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课题名称:基于校园网络的新课程教师校本培训研究

2017-09-19 21页 doc 44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3097

暂无简介

举报
课题名称:基于校园网络的新课程教师校本培训研究课题名称:基于校园网络的新课程教师校本培训研究 课题类别: 重点( )专项( ? )青年( ) 课题立项号: 064020898 课题承担单位:四川省遂宁中学校 课题负责人:李明亮,中高,四川省遂宁中学校 课题主研人员:李明亮 刘蒲林 柴文斌 杨运敏 张铃 蒋靖 官明烽 1.背景 教师网上培训,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展研究,并有所报道。1998年以来,美国马可波罗基金会开发了互联网资源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培训计划,帮助教师方便而又有效地把互联网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至今已培训了14余万名教师,受益学生达500万之多。马可波...
课题名称:基于校园网络的新课程教师校本培训研究
课题名称:基于校园网络的新课程教师校本培训研究 课题类别: 重点( )专项( ? )青年( ) 课题立项号: 064020898 课题承担单位:四川省遂宁中学校 课题负责人:李明亮,中高,四川省遂宁中学校 课题主研人员:李明亮 刘蒲林 柴文斌 杨运敏 张铃 蒋靖 官明烽 1.背景 教师网上培训,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展研究,并有所报道。1998年以来,美国马可波罗基金会开发了互联网资源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培训计划,帮助教师方便而又有效地把互联网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至今已培训了14余万名教师,受益学生达500万之多。马可波罗教师培训计划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设马可波罗教师专业发展网站,由自然科学、地理、人文科学、艺术、经济教育、数学、阅读和写作等七个专门伙伴网站联合组建而成,为培训提供了课程资源支持;二是开发互动的网上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如何把网上的教和学资源用于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开展对培训的评价等;三是采用多层次扩展式的培训模式。马可波罗培训专业队伍每年在全国范围举办数百期培训者培训,随之培训者在他们所在的地区、学区和学校举办现场培训。 但是,学校如何应对新的形式下组织实施教师网上校本培训,市、县两级培训机构如何在网上培训工作中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优势,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大与延伸。至今还没有见到经验报道. 新的教育环境、新的教育理念,如何充分运用网络资源, 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灵活机动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工作就成为了当前我们关注的重点。 2(研究界定 校园网络环境:指依托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硬件设备,进入基于广域网技术的Internet网和基于局域网技术的校园网,获得各类信息并可进行信息交流的环境。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教育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新课程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总结推广先进教育教学经验,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3(课题的主研人员 主研人员及其分工:李明亮、刘蒲林、柴文斌、张铃、蒋靖、杨运敏、官明烽他们具体负责课题的实验研究,以及成果的推广和反馈工作。 4(课题研究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开展的工作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即:2005年12月至2010年3月,拟分四个阶段进行。 4.1课题的酝酿和初步实验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9月)。 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进行校本培训的宣传发动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络的硬件、软件建设。论证确立研究课题,一拟定课题研究人员,搜集相关资料,制订课题实施,申报立项. 4.2课题的研究实施阶段(2006年10月,2008年12月)。 开展校园网络的新课程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不断实践反思,逐步完善校本培训的过程、操作体系和管理体系,及时总结经验,进行阶段性研究总结、论证、完善研究方案,每学期进行三次课题研讨,开展一次成果展示活动。 4.3课题的深化、总结提高阶段(2008年1月--2009年9月)。 对照课题方案和实验资料进行全程总结,讨论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实验报告、工作报告。 4.4结题验收,成果推广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3月)。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完善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制作课件光盘,出版优秀论文集,申请成果鉴定、结题验收,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5.研究成果 通过该课题四年的研究,构建了校园网条件下的新课程校本培训模式,形成了校园网条件下的新课程校本培训体系,建立了校园网条件下的新课程校本培训机制,使培训逐步走向科学化、化、系列化。 具体而言,实现下列目标: 5.1 建构了在网络技术条件下,教师校本培训的操作样式,为教师 的研究性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空间,构筑优秀教师的高平台。 它包括校园网条件下新课程教师培训的目标、内容,校园网条件下的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实施方式,校园网条件下的新课程校本培训的 管理、运行机制和发展评估等。 5.2 提高了教师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突破传统教师的学科本位教学模式,拓展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了个人的文化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掌握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地开展了素质教育。营造了教师多元智能结构的培养环境,利用网络优势,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出发,培养了教师的智慧和能力,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5.3 构建了学习型学校。 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关注将教育理论、方法的培训和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紧密结合了起来,使教师能自觉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方法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培养了教师的主体性,使他们有创新的意识,求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研究的技术,使他们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反思,研究和批判改进,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和成果的创造者,推动了我校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总之,我们将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采用了新观点、展开了新思路、采用了新方法、进行了新探讨、提出了新见解,开展了新课程教师校本培训的新天地。 6.子课题的研究成果 6.1 基于校园网络的新课程校本培训的目标研究 根据我校教师的结构层次,我们以“三级培训、逐类推进”的原则,使教师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制定出了自身发展目标和措施,求真务实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培训理念的科学化、现代化,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三级培训是指:合格型教师?特色型教师?能手型教师的培养 (1)更新教育理念,培养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专业型教师; (2)拓展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3)学习信息技术,提高操作和应用技能; (4)培养教育教研能力,提高教育教研实践水平; (5)政治理论学习,师德师风教育。 具体分成三个层面开展培训,提出要求,分别对待。 第一个层面——合格型,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1)对新分的年轻教师组织学习,明确各自的奋斗目标,以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考核内容为基本指标,并附加个人的达成内容。 (2)对新分的年轻教师坚持实施“结对子”,采取骨干教师“传、帮、带”的方法,指定同教研组的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以促进双向提高,制订“传、帮、带”计划,并加以验收。 (3)以活动促进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的提高。 每学年组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和骨干教师公开课、研究课的教学活动。评优课采取自愿报名与教研组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由教导处组织评课活动,范围包括说课、上课、评课三个方面。深入开展教学专题研究、集体备课,深化“听——说——评”一条龙集体教研活动,积极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课改沙龙、优秀教学随笔等评选活动。 (4)严格按照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的具体指标进行考核验收,并检查个人提出的目标达成情况。 第二层面——能手型,提出了以下相应的要求: (1)胜任新课程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并能在市级以上的教学比赛中获奖。 (2)能按要求进行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能上有研究内容的研究课。 (3)能不断总结课堂实践和课题内容,撰写教育随笔、论文,在学校内交流或发表,或在省市论文评选中获奖。 第三个层面——特色型,提出以下相应的要求: (1)胜任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教学有特色。 (2)能深入进行与新课程教学改革有关的课题研究,形成独具特色的新课程教学风格。 (3)能负责课题研究,对提高层的教师能提供指导,能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4)撰写的论文有价值,能在省级以上的公开刊物发表。 (5)能在一定范围内作专题讲座。 目标研究的具体内容为: (1)新课程教师发展目标及发展过程的操作策略研究; (2)新课程教师培养目标,发展过程的评价研究。 6.2 基于校园网络的新课程校本培训内容研究 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与态度。为此,我们加强了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突出两个特色: 一是注重教师的职业精神的培养 ;二是联系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努力更新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使教师具备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科学知识和职业技能,以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及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当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是以课程内容为核心的全方位的改革,教师培训课堂的教与学的材料,也必须从静态、老化向动态、相对不定式、及时新颖性、适度超前性转化。在一定时期内培训计划、课程标准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教师培训课堂教材可以是弹性化、多样化的。因此,开发和提供新而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培训者的重要教学步骤和任务。这对培训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训者既要增强各种学习资源的开发意识、提高开发和创新学习资源的技术,又要掌握提供、输送学习资源的技巧,还要具有引导、辅导中小学教师从纷繁复杂的学习资源中去择取精华的能力。虽然网络时代受训者获得知识的渠道多了,但要保证教师培训课堂教学内容的新、特、准、实,对培训者的要求绝对不是低了,而是对培训者的知能结构、教学技艺、协作能力要求更高了。 6.2.1 理论学习和专业引领 李明亮校长为老师们进行《多元发展,注重潜能,张扬个性》的培训 ;刘蒲林校长为老师们进行了《教师的工作纪律和责任》的培训,讲解了学校中教师应遵循的工作纪律、教师的责任。 柴文斌为老师们作了《教师教学反思与教学经验积累的方法》、《应对课堂教学突发 事件的方法》,《教师教学基本功》中讲解了从教学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科知识、课堂教学、教学语言艺术、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协作教学、教学评价、教学科研等角度,加强基本功训练。 张玲主任为教师们进行了《教师礼仪》的培训。王宏所长作了《教师怎样做课例研究》的讲座,向老师们讲解了什么是课例研究。 6.2.2 遂宁中学校本课程的设计 6.2.2.1 校本课程开发 虽然不能说所有的行动研究都显示为“校本课程开发”,但至少可以说,所有的“校本课程开发”都显示为行动研究。对于中小学老师来说,行动研究之所以重要,部分也因为它是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一条道路。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就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如果说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不能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旁观者,那么就可以认为,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参与行动研究,不能成为行动研究的旁观者。 6.2.2.2 校本教学研究。 也就是教师用行动研究的方法研究和解决教学问题。对教师来说,这种校本教学研究常常显示为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来研究教学的个案,有人称之为“课例研究”。课例研究也就是教学个案研究(lesson case study)。 6.2.3 新课改是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在课程的功能、结 构、内容、实施诸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以课题实验作为载体和支撑。 我们认为,骨干教师有鲜明的教学特色,丰厚的实践经验,这是难得的宝贵的培训资源。让获省、市学科带头人称号的学员讲自己教学特色的形成,让参与省级课改课题研究的教师讲评研究成果,让参与专题调研的教师讲专题调查报告。教师登台讲课,体验真切,极有说服力,也培养了教师责任心和研究能力。 6.2.3.1 《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底蕴,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学策略的不足的途径,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策略加以积极的创新的方法,形成教学手段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整合,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手段与教育评价的整合,使它们协调同步发展,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促成学生成为自我组织,自我学习,自我判断以及自我发展的个体。 (1)、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整合策略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是教学模式选择策略,教学内容展开策略,学习信息呈现策略,学习过程控制策略,人机交互策略以及反馈评价策略等。 (2)、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整合教师主导取向的接受学习和学生自主取向的探究学习。特别是如休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优化教学过程作为重点研究。 6.2.3.2 《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学的研究》 (1)、归纳了“网络背景下中学主题式教学”遵循的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合作探究;第二、优化人际环境的原则:课题研究要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与氛围。第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在实施主题式教学改革活动中,做到最优化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第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原则: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使其成为主题式教学中的“活性酶”。第五、减负增效的原则: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解放生产力,让教师、学生从沉重的教学负担下解脱出来,提高教学效率。 (2)、形成了“三个观念”,取得了“三个突破” 三个观念:“学生本体观”:教育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这个主体,以学生参与的程度、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为检验标准;双主互补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优势互补;差异资源观: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是可供开发利用的,学校教育应该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发展空间。 三个突破:以网络信息为资源突破了教材的限制,以实践为课堂突破了教学时空的限制,以发展为目标突破评价标准的限制。 (3)、提炼出了“网络背景下主题式教学”的操作模式及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 三个环节:确立教学主题—一设计教学方案—一实施互动教学 三个操作环节一般按反时针顺序进行,针对不同内容也可以合并环节进行操作。 确立教学主题的三种类型 单学科:联立式、带动式、归因式; 跨学科:共有式、并列式; 实践类:抛锚式、追热式; 确立主题的三个步骤 准备(一查、二吃、三找、四建);整合(一录、二分、三定型);共享。 设计教学方案的五种方法 任务导航法、示范研讨法、活动碰撞法、实践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实施互动教学的步骤:呈现主题—一自主获取—一合作探究一一成果分享—一巩固拓展形成了网络背景下中学主题式教学资源库 6.3 基于校园网络的新课程校本培训方式的研究 校本培训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多方面的要求,根据学校师资情况,校本培训面向全体教师,同时突出骨干教师的培训,遵循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规律。现行单一模式费时费力,效果却不一定好。以集中课堂面授为主的培训模式下,教师周一至周五要给学生上课,已经很辛苦,周六、周日及寒暑假却又要参加培训听课,以疲惫之心力接受并不是共性与个性兼顾的再教育,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利用计算机网络非常发达的有利条件,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建构多元化、个性化、立体型的远程培训网络。改变传统的单一的集中课堂面授模式,实施以实践性、反思性、研究性、校本性、网络性、诊断性、合作性、自学性、综合性等模式为主的,辅以集中课堂面授模式的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教师培训网络。当今,尤其要加强培训网络建设,争取在全校范围建立起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远程网络, 充实教育资源,实行全校师训资源共享,逐步实现教师网上培训,节省大量人、财、物、时空资源,真正体现教师培训的个性化、自主化。 6.3.1 坚持校园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 2006年12月21日,我校继续教育网站开通。下设六个网上中心,即新闻中心、培训中心、研究中心、学科中心、服务中心及交流中心,其中新闻中心重点报道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国内外新闻,培训中心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网上培训,研究中心作为网上的虚拟研究院,共同探索新世纪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教育等领域的规律,学科中心分学科为教师提供学科教学的教改、、评估等资源,服务中心为教师提供学习、工作及生活的相关服务,交流中心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提供一个网上的交流空间。建网——构建域教育网,百兆接入和千兆接入,实现“校家通”;建库——建立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库、优秀教师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并为教师开设网上图书馆和网上BBS等服务; 6.3.2 坚持以学为本构建研合型教学模式; 构建教学模式的前提是研究教育教学模式特点及培训对象的特点。现代教学模式有5个特点:打破教学模式单一的局面,开始走向多样化;体现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由单一认知目标走向兼顾情感目标体现从掌握知识走向探索知识的教学观。教学模式的创立更多地从归纳走向演绎。 教师在接受培训上具有三个特点: 学习态度的主动性。教师是有较强的进取心,有追求高品位的强烈欲望。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是不可放弃的权力,是未来生活重要的内容和条件。只有学习才能生存,才能使精神充实而变得绚丽多彩,才能获得完美的充分的发展机会,才能活得愉快、有尊严、有价值。因此,教师普遍具备主动学习的理念。 学习过程的民主性。教师培训的对象,多数是有一定名气、有较高威望的教师,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头,对于信息有很深的理解。他们需要有更多的、更广泛的学习选择权。他们厌恶"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的传统学习模式,对自主学习有极强的追求,表现在:需要教师尊重,渴望学习过程中的平等协商、友善争辨与讨论,愿意根据个性和需要去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形式的多样性。教师普遍思维活跃,有高出一般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艺术,他们对学习形式也很"挑剔"。他们不喜欢总是在相对时间里集中在一个教堂,听一个教师"侃侃而谈"、"讲经谈道",希望在动态多变的形式下学习。他们乐于用先进的传媒技术使自己获得最佳筛选信息、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与智慧,满足"先人一步"、"高人一等"的心理。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构建"研合型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是受陶行知"互教互学教学模式",美国"行为修正培训模式"和魏书生"民主教学模式"的启发构建的。这个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是:教师或学员从普遍的教学行为中提出问题,然后,学员民主地讨论、论辨,对教学问题进行评析,教师或学员针对讨论态势作专题报告,最后由师 生共同找出评价性结论。这个模式的核心是激发学员内在的自我需求、自我发展的机制,创造群体向上、个体积极主动的局面。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经院式"为"讨论式"。取缔了一人讲大家听的"经院式"的教学形式,突破教师对学员的单向交流的格局,教师走下了"神坛",更亲近地走近学员。师生的交流是多向性的,不仅是教师指向学员,也可以学员指向教师,更提倡学员之间的真诚研讨。教师成为学员尊敬的长者、合作的伙伴、论辨的对手、交心的知已,课堂很像生气勃勃的学术研讨会。二是变小课堂为大课堂。骨干教师研修班打破"课堂就是教室"的定势,建立大的培训观,把整个社会做为研修班的课堂,让学员在有限的时间里到无限的天地中去探索、实践、创造、学习。三是变"牵着走"为"自已走"。骨干教师研修班要求任课教师努力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交给学员,使学员掌握攻克堡垒的金钥匙,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变"牵着走"为"自己走"。 这种教学模式有3种应用板块: 第一,自主合作学习。我们认为学员是培训的主体,我们应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和已有经验。培训活动应提倡学员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我发展,鼓励学员经验分享、合作探究,突出学员的参与性、操作性、体验性。有4种形式: ?学术沙龙。这是学员自己组织的具有"民间"性质的学术活动。以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为中心话题,以民间集会的方式充分讨论。其目的是引导学员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态势,运用学 到的先进理论去认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每个"学术沙龙"都有一两个核心学员做主持。每次"学术沙龙"都做到:确定主题,分头探索;环环落实,充分亮相;概括总结,形成共识;一人执笔,写出纪要。学员先后举办过"如何说课"、"怎样上一节公开课"、"如何评课"、"信息乐园"等专题"学术沙龙"活动。学员的"学术沙龙"活动,环境宽松,气氛热烈,学术味浓,不仅解决疑难,而且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专题答辩。这个专题,大都是学习中理论性强又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了摆脱学员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员吃透理论,形成能力,我们指导学员自己组织专题答辩。这种学习形式的要点是:依据实际,自选专题;搜集资料,探索思考;质疑问难,答辩争鸣;形成共识,共同提高。比如学创新教育理论时,学员依"创新型学生特征"组织答辩,学员以了古今中外大量典型案例,在争鸣答辩中总结出创新型学生8大特征。这种形式,生动活泼,主体活动机会多,颇受欢迎。 ?课题报告。我们认为,教师培训班不应把学员单纯地当成学生。他们有鲜明的教学特色,丰厚的实践经验,这是难得的宝贵的培训资源。我们引导学员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让获省、市学科带头人称号的学员讲自己教学特色的形成,让参与省级课改课题研究的学员讲评研究成果,让参与专题调研的学员讲专题调查报告。学员登台讲课,体验真切,极有说服力,也培养了学员责任心和研究能力。 ?实践研讨。这种形式以学员的课堂实践为研究对象,着重解决学员课堂教学中实际问题。这种形式的操作程序是:结合实际,选定 专题;迁移理论,群体研究;一人执教,再评再议;拓展延伸,人人试教。比如学员就"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的问题进行广泛的研讨。有的学员认为,平时怎么上课,到上公开课时还应怎样上课;有的学员认为,听课教师主要看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看他教学的艺术;还有的学员认为,公开课应追求完美,实施素质教育的公开课不是看教师的"表演",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主动参与,是否学有所得。讨论结束,推荐两位学员上公开课,组织学员用讨论形成的共识评价公开课。这种课堂教学,学员主动参与,教师只做点拨和概括,效果很好。 第二,教师专题辅导。专兼职教教师的课程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在"研合"教学模式下的辅导讲课要体现两条: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取缔教师生讲硬灌,学生傻听呆记的老套路。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要把理性阐述与解决教学疑难结合起来,完成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过程。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要指导学员运用学到的理论进行案例评价,增强实践的理论比重。二是讲授与相互交流相结合。集中辅导前,先出"安民告示",让学员自学相关内容,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写出学习笔记或疑难;集中辅导时,采用研讨式,组织学员交流"学后感",提出质疑,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升华。这样的辅导充满活力,为学员所喜闻乐见。 第三,参与科研实践。这种板块是以课题为中心,目的在于激励学员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掌握科研理论和操作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其基本程序是:认真学习理论,开展合作研究,定期交流研讨,集体鉴评成果。 第四,异地现场开课。骨干教师培训必须实行开放。我们的骨干教师培训把异地学习作为重要形式,比如,组织学员带着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困惑去先进地区考察;选派学员到北京西城区、上海黄浦区等先进地区挂职学习;选派学员参加外地组织的研讨会、培训班;组织学员到农村助教帮学。我们还在哈尔滨市南岗区进修学校小教部支持下,把课堂迁到南岗区复华小学、继红小学,边观摩、边研讨,请特级教师、省内知名小语教研员徐立清做专题辅导。先进地区鲜活的经验,如雨露滋润学员的心田,洞开学员的教学视野。 6.3.3 通讯网络培训模式; 6.3.2 网络环境下“读书班”培训模式 6.4 基于校园网络的新课程校本培训的管理研究 加强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是提高校园网络的新课程校本培训质量,确保校园网络的新课程校本培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建立师资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教师建设规划,确立课题组研究人员,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操作过程采取人员管理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两个模块。在管理中我们注重以“三心”换“三心”:即用我们对教师的“爱心”,激发教师敬业、乐业、扎根在教育阵地的“恒心”;用我们对教师的“诚心”,唤起教师投身教育工作的“真心”;用我们对教师成长的“耐心”,告诫教师钻研教学的“潜心”。 6.4.1 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6.4.1.1 校本教研制度的涵义 为保障校本教研有序高效开展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包括理论学习和专业引领制度、同伴互助制度、教学反思制度、课题研究制度、信息网络校本教研制度和教师培养制度等。 6.4.1.2 理论学习和专业引领制度 理论学习是指引导教师借助各类教育专著、刊物及互联网等载体,了解教育发展趋势,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升专业理论水平。专业引领是指引进专家的先进教育思想和前沿教育理念,来指导校本教研实践。 理论学习制度。学校把定时集中学习和教师自学结合起来,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基本理论,掌握前沿教育理念,领会初中新课程实验的精神,提升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引导教师理性地思考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来丰富和升华理论。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教育教学的目标,理清教育教学研究思路。 专业引领制度。学校以“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实现广泛的教育教学交流与研讨。通过专家指导,为教师了解教育新思想、学习新理论、掌握新知识,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通过专业引领,为教师的教研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6.4.1.3 同伴互助制度 同伴互助是以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等组织为载体,通过教师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这是校本教研的有效方式,是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的有力保障。 (1)首席教师引领下集体备课制度。 以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每周至少1次,并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有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教学内容,以典型课例、案例、问题为中心进行分析与探讨,集思广益。集体备课活动要以密切合作、广泛交流、融合吸收、张扬个性为准则,确保求真、务实、高效。教师必须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教育个性和创造性。 (2)“校本教研日”制度或教研组会制度。 学校确定每周一天为“校本教研日”,确定一个单位时间为教研组活动时间,集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学习、交流、总结、反思教育教学情况。活动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析、问题会诊、教学观摩、普通教师与骨干教师对话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经验分享。 (3)网络环境下说课听课评课制度。 学校组织教师开展说课、研究课、观摩课活动,并及时评课。说课听课评课要做到有研究主题,有分析探讨,有感悟收获。要重视开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重视评课教师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形成相互交流、共同研讨的运行机制,促进教育教学能力共同提高。 (4)联合教研制度。 学校建立区域内学科教研网,定期就共同面临的问题展开研讨,拓展教师互动的空间,在多维互动中,发挥集体智慧,共谋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教研资源共享。加强与各级教研机构的联系,引导、鼓 励教师与各级教研机构合作,形成教研合力,提高教研实效。 (5)教育教学反思制度 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学校提倡并鼓励教师撰写教育后记和教育随笔,养成教育教学反思的习惯。要倡导教师从现代教育思想观念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对照中发现问题,从自己的做法与别人经验比较中发现问题,从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调查中发现问题。要倡导教师通过与自我对话,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省视、分析、思考,在不断澄清、不断修正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提高调控和应变能力、总结和评价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6)课题研究制度 课题研究就是结合本校实际,把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转化成为研究的课题,把课题研究同新课程实验紧密结合,带动校本教研的开展。学校根据“科学性、整体性、重点突出性、可行性和创新性”的原则,制定课题研究规划,并将课题研究同校本培训、新课程实验紧密结合,使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化。组织特级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各级学科带头人、各级骨干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与实验中,形成学校课题研究网络。鼓励、扶持青年教师参与各级课题的实践研究,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突破“经验主义”屏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提高教育能力。 (7)教师培养制度 教师培养指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师培训活动,改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拓展教师知识视野,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出一支具有改革意识和新课程理念,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新课程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和水平的教师队伍。 学校要制定中长期和年度教师培养规划,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及学历进修,提升业务素质。通过组织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为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具体包括:(1)选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参加各级各类新课程实验研讨培训,力争培养出能为新课程实验做出较大贡献的优秀教师。(2)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使教师对新课程实验的目标、课程标准、新教材教法学法等有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增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实验要求的意识。(3)加强各项技能的培训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教师教科研意识,提升教师利用课程、整合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4)通过开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观摩课和开展青年教师的微型教学、教学反思和业务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 (8)信息网络校本教研制度 信息网络校本教研在于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优势,把信息技术及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有机融合起来,为校本教研提供丰富的教育资讯和多层面、多方位教研互动平台。 学校要把信息网络校本教研纳入校本教研范畴,根据实际需要,定时间、定主题、定主持人开展网络校本教研。建立校本教研信息网 络,充分利用校园网中电子备课室及多媒体教室,为教师的备课、上课提供方便,为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交流、研讨等活动搭建平台。组织教师建立“教师个人博客”,随时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所思所想,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感受、体会、经验或教训,呈现在“博客”上,进行交流讨论,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校本教研对于扩展教师教育视野,提高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交流能力,发展教师科研水平,促进教师沟通互动的积极作用,提升校本教研的整体效益。 6.4.2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与实施的保障 6.4.2.1 管理保障 学校要健全强有力的校本教研领导机构和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执行组织。校本教研领导机构由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处和教研室正、副主任等组成。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执行组织由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和年段备课组组成。 (1)优化校本教研组织职能。校长、分管副校长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亲自筹划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制定教研制度、教研计划,督促和评价学校教研工作。教务处、教科室要根据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立足学校实际对校本教研进行规划和管理。要组织校本教研理论的学习和研讨,收集教育科研信息,为教师搭建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和平台。要督查、组织教研组开展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特点的教育教学研究。要尽可能为教师提供业务培训、展示才能的机会。要及时总结校本教研经验,宣传推广校本教研成果。 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的实施,做好校本培训、校本教材开发、教育教学研究、教学常规等工作的落实。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应制定本学科校本教研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个案分析、课例研讨、专题探究、课题研究等校本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在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典型经验,不断改进教研工作。 (2)强化校本教研过程管理。学校建立校本教研工作档案,按照科学的教研工作程序,做到有校本教研计划,有教研过程跟踪与督查,有教研成果验收与评定,落实校本教研管理过程和实践过程。教研活动应做到计划、人员、内容、组织、评价“五落实”;教研过程做到全员参与、行动跟进、全程反思“三到位”;教研方式做到学习培训、教学实践、科学研究“三结合”。 (3)完善校本教研监督评价体系。以初中新课程实验精神为指导,把教研工作状况作为年度评估或考核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与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的评选,以及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及教师职称的评选结合起来,激发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重对教师教学教研过程的评价,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充分重视教师在教学教研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尊重教师教育个性和教育风格,使教师能够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行为进行自我分析。 和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6.4.2 物质保障 (1)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学校应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充实各种图书资料,为校本教研和教师的理论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有条件的学校应让教师拥有图书选购权利,以及随时在图书馆复印资料的便利。 (2)学校要尽可能为校本教研活动提供场地和设施,尤其要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建设,建设并充实学科资源库,拓展校本教研空间。 (3)学校要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包括给予参加各级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经费支持,给予校本教研、专题讲座、教育论坛等活动经费支持,给予课题组研究活动经费支持,给予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成果、研究成果(论文、经验总结等)奖励等。 7. 通过加强校本培训,取得了成效: 7.1 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广大教师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阵地。 7.2 广大教师的终身教育理念已经初步形成。 教师们深切地认识到,接受终身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自身生存的需要。通过培训,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经验已经转变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行动,提高了教师迎接课程改革的自觉性。 7.3 推进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进程 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广大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了大量的教学随感、案例分析、科研论文。目前已经形成了学校有课题、人人都参与的局面。教师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面对新知识、新课程,教师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适应教改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接受性等特点,它既能很好地解决教师业务培训与学校工作相冲突的矛盾,又能极大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联系,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 附录 遂宁中学教师培训考核办法 老师研修阶段考核分为四部分,其中网上学习时间考核40分;网上与专家互动、交流、发贴考核20分,作业考核20分,教学实践活动(思考习题:教育叙事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提交)15分;被评为优秀文章、总结交流、反思占5分;满分100分。 具体考核办法: 1. 学习时间40 %:培训内容的网上学习时间包括学习视频课堂、扩展资料等内容的时间。要求最低网上学习时间为50小时,网上学习时间不足,系统会按照每10分钟为1分扣减分数。 2. 研讨交流20% :每个必修科目至少完成并提交1篇学习交流文章。老师提交学习交流文章及评论、回复其他老师文章的计分规则为;?发表一篇学习交流文章得7分;?文章被其他老师评论回复一次加3分;? 评论回复其他老师的文章一次加3分;?交流文章、 评论等由于质量太差、字数太少、抄袭等原因,被班主任、指导教师或总管理员删除,扣除10分。 ? 积分达到或超过80分,系统记为该项满分(即权重×100)。不足80分,按实际积分计算,计算公式为:积分×权重× 100/80 。 3. 作业20 %:学习模块有多个作业题目,老师按照辅导教师要求在规定时间提交作业。辅导教师按照评阅标准评阅并给出分数。每道作业的最高得分为 100 分。作业最终得分为各次成绩的平均值,再乘以权重。 4. 思考习题 15% :学习模块有多个思考讨论题目,老师按规定时间提交思考习题的答案,由辅导教师按照标准评阅,并给出分数,每道思考习题的最高得分为 100 分,最终得分为最高单次得分乘以权重。 5. 奖励加分5% :主要是奖励优秀学习交流文章。文章被评为精华优秀文章,加8分。最高加分不超过权重× 100 。 ( 每篇设为精华 8分)
/
本文档为【课题名称:基于校园网络的新课程教师校本培训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