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五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2019-05-29 30页 doc 78KB 5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457

暂无简介

举报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五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二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 成 员: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1.产业行业分析 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以后,汽车业发展迅猛,从2001年的年产200万辆迅速攀升到2006年的720万辆。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到2007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已达880万多辆,提前三年实现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提出的到2010年把我国汽车工业建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随着汽车工业迅猛发展,我国汽车销售也大幅度攀升,到2009年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11年汽车保有量...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五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二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项目负责人: 成 员: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1.产业行业分析 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以后,汽车业发展迅猛,从2001年的年产200万辆迅速攀升到2006年的720万辆。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到2007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已达880万多辆,提前三年实现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提出的到2010年把我国汽车工业建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随着汽车工业迅猛发展,我国汽车销售也大幅度攀升,到2009年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11年汽车保有量更是超过了1亿。汽车产量、销量、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亟需大量汽车维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高技能人才,这就为我们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汽车维修服务人员需求量超过100万人。 2.区域人才需求分析 来自国家信息中心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底,山东省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位居全国第一。从目前汽车后市场来看,山东省一直是汽车行业大省,也是各个品牌网络经销商的必争之地。随着对汽车产业的投入,整个行业的利润逐渐向汽车后市场转移,对后市场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据调研:仅上海大众一个品牌,在省内经销商(VW+SKODA)就达到了100家,2012年山东省的经销商向上海大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提出申请,需求学生169人,主要岗位是钣金涂装类和机电类,而目前的学校不能满足上海大众的用人要求。宝马、奔驰、奥迪等高端品牌及其他品牌在省内布局数量也比较密集,汽车后市场需求巨大,需要大量汽车维修(机电维修、钣金维修、涂装修复)高端技能型人才,这就为本专业在省内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M市汽车保有量早已突破100万辆,M及周边地区,有汽车销售、维修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按每年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净增10%计算,每年将净增5000人。原有5万从业人员中,至少还有20%需进行职业资格培训、新技术培训、关键岗位资格培训等,这样本专业人才需求总量约达1.5万人。 M市有规模以上汽车制造厂3家,分别是生产客车的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轻型车的时风集团、生产专用车的临清迅力集团,经过对这些企业的调研得知,它们对钣金和涂装技术人才需求量较大,在岗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 结合山东省对汽车后市场人才的需求和M市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对今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培养方向做出如下调整: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机电维修方向)为基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钣金涂装方向)为特色,在为汽车品牌4S店提供钣金涂装人才的同时,也为这些大型规模企业售后服务和新车生产输送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以“立足M,服务山东,辐射全国”为目标,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具有一定汽车维修专业基础知识和维修技能,在生产一线能从事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金维修、汽车涂装修复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发展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招生至今,共为M市及周边地区汽车维修行业企业培养人才约600余人。其中2006级毕业生王冲,2008年获斯柯达全国服务技能大赛第一名;2010年后任上海大众斯柯达滨州4S店、淄博服务站任售后服务总监,年薪10万以上。2009级毕业生杨小刚,现在M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中通教育学院工作,2009和2010年度荣获“中通新秀”。 (二)专业建设基础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建有省级精品课群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是M市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机械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基地。专业发展情况见图4-2-1。 图4-2-1专业发展情况 1.校企合作已有基础 (1)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 2008年6月成立了由M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M交运集团、M北斗汽车商贸有限公司、M市五洲商贸有限公司、高唐时风集团、M粤泰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和M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学院组成的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组成人员为上述企业的实践专家和工程学院骨干教师。 (2)开展订单培养 我们主动适应M区域产业结构,与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已经开设了3期“中通班”。 2.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步形成 经过探索与实践,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初步形成了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的“职业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平台课程是公共平台课和专业平台课;模块课程是指专业方向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和集中实践教学模块。 3.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多年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历经模块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到项目化教学的发展历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现已建成以《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为核心的5门省级精品课程。 4.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 现有专兼职教师13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占62%;具有硕士以上学位5人,双师素质教师10人,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10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4人、中级考评员1人,技师5人,形成了双师结构、职称结构等较为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5.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1)校内实训中心 现有汽车实训中心1个,设备总价值202万元,有职业技能鉴定站2个:“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站”和“机械行业特有工种培训及鉴定点”。现已完成了“五位一体”的校内汽车实训中心建设方案,5000m2的主体工程已经竣工。 (2)校外实训基地    本专业先后把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时风集团、M北斗汽车贸易有限公司、M交通汽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M市五洲商贸有限公司、M粤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实践教学保障。 6.社会服务取得成效 我们与M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合作,开展与本专业有关的技能培训与考试,自2005年来,为M市机关事业单位驾驶员、修理工组织培训并考试3000多人;与M市交通局合作,培训了M市出租车、大客车驾驶员、乘务员3000多人;利用机械行业特有工种培训及鉴定点的优势,进行汽车特有工种鉴定700余人。2011年,我们对口支援北川七一职业中学,为他们培训教师和指导实训室建设。本专业有4位教师是山东省政府采购招标专家,提高了我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7.人才培养质量 (1)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岗位资格证书通过率95%以上。 (2)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获得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全国高等学校汽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大赛三等奖2次。 (3)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就业质量较高。2011年,学校委托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实施对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评估。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本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010届毕业生,一年后的就业率是100%;毕业一年后月收入平均为3305元;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4%。这些数据表明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较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三)问与不足 1.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虽已形成,但校企合作在紧密度和稳固度等方面还需加强,与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相适应的运行机制还有待调整和完善。 2.在原有汽车机电维修方向基础上,拓展钣金涂装方向课程,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更好地符合现代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的需要。 3.项目化的教学改革还需继续推进,学生技能训练项目的职业性、与企业的融合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专任教师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于提升,承担专业课的课时比例有待增加。 5.实训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实现实践教学体系化。根据专业培养方向,需要进一步加强机电维修方向实训室的建设,增设钣金涂装方向的实训室,使其既能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又能开展社会服务,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服务M汽车服务业为宗旨,适应区域内汽车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培育汽车维修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作用,探索与上海大众汽车等合作企业紧密合作的“共建、共育、共享、共赢”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双基地、三循环” 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汽车维修工作岗位“宽平台,分方向”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进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全面实施“任务导入、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加快“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建设“五位一体”校内开放式实训基地,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立1个顶岗实习工作站;打造一支由“名企培训师+企业技师+学院‘双师’素质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学团队;面向区域内汽车后市场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汽车新技术和社会培训。经过三年建设,成为以汽车机电维修为基础,以钣金涂装为特色的省级特色专业,在省内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具体目标 1.体制机制建设 进一步发挥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作用,完善理事会章程,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为M汽车后市场培育优质高技能人才;探索与上海大众汽车紧密合作的“共建、共育、共享、共赢” 校企合作机制。 2.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建设目标 在校企合作理事会指导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充分融合;实施并逐步完善“双基地,三循环” 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要求,优化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召开一线专家研讨会,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引入企业技术,构建以机电维修为基础,钣金涂装为特色,贯穿素质教育的“宽平台,分方向”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围绕汽车维修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重构教学内容,全面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造。三年内,校企共同制定全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充实5门(核心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的内容,建设6门网络课程;与上海大众、中通客车等合作企业共同编写5部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4.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继续发挥兼职专业带头人刘玉钧的作用,培养专职专业带头人1名、专任骨干教师5名;引进或聘用骨干教师4名、青年教师5名;建立兼职教师库,形成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使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课时比例达到50%以上。通过三年教学团队建设,专兼职教师总数达到32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建设一支由“名企培训师+企业技师+学院‘双师’素质教师”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打造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5. 实训条件建设目标 通过“引企进校、搭台建厂”,校企共建“五位一体”汽车实训中心。在现有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再投资1046万元,扩建实训室10个,新建实训室7个,实现校内实训教学体系化,把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成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技开发、培训、技能鉴定的“五位一体”的实训基地,成为合作企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工艺开发基地。新增6个校外实训基地,建立1个示范性顶岗实习工作站。 6.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三年建设期内,面向区域内汽车后市场企业,利用校内汽车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及师资优势,承担纵向课题3项、企业委托课题2项;开展职业技能鉴定740人次以上,社会培训不少于2100人次,实现社会服务总收入不低于65万元。校企合作组织技能大赛,学校与企业共同主持,学生与企业员工共同参与,达到企业与学校的共赢,学生与员工技术能力的共同提升。 7.专业群建设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带动专业群内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实现专业群建设水平整体提升。3年建设期内,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共享汽车实训中心,建设车辆维修接待区;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培养“双师”骨干教师1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建设方面,建设校本特色教材1门,建设1门网络课程。 图4-2-2专业群建设 8.专业文化建设 为了更好的满足企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将汽车文化融入专业建设,致力于打造“能吃苦、遵规范、重诚信、求创新”的专业文化,开展专业文化活动,营造专业文化氛围。通过专业文化的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认可度,加深学生对专业、学校、行业的感情。 三、建设内容 (一)体制机制建设内容 1.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作用 充分发挥现有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作用,建立健全内部,每年定期召开两次会议,在总结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技术研发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技术和人才发展需要,调整专业方向,制定新的工作目标,建立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专业理事会运行机制;理事会成员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师资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责任。校外理事单位可共享专业实训室、技术成果及其他教学资源,优先选拔优秀毕业生,享有教学质量提升带来的社会声誉,充分调动各理事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2.探索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的“共建、共育、共享、共赢” 校企合作机制    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由上海大众支持提供部分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共建汽车实训中心。实训中心按企业要求建造,按企业标准管理,实训设备以先进设备为主体。上海大众为学校培训师资、提供维修资料和新技术支持,学校为上海大众培育优质高技能人才,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技能培训服务和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实现资源共享。中心运转后,吸引企业在职职工来校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院及专业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实现互利共赢。 3.完善校企合作制度 在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办法》、《校内专任教师企业顶岗管理办法》、《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人才培养方案定期修订制度》等,保证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与良性运行。体制机制建设进度表见4-2-3-1(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资金预算表见4-2-3-1(2) 表4-2-3-1(1)体制机制建设进度表        负责人:王增朝 表4-2-3-1(2)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资金预算表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 1.构建专业调研的长效机制 在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制定详细专业调研计划,通过调查问卷、回访毕业生、深入上海大众4S店等生产第一线调研,召开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专家访谈会等专业调研方式,进一步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要工作岗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专业调研的长效机制。 2.创新“双基地,三循环”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原有“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围绕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上海大众、中通客车等企业合作,共同创新、实施“双基地、三循环” 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见图4-2-3-2(1) 图4-2-3-2(1)“双基地,三循环” 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双基地”是指校内实训基地(汽车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 学生在第一学期完成文化素质学习和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之后,进行工学交替“三循环”: 首先,第二、三学期,学生在汽车实训中心和课堂之间实施第一个工学交替循环,由“双师”教师和企业技师共同培养学生汽车维修的专项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融合。 其次,第四学期,学生在汽车实训中心和校内教学工厂之间进行第二个工学交替循环,通过分段式教学,完成专业方向课的学习,实现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最后,第五、六学期,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和汽车实训中心之间实现第三个工学交替循环,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带薪顶岗实习,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与校内实训基地的老师共同探讨,积累岗位经验,完成毕业作业,从而提升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学生在课堂、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之间,经过三个工学交替的循环,完成由基础能力到专项能力、由综合能力到岗位能力的训练,渗透岗位任职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双证书”的通过率,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M市及周边地区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现状进行调研,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及典型工作任务,校企双方共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并根据汽车后市场对维修人才的需求,细化专业方向(汽车机电维修、钣金维修、涂装修复),逐渐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对接。 表4-2-3-2(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和专业带头人的作用,每年定期召开2次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双证通过率和对口就业率。 4.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制度,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由学院领导、督导委员会、教研室、学生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和监督体系,通过领导、督导、教研室主任不定期对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听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学生每学期对任课教师进行网上教学评价,及时分析总结、反馈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情况;通过日常教学检查、学生信息员座谈、督导听课等措施随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定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学校、企业、社会和家长共同参与对教学结果的分析评价,及时反馈信息。通过积累和分析,不断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建立和完善包括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评价等内容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表4-2-3-2(2)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进度表 表 4-2-3-2(3)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资金预算表 (三)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 1. 课程体系构建 (1)岗位调研 在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合作企业专家及毕业5年以上的学生组成的课程开发项目组,通过深入上海大众4S店等生产第一线调研,召开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专家访谈会等方式,见图4-2-3-3(1),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岗位群及毕业生就业晋升通道,如图4-2-3-3(2),通过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可以进行教学实施的学习领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体系。 图4-2-3-3(1)调研路线图 图4-2-3-3(2)毕业生晋升通道 (2)构建 “宽基础、分方向”课程体系 在与合作企业的调研过程中,以上海大众汽车为代表的合作企业,提出对汽车钣金、涂装类人才的需求,经企业专家的参与、审核,在原有机电维修方向的基础上,拓宽平台课程,分方向培养,初步构建了以机电维修为基础,钣金涂装为特色,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宽基础、分方向”课程体系。 在原有汽车机电维修方向的基础上,拓宽平台课程,增设钣金、涂装方向课程:《汽车车身结构及附属设备》、《车身测量与校正》、《汽车车身钣金修复技术》、《汽车电脑调漆》、《汽车涂装技术》课程(带“*”为专业核心课程),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见图4-2-3-3(3) 图4-2-3-3(3)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在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课程组成员深入合作企业的一线调研,通过与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座谈,回访毕业生,召开研讨会等方式,进一步验证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完整性,经过三年建设,形成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职业能力递进的、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 2. 加强素质培养 (1)增加专业教育活动 由汽车维修行业的专家、汽车4S店的技术能手和专业教师参与,通过对汽车工业发展及汽车维修业的系统介绍,组织学生到汽车维修企业进行观摩,定期聘请优秀校友和企业家作报告、讲座等各类职业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入学伊始就了解毕业后的职业岗位,了解职业课程的对应岗位,认识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职业技术特征与技能知识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观,制定个人奋斗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对专业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造,教学管理实施5S管理,(5S标准见图4-2-3-3(4)),学生通过与教师共同完成项目,在获得专业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5S管理习惯,较强的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图4-2-3-3(4)企业5S标准 (3)成立“汽车之家”工作室 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组建“汽车之家”工作室,以自建汽车实训台为载体,通过开展汽车技能大赛,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专长。 3.核心课程建设 以汽车维修岗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引入汽车维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对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重构教学内容,全面推进以汽车常见故障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开发。 在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课程开发项目组充分依靠企业,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资源的建设。 (1)制定核心课程标准 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及行业标准,三年建设期内,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12门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标准,使课程标准逐步规范严谨,能够科学地反映最前沿的行业标准,并能够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纲要作用。 (2)教学模式改革 ①全面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任务导入、教学做一体”教学 三年建设期内,完成1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改造。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任务导入、教学做一体”教学。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以汽车发动机常见的故障为载体,如图4-2-3-3(5),设计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检修、发动机异响的检修、汽油机运转不平稳故障的检修、发动机水温异常的检修、发动机机油压力异常的检修、发动机总装与总检等6个学习项目,每一学习项目根据内容又设计若干个子项目,每一学习项目都按“布置任务、搜集信息、确定方案、实施方案、检查评估、总结提升”进行教学,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图4-2-3-3(5)《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学习情境的设计思路 ②逐步实施分段式教学 在第四学期的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中,将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尝试实施分段式教学,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训练学生的核心能力,校企共同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③探索课程考核模式 采用由合作企业、学校及用人单位共同评价的“四结合”的考核模式,结合岗位素质和课程内容从多角度,多层面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见图4-2-3-3(6) 图4-2-3-3(6)“四结合”的评价体系 参照合作企业的技术规范、操作要领、安全技术要求及职业素质要求,引入国家职业标准,实施由浅至深分阶段进行阶段考核及过程评价,实现阶段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操考核相结合、考核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④注重教学研究 注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三年内至少申报教学研究课题2项,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 (3)校本特色教材建设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中行业企业专家的作用,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建设校本教材。将企业培训理念、企业文化、职业工作情境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直接融进教材。三年内,建设《汽车机电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等5门核心课程的校本教材。 (4)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校企共建7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包括真实的企业案例、维修标准、工作规范、操作流程等资料,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技能测试题库、典型维修案例集、工学结合校本教材、电子与电子课件、教学录像等内容,部分课程建成网络课程,满足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表4-2-3-3(1)  教学资源建设 表4-2-3-3(2)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进度表  负责人:王增朝 表4-2-3-3(3) 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资金预算表 (四)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三年教学团队建设,专兼职教师总数达到32人。 图4-2-3-4(1)教师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继续发挥兼职专业带头人刘玉钧的作用。我们聘用了汽车行业知名专家、上海大众培训师、全国汽车维修大赛裁判刘玉钧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指导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专业管理制度建设、校企合作等;举办技术知识讲座或教师业务培训。培养现有校内专业带头人1名,通过主持专业建设、参加国内外培训、到企业顶岗实践、主持或参与课题、提供社会技术服务等方式,提高其驾驭本专业的能力及在国内汽修专业的影响力。 2.骨干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在现有专任教师中,选拔5名教师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到制造厂商本部培训中心、国内外高校、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到合作企业顶岗锻炼,主持或参与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校本特色教材建设和积极参与科技服务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使其增强教学能力、课程建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引进或聘用4名骨干教师,加强对他们的职教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其职教水平。通过三年建设,使骨干教师达到9人,成为 “上课堂、进厂房”的双师教师。 3.青年教师培养 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引进或聘用5名青年教师充实专业教师队伍,为新进教师制定培养计划,选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突出实践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或企业知名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教育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青年教师创设成长环境,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打造品牌课程,提高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4.兼职教师培养 在现有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基础上,通过企业推荐、学校考察等程序,建立兼职教师库。对兼职教师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兼职教师队伍的质量。另外,根据专业中的钣金和涂装特色及汽车美容养护中心的需要,从社会聘请能工巧匠6人,满足教学和生产实训的需要。根据本专业的招生规模和实际需要,聘用合适的兼职教师人数。加强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吸收兼职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及教学研究,将企业教师纳入专业师资建设团队范畴;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培训教材、学习包等,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落实学院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将兼职教师纳入通正常教学管理秩序中,在各类教学检查和年度考评中,与专任教师同等对待,做到优教优酬。过3年建设,使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课时比例达到50%。 5.成立名师工作室 成立名师工作室,专心培养、培训青年教师。名师负责人制定工作室的工作计划和教师培养计划,开展教师学习培训业务,实施全程指导,组织考核鉴定;开展课题研究,以工作室人员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针对专业教学理论、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每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教学研究论文;开展教学观摩、教学研讨会,介绍、推广、展示教学成果。 6.打造优秀“双师”结构团队 依托与区域内汽车行业知名企业的合作项目,建立由品牌制造厂商售后服务培训师、汽车4S店能工巧匠、学院“双师”素质教师组成的优秀“双师”结构团队。教师队伍建设进度表见表4-2-3-4(1),师资队伍建设资金预算表见 4-2-3-4(2)。 表4-2-3-4(1)师资队伍建设进度表 表 4-2-3-4(2) 师资队伍建设资金预算表 (五)实训条件建设 通过“引企进校、搭台建厂”,在现有实训中心的基础上,扩建实训室10个,新建实训室7个,把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成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技开发、培训、技能鉴定的“五位一体”的实训基地,成为合作企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工艺开发基地。新增6个校外实训基地,形成实践教学体系化。 1.建设汽车实训中心 在现有基础上,扩建10个校内实训区,新建7个校内实训区,按照实训任务所需资源相近的原则,分区域建立学习训练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学生在实训中心可以完成基础能力训练、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训练任务,实现职业能力的递进提升。 4-2-3-5(1)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实训中心单独设置校企共建的上海大众合作区、钣金合作区、涂装合作区,成立汽车美容护理服务中心,为教师成长、学生实习与创业搭建新平台。依托M市汽车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适应日益增加的专业教学和对外培训需要,使汽车实训中心具有教学、生产、培训、科技研发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在满足教学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汽车实训中心平面图  见图4-2-3-5(2) 实践条件硬件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总表)见表4-2-3-5(1) 发动机实训区建设内容(分表) 见表4-2-3-5(2) 底盘实训区建设内容(分表) 见 表4-2-3-5(3)  电器实训区建设内容(分表) 见表4-2-3-5(4) 汽车美容区建设内容(分表) 见表4-2-3-5(5) 整车实训区建设内容(分表) 见表4-2-3-5(6) 车辆预检区建设内容(分表) 见表4-2-3-5(7) 汽车整形区建设内容(分表) 4-2-3-5(8) 汽车调漆区建设内容(分表) 见表4-2-3-5(9) 汽车喷涂区建设内容(分表) 见表4-2-3-5(10) 车身修复区建设内容(分表) 见表4-2-3-5(11) 汽车钣金区建设内容(分表) 见表 4-2-3-5(12) 焊接实训区建设内容(分表) 见 表 4-2-3-5(13) 钳工实训区建设内容(分表) 见表 4-2-3-5(14) 理论教学区建设内容(分表) 见表4-2-3-5(15)  大众学习区建设内容(分表) 见表 4-2-3-5(16) 中央集尘系统建设内容(分表) 见表4-2-3-5(17) IT系统建设内容(分表) 见表 4-2-3-5(18) 2.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机制,按照互利共生的建设思路,选择具有代表性、基础条件较好的大中型企业为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签定合作协议,增加共建项目,把合作企业变成学院的教学基地和师生实践基地,成为教师技术开发、成果推广等方面的基地。到2015年,新增6家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达到18家,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另外,在紧密合作企业内安装高清视频采集设备,利用学院建立的校企                          校互动双向教学系统,将企业与学校对接,为学生进行现场教学、远程互动、生产场景体验和典型汽车故障案例录制,学生可以方便地查看企业场景,感受企业工作氛围,实现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利用该双向教学系统,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可以承担企业与社会培训项目,教师也可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解决企业在汽车维修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等。 图4-2-3-5(3)部分校外校外实训基地 3.加强顶岗实习建设 完善校外顶岗实习运行管理相关制度,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保证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和安全。建设期内,通过政、校、企三方共同努力,至少建立一个示范性顶岗实习工作站,工作站有专门办公场所,有企业兼职教师管理,有顶岗实习工作站管理制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进度表见4-2-3-5(19)。 表4-2-3-5(19)校外实  4.强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加强与企业的文化对接,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融入企业元素,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严格的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与“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等先进文化引入到校园之中;依托合作项目和企业,聘请项目培训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按照汽车维修生产和服务流程设计训练流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开发训练项目。制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与及考核制度;形成良好的职业氛围。建设内容及进度见表4-2-3-5(21) 表4-2-3-5(21)  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内容及预算表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及来源(万元) 省财政投入 地方财政投入 合计 2013 年度 2014 年度 2015 年度 小 计 2013 年度 2014 年度 2015 年度 小 计 管理制度         2     2 2 实训项目及操作规程         2 1   3 3 职业氛围营造         5     5 5 小 计         9 1   10 10                     (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开展多样化的社会服务。 1.依托M市汽车服务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科技研发、技术改造等服务。加强同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承担企业技术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2.依托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机械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利用学院师资和实验条件,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三年建设期内,社会培训不低于2100人次,职业技能鉴定不低于740人次。 3.依托校内汽车实训中心和师资条件,每年为行业企业职工举办职业准入和晋升培训,为毕业生再学习提供培训。继续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在专业建设、师资、学生培训方面提供帮助。建立社会服务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专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通过以上途径的社会服务,到2013年,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承担企业技术项目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到款额度15万元;到2014年,到款额度20万元;到2015年,到款额度30万元。三年总到款额度65万元。 表4-2-3-6(1)社会服务建设进度表      (七)专业群建设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带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等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全面提升相关专业的办学条件与办学实力,建成覆盖整个汽车后市场岗位群的专业群。 1.课程建设 通过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重点建设《汽车营销与实务》课程,完成校本教材建设及网络课程建设。 通过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发动机电控系统结构与检修》课程,完成校本教材建设及网络课程建设。 2.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骨干教师1人,尽快提高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和层次。 3.实训条件建设 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共享汽车维修上海大众4S全真模拟训练区、电器实训区,新建维修接待区,见表4-2-3-7(1),创造真实的校内实训环境。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 (一)资金预算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及其专业群建设总投入1550万元,其中省财政200万元、地方财政550万元、学院投资7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80万元、其它投入20万元。资金预算汇总表表见4-2-4-1 表4-2-4-1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资金预算汇总表 建设项目完成后,将成为山东省知名的汽车类专业,同时对区域和行业内院校的相关专业建设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 1.形成专业特色,实现弯道超车 山东省知名的汽车类高职院校,如山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在全国具有很好的影响力,但从汽车售后市场来看,主打专业大都集中在机电一体化维修工这个领域。钣金涂装专业虽然有部分学校已经开设,但是由于校方认识程度、重视程度等问题一直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根据汽车行业尤其是后市场的需求,结合省内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发展现状,致力于建设以“机电为基础、以钣涂为特色”的汽车实训中心。通过大力发展钣金涂装 (专业方向),既能够为上海大众、M市大型汽车规模企业(中通客车,时风集团、临清迅力)输送钣金涂装技能人才,解决钣金涂装人才缺口,又能够为其他品牌经销商提供钣金涂装人才支持,实现弯道超车。 2.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 通过三年建设,师资队伍结构将更加合理,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更加清晰。专业带头人在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骨干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显著增强,能够胜任教学改革、课程开发、培训和技术服务等任务;聘用汽车名企培训师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承担的专业课课时达到50%;整个团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形成一支由“名企培训师+企业技师+学院‘双师’素质教师”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3.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三年的建设,形成完善的“双基地,三循环”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宽基础、分方向”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全面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任务导入,教学做一体”教学;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大幅提升,受益学生1000人以上,带动专业群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使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在同类院校中起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该专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4.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完善 通过三年的建设,建成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技开发、培训、技能鉴定的“五位一体”校内汽车实训中心,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稳固,运行体制机制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提升作用突出、效果明显。 5.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依托校内汽车实训中心和师资条件,通过面向汽车维修行业,开发、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开展技术服务、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等,建立起社会服务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专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工程学院、行业、企业共同组建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作为教学管理决策层,制定校企合作发展战略;工程学院、督导委员会组成监督管理层,制定工作职责及系列规章制度;工程学院教学科及合作企业构成教学管理实施层,负责汽车专业教学及管理工作。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二)制度保障 根据学院制定的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加强设备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结合建设需要,建立一套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管理的制度体系。 根据学院有关顶岗实习的制度,组织实施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确保学生顶岗实习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修订专业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与监控体系,制定相应措施,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三)管理保障 成立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具体工作小组,层层明确建设项目和具体任务负责人,实行建设项目目标责任制。 加强自我监督和约束,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方案,规范资金的管理,主动接受来自社会、教职工和学生的监督,确保建设项目高质量地完成。    (四)资金保障 总投入资金1550万元,其中省财政200万元,地方财政550万元,学院投资700万元,行业、企业及其它投入100万元。用于体制机制建设20万元,课程建设195万元,教学团队建设198万元,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046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30万元,专业群建设61万元。
/
本文档为【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五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