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单反使用教程

2017-10-10 10页 doc 27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68482

暂无简介

举报
单反使用教程单反使用教程 色温:光源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 因为大部分光源所发出的光皆通称为白光,故光源的色表温度或相关色温度即用以指称其光色相对白的程度,以量化光源的光色表现。根据 Max Planck 的理论,将一具完全吸收与放射能力的标准黑体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光度亦随之改变;CIE 色座标上的黑体曲线(Black body locus)显示黑体由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白的过程。黑体加温到出现与光源相同或接近光色时的温度,定义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度,称色温,以绝对温 K...
单反使用教程
单反使用教程 色温:光源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 因为大部分光源所发出的光皆通称为白光,故光源的色温度或相关色温度即用以指称其光色相对白的程度,以量化光源的光色表现。根据 Max Planck 的理论,将一具完全吸收与放射能力的黑体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光度亦随之改变;CIE 色座标上的黑体曲线(Black body locus)显示黑体由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白的过程。黑体加温到出现与光源相同或接近光色时的温度,定义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度,称色温,以绝对温 K(Kelvin,或称开氏温度)为单位(K?273.15)。因此,黑体加热至呈红色时温度约 527?即 800K,其他温度影响光色变化。 光色愈偏蓝,色温愈高;偏红则色温愈低。一天当中画光的光色亦随时间变化:日出后 40 分钟光色较黄,色温 3000K;正午阳光雪白,上升至 4800-5800K,阴天正午时分则约 6500K;日落前光色偏红,色温又降至纸 2200K。其他光源的相关色温度。 因相关色温度事实上是以黑体辐射接近光源光色时,对该光源光色表现的值,并非一种精确的颜色对比,故具相同色温值的二光源,可能在光色外观上仍有些许差异。仅冯色温无法了解光源对物体的显色能力,或在该光源下物体颜色的再现如何。不同光源环境的相关色温度光源 色温北方晴空 8000-8500k阴天 6500-7500k夏日正午阳光 5500k金属卤化物灯 4000-4600k下午日光 4000k冷色营光灯 4000-5000k高压汞灯 3450-3750k暖色营光灯 2500-3000k卤素灯 3000k钨丝灯 2700k高压钠灯 1950蜡烛光 2000k 光源色温不同,光色也不同,色温在 3300K 以下有稳重的气氛,温暖的感觉;色温在 3000--5000K 为中间色温,有爽快的感觉;色温在 5000K 以上有冷的感觉。不同光源的不同光色组成最佳环境,如表:色 温 光 色 气氛效果gt5000K 清 凉带蓝的白色 冷的气氛3300-5000K 中 间白 爽快的气氛lt3300K 温 暖带红的白色 稳重的气氛a. 色温与亮度 高色温光源照射下,如亮度不高则给人们有一种阴气的气氛;低色温光源照射下,亮度过高会给人 们有一种闷热感觉。b. 光色的对比 在同一空间使用两种光色差很大的光源,其对比将会出现层次效果,光色对比大时,在获得亮度层 次的同时,又可获得光色的层次一、色温的基础知识自然界的光线不总是相同的。可感知到的一个物体颜色依赖于照射到他的光源。人类的大脑可以很好地“校正”这些颜色变化,但是我们所使用的胶片或 CCD/CMOS 感光器却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如果一个物体燃烧起来,首先火焰是红色的,随着温度升高然后它变成了橙黄色,然后变成白色,最后呢,蓝色出现了。苏格兰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lord kelvin 在 1848 年最早发现了热与颜色的紧密结合关系, (-273.16 并且留给世界了一个伟大的“绝对零度”摄氏度)概念。从此创立了开氏温标(Kelvin temperature scale)。这就是我们今天谈论色温的理论基础。下图为开氏温标示意图:开氏温标用 K(kelvin 的缩写)单位来表示温度,越低的数值表示越“红”,越高的数值表示越“蓝”。红和蓝并不是光线本身颜色,只是表明光谱中的红或蓝成分较多。下面看看开氏温标中的常见标准:“绝对零度”在开试温标中表示为 0K,对应的是-273.16 摄氏度或-459 华氏度,在这个温度下物质的热活性完全停止。蜡烛的色温一般在 1800K白炽灯在 3000K晴天为 5200K阳光直射下 5000K阴天下 6500-9000K深蓝的天空本身可以到 20000K~接下来应该谈一下和 D70 相机设置有关的另一个基本概念:微倒数度(mired micro-reciprocal degree)。D70 在对色温作正负 3 微调的时候就是依据的这个微倒数度。它是任何一个色温除以 100 万得出来的。由此看出,由于 D70 每一个内置 白平衡模式所对应的色温有所不同,所以他们各自的白平衡微调值也不同。在 D70 机内,每一个正负 1 的调节对应的是 10 个微倒数度。下面看看具体 D70 各模式白平衡下微调的变化: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白平衡的微调值每一个模式都是不同的,我们再把这个图表简单化一下:注:由于荧光灯色温变化受多方面影响所以微调部分不完全以微倒数度为准。跟色温有明显关系的就是白平衡,很多人拍出来的片子偏黄、偏红、偏蓝,均是由于没有考虑色温,导致白平衡设置不正确而导致的。看守下面的内容,你就应该在拍摄时注意这个环节,尽量保证使用正确的白平衡,使场景真实再现,免去后期纠正的麻烦。白平衡提到白平衡也是数码相机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参数,比如,要是你在作画,明明是红色的花,而由于你的颜料调不出那种红色,那么你的画肯定会要失色不少~因此,DC 中的白平衡技术,也就是让拍摄者来调整出适合当时光线以及色彩的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在当时光线条件下,怎么使一张白色的纸更好的还原本色而已~ 白平衡即 White Balance,这个概念来自数码相机的运用中。在数码摄影中,如果白色还原正确,其他颜色还原也就基本正确了,否则就会出现偏色。我们知道:不同的光源发出光的色调是不同的,物体的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的不同而产生改变,同一个物体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颜色。人眼可以辨别各种颜色,而 DC 的 CCD 不具备这种功能;为了能让 DC 拍摄出的图像色彩与人眼所看到的基本一样,就需要“白平衡”来调整。白平衡能使 DC 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见的基本相同。 平衡就是无论环境光线如何,让数码相机默认“白色”,就是让他能认出白色,而平衡其他颜色在有色光线下的色调。颜色实质上就是对光线的解释,在正常光线下看起来是白颜色的东西在较暗的光线下看起来可能就不是白色,还有荧光灯下的quot白quot也是quot非白quot。对于这一切如果能调整白平衡,则在所得到的照片中就能正确地以quot白quot为基色来还原其他颜色。现在大多数的商用级数码相机均提供白平衡调节功能。正如前面提到的白平衡与周围光线密切相关,因而,启动白平衡功能时闪光灯的使用就要受到限制,否则环境光的变化会使得白平衡失效或干扰正常的白平衡。一般白平衡有多种模式,适应不同的场景拍摄,如:自动白平衡、钨光白平衡、荧光白平衡、室内白平衡、手动调节。 如果使用传统相机,我们只能用日光型或灯光型胶卷加上一些滤色镜来调整色温。DC 在调整色温方面的方便之处就是可以在相机内直接设置白平衡,使景物的色彩比较准确地重现。通常我们在拍摄时可以简单地使用自动白平衡,自动白平衡是 DC 根据当前画面,找出最亮点(白点)和最暗点(黑点),然后以此两点算出色温。使用自动白平衡能应付许多通常的拍摄任务,拍出照片的效果也不错。 不过,自动白平衡虽然方便,但准确度有限,所以现在的 DC 除了自动白平衡以外还预置了日光、阴天、白炽灯、日光灯等多种自定义白平衡,让拍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光照条件选择合适的白平衡。在现实生活中,光线条件是多种多样的,灯光类型也各不相同,于是许多 DC 又增加了手动白平衡功能,即按标准白色设置白平衡参数。在拍摄现场光照条件下,用 DC 的镜头对准纯白色物体,并使景物充满 DC 的取景范围,手动调整白平衡。 另外,在拍摄时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白平衡。 在使用闪光灯拍摄时,因为电子闪光灯发出光线的色温与日光基本相同,所以应把白平衡设置为日光,即使是在拍摄夜景时也应如此,这样的设置对近景人物色彩的还原也比较好,而远景灯光在照片上一般表现为温暖的黄色,为大多数人所喜欢。如果你在拍摄夜景时只有远景而没有近景 人物的话,则可以把白平衡设置为白炽灯。 花草是摄影爱好者经常拍摄的东西,拍花时不要用自动白平衡,根据当时的光源调整就行了。如果在日光下拍花而把白平衡设置为白炽灯,则可以让白色的花拍摄出来带一些蓝色,如同情人节花店出售的“蓝色妖姬” 现在学校教室、单位办公室基本是用日光灯照明。日光灯看上去是白色,其实是我们的眼睛在“自动白平衡”。日光灯发出的光的光谱不是连续光谱,只能用近似色温大约 4000K 来表示。在日光灯下拍摄时可以设置白平衡为日光灯;如果你嫌拍出来的照片有点偏绿色,也可以设置白平衡为日光,然后在镜头前面加一个专用的日光灯滤光镜,它是品红色(Magenta)的,只是市面上不常有卖。 在拍摄日出或日落时,色温比较低,别用自动白平衡,也不要设置成白炽灯,而应设置成日光。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效果会比较红一些,更加符合日出或日落时的氛围。学会设置正确的白平衡,可以减少色偏,这也就减少了后期纠正的步骤。景深控制 懂拍照的人都知道景深,但对于初学拍照的人,拍照的时候不注意景深的运用,那什么是景深呢,简单地讲,就是在一张相片上清楚的部份与模糊的部份,使得主体清楚,背景达到虚化的效果。有时我们需要景深大一点,如在拍集体照的时候,希望最前面一排人物和最后面一排人物都表达清楚,有时我们又需要把景深控制小一点,如在拍独单人像时,为了将人物突出,我们把人物后面的背景虚化,就要把景深控制在人物上,有时我们为了拍摄目的的需要,把景深控制在一定的距离内,达到一定的效果。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控制景深呢,控制景深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光圈,二是焦距~复杂的理论不讲了,反正就是大光圈长焦距时景深最小,虚化效果最能显,这个是理论加经验得出来的道理。拍照时只要记住就行了,致于如何运用,那是个人的事。 先讲简单的焦距,我们相机上都可以实现调焦功能,除了传统的傻瓜机,焦距是固定的。现在数码相机上都有几倍的光学变焦和几位的数码变焦,我们把焦距拉到最大,也就是拍到的图面最小,放大效果最明显时,就是焦距最大。题外话:由焦距我们可以讲到镜头的分类,有定焦镜头,有变焦镜头,其次,也可以分为长焦镜头、薇距镜头、中焦镜头,长焦镜头也就是望远镜头,薇距镜头就是可以贴近被拍物品拍摄,比如我们拍摄等比相片时使用。 再讲光圈吧,光圈的概念在现在的数码相机里不能很直观的看到,在单反相机里,我们还是可以直接的看到的。先说单反相机,在单反相机的镜头上,我们可以看到光圈调节环,上面标有 5.6816 等数字,数值越大,光圈打开越小,通过镜头进入相机的光越小,反之,数值越小,光圈打开越大,通过镜头的光越多。根据透镜的成像原理,光圈越大,成像交点越远,景深也就越小。单反相机上调节光圈有时并不一定在镜头的光圈调节环上调节,而是在相机的功能盘上进行设定,这些和具体品牌的相机、镜头有关,具体问题具体。接下来讲大多数的普通数码相机上的光圈调节,普通数码机镜头上是没有光圈调节环的,只有把拍摄模式放到 M 档后或是 A 档,也就是手动档或光圈优先模式下,才可以进行光圈调节,利用设置按钮进行调节。进行光圈调节时,我们要考虑到曝光量,当设到相机 A 档时,相机是根据所设定的光圈大小来确定快门速度,各个厂家生产的相机对曝光控制不一样,所以,同样条件下,不同厂家生产的相机所测得的快门速度是不一样的。当设到 M 档时,我们就要根据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我们以前使用传统相机时,由于不能立即看到拍摄效果,必要时采用序列曝光,也就是在不同的曝光组合下进行曝光。复杂一点的景深控制还有这么几个:1、使用大光圈2、使用大光圈与长焦3、与拍摄主体距离足够近4、 背景与拍摄主体距离足够远5、后期,将不必要部分作暗角处理,主体放在明处5、使用 onone 公司的 FOCALPOINT 这一款 PS 插件能模拟多种镜头的虚化效果,该插件对显卡有一定的要求。恒定光圈恒定光圈和浮动光圈是对应的概念,一般都是对变焦距镜头而言。恒定光圈通常是指变焦镜头在所有焦距段都能使用其标称的最大光圈。比如镜头标明 28,70mm/2.8 就是恒定光圈镜头。就指该镜头在 28,70mm 焦距段都可以使用最大 F2.8 的光圈值来拍摄。而如果镜头标识为 28,70mm/3.5-4.5 的,则是浮动光圈镜头,就是值在 28mm 焦距最大光圈能使用 F3.5,而到 70mm时则最大只能采用 F4.5 的光圈值了。恒定大光圈镜头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实际意义:1。能够在比较暗的光线下获得相对比较快的快门速度,适于在暗光摄影。2。能够获得更小的景深。这在拍摄人像时,能够获得更加虚化的背景。3。一般能取得比较好的拍摄画质。一般来说恒定大光圈的镜头都是属于专业镜头系列,镜头的品质要好于浮动光圈镜头。此镜头不管在任何其设计的焦段上都能保持同一个最大光圈值。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 f 值。光圈 f 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 f 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 f 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 f8调整到 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 f 值常常介于 f2.8 - f16。,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 1/3 级的调整。无论从环境光线适应能力还是从景深控制上来讲恒定大光圈镜头都要比变光圈镜头有着更多的优势(当然也更贵,DC 厂家为控制成本,恒定大光圈镜头的相机很难见了)恒定光圈主要指的是变焦镜头中从广角端变焦到远摄端其最大光圈值不变,变焦镜头中的大光圈主要是 F2.8,如果你选用 F2.8的光圈进行拍照,在变焦过程中其光圈永远是 F2.8。这种镜头属于专业镜头,其做工和价格都是一流的。其实在广角变焦中使用恒定大光圈的意义不是很大,因为在风光摄影中几乎很少用到大光圈,只是在经常需要控制景深的摄影中才会用到大光圈。ISO有影友不知道 ISO 如何调整,请看下面:ISO 感光度是衡量传统相机所使用胶片感光速度标准的国际统一指标,其反映了胶片感光时的速度(其实是银元素与光线的光化学反应速度)。传统相机可以根据拍摄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 ISO 感光度的低速、中速或高速胶片进行拍摄。而对于数码相机来说,其实并不使用胶片,而是通过感光器件 CCD 或 CMOS 以及相关的电子线路感应入射光线的强弱。为了与传统相机所使用的胶片统一计量单位,才引入了 ISO 感光度的概念。同样,数码相机的 ISO 感光度同样反应了其感光的速度。ISO 的数值每增加 1 倍,其感光的速度也相应的提高 1 倍。比如 ISO200 的感光度比 ISO100 感光度的感光速度提高 1 倍,而1SO400 的感光度比 ISO200 的感光度提高 1 倍,而比 ISO100 的感光度提高 4 倍,并依次类推。ISO 感光度的高低代表了在相同 EV 曝光值时,选择更高的 ISO 感光度,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更快的快门速度获得同样的曝光量。反之,在快门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更小的光圈而保持获得正确的曝光量。因此,在光线比较暗淡的情况下进行拍摄,往往可以选择较高的 ISO 感光度。当然,对于单反相机而言还可以选择使用较大口径的镜头,提高光通量。而对于一般数码相机因为采用的是 固定镜头,惟有通过提高 ISO 感光度来适应暗淡光线情况下的拍摄,特别是在无法使用辅助光线的情况下。传统相机所使用的胶片是通过生产工艺的不同来实现提高胶片感光度的目的。因为没有有关资料,估计数码相机是通过提高放大增益来实现提高感光度的目的。由于电子器件不可避免的电子热运动,必然会造成杂讯,而且增益越大杂讯越大,即会产生图象上的更多的噪点和杂色。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一些数码相机采用了降噪功能,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影响。不过,也只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当现场光线条件不好时应当首先考虑辅助光(闪光灯和反光板)的应用,在无法使用辅助光时再考虑三脚架的使用,最后才考虑提高 ISO 感光度的办法。对于经常拍摄舞台等光线较暗,并且不允许使用闪光灯或不便于使用三脚架的场所,可以尽量选择镜头口径较大以及具备降噪处理功能的数码相机,单反数码相机可以选择使用口径较大的镜头来进行拍摄。夜景拍摄常常使用较小的光圈和较长的曝光时间,假如选择较高的 ISO 感光度必将不可避免的产生噪点和杂色。这时可以使用三脚架,有可能的再使用快门线,选择较低的 ISO 感光度就可以避免噪点和杂色的产生。各种数码相机在不同 ISO 感光度下的表现不一,应当经过试验,即使提高也应当控制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因为,尽管后期可以通过软件来进行调整,但是也必然相应的会降低图象的清晰度。因此,在购买数码相机时就需要考虑选择具有降噪功能以及镜头口径较大的相机,其比较有利于弱光情况下的拍摄。在拍摄时尽可能的使用闪光灯和三脚架等,尽量不要使用较高的 ISO 感光度。一般来讲,室外 100-200 左右,室内 400,晚上上架也在 100-200 左右,有灯补光也一样,无灯的环境,没架子才会上高感,那样效果比较差,是没办法的时候才用。如果快门光圈组合调整不到位的时候也可以通过 ISO 来达以目的,一般 400-800 的感光度对表现细节有帮助,再高没太大意义。片子要干净那就选择尽量低的感光度,这差不多是总体上的原则。RAW 格式有人说 RAW 存储空间太大,还要专门的软件转换,太麻烦了,如果对照片不太讲究就没有必要用到 RAW 格式,RAW 格式有它独特的优点,而这种格式也是大师们喜欢的原始数据记录方式。RAW 文件几乎是未经过处理而直接从 CCD 或 CMOS 上得到的信息,通过后期处理,摄影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RAW 文件并没有白平衡设置,但是真实的数据也没有被改变,就是说作者可以任意的调整色温和白平衡,并且是不会有图像质量损失的。颜色线性化和滤波器行列变换在具有微处理器的电脑上处理得更加迅速,这允许应用一些相机上所不允许采用的、较为复杂的运算法则。虽然 RAW 文件附有饱和度、对比度等标记信息,但是其真实的图像数据并没有改变。用户可以自由地对某一张图片进行个性化的调整,而不必基于一、两种预先设定好的模式。也许 RAW 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将其转化为 16 位的图像。也就是有 65536 个层次可以被调整,这对于 JPG 文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当编辑一个图像的时候,特别是当你需要对阴影区或高光区进行重要调整的时候,这一点非常重要。用 JPG 还是 RAW,其实我们可以认为所有的数码相机都使用了 RAW 模式,但是当我们选择了 JPG 作为存储格式之后,就把图像提交给了相机中内置的 RAW 转换程序。如果我们允许以 RAW 作为存储格式,那就意味着可以在一个复杂的平台上对照片做更好的调整,即使修改不佳,也可以在将来重新调整。换句话说,二者的选择就是:你决定现在就在相机内做 RAW 的转换,还是以后在计算机上做,在生成 JPG 文件之前必须决定一些重要的方面,即白平衡、对比度、饱和 度等,而 RAW 的好处在于,这些都不必在当时深思熟虑,而有充分的时间来思考。对于一些摄影师而言(体育、新闻),使用的便利与速度才是最好的,而其他人并不一定如此。当然如果你想要最好的画质,RAW 便是不二之选。一些相机同时保存 JPG 格式和 RAW 格式,对于摄影师而言,这是再好不过的了,然而这也不得不占用额外的存储空间。好处总结如下:?RAW 文件几乎是未经过处理而直接从 CCD/CMOS 上得到的信息,为后期处理提供更大的自由度。?RAW 文件没有白平衡设置,可以任意的调整色温和白平衡来进行创造性的制作,而不会造成图像质量损失。?电脑上的微处理器来处理锐化及其它颜色运算来得更加迅速,也使得更加优化或复杂的运算能够得以实施。?可以转化成 16 位的图像,也就是有 65536 个灰度层次可以被调整,这对于 JPG 文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当需要对阴影区或高光区进行细致调整的时候,这一点非常重要。总的来讲 RAW 格式主要是为后期留有充足的空间,可以使用相机的随机机光盘软件打开,也可以使用 PS 加载 RAW(ADOBE公司针对新型号相机会经常升级)插件来打开。还有 CORL 的 X2、X3 等也是可以的。对焦方式有朋友经常说对焦对不上,焦点虚等,看看下面的文章能帮你解决一些疑问。自动对焦: 传统相机,采取一种类似目测测距的方式实现自动对焦,相机发射一种红外线(或其它射线),根据被摄体的反射确定被摄体的距离,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调整镜头组合,实现自动对焦。这种自动对焦方式——直接、速度快、容易实现、成本低,但有时候会出错(相机和被摄体之间有其它东西如玻璃时就无法实现自动对焦,或者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精度也差,如今高档的相机一般已经不使用此种方式。因为是相机主动发射射线,故称主动式,又因它实际只是测距,并不通过镜头的实际成像判断是否正确结焦,所以又称为非 TTL 式。 这种对焦方式相对于主动式自动对焦,后来发展了被动式自动对焦,也就是根据镜头的实际成像判断是否正确结焦,判断的依据一般是反差检测式,具体原理相当复杂。因为这种方式是通过镜头成像实现的,故称为 TTL 自动对焦。也正是由于这种自动对焦方式基于镜头成像实现,因此对焦精度高,出现差错的比率低,但技术.
/
本文档为【单反使用教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