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借助综合实践活动,创建学校特色文化

2020-03-06 7页 doc 20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借助综合实践活动,创建学校特色文化借助综合实践活动,创建学校特色文化 浙大附中施永忠 【内容提要】现代学校管理中,学校文化无疑成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它推动着学校内涵的发展,彰显着学校的特色和办学理念。我们学校力求借助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科学化的建构,创造学校特色文化,实现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的内涵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学校发展文化个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文化育校理念日益被我们学校所认同,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抓手之一。学校是唤起生命激情、追求理想幸福的地方,在这个成长共同体中,学校文化的影响是关键因素,“学校文化的再造是...
借助综合实践活动,创建学校特色文化
借助综合实践活动,创建学校特色文化 浙大附中施永忠 【内容提要】现代学校管理中,学校文化无疑成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它推动着学校内涵的发展,彰显着学校的特色和办学理念。我们学校力求借助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科学化的建构,创造学校特色文化,实现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的内涵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学校发展文化个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文化育校理念日益被我们学校所认同,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抓手之一。学校是唤起生命激情、追求理想幸福的地方,在这个成长共同体中,学校文化的影响是关键因素,“学校文化的再造是课程改革的直接诉求和终极目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全新课程,承载着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改变教师专业生活、引领学校特色发展的教育功能,它对于学校文化的更新和完善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学校文化重塑的最佳切入点,也是其价值实现的最有效载体。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提出了以下指导思想: 坚持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契机,积极构建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新课程结构模式,开设科学系列讲座,实现由化向特色化学校的转变,实现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师素质和带动学校发展的三赢目标,从而最终取得新课程改革的较大突破。以“学科教学渗透、学生实践活动、学校文化建设”为主要途径,以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协作教育为依托,调动、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 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角度考虑,浙大附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 一、致力于形成浙大附中自身的三大特色或者说个性: 以科学系列讲座为基础的培养具有现代科学创新思维人才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系列; 以浙大为依托的大学和高中相衔接的创新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管理模式; 1 以城市为依托的富有浙大附中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系列。二、努力实现三大创建目标: 1、通过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方法,紧密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通识教育与高考各学科系统知识复习的关系,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由传承为特点的结论性学习转变为以发现为特征的过程性、探究性学习,逐步辐射到各学科的学习,促成由知识观的转变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促进学科知识的综合和拓展,从而形成常态化的课程体系,进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 2、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具有通识基础的的全科型教师。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其指导教师大部分又是兼职教师,所以学校要提供优惠政策,实现考核倾斜,就是对承担课题研究与实施任务的专兼职教师,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情况纳入教师业务水平考核;实行奖励,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对有创新精神、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相应成果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样待遇;在教师工作量计算上予以倾斜。从而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思想认识,提高专业水平,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3、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德育工作,以及共青团和学生社团活动的整合,实现规范性、系列性、科学性的课程化。这既是社会的整体性和学生生活世界的整体性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此,学校借助浙江大学的资源,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自身的整合及与选修课、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以及社团活动的整合,争取开设“求是实验班”以及各类前沿科学系列专题讲座,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让他们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感受专家、学者的治学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奠定他们未来发展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通识性基础。 三、采取切实措施,保障特色文化地形成: 1、高度重视课题研究与课程实施,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思想保证。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是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必修课,它是整合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个领域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站在实 施素质教育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我校在课改年级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形成了“以课题实验推动课程建设,以课题研究带动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浙大附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希望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契机,积极构建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新课程结构模式,实现由规范化向特色化学校的转变,实现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师素质和带动学校发展的三赢目标,从而最终取得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较大突破。这一战略性思路和目标的确立以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准确把握,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思想保证。 2、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机构,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组织保证。为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及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综合实践活动》,我校成立了由学校领导、相关处室负责人及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参加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课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学校层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管理、协调工作,并在宏观上保证课程的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发等;教研组主要负责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并进行课题研究及相关教学研讨、成果评选等工作。从而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通过理论学习、课题汇谈、观摩研讨、案例交流和课例分析等形式,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共同分享实践经验、探讨实施策略、反思存在问题。 3、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选拔及培训,提供师资保证。在实施中,我校采取重点培训和全员培训相结合,既注意发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核心指导作用,又重视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实行协同指导。一方面,倡导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另一方面,经过学校征集、教师自愿申报、考察、聘任四个程序选拔产生了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教师。同时,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及学生自主性小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资源库。在培训目标上,重点促进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和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法的指导能力等。在培训方式上主要采取了出外培训、专题讲座、交流研讨、个别指导、网上培训及案例示范等。不断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对专业教师在课时津贴、评优、考核等方面实行优惠和倾斜政策。采取重点培训和全员培训相结合,既注意发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核心指导作用,又重视集中全体兼 职教师的智慧,实行专兼职协同指导,力争每个年级有两名专任教师。 4、创新弹性课时制,提供时间保障。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划分为三部分:每周四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修),其中课内研究性学习活动1节,社会实践或社区服务1节,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2节;双休日的适当时间;寒暑假科技创新和社区或社会实践活动时间。 5、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相关校本教材的建设,提供内容参考、方法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其课程内容靠我们自己去开发,但需要通过“资源包”为教师提供方法指导、为学生提供背景、为学生活动提供方法引导。这方面,我校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资源包”建设: (1)完善有我们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教材,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网站; (2)用好省编教材《高中研究性学习基础》和《杭州地方教材》; (3)开发学生生活热点、社会焦点课题,利用地缘优势,与学校周边一些社会实践点签订各种,建立相对比较固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以便老师开展经常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等。具体做法: ①社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统计学校周边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与附近社区、单位建立一些合作互动关系,形成学校的社区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或走进社区或请进学校,利用讲座、开课、指导活动等形式,努力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如志愿者服务、茶艺表演队、北山路近代建筑研究、杭州图书馆等。 ②家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统计学生家庭资源,建立家长档案,以便保持联系;请家长到学校开办讲座、上课、指导学生活动;主动联系并请家长配合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家务活动,鼓励学生开展家庭主题活动。 ③自然资源开发:了解学校附近第二课堂活动资源中的自然资源,以及西湖其他的资源,统计森林、河流、山峦、湖泊等;让学生亲临自然,发现问题,确定主题,解决问题;挖掘杭州地方特色资源。 6、牵手浙大导师团,创办求是实验班。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下,老师很难去关注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更谈不上培养,导致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一直存在脱节,很多高分考生在高校发展后劲不足,高分低能现象比较突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加强与浙江 大学的学科、师资、实验室的联系,面对未来的挑战,从我校未来的中长期发展来看,十分有必要从现在的高中开始,建立开拓型的浙大附中“求是实验班”。争取在三年内形成一套独一无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富有大学和中学完美衔接的课程体系。既能在中学探讨开创通识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为在大学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学校目前所有的教学设施特别是实验室等资源,在学生中发现和培养具有动手动脑的创新型人才。就目前来看,我们学校的师资和实验设备都还远远不足以满足这样的培养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借助浙江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实验资源,来培养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眼中的具有开拓未来科学的“杰出人才”。 7、学识拓展:每周抽一小时,用于浙大教授以及本校有较深广专业学科基础和特色的教师,面向学有所余的学生开设校本选修性质的普及型科学技术专业知识专题系列讲座,学习科技知识,开拓科学视野,提高创新能力。通识教育拟推荐专题及活动: (1)自然科学讲座系列 基础级(普及型科学知识及训练): 1、太阳能的利用。 2、动态平衡的奥妙及应用。 3、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4、可怕的酸雨。 5、变异----生命的基本特征。 6、饮水与健康。 7、城市生活垃圾的明天。 8、青少年肥胖现象。 9、生活中的电子辐射。 10、温暖的冬天,意味着什么? 专业级(学科性系统知识及训练) 1、从基因到全球----生命科学领域。 2、解开万物的面纱—化学领域。 3、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物理领域。
/
本文档为【借助综合实践活动,创建学校特色文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