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唐代的诗人们—阿倍仲麻吕和李白等

2017-09-20 7页 doc 21KB 1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唐代的诗人们—阿倍仲麻吕和李白等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唐代的诗人们—阿倍仲麻吕和李白等 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唐代的诗人们 —阿倍仲麻吕和李白等 话题:休闲阅读 中国文化 日本文化 李白 1. 序言阿倍仲麻吕,698~770年(另说701 ~7770年),其日本姓名又写作“阿倍仲麿”、“阿部仲满”等,中国姓名为朝衡,又写作晁衡。是中日古代交流史上的一个传奇性人物。阿倍仲麻吕出身于日本奈良时代的一个中层官僚贵族家庭,716年被日本朝廷选派为遣唐留学生,717年赴唐,此后一直到终老都在唐朝为官和生活,没有回到日本。阿倍仲麻吕入唐五十四年,历侍玄宗、肃宗、代...
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唐代的诗人们—阿倍仲麻吕和李白等
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唐代的诗人们—阿倍仲麻吕和李白等 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唐代的诗人们 —阿倍仲麻吕和李白等 话题:休闲阅读 中国文化 日本文化 李白 1. 序言阿倍仲麻吕,698~770年(另说701 ~7770年),其日本姓名又写作“阿倍仲麿”、“阿部仲满”等,中国姓名为朝衡,又写作晁衡。是中日古代交流史上的一个传奇性人物。阿倍仲麻吕出身于日本奈良时代的一个中层官僚贵族家庭,716年被日本朝廷选派为遣唐留学生,717年赴唐,此后一直到终老都在唐朝为官和生活,没有回到日本。阿倍仲麻吕入唐五十四年,历侍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官至正三品(死后获追赠从二品)。(关于其生平,文献[1]中有详细的论述。) 阿倍仲麻吕在唐的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和唐代的许多文人官僚,例如著名诗人李白、王维、储光义、赵骅、包佶等都有密切交往,并留下了有关他们交往的不少诗文。关于阿倍仲麻吕和唐朝的诗人们的交往,一些论著中都有提及,例如文献(杉本直治郎, 1940)、( 王金林, 1988)、( 严绍汤,中西进主编, 1996)、(上垣外宪一著, 王宣琦译, 2007)等。但这些文 献中对于他们交往的状况,有关的事实背景,以及相关的诗文等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和分析,所以也就没有对阿倍仲麻吕和唐代诗人的交往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探讨。国内关于此方面的论著也还颇少见。因此,笔者拟以研究阿倍仲麻吕和当时的文人官僚李白,王维,储光仪,赵华,包佶等的交往事实为中心,收集能反映他们交往的有关诗文,并以此为线索展开有关考察和分析,展示阿倍仲麻吕和唐代有关诗人交往的一个比较详细和全面的概况。以此反映围绕着阿倍仲麻吕这一特殊人物的唐代日中交流中的各种交流事实,进而揭示唐朝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中国文化向外输出的多种形式和意义,而同时以不同形式吸收外来文化的事实和意义。本研究拟分成两部分“A 阿倍仲麻吕和李白等”、“B 阿倍仲麻吕和王维” 进行考察分析。在本论文中就A部分进行论述,B 部分将撰文另述。阿倍仲麻吕在唐的时代从中国文学史上看相当于盛唐时期,是李白、杜甫、王维等有名 的诗人辈出的时代。当时的长安可以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诗城。玄宗皇帝喜好诗文,身边时常汇集了为数众多的有名文人墨客。当时很多官吏既是官僚又是诗人,或者是玄宗的御用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等就属于这一类。阿倍仲麻吕“幼聪敏,好读书”,原来在日本时就擅长于和歌,入唐后又精通汉诗,并进行汉诗的创作。供职于唐的朝廷,为他与众多的官僚诗人相识提供了机会。日本的《大日本史》116卷中有 李白、王维、储光仪、赵骅、包佶等向其赠诗的。中国的正史书上虽然没有有关此事宜的正式记载,但在以上中国诗人的诗集中可以看见赠送与阿倍仲麻吕的诗作。作为异邦人的阿倍仲麻吕,在唐朝的文坛中有如此广泛的交友,并如此被看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阿倍仲麻吕是如何与这些诗人交往的,赠送与他的诗作都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笔者拟以与其有关的诗作为线索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考察和探讨。2. 阿倍仲麻吕和李白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有一座阿倍仲麻吕纪念碑。碑的一侧刻着李白(701,762年)的“哭晁卿衡”诗。诗曰: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首诗向我们诉说了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朝优秀诗人李白和擅长于汉文学的日本人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的友情。这首诗收录在《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五和《全唐诗》卷一八四中。关于此诗的具体写作时间,由于没有很明确的记录,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研究李白的著名学者郁贤皓在其编著的《李白选集》中注曰:“此诗乃天宝十三载(754)春夏间在广陵(今扬州)遇见魏景,闻晁衡归国时遇暴风失事的消息后所作,充满对日本友人的痛悼之情” [1] 。而另一著名李白学者詹鍈编著的《李白诗文檕年》中推测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753年)[2]。日本方面,研究阿倍仲麻呂的学者杉本直治郎在『阿倍仲麻呂伝研究』中推测此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的秋季左右[3]?。其次, 此诗的写作地点也未见有关具体定论,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笔者拟从此诗的内容,对照阿倍仲麻吕和李白的有关生平、经历等,对此诗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亦尝试作一考察。同时对此诗的相关写作背景进行探讨,进而揭示其两人交往的一些事实。从《哭晁卿衡》诗的诗句意义上,我们可以推测它应大概作于阿倍仲麻吕离开唐朝回日本之后。根据有关史实和文献记载,阿倍仲麻吕入唐五十四年,只有一次离开过唐土。天宝十二年(753),第十次遣唐大使藤原清河回日本时,阿倍仲麻吕不顾56岁的高龄也向唐玄宗请求一起返回久别的故土日本,并得到了唐玄宗的许可。从李白的生平来看,阿倍仲麻吕天宝十二(753)年末离唐之时,李白已经离开长安,云游四方。根据《李白诗文檕年》记载,天宝十三年“太白游廣陵,與魏萬相遇。遂同舟入秦淮,上金陵,與萬相别,復往来宣城諸処…”。李白的“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详细见《李太白全集》卷之十六)”的诗序里也写道“…(與魏)後於廣陵一面,遂乘與其過金陵…”[4]。如此看来,笔者认为《哭晁卿衡》诗亦可能作于天宝十三年(754)的5-11月之间的南京或扬州一带。那么,李白和阿倍仲麻吕又是在何时、何地以及如何相识的呢。我们接着从这两个人的生涯去探索一二。李白和阿倍仲麻吕几乎是同龄人。阿倍仲麻吕是698-770年,李白是701-762年。两人的相识显然应在阿倍仲麻吕到达唐朝后的期间。阿倍仲麻吕于日本灵龟二(717)年17 岁左右时入唐,除了753年12月-755年5月的飘落安南的一年半和756年6月-757年9月蜀都避难的一年时间以外,阿倍仲麻吕的一生几乎都在唐都长安度过。而李白一生却是经历坎坷,漫游四方,长时间呆在一个地方的时期很少。在天宝元年(742)至天宝四(745)年,李白42-45岁之间作为翰林在长安供奉于玄宗左右。那时,阿倍仲麻吕也大概是45-48岁左右,以仪王友的官名(从五品下)和李白同样于长安侍奉于唐的朝廷。因此可以推测,阿倍仲麻吕和文采丰茂,名声在外的诗仙李白的风雅的交往开始于这几年间的可能性较大[5]。3. 阿倍仲麻吕和其他诗人阿倍仲麻吕除了和李白,王维交往以外(与王维的交往将另文再述), 还和别的一些诗人和官员来往密切。如下所示,在《全唐诗》中可以找到好几首唐朝的诗人们赠予他的诗歌。一首是储光仪的《赠洛中朝校书衡》(《全唐诗》一百三十八卷)。诗曰: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朝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傍。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储光仪(707,759)是盛唐的诗人和官员,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十九岁时考取进士,后官至监察御史一职。其所著诗集有一本留存至今。这首诗从题名看,写于朝衡开始任官之时,即在他就任校书一职时所写,描写了朝衡的大学时期和初任官职时的生活情景。从这点看,也许储光仪是朝衡在唐朝较早交往的朋友。 从其中的“朝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的诗句中,可以想象朝衡是一位仪表堂堂的男子。其次在《全唐诗》一百二十九卷中可见赵骅所写的一首有关阿倍仲麻的诗。题目是《送晁补阙归日本》。诗曰:西掖承休澣,东隅返故林。来称郯子学,归是越人吟。马上秋郊远,舟中曙海阴。知君怀魏阙,万里独摇心。赵骅(,,783年),字云卿,也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和官员,以重友情而在文人中享有盛名。他在开元年间考取进士,连擢科第,官至秘书少监。在《全唐诗》中,他所写的就只有这一首诗。开元二十二年(733年)朝衡以双亲年老为由,向唐玄宗请求归国,但未能得到许可。可以推测,朝衡在正式向玄宗请求前,已经对好友赵骅说了自己回国的想法,赵骅误以为朝衡马上就可以回国了,于是便写了这首诗。按杉本氏对朝衡的在唐其间的为官经历的考察,开元二十二年朝衡就任左补阙一职。因此这首诗也应写于此年间。诗的最后一句“知君怀魏阙,万里独摇心。”很好地表现了赵骅担心朝衡回国途中安全的心情。还有一首诗是包佶的《送日本国聘贺使晁臣卿东归》。(《全唐诗》二百零五卷)诗曰: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九泽藩君使,千年圣主臣。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孤城开唇阁,晓日上朱轮。早识来朝岁,涂山玉帛均。包佶(,,79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和官员。天宝六年及第进士。历任谏议大夫,迁刑部侍郎,秘书监等职,留存有诗集一部。这首诗可 以推测是在朝衡于天宝十二年回国之时所写。主要是描写了作者对于朝衡本人的印象。从诗中的“上才生下国,…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等诗句中可以看出包佶对朝衡的欣赏和赞美之情。4. 阿倍仲麻吕赠与唐朝诗人的诗文以上提及的是李白等唐朝诗人赠与阿倍仲麻吕的诗文,通过考察,也可以看到由阿倍仲麻吕赠与唐朝诗人们的诗文的存在。在这一节里将对此进行相关的探讨。在第1. 和2. 节里曾提及阿倍仲麻吕有较高的汉文学修养,是《全唐诗》中留有诗作的两位日本人之一。阿倍仲麻吕的收录在《全唐诗》中的汉诗诗作的题名为《銜命還国作》(又作《銜命使本国》) 在《全唐诗》卷732中。诗曰:衔命还国作[6] 朝衡【胡衡】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此诗还同时收录在日本人汉诗集『日本詩紀』(市河寛斎編) 中。从此诗的题目以及诗中的“衔命将辞国…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等语句,可以推测此诗应作于753年阿倍仲麻吕得到玄宗的许可,即将踏上归国路途之前。阿倍仲麻吕的这首诗述说了他回国前的心境及对在唐友人的不舍之情。最后一句“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中的“结交人”具体为谁在此很难再考究,可是我们可以猜想其可能是以上与阿倍仲麻吕有交往的唐朝诗人中的一位或几位,或者是他们的全体。不 管 “宝剑”要赠与的具体所指如何,对中国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却是从此诗句上可以清晰感受到的。除了以上这首《銜命還国作》的汉诗以外,阿倍仲麻吕所作的一首有名的和歌——“天の原、ふりさけ見れば、春日なる、三笠の山に出でし月かも” 也可能是他赠与唐朝有交往的诗人们的作品。这首和歌收录在日本有名的和歌集『古今和歌集』と《小倉百人一首》中,为日本人广为熟悉和传诵。这首和歌翻译为现代日语,大意为「天を仰いではるか遠くを眺めれば、月が昇っている。あの月は奈良の春日にある、三笠山に昇っていたのと同じ月なのだなあ」。[7] 据《土佐日记》中的记载,此和歌是阿倍仲麻吕归国前在苏州的海边跟唐朝的友人分别时所作[8]。阿倍仲麻吕在海边望着月亮,在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唐朝的友人们即将离别的怅然之情。从以上2.、3.、4.节中的有关唐朝诗人赠与阿倍仲麻吕的诗作或阿倍仲麻吕赠与唐朝友人的诗文中可以得知,阿倍仲麻吕在唐朝结交了许多的官员诗人,并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同时,阿倍仲麻吕也得到了当时的诗人们的高度推崇和信赖。可以说,阿倍仲麻吕和唐朝文人的这些交往,对阿倍仲麻吕熟悉汉文学和汉文化,广泛深刻地了解唐代的政治、社会状况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这些交往也给阿倍仲麻吕在唐朝的生活增添了艳丽的色彩。 我们也可以推测这些交往同时也对唐朝的文人了解日本、日 本民族以及日本文化产生了具体的和积极的作用。5. 结语 本论文以有关诗文为线索,探讨了日本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唐朝文人官僚李白、储光仪、赵骅、包佶等交往的事实。通过对以上诗人的涉及阿倍仲麻吕的诗文的写作背景及相关史实的考察分析,展示了阿倍仲麻吕和唐代诗人们交往的一个比较详细的状况。其中尤其重点考察了阿倍仲麻吕和李白交往的情况。尽管有些分析和结论还停留在一个推测的程度,但我们从此文中已经可以窥见围绕着阿倍仲麻吕这一特殊人物的唐代日中交流中的一些具体情况。由此可以反映出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中国文化向外输出的多种形式和意义,以及以不同形式吸收外来文化的事实和意义。除了和上述的唐朝文人交往以外,阿倍仲麻吕和当时的另外一位大诗人王维也有很深的友情,有关的考察分析另文叙述。注[1] 郁贤皓选注. 1990. 李白选集[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98. [2] 詹鍈编著. 1984. 李白诗文檕年[M] . 民文学出版社: 86-87. [3] 杉本直治郎. 1940. 阿倍仲麻呂伝研究[M] . 日本育芳社: 431-435. [4] 此诗及其序详细可参考文献李白著, [清]王琦 注. 1977. 李太白全集[M] . 中华书局出版. 卷之十六的748-760页. 关于此诗序,有两种版本,个别语句上有所差异,在此取其中之一。参考文献1,杉本直治郎. 1940. 阿倍仲麻呂伝研究[M] . 日本育芳社. 2,王金林. 1988. 奈良文化と唐文化[M] . 日本六興出版.3,東野治之. 1992(遣唐使 と正倉院[M] . 日本岩波書店. 4,武部利男(注) . 1957. 李白(下) [M] . 日本岩波書店. 5,市河寛斎編. 1911. 日本詩紀[M] . 日本国書刊行会. 6,紀貫之作. 鈴木知太郎校注. 1979.『土佐日記』[M] . 日本岩波書店. 7,全唐诗[C] . 1960.中华书局出版. 8,严绍汤,中西进主编. 1996. 中日文化交流大系文学卷[M] .浙江人民出版社. 9,刘煦等. 1975. 旧唐书[M] .中华书局. 10,上垣外宪一著. 王宣琦译. 2007. 日本文化交流小史[M] . 武汉大学出版社. 11,詹鍈编著. 1984. 李白诗文檕年[M] . 民文学出版社. 资金项目:广西大学科研基金项目 (编号:X071144)(卜朝晖:女,1969, 博士(并从事了博士后研究),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化、日中翻译。)
/
本文档为【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唐代的诗人们—阿倍仲麻吕和李白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