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苏州:车险改革第一年

2017-10-26 6页 doc 16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苏州:车险改革第一年苏州:车险改革第一年 车险市场空前活跃 苏州经济的快速增长相当大地刺激了企业的购车热情,国家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和居民收 入的迅速增长更是使得苏州私人购车增速异常迅猛。2003年苏州市私车拥有量达21万辆,同比增长38.8%,其中,私人轿车4.6万辆,新增2.1万辆,增长85.4%,增幅居全省第1位。苏州汽车交易市场的繁荣和车辆运输业的发展为苏州车险市场的扩张提供了最现实的保 险标的基础。目前,苏州市经营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共有六家,分别是人保财险、太平洋财 险、平安财险、天安保险、大众保险和华泰财险。六家公司中,人保财险凭借其...
苏州:车险改革第一年
苏州:车险改革第一年 车险市场空前活跃 苏州经济的快速增长相当大地刺激了企业的购车热情,国家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和居民收 入的迅速增长更是使得苏州私人购车增速异常迅猛。2003年苏州市私车拥有量达21万辆,同比增长38.8%,其中,私人轿车4.6万辆,新增2.1万辆,增长85.4%,增幅居全省第1位。苏州汽车交易市场的繁荣和车辆运输业的发展为苏州车险市场的扩张提供了最现实的保 险标的基础。目前,苏州市经营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共有六家,分别是人保财险、太平洋财 险、平安财险、天安保险、大众保险和华泰财险。六家公司中,人保财险凭借其强大的实力 占据半壁江山,市场占有率为51.57%。紧随其后的是太平洋和平安,它们分别占据了23.47%和16.92%的市场份额。其余三家公司由于规模小,且进入苏州市场的时间较晚,所以其市 场份额均很小,其中天安为5.09%,大众为2.6%,而华泰则只占0.35%。到2003年9月止,苏州全市累计承保车辆137306辆,承保金额为3784731万元,保费收入达 346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远远高于2002年的增长速度。 车险市场发生了变化 2003年是中国车险场的改革之年。从苏州情况看,一年来车险市场发生了一些新的重大 的变化。 车险产品差异化。在密集竞争的市场上,竞争的主体不仅要使其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 而且要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好,更有特色。因此,改革伊始,各保险总公司便根据客户的风险 特征和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出不同的条款,这样一来,作为总公司分支机构的苏州各家保险公 司一下子拥有了许多新的差异化的保险产品,在新形势下,苏州各公司根据新条款迅速培训 员工,宣传产品,并结合苏州的实际开展业务,开拓市场。 车险费率市场化。各公司按照随车、随人、随用、随地域的原则厘定费率,例如,人保 财险根据各地车险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将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分为A、 B、C、D四类,费率也因而产生差别。平安保险依据车辆所属性质、使用性质衍生出 7张独立的费率表,同时在主险、附加险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引入了12项系数,实现了风险的完全量化。太平洋保 险则设计了11大类 50余个浮动项目。在新的费率框架下,苏州各家公司都分别作了相应调 整,总的来说,机关单位用车(约占30%)的费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营业性车辆(约占30%)费率则有所上升,而对于私家车(约占40%)不能一概而论,根据每个客户的不同情况,其 适用的各种系数因子也不尽相同,所以私家车费率呈现出有升有降的特点。总之,费率更加 反映被保险人的风险状况,更加市场化。 保险同业公会的自律。为了和稳定苏州车险市场,在苏州市保险同业公会的组织下, 六家公司签订了一份行业自律公约。公约的主要内容是:各公司约定共同遵守新的车险条款 费率#管理#并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对于违反约定、扰乱市场的公司将由同业公会扣除 所缴保证金予以处罚。各公司约定坚持8%的返佣底线,对于某些“犯规”的代理商将由同 业公会在全行业予以通报,甚至上报保监局取消其兼业资格。目前,苏州市保险同业公会正 在积极筹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促进各公司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车险代理商的变化。由于受网点和实际操作等的限制,各保险公司一般都是由代理机构 代理车险业务。苏州市场上车险代理商的结构非常单一,除政府机关用车保险采用招标方式、 企业单位用车保险由公司业务人员开展以外,其余车险业务特别是私家车保险业务主要是由 汽车销售商兼业代理,据业内人士介绍,车商代理的车险比率高达80%以上,有的公司甚至达到 90%。改革以后,车商的垄断地位并没有改变。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苏州已出现专业 保险代理公司介入车险市场,虽然所占份额极小,但在促进车险代理渠道多样化上是一个可 喜的进展。 消费需求的变化。车险需求者大致分为政府机关(包括事业单位)、企业和家庭 (个人)。 一般来说,车险属于正常商品,其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但政府机关的价格需求弹性非 常小,企业和家庭的需求弹性稍大一些。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政府部 门的车险需求总量基本稳定,甚至呈下降趋势,而企业和个人的需求量急剧上升。这在苏州 这一相对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车险改革的效果 1.市场化改革与车险价格(费事)竞争 市场化改革改变了以往的统一定价模式,使得各公司根据随车、随人、随地、随用等市 场化思维开发产品、厘定费率,使费率差异化,反映市场供求。银行利率放开后可能会提高, 而车险价格放开后大多会降价。2003年年初,苏丹I各保险公司在管制放松后不约而同地围 绕着降低费率这一有力武器打起了价格战,人保财险凭借其雄厚实力在竞争中抢得先机,太 平洋保险则推出了一套过渡性的费率框架,中小保险公司则力争在竞争中突出自己的特点, 如大众保险的私家车费率总体较低,而华泰公司在机关单位用车费率方面占有优势。值得注 意的是,去年年初的价格战并没有演变为恶性价格竞争,从下半年开始,苏州车险市场逐渐 趋于稳定,这一方面是由于苏州市保险同业公会的积极协调,各公司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交流 与沟通;另一方面则在于经营者经营理念的转变,各公司逐渐趋于成熟与理性,逐渐改变了 以往单纯追求市场份额及保费收入最大化的做法。事实上,市场化条件下的费率竞争并不是 一味地降价,而是有升有降。在保险公司投资渠道有限且收益率不高的情况下,车险的赔付 率应是价格的下限。当前车险的赔付率是较高的,如2003年,苏州人保赔付率达64.44%, 太平洋为73.91%,平安为65.64%,均远高于公认的55%的安全线。在总体费率有所下调的情况下,高赔付率意味着车险的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因此保险公司的降价余地并不大。 理性地看,降价未必会增加产量,平安保险的车险业务即处于调整阶段,2003年1-6月份平 安停办了7个地区的车险业务,保费收入同比下降3.7%,与总公司的战略相适应,苏州平安也有意识地控制车险增长,到2003年9月,其保费收人为7967万元,同比增长-2.81%,之 所以如此,可以用平安集团CEO马明哲的话来解释:“品质优先是为了实现利润导向,我们 为此才策略性地主动放弃低利润业务。”另一方面,车险的价格需求弹性不大,降价未必能 带来更大的需求量。所以,期望通过市场化改革使车险市场在一个更高的产量和更低的价格 水平之间达到供需平衡的想法并不现实。 本文档来源于豆丁,如果喜欢请下载哦!
/
本文档为【苏州:车险改革第一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