. “Everest Project”, “Excellent Engineer Education Plan”, “Excellent Doctor Education Plan” and “Legal Talent Education Plan” have been unveiled in succession. How to educate superior students is a difficult question constantly being thought about and probed by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academicsEducation for superior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known as honors education, th originates from Oxford University?s “Pass/Honors Examination” in 19 century and up to now it has had developed over 100 years. Moreover, the United States has the biggest education system of superior students throughout the world. By studying education for superior students in doctorate-granting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thesis aims at examining and pondering the education for superior students in doctorate-granting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from an external dissociated perspective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aim, this thesis sorts out and analyzes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honors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on a macro basis. Then, on a micro basis, a case study on the honors program in College of L&S in UW-Madison is provided. Delicate and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are made to relevant aspects related to the systems of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his honors program. Finally, based on the macro and micro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honors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some experiences are summarized; thoughts about some disadvantages of honors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taken;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ituations of the two countries are pointed out. The experiences of honors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suggest that we stick to the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clarify the domainIIof superior students, set up liberal programs; found a national organization;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Some disadvantages of faculty stimulating and evaluating systems still exist in honors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Superior student selecting and withdrawing systems of the two countries confront with radically different situationsWe can learn many valuable experiences from honors education in doctorate-granting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idealizing and simply copying the experiences will never work out. Some problems about education of superior students in doctorate-granting universities in China can only be solved by our own effort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education modes. This thesis endeavors to provide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and some fresh materials to researchers in this field, and hopefully be helpful to reforms and innovations in superior student education in doctorate-granting universities in China KEY WORDS: the United States, doctorate-granting universities, honors education, superior students, top-notch creative talentsIII目录 论文 摘要 I ABSTRACTII 第一 章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缘由 1 第二节 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2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 第四节核心概念界定12 第五节研究方法与思路 15 第二 章美国荣 誉教育的历 史与现状18 第一节 美国荣誉教育的历史. 18 一、源起:牛津大学的 “通过/荣誉考试”18 二、形成:艾德洛特与斯沃斯莫尔学院20 三、组织化:科恩与ICSS 、NCHC23 四、普及化25 第二节 美国荣誉教育的现状. 26 第三 章威斯康 辛大学麦迪 逊分校文理学 院荣誉 项目. 28 第一节 概况介绍28 第二节 以追求卓越为目标的选拔机制 29 一、通识类荣誉项目HLA 的学生选拔. 30 二、精深类荣誉项目HM 的学生选拔33 第三节 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机制. 34 一、两种荣誉项目与三种荣誉课程 35 二、荣誉教师 37 三、课外活动 38 四、咨询. 39 五、资助. 41 第四 章启示与 思考. 43IV第一节 启示43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43 1. 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咨询服务43 2. 施行灵活的培养模式. 45 3. 完善课程成绩打分体系46 二、明确优秀本科生的范畴,设置通识类项目47 三、成立全国性 组织 48 四.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8 第二节 思考 49 一、教师激励 50 二、项目评估 50 三、学生选拔 52 四、退出机制 53 附录 54 参考 文献71 后记 76 V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 究 背景 与选 题缘 由 一、 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大发展的世纪, 如何在各领域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 力 的高 水平人才已成为国家间竞争的聚焦点之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 阶段步 入大众化阶段, 一般群体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 注, 这对于提升我国整体国 民素质、 满足国家对于一般性人才的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 一个国家的 强盛不仅依靠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同时更离不开各行业领军人物的发展壮大。 因此, 如何才能更好地 促进高水平人才的发展 ,是一个我们必须要 正视的问题 。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在如何 培养出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高水平人 才 方面,担负着非常 重要的使命 。2009 年, 钱学森先生的逝世将 其著名的“钱 学森之问” ?? “为什么我们 的学校总是培养 不出杰出人才?” ??重又推到了 风口浪尖。为回应“ 钱学森之问” , 教育部联 合中组部、财政部于 同年启动了一 项人才培养计划,即 “ 高等学校 基础 学科拔尖 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简称“珠峰 计划” 。 截至目前, 全国共有二十所顶尖研究型 大学入选该计划, 内容涉及数学、 物理、化学、计算机 、生物等五个基 础学科。 “珠峰计划”为选拔 出来的优秀本 科生 设 立 专 项 经 费 , 配 备 一 流 师 资 和 学 习 条 件 , 提供 国 际 交 流 、 科 研 训 练 等 机会 。除 此 之 外, 教 育部 还 推出 了 “卓 越 工程师 教 育 培养 计 划 ” , “ 卓越 医 生 教 1 育培养计划” 及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 这些计划是 对如何提升国家未 来各行业 领军人物水平 的探索 , 它们的最终目标 都 是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 势地位 ,其 结 果 如 何 还 有 待 时 间 的 考 证 。 二、 选题缘由 美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达国家之一,其荣誉教育 (Honors Education), 即 优秀本科生教育, 有着长达一 百多年的历史。 目前, 荣誉教育已遍布美国各个 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 中,同时 ,荣誉 教育 还拥 有自己专门的期刊与 全国性组织 : 《全国高校荣誉教育委员会期刊》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llegiate Honors Council 与全 1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教 育部. 关 于印 发《 教育 部高 等 教育司 2011 年 工作 要点 》的 函 [EB/OL]////0>. 2012-02-15 1美高校荣誉教 育委员会 NCHC (National Collegiate Honors Council ) 。 虽然美国与 我国国情不同, 不能将美国荣誉教育的成功经验直接移植到我国, 但是 美国的 成 功经验 还是能够为审视我国的优秀本科生教育提供一个别样的视角; 同时, 对美 国荣誉教育 的 思考, 还可以对我国的优秀本科生教育起到警示的作用。 因此, 对 于美国荣誉教育的研究, 尤其是 美国研究型大学中本科生荣誉 教育的研究, 将服 务于我国研究型大学优秀本科生教育, 最终有助于实现 国家高水平人才储备的目 标。 另外, 作者在学校的资助下, 有机会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 分校进行了 为期三个月的短期访学。 在访学期间, 搜集到了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文理学 院荣誉项目的第一手资 料, 其中包括文献资料, 以及对学生、 工作人员和教师进 行的访谈等, 为更好地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荣誉教育做了 较充分的准备。 第二节 研 究 的问 题与 意义 一、 研究的主要问 题 通过研究,本研究试图回答以 下这一系列的问题: 美国的荣誉教育指的是什么?它的历史是怎么样的?现状又是怎么样的?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荣誉教育, 具体来讲是如何运作的?基于对美国研究型 大学本 科生荣誉教育的研究, 我们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研究型大学中的优秀本科生 教 育? 二、 研究的意义 对如何培养 优秀本科生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优秀 本科生自身更好的发 展, 更将有利于国家 的发展与壮大 。 目前, 由教育部牵头的 本科生拔尖 创新人才培养 计划已在我国的顶尖研究型大学中开展起来了 。 本文通过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的 本科生荣誉教育, 试图从 一个 外部 抽离 的视角, 审视我国的 优秀 本科生教育,对 其 选拔、 培养方式等进行思考, 并 最终为我国更好地在研究型大学中开展 优 秀本科生 教育提供 一些启示与思考 。 第三节 国 内 外研 究文 献综 述一、 国内研究综述 1. 拔尖创新人 才的相关表述 作者在阅读和整理相关文献时, 发现在国 内的 研究中, 学者们普遍使用了以 2下几个概念表述: 拔尖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 创造型人才和英才。 这些表述虽然 在名称上存在着差异,但事实上都突出了 “拔尖” 与“创新” 这两个核心内涵, 同时,都指出了应将界定范围从科学研究领域扩大 到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群。 为方便起见, 本文 将以上各表述统一为拔尖创新人才。 而本文所研究的研究型大 学中的优秀 本科生,实际上是这个人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张秀萍称研究型大学所培养的 优秀 本科生为拔尖创新人才。 具体来说, 是指 “科学研究型的高层次创造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 应用研究型的高技术创新人才 和某一专 业领域有特长的高级专门人才。 ”而这些拔尖创新人才应该具有“合理 的知识结构、 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等基本素质特征。 同时, 她还特别强调拔尖创新人 才不应局限于科学领域, 还应该包括 “生产、 技 术等领域有重大发明和 创造或革新以及在经营、 管理和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等方 1 面有突出成就的杰出人才等。 ” 秦书生和韩雪冰简单概括 地将研究型大学所培养的优秀 本科生称为拔尖人 才,表现为“高素质、高水平和高能力” ,并强调“创新能力与意识的培养是拔 2 尖人才的核心内容” 。 朱崇实的界定为“创新型人才” ,他认为“创新型人才 ”应当“有很强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望; 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 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 广博 而扎实的知识, 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具有 良好的道德修养, 能够与他人合作 3 或共处;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 ” 王永斌等人指出, 拔尖人才 分布在 “自然科学、 工程技术、 医学、 社会科学 和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中。 “科学家、工程师、高级管理人才、艺术家等”都 4 应答纳入拔尖人才的范畴。 2. 我国高校拔 尖创新人才培 养中存在的 问题及原因 分析 在分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时, 秦书生和韩雪冰将问题归纳为以 下几点: 知 识老化与思想观念落后, 不适应当 前科学技术加速更新的要求; 教学 方法单一, 教学内容陈旧落后; 学生实践机会不多, 训练不够; 对学生缺乏创新 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培养的人才 “知识面仍显 狭窄; 我国高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 1 张秀 萍. 拔 尖创 新人 才的 培养 与大 学教 育创 新[J]. 大连 理工 大 学学 报( 社会 科学 版), 2005, 3: 9-152 秦书 生, 韩 雪冰. 高校 拔尖 人才 培养 探析[J]. 党史 文苑, 2010, 3: 78-793 朱崇 实. 研 究型 大学 与创 新型 人才 培养[J]. 国 家教 育行 政学 院 学报, 2006, 9: 89-954 王永 斌, 许 鹏奎, 蔡中 宏, 等. 拔 尖创 新人 才 与 研究 生教 育的 使命[J]. 现代 教育 科学, 2006, 1: 143-145 31 缺乏灵活性和宽容度。 ” 林岚认为我国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的问题是由于软实力建设滞后于 硬实力建设所引发的。 目前, 我国拥有优越的 硬实力, 具体体现在科研经费的不 断增长, 实验室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电子 图书资源的大力发展, 高校 硬件设 施不断完善等。 然而, 软实力, 如科研体制、 人才评估制度、 拔尖创新 人才培养 的适用模式等 , 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这最终制约了我国高校对 拔尖创新人才 的 2 培养。 林杰等从高校制度的角度指出,虽然“大学文化、办学理念、大学管理等” 对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影响, 但 “高校管理和学术管理体制” 才是 “问题的 关键所在” 。具体说 来,林杰等认为 ,高校的 用人机制、教师管理 机 制、课题评 审和、 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制度问题最终影响 了拔尖创新人才的 3 培养。 3. 我国高校培 养拔尖创新人 才的政策建 议 张秀萍提出“实施教 育创新,探索 培养拔尖创 新人才的新模式” 。 具体政策 建议如下: 不同类型的高校, 应实行不同的拔 尖创新人才培 养模式; 同一高校内 部, 应根据不同的学科及专业特点, 并考虑学 生的个性和特长, 实行不同 的培养 目标和培养模式; 高校应大力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高校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 4 科研机会等。 常宇等主张在 各高校 实行本科生导 师制。 “恰 当定位本科生导师的 职责,完 善相关的制度,保证 充足的导师资源 ,采取多 种方式增强师生之间 的互动。 ”实 5 现辅导员- 班主任- 导师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加 强高校的育人功能。 林杰等认为应当完善高校拔尖 创新 人才的培养制度, 具体做法如下: 实现高 校管理专业化, 行政权力的行使; 促进学 术共同体的形成, 保证学术研究健 6 康 发展;完善学术管理体制,实现学术事务由学者管理。 林岚建议完善体制, 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合理框架; 建立合理的 高校、 人才评估制度, 引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的正确方向; 不断探索高校培养拔 1 秦书生, 韩雪 冰. 高 校拔 尖人 才培 养探 析[J]. 党 史文 苑, 2010, 3: 78-792 林岚. 我 国高 校拔 尖人 才培 养的 软实 力建 设[J]. 科技 创新 导 报, 2010, 10: 2383 林杰, 赵 章靖. 高校 拔尖 人才 队伍 建设 的制 度分 析[J]. 中 国高 等教 育, 2008, 8: 12-144 张秀萍. 拔尖 创新 人才 的培 养与 大学 教育 创新[J]. 大 连理 工 大学 学报 (社 会科 学版 ), 2005, 3: 9-155 常宇等. 本科 生精 英人 才培 养的 研究 与实 践?? 关 于本 科生 导师 制的 研究 与讨 论[J]. 今 日科 苑, 2009, 13: 185-1866 林杰, 赵章 靖. 高 校拔 尖人 才队 伍建 设的 制度 分析[J]. 中国 高 等教 育, 2008, 8: 12-14 4尖创新人才的适用模式。 并具体指出, “在本科 阶段, 高校应引导学生开拓视野、 拓展思维、 建立人生价值取向、 获取既全面又 专业的知识, 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 1 养奠定基础。 ” 4. 具体的案例 研究 作者在对国内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时, 发现我国学者除了对研究型大学拔尖创 新人才培养进行 了宏观层面的研究之外, 很多学者还从微观层面对我国研 究型大 学中优秀 本科生培养的个案进行了深入探讨, 其中部分学者就任职于该研究型大 2 学。如 :清华 大学 物理系 的尚 仁成等 对清 华大 学基础 科学班 的研 究 ,南京航空 3 航天大 学的江 山等 对工科 拔尖 创新人 才培 养的 研究 ,浙江大 学的 张慧等 对竺可 4 5 桢学院的研究 , 陈强对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 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的庄丽君等 6 7 对联读班的研究 , 厦门大学的朱崇实对厦门大 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 ,仇 8 鸿伟对 对外经 济贸 易大学 高素 质人才 培养 工程 的研究 ,华中 科技 大学的 张伟对 9 华中科技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 等。 在对具体案例进行研究时, 国内学者的研究方法有所不同。 有 的学者以描述 现状为主, 再辅以分析。 如尚仁成等对清华大 学基础科学班 的研究, 朱崇实对厦 门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 有的学者以实证的研究方法对拔尖创新人才班 进行分析, 如庄丽君等对上海交大联读班的研究, 张慧等对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的研究, 张伟对 华中科技大学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 从研究对象上看, 有的学者是以研究型大学中的拔尖创新人才班作为研究对 象, 有的学者是以学科或专业作为研究对象, 如江山对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科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和仇鸿伟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的 研究。 但无论学者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是 否 一 致 , 他 们的 研 究 中 都 有 着 一 些 共 同 之 1 林岚. 我国 高校 拔尖 人才 培养 的软 实力 建设[J]. 科 技创 新导 报, 2010, 10: 2382 尚仁 成, 阮东, 熊 家炯. 基 础科 学拔 尖人 才培 养 模式 的探 索[J]. 物理, 2006, 355: 398-4013 江山 等. 人 才强 国战 略下 的工 科拔 尖人 才培 养模 式[J]. 南京 航 空航 天大 学学 报 (社 会科 学版), 2004, 63: 65-68 4 张慧, 钟蓉 戎, 陈劲. 荣誉 学院 学生 职业 生涯 规 划调 查与 分析[J]. 高 等工 程教 育研 究, 2010, 4: 123-1265 陈强. 探索 培养 拔尖 人才 的教 育模 式[J]. 北京 教育, 2010, 5: 57-586 庄丽 君, 刘 少雪. 我国 研究 型大 学资 优学 生本 科学 习经 历的 调 查报 告[J]. 清 华大 学教 育研 究, 2009, 306: 46-527 朱崇 实. 研 究型 大学 与创 新型 人才 培养[J]. 国 家教 育行 政学 院 学报, 2006, 9: 89-958 仇鸿 伟. 抓 住机 遇迎 接挑 战培 养国 际化 拔尖 创新 人才 ?? 对外 经济 贸易 大学 高素 质人 才培 养工 程探 索与 实践[J]. 湖南 商学 院学 报( 双月 刊), 2009, 166: 124-1299 张伟. 华中 科技 大学 培养 拔尖 创新 人才 的案 例研 究[D]. 武汉: 华中 科技 大学, 2007 5处, 即都会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 具体做法、 成效、 问题、 建议等有所涉 及。 5. 对国外拔尖 创新人才培养 的研究 国内学者在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一议题时, 除 了立足国内, 还放眼国 外。 有些学者对加拿大、 美国、 日本、 欧洲 等高等 教育发达国家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做了相关研究, 与国内的情况进行对比, 指出 问题所在, 并希望通过研究国外拔 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 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启发。 但国内学者对 于国外高校拔尖创新 人才培养的研究比起对于国内的研究要少得多, 并且多是以 描述为主, 同时, 多是站在国外高校的角度, 批判我国 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另外, 对于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 ??荣誉项目 ??的专门研究 较少,多是在相关研究中有所涉及而已。 陈岗对加拿大与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做了比较研究, 指出我国高校 在课程设置、 课程要求、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成熟度及信息化的利用等方面 存在着诸多不足, 希望通过对加拿大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为我国这方面 1 的发展 提供借 鉴。 张辉等 对美 、日、 欧拔 尖创 新人才 的培养 模式 、 基本 特点做 2 了描述及 比对 研究。 张晓鹏将美国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概括为一个 “中心” 、 三个“结合” ,即“ 以学生为中心, 课内与课 外相结合,科学与人 文相结合,教 3 学与研究相结合” 。 曾志新在对美国马里兰大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中, 对该校的荣誉项目进行了描 4 述。 刘宝存从 培养 目标、 课程 与教学 、校 园生 活三方 面对加 州大 学伯克 利分校 5 的本科 生教育 进行 研究时 ,提 到了培 养拔 尖创 新人才 的项目 ,即 荣誉项 目。 纪 志成在对比研究中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时, 对美国俄亥俄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的 6 荣 誉 项目 做了 比较 详细 的描 述。 沈蓓绯 以 密西根 州 立大 学的 荣誉 学院 为案 例 对 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 具体包括培养目标、 申请条件及 选拔标 准 、荣誉学生权益、课程培养及毕业要求、 学术研究机会 、导师指导体制、 1 陈岗. 加拿 大高 效创 新人 才培 养方 式的 启示[J]. 中 国大 学教 学, 2007, 11: 92-952 张辉, 吴松 强. 美 、日 、欧 创新 人才 培养 研究 综述[J]. 亚太 经 济, 2010, 2: 89-923 张晓 鹏. 美 国大 学创 新人 才培 养模 式探 析[J]. 中国 大学 教学, 2006, 3: 7-11 4 曾志 新. 以 生为 本创 新高 校教 育教 学改 革研 究[J]. 华南 理工 大 学学 报( 社会 科学 版), 2007, 92: 77-80 5 刘宝 存. 加 州大 学伯 克利 分校 的本 科生 教育[J]. 中 国大 学教 学, 2005, 10: 59-606 纪志 成. 中 美大 学生 创新 能力 培养 的分 析与 探索[J]. 江 南大 学 学报 (教 育科 学版 ), 2007, 273: 8-14 61 海外留学项目 、奖学金制度、社团文化与创新活动等方面。 二、 国外研究文献 综述 1. 对于荣誉教 育的态度 对于是 否应 在高 等教 育机构 中推 行荣 誉教 育, 虽已 经 过了 一百 多年 的争论, 但 学者之间仍然存在分歧。 然而, 根据作者目 前所掌握的国外文献来看, 对荣誉 教育持赞成态度的占主流。 持赞成 观点 的学 者认 为,发 展荣 誉教 育是 培养 未来国 家、 乃至 世界 各行业 领 军人物的重要途径。 在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背景下, 普通学生的发展需求基 本上得到了满足, 但优秀学生的发展需求不应因为 他们是少数群体而被忽视。 人 们 对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表现出了极大地关心, 并认为 这种关心是人文主义的关 怀, 那又怎能放任 优秀学生在一个满足普通学生的高等教育系统中自生自灭?更 何况这些优秀学生的发展是否得到满足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 还关系到国家的未 来和前途。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仅占学生总数 5% 的荣誉学生,充当着学校三分 2 之一的领导角色。 持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 荣誉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精英主义, 它占用了一般 学 生的资源为少数优秀学生服务, 对其他学生不公平。 在美国这样 的一个民主国家 3 里,不应存在。 2. 对于荣誉项 目的参与者荣誉项目的参与者包括荣誉学生、 荣誉教 师和荣誉项目的相关管理人员。 在 国外的文献研究中, 作者发现对于荣誉学生和荣誉项目负责人的研究是 国外学者 们所普遍关注的研究对象 。 ? 荣 誉学生 国 外 学 者 们 通 过 多 种 研 究 方 法 , 对 荣 誉 学 生 ( superior students/ honors students )的 特 点进 行了 研究 。了 解荣 誉学 生的特 点 ,有 助于 高校 完善 荣誉 学 生 的选拔标准,更好地为荣誉学生的发展需求服务。 4 奥斯汀 (Austin ) 认为荣誉学生是拥有高智慧、 学习主动性强烈的学生。 西 1 沈蓓 绯. 荣 誉学 院: 美国 高校 本科 生“ 拔尖 创新 人才 ”培 养模 式研 究[J]. 高 教探 索, 2010, 4: 59-642 Idzerda, S. J. Honors Programs: Proteus Rather than Procrustes [J].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62, 338: 417-423 3 Stanley, J. I. Honors programs: Proteus rather than Procrustes [J].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1962 33: 4214 Austin, C. G. Orientation to honors education. P. G. Friedman & R. C. Jenkins-Friedman Eds.. Fostering academic excellence through honors programs [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86. 15-16 7格勒 (Siegle ) 等通过对 149 所大学一年级的 荣 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 , “ 对某 个领域有兴趣 ” 和 “认为这个领域有意义 ” 对于荣誉学生在该领域取 得成功来讲, 1 是必不可少的动力来源。 在问卷调查中, 荣誉 学生被要求对自身在 15 个 不同领 域中的天赋进行评估, 并 同时表现出他们对这 15 个领域的喜好程度。通 过数据 分析, 研究者发现, 荣誉学生对某个领域感兴趣与他们对自身在这个领域 中天赋 的评估成正相关。 荣誉学生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拥有天赋, 并认为他们的天 赋有助 于自身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 研究者还发现, 兴趣可以作为一个预测荣誉学生在 这个领域中未来成就的有力 依据。荣誉学生要想在某个领域中获得不凡的成就, 必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而对这个领域的兴趣和认为这个领域有意义, 正是 激励其坚持下去的 有力动因。 此外, 研究者还 发现, 男性荣誉学生对运动和科学 比女性荣誉学生更感兴趣; 女性荣誉学 生对音乐、 艺术、 舞蹈和语言等领域比男 性兴趣 浓 厚。 另 一位学 者 欧特 (Haute )经过 研究 发现 ,荣誉 学生比 普通学 生对 2 艺术领域更感兴趣。 ? 荣 誉项目负责人 : 1995 年,隆(Long )联系了全美 500 多个荣 誉项目的负责人,了解他们对 于荣誉教育的看法, 其中 136 个荣誉 项 目的 负责人给予了回复。 通过研究,隆 (Long ) 发 现 , 荣 誉项 目 的 负 责人 们 普 遍认 为作 为 一 个 负 责人 应 当 拥有 多 种 才 能, 并 认为应当 依照以下这些标准 来选择合 适的项目负责人 , 这些标 准 按照重要 程度 从大到小 排序如下: 曾经有接触过荣誉项目的经历; 拥有被认可的 行政管理 技巧; 拥有良好的教学记录; 对荣誉项目 充满热诚; 乐于服务; 能 够有 效率地进 行交流;有资历;熟悉系统;热衷于追求卓越;在教员中享 有声誉;兴趣多样; 3 知道如何募集资金;对待工作,有很强的道德感。 晒福德 (Shepherd ) 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全美高校荣誉项目负责人 的 政治 观、 战争观, 特别是对于越南战争和海湾 战争的观念, 对荣誉学生 及荣誉项 目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问卷随机地发给了一些大学教师及荣誉项目负 责 人。 调查发现, 大学老师这个整体 ?? 包括随机选择的大学教师和荣誉项 目负责 1 Del Siegle, Lisa DaVia Rubenstein, Elizabeth Pollard, and Elizabeth Romey.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Freshmen Honors Students? Effort and Ability Attribution, Interest, and Implicit Theory of Intelligence With Perceived Ablity [J]. The Gifted Child Quarterly, 2010, 542: 92-1012 Haute, T.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Career Aspirations and Self-Perceptions of University Honors Program Students [D]. Indiana State University, 2010 3 Long, A. A handbook for honors administrators [J]. Monographs in honors education by the National Collegiate Honors Council, Radford, VA: National Collegiate Honors Council, 1995 8人 ??的政治观、 战争观是不一致的, 其中大多 数荣誉项目负责人更倾向于 反战。 另外, 研究还发现, 不同领域的大学 教师 对于 政治和战争的看法也不一 样, 人文 和社会科学的 教师普遍比其他领域的 教师有着更自由的政治观, 并对 美 国发起战 争持批判态度。 研究亦 表明 , 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大学教师是构成荣 誉项目负 责人的主 体。 而对于荣誉学生 的选拔也 更倾向于选拔同样具有自由的政 治观和批 判 态度的学生。 晒福德 (Shepherd ) 等认为, 荣誉项目负责人及荣誉 学 生对社会 1 持 批判态度,带有文化左翼倾向。 3. 对于开展荣 誉教育 各高等教育机构具体 如何开展荣誉教育 , 是国外学者们在研究荣誉教育时关 注最多的主题。 既有研究某个大学是如何开展荣誉教育的, 也有具体研究 某一门 荣誉课程的; 有对荣誉学生选拔标准的专门 研究, 也有对荣誉项目或荣誉学院评 估的专门研究。 具体 的研究内容虽然 不同, 但 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 即通过研究 荣誉教育的某个方面、 某个环节, 最终为在高等教育机构中更好地 开展荣誉教育 提供 一些启示 与反思。 朗格卢瓦(Langlois )对 波士顿学院的 一门已 经开设了三年的荣 誉课程 ?? 亚洲荣誉研讨会 ??的成长过程, 进行了详细、 生动地描述和分析。 这门课最初 在波士顿学院开课, 是因为有位 教师在几个亚洲国家做了考察, 收集到了很多一 手资料, 希望通过 以研讨会 的形式与学生 共同探讨。 最初参与该课程的荣誉学生 共有 18 人, 他们的智商平均高达 135 。课程 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 掌握 亚洲 各国的相关 知识, 而是要激发学生对这个领域的 兴趣, 并锻炼学生如何分析 和综合理解 一堆零碎的一手资料的 能力 。 该课程虽然获得了 波士顿学院 荣誉项 目 负责人的大力支持, 但一些教师认为亚洲荣誉研讨会是一门无用课, 并不看好 这 门课程。 然而, 经过三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朗格卢瓦 (Langlois ) 自豪地说道: “我们的研讨会 成功地鼓励了一些学生, 激发了他们的研究热情, 使他们成为了 2 这个领域的专家” 。 欧特(Haute ) 以印第 安纳州 立大学 荣誉项 目 为案例, 对荣 誉学生 的职业倾 向及对荣 誉项目 的看法 进行 了研究 。欧特 (Haute )从印第安 纳州立 大学的 500 1 Gordon Shepherd & Gary Shepherd. War Attitudes and Ideological Orientations of Honors Directors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J].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1996, 673: 298-3212 Langlois, W. GAn Honors Program and the Growth of Asian Studies: The Asian Honors Seminar at Boston College [J].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Ohio State University, 1962, 335:237-243 9多名在校荣誉学生中, 选择了 20 名作为研究样 本, 他们来自 19 个不同的专业领 域: 人类学, 航空管理, 化学, 犯罪学 , 小学 教育, 英语, 英语教育, 卫生, 历 史, 室 内, 语言研究, 法律研究 , 数学, 数学教育, 音乐教育, 政治学, 医 学, 专业航空飞行技术, 心理学 。 欧特 (Haute ) 向这 20 名荣誉学生发放了 《 自 我评估 手册: 教育 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南》(Self-Directed Search Assessment Booklet: A Guide to Educational and Career Planning ) , 让学生自己完成并把做好的指南交 还 。 研究证明, 大多数荣誉学生的职业倾向与他 们在专业上所做的努力是一致的。 欧特 (Haute ) 建 议荣誉 项目的 管理人 员为荣 誉项目的 新生和 转校生 提供类 似的 职业倾向测试, 学生可以自己完成测试, 并根 据结果对自身进行评估, 这比起预 约咨询顾问要省时有效得多。 对于荣誉项目来讲, 了解荣誉学生的职业倾向, 也 有利于荣 誉课程 的设置 和完善 。另外 ,根据 调 查研究, 欧特 (Haute )还建议荣 誉项目继续保持交叉学科 课程的开设, 这有利于荣誉学生的职业发展, 并指出荣 1 誉课程应涉及艺术等领域,以更好地满足荣誉学生 的自身发展。 开彻曼(Ketcham )认为,资金对于荣誉项目 来说虽然很重要,但“荣誉项 目的实施方式” (the manner )更为重要。开彻 曼 (Ketcham )针对如何在资金有 限的情况下开展荣誉项目,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控制 学生 人数 。荣 誉项目 只接 受那 些有 意愿 加入, 并有 资格 加入 荣誉项目 的学生。 ?荣誉 课程 应当 是已 有课程 的一 部分 ,荣 誉学 生应当 接受 特别 的挑 战,但不 应按照另外一套专为他们设计的课程安排上课。 ?内容方面, 荣 誉课程中的额外任务 部分, 应当与当前的课程内容直接相关, 如果荣誉学生对别的内容感兴趣, 可以去参加学校的其他相关项目; 荣誉课程的 活动应 当是多种多样的; 荣誉课程应当对研究生课程方面有所涉及。 任务量方面, 2 因为荣誉学生通常活跃于多个领域,所以任务量也应控制,不宜过多。 朗基尔(Langier )主张对荣誉项目和荣誉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并认 为 这 已 成 为 一 种不 可 阻 挡 的趋 势 。 朗 基尔 (Langier )对荣 誉项目的评估做了一 个系统的定量研究。 基于研究, 他 提出了评估的七步走: 界定评估域、 描 述荣誉 1 Haute, T.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Career Aspirations and Self-Perceptions of University Honors Program Students [D]. Indiana State University, 20102 Ketcham, R. L. & Sawyer, M. O. An Honors Program for Gifte
/
本文档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荣誉教育研究 _ 以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文理学院的荣誉项目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