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园林湖石与摩尔雕塑的空间形态关系

2017-11-12 6页 doc 19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论园林湖石与摩尔雕塑的空间形态关系论园林湖石与摩尔雕塑的空间形态关系 论园林湖石与摩尔雕塑的空间形态关系,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 张 勇 约4401字 摘要:以传统园林和现代城市景观为背景,对比研究了湖石与摩尔雕塑的共同点及特色,并选取自然之美的认同与追求、形式与特点、与环境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指出两者在环境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及其审美情趣的诸多一致性。同时探讨了湖石与园林、雕塑与现代环境、艺术创作与文化传统的关系。 关键词:湖石 雕塑 环境 传统园林 现代景观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
论园林湖石与摩尔雕塑的空间形态关系
论园林湖石与摩尔雕塑的空间形态关系 论园林湖石与摩尔雕塑的空间形态关系,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 张 勇 约4401字 摘要:以传统园林和现代城市景观为背景,对比研究了湖石与摩尔雕塑的共同点及特色,并选取自然之美的认同与追求、形式与特点、与环境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指出两者在环境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及其审美情趣的诸多一致性。同时探讨了湖石与园林、雕塑与现代环境、艺术创作与文化传统的关系。 关键词:湖石 雕塑 环境 传统园林 现代景观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098-02 山石是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妙在利用各种石头的不同质地、颜色和形态,艺术地概括和表现自然山川的神奇与秀美,这种用石的方法既体现了自然之美,又具有不落人工再造的痕迹,正如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所言,“多方景胜,咫尺山林”,园林中的山石等表达了古人寄情于自然山水的情感归宿,以及崇尚心灵、智慧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交融、并追求自然天成的审美意趣。中国园林讲求神似不求形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通过造园之美,抒发一种情怀,体现一种理想,孜孜以求的“意境”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根本目的。 传统园林中用石造景的表现手法很多,其中如独石孤置、点石成景等都是十分出色的造景艺术手法,选作独石和点石的石料则多是以玲珑剔透、形态优美的太湖石为主,所选太湖石应具备瘦、漏、皱、透、拙、丑等特点,历经风浪激打的湖石,形态各异。但要找寻符合造园要求的大型湖石,并不易得,需要采石人,深入水中“度奇巧取凿”,其艰辛度可想而知,且多为可遇不可求,所以为觅得一神形具佳的湖石,造园者常不惜重金相求。品相好的湖石被视作镇园之宝,冠之以美名,倍受呵护。中国传统文化中,善于将自然的事物、无生命的材料加以拟人化的表现和赋予生命的意义,从上古神话到古典名著,尤对本无生命、生冷坚硬的石头,赋予了极大的情感热情,石头作为一种生命力的象征,代表了坚韧与顽强,但也有孤傲与玩世不恭的一面。人们往往借石为题有感抒怀,理解、体会自然之精神,乐在其中又超然界外。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独石、点石从空间形式看,就是一座座抽象的雕塑,展现了中国造园艺术追求天然之趣的基本信条。 现代环境雕塑依托现代空间环境,是现代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城市公共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二十世纪初开始,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西方艺术领域诸多流派异军突起,反传统不再以传统的审美标准衡量艺术创作成为时代的主流,艺术创作呈现出多变的自由化格局,这一时期西方雕塑家阿基本科、利普希茨等人和之后的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就完全颠覆了人们习惯的视觉形式,美国学者鲁道夫?阿恩海姆称之“与传统的凸起风格相对抗的雕塑家”,是“具有凹进结构的雕塑品”。相对与传统的具象雕塑,以亨利?摩尔为代表的现代环境雕塑,将抽象的艺术语言运用在雕塑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觉形式表现、赞美生命这一永恒的主题,其极富想象力的形体抽象变形,简约又充满张力的轮廓形态,早已不见传统雕塑的叙事性风格的踪迹,到象是回归到自然状态的“石头”,材料本身的特征具有了象征性,在为观赏者暗示着更深刻的主题,也使我们从中领略和品味到许多中国造园艺术中湖石审美的某些共同点。 1、自然之美的认同与追求 传统园林中的湖石景致,是中国自然式园林颂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与自然之美的相契合,表达了一种情感的寄托,湖石之美是客观存在与主观世界交织共鸣的产物,其基本特征还是对自然美的崇尚,反映了古人亲近自然、观察和欣赏自然的感悟。湖石理水、花木游鱼,这些自然事物与园林建筑相辅相承,共同构建了和谐稳固的空间关系。再观亨利?摩尔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追求材质自然之美的创作思想,其意义在于将传统雕塑形式感的一贯性,拓展至形式表达的拙象和象征性意义为核心,更多的是关注材料的固有特 征,将传统雕塑中材料的从属性,上升到对材料的自身形状、体量、质感、肌理等自然美的追求与表现,使那些利料的形状、体块具有了生命的含义。对于石雕。亨利?摩尔善于度其势揣其量,尝试让石头显现出人物的形态,同时又让石头多保留些自然属性与单纯感,所以摩尔用尽可能简洁概括的造型语言来完成自己的作品,正是这些独特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使他的雕塑看上去既有自然美的奇妙,又如原始图腾神像般透着一股神奇和魔力。所以有学者评论亨利?摩尔的作品是“并不尝试制作一个石头女人,而是制作一块显出女人模样的石头”。 2、两者间形式特点所具有的一致性 乍一听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湖石成景与亨利?摩尔的现代环境雕塑之间,似乎无可比性,一个是自然界的恩赐,另一个是出自一双富有魔力的手所制。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人工与自然。但两者的共同基础,都是源自对自然的亲近与欣赏,重要的是能从自然之中感悟和理解到生命的意义。在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中,对于自然充满了敬意,道法自然的观念对中国的艺术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依据这样的观念,国人总是将艺术实践行为的最终目标归结于主客观的完美统一,园林中的美意味着感性与理想的和谐一致,同时“美景”不是静止的,随着时间、场所、人们的喜怒哀乐在不断变化。而对于美的表现,则更重视感悟,强调情与景的交融,形式上更重视以抽象的艺术语言传递丰富的精神内涵,形式不求逼真再现,讲求神似无疑是借景抒情的第一需要。以湖石应具备瘦、漏、皱、透、拙、丑等特点来讲,就是对湖石形式美标准的归纳总结。 而在亨利?摩尔的现代环境雕塑中,恰恰也具有这样一些造型特点,首先是“透”,这体现在亨利?摩尔的雕塑上孔洞的运用,对此摩尔称孔洞的存在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实则“孔洞”与湖石的“透”,都使雕塑和石头解决了一个与环境空间相互作用的问题,空间对雕塑和石头这两个实体具有了侵入性,使实体在空间中不再是一种受包围状,而相对与环境更多的呈现融合与接受姿态,结果是雕塑与空间的关系通过这样一个中空形状的运用,十分巧妙的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密切程度,雕塑体现出更多的空间环境属性。其次是湖石的“瘦”与摩尔雕塑的结构特色,所谓“瘦”是指湖石应具有清秀、挺拔不臃肿之品相,“瘦”也体现在石体清晰纵横的纹理脉络,以及道劲有力的石形线条轮廓,湖石麟峋的体态往往是评判石形的重要标准之一。所谓“瘦漏生奇,玲戏安巧”,正是这“瘦”构成湖石形奇的主要形象特征。再看摩尔的雕塑,形态皆“瘦”,从抽象造型的人体,到由骨骼和卵形等生命体构成的抽象形态,无不简洁概括结构精练,如果说西方传统雕塑的“逼真”展示有血有肉的形象塑造,使人忘却了雕塑材料的冰冷,那观摩尔的人体雕塑感受是挤出了人体最后的水分,只剩风骨与生命的气息,摩尔减掉了传统的形式,只保留了人形的基本空间特征,简约的人形“瘦”到透明为止,说表现人不如说表现的是骨骼更准确。 最后是丑与拙的形态追求,对于一块湖石的美,古人常以所谓的“丑”作为是否具有欣赏价值的重要标准,“丑”也是对 湖石瘦、漏、皱、透、拙等艺术特征和形式美的综合概括。“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艺概》刘熙载)。郑板桥也称“„„一‘丑’字则千态万状皆从此出。„„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而“拙”则体现为淳朴浑厚之美。古人对于石形的审美趣味,反映了一种超越一般世俗的观念。多表现出文人雅士的洒脱,正是由于人的因素,石头这种自然之物,才拥有了这般丰富的精神内涵,其自然品质具有了真正的价值。应当说摩尔的雕塑主旨是对生命的歌颂,所选的载体也比较简单,那就是人体以及母与子这个不变的主题,由于受非洲和美洲印地安原始雕塑的影响,同时对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艺术的独特理解,使得摩尔的雕塑在表现形式上多了一份原始的率真与浪漫,古拙的如石器时代的神像,同时又充满超现实主义的奇异与想象。其作品突破了传统的形式美标准和规律,以“一种完美的不和谐”确立了自己的艺术表现风格。摩尔和同时代的现代艺术家更多的关注作品所表达的精 神和蓬勃生气,屏弃对原形的“机械复制”,在“生物态抽象”系列的作品中,形式上可能只是一些人形的元素,也或只是由支离破碎的人体器官组成,通过或聚或离的分布,如同点石在空间中的关系。摩尔将这些考验人们心理承受力的元素,通过一种较为平和的手法表现出来,并不刻意追求感官刺激,而是在简约的外表下内含激情。 3、与环境相得益彰 两者的环境属性是共同点,但又有所不同,在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湖石与组成环境的其它要素,如建筑、理水、花草鱼木等,构成了总体的和谐平衡,湖石与建筑的有序和装饰风格的雕梁画栋,形成形态上、色彩上的对比性点缀,并且在环境空间中湖石的形态无疑构成视觉上的焦点,它既具有竖向空间的过渡与分割作用,又是自然山水意象的浓缩表现,还象征着一种精神与品格,园林中正是由于石的存在才会有山川的奇峻、独峰的灵秀。我国传统园林的四大基本类型中一半的服务对象是造园的主人及其周围特定的人群,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属于私有空间。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造园不仅是一个居住、休闲、娱乐的空间,同时也反映了造园“能主之人”的艺术品位和审美需求。而亨利?摩尔的现代雕塑所依托的是现代公共空间环境,雕塑从一开始的构思创作。就注重造型与空间的关系,更强调雕塑放大后在环境中的视觉效果,还有雕塑创作的许多灵感来源于自然形态,使得作品的抽象形式中包含着具象元素,作品具有自然的归属感,所以观摩尔的雕塑给人感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环境属性。其次摩尔雕塑简洁的艺术语言,以及关注、关爱生命的主题,平和自然、亲切易读,又具有深刻的含义,符合现代语境,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最后独特的形式表现,使其作品与环境和谐呼应,很好的纳入在各种环境空间之中,如摩尔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侧卧像,在环境中显得是那样的自由洒脱,在绿地中、山坡上、树阴下似乎雕像可以斜倚在环境的任何地方,自然与环境已成为他雕塑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摩尔雕塑的这种环境特性,成就了他在现代环境雕塑中的独特地位。 湖石与摩尔的雕塑,虽然分属不同的地域、时空和文化背景中,而两者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这不仅表现在都极大的丰富、升华了环境美的视觉效果,更体现在美、发掘美的活动中,观念的相一致性,那就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追求美的历程,无疑湖石与摩尔的雕塑分别作为园林时代和现代环境中空间艺术形态的代表,是成功实现以美的理想去改变现实环境的垂范。 参考文献: [1][美]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1 [2][英]赫伯特,里德?著,顾时隆,译亨利,摩尔[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9 [3]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01
/
本文档为【论园林湖石与摩尔雕塑的空间形态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