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2017-09-27 10页 doc 25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79425

暂无简介

举报
社交恐怖症社交恐怖症 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分析 文章题目:一例社交恐怖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第1页 案例报告 一例社交恐怖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呈现了一例对社交恐怖症患者的咨询帮助过程。来访者缺乏自信和沟通能力,与人交往时紧张,讲话时不敢直视对方,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情。一说话脸就发红,低头。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在发抖,怕别人看出不自然的表情,不敢和别人交往。明知这种感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因而影响了日常...
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分析 文章题目:一例社交恐怖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第1页 案例报告 一例社交恐怖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呈现了一例对社交恐怖症患者的咨询帮助过程。来访者缺乏自信和沟通能力,与人交往时紧张,讲话时不敢直视对方,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情。一说话脸就发红,低头。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在发抖,怕别人看出不自然的表情,不敢和别人交往。明知这种感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因而影响了日常工作和生活,近2年内心痛苦。拟诊断为神经症-社交恐怖症,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调整认知观念,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了来访者不良情绪和行为,比较成功地帮助了来访者的成长。 一.一般资料 1.一般情况 李婉(化名),女,2,岁,未婚,汉族,大学在读生。父母健在,家庭经济状态一般。 2.个人成长史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史。 求助者幼时性格内向,怕见人,上进心强,学习成绩优秀,父母对我要求很严格,很正统,很古板,对我的禁忌也很多。母亲认为女孩子应该学会稳重,在外面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不正经的事情,还容易上坏人的当。所以我不喜欢与人交往除了学校和家,时常一个人在房间里活动,从不和男生交往。见到男女生之间的往来很反感。 3.精神状态 穿宽松休闲服,与年龄相称,略显得有些拘谨。谈话时身体坐姿紧张,捏着袖口,谈话总是低头说话,不直视面人,偶尔抬头看人,便立即目光躲闪,并且表现出局促不安、紧张脸红。明知这种反应是不必要的,但不能克服并因此而感到痛苦,希望治疗。 4.身体状况 经医院检查,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但进入大学后害怕与人交流,怕别人注视自己,与人讲话紧张,伴心慌、脸红、气促,好像全身发抖;自己独处或者与非常熟悉亲密的人(母亲)相处的时候无任何反应。 第2页 案例报告 5.社会功能 不敢与人交往,说话时紧张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上课、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以至影响学习和人际关系,回避社交场合。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近2年,与人交往时紧张,不敢直视别人,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不自然的表情,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 个人陈述:自认为自己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病。近一年多来,与人讲话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热,低头,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发抖。她不愿意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很内向、很古怪得人”,怕与男生接触。即使在寝室里,只要有男生出现,就会不知所措。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内容不知所云。糟糕的是,现在,在亲戚、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看了些心理学书籍,按照社会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但作用不大。李婉说,这个怪毛病影响了我各个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同学关系不好,交往失败。快毕业了,这样下去怎么适应社会,面对工作,她迫切的希望,克服怪毛病。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言谈中,咨询师发现,求助者性格内向,思路较清晰,与人相处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与人交往不敢抬头,老是低头,很紧张,好像躲避什么。基本上没有可以互相倾诉的朋友和伙伴。学习认真,但是近一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四.心理测验结果 做SCL-90自评量表测验:躯体化 2.1;强迫症状 2.4;人际关系 3.8;抑郁2.6;焦虑 3.3;敌对 1.5;;恐怖 3.9 ;偏执 1.4 ;精神病性 1.3 ;其他项目1.5。 心理测试结果: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恐怖指数超过正常范围,最显著的是恐怖因子分值高,其次人际敏感焦虑、抑郁、强迫和躯体化因子分值较高。 SDS:51(分) SAS: 65(标准分)。 第3页 案例报告 五.评估与诊断: 一 诊断结果 神经症—社交恐怖症 二 诊断依据 1.患者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医和有强烈的求治愿望。根据郭念锋(1986)正常与异常心理学三项原则,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紊乱。 2.与人交往时紧张,不敢正视别人,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不自然的表情,不敢和别人交往,曾力图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不大,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根据社交恐怖的确诊标准,完全符合焦虑,主要发生在与人交往的特定社交情境,而独处时则不发生,并对恐怖情景的回避为核心症状。 3.病程2年,评3分;自己几乎无法摆脱的神精痛苦,评2分;部分妨碍了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回避社交场合,评2分;以上根据许又新神经症诊断评分7分,符合神经症的诊断。 三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协调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性神经症鉴别:焦虑症和恐怖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两者不同。形成恐怖症的焦虑是有特定的物体或处境所产生的,为了减轻焦虑有回避行为。焦虑症的焦虑是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而本求助者却是对人特有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因此排除焦虑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求助者虽有情绪低落,但不是主要症状,也没有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4)与强迫症性神经症鉴别:强迫症是对来自自身的某种思想、观念或行为不克制地去想、去做;而恐怖症所害怕的客体和环境是来自外界的。所以排除强迫症。 通过以上鉴别,发现求助者能认真详细地描述自己的过去经历,以及遇到痛苦时的切身感受,其痛苦情绪发生原因明确,反应强度并未严重影响思维逻辑,社会功能虽受到一定影响,但自知力完整,积极主动 第4页 案例报告 求治,可排除重型精神病性,归类为社交恐怖症。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变与男生交往的错误观念和认知;缓解求助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解答青春期困惑,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提高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协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学习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克服不良个性特征的制约,注重自身有关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使之真正成熟起来。 七.咨询的制定 1.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人际交往障碍和学校环境适应不良上,人际关系问题是处在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导致各种神经症状的主要因素。人际交往障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是造成求助者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家庭教育和自身素质方面,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由于处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生理、心理发育时期,身心变化巨大,一方面十分渴望获得友谊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性,加之又是第一次离开家庭,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自理能力,而求助者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自我调整能力差,以致形成不正确的认识、观念,所以难以适应新的人际交往和学校环境较为复杂的关系,导致人际交往障碍。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通过与来访者的沟通和对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介绍,与来访者协商决定:采用认知疗法与系统脱敏疗法相结合,门诊咨询与来访者资助的方式开展咨询。 2.双方权利和义务 求职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第5页 案例报告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职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职者心里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职者; (3)本着对求职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职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职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职者。 3.咨询时间和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咨询一次,每次50分钟(第一次一个半小时),为期五周,共五次。 咨询收费:每次1,0元人民币 心理测验收费:SAS 每次 50 元 SDS 每次 50 元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 50 元 第6页 案例报告 八.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评估阶段: 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了解李婉的基本情况、成长经历,尤其是重大事件,并协助李婉做相关的心理测验,确定主要问题,做出评估和诊断,与李婉商定咨询目标预方案。 2.心理帮助阶段 通过交流之后,我认为她的症状可通过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予以改变,首先为她作了原因分析:a父母对你交往中的禁忌使你的性格中形成了较强的羞耻心,这对人际交往起着阻碍作用。b现在已经是成年人,有着正常的与人接触的愿望;内化了交往的“羞耻感道德意识”有意无意的批判自己的想法,抑制自己的欲望。因而,常常处在一种是否与人交往的心理冲突之中。c具有性格内向、孤僻、追求完美的个性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内在因素,在经受心灵创伤后精神交互作用的影响,进一步导致了你的自我感觉恶化,“症状”便日益严重。在这种想改变又未能改变,想摆脱又无力摆脱的困境中,早年的负性心理印痕被激活,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了综合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回避社会交往、与人交往紧张的缘故。由此我建议李婉接受认知疗法和系统脱敏法系统性咨询,她愿意接受,并约定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 首先向其介绍艾理斯的ABC理论,启发她认识到她的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她对人与人的正常交往的认识出现偏差所导致的,引导其摒弃同人们交往不正经的错误观念和认知,树立尊重自己的正当意愿,积极发展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与表现的观念。 其次建议找两位关系较好的女同学了解一下她们对你在与人交往中那个的反应,如脸红、发抖、目光等“不自然”状态是否确实。目的是让李婉通过调查,克服“想象观众”的作用。两位同学的评价动摇了李婉的“想象观众”观念,认为“可能我在她们面前的是没有自己想象的嘛呢不自然”,别人没有时候关注和对自己评头论足。同时让她清楚情绪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去改变,应“顺其自然”,以平和态度面对各种人际关系。对她的思考、领悟及行为上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对 第7页 案例报告 障碍原因对人际交往方面的影响进一步讨论做出必要的指导。根据李婉的实际情况,帮助她去掉一个“怕”字,去掉社交中的自卑感,树立自强、自信,认识正常社交活动并不带有什么神秘色彩,只不过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分敏感是自己的自我心理暗示所导致的。 在咨询过程中为其布置了“大目标小步走”的与人接触、交谈的家庭作业;加深对障碍产生原因的认识,淡化负性心理痕迹,提高挫折承受力,树立正确的交往观。要求其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着重观察周围人的举止言行和对你的态度。 在进行认知疗法咨询的同时,配合使用系统脱敏疗法,首先在门诊教会来访者全身深度放松(渐进性肌肉放松),要求其每天做二至三次想象——放松训练,即通过放松,使情绪和肌体产生由紧张到松弛的反应,在想象中将“想回避又回避不了、最想见又怕见的人”(某位男同学或者男老师),依据自己对这些人的恐惧程度,依次从引起轻微恐惧到最恐惧的顺序突然呈现在自己面前,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反应,通过反复训练最后达到在想象中能够自如的进行人际交往,并逐渐扩展到现实行为中。 通过使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的进一步帮助与指导,以及李婉的积极配合,经过12次咨询,李婉的人际关系质量有显著改善,主动开始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能主动与同学进行交往,原先伴有的心跳,脸红等反应也逐步减轻直至消失。 系统脱敏疗法:先用轻微的较弱的刺激,然后逐渐增强刺激度,求助者没有焦虑不安、紧张存在,逐渐适应,最后达到矫正失常行为的目的。引导求助者先与身边关系较好的人接触、一步步地进行脱敏,并通过奖励、表扬使其巩固。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咨询第5次时,李婉自述与同学相处、谈话时不再紧张,继续坚持放松训练,执行逐步扩大与人交往的范围。 九.咨询效果评估 1. 咨询师评估:我同李婉交流时发现她不再低头说话,可以正视交谈,不再伴有脸红、气促的症状,李婉的智力水平以及悟性也是咨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 第8页 案例报告 2(评估效果: 李婉自述:与男生交往的认知和观念已经改变,性格开朗多了与人相处、谈话时不在紧张,能将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习效率有所提高,已达到预期目标; 3.咨询后心理测验结果: 做SAS量表、SDS量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测验的结果显示,各测验结果均已达到基本正常范围。 通过回访和跟踪,已没有原来不自然的症状,可以和别人随心所欲交流,可以参加各种社交场合,学习中讨论问题自己敢发言了,咨询目标制定合理,过程较完整,有条理,咨询效果得到了很好的巩固。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三级》《二级》北京市 民族出版社 2005年,月第,版 2.(美)Judith S.Beck著,翟书涛等译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 北京市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年1月第 ,版 3.(美)巴洛(Barlow,D.H.) 主编,刘兴华等译 《心理障碍临床手册(第三版)—心理咨询与治疗系列》 北京市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年9月第1版 4.侯沂、舒良,《现代精神病学诊疗手册》,山东,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年版。 5.王登峰、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第9页
/
本文档为【社交恐怖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