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新时期工人阶级、私营企业主阶层研究——兼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2017-12-19 39页 doc 63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新时期工人阶级、私营企业主阶层研究——兼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新时期工人阶级、私营企业主阶层研究——兼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新时期工人阶级、私营企业主阶层研究——兼论增强党 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新时期工人阶级、私营企业主阶层研究??兼论增强党的阶级 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姓名:陈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卜海;王跃 20040505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新时期工人阶级、私营企业主阶层研究——兼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新时期工人阶级、私营企业主阶层研究——兼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新时期工人阶级、私营企业主阶层研究——兼论增强党 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 新时期工人阶级、私营企业主阶层研究??兼论增强党的阶级 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姓名:陈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卜海;王跃 20040505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作者签名: 笙 日 期:吐鲤堡生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 期: 内容提要 本文旨在对新时期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进行系统研究,并就如何增强党 的阶级 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出政策建议。 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动,相应地引起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也发生 变动。 以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为指导,借鉴、吸收西方社会阶层理论研究成果, 科学认识 和准确把握新时期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及其变动趋势,其中包括对私营 企业主等新 的社会阶层的正确评价,是党保持执政地位的基本前提。 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维护工人阶 级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 力量,才能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巩固。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阶级基础群众基础 ’ 【. ’ . ’., ’ , ??? . “”,. ,’ ,’ : 导 论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问题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来都是紧密相关的。中 国共产党的历史昭示了在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在每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适应 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吸收社会上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入党,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 的群众基础,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党的政治目标而奋斗,是取得革命和 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 但是,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是一成不变的,又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 变化相应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社会结构其中包括阶级阶层状况,发生了急剧而重大 的变化。作为党的阶级基础的工人阶级内部构成发生了种种变化,“蓝领”减少,“白领” 增多,第三产业人员增加;工人阶级素质的提高和队伍的扩大,有利于巩固党的阶级基 础,但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契约关系不断强化,职工主人翁地位 有弱化的趋势,竞争、下岗和失业强化了人们的市场意识,弱化了政治意识。另外,工 人阶级内部成员的多层次性,给工人阶级的团结性、组织性和利益一致性带来了影响。 同时,党的群众基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原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的 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阶层,诸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 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等等,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和经济 状况的差别在扩大,导致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态度上的差别也在扩大。怎样认 识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如何对待这些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变动中形成的新的社会阶 层,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对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是应该把他们吸引和凝聚 在党的周围还是置他们于党的对立面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那必将给我们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带来不利的负面影响,同时不利于我们党的自身基础的巩固和扩 大。所以,时代进步的潮流和趋势,社会变动的情况和特点,都向我们党提出了许多新 的课题,促使我们党必须对自身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做出新的思考,重新界定党的阶 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只有弄清新时期我国社会结构分化及其变动的趋势,尤其是对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变化和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加强措 施,才能巩固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同样,只有认真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级阶 层的发展和变化,准确地判断我国近年来出现哪些新的社会力量,以及他们是不是可以 作为党的群众基础,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才能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巩固执政地位。 理论研究须着眼于实际并总是由实际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受传统观念和方 法的影响,研究主要采取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着眼于巩固和强化所谓的无产阶级 专政,未见有围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而开展如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研究的文献。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变革和转型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和分化,党的 执政地位面临挑战和考验,因而迫切需要加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研究。然而, 理论界大多侧重于对耨时期中国社会结构及其阶级阶层的研究,虽然近几年来围绕党的 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研究数量增加,但总体上缺乏系统性和有份量的力作。鉴于此, 开展对新时期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文以时代发展为背景,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在梳理和评 价以往的有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为指导,借鉴和吸收西方 社会分层理论研究成果和方法,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出发 点和归宿点,分析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变动及发展趋势,提 出~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应采取的对镱和措施。 本文基本内容是:第一,研究转型期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变动和发展趋势。通 过对工人阶级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和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划分,描述工人阶级内部各层 别社会经济特征、地位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第二,突出对社会转型期产生的新的阶层尤 其是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研究,对私营企业主阶层产生的历史背景、成员构成、 思想状况 和实际贡献进行客观地描述,在对剥削内涵的界定和剥削的前提条件科学把握基础上, 以发展辨证的观点看待两种价值理论,分析私营企业主的收入构成及其属性。得出私营 企业主主要收入不属于剥削收入以及私营企业主是新时期党的群众基础的结论。三是通 过对新时期备阶级、阶层状况及其变动的分析和总结,提出新时期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从而保持和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各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第一章为其他各章提供理论基础和具体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是全文的核心,强调没有工人阶级的依托,党就不可能保持执政地位。同时,也 应该看到,社会结构变动趋势,无疑会使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新阶层不但成为社会中 最活跃的阶层,而且完全能够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群众基础。因此,第三章也是本文 研究的重要内容。至于第四章,则在前述各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了新时期增 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可行性政策措施及其建议,从而使本文的理论分 析转化为实证运用。 第一章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对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研究涉及如何对我国现阶段社会阶层结构划分问题。 为此,需要在对已存在的理论进行梳理、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的新的理 论和方法。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阶层划分理论 马克思极其重视对社会结构的研究,强调要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揭示社会结构的基 础。阶级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马克思 主义关于社会阶级阶层理论和分析方法非常丰富,对于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些理论博大精深,其价值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揭示了社会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的真实过程,从历史和经济的角度,科学地阐述 了社会分层产生的基本根源。 马克思认为阶级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 共产主义社会里,财产由共同体的成员共同占有,在这种社会里,生产力不发 达,生活 资料匮乏,甚至难以维持最低生存要求,不存在可供剥削的条件,因而也就不存在阶级。 随着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增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剩余产品出现,分工和交换 继而产生,引起了原始氏族公社的瓦解,于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代替了原始公有制。占 有生产资料的人能够利用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通过对剩余产品的占有剥削他 人。可见,阶级是在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从而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 条件下才产生的。恩格斯说:“只要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处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 起码的社会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因而劳动还占有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 部时间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只要生产的规模还没有达到既可以满 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而且剩余产品去增加社会资本和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就总会有 支配社会生产力的统治阶级和贫穷的被压迫阶级。至于说这些阶级是什么样子,那要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莨。当时生产所处的发展 阶段。”。 恩格斯还指出:“这种划分是以生产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 所消灭”。。也就是说,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由生产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它由 生产不足为划分的基础。同时,必将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而消灭。由此可见,马 克思主义把阶级看作是一个历史范畴,它迟早是要消亡的,从而把阶级理论建立在彻底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这与历史上那种认为阶级是天然的、永恒的观点是截然对立的。 深刻地揭示了阶级的本质及其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在划分阶级上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把阶级同所有制联系起来,从生产 过程而不是从收入与分配领域,更不是从非经济领域来寻找阶级划分的根源。马克思主 义认为,阶级是由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决定的。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 “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经济关 系的产物??”。。“这种由生产所决定的交换关系的不同,决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不 同地位。占有生产资料,从而在分配和交换中处于有利地随分配上差别的出现,也就出 现了阶级差别。社会分为享有特权的和被损害的、剥削的和被剥削的、统治的和被统治 的阶级??”。。因此,阶级的本质在于它在历史上一定的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这 种地位首先是由它们同生产资料的关系决定的,其次包括它们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以及 领取社会财富的方式。 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人们的阶级地位,进而决定了人们的其他社会地位和社会关 系的整个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于阶级的揭示是客观的、本质的。马克思始终一贯认为人 与生产资料的关系是划分阶级的决定性标志,并坚决反对把阶级差别等同于劳动的差 别。他说:“大家知道,中世纪的行会是在‘行业差别’的原则上互相对立的。但是大 家也知道,现代的阶级差别绝不是建立在‘行业’的基础上;相反,分工在同一阶级内 部造成不同的工种”。可见,劳动性质的差别与阶级差别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体现的 是一种分工关系,后者是一种剥削关系。 马克思认为,各个社会阶级都要经历自身的发展过程。经济条件为人们创造了同等 的地位和共同的利害关系,但如果没有形成共同的意识,或任何一种政治组织,就只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马克思恩格氟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年皈,第页称为“自在”的阶级,只有在同一经济地位的人之间形成共同的联系和意识,并相应的 政治组织,阶级才能从历史过程的客体变为自觉活动的主体,即“自为”阶级。 可见,在马克思看来,一个社会集团是否形成为一个完整的阶级,其基本特征除了 看其经济利益的一致性外,还要看该集团的成员之间是否具有普遍的联系,形成共同的 关系,组成一定的政治组织。这是一个阶级是否形成的重要特征或标志。换句话说,经 济条件是阶级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唯一条件,政治条件也是阶级形成的必要条 件,只有两个条件具备才形成完整意义上的阶级。对此,列宁讲得很清楚:“无产阶级 变成阶级,不仅是由于他们的团结日益加强,也是由于全一全意的觉悟日益 提高。”。 三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结构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如何科学认识和把握社会结构和阶级阶层的变化,马克思主义 也都有丰富的论述。 斯大林、毛泽东等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仍然存在阶级和一定范围内的阶级矛 盾。但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更多地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而非对抗性矛盾。社会主义 社会中,剥削阶级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消灭。 斯大林对苏联社会的阶级结构曾作过如下的分析,他认为:“地主阶级已经因国内 战争胜利结束而完全消灭了。其他阶级也遭到了同地主阶级同样的命运。在工业方面已 经没有资本家阶级了。在农业方面没有富农阶级了。在商品流转方面已经没有商人和投 机者。因此,所有的剥削阶级都消灭了。剩下了工人阶级,剩下了农民阶级,剩下了知 识分子。” 斯大林的分析显然是受到列宁阶级定义的影响,即从经济地位概括阶级实质,这无 疑是正确的。但是遗憾的是斯大林的阶级理论充满着矛盾,并且在实践中往 往“背叛” 自己的理论。 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阶级理论和分析方法有重要的贡献。在民主革命 时期,他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对革命所依靠的力量、团结争取的力量以及打击的 对象作了精辟的论述,对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新中国建立以后, 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结构的分析也作出了新贡献。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 还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依然是社会的基本 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还将长期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同时他提出要正确划 。列宁:《列宁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斯大林:《斯大林全集》下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分敌我之间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但需要指出的是,他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时, 过分强调阶级矛盾仍是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要以阶级斗争为纲,推动各项工作,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 的错误。可以说,“文化大革命”就是毛泽东晚年错误的“阶级斗争理论” 的产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开始转型。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对社会阶级阶 层理论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邓小平同志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思想,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 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作了新的认识。他指出,“以前我们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不认为 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也不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确已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条件 之后还会产生一个资产阶级或其他剥削阶级。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社会主义社会里, 仍然有反革命分子,有敌对分子,有各种破坏社会主义秩序的刑事犯罪分子和其他坏分 子,有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新的剥削分子。并且这种现象在长期内不可能完全消灭。 同他们的斗争不同于过去历史上的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他们不可能形成一个公开完整的 阶级,但仍然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或者说是历史上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条件 下的特殊形式的遗留。对于这一切反社会主义的分子仍然必须实行专政。”? 在汲取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还指出:“我们必须划清两类不同性质 矛盾 的界限,对绝大多数破坏社会秩序的人应采取教育的方法,凡能教育的都要教育,但是 不能教育或教育无效的时候,就应对各种犯罪坚决采取法律措施,不能手软。”。 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阶级阶层处于急剧的变动之中,鉴于此,邓小平同志 还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缩小,也不应夸大。??至 于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时期是否始终存在某种阶级斗争,这里包括许多理论上和实 际上复杂和困难的问题,不是只靠引证前人的书本所能解决的,大家可以继续研究。”固 无庸讳言,在社会急剧变化过程中,邓小平关于阶级分析理论中有一些观点只是针 对当时的实际提出来的,今天看来已过时,如将投机倒把列为新的剥削分子。实际上, 投机倒把分子这一概念已从刑法上取消,今天,“投机倒把”已不认为是犯罪。但瑕不 掩玉,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分层理论仍是科学正确的,它仍是我们 现阶段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理论武器。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卷,人民出版杜年第版,第一页。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卷.人民出版社年第版,第页.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卷,人民出版社年第版,第页.江泽民同志继承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阶级阶层理论和方法,对社会阶级阶层理论 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他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对新时期社会阶 级阶层理论研究和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研究提供了指南。其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点: 第一,虽然承认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存在,但摈弃了阶级划分和分析方 法,以社会分层理论代替阶级分层理论,指出应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指导划分社会各 阶层,指出阶层之间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应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阶层,他们中的广大成员,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 营,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因此,要破除在所有制方面的传统 观念,正确认识新的社会阶层地位和作用,他们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是我们党依靠的力量。 第三,指出在重点做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同时,把 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 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添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二 西方社会结构理论 西方社会结构理论源远流长,流派众多,其代表性的理论有帕雷托的精英理论、功 能主义分层理论、社会冲突理论以及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等。 帕雷托的社会精英理论认为,社会分层结构是普遍和永恒的,但是社会上层和下层 成员的社会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受经济状况的影响,是经济状况的产物。同时, 与天赋也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下层有天赋的人会通过各种渠道例如暴力手段来补充或替 换上层统治阶层,而上层统治阶层也会因此而沦为下层。在现代工业社会,精英在原则 上不是世袭的。“历史是贵族的墓地”。。虽然帕雷托承认上下层可以流动,但认为社会 统治是由少数精英轮回变换的,这就抹杀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从而使精英理 论成为一种唯心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功能主义分层理论自:/德、斯宾塞创立,经过英国人布朗和马林若夫斯基而阐发, 。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第页。最终由帕森斯等人完成。该理论认为,社会分层在各社会中长期存在是因为社会分层不 可避免的现象,对社会维持正常运转也是必要的。社会分为各种职业,有些重要的高级 的职业需要有资格的人才能承担。而重要职业要求接受更多的教育和,这样技术就 成了社会分层的基础,教育则成为社会分层的途径。功能主义理论只是解释了部分现实, 但是很难说明社会剧变过程中各阶层变动的根本原因。 鉴于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影响最大,这里需要对其稍作详细的介绍。 韦伯是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他提出的社会分层理论主要体现在“三位一体”的 公式上,其主要内容是:在经济领域存在着阶级,在社会领域存在着身份地位 或声誉 的群体,在政治领域存在着政治派别政党。他认为“在一 个共同体内部权力分配的现象,就是‘阶级’、‘等级’和‘政党”’。他对阶级下的定义 如下:“对于为数众多的人来说,其一种特殊的、构成原因的生存机会的因素 是共 同的:只有这种因素仅仅通过经济的货物占有利益和获利来表现:即它是在商 品与劳务市场条件下的阶级状况。”?在韦伯看来,阶级“并不是共同体,它们 只不过是代表了社会行动可能存在的经常起作用的基础。”最终说来,阶级状况就是市 场状况。“阶级地位的特殊和典型的例子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上的那种机会是关键的 要素,它为个人命运展示了共同条件,在这个意义上,阶级地位说到底是市场地位。”。 据此,韦伯将社会上的人们划分为三个阶级:第一是有产阶级,“是指一个主要由财产 的不同来确定其阶级地位的阶级”;第二是职业阶级,“是指一个主要由货物或劳动效益 的市场利用机会来确定其阶级地位的阶级”;第三是社会阶级,“是指前面那几种阶级地 位的总和,在它们之间在个人和上下世代人当中,可能容易发生变化,而且一般发生着 典型的变化。”。 在韦伯的社会结构理论中,身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他对身份的阐释是这样的,“身 份”是具有好的社会声誉或缺乏它。身份要受条件制约的,并且是通过具体 的生活方式 来表达。社会声誉可以直接同阶级地位联系在一起,它在大多数情况下,也确实是由身 份群体的平均阶级地位所决定的。然而,并不一定如此。身份群体所要求的生活使他们 偏爱特殊种类的财产或赚钱方式,并拒绝其他方式。一个身份群体可以是封闭的世袭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商务印书馆,年,第页。 。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年,第页。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商务印书馆,年,第 页。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商务印书馆,年,第页。的身份,也可以是开放的。?因此,在韦伯看来,阶级是根据他们商品生产和商品获得 的关系来分层;而身份则根据它们消费商品的原则来分层,这些原则是由特殊的“生活 方式”所表达的。身份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发生作用,身份产生于社区,身份以消费模 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声誉等为象征。 总之,韦伯认为,阶级与经济制度紧密联系,身份与社会制度紧密联系,而政党 与权力领域相联系。。 三 新时期社会阶层划分原则和方法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划分阶级阶层我们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 阶级分析方法的同时,借鉴西方社会结构分层理论的合理部分,结合我国的实际,以发 展的眼光科学地对待我国阶级阶层问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阶层理论,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在把握人类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 义认为,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固然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的 必然产物,但当社会发展到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时,只有少数人 占有生产资料,而大多数人被排除在外的社会结构,以及这种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 间产生尖锐的、不可调和的对立和斗争,已经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打破这种社会结构,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化,由全体成员共同 占有生产资料以及全社会统一管理的社会化的大生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每一个社 会成员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可能发展自己的才能,从而实现真正的人类 解放。 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突出了强调人们经济地位即物质利 益的不同,这一方法论思想是根据人们所掌握的“权力”或“资源”的不同,来解释人 们思想和行为的差别。它表明,人们的思想、行为等种种不同,归因于人们经济、政治、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商务印书馆,年,第页。 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对西方学者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西方社会学家对社会分层的研究,大多数继承了韦伯的 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分层模式和理论。韦伯的理论对我国的学者也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 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主持人:陆学艺的研究就是根据西方分层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采取 以职业分化和三种资源占有状况为划分标准,将中国社会阶层划分为五大社会经济等级和十大社会阶层。五大等级 分别是: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底层。十大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 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以及无业、失业、半失业者.社会地位的差别。而这些差别中,具有根本决定意义的是人们经济地位的差别。二是马 克思认为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角度,应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差别,改变这 种差别只能 通过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方能达到目的。 西方社会分层理论是基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是着眼于基础,而是 着眼于结构,即通过收入分析和声誉分析,着重探讨社会结构体系内人们存在的地位差 异和社会关系的性质、特征以及他们对社会运动和发展的影响作用,探讨如何维护社会 体系的稳定,如何适应社会的变化。应该说他们的划分标准反映了各种阶级阶层之间的 客观差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且比较直观、详细,富有探讨性,所以他们也都有存 在的理由。 由于划分阶级和阶层的标准具有多样性,所以,在我国现阶段,可以也应该从多 种角度来划分阶级和阶层,包括从所有制、财产收入、职业及行业、权力或地位、文化 技术水平等角度。 在我国现阶段,职业划分应该是基础性的标准。按照职业分工,大体上可以把各 个社会群体划分为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管理者阶层、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劳动者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三资企业雇员、自由职业者等等。所有制的划分还有一定的意义,不 过所有制标准的划分操作起来十分困难,因为拥有存款、股票债券的人十分普遍,绝大 部分的人都拥有财产,在现阶段如果将人群划分为无产者和资产者显然过于简单,也很 难容易划清,即使划清其意义亦不大。 根据人们所拥有的政治和技术资源划分阶级和阶层,应该说是所有制划分标准的 进一步具体化,二者具有一致性,其操作简单,不失为一种能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较好的 方法。 社会学意义的阶级阶层划分标准与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界定两者之间的方 法有其共同点。首先,两者都是对社会阶级阶层之间的差别的客观描述和分类,有很大 程度上的重复性。其次,都是从经济、政治和技术资源的拥有程度和职业分工的不同进 行划分,可以说,社会学的社会结构划分标准可以作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界定 的重要参考。但是,两种划分又是有区别的。 第一,划分的指导思想不同。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界定划分目的,是通 过 认清党的基本力量和依靠力量,使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广泛性,从而保持执政党的地位。 使党真正成为“两个先锋队”组织,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党对社会群体的划 分主要是弄清在新的历史时期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内涵和外延,并分析他们的心理状 况,以便依靠工人阶级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第二,划分的出发点不同。我们党是把推进社会的整合作为认识的出发点。阶级 分析历来是我们党用来认识社会问题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在领导革命时期,我们把革 命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当时社会的根本矛盾是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 展。要把社会推向前进,就必须打破落后的生产关系的束缚,用先进的生产关系取而代 之。这就要搞阶级斗争。因此,在民主革命时期,阶级分析方法功用在于分清谁是我们 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谁可以作为革命的依靠力量,谁属于应当消灭的落后阶级。 过去,这套理论我们运用得很成功、很有效。 在成为执政党后,我们仍然把阶级分析作为基本方法,这就不妥了。我们的目 的, 说到底,还是要解决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要解决好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就必须 着眼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必然要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同时,市场 必须起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由此会带来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从而也就会产生新的社会 阶层。在这种情况下,仍使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显然过于简单化了。 不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阶层差别是客观存在的。阶级之间存在着潜在 的对抗性矛盾,但这种对抗性矛盾只要处理得当,就可以缓和或化解。更主要的是阶级 阶层之间通常会表现为非对抗性矛盾,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这种矛盾如果处理得当, 就会形成相互合作和相互依存的双赢关系。而执政党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承认阶级之间存 在着差别的客观性,肯定那些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们自身素质提高的差别,否定那些不 合理的、阻碍社会进步的差别,调整和改革不合理的体制和政策,处理好公平和效率之 间的关系,推进社会的整合,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的积极性。 第三,评价的标准不同。评价阶级和阶层应坚持生产力标准。 对于各个阶级和阶层的评价,应该同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一致,把道德评价和历史 评价统一起来,而不能颠倒。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观点: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 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由于阶级是一个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范畴,因此,正如判别各种生产关系是否 合理必须以生产力为根本标准一样,判定各个阶级的进步与否,也必须同生产力联系起 来,我们不能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生产关系。同理,我们也不应该离开生产力主观随 意地评价阶级。具体地说,应当根据各个阶级是否为当时当地的社会生产所必需,来判 断他们的进步与反动,凡是社会所需要的阶级都属于社会的进步力量:而在适应社会生 产需要的进步阶级中,则应根据各个阶级所代表的生产方式是否先进,进一步分析它的进步程度。 根据对生产力的不同作用判断各阶级是否进步的方法,是同仅仅依据一个阶级是否 私人占有生产资料,有无剥削来判断它的进步与反动的方法相对立的。后者尽管在相当 长一段时间内很流行,但却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前者才是唯物史观的 方法。唯物 史观的这一方法,不仅对我们评价历史上各个阶级的进步与反动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 我们今天正确地认识各个阶级和阶层包括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历史地位都 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 新时期工人阶级社会地位的变动及发展趋势 江泽民同志指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 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 础不断增强。”?工人阶级不是一个固定的社会群体,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阶级。随着科 技革命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内部发生 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科学理解工人阶级的内涵,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工人阶级的变化和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对党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分化组合及其变动趋势 一 一工人阶级的内涵和外延 在我国,“工人阶级”在不同时期其内涵是不同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有着明确的概念,所谓工人阶级就是指雇佣劳动者,是 无产阶级,是指不占有生产资料的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产业工人。我国解放前的工人 阶级的状况基本符合上述概念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对工人阶级的概念没有局限于产业工人,认为“凡受雇于国家的、 合作社的或私人的机关、企业、学校等,为其中办事人员,取得工资以为生活或主要来 源的人员称为职员,职员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私人经济机关和企业中的资方代理人 不得称为职员”。。随着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从旧 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职人员,在全民所有制或集体 所有制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各种机构任职,取得生活资料的来源和方式与工人是一致的。 所以,周恩来同志在年代表党中央公开宣布:我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已经为社 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使得作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知识 分子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年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人阶级由国有企业职 工、 集体企业职工和知识分子构成。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人阶级的概念与“户籍 江泽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周思来:《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身份”和“所有制”密切相关,与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使 得工人阶级原有的比较清晰的阶层格局发生了裂变,工人阶级的绝对数量迅速增加。对 工人阶级的概念在法律上也有了界定,年新修改的《工会法》第条规定“工会是 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第条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 极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的权利”。当今工人阶级,已经突破身份、户籍、所有制的限制,其外延十分广泛,主 要表现在: 第一,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职工比例下降,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比 例大幅度上升。在农村城市化大潮中,有一亿以上的农民通过乡镇企业,几千万流动农 民通过进城打工,为工人阶级增进新的血液。 第二,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科技化、信息化改造,以体力劳动为 主的普通工人知识技术结构不断优化,许多知识含量高的工种也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 知识分子参与生产过程,成为工人阶级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或正在改变工人阶级的 结构,加速了工人阶级知识化的进程。我国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技术等级普遍提高。以体 力劳动为主的工人日益减少,企业经营者、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事办公室工作的 和销售业务的职工,比重大大增加;大量劳动者处于直接生产过程中,成为生产的设计 者、监督者和调节者。 第三,在生产结构的优化中,知识产业、第三产业迅速兴起,也使传统产业工人减 少。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工新阶层不断涌现,例如高科技领域的科技人员、金融、保险、 证券行业和受聘于外资、港澳台投资企业的高级职员等。 此外,我国政府机关约有万公务员,万事业单位的职工等。他们都属于工 人阶级范畴。 回顾历史,分析现实,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结合当今时代的现实, 对工人阶级的内涵应该是这样:工人阶级不仅是支撑和推动社会化大生产的劳动者阶 级,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阶级利益与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其 实现利益的途径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并推动社会的进步的阶级。 二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工人阶级队伍是庞大而复杂的群体,若以职业分化和三种资源占有状况为划分标准,工人阶级可以划分如下几个阶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具体包括: 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官员;各 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官员。这一阶层是整 个社会结构中的主导性阶层,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 者。这一阶层人数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但该阶层的社会态度、 利益及行动取向和品质特性,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经理人员阶层 指大中型企业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这一阶层是市场化改革的最积极推动 者和制度创新者。他们代表先进生产力和现代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这一阶层的成员支 配着大量的经济资源,他们有高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其政治地位较高,与政府权力 部门和海外资本有密切的联系。目前,这一阶层在社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指在各种经济成份和机构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全民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 业单位和各种非公有制企业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他们 大多经过中高等专业知识及专门职业技术培训,并且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专业分 工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目前,专业技术人员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 .%。专业技术人员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中等阶层的主干群体,他们既是先进生产力的代 表者之一,也是先进文化代表者之一。他们是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 的创新者和 传播者,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激励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中国社会,专业技术人员 阶层在推动科技发展和市场经济理念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办事人员阶层 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主要由党政机关中的中低层 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办事人员等组成。这一阶 层在目前的中国社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大约为.%。在未来的十几年中,他们的比例 还会提高。办事员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人员、经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后备军,是 中国社会中间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观点及相关数据参见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版。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指在商业和服务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经济状 况与产业工人阶层较为类似。目前,他们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预计,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这一阶层的比例会进一步增大。 、产业工人阶层 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及相关人员。产业 工人阶层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随 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这一阶层会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科技、文化素质,其劳 动技能也将不断提高,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越来越多的贡献。产业工人阶层 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 阶层将成为产业工人阶层的重要来源。因此,产业工人阶层的比例会进一步提高。 、城镇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 指城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一批工人和商业 服务人员成为半失业者。就业机会不足使城镇许多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劳动力长期 待业;此外,还有因病或残障无法工作的人。他们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 为.%。 以上七个阶层占社会阶层结构的.%,体现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的 形 态和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工人阶级的阶层多层化、细分化,工人阶级的范围扩大和 数量增加。这些变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经过调整呈现多样化所导 致的,是我国正在向工业化过渡的社会进步的必然现象。工人阶级形态的多样化并没有 改变工人阶级的整体本质。相反,这种变化不仅使工人阶级的数量迅速扩大,而且分布 更加合理,质量不断提高。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他们始终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支撑 和推动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总之,在社会的 发展过程中,我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随着工人阶级的结构的变化在发展,新时期的工人 阶级仍然是我们党存在的根据,是党的阶级基础。 三工人阶级内部各阶层的差别 改革开放以前,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结构实际上是由“两个阶级一个阶 层”构成,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管理阶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结构伴随着现 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实行开始分化,出现了许多新阶层。而工人阶级内部 也因职业和 拥有资源的不同分化分成七个阶层,这七个阶层形成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经济差别造成的。工人阶级内部从职业上划分的七个阶层与经济差别相吻合,呈阶梯级形状。经济差 别与社会地位也是正相关的,同时,这种差别也决定各阶层的社会心态。 、工人阶级内部阶层的政治地位 所谓政治地位是指其影响或参与决策的机会大小,或者说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 力有关。 从理论上来说,按照我国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力。但是, 各个阶层的政治地位实际是有差别的。为了简便起见,可以用两个指标大体衡量工人阶 级内部层别和个体的政治地位,一是在党、政府或企事业单位任职高低,二是入党情况。 如按这两个标准来测量工人阶级内部层别的政治地位高低,那么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中党员的比例最高,几乎达到%,同时,他们在各 级党和政府部门任职,拥有政治资源,因而他们的政治地位最高。 经理阶层和办事员阶层政治地位较高。经理阶层党员比例很高,同时,他们 拥有管理权力,有些企业的级别很高,因此,经理阶层政治地位较高。办事员阶层入党 比例较高,他们虽然办事不决策,级别较低,但由于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管理阶 层的后备 军,也由于他们和党政领导接触密切,掌握和拥有很多的政治信息,其政治地位较高。 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地位一直在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共产党注重从专业技 术人员中发展党员和提拔干部。特别在现代化过程中,官员的技术化倾向使一大批知识 分子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因此,专业技术阶层的政治地位在稳步上升。可以预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高层人员更多地是从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改革开放以来,这 种趋势明显在加强,并且方兴未艾。 产业工人和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的政治地位有所下降。其依据之一是两阶层 中党员比例的下降。这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关。首先是所有制结构的 调整,国有、集体企业比重下降,在国企、集体企业就业的工人减少。其次是在非国有 企业就业的职工.由于党组织不健全或干脆没有党组织使一些想入党的工人“入党无 门”。三是大批工人下岗失业成为“社会人”,基本上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四是不少新 产生的产业工人阶层的构成基本上都是农民工,他们更关注的是经济收入而不是政治。 五是产业工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理论上他们是领导阶级,国家的主人翁,但由于他们 的经济地位下降,实际政治地位与理论上的政治地位差距在拉大,因而与党的关系逐渐 疏远。有些人认为入党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好处,对入党失去兴趣。上述情况长此以往是 令人担忧的。工人阶级政治地位下降,“如此发展下去,是与工人阶级是共产党的阶级 基础这一原则是不相称的。”。 、工人阶级内部各阶层的经济收入差别 工人阶级内部结构中的七个层别,他们的各自经济状况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其收入 高低依次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收入水平最高, 处于社会的上层;办事员阶层收入水平居中,处于社会的中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和 产业工人阶层收入水平较低,处于社会的中下层;半失业、下岗和无业的工人阶层的收 入最低,处于社会的底层。 工人阶级内部各阶层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 、工人阶级内部各阶层的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也叫社会声誉,是人们对社会某一个人或群体的评价。 改革开放以前,社会地位的评价标准和依据主要看出身成分和职业。成分不好的人 及其子女受到歧视。教育程度高低并不代表社会地位高低。当时的社会等级大体按工农 兵商学排序。 改革开放以后,对社会地位评价标准和依据发生了变化。一般来说,对某人或某个 群体的评价依据其拥有的资源多寡,因为资源多寡决定经济收入高低。而经济收入高低 通常又与教育资源分享有关。因此,受教育程度成为评价社会地位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以此作为测量社会地位的方法,那么,在工人阶级内部受教育程度高低依次为:专 业技术人员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和经理人员阶层:其次是办事人员阶层;较低的是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和产业工人阶层。这一等级排列与前述的经济分层等级排列基本吻 合。这表明目前中国工人阶级内部分层的特征是: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趋 于一致。 二 产业工人和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的历史使命 在工人阶级庞大而复杂的队伍中,有两个规模很大的群体,即产业工人和商业服务 业员工,如果把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算上,在工人阶级队伍中它所占的比例则更大。 这两大群体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生存状态以及态度如何直接影响到对执政党的支持程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版,第页。度,影响到社会稳定与否。因此,在前面对他们简单描述的基础上,有必要对他们的状 况细加分析,为简明起见,我们从广义上将第二产业的工人和第三产业的商业服务业员工 统称为产业工人。 一产业工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变动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产业工人阶层的产生时间并不长,其历史较短。自年鸦片战争后,西方 列强用大炮和商品包括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
/
本文档为【新时期工人阶级、私营企业主阶层研究——兼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