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09-2013年山东历史高考试题及解析MicrosoftWord文档

2009-2013年山东历史高考试题及解析MicrosoftWord文档

2018-11-11 29页 doc 272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2972

暂无简介

举报
2009-2013年山东历史高考试题及解析MicrosoftWord文档2009-2013年山东历史高考试题及解析MicrosoftWord文档 中国古代思想 2010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B 【解析】题中意思是说,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人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 待自己一样。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 2009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
2009-2013年山东历史高考试题及解析MicrosoftWord文档
2009-2013年山东历史高考试及解析MicrosoftWord文档 中国古代思想 2010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B 【解析】题中意思是说,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人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 待自己一样。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 2009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9(C 【解析】此题难度为易,考查提炼单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文字信息中 “外人“、“自己人”可见贾母强调的是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3题)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A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 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 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 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 “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 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 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 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中国古代政治 2010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C 【解析】这是宋代分割相权采取的措施,为了集中皇权,分割相权,宋代设立中书省分 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使宰相的权 力一分为三,从而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故本题答 案为C。 (10年广东卷)14.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 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 拔, 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题眼:古代唐宋代谏官的职能变化。 考点:古代皇权加强 解析: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A君权“不受制约”提法错 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项误; 也不对。 答案:D。 2011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中国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C 【解析】:重点理解“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实际上是通过读书考试,就有做官参政的希望或机会,“团结全中国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是指隋以来实行科举制的本质目的——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中华民族的奋起 201011( 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 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A 【解析】从笔记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理由中“?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可以排除 ,因为义和团运动不排斥清政府; “?提出的 B 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排除D,因为北伐战争中没有提出任何的关于近代化的思 想主张;阻断了中国近代化理由中“?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可以排除C, 因为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和法令,故不是破坏 了生产力,而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从四个选项 中可以排除C、D,而B不符合题意,故A项为正确答案。 (2010年海南卷历史17)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B 200912(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囗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囗不明囗。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囗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背景是 (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A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12(B 【解析】此题难度为中,考查提炼双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文字信息中“沪平通车至济南”和“津浦客车通车至沧州”、“ 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说明平津形势紧张。然后最好用排除法筛选选项较好。 200911(右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 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 11(C 【解析】此题难度为中,考查提炼双点有效信息解决问 题的能力。由图片的文字信息中“借热情规划商情”与“天下 兴亡„„让四方”可以看出“实业”和“救国”之意。 古代传统文化 201012(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 B(??? C(??? D(??? D 【解析】通过歌谣中“洋烟袋”、“ 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反映当时山西人有抽洋 烟的习惯和使用电话这种新式通讯工具,说明出当时山西的传统习俗收到了冲击和 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足 板子毕业生”反映当时的女孩子在民初已经放足,学习新式文化了,说明文化教育 不是日渐衰落,而是有所进步。故排除?。 (10年上海历史卷)21(某学生要以“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及其影响”为主题撰写小论 文,他可以选择的研究对象有 A(商务印书馆、利玛窦 B(《几何原本》、冯如 C(商务印书馆、冯如 D(同文馆、利玛窦 解析:C。此题可用排除法,利玛窦和《几何原本》都是“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的内容, 不属于“近代”。 中国近代思想 201013(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 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B 【解析】“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意思是说,学习马克思主 义, 不能照搬照套,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使之发展成为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由此可以看出,只有B项符合题意。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010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 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 C 【解析】1953—1958年,我国通过三大改造、“一五”,国民生产总值呈现曲折发 展、的态势,但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呈下降趋势,故这一时期应为B;1959—1964年,在这一时期,1959—1961年由于 “左” 倾泛滥,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呈现下降态,但1960 年当时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国民经济重 新出现回暖的趋势,故这一时期应为C;1970—1975年,文革期间,文革给国民经济 带来严重影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打击,但通过周恩来和邓 小平的整顿,国民经济呈现复苏和迅速回升的状况,故这一时期应为A;1978年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1979年开始我国 开始在农村中实行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就 呈现出了逐步发展的趋势,国内生产总值也就基本呈现上升的态势,故这一时期应 为D。 11 200913(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年份 工业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第一年 26.6 32.1 41.3 第二年 27.2 34.3 38.5 第三年 28.8 36.7 34.5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 13(D 【解析】此题难度为中,考查提炼多点有效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如图表反映出的信 息一是我国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均衡,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种情况综合比较各项,最可能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0091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D 15 【解析】此题难度为中,考查提炼双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文字信息中“20世纪 30年代初”“ 技术决定一切”特别是联系其时间可以得出D项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 201015(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 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A 【解析】解答此题,主要题中关键词和关键语句:“贵族”、“ 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 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说明应该结束旧的统治秩序,重新开启一种新的统治 模式。即结束王权对英国的统治,让位于资产阶级统治英国。故正确答案为A。 古代西方思想 201016(智者学派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C 【解析】智者学派思想属于古希腊哲学派别,智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 起源,故A符合题意;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也可看得出是 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B也符合题意;“君权神授”是说皇权是上帝授予的 ,不是人民授予的,人民不得反抗,而“社会签约论”是说国家是按社会契约形成 了,谁违背民意,阻碍国家的发展,侵犯人民的权力,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由此可 以看出二者观点相反,不具有继承和发展关系,符合题意。故C为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经济 西方古代政治 201114(“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答案】:A 【解析】:这一制度是雅典城邦公民直接民主的体现,也即雅典民主的动作方式。B项错在“形式”上的平等;陪审员对案情的了解及判断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陈述,保证不了公平公正,也不是完备的司法程序。 全球化 201115.图6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 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 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B.?C.?D.? 【答案】:B 【解析】:直到20世纪初(题中1913年),由于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差别,美国人均GDP应超过英国,应是曲线?;西、荷应低于英国,是曲线?、?;剩下只能是英国的曲线?。 工业革命 200914(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 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14(A 解析】此题难度为易,考查用多点论据支撑一个论点的分析能力。可用排除法,也【 可根据各项直接确定答案。 200916(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16(B 【解析】此题难度为中,考查提炼双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文字信息中“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 和平共处原则”可以确定答案。 201027((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 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 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字数在120宇左右。 (25分) (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 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 分。 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想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 题最多得分) (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 (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 得分。)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10分) 评分: 项目 要求 主题观点 史论结合 逻辑表述 等级 进口主题 史实准确 条理清晰 一 观点合理 史论结合 合乎逻辑 符合主题 只罗列史实 条理较清晰 二 观点基本合理 史实基本正确 基本合乎逻辑 基本符合主题 条理不清 三 史实不够准确 观点不够合理 缺乏逻辑 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作答, 难度不大;第(2)问主要考查世界文明的交融和碰撞;第(3)问考查明清时期的中 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经济时代,我们应该主动融入世 界,加强交流与合作,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本题主要以“交融”为切入点进行考查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世界交融的史实。 2011 27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定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绎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纬度》 【答案】: 【解析】: (1)“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是从黄宗羲的阶级属性及儒家思想传统角度而,“新言见”是指其民主启蒙思想中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2)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思想的特定方法有两个:历史的方法、辩证的方法。即把他们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对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用历史的方法即可以从时代需要及阶级利益角度评价。 (3)按材料三的观点,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应该既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也要受外来思想启迪,二者共国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200927.(25分)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材料二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 克《世界文化史》 (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6分) 材料三 表3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学”诸书 医学、图学 中卷:“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 政、船政 下卷:杂类游记、报章、格致 之书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2分)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5分) 【解析】第一题第一问难度为易,考查直接提炼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儒家主要思想可以主要从材料“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等关键词中领会概括。第二问难度为中,考查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分析问题的能力,涉及到历史学科的高级思维能力。答案的设计可以从“对思想文化”“对政治”“对经济”的视角,也可以从“思想意义(内容 或者其他的思路上解决,解答时只要不跑题即可。这一点在高考评分上)”“实践意义” 补充说明中肯定有所补充。 第二题难度为中,考查学生根据历史阶段特征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到题干中的时间“1543年”为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思想领域”的答案肯定围绕人文主义解答,科学领域的解答同样考虑当时的近代自然科学和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关系也容易解答。该题至关重要的一步是搞清楚历史阶段特征。 第三题难度为易,虽然也是考查学生根据历史阶段特征分析问题的能力,但该题涉及的历史阶段特征属于大部分老师课堂教学中可以认识到的问题。 第四题难度为中,是开放性命题,关键要注意搞清楚“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的含义及其关系。 答 (1)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 积极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2)思想领域的变化: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 科学领域的变化: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 (3)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 (4)?科技知识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人文知识重要: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养成,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 思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 ?两者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201029(古代政治制度 (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分) (2)据图1l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 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表现出怎样的精神?(6分) 29(答案: (1)措施:设郡县;修驰道。 意义: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 (应从“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和“促进国家统一”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 可得分。) (2)变化: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新修公路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 主要作用:保证了抗战时期物资的运输。 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第(1)问根据教材知识和图10秦朝疆域图可以作答,较为简单。由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设置了象郡、桂林、南海三郡,修五尺道进行管理西南地区。第(2)问通过图11分析,抗战爆发后,西南地区成为抗战的大后方,西南地区的公路在抗战爆发后大规模修建;西南地区新建公路为抗战时期的物资运输奠定了基础;在修建滇缅公路过程中,各族人民付出巨大牺牲,说明我们各族人民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00929.(35分)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一 图11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 国人民抗争示意图。 (1)据图11,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出怎 样的变化趋势。(4分)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 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3分)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4分) 【解析】第一题难度为偏难,考查提炼图片资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变化”“趋势”“发展性”“心特点”类的试题似乎是目前学生的薄弱点,问题一是出在对标题术语 理解上,二是思维方法和能力上,三在训练的量上有限。本题在观察图片基础上,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有关史实,从空间上和程度上概括。但学生较难从程度上考虑问题。 第一题第一问难度为易,抓住解题关键词“道路”两字,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较易得出,虽然学生的解答未必很有思想上的自我指导性。第二问难度为偏难,要求答出五四运动的“新贡献”,实际上是与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两次革命相比的新发展(内容上和影响上)。这里评分补充说明应该对答案第一点考虑这几种答案的合理性“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或领导)”“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奠基”;第二点应该考虑答“追求真理”或“求是”精神的合理性。 答; (1)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地;由经济侵略到政治军事控制。 (2)义和团的道路:扶清灭洋(或“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政府统治”);辛亥革命的道理:民主共和(或“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五四运动的新贡献: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201129(历史部分、11分 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托、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据《张文襄公全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说明“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会对铁厂发展带来什么影响。(5分) 材料三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6分) 201033((10分)王安石变法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 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 的?(6分) 33(答案: (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作用重科名资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 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措施。第(1)问通过材料一中“以诗赋记诵求天 下之士”可以看出北宋的科举考试重诗赋记诵;“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可以看出 官吏的作用重科名资历;第(2)问“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可以看出 王安石改革中注重实用为主,改革措施根据教材知识作答,较为简单。 201133.(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 ?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6分)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三处描述中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4分) 【解析】: (1)从发展、现实、横向对比等角度说明农奴制的落后性,即废除它的必要性。 (2)阶级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对同一事件的描述就会不同。这三处不同的描述分别是从农奴制改革的主动与被动关系、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角度出发而进行描述的。 2009 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 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 ( 【解析】第一题第一问难度为中,通过比较发现中日改革最主要的区别在政治方面,也可以结合明治维新的特点——“除旧布新”理解材料话的含义。但答案部分我觉得应该表述为“必须较彻底地改变旧的政治制度”似乎更科学。第二问难度为易,考查了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该题的设问在烟台市二练中已有类似表述),根本原因应从内因的方面加以考虑,即自身的软弱性。但该题的设问上似乎不很严谨,如果改我“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原因是什么,”才能使学生答出所谓的标准答案。 第二题难度为易,考查了基本知识中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 答 (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
本文档为【2009-2013年山东历史高考试题及解析MicrosoftWord文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