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鼻咽部肌上癌的CT与临床

2017-11-12 7页 doc 21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767

暂无简介

举报
鼻咽部肌上癌的CT与临床鼻咽部肌上癌的CT与临床 鼻咽部肌上癌的CT与临床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7年第6期总262期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举报有奖文责自负 诊断治疗?95? [参考文献] [1】陈炽贤主编,实用放射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l998:746. [2】王溱主编,x线诊断学.第2版.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633. [3】李铁主编,x线诊断问答,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 版;1990:448.(收稿:2007—03—22) 注射用头孢他啶致变态反应1例 寿光市人民医院(262700)刘艳霞 患者女38岁.因泌尿系统感染...
鼻咽部肌上癌的CT与临床
鼻咽部肌上癌的CT与临床 鼻咽部肌上癌的CT与临床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7年第6期总262期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举报有奖文责自负 诊断治疗?95? [参考文献] [1】陈炽贤主编,实用放射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l998:746. [2】王溱主编,x线诊断学.第2版.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633. [3】李铁主编,x线诊断问答,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 版;1990:448.(收稿:2007—03—22) 注射用头孢他啶致变态反应1例 寿光市人民医院(262700)刘艳霞 患者女38岁.因泌尿系统感染于2007年3月1日来我院 就诊,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6030061AO,商品名:英贝奇)静滴,一日2次,每次2g.第2次 静滴时,突然出现静滴部位疼痛,同侧手臂出现浮肿至肩,胸 闷.立即停药,抗过敏处理.换用注射用阿奇霉素继续治疗,未 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胸闷停止,2天后浮肿消退.患者平素身体 健康,无青霉素过敏史,疑为英贝奇所致变态反应. 注:头孢他啶为第3代头孢霉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少见 而轻微,这样严重的过敏反应笔者首次遇到,提请临床医师注 意.(收稿:2007—03—23) 鼻咽部肌上癌的CT与临床 胡鹏何晓鹏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646000) 泸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CT室欧光乾 [摘要]目的:探讨鼻咽部肌上皮癌的CT现及临床 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午我院发现的8例鼻咽 部肌上皮癌的临床,CT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肿块原 发于鼻咽部;2例位于软硬腭并侵犯一侧鼻咽部.l例位于 软腭与咽侧壁交界处;l例位于软腭向上弄口向下鼻咽部和口 咽部;2例位于一侧扁桃体和咽侧壁并侵犯一侧鼻咽部.肿 块形态均不规刚,其鼻咽腔面呈浅分叶状改变.6制平扫与 邻近肌肉组织呈等密度,l倒增强病变中心可见较低密度 区;l例增强扫描肿瘤组织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密度差别.侵 犯鼻咽部的肿块均呈浸润性生卡累及上下范围较大,最上达 咽顶壁,最下达口咽部,前达上颌窦侧壁和鼻腔.1例上颌窦 外侧壁骨质破坏,缺损;1例侵及邻近翼内板致骨质破坏,缺 损.2例原发于鼻咽部者致一侧咽旁间隙变窄外移,腭帆提 肌受侵犯.结论:CT检查的价值主要在于帮助确定肿瘤的部 位,大小,范围,发展方向,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以及肿瘤 的良恶性,有无淋巴转移,远处转移等,对肿瘤的/十期,制定 治疗十分重要. 【关键词】叽上皮癌鼻咽部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 机 肌上皮癌(myoepithe|ialc~cinoma)也称恶性肌上皮瘤 (malignantmyoepithelioma,MME)是主要发生于大小涎腺的罕 见恶性肿瘤,于1943年首先由Shelchon报告并命名,1991年 世界卫生组织在重版的《涎腺肿瘤的组织学分析》中将其作 为一种类型提出…,我院近期收治8例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病理,CT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探 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例鼻咽部肌上皮癌均经手术病理证 实.男5例.女3例.年龄35—62岁,平均48,5岁.2例因无 痛性软硬腭部肿物并鼻塞就诊;1例因软腭部肿块渐增大并鼻 塞就诊;4例因反复鼻出血,鼻塞cT检查发现;1例因鼾症就 诊扪及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后查体发现 1.2影像学检查方法:本组8例鼻咽部肌上皮癌均采用 GE公司4排螺旋CT扫描,2例行CT横轴增强扫描并行冠状 面三维重建.对比剂采用优维显,剂量为1.5ml/kg体重,静脉 注射.其余6例行横轴面或冠状面平扫.扫描层厚均为5或 3ram0 1.3观察内容:软组织窗和骨窗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密 度及邻近结构改变. 2结果 2.1部位:2例肿块原发于鼻咽部;2例位于软硬腭并侵 犯一侧鼻咽部(其中1例达一侧上颌窦,1例达一侧鼻腔); 1例位于软腭与咽侧壁交界处;1例位于软腭向上和向下侵 犯鼻咽部和口咽部;2例位于一侧扁桃体和咽侧壁并侵犯一 侧鼻咽部. 2.2形态:肿块形态均不规则,其鼻咽腔面呈浅分叶状改 变. 2.3密度:本组6例平扫与邻近肌肉组织呈等密度,1例 增强病变中心可见较低密度区;1例增强扫描肿瘤组织与周围 组织无明显密度差别. 2.4周围组织关系:侵犯鼻咽部的肿块均呈浸润性生长累 及上下范围较大,最上达咽顶壁,最下达口咽部,前达上颌窦 侧壁和鼻腔.1例上颌窦外侧壁骨质破坏,缺损;1例侵及邻近 翼内板致骨质破坏,缺损.2例原发于鼻咽部者致一侧咽旁间 隙变窄外移腭帆提肌受侵犯. 3讨论 3.1临床及病理 肌上皮癌(Mgopithelialc~cinoma)少见,恶性度高j,可 原发,也可来自良性混合瘤或基底细胞瘤的恶变"l.男女性 别无差异,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病期最短6个月,最长 20年,多数在一年以内.主要发生于腮腺和腭部小涎腺,较 少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和腺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快速生长 突然加速的局部包块"】,肿瘤无完整包膜,呈浸润性生长,可 继发出坏死.诊断本病主要依据HE染色形态及免疫标记 来确诊"】,肿瘤中的肌上皮细胞呈actin和s一100蛋白免疫 组化染色阳性.' 3.2CT征象分析 3.2.12例原发于鼻咽部者CT征象与鼻咽癌无法区别. 3.2.26例肿瘤Crr平扫肿瘤形态不规则,其中心层面均 分布于软,硬腭区或口腔涎腺分布区.因肿块中心分布于口腔 ? 96?诊断治疗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举报有奖文责自负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7年第6 期总262期 涎腺分布区,所以应首先考虑为涎腺来源的肿瘤;软组织肿块 CT值多30,55Hu,无特征性;鼻后孔堵塞者,可继发鼻塞,打 鼾等症状;突人鼻腔者鼻甲受侵,上颌窦外侧壁骨质破坏,缺 损以及侵及邻近翼内板致骨质破坏,缺损者均说明肿瘤恶性 度较高;鼻咽部受侵犯后右侧咽隐窝隐约存在,与肿块形成小 空泡征,为较特征性的改变. 3,2.3增强扫描同周围软组织,密度均匀,无明显强化; 3,2.4矢状位三维重建显示肿块中心.层面不在鼻咽部, 借此可与原发鼻咽部肿瘤鉴别. 3.2.5值得注意的是本组其中1例患者约半年后复查鼻 咽部和胸部CT,肿块破坏范围明显加大且双肺多发转移癌灶, 该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较高与多者的报道相符合. 3.3鉴别诊断 本病除与其他涎腺肿瘤鉴别外,其累及鼻咽部时CT表现 需与鼻咽部CT扫描时常见的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相鉴别.咽隐 窝是鼻咽癌最常见的原发部位I,鼻咽癌早期即表现为咽隐窝 变浅或消失和腭帆提肌肿大I.本组肿瘤均推挤咽隐窝,显示 小空泡征I,说明肿瘤非原发于咽隐窝.结合其较多层面位于 右侧口咽部,应考虑为口咽部涎腺肿瘤侵犯鼻咽部,致出现咽 旁间隙变窄外移,腭帆提肌受侵犯等与鼻咽癌周围组织受侵 犯相似的征象,从而可与鼻咽癌相鉴别.但本组2例原发于鼻 咽部的肿瘤占位效应明显,不能与鼻咽癌鉴别. 鼻咽部恶性肌上皮瘤罕见,虽然从本组部分病例CT表现 中可以看出一定的特征性,但最后确诊依然要靠病理免疫组 化检查.CT检查的价值主要在于帮助确定肿瘤的部位,大 小,范围,发展方向,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良恶 性,有无淋巴转移,远处转移等,对肿瘤的分期,制定治疗方案 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GraadtvanRoggenJF,BaatenbergdeJongRJ,Verschuur HP,eta1.Myoepithelialcarcinoma(malignantmyoepithe— liom):firstreportofanoccurrenceinthemaxillary.sinus[J】. Hismpathology,1998,32:239,41. [2】刘复生,主编.中国肿瘤病理学分类(上卷).北京: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1.27. [3】[美】Rosai,J着.阿克曼外科病理学(上卷).第八版.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835. [4】廖秋林,李莲花,赖日权,陈晓东,陈敬文,周永梅,等. 涎腺恶性肌上皮瘤临床病理分析.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5,34(4):211—214. [5】孙曼萍,王迪南,潘文生,李糠华.乳房恶性肌上皮癌1 例报告.中国临床医学,2003,10(3).一343—343. [6】李果珍,主编.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4.210. [7】HoeJ.CTofnasopharyngealcarcinoma:Significanceof wideningofthepreoccipitalsofttissueonaxialScans.AJR, 1989,153:867—872. [8】李恒国,陈碧霞,刘智,欧志强.鼻咽腔和鼻咽壁异常影像 的鉴别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189—1192. (收稿:2007—03—23) 208例颈椎病的X线平片诊断 甘肃省干部医疗保健院放射科(730020)陈旭生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的X线平片诊断,提高对该 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对208临床诊断,神经系统检查和 X一线平片表现一致的颈椎病做一分析讨论208例中,男性 156例占75%,女性52例占25%,年龄从30岁至82岁,平 均52岁所有病例均做颈椎侧位,左右斜位,50例作了颈椎 正位片.结果:颈椎病的X线平片以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 骨刺形成为最多见,另外也有椎间孔变小,骨刺突入椎间孔, 椎管前后径变窄,钩突增生,椎间隙变窄,项韧带钙化等征 象,讨论:X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颈椎病的发病机理 及诊断标准 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又名颈椎病综合征,为颈椎 慢性退行性改变或颈椎附近软组织的改变而造成的脊髓,神 经根或椎动脉等刺激受压而引起的头,颈,肩,上肢,胸背部等 部位的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为主的中,老年人之常见病,多 发病.目前许多地区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通过X线平 片征象来诊断.因此,X线平片是检查颈椎病的主要方法.本 文收集有颈椎病临床症状的患者共208例,主要分析其X线 平片征象,探讨其病理过程和X线诊断方法. 1资料和方法 本组208例,男性156例(占75%),女性52例(占 25%).年龄30岁至82岁,平均52岁.所有病例均作颈椎侧 位,左右斜位照片.其中50例作颈椎正位.投照距离为100厘 米,左右斜位角度为45,60.. 颈椎生理曲度的测量方法:自第2颈椎的齿状突后上缘 至第7颈椎椎体后下缘作一连线,再将第1至7锥体后缘连一 弧线,两线之最宽处的垂直距离.正常为12mm,在12ram以下 为曲度异常. 颈椎的椎管前后径测量法:自椎体后缘中点连线为椎管 前壁;以椎板联合皮质线的最突点(即两侧椎板在中线联合 处,侧位像位于棘突前呈向下凹的弧形致密的皮质线),连线 为椎管后壁.任意脊段二连线的最小间距,即代表此平面椎管 前后径.正常为16mm小于12mm为椎管狭窄. 结果: 骨椎椎 颈椎曲度钩椎骨椎刺项间椎管 突间刺间突韧小体HU 正变后增隙孔人带关半后 生变前后变椎钙节脱径 常直凸窄缘缘小问化改位变 孔变窄 例数20820820850208208208208208208208208208 阳性841O8163211217218816416O901OO31148 %40%52%8%54%53%82%92%78%77%44%48%15%71% 2.X线征象分析: 2.1椎体,钩突增生:本组椎体前缘增生172例,后缘增 生188例,其中两个椎体以上增生者151例(占80%).骨质增 生以椎体后下角最多,其中以第5至6椎体增生率最高,这是
/
本文档为【鼻咽部肌上癌的CT与临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